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两课”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73-02

1 目前现状和改革目标

目前来看,高职院校“两课”教学现状为:(1)学生对该课程不重视,没有兴趣,“两课”在学生心目中和学院总体课程体系中地位不高。(2)各教师都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的改革探索教学授课的方式方法,但效果一直未能达到最佳。(3)由于长期沿用理论教学为主的方式,造成“两课”的覆盖面窄,不能真正达到育人的效果。形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我们认为,过去的教学改革主要讨论单一的课堂授课的方式方法的变革,而忽视了从根本上建立一套符合“两课”本身固有规律和我院特色的教学体系,因此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两课”目前的现状,也不能真正做到为每个大学生人生发展起到指引教育作用,只有从根本思路上进行突破,建立起一整套新的、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规律、适合大学生个性特点的“两课”教学体系,才能真正改变目前现状,使大学生喜欢“两课”,实现实质意义上的思想政治课的“三进”工作。为此,希望通过这次教学改革,力图做到三个改变,一是改变大学生目前对“两课”不重视、无兴趣的现状,使大学生愿意上、喜欢听、主动学;二是改变目前“两课”教师沉寂于繁忙而又冗杂的大量理论教学,而无暇科研等其他事务的现状,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从尔加快我院“两课”的发展,力争能在学院课程体系中有所突破,从而达到应有的地位;三是改变过去思想政治课仅仅是一门在大一和大二上学期开设的单一课程的局面,真正使该课程能通过多种形式覆盖到每一个大学生,为每位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科学的指引和有力的支撑。通过这三个转变,达到建立起符合“两课”规律而又突出我院学生特色的“两课”教学机制体系这一改革目标。

2 改革措施

2.1进行合理的课时分配

目前,我院“两课”主要开设三门课程,即大一新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大一第二学期的“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二上学期的“形势与政策教育”。根据国家教育大纲的规定,同时结合我院实际状况,计划课时做如下分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共48课时,其中理论教育课时为30课时,实践教学12课时,网络教学8课时;思想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4课时,其中理论教育课时36课时,实践教学18课时,网络教学14课时,形势与政策教育16课时,理论教育14课时,实践(网络)教学2课时。实践课时采用“三三制”结构框架(形势政策课例外),即“主题参观与讨论”、“撰写心得与体会”、“批改与成果展示”各占实践课时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于实践课成绩的评定,考虑到个体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上学期实践成绩列入下学期课程成绩中的方式,占总成绩的30%,即“思修”实践课成绩列入“毛”成绩来评定,“毛”实践课列入“形势政策课”成绩,这样,可以考虑到有的学生利用假期进行更好的实践,从而更加客观的评价每位学生的成绩。

2.2以专题教学为主,进行理论课教改

我院目前的“两课”理论教学,还是依靠各教师的“各自为战”的模式,没有真正发挥起团体的教学优势,为改变这种模式,决定建立起实质意义上的教学团队,课程教学采取“专题讲授”的方式。在依照国家教育大纲的基础上,将课程体系分为若干专题,各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领取“专题版块”,进行集体备课,发挥团队的作用。以思想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该课程理论教学课共18周,36课时,前3周由各教师在自己的班级讲解,以导入式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该课程,再用12周时间进行“专题讲授”,共分6个专题,各老师不再只局限于自己的班级,而是根据“专题版块”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讲解,顺序可以打乱,这样以来,也使同学们不再只局限与某个单一的教师,从而能从不同的讲解风格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也增加了吸引力和一定的新鲜感。另外,还有三周的时间由教师灵活掌握,用于配套实践教学、参观讨论和成绩考核。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理论课教学,有助于学生提高积极性,也能增加教师的凝聚力,实现教师个性与课程共性的有机结合。

2.3建立网络课堂,发挥其强大的辐射作用

网络在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已经不言而喻,为了使“两课”的教育功能辐射到每个大学生,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要,依托我院思政网和各“两课”教师的教学博客,结合三门具体课程,设立网络课堂,主要分为四大版块,即:道德人生、法制在线、理论园地、时政探悉。每个版块由四位专职教师负责,并同教师的教学博客相链接,定期刷新内容,及时回复学生的咨询,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真正作到管理的日常化、互动的常态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认为,这四大版块不论是对于刚入学的新生,还是即将毕业的老生,不论是生活中对人生的探讨,还是就业中权益的保护,或是学历提升的知识提高等,对广大学生的不同需求都是很有实际意义的。希望通过这一方式,让更多的大学生关注“两课”,认识到它的实践指导作用。

2.4实践教学方式的开展

目前,“两课”实践教学已经在很多高校中开展,根据我院学生的实际特点,借鉴别的院校经验,我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两课”实践教学:

