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网络研修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远程网络研修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远程网络研修总结

远程网络研修总结范文1

关键词:远程网络研修 信息技术 地域差异 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农村小学教育始终是一个簿弱的环节,因为农村小学条件比较简陋,生活艰苦,学校中的老教师大部分都是2002年“民转公”的教师。这样的教育环境导致青年教师不愿意来,老教师年龄偏大,所以农村小学教育这些年发展的速度始终都非常缓慢,有的农村小学比城市小学慢十几年、二十几年。

就拿我们临沭县玉山镇益海小学来说,地处两省三县交界地带,位于临沭县城的最东端,比较偏僻,所以导致年轻教师不愿来,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缺少新鲜血液,并且我们学校的教师有2/3的是“民转公”的教师(临沭县玉山镇中心小学教师调查情况:学校现有教师20人,其中“民转公”的老教师就有15人,大中专毕业的教师才5人),他们大多都停留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育方法,并且他们的年龄偏大,接受现代的知识水平比较慢,所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我校地处偏僻,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少,教师素质整体发展不平衡,教育观念相对滞后,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不足,离新时期教育改革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针对以上情况,充分借助现代远程网络研修,打破地域差异,使农村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是开展教师继续教育非常好的一个途径。农村小学的老教师接受知识慢,通过远程网络研修,他们可以慢慢地学习,以达到促进其专业发展的目的。

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思考,我们提出了“依托远程网络研修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的课题。

二、理论基础

2011年暑假开始的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全部进行远程网络研修教师对于远程网络研修这种学习方法已经基本掌握,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了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的好处,通过初步调查,98%的教师愿意采用这种培训的方式。

三、研究目标

1.教师发展目标:通过远程网络研修活动,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研修方式,增强教师不断学习的精神,使其教育教学经验得到提高和升华,实现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不断积累、教科研能力逐步加强、专业水平有效提高;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经验与分享,形成教师群体教学优势,建立一支学习型教师队伍,籍此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2.管理发展目标:通过管理者的研究、教师知识的更新,不断创新各项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农村教师知识的更新、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可持续发展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3.通过远程网络研修,提高教师学习和利用现代网络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同时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为创建特色学校奠定基础。

四、研究内容

1.提高教师运用网络的能力,达到与学科教学的研究学习。

2.通过远程网络研修,提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3.农村小学的条件简陋,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比较少,通过远程研修,能使他们与更多专家和同行进行接触,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4.通过远程网络研修,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管理能力,达到以最好的状态管理学生、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五、主要研究方法

综合运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等研究方法。在具体的方法上采用文献调研、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课题首先采用文献调查和比较研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次采用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法,获取教师远程网研修的需求,在开展教师远程网络研修的培训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和个案研究。

六、总结升华,广泛应用

远程网络研修总结范文2

关键词:教师培训;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混合式学习

一、引言

为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相结合的常态化研修活动,目前提倡的研修模式就是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然而有关研究指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因此,有必要反思目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不足,并总结融合的模式,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促进教师有效开展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常态化校本研修活动。

二、研究背景及现状

在“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下,我国出现了多种教师培训模式,其中,校本研修有利于解决教师师资紧缺及集中培训经费不足的问题,但也面临着低水平重复问题。而远程网络研修因不受时空限制、互动便捷等特点,可有效弥补校本研修的不足。 “远程学习是教与学的时空分离”,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必须实现教与学的再度整合。

2013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推动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并于2014年研究制定了《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实施指南》,提出“实施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但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参加网络研修只注重完成任务,并没有与线下校本实践相结合,也没有认识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互促关系,“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仍是‘两张皮’”。

三、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

2001年,Colis和Moonen将混合式学习定义为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学习和在线的网络学习的混合,网络学习是传统课堂学习的自然延伸。他们指出混合式学习是一种灵活的课程设计方法,这种方法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以在线课程的方式为学习者提供便利的同时又没有完全舍弃面对面交流。混合式学习开始用于学生开展学习,后来被用于在职教师培训。

四、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模式

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出以下三种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方式。

1.由助学者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是由助学者,如区县级研修员、研修辅导员、学科专家等,引导并组织的磨课活动。

