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四下数学知识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四下数学知识总结范文1
三年级一班有学生56名,经过训练,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有了较大的进步,上课能懂得怎样听讲,知道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能上课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团结。个别学生知识的掌握较差,有些学生现在还是不会阅读课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等。
二、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初步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学生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其他的经验和总结:
1、运用恰当的教具、学具。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获得知识。直观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声、像、色,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数学课教学中,教具和学具的选用是否恰当,对于学生获取知识的影响,体现的很明显。让学生用学具盆中的数字卡片摆出算式,比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结果要方便,而且组成一个数时,更能显示“摆”的优越性,注重微机在课堂中的使用,用各种有趣的动画形象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活动效果。
2、数学课上,强化了知识的趣味性,以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结合事例和史料对学生进行了学习目的的教育,如: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任何一个数学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着他的辛勤汗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因此,在上学期我注意了课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学生在数学课中感到新颖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满足,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学生乐在其中,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3、挖掘数学中知识美的因素,数学本身具有无穷的美妙,认为数学枯燥,没有艺术性,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可以诱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数学符号、公式的抽象美,数学知识的协调美,数学语言的逻辑美,数学比例的技巧美,引导学生去探索数学知识的规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过数学游戏培养兴趣的目的,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绝大多数学生对数学游戏都有浓厚的兴趣。例如:扑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纳入数学游戏中,学生在玩中学,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很善于动脑。
5、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当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后,把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学生立足实际,面向未来,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处:
1、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方法不对,主要表现在: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完不成;加上学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学习差。还有一部分是,反映问题慢,基础太差。
2、在教学中,不注意学生知识面的扩展,只是一味的教学课本内容,教学太死板,不够灵活,不注意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差,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4、在上课时,有时会留下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有个别的落后生不能作到当堂内容当堂掌握,还需要课下辅导。
5、教师的教育思想有待于进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现代教育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切实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针对我们班学困生比较多的特点,我主要是课上多提问,课下多辅导,和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不冷眼对待学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给差生补课的时间进行辅导,及时对学生进行家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后练习要把握训练的要求和重点,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明确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内容。继续抓好常规管理,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2、适当加强口算,提前口算教学
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掌握这些口算可以为学习本册的笔算打下基础,对以后学法试商、简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为了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这些口算,并为笔算作好准备,在教材中分别把口算提到笔算之前教学。