2.4.1组织学生撰写调查报告、访谈录等实践教学

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教师通过指定主题,或者学生自主选题的方式,有目的性的开展这一活动。假期的调查报告可以成为一个常规的项目,各教师按照自己所教的科目进行开展,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有条件的话可以放几堂理论课走出课堂,让学生自主根据教师的要求走进社会,进行实践。比如,大一的新生,可以让他们去采访一些老生或毕业的学长,谈谈三年我院学习的感受,让他们更好的珍惜三年的大学时光。大二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提前去人才交流中心感受一下招聘的氛围,撰写心得体会,为自己将来的发展作好思想心理准备。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同学生的专业有机的结合起来,比如视觉系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通过拍摄dv的方式来撰写,动漫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以动画的形式来表达,等等。这样更能激发同学的兴趣。总之,该方式要实现两个假期的固定化和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常态化,效果会比较理想点。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2

Abstract: The versatile marketing talents are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to meet the actual requires of enterprise, the need of the professional technology-based marketing talents training is growing. What is the professional technology-based marketing talent? Why to train professional technology-based marketing talents? And how to train? The author deeply analyzes these problems, summarizes the training mode of this kind talents and hopes to communicate with counterparts to contribute to the marketing talents training.

关键词: 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

Key words: professional technology-based;marketing;talents;trai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5-0228-03

1 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的内涵

到底什么是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目前国内没有统一的定义,让我们先来看看美国和英国是怎么界定的。

美国学者认为,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同各个具体产业部门的技术特性相结合,能胜任某些技术性较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产业部门中营销管理工作的人才,称作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

目前美国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旨在培养三大类人才,第一大类是市场营销各个职能,如产品、定价、分销、促销、广告、推销、市场调研等方面的中层管理人才;第二大类是推销员、市场调研人员、企业策划人员、广告管理人员等专业人才;第三大类就是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

美国学者认为只精通营销专业知识,不懂专业生产技术,也难以做好某一特定行业的营销管理工作,因此同时兼备营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的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社会的一种普遍需求。美国大学通过系际联合培养这种专业技术型人才,以更有效地满足社会需求。

英国同美国一样,除了非常注重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培养,还非常注重精通多种语言、擅长国际沟通的语言型营销管理人才的培养,许多大学都设有市场营销和语言双学位,由市场营销系和外语系联合培养语言型、综合型人才。

虽然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概念进行界定,但是许多数院校在开始培养应用型营销人才、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和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的,前者强调知识的运用,后者不仅仅强调知识的运用,还要求市场营销人才必须具备某个具体产业部分的技术特性,如网络营销人才、汽车营销人才、IT营销人才等等都是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竞争力将更强。本文着重探讨这一类人才的培养。[1]

2 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2.1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具体要求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指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培养高、精、尖、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回避的问题。事实上,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是所谓的“通才”,什么都懂一点,什么都不精。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在社会分工高度细化的今天,唯有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最具有社会竞争力。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提出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显得尤为必要。[2]

2.2 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市场营销的内容和手段不断发生变化,新的产业、新材料、新能源、新市场以及新型营销方式的涌现,要求企业营销人员不仅要精通市场营销理论、掌握市场营销规律、而且要有丰富的行业产业知识技能。这种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高要求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严峻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

据麦可思《2013市场营销专业就业情况调查报告》权威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在我国通信、石油、汽车、快速消费品、金融等行业领域大量需要专业技术型人才。

2.3 市场营销人才供给与需求存在结构性失调,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是适应社会需求的表现

根据人事部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连续五年,市场营销人才稳居企业人才需求量榜首,而大量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或者找到工作专业不对口。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根据麦肯斯的调查数据显示,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大体分四类:第一类是初级的销售推销人员,这类人员对学历和专业的要求比较低;第二类是能从事市场研究、市场推广的营销人员,这类人员一般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历;第三类就是中高级的营销专才,在一些新兴行业和业务领域,既具备营销知识又具备一定的行业知识的营销人员,如汽车营销人才、网络营销人才、金融营销人才等等;第四类是高级营销人才,既具备丰富的市场实践经历又有较高的理论基础的营销策划人才。

目前,我国有838所本科院校开设了市场营销专业,明确提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型人才的高校不超过半数,大量的雷同的无特殊专才的“通才型”市场营销人才充斥市场。据国家劳动和就业保障部数据显示,2013年年全国市场营销毕业生接近12万,具备行业专业知识的应用型市场营销人才不超过3万,而市场需求量大约在5到8万左右。因此以上四类人才中,第一、二类人才是相对过剩的,而第三、四类营销人才才是紧缺的,市场营销人才市场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景象。

所以当前我国市场营销人才的供需存在结构性失调,高等院校应该迎合市场需求,加大力度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为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那么究竟如何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呢?

