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1
此篇考察报告旨在透过考察时所见所闻略加分析,并不见深,仅为考察团成员的拙见。四个部分可见一斑:“惊鸿一瞥”只为浮光掠影般的视觉,“纵观横览”意在不同角度透视日韩教育现状的感觉,“侧目顿悟”为在感悟社会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而“他山攻错”则在于更深的启示和探究。如有不妥请多指正。
一、惊鸿一瞥
鞍山市赴日韩教育考察团,以团长赵仁强为代表,一行25人,于2004年5月16日至5月25日历时10天,在日本的大阪、尼崎、京都、箱根、横滨、东京至韩国的釜山、济州、汉城、安山进行了教育考察活动。期间对七所学校进行了考察访问并拜会了日本尼崎市政厅、教育委员会,韩国安山市政府、教育厅。短暂的日韩两国部分城市学校的考察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和难忘的记忆,让我们感受到那一片天的景象。
景象之一:丰富而有创意的学校风情。5月17日我们参观考察了日本尼崎市立立花中学和立园田南小学。进入校园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朴实整洁、干净、大方。不十分醒目的横幅校牌嵌在围墙上,青翠苍绿的花草树木装点着校园,清雅朴素的教学楼、别致的会客厅,格调不一的学生教室,一尘不染的地面,无不显现出清洁整齐纯朴。那一天我们注意到了墙上没有电脑制作的彩绘喷图,室内没有考究高雅的装饰和布置,就连教育目标也是员工的徒手之作,班级的目标条幅更是每个学生自己的作品,朴实的话语,孩子般的情调,诸如自勉、自励、自信、不欠课、不迟到等字样,让我们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我们巡望正在上课的学生都是自由自主。电脑操作、手工制作、职业技能培训、家政服务,音乐、美术等特长展演,丰富多彩,轻松自如。最让我们感到吃惊的是立园田南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正进午餐,创意就在于是孩子们自己的值日小组长给大家分午餐,头戴白帽子,身着白外套,带着白口罩,卫生清洁,那种小主人的形象,甚是可爱。5月24日我们先后考察了韩国安山市的东山高中、松湖高中和松湖中学(小学组考察小学)。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走廊的墙壁上挂着学生们自己的作品,各活动室内学生们在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日韩的学校的确充满了丰富而有创意的异国校园风情。
景象之二:整洁清新的环境格调。尤其是日本无论是宾馆、学校、商业景区还是街面、居所,所到之处真的堪称“纤尘不染”。虽说城市的街面狭窄看似拥挤不堪,但却井然有序、整洁利落、清新雅致。整齐划一的停车场,行人和机动车各行其路,显示了井然的交通秩序,空气清爽湿润,一展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种整洁清新的环境格调,让我们流连。
景象之三:勤劳文明的市民风貌。一踏上日本国土,日本人的待人礼节,热情的服务,让我们看到了“人文素养”给这个岛国带来的文明。公共场所你听不到大声喧哗,看不到随地吐痰和随处吸烟的人。这种纯朴文明的风尚让我们自叹不如。日本人的勤劳更是难得可贵。据日本的朋友介绍,日本人每天工作都要到夜里十点多钟,在日本赚钱的辛苦是国内所不能比的,如果早晨你乘坐地铁会看到匆匆的人群,那是日本人繁忙紧张的工作的开始,所以不难想象这是一个文明而又勤劳的民族!
景象之四:繁荣昌盛的经济发展景观。新建的关西机场,林林种种的经济开发区,二十一世纪未来港,横滨世界杯会场,尼崎市艺术展示大厅,最大的丰田汽车制造台场,现代企业的多种投入,繁荣的商业区,琳琅满目的产品,无不显示出日韩两国经济的发展景观。
短暂的十日之行,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那一片天。
二、纵观横览
透视上述景象,从不同角度分析日韩的教育现状。
1、从日韩的学校看教育的理念。日本学校注重社会能力的培养,强调“生存教育”,“强、正、优”是立立花中学的指导精神;“自学、心丰、健康”表现立园田南小学的办学特色。韩国学校以“世界化人才”、“走向世界”、“未来社会”为主导的人才培养,强调“孝”的教育和“爱”的教育。东安高中的“正直、勤勉、亲切”,松湖高中的“健康、勤勉、创意”都突出了主题。生存能力,劳动服务能力及职业化个性化的能力培养在日韩两国的基础教育中都得到了充分地体现。社会实践则是日本学校基础教育的一大特色。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就搞社会调查,几个孩子组成一个调查小组,不需要教师的带领,孩子们独立地去了解和调查社会各行业,各部门的情况。譬如去消防队了解消防部署过程,消防的基本程序,然后画出消防部署图。或者去垃圾分拣站,了解垃圾分类、处理方法以及基本程序,然后画出示意图,写出调查报告。我们在日本的几个景区,都可以看见中小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可见日韩教育理念的转变既符合国际教育思潮的发展,又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2、从日韩的环境看教育的功能。日韩两国除自然的湿润条件外,人为的环境建设令我们称赞(特别是日本)。首先是全民性的环保意识,这是教育功能的一个体现。保护环境是每个日本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他们视环境为第一生命,因此修关西机场政府要为市民解决防污染和防噪音的配套设施,重工业企业要远离市区。游览景点的路面除柏油路外,铺就的都是防噪音和污染的碎石。所以在日本空气清新,路面整洁,居所内听不到喧嚣。另外日韩两国的自然资源利用得恰到好处,这是教育功能的又一体现。日韩两国都是自然资源非常贫乏的国家,但资源利用得好,我们所看到的没有闲置的自然资源和人为浪费的自然资源,特别是对土地的使用可谓是“惜土如金”,从环境的角度看到了日韩的教育效力。
3、从日韩的文明看教育的实效。日本的文明首先体现在“人本位”的思想上。尼崎市市政大厅公开办公,所有市民可以自由出入。盲道直接修入市政厅内,公共场所有残疾人用的轮椅。特别是义务教育人人平等,即便是残疾人也享有同等待遇。我们参观的日本两所学校都设有障碍儿教育机构,以保证他们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崇尚人性,伦理道德教育也很突出。学校设有“人权”、“人性”学科教育,东山高中的“爱邻居”、立立花中学的“爱父母”都是质朴实在的伦理道德教育。文明的另一个标志是严明的法制。日韩都是一个有着健全的法律的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强烈的法制道德观。交通指示灯起到了交通法规的指挥作用,没有人闯红灯,不走人行道。街面的便当、连锁店里、自动售货机、公用电话等设施安然无恙,公民的自觉道德意识维系着社会的治安。至于公共场所无吸烟、无大声喧哗、自觉站队等更是习以为常的规则。日本没有网吧,政府规定电玩城不许未成年人进入,那里绝没有学生。日韩两国的另一个文明标志是讲诚信,单就购买商品而言,你不用讲价,因为产品质量敬请放心,货真价实。这种国度文明,让我们感受到教育的实效性及实用价值。
4、从日韩的经济看教育的改革。从日韩的商品价位权衡国民的收入,据了解日韩的商品价位多高于国内的商品价位。再看商品的数量,特别是日本的电子产品琳琅满目,从小到大,既先进又实用,又符合国民的需求。所以我们不难看出日韩的经济正在全面飞速地发展,这一发展反映了日韩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东方国家重基础、重训练的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性的开放传统,这种集东西方教育传统为一体的教育改革其优势和能量是不可低估的。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的改革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三、侧目顿悟
