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文1

一、对高三化学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分析

1.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关系到复习的思路与效果。由于高三总复习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统性回顾与梳理,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高中化学知识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取得化学思维和能力上的跨越。尽管经过十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思想和意识早已深入人心,但一些教师总是放不开手脚,唯恐学生的复习不到位,习惯于越俎代庖,不厌其烦地强调哪些应该让学生自己复习的概念性内容。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复习课堂的大容量、快节奏,一节复习课从头到尾,没有太多的时间给学生去探究、去实践,特别是对于化学实验内容,不是让学生亲自动手,感悟实验原理、认识实验规律,而是通过课堂讲述和书面试题的形式,讲实验、考实验。

2.学生的复习方法

受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化学复习时总是希望教师多讲些、讲得细一些,亦步亦趋地随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静止、呆板、抓不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在化学应用训练时过多地依赖《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机械式地做大量的习题,却疏于对问题做总结和反思,难以自主地归纳和总结复习的收获与体会。一些学生缺少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不善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辨析理清高中化学的知识脉络,掌握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复习效果。

3.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性

我们生活在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给人们带来了便利和效率。高中化学复习同样离不开高考信息的获取。由于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高考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高考信息也丰富,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考信息自然相对贫乏。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高考信息的不对称,也是影响高三化学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化学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有效举措

1.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疑纠误,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提高能力,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在一起。根据高三化学一般采取三轮复习的实践情况,将第一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形成期”,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贯彻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复习备考原则,侧重基础、查缺补漏,初步构建明晰的知识网络,逐步形成化学思想方法;将第二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整合期”,突出教材各章节的内部整合和章节之间的整合,以专题的形式完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摆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强化小综合练习。将第三轮复习作为高三化学复习的“优化期”,加大知识交汇点的习题训练,增强练习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熟练解题方法与技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生是高三化学复习的主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高中化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复习中的独立性,注重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其次,要在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应用上多下功夫,抓住各个知识点的内在有机联系,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例如,复习铵盐与碱反应放出氨气的特性时,应注意联系氨的实验室制法。因为氨的实验室制法,就是根据铵盐的这一特性,对于每项化学实验关注其变化、现象,仪器装置和操作过程,通过认识现象逐步理解本质;再次,要结合《考试说明》中关于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的题型分配原则,做好、做实基础性应用训练,适度进行难题的训练与研究;最后,要摒弃“题海战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练习,在习题解答中注重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中升华自己的复习感悟,强化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的意识,进而提高应试能力和高考成绩。

3.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

明确“信息决定成败”的哲理,把高三化学复习看做一场信息战,努力从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一是借助现代信息资源更新迅速、超越时空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了解高考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新动向。二是向资深的高考研究专家请教,掌握现代高考复习理念和方法,合理设计复习教学活动。三是到高考成绩先进地区和学校考察、学习,以“他山之石”促进本校的高三化学复习。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文2

一、努力提升教师自身实力,适应新课改要求

君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提高高三化学复习课教学效率,教师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不但要扎实还要不断更新,业务能力要不断提高;二是教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不断提高。我特别强调的是第一种素质。所以,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我必须每天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化学知识和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化学教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课程变化发展的需要。

二、转变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结以往化学复习课的经验和教训,我认为在复习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明确教学目标。具体做法是:在授课前,首先向学生出示复习提纲。其次针对提纲,从考纲要求的几方面作简要说明。这样,学生在听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知道听什么,记什么,哪些应该了解,哪些应该重点掌握。其次、重点讲准。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集中精力和时间讲准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主次或主次颠倒。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再次、难点讲透。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攻克难点,讲透讲懂。特别是在第一轮复习时,哪怕是花一节课的时间去讲透一个问题,我认为也是值得的!我会想办法用很形象的比喻或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去弄懂对他们来说很深奥很抽象的理论,直到他们心神领会。最后、寻找规律知识。这里的“规律”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是解题方法与技巧。由于每节课涉及到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彼此联系、纵横交错的,如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知识。因此在复习中要注意将知识重新组合、归纳,使之形成网络系统,并将这些规律性的东西交给学生。如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课本知识与时事之间的有机联系等。与此同时,还要注意解题方法与技巧的传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思路的点拨和引导,以提高学生的解题方法与技巧。简言之,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能力。