3 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基于当前市场营销人才出现的供需矛盾和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要求,培养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已是当前高等院校非常紧迫的任务。本文认为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

3.1 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地进行专业定位

当今高校,人才培养定位出现雷同,模糊不清,要培养专业技术型市场营销人才首先要清晰专业定位。各高校要明确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出发点是面向市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复合型市场营销人才。目前市场上竞争力最强的是具备营销基本知识和理论、同时熟悉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知识的人才。许多高校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专业培养的时候设置了一些专业方向,如保险营销方向、汽车营销方向等等。这样人才培养目标就非常精准,人才培养定位就非常清晰,培养出来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需求。

3.2 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注重应用性、实践性和专业性

3.2.1 课程设置体系遵循“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或者行业领域课程”的原则

在培养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清晰定位下,课程设置必须坚持“通识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方向或者行业领域课程”的原则,同时还要缩减通识课程。即大一第一学期主要学习通识课程,主要有英语、计算机等,大一第二学期即开始进入专业平台课程学习,主要有应用统计学、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商品学等课程;进入大二就要进入专业必修课程的学习,也就是专业课程,主要涉及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公共关系、商品学、服务营销、市场调研与预测、推销学等课程;大三主要学习专业方向课程或者行业领域课程,比如网络营销方向相关课程涉及到网站的推广与建设、搜索引擎营销、网店运营管理等课程,还有汽车营销行业领域课程涉及汽车商品知识、汽车销售与礼仪、汽车营销策划等等课程,也就是说整个大三的课程全部与职业挂钩;大四,学生就可以进入相关行业领域实习,在实践中学习。

3.2.2 以“行业需要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关乎人才培养的成败,既然确定要培养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那么按照行业领域需要设置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高等院校在这个问题上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才需求选定行业,设置专业方向。比如地处长三角的海滨城市宁波,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要集中在机电、汽车、房地产、服装等行业,另外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全国也处于领先优势,所以当地院校在设置专业方向时大多考虑这些行业领域,设置网络营销、房地产营销和服装营销等方向。另外,根据笔者多年对就业市场的调研,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能力要求,无外乎这样几点:沟通适应能力、应用创新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和一定的行业领域知识。基于这样的要求,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的时候要以能力为核心设置课程模块,比如营销策划能力的课程模块包括:营销策划、商务写作、市场营销、商品学、公共关系等课程,五大能力形成五大课程模块,最终形成以“行业领域”和核心能力导向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3.3 校企融合培养、系际联合培养和跨校培养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

3.3.1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在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培养上,讲究实践性、应用性和专业性,那么校企联合培养是最好的路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首要模式是订单式培养,比如在浙江一些高校开设吉利汽车营销班、太平鸟服装营销班、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学院等等就是这种模式。在没有条件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学校可以采用企业家进课堂、校企实习基地开发、引进企业导师等方式进行人才培养。

3.3.2 系际联合培养人才

现在的高校大多是综合性高校,开设的专业门类比较多,那么有效地利用高校自身的资源,发挥专业协同优势,采用跨专业、跨院系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比如某高校有经管学院、电信学院和机电学院,那么就可以联合培养网络营销人才和机电产品营销人才,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采用学分辅修的方式进行。这样学校各专业资源优势整合,对人才培养发挥了最大的效力。[3]

3.3.3 跨校培养人才

这种方式在国内院校之间比较少见,但是国际合作中比较常见,主要采用高校间学分互认原则,在一个高校修两年的课程,在另一个高校修其他年级的课程,学分互认,最后拿到双文凭。这种人才培养方式可以在国内高校中进行尝试。可以效仿美国高校,水平比较接近的高校成立联盟,比如美国著名的常青藤名校,联盟内高校某些专业的课程实行学分互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各高校课程。当然,国内也有成功的案例,只是还没有大面积推广,比如国内顶尖高校联盟C9,包括了北大、清华、复旦等一流名校。是否可以在地方探索办学水平相当的院校实行联盟,进行学分互认,实行专业优势互补,对培养人才的作用是相当大的。

3.4 多元化、应用型教学支持系统

3.4.1 整合教学资源和内容

首先,专业课的课程内容引入国内外先进教学资源,如现在比较热门的网络公开课程,使得课程教学内容与时代需求同步;第二,在行业领域课程上,引进企业参与课程内容整合、参编教材,使得行业课程内容与企业实际需要接轨,与社会需求接轨,做到学生“毕业即就业,上班即上手”,台湾的高校在这一块做得比较好,如南台科技大学,他们的课程全部引入企业人员参与;第三,所有课程内容项目化,任务化,项目和任务来自行业领域的实际企业,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学习更有目的性和实践性。

3.4.2 教学组织多元化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不能一直呆在课堂里,必须要在市场里。因此,第一,应该缩减课程上课时数,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研究市场,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能力才能得到锻炼;第二,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学生展示成果,教师布置任务,答疑和辩论;第三,在这之外,还要在行业领域课程上引进相关企业人员讲座和座谈;第四,在学生跑市场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发生转变,学生以团队为载体,在团队中思考、协作和进步,以自主学习和团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4.3 “校企共同参加的形成性”考核方式

对学生的考核注重过程性,由学生完成的一个个任务或者项目累计成最后的成绩,并且每个项目都由企业和教师共同完成考核,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定。

3.4.4 学位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

这个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英国的高校。英国高校的市场营销毕业生在获得学位的同时还要获得由英国特许市场营销协会(CIM)的职业认证,所以英国的高校注重将两方面结合起来。职业认证也是中国未来入职的一个发展趋势。国内各高校现在也关注这个问题了,所以在培养专业技术型营销人才的过程中要注意学位教育和职业培训相结合。比如培养汽车营销的学生,在进行学位教育的同时,可鼓励学生考取汽车营销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相信对于学生的就业有很大的帮助。[4]

以上内容是笔者在实践和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想法,希望和同行教师进行交流。当然,还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和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地方,比如要培养专业技术型学生首先要有专业技术型教师,专业技术型教师如何培养?教师下企业无疑是最好的路径,可是承担着科研和教学双重压力下的高校教师能否真正做到,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将继续在这些问题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平.对跨学科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思考[J].未来与发展,2013,5:76-79.