3、加强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运用七巧板拼图形,初步理解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材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和数学游戏,应用题注意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识性的内容,适当增加有关本册数学内容的历史知识,这些不仅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进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种算法简便。
四下数学知识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数学实验;实践操作;数学思维;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1-0023-03
【作者简介】武建军,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中心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42)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教师应注重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学生学科知识的联系,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尝试等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教师应当努力开发制作简便实用的教具和学具,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数学实验室’供学生使用,以拓宽他们的学习领域,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发展其个性品质与创新精神,促进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数学实验客观存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数学实验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模式,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数学教学包含数学实验的成分,数学实验在小学阶段是客观存在的。
1.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教材内容。
笔者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十二册教材中,实验课时数约55节,占课时总数的7.9%;实验课分布在数学教学的四个课程领域之中,“综合与实践”领域实验比重较大,占这个领域内容的36%。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实验教学及其相关研究是现实和必要的。
2.客观存在的行为方式――教学过程。
数学实验不仅在教材中得到了呈现,在教学过程中也客观存在着。利用实物模型或数学教具进行实验,通过计算机模拟、自我设计、动手制作、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探索发现规律等,都体现了数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作为行为方式的客观存在。
二、数学实验的内涵诠释及其价值寻绎
(一)数学实验的内涵
数学实验,是指为了探索数学规律、构建数学概念或解决数学问题,在数学思维活动的参与下,通过操作,基于所创设的特定物质条件进行的一种数学探索、研究活动。小学数学实验,是让小学生借助于一定的物质仪器或技术手段,通过对实验素材进行数学化的操作来学(理解)数学、用(解释)数学或做(建构)数学的一类数学学习活动。它分为推理验证、观察记录、探究规律、专题模拟等类型,具有学段性、操作性、体验性、探究性、创造性等特点。
(二)数学实验的价值
数学实验是让学生在实验主题引领下,通过自己经历与体验发现数学、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1.主题突出,揭示现实内容的数学本质。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都有明确的主题,教师和学生根据主题组织材料和设计活动程序,其实质是借助实验将客观现实数学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分析、探索、猜想和归纳,将更多的时间集中在实质性的数学思考上,通过建构知识逐渐接近数学本质。
2.情境深刻,促进学生转变学习的方式。
数学实验体现了“做中学”的现代数学教育理念。在实验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索能力能得到强化。感性、直观的材料,使学生投入的精力与其他课堂教学方式有很大差别。
3.过程开放,拓展学生探究问题的空间。
数学实验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由直观现象去归纳、探索数学知识或通过使数学可视化去验证数学结论,经历重新建构数学的过程,以达到学好数学和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目的。
4.结论合理,助推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数学实验活动中,学生以发现者的身份去观察、实验、分析、猜想、归纳、验证数学,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将得到提高。
三、数学实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机制
数学课程观的核心价值是获得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引导数学探究,丰富数学涵养。这就要求数学教学既要体现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属性,又要重视发现、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属性,让数学学习成为对既有事实、定律、猜想等进行探究、实验的过程,让数学实验成为促进数学教学发展的平台。
1.情境再造:让经验与思维链接。
杜威指出:“情境应该具有引起思维的性质,发展中的经验就是所谓的思维。”数学实验是以问题为链接点的连续的活动,活动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深层次递进,学生不仅能在实验中获得数学经验,还能在经验积累中促进思维的发展。
2.问题导引:让知识与思维融合。
数学实验的基本模式是“问题―实验―交流―猜想―验证”,其过程中,知识的呈现是在问题导引下逐步展开的,学生的实践操作伴随着问题的发生与解决,数学思维自然植入其中,实验成为知识与思维融合的媒介,成为感性向理性升华的平台。
3.形式多元:让创造与思维共生。
数学实验的本质,是让学生在“动手做”的历程中打开被掩盖的思维轨迹。学生观察、体验、感受、推理、想象等多种学习心理的参与,测量、剪拼、绘制、解决、发现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参与,有利于增强他们对目标任务的融入程度,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四、数学实验的课堂实践策略
1.融情境于逻辑程序,发现数学实验之理。
教学苏教版六上《长方体的表面》一课,“拿一个长方体纸盒,沿着一些棱剪开,看看它的展开图。”教材中“试一试”的题目,易被教师简单处理,忽视其中的数学逻辑,导致学生对长方体表面的展开图认识不全面。改进的教学设计为:(1)做长方体(用事先准备好的长方形图片)。(2)剪长方体(沿不同的棱剪开)。(3)演示展开图(不同形式、不同情况的展开图)。(4)归类整理(将展开图按数学程序适当归类)。(5)总结提炼(展开图的研究方法)。
