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范文1
写作一(满分15分)
请结合材料,按要求用英文写作。
A mother said,"My son is always on the phone, sleeping,out with his friends,or in his room He never has time to talk to me."
要求:(1)就此材料发表你的看法;
(2)紧扣材料,有明确的观点;
(3)词数不少于60;
(4)在答题卡上作答。
写作二(满分20分)
调查显示,中国长江江豚(finless porpoise)受人类活动影响而濒临灭绝,目前总数不足1000只。假设你是李华,现请用英文给WWF(世界自然保护基金组织)写一封信,请他们关注这一状况并提供帮助。内容应包括:
1.说明写信的目的
2.简述江豚现状
3.希望WWF如何帮助(比如:资助江豚保护项目等)
4.表示感谢并期待回复
注意:
(1)词数不少于80
(2)在答题卡上作答;
(3)书信格式及开头均已给出(不计入总词数)。
您可以点击收藏此页,及时了解2013高考作文信息。
更多高考作文信息请点击:高考作文频道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范文2
今年高考作文题都是啥?
7日上午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结束。今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共有8份试卷、9道作文题,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2018年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福建、广东、山东。
2018年全国II卷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陕西、重庆、海南。
2018年全国卷III 适用地区: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西藏。
每年高考后,作文题目都会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目前,各省命题试卷、全国卷作文题已经公开,一起来看看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范文3
【关键词】作文;命题;高考;立意
一、命题特点
1.弘扬社会正能量
广西卷高考作文题目就是取材于一则感人肺腑的新闻事件“农民工与医药费”。这个题目有意引导考生学生联想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青年人担起弘扬社会正能量的责任,“友善,和谐,诚信,敬业,平等,文明”等关键词都可以作为思考的方向。这样题目的思考方向既是贴近现实,又能突出时代精神。类似方向的命题在全国各省市高考试卷中还有很多,比如湖南作文题直接以“最美乡村干部”为材料,充分体现社会责任感,鼓励青年人正视每一个岗位,弘扬正能量。
此外,全国新课标II卷作文题“给动物喂食”中对 “法治”问题进行了探讨;北京作文命题立意“老规矩引发的新思考”等,都是对“文化传承与现代化”、“高科技与当代社会”、“习惯规则与创新发展”等问题的思考。这些问题都是我国在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引导青年人思考这些社会所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传播社会正能量。
2.鼓励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文不能讲空话、套话、假话,只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江苏卷作文材料有关于“青春不朽”的作文题主要是引发青年人对于青春、对于生命的思考,呼吁青年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直面青春的短暂、生命的脆弱和生活的惨淡,开始对人生有所思考,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认知,说出真实想法,抒发出真情实感。
3.激发考生多向思维
安徽卷关于“剧本改台词的争论”的材料是这样描述的,表演艺术家认为演员是在演戏,并非是在念剧本,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台词。这个题目给了考生两方面的思考,有辩证的意境,让学生发散思维,出现多发面的思考,同时也给了学生广阔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可以投其所好,从自己喜欢的角度入手进行写作,产生风格各异的作文。
二、以材料命题作文的利弊分析
为了能客观地反应学生的语文素养,检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2013年起,材料作文就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2014年全国高考作文以材料来命题是一种必然趋势了。可是这种命题方式有利也有弊。
1.材料作文之利
首先,材料作文立意广泛,给出的写作视角很多,无论才能够深度还是广度都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发散思维,从而尽情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其次,材料作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情感,让他们以自己的亲身体验作为素材来写作,不会无所适从,更容易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提高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