[2]陈雄鹰.我国市场营销人才的供求与培养[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5:83-85.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3

湛江机电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在2007年被教育管理部门批准为半工半读试点学校,从而开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探索之路。

校企合作中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地点在企业,时间为一个学期;工学结合主要是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也就是半工半读。这里的工作不是模拟的工作,而是与普通职业人一样的有报酬的工作。主体则是学校和企业双方,这就产生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学生教育教学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学生的技能学习和校园文化生活展开,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管理则延伸到了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和校企合作共建的生产车间里,增加了学生顶岗实习的时间和生产性实训管理的内容,更涉及企业文化等。多年的管理经验积累,促使我校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实习生管理日渐规范,学生规模日渐增大。

学校首先是主动与企业联系、沟通,并多次考察企业实力和管理水平,感受企业对人才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然后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为出发点,向学生宣传企业文化,进行就业指导,并派出实习带队教师,与企业共同管理学生。在此过程中不断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为学生回校后的班级企业化管理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实习前教育管理,让学生明确实习的目的、意义和岗位要求,做好充分的实习前准备工作

实习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使学生在企业中增技能、长才干、磨意志、修品行。

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前思想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对社会充满了渴望,希望走入社会有一个很好的展现自我的舞台;有的学生感到很彷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有的学生感到很怀疑,不清楚学校把他们送到企业是否从中得利,等等。

针对这种情况,我校进行了实习前的专题教育,主要包括理想信念和军训两大方面,理想信念方面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成才教育、专业思想教育、社交礼仪教育、企业文化教育、感恩教育、挫折教育等;军训则是从学生的纪律和体能两方面进行强化。通过一系列教育,引导学生对自己做一个比较清晰的定位,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和更广的社会背景中去明确实习的目的、要求和意义,消除大部分学生实习前的思想波动,对于稳定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进入企业后实现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转换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只要实习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得充分,学生在进入企业后往往能够服从安排,遵守企业纪律,敬业爱岗。

除了进行教育以外,学校还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具体的个人档案资料,尤其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以便于实习管理过程中跟进家校齐抓共管的管理和教育。

二、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分阶段进行,制定阶段性目标

学生实习期比较长,一般为五个月,我校对实习生的管理是分阶段实现实习目标的管理模式,并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把实习过程分为实习前期、中期和后期。

1.实习前期以适应性为考核目标,培养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

这个时期的学生刚进入企业,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还不能转换身份角色,思想上还存在着对学校、对老师、对父母很强烈的依赖感,因而在实习工作中一遇上了一些困难和挫折就很容易产生抵触和退缩的情绪,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稳定管理。这个时候老师要引导学生用理性的眼光直面问题,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用积极的态度应对。通过与学生谈话、调查问卷、企业提供信息等多种渠道了解学生情况,组织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老师、学生交流,不断丰富学生知识面,加深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的认识和理解,提升学生自身的业务能力与水平,培养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刻苦耐劳的精神和创新意识。

鼓励老师与学生一同参加企业第一线的生产实践,让老师能够切实地感受到企业员工刻苦耐劳的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工作责任感,让老师能够实实在在地接触到企业第一线先进的管理模式、严谨的工作环境以及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这样的做法既能够促使老师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得到全面的提升,更能够使老师与学生之间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老师既能承担理论教学,又能承担实践性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完全体会学生实习的压力,有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如何克服困难和提升综合素质,有助于老师将企业文化和管理模式融合到学生管理工作中。

2.实习中期注重发挥校企合作制度和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正面激励,法规与感情双管齐下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学生虽然逐渐适应了工作岗位的要求,但同时会有一些学生不可避免地出现新鲜感逐渐消退的心理,产生了例如“这样的工作没意思”“工作中重复多于创新,没有技术含量”“‘流水线’作业太累,整天加班”等的一些思想情绪;也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和工作强度较高而产生“我做不了,我要回家”“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打工的”“打工太苦,不如回去读高中”等的退缩情绪。