教学中只通过课件展示图形或让学生简单地操作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这是常规教学中的常态做法。学生认知的展开图有两种形式(如图1),这两种展开图约束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导致学生对多种展开图形式的概念模糊,不能有效地达成学习目标。改进的教学设计,从数学实验的角度出发,选用长方形图片这个简单的素材,通过“操作―思考―再操作”的实验方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剪和演示又具有实验教学中的“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剪法形成不同的展开图(如图2),几种情况的归类整理,将实验情境与数学逻辑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视界融合”。
2.让想象在指尖舞动,欣赏数学实验之美。
特级教师华应龙教学《神奇的莫比乌斯带》一课,设计了四个实验步骤:(1)做“莫比乌斯带”。(2)剪纸圈。在纸圈中沿线剪开;在纸圈中沿线剪开。(3)猜想与验证:这样等分剪下去会是怎样的结果?(4)将完成的作品展示出来。
课堂教学内容与数学实验有机整合在一起,课堂教学顺利开展,教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操作、实验,学生获得了知识;通过剪纸圈,数学概念、符号变得具体化、形象化。通过数学实验,学生不仅学习到了知识,还感受到了数学的美妙与神奇。特别地,让学生自己制作“莫比乌斯带”,使学生的想象力得以发挥,数学之美在课堂上有了现实的载体。
3.化抽象为实物呈现,凸显数学实验之态。
教学苏教版四上《认识平行》一课,旨在让学生明晰“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互相平行”。学生对“同一平面内”的理解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却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化解难点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学具模拟,将虚拟的平面情境还原为真实可视的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同一平面内”和“平行”。教师为学生准备学具材料,分组进行实际制作,将“同一平面内”这一具有“空灵”意味的概念具体化地体现在教具制作中。
教具装置及工作原理图示如下:
这次教学活动是数学教学中“虚拟与现实”的情境转化,通过“空间想象―实物操作―数学抽象―数学模型”这样的过程,反映了数学实验的重要性,也明确了实践操作对认知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具体的实验过程中,不仅习得了知识,而且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了完整的认识,使教学活动成为知识、能力、思维生长的过程。
4.由稳定到思维变式,呈现数学实验之序。
教学苏教版四下《三角形边的认识》一课,教材给定长度分别为10cm、5cm、6cm和4cm的四根小棒,要求学生任意选三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先围一围,再在小组里交流。下面是两位教师的教学流程:
教师1:(1)学生用小棒围三角形。(2)观察围成的三角形的形状(或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3)总结:哪些小棒的组合可以围成三角形?哪些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2:(1)教师拿出一条线段,让学生认一认,并测量这条线段的长度(12cm)。(2)说一说:按照你的想法,线段可以分为怎样的三段(分成整数段)?(3)围一围:分好的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4)分一分:哪些同学分成的线段围成了三角形?哪些没有围成?(5)列一列:将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列出来,不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线段也列出来。(6)比一比:从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7)试一试:再给你一条线段试一试,让分成的三条线段能围成三角形。
两位教师的课堂活动,体现了实践操作在理解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性,说明了活动是学生积累数学经验、形成数学认知的最好途径。教师1的设计,程序性强,与知识板块结合紧密,活动容易开展,讨论容易进行,结论容易得出。然而,从数学活动过程来看,流程设计“活动性”强,“数学味”弱,思维被设计路径所“捆绑”,失去了自然发生的特性。教师2的设计,也有一定的程序,但是,程序是围绕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年龄特点展开的,所以,两“序”不同,教师2的设计属于“数学活动”,其注重学生活动过程中“思维生长”的力量,突出了“材料”“数学意义”“经验重组”的深度融合,是真正意义上的操作活动范式。
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说过:视界是理解的起点、角度和可能的前景。视界是一个不断形成与变化的过程,它永远都不会固定,我们的视界是同过去的视界相接触而不断形成的,这个过程也就是我们的视界与传统的视界不断融合的过程,理解的产生和出现便是这两种视界的交融,叫“视界融合”。数学实验教学,将资源、素材、主客体在活动情境中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固有的课本知识向人文知识智慧地迁移,其实质,就体现了实验操作与思维生长的“视界融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1):46-48.
四下数学知识总结范文3
按照区、镇两级教研室工作要求,以研究有效性课堂教学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继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为促使教师的专业提升和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二、工作目标:
1、重视教研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做到教研活动主题化。本学期围绕“如何有效开发文本教学资源”为主题,开展校内教学研讨活动。
2、把好教学质量关,重视基础知识的过关测试,做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力争各科成绩排在镇属学校前列。
3、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一堂课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4、继续一人一课、随堂听课等形式,关注教师的业务成长。确定好每科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
5、做好各级立项课题的检查准备工作。
三、工作具体措施:
(一)、规范教学行为,抓好教学常规管理。
根据学校统一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好教案;严格按照课程表、教学进度及内容上课;作业设计上能抓重难点并及时批改;认真辅导学生、及时总结教学心得。