此次考察不仅从感性上让我们了解了一些日韩的教育现状,在理性上也让我们感悟到日韩教育发展的态势。
1、 不同的教育理念蕴含着不同的教育内容。
①教育目标的新思想。日韩两国不同的教育理念首先反映
在教育目标方面。“以学生为本”、“以实践为基础”、“以创造自主为能力”的办学经营理念是这两个国家的共性。所以自主学习,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气氛充满了课堂,参与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活动占据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在这样的氛围里培养能力,提高能力,迎接挑战的能力得以彰显。我们考察尼崎市立立花中学时,学生们自己组织欢迎仪式,迎接中国教育考察团的到来。学生们亲自制作日式甜点让我们品尝,用独有的日本茶道欢迎这些异国朋友。当我们踏进立园田南小学的校门,展望着孩子们的教室,每个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一幅幅手工动画作品,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的创造力。韩国汉城安山市东山高中学生们的美术作品一幅幅一册册都出自学生的构思和设计,他们用汉语为我们演唱自己编辑的歌曲。这种教育目标代表了全新的教育理念。
②教育管理的新模式。日韩两国不同的教育理念还表现在
管理模式上。他们重视教育社会化影响,我们所考察的学校都设置家长运营委员会,学校的主要机构都有PTA(家长委员会)家长组织和管理学校的一些工作。学生家长自愿指导组织学生读书活动,管理图书馆。学校按时召开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的一些事宜,与学校共同完成管理工作,这是家长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作用。除此,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支持也十分重视,韩国安山市政府和教育厅分管独立,但市政府每年主动投入教育,以此来达到城市间的竞争和发展。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向社会化方面发展。
③教育资源的共享。日韩两国教育体制的共同特点是教师的选配由政府主管部门负责,实行轮换制,或七八年或三五年交流一次。其主要目的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以此达到学校间的均衡发展和资源交流,因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们没有择校的现象,一律就近入学,没有所谓的“名校”,这一点是符合日韩两国的教育法制和体制的。教师的综合素质都很高,东山高中教师100%都是研究生毕业,日本学校教师配置也是高学历并具备综合能力,小学教师从一年至六年都要掌握和运用所教的全部学科。
因此,新的教育目标的确立,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的运营,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反映了不同的教育理念,这些不同的教育理念蕴含着不同的教育内容。
2、卓有实效的教育改革推动了教育的发展。目前我们提倡“求真务实”,特别是教育更应该是真抓实干。在日韩两国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实”处所在。
“实”的第一着眼点“自主能力”。学生动手、学生会做、学生愿意做。小学一年级值日组长给组员们分午餐;小学二年的学生做值日时双膝跪在地上擦地。“实”的第二着眼点“自做”,学生在社会实践,亲自参与,调查参观考察,小学五年级走入自然上自然课,六年级要进行毕业旅行等。在“做”的过程中去提高能力,发挥特长。“实”的第三着眼点“减负”,过去评价日本和中国一样,学生负担重,压力大,而如今日本教育改革则在这方面真正得到落实,他们注意到给孩子们空间,让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得到充分的想象,真正解放自己。正是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改革,使日韩两国的教育出现了快捷的发展。
四、他山攻错
中国有句俗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当我们踏上日本国土时的一刹那,这种感觉油然而起。目睹日韩的建筑、文化、风俗、礼仪及教育,无不是中国古老文明的再现,甚至可以说是中国的缩影。中国这块古老文明的基石让日韩两国借去而炮制雕琢了多少精美之玉,我们不免问自己,这是为什么?走过看过之后,我们寻到了答案:他山攻错。
1、“古为今用”的内涵重在传承。中国的几千年的儒学思想,孔孟的教育理念,古老文明的教育精髓,应当作为光荣传统发扬光大,传承拓展。日本是个非常善于向别人学习的民族,在学习模仿的过程中,他们既不是全盘拒绝也不会全盘的接受,而是巧取精华。他们巧取妙用集东西方优势为一体,使之在教育方面出现了崭新的局面。相比较,我国在学习他国的经验时,常常只学其表,外在的包装尽管不断地翻新,传统的弊端却始终难以摒弃。日本的教育启示我们,东西方教育的优势互补是教育改革的良好出路,日本的“和魂洋才”告诫我们自家的文明要传承,“敝帚自珍”这是古为今用的深层内涵。
2、“洋为中用”的关键在于创造。日韩两国乃至于欧美等国,在教育方面都有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内容,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优化的教育内容,入时的教育形式汲取并创造,这是我们应当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此时我们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占有、挑选”,这便是创造,创造了才是自己的,这将是洋为中用的关键。
3、“去粗取精”的实质更在发展。先进的教育思想,适宜国际社会发展的教育内容,推动经济发展的教育形式,都是中国教育改革中应当吸收的营养,更是应当弘扬的精髓,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快速发展。
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2
正是在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人们发现了一个烧制历史长达千年的古代瓷窑——会理窑。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来自四川文物考古部门、大专院校的两代专家学者唐昌朴、魏达议、罗明遥、吴时敏、黄承宗五位先生,曾分别多次到今西昌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发现在西昌有唐宋陶瓷窑址遗存,会理有宋、元、明、清陶瓷窑址遗存,冕宁有元、明、清的陶瓷窑址遗存,在上述遗存地层中发现了数量比较多的“土青花“瓷碗。近年来攀枝花大学讲师何霞女士亦多次去会理调查或考察,并在古窑址试掘。
上述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事后都分别在文博书刊上发表了论文。笔者研读了他们的论文,发现其有三个共同的观点:
1.会理古窑址始烧于宋代,最迟在元代就开始烧制青花瓷器。