在这个阶段,老师要特别注重及时跟踪,适时开展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坚持实习、努力工作,转变学生怕苦怕累的退缩心理。由于此时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成长的感受,同时受到一些员工不良思想的煽动,他们感觉自己已经是成熟的“社会人”了,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老师“说教”的“傻学生”了。所以,老师在疏导学生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强调与学生的互动,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老师不能一味袒护学生,过度地要求企业调整工作强度、企业文化甚至是工作内容,来适应学生的需求,那样无益于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相关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经验;另一方面,老师也不能只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说话,要求学生立刻、完全地转变思想适应企业要求,这样往往无法带给学生深刻的感受,甚至还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容易使得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心目中产生负面的影响,使学生误认为是老师和企业在强制他们劳动,从而收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实习中期,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最好的做法是营造一种顶岗实习“争先创优”的实习氛围,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优点、寻找他们的亮点、肯定他们的付出,与企业管理层共同对这些优秀的实习生进行表彰,从而达到实习生教育管理的预期目标。这种做法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发挥了优秀学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了正面的激励;第二,搭建起教师与学生、企业与学生、学校与企业间的桥梁,增进了校企合作的密切关系;第三,对于情绪有波动的学生,能够更多地以榜样教育、情感育人的方式,深入他们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思考在校和在企业的差别,重新认识和了解现实环境,重新界定自己在实习中的角色。

3.实习后期以学生稳定为管理工作目标,通过“争先创优”活动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心

学生在经历了实习初期的摸索和中期的激情之后,到了实习后期,有部分学生会产生敷衍怠工、得过且过的心理,更有些学生会萌发提前结束实习回家的想法。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随便离岗离职,主要是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稳定学生的实习思想,让学生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通过评选“优秀实习生”“全勤实习生”“实习岗位能手”“社会活动积极分子”等活动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技能竞赛和文体活动,既从工作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使学生保持对工作的一份激情和干劲,又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在平凡的岗位上真正做到踏实肯干,就一定会出成绩。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抓紧利用实习平台,通过工作岗位的实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结合目前自己所在单位的企业文化,培养自己适应企业制度化的管理的能力,从严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出发,吸引学生增进对企业的了解,从中领悟企业文化的精神内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人文修养,强化学生工作纪律观念。建设好实习生的干部队伍,积极调动学生干部配合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管理层,有效地管理好班级,促使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着一种美好向往。

4.强化实习后的教育管理,做好总结表彰工作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中医心脏康复;心主神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中图分类号】R256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7)08-0039-06

Abstract: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From the Angle of modern medicine,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TCMincreases sports ability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patients, reduces th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improves their quality of life,It has important medical value,occupying the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As a result,the popularityand the improvemen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urgent.“Heart governing mind theory”is a classical theory, guidingthe clinical use and practice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TCM.The author, based on the review of nearly 10 years related literature, from the Mental regulating, Using of method,square, drug, Regulating mental activities of muscle-bone strengthening exercise, acupuncture meridians therapy, The five elements of music therapy and other aspect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Heart governing mind theory” in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TCM.

Keywords:Cardiac Rehabilitation of TCM;Heart Governing Mind Theory;Clinical Application;Researchprogress

在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占据首位,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但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患病生存的人口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果不进行有效地干预,将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巨大隐患。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生存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心脏康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胡大一[2]首次提出了“双心医学”的概念,提出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应遵循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强调治疗的目的应达到身心健康,实现经过治疗后在解除躯体疾病困扰的同时,并存的精神心理问题也得到解决,以此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又如在心脏康复开展的过程中,新加坡则特别注重对心脏疾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开展,向患者宣传普及心脏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过程、急救及药物使用的相关知识,还设立了专职的心理健康小组对患者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指导[3]。因此,笔者认为单靠医疗技术不能完全解决患者的根本问题,应重视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分析显示,通过进行综合心脏康复对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猝死率影响的临床研究发现,经过以运动为基础的综合心脏康复治疗后,冠心病患者全因病死率下降15%~28%,心源性病死率下降26%~31%,猝死降低37%[4]。张志勇等[5]研究表明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MI以及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等心血管事件的复发。

中医典籍中关于“心主神明”的理论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6];《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古代先贤不仅认识到情志因素可以导致心系疾病,而且τ谛南导膊〉贾虑橹靖谋湟不累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对“心”的君主地位做了重要阐述。国际心身医学会曾宣告:“世界心身医学应向中医学寻找智慧”。中医学源远流长,其博大精深的宝库中蕴含着悠久的“双心理论”。明代医家李梃在《医学入门》中说:“有血肉之心,形如未开莲花,居肺下肝上是也。有神明之心……主宰万事万物,虚灵不昧者是也”。

1“心主神明”之认识

11心主血脉与心主神明中医理论认为,“心”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心主血脉即心输送血液以濡养全身,心主血脉是心主神明的物质基础;心主神明即心调控人体五脏六腑各项生理活动的同时也调节着人体的精神、情志、思维活动,体现了心主血脉的功能。前者为形为体,后者为神为用,为“形神合一”的统一体。《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强调了“心”为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先决条件,为人体气血、经络、脏腑生理活动和精神、情志、思维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了最重要的物质基础[7]。