最后,增强考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思维能力,让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真知,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2.材料作文之弊
首先,材料作文大多是议论文,考生发挥弹性不太大,表达形式单一。
其次,很多材料让考生摸不着头脑,推敲不出真正符合标准的立意。比如说山东卷,材料是:一个画框一样的窗子,有人透过窗子看到的是雅,有人看到的是俗,有人看到的是闹,还有人看到的是静。这是几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让考生无从下笔,从而会产生“角度”、“相由心生”等错误立意,难免偏离材料的本意。
最后,这种命题方式发挥空间过大。本身考题空间大是好事,有利于考生发挥,各抒己见,但如果发挥空间过大,不加限制的话,在测评标准上就很难达到一个统一的意见,在高考的环境下不利于考试的公平性。
三、高考语文作文命题趋势预测与建议
高考命题的原则是“稳中有变,不断创新”。在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的基础上,展望未来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有如下预测与建议。
(一)突出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是―一“体验”“理性”和“人文”。
1.“注重体验”是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教师要鼓励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关注生活,激发写作欲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要学会体验普通人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情感和人生经历,这样才能写出自我风采。如重庆高考作文材料“租房”,就是讲述游客租老人房子,后来被拒租的普通事件让考生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学会以小见大。
2.“讲求理性”是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中的浓重一笔
“理性”要求人要学会思考地看问题,受理智的控制,做到全面、辩证、不偏激。如湖北高考作文材料“山顶的风景”,有山脚下、山腰、山顶三个地点。这时考生就需要从三个地方的象征义入手,另辟蹊径,得出“人生可以有这三个境界”、“学习如登山”、“实践出真知”等不同的立意角度。
3.“宏扬人文精神”将是以后高考作文命题的精髓
“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一种普遍关怀,维护自己的尊严、价值和命运,关切和尊重他人,敬畏生命,尊重自然,同时也保护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这都将是高考作文关注的热点。在2014年湖南高考作文的材料“心在哪风景就在哪”中,就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奉献精神。广西卷的材料“老王生病”,充分体现了人性的善良和懂得感恩的人文精神。
(二)做到四个“强化”
1.强化审题意识
高考作文的第一个要求是“符合题意”,即指文章的主旨必须符合规定。所以学生在审题时一定要注意。
2.强化思维训练
写作时学生要学会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定势,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挖掘新的角度,从而灵活地运用在作文中。
3.强化素材积累
素材的积累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你要有丰富的作文素材,就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提高沟通交往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然,阅读是写作的土壤,要博览群书,才能使作文枝繁叶茂。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范文4
文题如眼,常能给人留下重要的第一印象。好的题目能起到先声夺人、催人卒读之功,因此,对作文的拟题训练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拟题三原则
准确――标题要切合原作文材料的主旨,同时与文章所写内容相符,让阅卷老师一看就能明白该考生审题是正确的。
简洁――作文标题文字要简约而能涵盖文章的内容,表达要简明而不松散拖沓。
醒目――做到让人一看就一目了然,同时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快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一、拟题技巧
人民日报原总编范敬宜认为:“制作标题,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对考生来说,要拟一个好的作文题目,须掌握如下拟题的几个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
(一)直言明旨法
考场作文要求简洁明快,切忌含混晦涩,作文标题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好的题目应该能非常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思想,揭示文章中心。
记叙类文章要让阅卷老师一看题目就知晓,这篇文章写的是谁,围绕谁而展开,或者记叙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如2013年湖南高考优秀作文《丑小鸭圆梦记》,考生以安徒生的“丑小鸭”为中心选择和组织材料,进行故事新编,构想了丑小鸭诞生、出逃、寻梦、圆梦四则日记,记叙了一只丑小鸭圆梦的过程,紧扣主旨。