2.会理元明青花瓷器无论是原材料的采用、工艺技术特点,还是产品最终的形态,都与云南体系(玉溪窑、建水窑等)的元明青花瓷器具有突出的共性,可视为一个窑系。
3.会理青花瓷器的工艺技术来源于邛窑的釉下彩,是邛窑工匠被掳南迁的直接结果。
例如:
西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教授唐昌朴先生在1982年6月对会理瓷窑(鹿厂窑)遗址进行考察后认为:“……其窑的建造时代是在宋末元初。”
四川文博考古界老专家魏达议、罗明遥、吴时敏在考察后撰写的《论会理元代青花瓷窑》一文中论述道:
“我国陶瓷发展史釉下三彩的运用,1983年在四川成都青羊宫隋、唐窑址内已有发现,唐代长沙窑和四川邛崃县的十方堂窑以及其他邛窑系都已广泛运用,这种釉下三彩的技术已为大家所公认是青花釉下彩瓷的技术基础。宋代尤其是南宋,成都琉璃厂窑就发展为划花填彩和绘三彩的所谓‘宋三彩’的釉上彩技术。因而釉下彩技术,可能由成都地区南传到会理为鹿厂窑所继承发展为釉下青花。如若此推论可靠,则鹿厂窑宋、元青花就是运用当地原料并继承发展成都青羊宫窑隋、唐釉下三彩技术而创烧出来的新产品。”
“湖田窑不是青花瓷的创烧者,而玉溪窑又晚于(会理)鹿厂窑,故鹿厂窑在青花瓷的创烧史上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三位先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其考察报告中指出:“1973年云南禄丰元代晚期火葬墓出土的一件青釉青花玉壶春瓶,是玉溪窑的产品,其所绘鱼藻纹图案的绘法粗放自由,与鹿厂窑元代灰白釉下青花的绘法完全相同,因此他们之间可能有继承关系。”
无独有偶,最近笔者在收集、整理有关四川古代陶瓷研究论文的过程中,有幸读到攀枝花大学讲师何霞女士的论文《四川会理古陶瓷窑口归属的分析》一文,何女士曾多次去会理地区实地考察,她认为会理铁厂的抱母鸡坡古瓷窑的年代应比鹿厂古瓷窑更早。在那里,她发现了“原始青花的陶瓷残片”……其色泽与玉溪窑青花中使用“珠明料”的瓷器相似。
何女士在论文中引用了故宫博物院资深研究员、著名陶瓷老专家耿宝昌先生的话:“云南的青花瓷在着色上色彩比较暗,灰,釉色泛黄,花纹多呈现青黑色。”她认为:“会理原始青花就具以上特点且颜色更深,应早于玉溪窑青花。”
她解释道:会理窑青花碗内底的支钉痕迹,是运用耐火材料做成的蚕豆大小的颗粒状支钉垫烧形成的,“与玉溪窑青花的烧制方法完全一样”。
她感慨地说:”通过对上述窑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人们直接感受到了邛窑工艺对上述地区的影响。”
会理元明青花瓷器的胎体呈浅灰色,胎质较细腻;釉面呈豆青色或灰白色或黄土色;普遍开“小块冰裂纹”,青花发色呈“灰蓝色”、“灰黑色”、“青蓝色”、“青黑色”等,深黑为早期产品,淡蓝者为晚期产品。绘画手法分涂划和雕皮印刷两种:涂划线条粗放随意潇洒,雕皮印刷则图案整齐划一。雕皮印刷为主要的装饰手法。图案多为树叶或朵花,或无花卉,只有青花的圈记。厚沿外卷,弧腹或折腹,厚底,无匣钵,只有少量垫饼,用于烧制大件器物,盘、钵、碟皆为涩圈叠烧。所用青花颜料则是当地土产青料。装烧方法多为涩圈重叠和支钉垫烧,故多数瓷碗内底有一圈无釉涩圈或五至六个支钉痕迹。
多年来,按照专家的指引,笔者出于学习、研究的需要,也陆续收藏了一些会理的青花瓷器,在此发图与方家交流、探讨。
朵花纹碗(图1-1),元代,支钉垫烧,土黄色釉,青花色深,发黑,简笔弯钩状花瓣。这只碗的花瓣画法与南海出水元代青花碗(图1-2,图1-3)雷同。
青花盖罐(图2-1),豆青釉,有细冰裂纹片,灰蓝色青花,彩绘“福”字、“春”字。这只青花盖罐带八思巴文草书“福”字的写法,与传统汉字草书“福”字的写法绝然不同;变形花草形的“春”字,与邛窑酒罐上的“春”(图2-2)字一脉相传。
青花团花纹罐(图3),灰白釉,有微细冰裂纹片,青花呈色灰蓝,雕皮印刷朵花。
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3
1.开展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外科技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中小学生活泼、好动、有强烈求知欲和好奇心的年龄特征及心理特点,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选择生物科技活动的课题,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力求做到课题具有新颖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如白岸乡的黄巢岩山海拔较高,山上生长着一种罕见植物“山蔓菁",听当地牧羊人说,它的肉质根可重达20kg,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为了弄清“山蔓菁"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白岸乡中学生物教师带领科技活动小组,跋山涉水,对“山蔓菁"进行了几次考察,详细记录了它的生态环境及茎、叶、花的形态特点,并将其移栽到生物园地观察实验,同学们还撰写了《高山探寻“山蔓菁"》的小论文,路志亮同学的小论文被《中学课程辅导》刊登。
针对当地鼠害比较严重,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如何灭鼠"的活动,同学们开动脑筋自制“铁猫"捕鼠,有的同学用酒泡大米灭鼠,夜里进行连续观察,随后总结成了《酒泡大米灭鼠》的论文。这项活动对消灭当地鼠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羊范镇中学结合初中动植物课的教学,开展课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的活动,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参与。两年来他们因陋就简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150多件。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科学文化知识、科技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乐于探索自然界的无穷奥秘。
2.开展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
生物科技活动是需要动脑、动眼、动手的活动。通过科技活动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提高多种能力,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锤炼坚韧不拔的科学精神。
邢台西部山区的白云山山高林密,有丰富的植物资源。浆水中学每年6月份都要组织学生到白云山采集植物标本。同学们兴趣盎然,路边、山脚的小草,山坡上的参天林木,都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他们细心观察各种植物的生长环境,认真研究植物各个器官的形态、结构,并与课堂上所学知识进行对照,加深理解。将采集的标本经过整形、压干、上台纸等一系列过程,切实掌握了植物腊叶标本的制作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生物科技小组同学制作的标本,作为直观教具在课堂上运用,也促进了课堂教学。