12“神明”的定义“神”反映整个机体的生命力,包括脏腑经络气血和精神思维活动。所谓“神明”,即“神”藏于内,“明”显于外,内外兼顾,协调统一[7]。《素问・八正神明论》指出:“神明”乃“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语”,强调了“神明”即人的各种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运行,心境平和。正如《类经・脏象类》中所言:“意志思虑之类皆神也”[8]。“心主神明”作为心之最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传统中医经典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心主神明”是指人体全身脏腑官窍形体的生理活动和精神思维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正常运行皆由“心”来调控和主宰[9];从另一个层面上“心主神明”体现的是形神一体观[10]。《黄帝内经》强调:“形神具备,乃成为人”。“形神具备”即人有形之躯体与内在之精神保持和谐统一。荀子在《天论》中亦强调:“形具神生”即肉体与心灵的协调统一的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形神协调,即“心主神明”功能正常是推动生命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13“神明”的重要意义《素问・灵兰秘典论》云:“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11]。不难看出,古代圣贤对“心”的重视程度,把“心”置于“君主之官,君临天下”的地位。众所周知,治理国家,若国家有明君,则国泰民安,繁荣昌盛;若国家君主不明,则民不聊生,国家衰败。“心”对身体脏腑机能的统帅就如同君主治理国家,“神明”则脏腑调达,气血通畅。脏腑、经络气血机能运行正常,则通过积极的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抵御外邪及抵抗精神、情志刺激的能力,提高自身抵抗力,降低外邪及情志刺激对机体造成的损伤;若“神不明”则脏腑机能失调,气血不畅。脏腑、经络气血机能不能正常运行,则机体一旦受到外邪的干扰及精神情志的刺激,加之自身应激抵抗能力弱,就会导致气血瘀滞不畅、脏腑机能失调,进而损伤机体健康[6]。故“心”为五脏之主,神明之所,五脏的盛衰,皆与心神关系密切,“心神不明”发生于五脏虚弱之先是疾病发生的过程。所以,神明,形将自正。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心主神明”理论之探究

21“心主神明”理论之起源先秦两汉时期是古代思想文化的鼎盛时期,也是传统中医思想的奠基时期,尤其是“百家争鸣”的思想赋予了中医学理论丰富的内涵和极其重要的地位。在这一时期,医学理论体系在先秦文化、先秦哲学的推动和影响下最终形成,传统中医文化之魂凝聚与此时,此后中医学文化开始蓬勃发展。中医学认为“心主神明”是心的重要功能,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人的一切生理活动在心神主导之下[12],因其体现了中医对人体认识的生命主体观而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心主神明”这一哲学思想在近几千年的中医学临床应用中被反复验证和实践。

22“心主神明”理论之古代哲学依据“心为神之宅,神为心之用”,古代哲学中有诸多论述。如荀子言:“心者,行之君,神明之主”;而孟子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宋代朱熹言:“志者,心之所主”,这些言论都是把心作为思维意识的器官来认识的[13],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中,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

23“心主神明”理论之现代医学依据现代医学通过研究心激素及心磁场等论证了心对神明的作用。由心房分泌的多种肽类激素被称为心激素,这种激素通过机体内分泌调节功能将心的调控指令传到整个机体,保证机体脏腑、形体、官窍功能正常运行的同时又能帮助大脑发挥思维、调节情志;心磁场是由心脏的周期性收缩和舒张运动而产生的,心脏的心房和心室肌肉在收缩和舒张的同时会产生复杂的交叉生物电流,经过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心磁场,心磁场通过影响和调节机体的神经和体液系统对脑磁场发挥作用,所以心磁场通过影响脑磁场而调控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14]。有实验研究表明[15],心脏功能与意识状态两者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有国外科学家还发现[16],心脏可以不依靠大脑的指令而独立工作,它有一个独立的神经系统支配自身的功能,欧洲有些学者也坚持心脏是神经的源泉。此外,现代心理学家也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促成了心理的产生,但是意识的形成可能并不完全依赖于大脑皮层,失去大脑皮层的支配可能还有意识存在[17],论证了“心主神明”的理论。3“心主神明”理论对中医心脏康复临床应用的指导31“心主神明”理论指导心理调护《灵枢・本神》云[18]:“所以任物为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虑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这是中医学对人精神、思维等心理过程的高度概括与总结[19],认为人的情志可以由心来调控,体现了“心主神明”对治疗心理心血管病学的论证。比如张介宾认为:“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充分说明了各种情志刺激首先由心所发[20]。临床研究证实,对中医心病患者的治疗在改善症状的同时加强心理调护、强调心理健康显得尤为重要。临床上,不少中医心病患者往往会伴随出现焦虑、情绪低沉、心烦、失眠等心理、情志调节失常的症状[15],由于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些精神、情志失调导致的不良情绪反应会加重患者疾病的进展,不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21],因此得出结论,“心主神明”理论对于中医心病患者的心理调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有利于帮助患者疾病的恢复,实F身心健康[14]。在临床治疗和预防中医心病时,应加强心理健康的普及和宣教,让人们认识到心理调护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指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合理管理自己的情绪,增强对不良精神刺激的抵御和调控能力,避免对机体造成损伤,影响疾病的恢复。近年来,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的“双心医学”模式即是对“心主神明”指导心脏疾病心理调护的体现。

