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长江之歌阅读答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范文1
一、 悬念引读
在阅读教学开展之前,我们教师要善于悬念创设,让学生在好奇中投入阅读。小学生的注意力特别容易分散,这种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效注意力,让学生对即将开始的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根据教师设置的悬念,集中注意力进入到对篇章的阅读中。
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盗火》。刚刚学习了《开天辟地》这则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学生对有了初步认识。可以利用这一内容导入新课,从中国古代神话引出古希腊神话故事,给学生设置悬念:“火是古希腊的一位英雄从天上盗下来的。这位英雄是怎样将火种带到人间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个悬念使学生对这一神话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想要通过阅读课文进入古希腊神话故事中,探索问题的答案。学生们读到普罗米修斯因为盗取天火帮助人间,被天神惩罚时,自然会被普罗米修斯的牺牲精神所感动。在阅读教学中,恰当的悬念能让学生进入文本的人物和故事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交流。
二、 情境助读
很多学生认为语文阅读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展开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就不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阅读教学中应精心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转换文本形式,实现师生互动,让学生在愉快、自由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就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埃及金字塔特点及建造过程已经有详细的说明,但是小学生在阅读时,由于知识储备有限,不能完全明白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面对学生的种种疑惑,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图文并茂、动感十足的动画,将金字塔的特点及建造过程用动画形式直观地展示,学生就能够准确地理解课文所表述的内容,从而有条理地理清课文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总结。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以用现代白话文来表达兄长对弟弟的思念,联系中秋节家家团圆的景象,体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刻意蕴。这样变换诗词形式的教学方法较为新颖,拉近了小学生与古诗之间的距离,赢得了学生的喜爱。
三、 以写促读
完成了文本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反思,剖析文章的结构、布局,感悟文章的意蕴,学习优美的语言,从记叙文中学习清晰、有条理的叙述方式,从说明文中学会解说事物,阐明事理。对文本不能只停留在阅读中,还应该在阅读之外进行认真的反思,让学生由课堂阅读学习走向课外实践操作,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实现多种能力的提高。
例如学习了《长江之歌》,学生通过优美的文字,了解了长江的源头以及长江悠久的历史,对长江增进了感情,同时认识到了现代诗歌的魅力。在课堂阅读教学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歌颂亲人、家乡、祖国,以进一步掌握诗歌的语言形式,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蓝鲸》一课,学生对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有了初步理解,对说明文的写作有了进一步的认知。课后可以让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动物或者事物,运用课堂上学习的说明方法,来进行说明文的写作操练。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范文2
关键词: 美育 课堂教学 英语学习
聆听晶莹润畅的鸟鸣赏心,观赏碧波下穿梭的鱼群悦目,置身瑰丽奇迷的山色,追寻飘然脱俗之美更让人神往。对美育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古代,《论语》中有“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一些教育家认为这正是儒家完善人格的教育方式。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英语学科,以及新教材推陈出新注重培养素质的特点,决定了美育在英语教学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作为新时代的英语教师,把美育带入英语的课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无边的清香,点滴的渗透
《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当然,作为情感教育的美育绝非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目标,人格的塑造还需一线从教者进行点点滴滴的渗透。
(一)借教材之风帆,徜徉于艺术之海洋。(英语课中的艺术美)
艺术美作为美的一种形态,是指各种艺术作品,如音乐、绘画、舞蹈、影剧、文学作品等所展现的美。英语课本取材广泛,涉及多种艺术题材,很多的内容更是融知识性、思想性和审美性于一体。如在模块八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能品尝文学作品之美,又能聆听绝美音乐作品之妙。翻开课本:这是一个特别的下午,一片神秘的沼泽地,Pip正胆怯地望着那个面容狰狞、腿挂铁镣的人;这里绽放着彭斯用心呵护的《一朵红红的玫瑰》,那片片惊艳的花瓣奏响了一支动听的爱情乐曲;紫禁城门上,图兰朵那颗冰冷的心正渐渐地被卡拉夫炽热的爱所融化;剑影之下,柳儿正欲以自己的鲜血证明她对王子的忠贞;光怪陆离的魔法世界,勇敢的哈利波特正与伏地魔展开激烈的搏斗……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纸上,一幅幅逼真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堂堂引人入胜的英语课怎不叫人徜徉于艺术的海洋,享受这无边无际的美妙?