学校附近的前南峪村是我县实施生态农业的典型,于是教师便组织学生到此参观考察,了解荒山绿化治理带来的变化,并撰写考察报告。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还对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后认真整理材料,撰写调查报告和科学小论文。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针对“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步骤多、难度大的特点,教师组织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对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同学们自行设计,分成A、B组采用不同的实验材料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有的学生提出制取滤液时用纱布代替脱脂棉,加快了过滤的速度,在层析时用刻上小口的透明胶片代替培养皿盖,既可固定滤纸条,又便于观察。由于个别学生对实验的科学性不够重视,粗心大意,导致实验失败,教师可借此引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分析找出失败的原因。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受到了科学方法的训练,学会了观察、对比、分析、综合等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独立搞科学实验的能力,也培养了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以及不怕挫折、勇于战胜困难的科学精神。
3.开展科技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
课外科技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野外实习和参加生产劳动,学习一些实用技术,使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接受义务教育后的农村青少年,大多数将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因此,学校应重视对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培养,使他们毕业后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县白岸乡地处河北、山西两省交界处,属于深山区,昼夜温差大。该乡出产的柿饼柿霜洁白,柿肉透红爽口,但近几年由于柿树的老龄化和柿疯病的肆虐,很多树一个果也不挂。针对这一现状,白岸乡中学教师组织生物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学习柿树嫁接技术,他们选择黑枣树作为嫁接树,教师向学生传授嫁接苗的削法,怎样在嫁接树上切口,怎样插嫁接苗,怎样包裹等一系列的操作过程,然后学生在教师选择好的黑枣树上进行实际操作,以后每个星期都要去观察,打掉黑枣树的芽。经过统计嫁接的成活率为81%。学生学到技术后,利用星期天帮助家长或乡亲们嫁接柿树,3年来共嫁接成活1000多棵柿树。这些柿树抗病性强,长势喜人,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项活动受到了乡政府的表彰,在第四届生物百项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活动奖、河北省二等奖。
路罗中学是一所农林技术学校,有农场、林场、食用菌厂。课余时间教师带领科技兴趣小组学生学习苹果树、板栗树的修剪技术以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等,有些学生还帮助家长走上了科技致富的道路。在这些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获得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了一技之长,而且也使他们看到了生物科技在农业、林业生产上大有用武之地,更加激发了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他们从自己的劳动成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到劳动的光荣,受到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教育;进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以及改变家乡面貌的强烈责任感。
4.开展科技活动,向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4
2002年5月25日至6月8日,中国农业部赴澳大利亚农业生物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代表团一行5人,应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的邀请赴澳大利亚进行了为期14天的考察、访问和交流。考察团受到澳大利亚农渔林部等单位的热情接待,先后赴墨尔本、阿得蕾得、堪培拉、悉尼和布里斯班等地,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自然资源与环境部、南澳州植物园、阿得蕾得大学WAITE和ROSEWORTHY两个校区、澳大利亚国家科工组织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澳大利亚国家植物公园、澳大利亚国家标本馆、CRC热带植物保护中心、澳大利亚热带遗产中心、悉尼皇家植物园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访问和交流,顺利地完成了预定的考察计划,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澳大利亚概况
澳大利亚位于南太平洋,在大西洋南部和印度洋之间,领土包括澳洲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澳洲大陆地广人稀,四面环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占据一整块大陆的国家。国土面积约768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36700公里。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平坦的大陆之一,拥有许多独特的珍稀动植物种类。按照气候带的划分,澳大利亚的北部为热带,中部为辽阔的干旱和沙漠地带,南部为温带。澳洲的气候比较温和,全年温差不大。澳洲的四季正好与北半球相反:夏季由12月开始,3至5月份是秋季,6月份是冬季的开始,9月份进入春季。南回归线以北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3--26度,回归线以南地区温差略为明显,冬季平均气温约14度,夏季平均气温约26度。
澳大利亚有六个洲:新南威尔士、维多利亚、昆士兰、南澳、西澳、塔斯马尼亚及二个领地(首都领地和北领地)组成。澳大利亚的人口密度很小,每平方公里平均只有2人,人口主要集中居住在中心城市和沿海地区。现有人口18,426,900人,其中土著人口约占2%,英国和爱尔兰血统在人口中占有较高的比例。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总人口中约有四分之一出生于海外。居民来自100多个国家,主要少数民族包括意大利裔,希腊裔,越南裔及华裔等。
二、澳大利亚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建设