议论类文章的标题则应直言事理,让评卷老师一看题目就明白文章论述的中心论点,以快速准确评分。如2013年吉林高考优秀作文《尊重,良好同学关系的开端》,考生以“尊重,良好同学关系的开端”为题,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由材料得出这样的立意,非常切合这道作文题的题意。
(二)标新立异法
――借助修辞手法,展现文采
修辞方法可使作文语言显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样,恰当运用比喻、比拟、对偶、引用、仿拟、设问等修辞手法拟题,能够避免文题直白浅显、一览无余,而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增强其阅读兴趣。
①巧用比喻,生动形象
巧用比喻拟题,即用打比方的方法将所要阐明的观点或看法在作文题目中标注出来,这样可化抽象为具体,使描写的对象生动形象、具体可感、通俗易懂,并能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
如2013年黑龙江满分作文《包容是一剂良方》,文章的标题“包容是一剂良方”就让人眼前一亮。考生从材料提炼 “增进同学关系,营造和谐气氛,包容是其中的一剂良方”的观点。标题用比喻的形式呈现,既新奇大胆,又形象贴切。文章中,作者分别从“包容是一种胸怀”“包容是一种气度”“包容是一种魅力”三方面展开,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地解读了“包容”的种种表现,以及其对“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的重要作用,不仅引发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还可以给读者以人生的启迪。
②运用比拟,情感细腻
用拟人来拟题,可使题目显得亲切自然。比拟的本质就是把写人和写物的词语互换,有效地传达作者的情感态度。
如2013年北京高考优秀作文《别让“苹果”砸了“价值”的脚》,作者用比拟的手法诠释了“苹果” 手机扭曲了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主题,读来生动形象。作者在文中呼吁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而健康的价值观,也表达了对手机与消费理性、传统美德直接的关系的思考。
③借用对偶,整齐凝练
用对偶来拟题能使文章标题整齐醒目。对偶手法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对称或相关的意思,如此一来,不但能使文章标题形式工整匀称、富有节奏,而且含义鲜明、深刻。
如2013年湖南优秀作文《向劳动者致敬,为筑梦人喝彩》,作者采用对偶的形式拟题,将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都串联起来,并告诉人们“幸福生活要靠劳动创造,伟大梦想要靠奋斗实现”的道理。这一标题整饬、鲜明,引人卒读。
④施以引用,厚重典雅
拟题时,引用成语、诗词、格言、典故甚至歌词等来表情达意,或提出问题、论证观点,这种标题具有精炼、简洁、隽丽、典雅等特点,有利于增强文章的感召力、吸引力和说服力。
引用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引,即直接引用人们耳熟能详、富有哲理的诗词佳句、名言警句、谚语歌词等作为文章标题,这能使标题含蓄而有韵味、亲切而不落俗套,可以充分彰显考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从而博得阅卷老师的好感。
如2013年江苏优秀作文《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宁静无以致远”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文章从材料中的“蝴蝶”角度出发,由蝴蝶退隐山洞和遭受袭扰时往更深处躲藏这一现象切入。该标题非常切合江苏卷高考作文材料的主旨,也彰显了考生的文化修养。又如2013年江西优秀作文《为有源头活水来》,考生以朱熹名句为题,新颖夺目,切合题意,亮化了文章的语言,增强了文学性。
另一种是化用,即根据表达的需要,将他人作品中的原文原话在保留原意的基础上再重新组合,灵活运用,使之适合需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化用可使语言机警传神,使题目生辉。
如2013年四川优秀作文《明月清泉,自在于怀》,此标题化自贾平凹的散文名篇《明月清泉自在怀》的标题。标题富有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也吻合四川高考作文材料“平衡生活”的题旨要求。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 “安然相对不惊飞”(江苏卷),此标题化用陆放翁一句词:“沙鸥相对不惊飞”。陆游的这句词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该考生由此化出的“安然相对不惊飞”标题,以表现“人完全可以与自然一同诗意地栖居,其关键在于不互相侵扰,不事征服”的主题。
⑤利用仿拟,妙趣横生
“仿拟”也叫“仿词”或“仿句”,它是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模仿原有的词句,临时创造出新的词句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恰到好处、随机应变的仿拟,往往充满着机智、幽默和理趣,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借助仿拟手法拟题,可以使题目看上去似曾相识,实则巧妙有趣,也可以充分显示考生广泛的积累与敏捷的才思。
如2013年山东优秀作文《腹有雅量气自华》,题目便是仿用大家非常熟悉的一个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考生将“诗书”改成“雅量”,聪明,机智,让人耳目一新,可见考生无论是在对作文材料的理解上还是在文题拟制上都高人一等。文章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构紧凑,主旨鲜明。