三、因材施教,夯实基础,努力提升教学效果

高三化学复习应立足化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思想方法和学习特点,进行有序复习。首先,抓好学科第一阶段的基础复习,打好学科基础。这阶段复习要以教材为线索,以“两纲”同时覆盖的知识为重点,进行系统的复习。考纲规定的考点为400多个,近几年高考反映的重点考点有近30个,怎样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的有关内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是第一阶段复习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复习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简单的将知识点进行堆积,应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头脑中散乱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规律化,将零星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线”,并编织成知识“网”。同时还要将化学知识提炼升华,形成牢固的知识框架结构和学科知识体系。这样才能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消除知识上的盲点,拓展知识的生长点,达到启迪思维,开发智力,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目的。其次,在基础复习过关后进行学科第二阶段的专题复习。以能力带双基,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在知识上以学科内综合为主,适当增加理、化、生三科的综合。可按照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化学、实验、计算六大块设置专题,同时还要针对高考重点、热点,针对学生在复习中的薄弱环节设置专题练习,这是查漏补缺、深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精选测试试题,把握好难易区分度,提高效率

要着重研究高考真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试题的深度和难度比较稳定,化工流程题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新高考明确侧重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其中I卷主要考查基础知识,Ⅱ卷主要考查能力,在20%的难题中不是知识的偏、深、怪,而是能力要求高。

因此在复习备考时,应针对大多数学生,选择中等难度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复习。在练习方面,选择历年高考的经典题和知识归类题,改编、精选各地诊断试题,进行针对性练习。反反复复的练习,机械的重复,不但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违背新课标,背离了新高考对能力考查的要求。讲评习题时要抓要点、抓本质、抓联系,坚持轻结论、重分析过程的原则,要在一题多解、多解一题、和“借题发挥”上下功夫,激发学生思维,解题后要反思涉及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规律、解题失误和解题思路等,同时构建知识网络,积累解题经验,全面掌握中学化学各类题型的解题能力。

随着高考难度在一定程度的降低,高考不是比谁难题做得好,而是比谁做得准。有些学生化学基础不差,考试时往往得不到高分,究其原因就是解题不规范造成的。所以,在复习中一要规范“五式”的书写,单位符号要用国际标准,有效数字要正确;二要规范解题步骤,做到思路清晰,步骤齐全,减少失分环节;三要强化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做到简答完整,要点准确,语言简练。四要加强对学生审题的指导,首先引导学生善于抠题眼,看清关键词和符号,依次写出条件,防止思维定势曲解题意,然后仔细琢磨,体会命题意图,降低过失性失分。

总之,通过试题的选择有的放矢,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对化学学科感兴趣的泉源,只有学生对教师教学所学知识感兴趣时,他才能主动积极地去钻研探索,这要比成千上万次地训导和说教更为有效。倘若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那么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便是不可能的。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文3

关键词: 高中化学教师引导复习效率

高考命题经历了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再到“三维目标”的转变,使试题设计与评价目标一致,努力增强试题的基础性、选择性、灵活性和开放性,使试题的解答过程能够反映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对化学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显然,高三年化学复习时只是将原来的知识做简单、机械的重复,谈不上使学生有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乏味,丧失学习兴趣;或是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做题,搞题海战术,而不对学生加以引导,造成对教材的忽视,使教材各部分的知识间得不到很好的融合、渗透,使学生感到解决问题时无从下手,无法适应新高考的命题形势。所以高三化学复习时,在确定学生为“主体”前提下,教师应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提高高三化学的复习效率。

一、引导学生研读课本从而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

近几年新高考试题频繁出现这一类试题:它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考查了基础知识,又考查了基本技能,因此学生必须学会研读课本。而在实际的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却发现,许多学生认为课本没有什么看头,只是一味地做题,不花时间钻研课本,如果以看书作为课外作业,学生就会认为没有作业。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教师强调学生要去研读课本,但没有让学生意识到研读课本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研读课本时不做任何的指导,学生根本不知道看课本时要怎么看、重点看什么,因为学生不能够吃透教材。这时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考纲、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化学高考试题的基础上,确定知识的重难点,同时结合学生存在的问题,设置一些问题引领学生读课本。如布置学生研读苏教版选修四第16页铅蓄电池的工作原理时可设计下列问题:(1)铅蓄电池放电时是?摇?摇能转化为?摇?摇能,是?摇?摇(填“原电池”还是“电解池”)那么充电时呢?(2)放电时,负极材料是?摇?摇其电极反应式是?摇?摇正极材料是?摇?摇其电极反应式是?摇?摇,电解质溶液为?摇?摇,氢离子移向?摇?摇,硫酸根离子移向?摇?摇,溶解1mol铅需转移?摇 ?摇mol电子,这些电子从?摇?摇极移向?摇?摇极。(3)充电时铅蓄电池的阳极反应式为?摇?摇,它与充电时的正极反应式有何联系?(4)蓄电池充电时电池的正极需与外界电源的?摇?摇极相连。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觉到课本上看似简单的知识原来还需更准确把握,还需更深层次地理解。当学生把以上的问题搞懂时,再呈现给学生2010年福建高考题第11题(略)。学生对上述问题弄清楚地基础上,得出C答案就十分地容易。引导学生深刻地体会到研读课本的重要性,学生在复习过程中遇到苦难时就逐步地学会主动翻看课本,并能从课本的研读中,学生的自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避免只是老师一味地输灌,从而提高化学复习课的效率。