长期以来,澳大利亚政府对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提高公众意识等工作非常重视,联邦政府近几年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科技活动项目,各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机构均积极参与和支持各种形式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促进公众对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解和认识。政府的支持、各界的参与和设施的健全,使澳大利亚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开展得生机勃勃,卓有成效。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为了保护澳大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过程和生命支持系统,认真履行了《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已出台了《澳大利亚生态和可持续利用发展国家战略》(Australia`sNationalStrategyforEcologicallySustainableDevelopment1992),《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战略》(NationalStrategyfortheConservationofAustralia`sBiologicalDiversity1996),各州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台了本州的相关法规,例如,维多利亚州出台了《维多利亚植物和动物保护法案》(Victoria`SFloraandFaunaGuaranteeAct1988),以保护本州的特有植物和动物生存、繁衍和保留它们在野生条件下的进化趋势;保护这些特有动植物的群体;保证人类对这些特有动植物的可持续利用并保持这些特有动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等。同时该州还出台了《维多利亚生物多样性战略》、《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我们的生活财富》和《维多利亚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我们的生活财富》等技术性文件。
三、澳大利亚的环境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建设
目前,澳大利亚国家保护区总共有6664个,包括国家公园和野生生物保护,土著土地所有者、私人土地所有者和森林保护地等,保护面积共有63530760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24%,各州(领地)的详细情况见下表。
澳大利亚保护地区概况
州/领地 个数 面积(公顷) 占州/领地%
首都直辖区(ACT) 8 123032 52.8
新南威尔士(NSW) 518 4953217 6.18
北领地(NT) 92 5125556 3.8
昆士兰(QLD) 470 6938764 4.02
南澳州(SA) 1780 24895127 25.53
塔斯马尼亚(TAS) 490 2201962 32.42
维多利亚(VIC) 2089 3378021 14.85
西澳州(WA) 1217 15915081 6.3
总计 6664 63530760 8.24
在澳大利亚,所到之处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环境和植被好,到处是地毯似的草坪,把地面覆盖得严严密密。即使是城市宽广的街道两旁,也是两三排并列的观赏林木(不适宜种草的树下用碎木片覆盖)。例如堪培拉人均绿地面积达70.5平方米,仅次于华沙居世界第二位。城市的空气新鲜,绿荫蔽空,绝少尘埃。在堪培拉和阿得蕾得的住宅周围,一律不加围墙,院外一般以桉树、合欢花树作为绿色花篱笆。堪培拉设有不同类型的植物园,除澳大利亚本土上的植物外,还引种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树木花草,如中国的银杏、水杉、杜鹃、蔷薇、天竺葵等。堪培拉周围大部分地方都是国家公园的范围,包括诺马治国家公园(NAMADGINATIONALPARK)和狄宾布拉自然保护区(TIDNINBILLANATUREKESERVE)。在宾馆饭店的房间特别是公园和其它公共场所都可看到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的告示标志以及管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介绍,增强全民的意识。
四、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
澳大利亚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主要集中在物种水平和生态水平,而在遗传多样性水平开展的工作相对较少。
在生态系统水平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工作以保持和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为主,一旦某一个生态区域被列为保护地,科学家和政府首先从土地和水资源的管理入手,通过限制放牧、退牧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的原始性,对生态区域内所有的动植物物种进行调查,建立资源档案,确定该生态区的环境指示物种,根据指示物种的动态变化规律,随时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在物种水平上,经过长期的资源调查,已经查清了澳大利亚所有物种的资源状况,编制了澳大利亚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名录。对于已列为保护计划的濒危物种,科学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详细调查,不仅明确其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确定每一个分布区的具体地点和面积,还要彻底查清其种群数量和生存繁育特点,了解其危害因素并掌握其动态变化规律,根据所掌握的上述信息,制订相应的保护策略。
在遗传多样性水平上,主要采用异生境保护的方法,即将具有重要利用价值的作物如棉花、苜蓿、橄榄等种质资源收集起来,统一进行种子库保存。种子库保存的种质不仅具有详细的农艺性状、抗性性状、品质性状的综合鉴定结果,而且还利用分子标记、DNA测序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了指纹图谱鉴定,每一份材料所具有的重要基因都非常清楚,不仅如此,对于收集量较大的作物还进行了核心种质的研究,为作物改良选择亲本奠定了基础。对于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如野生棉花等,科学家利用GPS系统对每一个居群进行了定位,将每一个居群按照统一的取样原则进行了取样,并对其进行了重要农艺性状如棉花抗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鉴定,然后统一保存于种子库中。
由于澳大利亚人口稀少,人们保护野生物种的意识较强,目前除各类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和世界遗产保护中心外,对野生物种的保护主要依靠地方政府和居民的自觉行为,即科学家将已列为濒危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态环境等通报给地方政府,这样,在地方政府进行道路建设或其它设施建设过程中,避免破坏其生态环境。到目前为止,这种简便易行的野生物种保护方法在澳大利亚取得了预期效果。