这类研修方式的过程大致为:针对教学实践问题,助学者在研修平台研修计划,指定某个教师讲课。第一,讲课教师在研修平台上传教学设计方案,与其他教师在线讨论,根据其他教师意见进行修改。第二,讲课教师进行现场教学,并将教学录像上传至研修平台,其余教师进行线上观课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教者组织教师进行在线议课。第三,讲课教师根据在线讨论情况,再次修改教学设计方案,并上传到平台。第四,讲课教师依据教学设计完成第二次现场教学,并上传教学录像,其他教师进行在线观n并上传课堂观察表,助学者组织教师进行第二次在线议课。第五,所有教师提交研修心得,助教者研修总结。这类研修模式只适合解决课例研究型的教学问题,并不适合磨课。

2.视频案例研修

马立、郁晓华、祝智庭(2011)介绍了杭州市上城实验区的视频案例研修方案。整个研修活动大体上可以分五个环节:课前准备、课堂观察、案例讨论、行动反思和研究拓展。

3.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模式

滕光辉(2015)提出的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的应用课题研究型U-S伙伴合作(即大学与中小学合作University-School Partnership,简称“U-S伙伴合作”)模式:“大中小学和政府共同参与、以网络研修社区为重要支撑、以应用型课题研究为主要依托、以课例研究为主要形式的在职教师校本研修模式。”但是,这种模式需要有课题项目的支持,否则可能会缺少大学的参与,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参考文献:

远程网络研修总结范文3

们的培训有可作为经验的部分,也有走入歧途的地方。现就目前远程培训当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一个探讨。

一、远程培训的管理

其实,大家在提到远程培训的效果时,最易看到的往往是培训资源的质量。这个固然重要,但是,以笔者的经历来看,远程培训的管理才是网络培训的基础。这个管理工作是分管理者管理和参训者管理两个部分,二者缺一不可,一个培训工作做得好与不好,从两者的工作情况就可以直接判定培训的效果了。

二、培训内容走入误区

现在好多远程培训的时间是一周到半个月或是一个月,时间其实说来是不长的。但是,很多培训为了彰显培训的“质量”,往往设定很多课程和考核项目,其实这并不科学。在有限的时间段内,作为成人学习者往往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专门学习几门课程内容上。很多时候并不是内容多、测评项目繁杂就代表质量效果显著。成人学习有它的特殊性,而我们很多制作网络课程的机构不能把握其中的要点,只是生搬普通教育和学生教育的模式,

用到成人远程教育当中来。成人远程培训的培训内容要注意成人时间的随意性和学习接受的便易性,简单并不代表没有效果,测

评方式少并不代表不科学。正因为简单,成人学习起来才更易上手,才会把注意力放到培训的内容上来。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每次培训只需要解决一到两个问题,而不是企图一次把所有问题都解决,那样只会流于形式,并不能提高培训和学习的效率。只有简单、入手快,才会提起参训者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开始就被吓倒。所以,1~2周的培训内容只要考虑1~2个要解决问题或是课题就行了。一次培训最多也不要超过4门课程,否则,即使参训者把数据做得再好,也达不到培训需要达到的效果。

三、测试手段的时间性

其实,从题目看,这个不应该和前面的内容并列,但是,在远程培训中,很多培训犯了同样的错误。所以,在这里进行强调,成人学习者在学习上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会有固定的地点。因此,测试本身就不应该有时间限制,这种不应该是指在培训期间进行开放,而不应该放入某一个时间点。比如,培训时间在1个月内,不应该把测试定于某一天,而应该人性化地把它定于从培训一开始起,培训截止时停。要方便参训者自己把握时间来完成测试,而不会因为工作和其他事务错过测试时间,这不仅是从学习效果上讲,从学习要求的公平性上讲也是需要注意的。否则,会引起参与者的反感,从而影响培训效果。

四、培训时间安排问题

对于培训内容,在不同的时间段安排培训是会对培训效果产生很大影响的。所以,在安排好培训内容后,要思考在培训受众的什么时间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考虑这个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培训受众的职业。不同的职业对于时间要求差异巨大。

(2)受众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对于理解力、接受力、自制力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来思考培训内容的安排。(3)区域特点。不同的区域,学习习惯和条件自是不同,因此应对此有相当的考量。(4)文化层次。不同的学历层次会对不同的培训和深度有不同的要求,文化层次的差异也对培训有不同的要求,特别是培训内容,要寻找受众的普遍文化特征,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有些临