二、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与再加工。

复习课不能对原有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对相关的接近的、易混淆的知识点加以对比,对零碎的、看似无联系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网络化总结,即对基础知识要进行整合与加工。学习是他人无法替代的事,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与加工不能由教师替代学生完成,而应由复习课的主体――学生来完成。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如果不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整合与加工毫无头绪效率低下。因此必须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学生知道应朝哪些方面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与加工。

如,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从:符合A■B■C■D(酸或碱)的A物质有哪些?把中学阶段学过的置换反应按金属金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金属总结;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的物质有哪些?中学阶段学过的九大工业反应是什么?学习物质的物理性质按“色、态、味、熔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方面掌握;中学阶段学过的化学反应条件要高温的、要通电的、要催化剂的分别有哪些?等等,引导学生自主地对所学的知识用点、线、面、体建立起知识的网络图,并从中引出新知。再如对“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复习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乙醇催化氧化的实质是羟基上和与羟基所在的碳原子上都脱去一个氢原子,碳氧之间形成双键。教师接着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什么样醇可以氧化生成醛,什么样的醇可以氧化生成酮,什么样的醇不能发生催化氧化,最终延伸到多元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醇的消去反应与催化氧化做对比。这样总复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整合与再加工,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整合与加工中,把基础知识激活,使基础知识成为学生可以随时调用、分析、迁移、转换、重组的活的知识,从而提高化学复习的效率。

三、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实现基础知识的迁移与能力的提高。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掌握好基础知识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学习中更为重要的是如何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知识转化为各种能力。这些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要引导学生先阅读题目,然后引导学生找出本题的知识结合点,进而通过类比、联想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学习原电池时,学生对课本的铜锌原电池的工作基本原理很熟悉,但是解决实际问题时又常常觉得无从下手,这时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把已知条件进行加工、分析、转化,有意识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并进一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如以学生书写氢氧燃料电池的正极、负极反应式为例。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燃料电池设计的理论依据是燃料燃烧的化学反应,只不过这个反应是在原电池反应来实现,请根据提示写出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用双线桥表示该反应,并结合原电池工作的基本原理思考氢气通入负极还是正极,且尝试写出氢气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提示:结合总反应的双线桥及考虑环境及电解质情况)。学生通过我一步一步的引导去思考、分析,领悟到氢氧燃料电池的工作基本原来还是原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我等学生如梦初醒的时候又引导:如果把氢气换成甲醇、甲烷等可燃性物质那电极反应式又应怎样书写?把氢气与氯气反应设计成燃料电池呢?你能尝试总结出书写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书写的规律与方法吗?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能依据原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内化出适合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特有的规律与方法,燃料通入负极,氧气、氯气等通入正极,书写电极反应式时应遵循电荷守恒、质量守恒且要考虑电解质溶液。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复习的效率。

四、引导学生对每次考试进行自我分析与自我反思。

高三复习中有一部分的时间是用来考试的,很多学生考试后不会分析评判自己解题方法的优劣,不善于找出与纠正自己的差错,导致学生每次考试都在重复很多错误,复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我分析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自我分析与自我反思,提高高三化学复习效率。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经过引导与强调,认识到了考试后自我分析与反思的重要性,但是自己分析与反思时,感觉茫然而无从下手,这时就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每次考试后我都制作失分统计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同时把每题按知识点分割,引导学生自己统计掌握情况;引导学生归纳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审题粗心大意呀还是化学基本概念、原理不清等;在讲评试卷时,引导学生自己的解题思路与老师的思路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每隔一次考试后,看看自己哪些“毛病”已经痊愈,哪些“顽症”未除,哪些“毛病”是新犯的。通过引导,学生考试后进行的自我分析与反思,变成有方向、有目标的积极的思维活动与探索行为,从而提高了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