运用这一手法拟出的精彩标题还有 “不妨长作少年人”(浙江卷),该标题仿用苏轼的诗句“不妨长作岭南人”;“‘浅’诚可贵,‘深’价更高”(重庆卷),题目便是仿用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一方一圆任平生”(湖北卷),该标题仿用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致我们正在冷漠的青春”(全国新课标卷Ⅱ),这个标题一看就明白,仿自热播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⑥采用设问,制造悬念
用设问的方式拟题,为的是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使读者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2013年上海优秀作文《鱼和熊掌哪个“更重要”》,乍一看题目,引人猜想。文中的“鱼”和“熊掌”分别是什么?到底哪个更重要?考生故意设置一个悬念,引人卒读。
(三)巧用符号或公式,出奇制胜
以符号或公式为题,可给人醒目、直观的感觉。同时,在普通的符号和公式上面常常寓有新意,耐人寻味。
1.标点符号,耐人寻味
标点符号是“无声的符号,有声的语言”,妙用标点,巧配文字,能给阅卷老师以耳目一新之感。这种标题往往具有直观、醒目、富有哲理、吸引读者等特点,起到文字难以替代的作用。
如2013年北京优秀作文《“抬头”不见“低头”见》,作者对这一句熟语稍加点化,将“抬头”和“低头”分别加上引号,表现手机对年轻人生活的影响,韵味全出,标题中的引号功不可没。
又如2013年辽宁优秀作文《壮哉,汉武帝!》,作者独具慧眼,选取汉武帝这个历史人物作为写作的对象,阐发自己对材料的理解,独特、新颖。标题采用主谓倒装的句式,并且还用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表达了作者对具有“勇敢无畏”“雄才大略”“知错就改”等 “珍珠”般优秀品质的汉武帝的赞美之情。标题恰到好处地运用标点符号,帮助读者理解题意,增强文题的表现力。
2.数学符号,新颖别致
巧妙运用数学符号或运用数字构成数理化算式的形式来设计作文题目,往往能够准确概括文章的内容,简练精当,并且形式新颖。这些数字、算式型标题的无穷魅力,还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如2013年河南高考优秀作文《经验+勇气=成功》,考生提取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词语“经验”“勇气”和“成功”,用数学符号巧妙地将三者缀连起来,形象直观,又非常切合作文材料的主旨。作为标题,观点也非常鲜明。
重庆高考作文题目范文5
一、命题形式多元互补,全命题作文稳坐“考坛”。
纵观2010年108道中考作文题,笔者发现,命题者普遍在追求把兼容,多彩开放的作文命题理念渗透到作文题型上来。虽然仍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种形式并存,但话题作文再次“降温”约占14%;半命题作文仍在升温,约占26%,全命题作文继续走俏”,约占59%。可以这样说,全命题作文的考查形式坐稳了“考坛”,这是对作文教学的良性引导。在题型选择上,2010年出现了
种地域趋同的新动向――以地级市为考区命题的同一个省里,各考区选用的作文题型大多相同。譬如江西省所有考生都写同一道题《我读》。又如,江苏13市中,除淮安采用的半命题作文外,其余12市都是全命题作文,高达92.3%。这种现象说明,省级主管部门在下放命题权的同时,对于命题指导思想和原则进行了一定的统筹和规范。故有关省市的老师同学们在201^年的复习备考中,对这类现象要给予一定的注意。
2010年全命题作文稳坐“考坛”,稳中有变,稳中求新,具体表现在
1、命题设计新意出。2010年温州卷采用提示语加直接命题式,而提示语直接来自试卷上的材料,即将阅读体验题“鲁迅《朝花夕拾》和两段现代文阅读题“‘我’帮助迪龙实现生命的蜕变”和“拯救美丽的汉语”,都归纳成跟作文题目有关的一句提示语,而后以《做一个“行者”》为题要求考生作文。这样的命题形式摆脱了以往作文只是试卷中一个独立环节的命题形式,彻底打通了阅读和写作,使全卷整体与局部浑然一体。这样设计变相降低了作文题目的难度。
2、寓意命题在“升温”。这种题型多用修辞象征,有助于引发考生作多向思维,并选取最适合自己的角度切入。譬如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中的窗,其本义为:房屋等建筑物上通气采光的具体的窗户。但写好这道题的关键是要凸显。窗的比喻义、象征义,即心灵之窗,文学之窗,历史之窗,世界之窗,可引申为内心思想等与外界沟通交流的窗户。如果将题目“打开一扇窗”看成”一件事情,那写法可以多样:或重点写必须打开这扇窗的原因,略写打开的过程和见到的“风景”;或重点写打开这扇窗,就可以领略一片风景,迈过一道心坎,悟出一种境界,略写我终于打开这扇窗,见到了我想见到的。寓意型全命题作文还有广东东莞题《那天我捡到了快乐的钥匙》、湖南长沙题《送他人一朵花》
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浙江金华题《灯》等,这些题目中的“钥匙,“花”“歌”。灯”都必须用其比喻义,“虚”题“实”写,虚实结合,发挥想象,方能写出考场佳作来。
3 拓展空间有限制。一是通过设计提示语做出暗示。譬如,江苏盐城题的提示语“书香使我充实,书香让我陶醉,书香伴我成长。”这段提示语虽短小却很有意蕴。用“充实”“陶醉”“成长”一组含义递深的动词来诠释“书香”之功效,有助于考生打开写作思路,但提示语中的“伴”字,耐人咀嚼,作出暗示,可以读出书籍亦师亦友的角色。当你孤单时,书籍是你的密友;当你在迷惘时,书籍是你的明灯。这样理解文题,我们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事可议,又不会偏题了。二是利用副词来限制。譬如,泰州题《他(她或它)也很重要)中的副词“也”是题眼,抓住“也”这个关键词一般都不会离题。“也很重要”重点应落实在“也”字上,肯定要有比照关系,最好是与“我”相比照,有了“我”的参与,可以更加方便地写出真情实感来,也更容易突出“也”的重要性。又如苏州题