(二)情景交融,大自然便是案头山水。(英语课中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事物的美。雄奇伟岸的山峰,波澜壮阔的海洋,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垠的碧野……穿梭于大自然的秀美绝伦之中,岂叹一个“美”字了得?把学生引入这个充满神秘的美好世界,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和情怀,已不仅是美术课所要完成的任务。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英语知识和运用英语的技能,更是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这个意义上讲,利用课本中的自然之美熏陶学生也是实现教学三维目标的要求。尽显自然之美,于是开卷有“景”,情由景生,案头便是山水:(Module 5 Unit 2)欣赏着那滚滚豪迈的巨浪,倾听着那首旋律激昂的“长江之歌”,赞叹那一泻千里、滋润着华夏大地的气概,磅礴的长江正从雪山走来,奔向东海……对长江的热爱和依恋油然而生。
(三)迈出大胆的脚步,探索神秘的桃花源。(英语课中的科学美)
渔人忘路之远近,前行竟遇一片世外桃源。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又何尝不会遇到一片又一片科学的桃花源?(Module 5 Unit 3)小Dolly闪着克隆技术的神秘光彩向我们走来,克隆技术能给人类带来什么?世界上会不会产生反对克隆的声音?科学家会不会因此而止步?这些接踵而至的疑问定会是学生迈开探索脚步的不竭动力。(Module 7)看到听到甚至是触摸到虚拟环境中的东西,真正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令人百思不解的虚拟现实技术更能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Module 10)登上太空的事实告诉我们,“奔月”已不仅是关于“嫦娥”的神秘传说,更是关于伟大的科学家们的美丽神话。
(四)乐学妙用,社会之美千姿百态。(英语课中的社会美)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事物的美,以及人类精神、行为的美,是一种积极肯定的生活形象(《社会美》,研究网)。鼓励学生积极地投身社会,学会创新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英语的课堂绝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的课堂,课改新形势下,它更是一个能够交流活动的平台,是一个能展现合作创新能力的机会。英语课中的社会美是摆脱时间和空间束缚的美,要基于课本,跳出课本;学在课堂,走出课堂。大雾中那个为民引路的盲人让我们看到人类灵魂之美;城市里纵横交错的路线、各种高科技的运输工具让我们感慨社会枢纽工程之美;各具特色的风俗人情、生活方式让我们感受到不会同文化中的社会之美。教材中一个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无不展示着人性的灵魂之美、社会的和谐之美,我们的任务便是把学生带入课堂,引入社会。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间断地、全方位地、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多种形态美的渗透,才能让学生全面领略学习和生活中所蕴含的美。
二、寻美的桥梁,师生共筑
(一)教师展示美,丰富美,延伸美,欣赏美。
英语课堂中的美无处不在,如果说展示美是让学生领悟美的第一步,那么丰富美更是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面对长篇而无目的的阅读,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老师的任务便是设计精妙、艺术、诱人的问题和任务。人的好奇心是很强的,不断寻找答案的阅读过程定是引人入胜的。阅读内容的丰富定会带来词汇量的丰富和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材中课文类型丰富,有的是开门见山,清晰地传达着各类知识,有的便是悬念迭起,让你不断揣测不定的后文。所以,课堂与教材中的悬念是对英语教学中美的完善和延伸,把美延伸到学生的心中,才能酝酿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二)学生聆听美,诉说美,诵读美,书写美。
再美的歌唱少了聆听的耳朵也会失去它存在的意义,因此寻美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积极的态度。听之美在于对细节信息的捕捉,在于对整篇大意的体会。诉说是对美的输出的过程,说的魅力在于大胆尝试,有错就改。学生诉说的是他们平时对各种英语知识的积累,是对一些人物事件的观点和态度,因此,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是及时了解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美无处不在,美在于和谐统一,美在于不断感悟和摸索。将美育默默引入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将会在美的氛围中无声地前行。
参考文献:
[1]张琪,刘玉刚.谈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范文3
“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一定主体(教师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一综合主题,按照课题探究的基本程序,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能力、各种课程资源,使一定的活动主体――学生学习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试图解决综合主题的所有问题的过程。
当前,在英国的一些学校纷纷取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诸如“巧克力”这类话题为授课内容的主题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数学、语文、艺术、科学这样的分科方式不同,这种新模式以一个主题展开。打个比方来说,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以“巧克力“为话题,先从深受学生喜爱的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内容讲起,激发学生们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然后再进一步讲述有关巧克力的科学知识,比如巧克力作为固体如何被融化为液体,从而揭示出“固体与液体之间转化的可逆性”这一科学原理。这样一来,这位教师就把一系列相关科目的知识贯穿于“巧克力”这一主题中,很好地传授给了学生。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是系列的多类型的体系,它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能力结合起来这正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借鉴英国课堂主题探究的教学方法,确定“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2 教学实例