1、每位教师期初定好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各学科组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制订教研活动计划。及时上交教导处。
2、抓好教师的备课。备课时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详细、具体,要体现教法和学法;练习作业要有针对性;及时写出课后教学评价。
3、每星期都要组织教师分科、段进行集体备课,定时、定点、采用专题讨论、了解每级科知识之间的联系等形式互相交流、共同探讨。集体备课每周时间安排如下:
语文科:星期一下午第一节
数学科:星期四下午第一节
英语科:星期三上午第三节
体艺科:星期五上午第二节
4、抓好学生作业质量,特别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老师作业布置精当适量,不能变相体罚学生,书写格式要求统一、规范,以及爱护好作业部,保持清洁和齐全。教师批改及时、认真。学生作业有错要及时更正。
5、落实教学检查制度。
(1)单元知识检测尽量按计划(不能超过一星期)同科同时进行,语文一周、数学三天内做好批改、分析、评讲、记分等工作,并交教导处检阅。
(2)同级科的教师平时互检备课本及学生作业本,以便互相评议,互相促进。本期各科组长每月检查1次,学校平时抽检及期末全面检查,检查情况及时向教师反映,并做好书面记录。
(二)抓好教研组建设,扎实有效开展教研活动。
1、抓好教研组建设,健全并重视教研组资料积累。要求教师平时资料收集后交给科组长入档。
2、以“如何有效性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校内研讨活动,形成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征集相关案例并开展评比活动。
3、加强教师间的课堂教学交流,开展教研组内听课、评课活动。一学期科组长听课不少于15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节。要求记录齐全,有听后思考记录,期末上交听课记录本。
4、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一堂课为切入点,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本学期要求所有资料电子存档。
5、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通过理论学习、骨干教师示范、体验实践、教学反思、专题研讨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三)、学科教学质量,坚持常抓不懈。
1、各任课教师认真抓好教学质量关,团结整个年级段的力量,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建立学困生、优秀生档案。
2、做好学科质量过关、考查、分析工作。
3、抓学生基本能力的形式
(1)组织力量做好一年级学生汉语拼音过关测试工作。二、三年级写话比赛。
(2)阅读能力。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利用好学校图书馆,扩大学生阅读量,要求做好记录。本学期准备在4-6年级进行语文课外阅读能力的竞赛。
(3)数学解答能力。要求每班在上数学课前进行口算训练,学期间进行数学知识竞赛。
四下数学知识总结范文4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6-0054-03
【作者简介】李月胜,南京市江宁区汤山中心小学(南京,211131)校长,高级教师,南京市数学学科带头人。
数学活动经验是学习主体通过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所获得的具有个性特征的经验,是其对经历的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产生的认识和体验。数学活动经验的不断积累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提升他们数学学习的效率和能力。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累具体的活动经验呢?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四下《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一课的几个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
一、和谐冲突,积累提问表达的经验
哈佛大学有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为了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提升其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和谐与冲突的相对统一,和谐是指氛围的和谐,冲突是指思维的冲突。具体来说,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呈现问题情境,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要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和新知的生长点,精心预设,巧设铺垫,加强对比,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使他们产生认知冲突和问题意识,引领他们勇于提问、善于表达。
课始,教师出示准备题和16枚青奥邮票图:小李和小王共有16枚青奥邮票,两人邮票同样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学生口答,课件演示将16枚邮票等分成2行。
师:如果一共有160枚邮票,全部画下来会怎么样?怎么画可以简洁地表示出这么多邮票呢?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圆圈或三角形等简单的图形来表示,也可以画线段图来表示。
师(课件出示同样长的两条线段):比较线段图和实物图,你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线段图还要标出条件和问题,不然看不出数量;线段图比较简洁,看得清楚,如果数量更多,线段图就更加简单;如果是160枚,只要把16改成160就可以了,如果画实物图就画不下了,即使用简单的图形表示也很麻烦。
师:同学们遇到困难,不但发现了问题,还想办法解决了问题,真厉害!
接着出示例题:小宁和小春共有72枚邮票,小春比小宁多12枚。两人各有邮票多少枚?
师:比较一下,例题和准备题有什么不同之处?
生:准备题中两人邮票数同样多,可以平均分,例题中两人邮票数不一样多,不能直接平均分。
师:我们又遇到了问题,怎么办呢?想一想,我们可以采取什么策略?
生:画线段图。
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进行设计,加大数据设置疑难,启发学生想到画线段图来表示,然后比较线段图和实物图,使学生确实感到存在与原来不一样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
二、自主开放,积累设计操作的经验