时性,比如民族差异、气候差异等等。

五、关于培训的交流研讨

在培训中,很多交流是通过论坛、协作组、沙龙等等方式进行的,这种交流方式有好的地方,但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一位参训的教师一天的工作一般都会很繁杂,不会有很多的时间查看自己的讨论题,而很多培训会有很多的讨论交流项,如何把这些交流进行整合,方便、促进参训者的交流和讨论是我们的组织者要考虑的地方。我在想通过系统提醒功能,不难,却是很好地促进所有参训教师的一个重要功能。例如,把所有地方的讨论的回复通过系统来提醒登录平台的参训者,某某地方有人回复你的讨论,或针对你的讨论进行回复,提醒参训者整个交流议题的进展,我想这会更加促进在线研修的热度和深度,从而提升培训的质量。

远程网络研修总结范文4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一】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教师应有一种苦读, 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二】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三】 远程网络继续教育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远程网络资源,我学习了职业理解与认识等九门课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远程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我惊喜的发现,给我们指导的专家老师们,无疑都是我们每位学员治学的楷模。在研修培训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经过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怎样处理教材的重难点,备学生,这是我备课的困难点,但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哪些是语文备课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如何备学生。

远程网络研修总结范文5

我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处主要承担全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近年来,学校坚持以服务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升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为办学宗旨,在全面提高传统培训质量的同时,积极尝试远程网络培训模式。这种培训方式,可以在不影响教师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快速、系统地丰富教师的教学知识,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调配方面实现成本效益最大化,真正体现网络教育资源快速便捷和跨越时空的优势,但也存在部分学员应付了事的现象。怎样把远程网络学习与校本研究性研修有机结合,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是保证这一培训方式取得实效应当重视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调研了解教师的培训需求,是构建合适的培训模式提高培训实效性的基础

新形势下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师培训工作,是培训者和管理者直接面对的课题。实践证明,培训内容的适用、施训形式的变化、机制管理的科学与否,都应以参训者的评价为标准,否则,空谈培训效果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调查入手,了解教师需求,把握教师成长动态,是实施有效培训的基础。为此,我校十分重视调研工作,每学年都要求培训处对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全面的调研,写出书面调研报告。

通过调研发现以往的教师培训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培训主体方面,以培训机构集中培训为本位,不够重视基层学校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培训理念方面,以理论灌输为主,或以案例解读为主,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参训教师难以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行为;培训对象方面,忽视参训教师专业发展的层次性;在培训课程、培训内容、培训时间和培训方式方法等方面统一性过强;培训目标方面,偏向于参训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参训教师教育教学技能训练不到位,实践能力难以提高;培训手段方面,形式单调,直接影响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培训管理方面,依赖行政组织,强调纪律约束,关注考勤签到,教师的工学矛盾突出;培训效益方面,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行程上,早出晚归,身心疲惫,基层学校还要负担较为沉重的差旅费。而以校为本的研究性远程培训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还可以建立起浓厚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二、构建以校为本的研究性学习机制,是实施远程网络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的重要手段。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应变方法。因此,教师必须随时对自己的工作及专业能力的发展进行评估,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反思,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才能不断适应新的变革。这是工作、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员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工作、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它强调学员间的协作、交流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校为本的教师研究性远程培训主要是指利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受训教师构建一个新型的动态开放的、交互性的学习环境,让受训教师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从教学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教学问题的学习活动。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应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据此,在以校为本的教师研究性远程培训学习模式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周密设计:

1、提出切合实际的研究主题。

教师研究性学习远程培训模式在提出研究主题阶段,辅导教师要根据设置的培训专题结合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困难情境提供适当的研究问题,以激发受训教师去思考。辅导教师给出的情境或提出的问题要适合受训教师当前或未来学习、生活、工作的需要,使其能够在运用获得有用知识的同时用科学思维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情境或问题通过网络论坛公布出来,受训教师可以向教师咨询,也可以与访客切磋,最后根据自己的兴趣、教学实际等确定自己的主题。这样可以引起受训教师的共鸣,使解决问题的需要成为学习的内在动机。

辅导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个面向全体受训教师电子公告板或QQ群,让他们随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独到的视角和见解,确定自己的研究主题,对此课题有兴趣的其他学员也可以选择加入,与开题教师共同组成合作小组,辅导教师还可以指导合作小组设计课题、确立课题、完成课题应选择的方法和步骤、撰写开题报告等。