下面是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应用“主题探究教学模式”于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实例: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七节澳大利亚,本节教材内容是区域地理中讲述的最后一个国家,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日本、美国等六个国家,已初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国家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抓住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条线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我把本节教学内容作了重新调整,概括为四个主题:“世界古生物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地广人稀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采用主题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为例:1、创设情境:同唱一首歌“剪羊毛”,学生热情很高,理解歌词含义,分享牧民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发现问题:多媒体展示图表“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 “享誉世界的澳毛”图片及资料和视频“澳大利亚养羊业”。通过图文资料采用对比手法,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特别是有发达的养羊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激发其进一步探求新知。3、选择问题:学生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澳大利亚本来连一只羊都没有。十八世纪末,欧洲移民带来了29只西班牙美利奴种羊,到19世纪末羊的头数繁殖到1亿只。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的?(提示: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条件分析),学生通过交流,发表不同见解,产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提示、引导起着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4、确定主题:“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由来?各小组学生发言,检验探究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概括的能力。5、制定计划:图表演示: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1)由“草原美,广”引入详细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2)由“地下水丰富”引入“大自流盆地”动画了解形成原因(3)由“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生长”引入“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了解气候分布特点与主要类型。学生分别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选择适合绵羊生长的条件。既突出了重点又实现了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线索,挖掘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6、实施计划:通过角色扮演:假如你是澳大利亚农场主,你把羊场建在哪?学生通过扮演角色换位思考,做到活学活用。7、总结评价:几个小组代表的发言,比一比,谁选的位置最科学,说明原因,教师再做总结评价。8拓展延伸:你能为澳大利亚现在农牧业的布局提什么建议?我国的畜牧业又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3 案例分析
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讲述一个国家的时候,先讲自然地理中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再讲人文地理的工农业、人口、城市等)把澳大利亚这节的教学内容作了重新整合,概括为四个主题,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由果追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然的和人文的知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贯穿为一条线索:发达的农牧业(养羊业)―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等条件),并能够用自然的知识来解释人文的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结合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4 “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内容
长江之歌阅读答案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素养培养;有效教学策略;构建与运用
现代认知学认为,人的能力素养主要包括“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两者犹如一体两翼、缺一不可,而且二者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分则互损、合则共荣。理论和实践表明,就小学语文课程来说,只有本着“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主体性、情趣性、生活化、自主性、激励性、个性化等策略为战略指向和战术指导,做到与时俱进、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才能在循循善诱和潜移默化活动中赢得有效性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试对此作出一些简要性阐述。