教学新知时,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设计开放的问题,给学生提供操作实践的机会,调动学生的手、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鼓励学生将操作过程和结果展示出来,充分地表述、交流和碰撞,从而积累设计、操作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1.设计的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初步学会画线段图的方法,虽然本节课是画图的第一课时,但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经常能接触到线段图,这是画图的基础。因此,教师在学生想到采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之后,不做任何指导,放手让学生尝试画图,大多数学生设计并画出了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两幅图:
上述两幅图体现了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教师在让学生充分表述自己的想法之后,让其他学生进行补充和评价,有些学生认为两幅图都是正确的,大多数学生认为图1是正确的。这时,教师适时提问:应该怎样判断线段图画得是否正确?学生回答:看线段图是否能够正确表达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师生共同对照条件和问题来检查线段图画得是否正确,从而使学生明白:因为有小宁邮票数和小春邮票数两个数量,所以要画两条线段,因为小春比小宁多12枚,小宁的邮票数是标准,所以应该先画小宁的邮票数,图2虽然也表示出了两人相差的邮票数,但是先画了小春的邮票数,把小春的邮票数看作标准了,不符合题意。这样,让学生先独自构思线段图的画法,并表达出来,然后进行思维的碰撞,各自表述想法,教师适时引导提升,让学生亲身经历设计的过程,积累画线段图时要正确表达题目的每一个条件和问题的宝贵经验。
2.读图的经验。线段图具有直观形象、简洁明了等特点,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因此,教师在学生画出线段图之后,将例题文本拿掉,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表述条件和问题。然后进行“练一练”的教学,由于“练一练”的题目是以线段图的形式呈现的,教师让学生看图说已知条件和问题,从线段图中提炼相关的数学信息,并借助线段图进行解答,让学生经历看图、读图的过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图意,并进行有序的描述,积累读图经验。
3.用图的经验。线段图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比较形象、具体的图形信息,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理解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线段图和思路分析脱节的现象。在本节课中,学生画出线段图之后,教师引领学生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1)学生列式计算时,让他们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尝试独自列式计算。(2)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时,让学生指着线段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全班交流时,让学生上黑板指着线段图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并在线段图上标注出来(如图3~5)。(4)在学生的理解遇到困难时,让他们先在线段图上表示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判断哪种方法正确。以上四项活动紧紧围绕线段图展开,凸显了线段图的作用,使学生积累了使用线段图解题的经验。
三、尝试交流,积累探索合作的经验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学会自主思考、科学探索,学会相互讨论、团结合作。学生画出线段图之后,教师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提出要求:(1)看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独自列式计算。(2)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指着线段图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3)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办法多。充分给予学生展示的舞台和思考的空间,小组交流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彼此之间的相互合作。
四、体验感悟,积累反思检验的经验
检验是计算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个重要环节,养成检验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解题的正确率,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的态度、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和不断反思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后,出现了以下两种不同的方法:72÷2=36(枚),36+12=48(枚),36-12=24(枚);72÷2=36(枚),36+6=42(枚),36-6=30(枚)。于是,教师提问:如何判断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学生很容易就想到可以把得数带入原题进行检验。然后指名学生检验,发现第一种方法是不正确的。这时再让学生思考:第一种方法错在哪儿?第二种方法的思路是什么?以上教学,改变了教材的教学次序,让学生经历检验的过程,积累了检验的经验。
四下数学知识总结范文5
一、习题信息“藏起来”
解决问题的设计中加入图片、对话以后,与纯文字叙述相比,形式更加活泼。贴近了学
生的现实生活,容易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图片、对话的作用又不仅限于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因为它们本身也蕴含了数学信息。
(一)信息藏进图片中
在三上《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中,有道解决问题的题目是这样的:“有20个纽扣,每件上衣需要钉3个纽扣,可以钉几件上衣,还剩几个?”这是一道纯文字叙述的题目。我们可以进行改编,设计这样的题目(如右图):“每件上衣需要钉3个纽扣”这个条件没有通过文字的形式告诉学生,而是需要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发现。这样设计以后,图片本身也就成了学生解题需要的一个数学信息了。
(二)信息藏进对话里
学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以后,需要对20以内的加减计算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迅速、正确进行口算的能力。我们可以把这些计算题融于对话之中,设计出对话性的练习(如右图)。《熊出没》是儿童非常熟悉的动画片,本题设计了一个“跟熊大、熊二一起去保护森林”的情境。光头强要把得数是“12”的树全部砍掉,熊大、熊二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要把得数是“12”的树保护起来,邀请同学们跟着他们去完成这一个“圈”的任务。