五、澳政府加强对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关的初级产业(primaryindustries)的支持
在过去的几年中,澳大利亚的农渔林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2000-2001年出口有关农产品达到330亿澳元。为了抵制世界经济增长变缓对澳初级产业的影响,澳政府将要加强对有关方面的支持,包括内容如下:(1)盐碱与水质量国家行动计划,(2)国家粮食和病害仿真监测行动计划,(3)澳大利亚政府环境基金--自然遗产托管新项目,(4)国家粮食工业1024百万澳元的5年计划。
六、澳大利亚对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启示和借鉴
澳大利亚在生物多样性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方面的成功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针对我国目前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现状,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强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其中重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一步完善种质资源管理的相关配套法规建设,加强并规范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交流和利用。
(二)增加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经费支持。突出加强我国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建设,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原生境保护设施建设。不同地区的保护区既要扩大规模,又要合理规划,连成一体,增强保护的效果。在增加中央投资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和部门提高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投资力度。
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5
[关键词] 植物入侵种;分析;防治;天目山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R282.4[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3(c)-137-03
Analysis and control of invasive plants of Tianmushan Nature Reserve
CHEN Jing1, XU Pan2, YAO Zhensheng2
1.Bioengineering College, 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2.Pharmaceutical College,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 Hangzhou 310053, China
[Abstract] Speci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impact of invasive plants in Tianmushan Nature Reserve were investigated. There are 48 species of invasive plants, which belong to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11 species), Medicinal plants (21 species), m alignant weeds (8 species) and common weeds (4 species). The precautionary measures would focus on m alignant weeds and common weeds. We should take different and reasonable measures to preserve and utilize invasive plants which belong to Chinese tradition medicine and medicine plants.
[Key words] Invasive plants; Analysis; Control; Tianmushan Nature Reserve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已对区内的地衣类、苔藓类、蕨类、木本植物、珍贵树种、野生花卉及野生经济植物等资源进行过系统调查。初步摸清了这些植物资源的情况,但对自然保护区内的外来植物入侵种状况没有进行过调查,这方面资料暂缺或很少。笔者近年来数十次在保护区进行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或专题调查,在活动过程中兼对该区的外来植物入侵种进行初步调查,采集了不少的标本,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并核对所采集的部分标本,初步统计了该区共有外来植物入侵种48种,隶属18科23属[1-3,5]。
1 外来植物入侵种的种类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共有48种外来植物入侵种,隶属18科23属。其中属常用中药材的有11种,恶性杂草的有8种,详见表1。
2 外来植物入侵种的特点
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入侵种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入侵种类较多,并发现了部分危害大的入侵种
经调查保护区内及周边地区的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多达48种。虽然这些外来植物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组成,丰富了区系成分[5]。但同时也对当地的环境和生态产生了现实和潜在的巨大破坏与威胁。特别是在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不同地点出现了像空心莲子草、豚草、加拿大一枝花、水葫芦这类危害极大的入侵种,如果植物入侵现象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必将造成严重后果。
2.2 入侵种分布范围广泛,入侵程度与人为干扰程度成正相关
调查发现,菊科植物一年蓬、小飞蓬等已经遍布于整个自然保护区的绝大部分地区,尤其是在人为干扰比较频繁的区域,如:禅源寺、忠烈祠、太子庵、南大门等处的荒地路边和空旷野地,从其在群落中的盖度可以看出,它们在局部地区已经成为优势种。
2.3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大部分外来入侵种还处于“停滞期”