2、深入研讨主题。

确定了研究主题,并且对用以完成课题的方法、步骤等做出细致的思考之后,学员就可以主动地获取各种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相关资料或信息,或者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取得经验积累信息。然后,对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综合,初步得出结论。由于每个学员思考的视角不同,感受不同,因此也会产生不同的结论,这就要求协作学习小组成员能在达成共识与尊重别人意见之间找到平衡,这样才能充分锻炼参训教师的合作能力,使他们在自然与社会、个人与集体、讨论与协商之间找到最适当的结合点。

在此过程中可结合远程相关专题内容或理论专著边学习边研究,实现教师、学员对专题网站的共建和共享,充分发挥网络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超媒体、大容量等优势,使受训教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协作学习,主动进行知识重构和创新,并形成初步的研究结果。

研究性学习需要充分的对话与交流。因此要将得出的初步结论放置于专题讨论区予以分析和讨论,每位受训学员都应参加讨论,受训学员个人、课题研究小组需要为自己的结论答辩。除了参加讨论外,辅导教师还要进行组织和调控,以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每个讨论者依据自己的视角和论据展示个人的观点,并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别人的观点,这种个人意见与群体观点的相互碰撞与融合,对受训学员的研究能力和合作能力都是很好的促进。经过分析讨论后,可能使受训学员个人及研究小组重新思索和审视自己的课题,从而转回到重新学习专题拓展内容、寻找新的论据、修正结论和展开新的研究上来。若发现产生新的问题,辅导教师应当使小组成员就新的问题展开进一步的讨论研究。尽管分析讨论有时不能马上产生最终结论,但这也是得出最后结论的不可缺少的思考过程。经过一次或几次反复讨论之后,他们就可以产生比较成熟的结论,并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3、表达、展示研究成果。

经过一系列的学习、讨论与研究,学员得出了较为成熟的结论,这时辅导教师要积极组织学员发表研究的成果。成果的发表可以用网络上传或以新闻组的形式将各个成果对比展示。小组成员也可以在成果的同时,附上本组或本人在研究过程中的思想、步骤、方法或心得。这样,一方面是给受训教师展示的机会,也是对受训教师的鼓励,另一方面也可供其他学员在研究中参考。研究者成果的发表可以有不同的设计,以便更好地展示学员的风貌与才华,也可以在对比中促进学员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如果学员的研究成果处于先进水平,可以引导他们撰写论文,在刊物上公开发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术繁荣,又可以让学员真正走进现实的教育科学研究中,促使其迅速、健康地成长为教学科研型教师,还可以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全区教师整体素质共同提高。

三、规范过程管理创新评价机制,是实施研究性远程培训提高培训实效性的保障。

1、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提供一流的培训资源。

在远程培训中,要根据教师的培训专题的需求,选择最具实力的培训机构及研究机构专家负责提供一流水平的远程培训资源。根据培训的目标要求,研究本地区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有关培训方案,配合相关机构开发地方培训课程资源,组建培训者骨干队伍,并按照培训机构的安排和要求,参加培训者培训,负责开展远程培训辅导教学工作。

2、明确培训内容、步骤、过程和方法。

整个远程学习过程可具体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通过网络学习远程课程资源,参加教学讨论,由此提高参训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补充知识,拓宽其视野。第二步,参训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在辅导教师及本校同行的帮助下深入反思,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思路与策略。第三步,根据提出的思路和策略,学习者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解决自己的问题。第四步,在上述学习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反思学习成果,深化理性认识,明确下一步工作的努力方向及措施。这样的培训方式不仅能够较好的解决以往中小学教师培训理论脱离实际和流于形式的问题,有效地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实效性,还能真正体现继续教育按需施训的原则,既符合教育民主化、个性化的努力方向,还能充分激发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提高教师培训质量。

3、改革评价机制与评价方法,强调考核的实践取向。

远程网络研修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课程体系;方式方法;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教师教育包含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两个阶段,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彼此作用,共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包括新教师入职培训、在任教师的继续教育及终身教育,是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职前教育能够为教师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优质的职后培训可以为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因此,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后培训,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建立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对于构建21世纪教师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教师观念滞后,培训缺乏自觉性