习题中将“把得数是12的树全部砍光”和“把得数是12的树圈起来”2个信息藏在了对话之中。光头强、熊大和熊二深受儿童喜爱,自然可以一下子吸引学生的眼球。原本略显枯燥的计算练习,在学生眼里也变得有趣起来。
在习题设计的时候,我们可以把一些数学信息“藏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信息总是根据我们自己的需要去寻找的,因此,这样的习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更加有解题的兴趣。
二、习题有机“串起来”
新授结束以后,我们一般会安排相关的练习。这些习题是根据一定的目标,精挑细选产生的。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如果每次都是一题接着一题地练习,容易感到疲劳,影响练习的效果。教师可以寻找题目之间的相关性,把零散的习题“串起来”。
(一)设计大情境
比如二上《排列与组合》的教学中,新授结束以后,可以设计这样的习题串(如右图):先呈现图1:毛毛去乒乓球俱乐部打乒乓,门票需要5元(毛毛有1张5元、2张二元和5张一元),他可以怎样付钱?第一问题解决以后,再呈现图2:进入乒乓球俱乐部以后,毛毛找到了2位好朋友,他们要一起玩。结果,他们每2人进行了一场比赛,他们一共比了几场?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以后,最后呈现图3:打完乒乓以后,毛毛要回家了,他回家要经过一座桥,从俱乐部到家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走法?原本独立的3个习题,通过毛毛去俱乐部打乒乓这样一个大情境串联起来,从买门票、打乒乓到选择回家的路,引出一系列的问题,使练习环节也变得活泼起来,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被激发了出来。
练习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一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选择生动有趣的素材,把一个个情境构成一个习题串。通过一个大的情境,一环接着一环,让学生随着情境的展开解决一个个问题,增强练习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组成综合题
数学习题的设计要突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设计习题的时候,我们可以将一些相关知识点的习题有机组合在一起,设计出具有挑战性的综合题。
比如在四下《三角形的单元复习》一课中,我们既需要复习三角形边的知识,又要复习三角形角的知识,而三角形的角和边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我们可以将角的复习和边的复习有机整合在一起。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如右图),学生在这一习题中不断地在思考角与边之间的关系。(1)口算得出∠ACB=60°,从而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出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2)根据ABC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得出AC这条边的长度是2厘米,因为边CD也是2厘米,从而得出ACD是一个等腰三角形。(3)根据根据∠ACB=60°和平角是180°,得出∠ACD=120°。(4)根据ACD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和∠ACD=120°得出∠CAD=30°。(5)根据∠CAD=30°和∠BAC=60°得出∠BAD=90°,判断出ABD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在这一个习题中既有“三角形分类”知识的复习,也有“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复习,更为重要的是将两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学生经历根据角的特征得出边的特征,根据边的特征来推断出角的特征这样“来回穿梭”的过程。这样的练习有助于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编排新顺序
人教版练习都以序号为顺序编排,从表面上看都是分开的。细细想来,有的练习虽然没有编排在一起,但是它们是紧密相连的,如果串联在一起可以整合知识,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可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比如五上《练习一》中,先让学生尝试练习第10题(如下图)。学生在计算的过程发现,第一个表格中的积都大于第一个因数,而第二个表格中的积都小于第一个因数。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因为1倍正好等于本身,乘上超过1倍的数,积自然比原来的数大;乘上不到1倍的数,积也就比原来的数小了。
接着让学生应用刚才总结的规律,解决第12小题。(如右图),完成以后,追问:“你是怎样想的?”引导学生大致总结出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通过这样的串联,把原本单独练习的2道题目整合在一起,学生经历了一个尝试、验证、获得并应用规律的过程,对规律价值的感受更加深刻。
三、习题游戏“做起来”
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其融为一体,相互促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师生互动猜一猜
比如五下《分数的意义》教学中,特级教师朱国荣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朱老师拿着一个装有小奖品(本子)的大信封。游戏环节一:朱老师先取出2本,告诉学生,这2本是带来本子的1/5,让学生猜大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本子?学生猜到是10本。然后朱老师每次取2本,结果学生表示的分数都不相同。朱老师发问:“刚才这2本是1/5,现在这2本是1/4,这是什么原因呀?”引导学生关注单位“1”发生了变化以后,取同样的数量,表示出的分数是不一样的。游戏环节二:当袋子里只剩下2本的时候,朱老师说:“如果我要拿出这2本的1/2,我要拿几本?”“这1本(16页),我能拿它的1/2吗?”“取了8页以后,还要拿1/2?”……朱老师不断地取着剩下部分的1/2。并与学生一起理解“一日之锥,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含义。学生发现单位“1”发生了变化以后,取出的“1/2”表示的数量也是不一样的。
《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关注单位“1”,关注“把谁看做了一个整体”,这对于后续分数解决问题的学习至关重要。朱老师通过一个小小的游戏,让学生加深了对单位“1”的理解,体会到确定单位“1”的重要性。同时,在一节课的最后环节学生依然热情高涨,思维活跃,朱老师精心设计的小游戏功不可没。
(二)生生互动抽一抽
比如学完了9的乘法口诀以后,需要设计一些练习来提高学生迅速、正确进行乘法口算的能力。我们可以将口算题与学生熟悉的纸牌游戏结合起来,设计一个“夺牌小高手”游戏:四人小组合作,其中一位同学从18张牌中(1~9各2张)中任意抽取2张,报出一道题目,其余3位学生抢答。比如:抽到“7”和“8”,可以随机出加法题“7+8”、减法题“8-7”或者乘法题“7×8”。答得又对又快的同学拿走这2张牌,最后手中牌最多的同学获得“夺牌小高手”。