二、命题内容稳中有变,变中求新。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命题内容出现了从以往的关注社会、人生,自然等大的角度向“生活”,‘生命“转向,更切合考生实际,让考生有东西可写。具体表现在:
其一,关注自我发展,审视青春价值。2010年的中考作文更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自我发展,设题相对往年来说情境化明显,开口更小,命题的设置较多的是以“我”为开头,引出有一个相对完整和形象的故事情境。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命题中出现“我”这个字眼的约占53%,譬如,江苏南京题《我作主》,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广东佛山题《智慧伴我成长》、山东省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山东滨州题《那一次,我____________了》。山东临沂题《我失去了》,山东东营题《给了我》,青岛题《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江西九江题《我读
》,兰州题《让我陶醉》,湖南怀化《那曾感动我的____________》等。有的题目虽未见“我”,但构思行文必须写“我”,譬如,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广州题《奖励自己》,温州题《做一个“行者”》、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福州题《在尝试中成长》等。其中大多数文题要求考生站在“我”的角度写“我”也有的要求站在“我”的角度写“他(它)”、写社会。这样的题目注重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素材,进而引发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真正做到了有话可说。
其二,关注现实,关注生活,思
考生活。2010年中考出现了一些关注现实,思考现实,反映现实的作文题,主要有三类:一是直接而客观地提供一年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以些为题展开记叙和议论。譬如温州题《做一个“行者”》,命题的亮点和写作的出彩点,着重落实于一个“行”字上。这就是说,世间凡事须从“行”字出发,要做脚踏实地的实践家,不做夸夸其谈的空头理论家,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点,与2010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神合。平时关注现实,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温总理2009年考察同济大学时提及“仰望星空”,今年“五四青年节”到北大考察时提到了“当代大学生应当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理念。如果考生知道这个背景,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如果考生不知道背景,但能了解中国当前的现实状况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现实生活中,唱高调的人有,脚踏实地的“行者”也有。由此可打开思路,写一些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关于“行”的亲身经历或动人的故事,也可写一些关于“行”的社会现象。二是借助某一时尚理念或见解引导考生反映现实。譬如盐城题《书香作伴>很有战略性和前瞻性,文题引导学生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平时关注阅读,关注生活的考生都知道,著名学者朱永新教授推出“书香校园”的理念,他认为没有书香校园的建设就没有教育;没有书香的校园是一个没有生命的校园。如果考生平时就不热爱阅读,而仅凭考场上刻意塑造,则很容易出现“无病”的假大空的作文。又如,重庆綦江题《让生活更美好》更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导语引用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词“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引领考生关注身边的事,关注生活的事。三是通过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譬如浙江宁波题,命题者提供了四幅图片:地震废墟中一个坚强的微笑,病床上一个乐观的微笑,植物园里一个充满童趣的微笑,夕阳下一个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四幅图片,让考生一下子产生亲切感,题目《一个――的微笑》落点小容易入手,聚焦生活细节。只要考生平时注意观察并思考生活,动笔时就会有事可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其三,鼓励个性表达,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浙江舟山题《少年不识愁滋味》浙江湖州题《多想告诉你》南京题《我作主》江苏南通题《让我悄悄地告诉你》,安徽芜湖题《心中有话对你说》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山东烟台题《总想对你唱支歌》
山东滨州的话题作文心声