总之,高三化学备考复习,不能简单地拼时间、拼精力,而是应该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突出复习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高三化学复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王祖浩.化学新课标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4.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文4

一、紧紧抓住课本,牢牢围绕“两纲”。

高考试题追根溯源在于课本,无论如何变化都离不开课本。课本的知识点、能力考查点都是高考试题的根据,也就是说高考试题由此衍生而来。而高考命题是围绕《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进行的。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课本,认真分析研究落实“两纲”,牢牢把握高考的“脉”。要按照《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要求,找到各个考点在课本中的着落点,并做到――落实,使课本知识灵活运用,达到课本与“两纲”的融会贯通,使学生通过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而升华到两纲要求必备的能力。要依托“《大纲》这个依据、抓住课本这个根本、重视资料这个补充。”在复习过程中,切忌猜题,浪费精力和时间;切忌盲目搜集不确切的高考信息。教师超过课本而随意拓宽和加深知识,避免某些多次练习而被强化的题型去增加某些“规律”或特殊解法,教师在复习中要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

二、重视实验操作,提升实验能力。

实验题是高考化学试题难点出现的集中区,对此,对化学实验的复习教师要给予高度关注。笔者对近几年来高考实验试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有七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素材的选取呈回归课本的态势;二是重视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反应原理和实验原理的考查;三是试题考查方式体现由浅入深,从课本到创新;四是试题考点是考查学生实验的能力(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实验设计能力等);五是出现了开放性试题;六是试题设置渗透或含有学科间综合内容(如与压强相关的气压装置);七是实验仪器、装置、现象、操作、设计均在考查范围之中。针对上述特点,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努力做到认真复习课本实验,对实验的原理、目的、要求、步骤和注意事项等实验基础知识必须弄清弄懂,而且要做到举一反三。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必须做到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置身于做实验的情境中,做好实验题。强化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验创新能力以适应开放性试题,使学生在遇到新的实验情境时,能学会联想到已学过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在应考中从容作答。

三、注重精讲精练,提高复习效益。

在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往往由于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问题,会产生急躁情绪,满堂灌、满堂压,欲“以量取胜”的现象时有发生,尽管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两耳生茧,但收效甚微,学生对老师讲的本质、精髓和精彩之处理解和掌握得很少。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要精要、精到。讲述精要是指讲清重点、难点、易混点,讲清知识体系。讲述精到就是要讲授到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前联后展。但讲要注意尺度,过分细致会使学生产生思维的惰性,形成坐享其成的陋习。

在高三化学复习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练习,因为这是复习的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题目,提高解题速度和巩固基础知识,无疑是必要的。但如果让学生每题都做,就势必会淹没于题海中。众所周知,题海战术非但不能让学生提高,只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消化不良。因此教师要科学筛选习题,在“巧”字上下功夫,多中求优、优中求精。教师选题时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知识体系,又要注重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选择的试题既要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有启发性、时代性,符合高考命题趋势和题型变化。

四、强化反思纠错,提高复习效率。

教师在高三化学复习中要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进行深刻的反思,深层次、多角度地对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和思考。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弄清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进行有效化学复习,获取有效化学知识必须借助反思,因此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以一系列严格规范的措施要求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第一,基础概念的积累。中学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和原理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这些概念和原理有许多,如果在复习中基本概念和原理不过关,那后面的复习就会障碍重重。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这一问题,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楚。对众多的知识点,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通过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进行反思,明确其共性,认清差异,真正掌握其实质。

第二,养成解题后思考的习惯。在每次完成解题后,要求学生要形成回顾解题过程的良好习惯,努力使自己的解题方案、方法及过程正确、合理,达到最优化,语言表述规范,合乎逻辑。要在代表性习题和典型习题上下足功夫、用足脑筋,既要“一题一得”,更要“一题多得”,使知识得到不断的弥补、更新和完善。从方法上领会解题过程中的审题、破题、答题的方式和奥秘,以此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只要长期坚持这种习惯,就能驾驭化学问题的全貌,掌握化学知识及其运用的内存规律和联系。

第三,及时归纳总结。在复习完每个单元或章节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反思这些单元或章节主要讲了哪些问题,其重点是什么,用了哪些方法,与以前的知识有哪些联系等。通过反思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有序化,零碎的知识整体化、系统化,从而融汇同类知识而形成有效的知识块。学生在高三复习阶段的重要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