四下数学知识总结范文6
1、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28份,上课数31节,其中3节重复课;
2、班主任工作: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
3、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育调查报告。
经历了为期8周的实习生活,我尝试到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也深深地体会到了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些日子里,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及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完成我们的实习任务。
一、数学教学工作
我教的是高一(10)班的数学,由于只有一个班,所以我能够花更多精力去教好这个班。见面会上,指导老师陈敏能就跟我说:“这个班的数学很差的喔……”10班原班主任梁智创老师也跟我介绍了,这两年和中一直在扩招,招了好些择校生,今年高一年级有20个班,其中又按照学生的入学成绩将班级分为8个提高班和12个普通班,我们班是普通班,基础比较差的。经过两天向老师的了解,从成绩单的分析以及和学生的接触,确实,这个班的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就对于函数这一部分的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很多同学连怎样去判断函数都不会,很多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也不会求,对于分段函数更是无从下手,我觉得对于这一问题的出现,是学生对函数的概念不理解,没能抓住其重点以及其实质;还有就是很多学生告诉我他们连初中的数学知识都没有学会,对于这个状况,真的不乐观;还有学生向我诉苦:“老师,我初中数学都学得挺好的,为什么一到高中,我还是那么认真的学习,但是就是成绩跟不上去,很多题老师课堂上讲我听得懂,但是一让我自己做,又不知道从何下手了。”对于这些学生,我一边以坚定的语气鼓励他们:“不怕,万事开头难,高中知识相对初中知识可以说在难度上是一个质的飞跃,但只要你们咬牙坚持,不断地在平时学习的碰壁中摸索高中的学习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慢慢地找到学数学的感觉了。”给他们学好数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数学学习。
我主要通过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体现在平时上课和答疑时对他们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上,基于初中知识与高中知识脱节较严重的状况,给他们那进行了相关知识的补充,如十字相乘法、二次函数最值问题求解、二次不等式的求解等内容。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另外,还非常注重学生对学好数学的信心,我发现,很多学生对数学已经失去了信心,我会时常去鼓励他们,鼓励他们要自信。
为了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课后辅导,每周一晚上的数学下班课,每周的自习课以及室内自习的体育课,我都会到班上进行答疑。大部分同学学习数学的热情都不是很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册遇到的问题都不怎么理会或者是不怎么敢提出来。经常问问题的都是那几个学生。从学生的问题中,我发现他们的课堂效率很低,课堂上重复了好几次的题型,还是不会做相同类型的作业,如二次函数最值问题,复合函数的单调区间,指数函数以及对数函数的性质,至今仍有好大一部分学生是不懂的。学习方式也存在较大问题,没有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习惯,该记的公式、定理、知识点还没记好没有理解好就做作业做练习,导致做题时无从下手或乱造公式。学生还像我抱怨说,一节课甚至整个晚自修就做几道数学作业题,都没有时间做更多的题了。针对这个问题,答疑时,我会让这种类型的学生先复习书上的相关知识再做作业,若还是不懂,再给他们讲解,避免让他们太过依赖老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
在批改作业和批改试卷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做好记录。对学生做法不大肯定时,虚心地向陈老师请教后再批改。同时,在评卷中,学会了如何酌情给分。此外还学会了如何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排名。
上课阶段,指导老师给我安排的课还是很充足的,共28节,而且很多时候都是每天一节新课,这就要求我必须充分利用好课后时间去细心琢磨教材,我与另一个队友经常是一起讨论教法、例题、习题设计等内容,进行备课,然后详细写教案,而且每一样都得紧紧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以便更好地吸收相关知识,争取让课堂效率达到最高。然后交给指导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地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熟悉甚至是背出整个教学流程。
我的每节新课陈老师都会非常负责地坚持去听,做出全面细致地评价,细心地指出我上课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及有效的实际教学建议。陈老师是个幽默有经验的教师,所以在课堂上,他也非常注重我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我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的确,每次陈老师上课,学生们都会很兴趣盎然,这个就是幽默的魅力。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认为自己也还存在不少缺陷,如课堂时间掌控得不是很好,有时希望多给学生讲点,忽略了给学生思考得时间,课堂气氛不活跃,语言不够生动幽默。
上课之余,我还积极去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如本年级数学老师开的公开课,本实习队的另一个数学指导老师,做好听课记录,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此外,对于数学公开课,其他老师还会有针对性地指出不足之处,这也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其中就是一节课不先要求什么,首先也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犯知识性错误,这个是上课的重中之重,这也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必须细心,严谨,杜绝出现知识性错误,然后才讲怎样去讲给学生听。
二、 班主任工作
(1) 在工作准备方面
我担任高一(10)班的实习班主任,首先我通过班主任指导老师梁老师较快地了解了整个班的情况特点和班级的一些日常工作,高一年级的1至8班是提高班,而9至20班是普通班,普通班除了学习基础不好,学风班风也是欠佳的,纪律也比较差。具体一点的还有10班有62名学生,男生26人,女生36人;其中正取生46人,择校生17人;住宿生50人,其中女生30人,男生20人;还有就是具体到这些学生的宿舍楼以及房号。