32“心主神明”理论指导法、方、药在中医心脏康复中,“心主神明”理论亦体现在法、方、药的临床应用中[16],如治法中注重清心、养心、安神、定志,注重开窍的基础上与安神的结合统一,而开窍或安神的前提则由滋阴、益气、养血、化痰、活血、通腑等来实现。在中医临床上常用的养心安神的药物主要有酸枣仁、柏子仁、熟地黄、栀子、犀角、牡丹皮、远志、生地、当归、朱砂等,有临床研究[22]重用养心安神之方药治疗心悸患者,结果发现此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心悸发作的不适症状。亦有研究证实[19]心绞痛患者症状发作时,使用安宫牛黄丸、朱砂安神丸、犀角地黄丸、至宝丹等宁心、养心、安神等方药治疗可缓解其疼痛症状,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的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此研究结论充分体现了“心主神明”的精髓。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活血中药方中主要成分黄芪和丹参具有增加冠脉血流和供氧的作用,可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清除氧自由基,改善机体微循环[23]。有学者[24]亦对红花、丹参、川芎、当归等多种中药的药理作用进行研究,通过对其药理成分研究分析后发现这些药物成分都具有抗血小板聚集[25],促进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建立的作用,可以改善患者心脏血流,缓解不适症状和紧张的情绪。同时,周如倩研究报道[26],通过补益心气可以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在研究过程中其根据“心主神明”的理论研制了调心方,主要由党参、炙甘草、远志、茯苓、石菖蒲等补气安神药组成,临床应用后发现此方可以提升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同时还可以改善睡眠及精神状态。心脏康复中法、方、药的临床应用充分证实了“心主神明”的重要指导意义。

33“心主神明”理论指导易筋经之调心《易筋经・膜论》云:“夫人之一身,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内而精气与神,而筋骨与肉,共成其一身也。且夫精气神无形之物也,筋骨肉乃有形之身也,无形者有形之本。”体现了易筋经向外调达肌肉筋骨,内在调节心脏气血的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易筋经锻炼可以明显改善中医心病患者的不良心理活动状态,如抑郁、失眠、焦虑、精神病等方面的影响[27]。此外,易筋经可以提高心病患者常规运动负荷情况下的心电稳定性,降低心率变异性的发生率[28]。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缓解老年人的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和紧张的情绪。有学者认为易筋经的“调心”作用主要表现为[9]:一是易筋经调节“心主血脉”的功能,心脏供血功能正常,从而使人体各脏腑、器官、系统气血调和,进而心气充沛;另一方面,易筋经的“调心”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功法习练可以调节患者的思维、意识和情志等精神活动,从而改善机体的精神状态,促进疾病的恢复。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讲,“心主神明”对易筋经的调心作用都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34“心主神明”理论指导针刺经络疗法大量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针刺疗法对心脏具有重要的良性双向调节作用[29],可以调和心之气血,矫正机体功能的偏盛和偏衰,使之平衡,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之神志病的目的。《灵枢・经脉》曰:“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其实则支膈,虚则不能言”,可以得知心主神志功能失常,脑功能受损,则可见舌强、语塞,甚或失语,焦虑抑郁。对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神志病,临床上针刺疗法常采用循经取穴、俞募配穴、特定穴等配穴方式,取心经与心包经穴位[30],偏重于调和、疏通心脏的气血,使心脏节律、血脉运行偏于正常,从而改善患者脑的功能。如针刺神门主治不寐、健忘、癫狂、痴呆等症;针刺内关主治癫痫、心悸不寐等症。研究发现[31],对冠心病患者取内关穴刺治疗可以抑制缺血性再灌注损伤造成的心肌细胞凋亡,改善患者的心肌缺血,且内关穴对心脏有着相对的特异性,通过降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改善患者的心脏供血,缓解由心绞痛造成的恐惧心理。另有研究发现[32],心脏由T1~T5节段交感神经支配,针刺T1~T5夹脊穴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阻滞交感神经介质的释放从而使冠脉扩张,抑制心绞痛的发作,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33]。上述针刺疗法治疗冠心病之神志病的应用都揭示了“心主神明”对心脏康复的指导地位。

35“心主神明”理论指导五行音乐疗法的运用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和《左传》都提出了五行音乐治疗疾病的理论,以五行理论为基础的五行音乐疗法通过辨证论治调节机体相关脏腑功能[34]。认为五行音乐疗法具备药物治疗的效果,同时疗效又高于药物治疗,对机体没有任何副作用,既可以治病又可以养生,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马龙等[35]选取存在精神症状的患者进行五行音乐疗法研究,通过患者情绪及身心对五音各自的反应,结果表明角、徵、宫、商、羽五音均有着不同程度的愉悦身心、保持心情舒畅的效果。另有研究发现五行复方组曲音乐疗法对焦虑症、抑郁、失眠等有良好疗效,紫竹调、潇湘水云等曲调的聆听对心脏病的康复有一定的疗效[36]。现代研究亦表明音乐声波可以减慢患者的心率,延长心室周期,增加心肌的供血量,从而达到改善心肌供血、增强心脏功能,使患者身心舒畅,精神放松。其主要机理是音乐声波通过提高大脑的神经兴奋性,促进人体健康的激素,酶或乙酰胆碱等的释放,进而调节心脏功能[37]。在“心主神明”理论的指导下,五行音乐疗法对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康复多选用五音中徵调的音乐进行治疗。徵调为夏音,以徵音(5~50)为主音,其旋律活泼轻松,热烈欢快、构成层次分明,属火,主长,通于心,能促进全身气机上炎,可以养阳助心,调和心之气血,从而使患者心情舒畅,以缓解焦虑抑郁等精神症状,对于心功能不足以及导致的情绪抑郁具有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4小结与展望