随着终身教育和教师专业化的开展,广大教师已认识到教师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终身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补充、更新知识的过程。他们能够自觉地学习和参加各种形式的职后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教师还未认识到在职培训和学习的重要性,职后培训观念滞后,使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各种形式的培训、研讨等活动得不到广泛认同,缺乏自觉参与意识,即便是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校本研修等也是被动而为,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差。

(二)培训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

大多数的职后培训,都是以行政安排的形式统一指挥、统一确定内容,培训院校被动地照章办事,教师被动地学习。把不同年龄、不同职级、不同需要的教师,统一安排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相同内容的教育,培训内容严重脱离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这种单一的职后培训内容,不能解决不同阶段一线教师所面临的困惑,一线教师想要的培训,培训机构给不了,而一线教师不想要的培训却被统一要求参加。培训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缺乏针对性。

(三)培训形式单一,缺乏示范性

教师培训的目的,旨在帮助教师提升专业水平,使其工作更富有成效,培训应当成为教师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训练和示范的过程。但当前的培训者主要是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各市区(县)教师进修学校的教育者以及一些教研员,他们中间的一些人讲课内容过时,理论不能联系实际,一味灌输;上课教学形式呆板,教育教学不具有榜样作用;不少培训者的专题演讲往往侧重于从研究角度对课改理念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解读,没有结合教师所熟悉的课堂教学实例和教师所依赖的学科背景来解读理念和传播理论[1],只是将教师当做学生对待,使得培训过程缺乏操作性和示范性。

(四)培训名目繁多,缺乏整合性

作为一名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之余,还应该关注并了解本专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了解新的教学理念、教学信息、教学动态,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工具等。因此,就产生了许多教师培训,如当今的信息技术培训、班主任培训、新课程培训、骨干教师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创造教育培训等。教师们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被诸多培训占用了,而耗费了一个假期的培训实际上许多内容却是交叉和重复的,缺乏整合性。

(五)培训过程流于形式,缺乏研究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型的教师已成为合格中小学教师的标准。教师如何研究性地教,如何引导学生研究性地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课题。但在当前的教师培训中,缺乏对教师培训实践和理论的研究,缺乏教研实践,只管培训,而不注重研究拿什么去培训、怎样培训、培训结果如何等,没有深入研究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组织形式、课堂教学技术、考试评价手段、教学管理、教学情境、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等问题[2]。

(六)培训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引领

高效能的职后培训离不开“专业引领”,培训者在职后培训中承担的正是专业引领者的角色。据笔者调查:目前在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缺乏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专家的专业引领,而目前多数培训机构教师,数量不足、业务不精,缺乏对中小学实际状况的了解。在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不能用专业人员的视角去分析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只重视对理论知识的讲授,缺乏实效性,无法有效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引领[3]。这正是目前职后培训最为薄弱的环节之一。

因此,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教师教育发展的瓶颈。目前,在扫除体制障碍之后,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提升在职培训的层次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优质的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体系。

二、探索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新体系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方面,长期存在着重职前轻职后的观念,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一系列问题。因此,上至教育行政部门,下至中小学教师以及从事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部门和人员都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强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对于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贯穿一生的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职前职后教育相融通的一体化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教师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制订可行的方案,提供有效的模式,建立规范的运行机制,协调好教师教育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加强职后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中小学教师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认识职后培训是教师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增强危机意识,以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提升教育水平的动机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在培训方案的制定上,要创设良好的培训氛围,激发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学校和社会对参训教师的关注和支持程度、培训前学员对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培训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成效。因此,培训方案的制定必须把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性作为核心,通过培训达到使教师具有强烈的专业发展意愿和较强的专业发展能力,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心理定式,变“被动”为“自觉”,变“送培”为“求培”,使教师获得终身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能力。同时,为了激发参训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培训的实效,社会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培训政策、思想导向及实践方略,从教师专业成长、职称晋升、待遇提高、经费支持、相关政策制定等方面创造支持、鼓励培训的氛围,激发教师的参训愿望和积极性。

(三)在培训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关注教师内在需求,满足个性化专业发展,为不同培训对象提供不同培训内容

精心设计培训课程,是实施高效培训的关键要素。必须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求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培训前通过问卷、访谈、座谈、观察、文献资料等方法进行需求调研,确定培训课程和内容。兰州教育学院在2010至2011年分别组织了市级骨干教师和全员教师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名师成功经验和教学艺术”、“最新教育教学理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建构高效课堂策略”等,是各类教师最需要的培训内容。