其次,我通过与学生多接触沟通,细心观察的方法较快地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况。每天早读和晚修我都会去教室,慢慢地融入了这个班集体。学生也很喜欢实习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诉苦。后来我也发现,10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也不好,比较自我,也有很多学生向我抱怨这个班纪律性太差,学风班风不好;还有就是很多学生对学习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根本就不是读书的料,来高中读书也不是自己的意愿,是父母强迫的,对读书也是一点兴趣都没有,所以他们经常上课睡觉说话违反课堂纪律;还有好3个同学是心理上有比较严重问题的,有2个男生有自闭症,一个根本是不与同学们交流,另一个就是有同学反应说他说话很伤人心,没人愿意跟他交流;还有一个女生就是天天睡觉,除了跟同桌的说话,根本就不理其他人,后来了解到与父母关系也很紧张。
(2) 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在八周的时间里,我更多的是抓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卫生,每天早上都很早到课室巡视早读情况,监督打瞌睡,发呆或赶写前天晚上作业的同学,提高早读效率。登记好迟到的同学,进行时间观念教育。
学生的纪律方面,10班的学生较为活跃,部分学生很调皮,自修自习课常有讨论问题聊天的现象,偶尔有看课外杂志的,课前课后五分钟较吵,影响到安静学习的同学。经过详细的观察和同学们的反应,我也大致了解到了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的那几个学生,我用了调换座位的方法,将这几个学生隔离开,调座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学生都是刚入学的,很多都是彼此不认识的,调换座位让他们能够结识更多新同学。当然只是调换座位是还不能解决部分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的问题的,所以对于个别学生,我还采取了个别教育的方法。
个别教育时,首先让他们作自我评价,看他们那是否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学生对自己的缺点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有些还是清楚地认识到,但约束不了自己去改正。认识得不到位的,我再以“老师发现,老师觉得……你觉得是不是呢?”这种方式与学生对话,给学生辩解的机会,避免对学生的片面了解而伤了学生的自尊,甚至造成逆反心理。学生虽然很调皮,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服理、重事实,容不得老师半点夸大;但,是就是,能勇敢承认。这时,再对他们进行指导教育,学生才能放下防备武器,真正从心里接受老师的教育,认真思考老师的教诲,真正去努力改进。
对活跃的学生,课堂纪律难管理,迟到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这几周,天天都有学生迟到,而且就是那几个,再三批评教育都没有效果,但班主任指导老师采取“扣分”的措施后,迟到现象就一直风平浪静到现在。到了第10周,10班还得到“流动红旗”奖了,看来对于顽皮得学生还应适当采取些硬办法。
当然对于心理上有问题3个的学生,也要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尽量去了解他们所想的;我也多次找机会接近他们;另外,对于一个比较严重的男生,梁老师最终决定去家访,所以,那次,英语老师黎老师和我也去了,家长是非常欢迎的,在他家里,我们也了解到了更多关于他的情况,原来他成绩还是很好的,但是后来因为网络游戏,他沉迷了,每天都要玩游戏,还有就是晚上睡不着,白天能睡得很好,对此,他母亲也说了要带他去看中医,上网时间就慢慢控制,希望学校和家长一起努力,将他引出来。后来他回来了,大家就一起鼓励他,肯定他,也委婉说出他的一些问题,这位男生也沉默了,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果真,接下里的日子,他的表现的确好很多,上课没有睡觉了,而且对老师不再爱理不理的样子了。看来对于问题学生,家访还是很不错的一个方式。
此外,要管好整个班级,班干部的管理是相当重要的。首先是要班干的培养,留心班干的工作,强调他们要严格要求自己,要管好别人,要先管好自己,这样同学们才会服从班干的管理。对于新班干,强调他们一开始就一定要严管,才能在同学中树立威信,有利于接下来的工作;然后是班干的职责分工要明确,班上的事务管理很多,所以班主任一个人做也是很辛苦的,让班干部分工,一来可以锻炼他们的能力,二来也是权力的分散;最后,要更好地了解班上情况,就要利用好班干的职能了,班主任不可能时时刻刻在班上,但班干却是在班上的,所以班上的情况他们就更清楚,对于一些同学的课堂表现他们也很容易掌握,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用好班干部。
学校每周二和周四下午是劳动课,我班负责的是一块工地以及多媒体课室,学生普遍比较负责,但也有部分男生偷懒,拖拖拉拉,工作马马虎虎,有时还偷懒不去,对于这些学生,就给他们分配明确的任务,完成后接受检查,合格后才能离开;如果不去,就采取“扣分”制度。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是班集体得一员,要积极配合班里的各项活动及做事认真的态度。
学校还有一个值班制度,就是还要求每层楼班主任轮流值班,要求早上和下午的预备钟响时到楼下登记迟到学生,还有就是晚上去学生宿舍检查。轮到梁老师值班时,我就会跟着去看10班的学生,我们内宿的学生宿舍纪律都很好,不会出现抽烟,闹哄哄的现象。此外,我还发现,男生的住宿条件是很差的,12至16个男生共一个宿舍,还且还是公共浴室,有时还会出现断水的情况,因此也有些男生经不住这样的考验,搬出去住了,对此,学校也是采取不干涉政策的。
当然,对于这个高一的男生宿舍,还是会出现一些状况的。记得还有一次,整栋男生宿舍楼都停水了,很多男生都没有洗澡,结果起哄了;后来又有两次小停水,学生又起哄了;最离谱的一次是,男生宿舍竟然在关灯了后在具体唱歌起哄,对于这样的情况,学校也发了话,要求学生不许起哄,有些问题不是起哄了就能解决的,要求大家静下心,对于停水问题,学校会尽快解决的,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起哄的情况了。看来对于某些状况,学校还是得采取一些强硬政策的。
三、教育调查
我们实习队的调研课题是《和平中学高一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及对策》,分别对普通班的学生和提高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队友们积极配合,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问卷派发与回收,数据统计与分析,最终顺利整理成文,完成调查报告的撰写。在这里我们也体会到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以及队友之间的体谅和关怀,记得在统计时,由于负责这块的队友没有事先跟大家说明白要男女分开,对于单选的项却选了多个选项这道题要作废处理的事情说明白,结果很多队友都出现了错误,得重新统计。对于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没有抱怨,而是体谅,知道这位队友其实也很辛苦,稍有遗漏不足为奇,所以又认认真真的重新统计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