一、以主体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新课程理念鲜明确立了“以生为本、以学为主”的新型教学关系,并倡导开展以能力素养为核心的“三维目标”教学活动,为新形势下素质教育发展既奠定了基调又指明了方向。众所周知,衡量有效教学的上位标准,并不是指“花最少时间教最多内容”,而是在于“历经主导教学后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正因为如此,教师要通过各类途径和方法,努力把“教师”角色转化为“导师”角色,把“教学”行为转化为“导学”行为,以切实尊重和突出主体学习地位,为培养学生的自我进取意识和主体学习能力提供最大化发展时空,从而为促进其自主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因此,无论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还是课后巩固环节,无论课程主题还是拓展延伸环节,无论授业解惑还是课程评价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为根本标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赢得“化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的教育教学目标。否则,一切都是徒劳无益或事倍功半的。
二、以情趣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至少不是一种完美的教育。”“成功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些与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心智发育的规律性,以兴趣和喜好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活动,对于“唯情趣一族”的小学生而言,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和依赖性。比如《长江之歌》,这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歌词。只有心中有情、胸有意境,才能感悟其气势宏伟、舒展起伏的旋律之美,反之亦然。如果光靠教师的语言描述,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鉴于此,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技术音像和谐、直观形象的独特优势,一边演示长江滚滚东流、奔腾不息的磅礴气势,同时播放其声情并茂、激荡人心的优美旋律,为学生传递并铺设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心境,从中赢得寓教于乐且事半功倍、不容忽视且无可替代的“情绪智力”效应。前后两相比较,其效果孰优孰劣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三、以生活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正是以生活化为主的开放性教学的魅力和活力所在。积极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活动,既可为学科内容及其课程实践提供丰富涵养和有效滋补,又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学用结合与知行统一。以语文读写教学为例:首先要立足校园生活,能让小学生在童真童趣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如生动活泼的课堂学习,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喜闻乐见的大课间活动,精彩纷呈的文体娱乐PK,趣味浓郁的班队活动,丰富多元的课外“悦读”等。第二要立足家庭生活,能让小学生在亲情温馨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第三要立足社会生活,能让小学生在时事热点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第四要立足自然生活,能让小学生在妙景奇趣感悟中有效促进个性化读写。如春光明媚之中,与鲜花媲美,为小鸟搭窝;骄阳似火之际,听金蝉高歌,享绿荫送爽;天高云淡之时,赏落叶纷纷,品硕果香甜;雨雪翩然之日,感天地之气,吟落红之美。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自然是一部“绿色的课本”。
四、以自主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用;授人以渔,能保一世无忧。”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教学相长来说,开展自主教学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绝对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战略战术之举,也是新课程素质教学的应有之义。比如《哪吒闹海》教学:首先通过多媒体演示影视或动漫情境,以重新唤起小学生对自己偶像级人物形象的学习情趣和崇敬意识;其次出示自学目标———1.哪吒为什么要闹海?是自己闹着玩的,还是有什么想法的呢?2.哪吒如何“闹”海的?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示哪吒英勇善战动作的词语来体会。3.哪吒闹海的结果怎样呢?再次,让小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元,可通读全文后合作探究,也可边读边讨论。教师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状态下给予适时适量地引导、启发和点拨。最后在集体流中逐一完成上述所提问题,师生进一步梳理、总结和提炼。整个过程中学生“不用扬鞭自奋蹄”,既锻炼了自主学习能力,又增强其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
五、以激励性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有人说:“给学生一次机会,他就会给你一个奇迹。”“赞美是阳光、空气和水,是学生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丰富养料。”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有许多个性鲜明、生动活泼的学生所组成的一个群体,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个性化差异。有鉴于此,作为备受信赖的“教父教母”,我们不能“拒绝”“淘汰”和“选择”,而是应当本着“众生平等、整体推进”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精神,一方面积极有效地开展因材施教活动,另一方面给予因人而异的激励性评价,切不可采取“普通话套讲八股文”的教学模式,也不能“用一根尺子量人”,否则非但谈不上教学“有效”,很可能会因此而挫伤部分孩子那“幼小稚嫩的心灵”。比如,对于上文《哪吒闹海》中的几个问题,有的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来全面甚至精彩地回答,而有些学生只能借助“课本语言”来回答部分。对于前者理当褒扬,后者也应给予肯定和鼓励。这才是完全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六、以个性化策略为指向积极开展小学语文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