培训机构要根据参训教师的实际需求,想方设法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难,依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围绕“以学科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的指导思想设置培训内容,突出教师普遍关注的教育教学热点,尽可能将学科教学中的典型问题与课程标准中相应的重点、难点问题结合起来,生成培训问题。内容的设计充分体现当前教学实施的特点,做到具有正确的培训导向性和培训问题的针对性。把培训课堂当作增强课堂教学技能、改进教学工作的演练场,真正体现培训的主体性。紧紧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主题研发系列课程。

课程架构应体现“宽基础、小模块、多选择”的特点,“宽基础”指课程建设要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依据,建立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为核心取向,囊括提升教师专业理论、丰富专业知识、扩充知识素养、全面提高专业实践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等内容的全面而丰富的课程体系。“小模块”指培训课程要打破学科界限,把“学科课程”转型为“模块课程”,实现“小问题深研究”,注重把教育教学领域的所有现象,把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所有因素,把观察了解学生的所有策略,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所有条件等归并为无数小问题、小模块的形式进行深入研究,形成若干培训专题。“多选择”指在课程管理上,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化需求,把“培训课程”转型为“研修课程”。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研修课程三类体系,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举,培训课程与研修课程并进,面授课程与网络课程并重的课程架构。为全员培训、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农村教师培训等不同培训对象提供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菜单[4]。

(四)在培训的方式方法上,注重优势整合和亲身体验

好的培训方式方法不仅影响参训教师本身的培训效果,同时也为教师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提供了直接的示范。由于各种培训方式都有其优势所在,关键是在培训中如何将各种培训方式有效地整合,重视参训教师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重视参训教师之间的理解与合作;重视体验培训和参与培训。使参训教师在参与的氛围中,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通过与其它参训教师的合作,体验不同的观点和认识角度,体验自己发现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规律的过程,使参训教师从被动的“受训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并将培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五)在培训效果上,应整合各种培训项目,提高培训效率,增强实效性

中小学教师平时工作比较忙,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工作进行仔细思索、整理,而假期给予了教师休整、反思教学经验以求提高的最好机会,如果将这些时间全部用来应付各类名目繁多的培训显然是不合适的。要将各种培训项目精心选择、优化组合,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提供可选择的课程菜单,供参训教师选择,提高培训的效率。

(六)在培训模式上,多样化,多元化,满足不同培训需求

教师职后培训的对象是中小学教师,具有全员性、在职性、成人性及需求的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模式应是多样化的,只有培训模式的多元化,才能满足不同类型、不同需求、不同特点教师职后学习的需求。目前,全国教师教育工作者已总结出了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特点、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职后培训模式。如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基本素养和能力的通识培训;组织教师到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进修和学习的院校培训;以中小学校为基本单位,基于学校和教师实际,促进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时空限制,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远程网络培训模式;还有研究性培训模式、案例教学模式、交互式培训模式、“国培计划”模式、研训结合模式及学、研、实践一体化模式等,这些模式为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了多种选择。在今后的培训中仍需要依据参训教师的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将各种模式结合,实现培训模式多元化,提高培训质量。如兰州教育学院在2010至2011年骨干教师培训中,充分发挥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优势,依靠优质教育资源和成熟的网络教育学习手段,将远程培训课程学习和特定区域内集中研讨相结合,以网络在线和线下集中面授学习为主,采取网络集中研修与线下集中培训相结合;专家引领和同行交流相结合;远程学习讨论与线下在岗研修相结合;本地研修与考察观摩学习相结合的多元培训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参训教师的好评。

(七)建立高素质的培训师资队伍,实现对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引领

教师职后培训的特点要求承担培训工作的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教育科学理论素养、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真正熟悉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但事实上很多教师是难以达到以上要求的,因此,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已成为今后培训的重点。培训机构教师要加强教师职后培训的研究,积极探索中小学教师职后培训的规律,以教育科研指导职后培训工作,同时通过攻读学位、进修访学、专题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下中小学实际锻炼等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教育科研部门、高等院校专家、学者及中小学名师的联系,聘请他们为兼职教师,组建一支专兼结合,以兼为主,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教师职后培训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刘国军.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对进一步提高区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6).

[ 2 ]权玉萍.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现状及对策[ J] .教学与管理,20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