山东济南题《几分――在心头》浙江嘉兴题《写给――》等都锁定了学生的心灵世界,审读南京题《我做主》中的“我”字,能够迅速贴近考生,不仅会让每一个考生产生亲切感,更有利于考生们回放自己十几年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的经历找到真切感受,写自我认同,自我责任自我承担自我发展等个性。做主可以是家庭生活中的自立自强,对家长包办的反思;也可是学习成长中,不迷信不盲从的一种自主意识:还可以表达作为社会大家庭主人的一种责任感。有实力的考生,面对这个考题还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譬如反思“做主”失败的经验和教训,探寻家庭教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做主”与尊重他人的关系等。“我做主”便于考生表达个性,发现真自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类似的文题还有梅州市的话题作文“渴望”、四川巴中的话题作文“愿望”,“重庆綦县题《因为有了期盼》福建厦门题《打开一扇窗》,浙江舟山题《少年不识愁滋味》等,都符合当代学生展现个性特征、表现自我追求理想、实现愿望的特点,让心灵感悟折射理性光辉。
其四,凸显人文关怀,启迪人生哲理。广东广州题《奖励自己》,江苏苏州题《总有属于我的季节》,江苏盐城题《书香作伴》山东淄博题《幸亏有你》浙江宁波的看图作文《一个_________的微笑》山东日照题《_________的滋味》,江苏扬州题《在乎》等,充分体现了“观察、体验、感悟”的新课标精神,或要求考生写“感悟”、“感想”与“感受”,或要求考生谈“看法”与“认识”,人情味浓郁了,文化味加重了。扬州题《在乎》中的“在乎”是一个很具有生活化常态性的动词,每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辩证地思考在乎‘一词,可以帮助你拓宽思维。在乎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正拥有着的。我们在乎这在乎那,不是给我们的人生平添了许多桎梏吗?在乎的最高境界,是不在乎。江苏泰州题《他(她,它)也很重要》凸显了人文关怀。从题面上看,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谓语是“也很重要”。“也很重要”重点应落实在“也”字上,肯定要有比照关系,最好是与我相比照,有了我的参与,可以更加方便地写出真情实感来,也更容易突出“也”字的重要性。善于思考的学生便可放眼整个大自然,甚至社会。关键在于考生要巧妙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不能有所偏废。又如,安徽题《不会变的是_____》,其导语由富有哲理的句子组成“水,有时是雪,有时是露,有时是冰凌,有时是雨珠……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生活中许多变化着的人、事、物,都有不变的地方。动笔前,首先要吃透这段导语,一定要抓住“不会变”,理解“不会变”的本质,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真切的体验,方能写出佳作。
其五,引导作文教学理性回归教材。这是今年作文命题的又一个亮点。中考作文命题跟初中生的学习尤其是课堂学习过程相关联,这是中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个必然反映,也是一个必然选择。杭州题由初中教材中宋濂少时苦学、丑小鸭逆境成长,海伦・凯勒“再塑生命”三个故事引出文题《成长路上无捷径》。类似的命题还有温州题《做一个“行者”》,文题前的一段提示材料来自鲁迅《朝花夕拾》,浙江义乌题《我不只是一个角色》,导语选用了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的材料,等等。返璞归真,走向并彻底地融入生活,强化社会生活实践,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中考命题者在关注生活之外,将题目设计的背景对着“课文”,可谓不是办法的办法。这种妥协是对事实的尊重,是现实的作文命题的必由之路。
审读2010年108道中考作文题,各有特点,各有千秋。当然也有一些命题引起争议,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一是命题内容似有偏颇之处。命题范围总体较为窄小,还不能和社会热点等问题做过多的联系,对中学生的情感困惑和一些认识困惑还不能涉及,地域色彩不够浓厚等等。二是命题制作较为简单粗疏。有的命题不着边际,考生难于把握。譬如常州题《家乡的个性》,命题者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家乡,这无可厚非。但大部分初三学生的知识积累与视野都还不够宽厚,要让他们去提炼一个地区的个性,恐怕比较难。有的
题过于陈旧,容易出现套作。如山东济宁题《我的初中生活》,江西九江题《我读》等。有的更适合做话题作文的话题,譬如四川内江题《远方》等。有的全盘搬用其他地区已考之题。如兰州题《________让我陶醉》,2004年江苏盐城考的就是这道半命题作文题。三是所有文题“要求”中,无一例外地拒诗歌于考生之外。难道一个有着三千多年诗歌文明史的国度,怎么就不能让喜欢诗歌的人写写诗。笔者希望命题者该重视和关注一下诗歌!
尽管今年个别作文题引起争议,但至少从中看出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改革的清晰脚步,那就是离学生,离素质教育越来越近。作文命题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导向。可以预测的是,2011年中考作文命题将进一步体现课改精神,其趋势主要是:
首先,命题形式稳中有变,变中求新。2010年中考作文题繁花似锦,全命题作文占据“半壁江山”,半命题作文仍然走俏,但也没有把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完全打入“冷宫”,体现了命题形式并存互补多元的发展态势。笔者认为,2011年中考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是趋势。譬如长期以话题作文出现的地区,应该关注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写作:长期以命题作文出现的地区,则应加强材料作文的指导;而连续几年都用全命题作文进行考查的地区,则多关注半命题作文。估计还会出现一些新题,像今年温州卷《做一个“行者”》这种阅读延伸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