外来入侵种的传入扩散过程一般可分为传入、定植和扩散三个阶段[2,5]。调查资料显示,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入侵植物大多还处于定植阶段,如豚草、反枝苋、斑地锦、北美独行菜、美洲商陆等。一般来说,草本植物种类的停滞期短于多年生植物,因为植物产生大量种子需要的时间较长,有性繁殖周期也较长,适应于种子发芽的气候周期年数较多,因此植物的停滞期就较长。
3 外来植物入侵种入侵途径
外来植物的来源十分广泛。绝大多数来自于人为引种,以景观植物引入的种类不在少数。在自然界,由于地理、地貌和气候等因素等影响,每一个物种都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内生存发展,这些物种即是土著物种。物种如迁移、入侵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现象,其时间一般都很漫长的。由于人为的活动等因素,使一些原本不可能的迁移物种现已成为现实[2,5]。分析天目山外来入侵植物的途径,大概有3种:首先是人类的有意引入,其次是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然后才是借助自然力量传入。
3.1 有意传入
在这些外来植物入侵种类中有意引入的占绝大部分,以提高观赏价值、经济收益和环境保护等为目的的引种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入侵种。如:作牧草或饲料引入的空心莲子草、凤眼莲、水浮莲等种;作观赏植物引入的紫茉莉、大花金鸡、剑叶金鸡菊、万寿菊、凤仙花、圆叶牵牛、裂叶牵牛、加拿大一枝黄花等植物;有作经济植物引进的有蓖麻、菊芋等;作为药用植物引进的有洋金花、牛蒡、地肤子等。
3.2 无意引入
有许多外来入侵种植物是随人类活动无意传入的,如反枝苋、刺苋、凹头苋、繁穗苋等可能是在作物引种或进口粮食时,随国际农产品和货物带入的;北美独行菜、直立婆婆纳等种可能是随植物引种、特别是园林植物引种带入的;豚草、一年蓬、水飞蓬等种可能是通过交通工具传入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作为旅游胜地,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可能会有更多的外来植物通过各种途径传入。
3.3 自然传入
植物在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中形成各种种子传播机制,外来植物入侵种还可以通过风力、水流等自然力量传入,鸟类也可以传播杂草的种子。飞机草、胜红蓟等可能是依靠自然力量传入的。
上述的侵入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或是相互交叉的,一种植物可能是经过一种途径侵入的,也可能是经过多种途径侵入的,如北美独行菜、皱果苋等。它们在时间上也可能是多次侵入,最终完成入侵并得到迅猛发展。
4 外来植物入侵种的防治和利用
4.1 对外来植物入侵种的防治
国内外已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提出过一系列有效的防治对策及措施。针对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外来植物入侵特点,我们应该制订以下几点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4.1.1 预防为主,加强检疫和检测
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应加强对外来人员、特别是外来游客入境的管理,防止外来植物随着行李粘附带入保护区。此外保护区在进行引种外来植物时,要严格引入种的管理和监控,引进前应该科学的评估和预测其危险性。
4.1.2 积极应对,有效控制
对于已传入保护区内的并造成危害的植物入侵种,应迅速采取化学、物理、机械等控制技术,也应该加紧生物替代技术的研究。
4.1.3 宣传教育,加强研究防止生物入侵,危害本地生态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有防范意识,使整个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甚至全社会每一个人都参与到防止生物入侵的行动中去。
4.2 外来植物入侵种资源的利用
保护区内共有48种外来植物入侵种,其中11种为常用中药材的基原植物。美洲商陆是中药材商陆的基原植物之一,地肤子是中药材地肤子的基原植物,北美独行菜是中药材北葶苈子的基原植物,野老鹳草是中药材老鹳草的基原植物之一,凤仙花是中药材急性子的基原植物,斑地锦是中药材地锦的基原植物之一,白花曼陀罗为中药材洋金花的基原植物,圆叶牵牛和裂叶牵牛为中药材牵牛子的基原植物,牛蒡是中药材牛蒡子的基原植物,薏苡是中药材薏苡仁的基原植物。上述药材均收藏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中[4]。这类植物入侵种需要合理控制其生态位的占有率,防止过多繁殖而影响当地生物多样性。
另一类为药用植物如土荆芥、紫茉莉、土人参、菊芋、胜红蓟、鬼针草等种,均有各种药用价值,在临床上有一定疗效[6-7]。如:土荆芥全草入药,有杀虫、祛风、通络、止痒等功效,可治疗风湿痹痛、经闭等症。全草可提取土荆芥油,对驱除绦虫和蛔虫有特效。紫茉莉的块根入药,有利尿泻热、活血散瘀等功效,可治疗淋虫、带下、肺痨咳嗽、关节肿痛等症。土人参(栌兰)的根入药,有补气润肺、止咳、调经等功效,可以治疗气虚劳倦、食少、泄泻、潮热、盗汗、自汗、月经不调等症。鬼针草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散瘀活血等功效,可治疗咽喉肿痛、肠炎痢疾、风湿性关节炎等症。胜红蓟(藿香蓟)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可治疗感冒发热、湿疹疮疖、扁桃体等炎症。此外,胜红蓟又是纽氏绥螨(Amblyseius newsami)的中间寄主植物,这种捕食螨是柑橘害虫的天敌,因此在柑橘园除草时应注意适当保留部分胜红蓟,以利这种螨的生长和繁殖来捕食柑橘的害虫,去除柑橘的病虫害,保证柑橘的质量同时提高柑橘的产量[2]。此外,牛膝菊全草(鲜草)捣敷治带状疱症有显效。一年蓬全草加工成中草药食料添加剂,可提高母猪的泌乳力,预防仔猪的下痢疾患,提高仔猪成活率。对此类的外来植物入侵种也应该采取与常用中药材相似的措施,合理利用该类资源,控制其生态位的占有率[2]。使其协调地与本地其他物种共处,成为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组成成分。
[参考文献]
[1]李振宇,解炎.中国外来入侵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78.
[2]徐海根,强胜.中国外来入侵物种编目[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49-213.
[3]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综合考察报告[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4-128.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0,84,177,186,217,227,234,260.
[5]刘信中,王琅.江西省庐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考察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99-405.
[6]姚振生.药用植物资源与鉴定[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49-211.
[7]康廷国.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社,2007:79.293.309.314. 352.366.