第四,认真做好考后分析。每次考试结束后,学生要仔细研究试卷,找出失分的原因并填写好失分统计表,要认真反思自己的复习是否有实质性的效果,知识以及技能是否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自己还存在什么问题,以便在之后的复习中加强针对性。要把做题和重视考后纠错作为复习的重要工作。复习中常用的纠错方法,一是把错题做上标记,写上评析;二是专备错题笔记本,摘录错题,以防再错;三是还原纠错到课本上,标出纠错点及纠错题目位置、出处、错因和简易分析等内容。在做好记载的同时对出现的差错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进行一次成果总结,不断地消除化学复习中的疑点、盲点和顽症。

五、优化考试心态,杜绝失分隐患。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高效复习方法;“三段六环”课堂模式

围绕课堂中心,强调三个阶段:课前师生准备、课堂导学互动、课后巩固反思。这三个阶段指“三段”。“六环”指为落实“两主双效”,强调实现高效课堂教学应具备的六个基本环节。在“三段六环”的课堂模式下,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核心的理念。探究性学习应该体现在高中化学的每个环节中,在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中,笔者认为更不应该离开探究性学习。

一、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中,对非探究性学习课堂复习效果的调查(学生问题)

1.“听课效率差,有时候还会打瞌睡。”

2.“同一道题,第一遍做的时候会用时稍长点,再做的时候就不会做了,没有思路。”

3.“找不到一定的学习方法,盲目地学习,导致我们对所学的内容不深、不精。”

4.“做题不够全面,只是片面地追求答案的对错,从来不问是什么与为什么。”

5.“解题时好像知道一些内容,但就是做不对,无法“透析”

题目。”

6.“做题时依赖性太大,大部分同学都依赖答案。”

7.“上课越是学不懂,就越没有心思去学,成绩也就慢慢下降。”

8.“上化学课的时候,有时候会思想抛锚,把最关键的课堂时间丢了,课后又不及时加强巩固,不知道的永远不知道,问题永远是问题。”

9.“我们的学习十分被动,我们每个人都会在平时的学习当中积累下好多问题,但是我们不敢正视问题,害怕暴露问题。”

10.“学习找不到方法,看到题目的第一眼不知道该如何分析,从何分析。”

……

事实证明,非探究性课堂复习,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满堂灌”,已经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处于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能够想象和指望学生会考出出色的成绩呢?

可见,在当前化学一轮复习的形势下转变学生的复习方式,探

究性学习就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中,对探究性教学应遵循的原则分析

1.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

在探究性教学中,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的核心是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始终要围绕“学”来开展,以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内在潜力与学习动力,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客体变成积极的、主动的主体和中心,使教育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自觉的活动和自我建构过程。要求一轮复习的教学过程要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辅材料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探究为中心,倡导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快乐学习等新颖活泼的复习方法。

2.交流与合作的个性化原则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探究教学中,要有目的地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交流和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评价能力。探究是一种多侧面活动,需要观察、提问题、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需要设计研究方案,需要根据证据来检验答案,解释和预测探究结果,这些都需要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中,对探究性教学具体情境设计分析

提出问题,让学生充足思考,形成主动、灵活的思维空间。特别是针对“阿伏伽德罗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浓度大小、盐类水解、溶液PH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等一些重点、难点及学生难于分析理解的化学平衡知识、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教师可直接设计与学生已有知识含糊不清、理解不到位的问题,有效地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究新知识的欲望。由学生已有知识设置的问题情景所架设的桥梁,能有效地将学生引入新深度的探索情景中。

案例:“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情景设计:在盛有少量FeBr2溶液的试管中先后通入少量、适量、过量的Cl2,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提出问题:反应应该分为几个过程?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什么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什么粒子?还原性的粒子有强弱之分吗?先后被氧化的顺序是怎样的?试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配平。

探究分析:因为还原性Fe2+>Br-,所以作为氧化剂的Cl2先氧化Fe2+,直到Fe2+全部转化为Fe3+时,Cl2再氧化Br-。

深度探究:在盛有少量FeI2溶液的试管中先后通入少量、适

量、过量的Cl2,观察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参考文献:

高三化学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性;提升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5-0079-02

高三化学教学过程主要是复习。如何提升高三化学复习的有效性,以便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并充分体现出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每一个化学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简单谈谈提升高三化学复习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一、解读考纲――提升复习有效性的前提