自然资源考察报告范文6
关键词:法国产业集群;经济增长;技术创新
我国浙江、广东以及江苏等地人口密度高,自然资源比较匮乏,但是经济却得以快速发展,这是因为实行了产业集群,但是我国产业集群还处于初期阶段,研究也比较少。本文为更好的说明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珠三角技术创新的启示,先从法国企业产业集群发展特点与历程说起。
1 产业集群理论概述
产业集群又可以称作企业的集群,是指多家企业在特定空间上形成的一种群集现象。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它的产生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与企业以及机构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其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通常定义为产业区,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空间性、专业化、网络化以及根源化,由于所属地区以及历史条件不同,可以分为纵向集群、横向集群以及区位集群。产业集群其实就是产业空间布局和专业化的有机结合,能带给当地经济动力和能量,平衡经济以及产业的发展,我国从国外经济借鉴发展比较好的如江苏纺织业集群。
2 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概况
本文所讲的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是指位于法国东南部地区的索菲亚科技园,园区包括1400多个研究机构,计算机、通讯领域占园区的71%,生物学和健康领域占10%,新能源占4%,发展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由于世界知名度高、自然环境优美等社区配套完备,在欧债危机的冲击下,园区也能以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吸引和留住园区的高科技及人才。探究其发展模式是从依靠外部资源转变为自身创新驱动,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可以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科技园技术积累主要集中在科学电信等电子产品、生命健康科学产业以及地球科学方面,科技园中的一个关键性的角色便是设备制造商,一方面与电信运行商关系紧密,另一方面与本地商家也是相互联系。
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的发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20世纪60~80年代,这个阶段是高科技资源集聚的阶段,从当地资源角度来看,所在地区没有工业基础,也不存在大学和科研资源,并没有发展高科技产业的优势,因此科技园在成立初期最大的特点便是经过多种渠道引进外部科技资源,首先凭借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不断吸引扩过企业研发机构,科技园地处风景旅游区,有尼斯国际机场,气候宜人,适合人类居住,有着良好的文化传统,对跨国企业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1960年开始有公司在附近建立实验室,希望能借此打开欧洲市场。
其次对于一些科技型企业来说,科技园的创始者法国Ecole国家矿业大学的校长Pierre Latte教授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他把科学和智慧落实到了实验项目之中,凭借自身的影响力来吸引最初的高科技产业。政府的参与使得科技园迅速汇聚了大量科技资源,政府逐渐参与创新活动,并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营销活动,使得科技园快速的成为了有目的地筛选产业活动的国际园区,并筛选出创新性强、无污染、附加值高的企业来进驻科技园,建立高质量的电信基础设施。从此开始科技园在科技资源累积方面走向了良性发展。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是科技园本土化创新性资源的过程,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始,企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就逐渐变成了知识经济和全球化创新的过程,在这一时期,科技园也陷入了大的发展危机之中,很多大型企业大幅度缩减,科技园对外部资源的吸引力变得日益衰退,科技园的发展还出现了劳动力市场不足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Nice大学积极参与到科技园的建设中,使得当地劳动力市场得以快速发展,满足了科技园对高科技人员的需求,科技园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在这一阶段科研人员数量明显增加,逐渐有许多小型企业进驻科技园,很大程度避免了外来资源的流失,使得技术被很大程度上的扩散。
3 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珠三角技术创新的启示
3.1 珠三角专业镇概况
广东现有专业镇的数量达到两百多个,如南海西樵的纺织、石湾张槎的针织、东莞厚街的鞋业、澄海澄城的玩具、潮安枫溪的陶瓷、顺德乐从的家具、中山古镇的灯饰等。最早专业镇是自然形成的,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的大中型企业所需要的零配件通过外包给周边地区加工生产,让邻近的珠三角许多小镇获得机会,发展成“一镇一品”专业镇。20多年珠三角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导致土地、人力等资源的日益紧缺,环境承载度已近饱和,这些都严重制约了产业升级与扩张,走科技创新道路已成为珠三角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3.2 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对珠三角技术创新的启示
目前广东全省产业集群试点单位达到50多个,已逐渐建立了技术创新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以及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中心,为专业镇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地推进作用,但在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体制建立的还不够完善,主要是小型企业完全依靠自身力量来进行发展,速度比较缓慢,也无法及时得到信息,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目前广东省专业镇技术创新总的方向很明确,实践性也比较强,借鉴法国产业群发展模式特点,结合我省地理位置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是政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如上文所讲在法国索菲亚科技园的初期发展中,正是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科技园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快速发展,同样在我国也很适用,我国经济正处于追赶型的经济形态中,政府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政府需要加强扶持力度。
第二是全面推进珠三角地区专业镇技术创新工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借鉴法国成功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来建设和完善技术创新中介机构,尤其是一些综合性、协调能力以及实用性比较强的技术创新服务机构;二是使得各级技术创新机构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给予中小型企业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市场创新方面更多的支持和服务,更重要的是还要组织中小型企业家把眼光放到国外,加强与国外同行企业之间的交流,以寻求更多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机会,帮助中小企业做好可持续发展的品牌战略,加强产学研结合,以推进大学与科技园的交流;三是我国驻外使馆、领事馆及行业协会也要发挥最大的作用来促进国际化行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中小企业及时的提供国际市场上的信息咨询服务等。
最后要做好产业延伸工作,为专业镇营造新的增长点。珠三角地理环境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下游,可以大力开展旅游专线,利用地理优势来宣传专业产品取得企业以及产品,旅游路线也能促进专业镇区域及企业的品牌宣传,对专业镇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先简单介绍了法国产业集群模式的发展历程,重点讲述法国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的特点,以及对三角技术创新带来的启示,随着产业集群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将会期待越来越大的作用,更多的内容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荣.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以安徽、浙江为例[D].安徽大学,2008,06.
[2]广东省科技厅科技考察团.如何打造与世界接轨的专业镇技术创新体系-赴法国、意大利的考察报告[J].广东科技,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