高考命题的两大依据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前者体现命题意图和思想,后者体现命题内容和方式。

“适度微调,稳中求进”,每年的考试说明都有一定的变化。变的内容要着重研究,但重点还是要放在不变的内容上。

2016年江苏化学科高考考试说明有如下变化:

(1)命题指导思想略有变动,将命题原则归入首段,再从命题理念、命题内容和命题特色三方面进行阐述,整合后编写脉络更加清晰,有利于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把握。

(2)考试内容及要求有10处进行了微调,要求更明确、文字更精炼、文本更规范、示例更典型。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⑧中用“理解物质的量”替换“理解摩尔(mol)”。但我们不能简单理解为对摩尔(t001)不做要求,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当然仍包含在其中。又如,典型题示例中用2015年高考试卷的第3题替换了2014年高考试卷的第6题(围绕NA计算与判断),提示“围绕NA计算与判断”的考查方式可能会有所调整。作为一线教师,要研究的不只是最新的考试说明,而应研究连续三年的考试说明,比对每年的变化,描绘变化的轨迹;还要把每年的考试说明和当年的高考试卷联系起来研究,看每道题是如何体现考试说明的,尤其是变化的部分。

近年的高考命题,各学科把落实“一点四面”(一点即立德树人为重点,四面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理念、创新能力)作为刚性要求。作为归入理科类的化学,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复习的过程中,需要关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新型电池技术的改进、化学与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试题信息。

二、选题筛题――实现复习有效性的关键

把学生淹没在浩瀚的题海中是绝对不可取的,更何况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所谓筛题就是将题目的质提上来,量减下去。选题不准不精,就从源头上决定了学生的练、教师的讲都是低效的。教师要从题海中筛选出有思维价值的、符合梯度的、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准的题,真正做到选题精准。当然针对专题复习时,对试题进行必要的校本化、生本化的改造或组题都是必要的。例如,在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筛题时发现,不同的试卷中都曾出现过以肼(N2H4)为载体的方程式书写,因此对试题进行如下重新组合。

[例1][组合题]肼(N2H4)在生产、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应用:

(1)加热条件下用液态肼还原新制Cu(OH)2制备纳米级Cu2O,同时放出N2,该制法的化学方程式为

(2)使用NaBH4为诱导剂,可使Co2+与肼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高纯度纳米钴,该过程不产生有毒气体。

①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②在纳米钴的催化作用下,肼可分解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如图1所示,则N2H4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为抑制肼的分解,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____(任写一种)。

(3)在高温下,肼可完全分解为NH3、N2和H2,实验测得分解产物中N2与H2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2所示,则分解方程式为____。

(4)在弱酸性条件下水合肼(N2H4・H2O)可处理电镀废水,将Cr2O2-7还原为Cr(OH)3沉淀而除去,水合肼被氧化为N2,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

三、精讲点评――落实复习有效性的保证

拖翱尾荒苤皇鞘柰ㄖ识脉络,或者再现概念定理;讲评课更不能只是教师解题讲题,学生看题听题。学生在解题时很多情况是卡在解题思路的入口处,因此教师必须精讲,讲解题思路、突破方法,引领学生自己走进解题大门,而不是把学生直接带进去。当然能否精讲,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要精讲,必须精细备课,不仅要备知识,更要备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体会学生卡在入口处的原因,这样才能切合学生实际,点评才能具有针对性。

[例2]上述组合题(2)中的第①问:精讲重在点拨此类试题的突破方法:判断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确定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确定基本系数判断电荷是否守恒,不守恒可用什么离子来补原子守恒依据配平检查。

四、注重规范――确保复习有效性的品质

规范性要从早抓起,做到“懂而能做,做而能对,对而能全”,该得分的要得分,该得全分的要得全分。规范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教师带出来的,熏陶出来的。班固说:“何为教者?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对规范性的批改可通过圈点来表示,此类提醒学生一看即知,教师讲评时要把规范性作为必讲内容。

规范的语言叙述应步骤清楚、正确、完整、详略得当、言必有据,化学用语表达正确,因此加强文字表述(特别是对化学用语的使用)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是必要的。答案规范是指答案准确、简洁、全面。要做到答题规范,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

[例3](2016年南通市一模19题节选)

(1)加热三颈烧瓶,将反应温度控制在70℃~80℃,其原因是____。

分析:本问题中强调了温度要在70℃~80℃之间,因此回答时必须从低于70℃和高于80℃这两个角度出发才算完整。

五、适度自主――强化复习有效性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