医病先医心,中医的整体观不仅仅是生理结构的整体观,更是形神一体的整体观,“修心”为上。“心主神明”是“心”重要的生理功能之一,是“心”发挥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通过对“心主神明”理论指导中医心脏康复的心理调护,法、方、药治疗,易筋经之调心,针刺经络疗法,五行音乐疗法等多方面进行探讨,认识到“心主神明”理论在指导中医心脏康复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占据了重要的指导地位。同时也为“心主神明”理论成为中医心病综合治疗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了有力依据,在此指导下笔者期待在中医心脏康复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不断获得新的收获和启发。参考文献

[1]隋辉,陈伟伟,王文.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要点解读[J]. 中国心血管杂志,2016(04):259-261.

[2]陈琦玲,胡大一. 建立双心医学三道干预防线[J]. 中国全科医学,2015(26):3134-3136.

[3]李云峰.新加坡国家心脏中心心脏病病人康复训练项目介绍[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 2002, 21(2):96-97.

[4]丁荣晶.《冠心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2):123-126.

[5]张志勇. 6 min 步行实验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康复治疗中的意义[J]. 心血管康复学杂志,2010,19(6):643-645.

[6]邵祺腾,李黎,杜渐,等. 心神在情志活动中的作用探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01):23-24.

[7]陈小平,孙相如,周兴. 从“心主神明”内涵阐释的视角谈如何正确认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J]. 中医药导报,2014(08):5-6,9.

[8]贾妮. 中医“心主神明”学说及其心理学意义解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3(07):1173-1174.

[9]梅凯,谭克理,陈晓柳.“心主神明”理论与易筋经“调心”作用的探讨[J]. 湖南中医杂志,2015(07):136-137.

[10]罾瞿龋 尚力, 朱邦贤. “心神一体论”与“心主神明说”--以《周易》《老子》《管子》为例[J]. 中医药文化, 2015(5):19-23.

[11]景雅婷,王凤荣. 中医心病对“心主神明”内涵的认识初探[J]. 辽宁中医杂志,2014(08):1629-1631.

[12]胡霜,王欣,杨秋莉. 中医心理学魂魄理论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10):1064-1065.

[13]曾萍萍.孰主神明概述[J] .湖南中医杂志,2015(02):111-113.

[14]高洁. 浅谈脑为元神及心为识神[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1(06):414.

[15] 杨涛,赵明镜,王蕾,等. "心主神明"的内涵及现代科学依据[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0):811-814.

[16] CURE T R, BLAUM C S, GIORDANI B, et al. Prevalence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older adults with heart failure.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2012, 60 (9):1724-1729.

[17]孙晓敏,贾钰华,晁雪梅,等. 浅析“心主神明”[J]. 黑龙江中医药,2005(02):6-8.

[18]杜渐,王昊,邵祺腾,李黎,等.“心主神明”内涵探析--“总统魂魄,兼赅意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01:11-13.

[19]张振华,王克勤,王昊,等.中医心理学对“意志”的认识[J]. 中医杂志,2013(04):295-298.

[20]纪宇,颜红,沈莉.“心主神明”的内涵与外延浅析[J]. 中医杂志,2016(10:)819-821,837.

[21]韩静. 心主神明在中医心病治疗中的地位初探[J] .黑龙江中医药,2012(06):7-8.

[22]赵芊,祝光礼. 从“心主神志”论治心血管疾病[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05):515-516.

[23]梁婷, 都冬梅. 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1155-1158.

[24]陈光瑞,王朝亮,姚建斌,等. 中医药参与冠心病支架术后心脏康复48例临床观察[J]. 安徽医药,2014(04):751-753.

[25]魏蕾,宫鹏.中药有效成分抗血小板聚集的研究进展[J]. 安徽医药,2012,16(12):1879-1882.

[26]周如倩,林水淼,王健,等. 中药调心方、补肾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的临床研究[J]. 现代康复,2001(11):46-47.

[27]王薇,李旗,马树祥,等 . 推拿功法“易筋经”对大学生失眠症的影响[J]. 中医药信息,2011(5):91-93.

[28]章文春,钟志兵,吉娜薇,等. 健身气功・易筋经对中老年人规范负荷下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4):448 -449.

[29] 陈少宗. 针灸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的3种形式[J]. 针灸临床杂志,2010(12):62-65.

[30]金杰,赵玉杰,陈海燕. 神明所主之我见[J] . 中医学报,2015(07):985-987.

[31]Menotti A,Puddu PE,Lanti M,et al. Epidemiology of typic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versus heart disease of uncertain etiology (atypical) fataliti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classic coronary risk factor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2013,168(4):3963-3967.

[32]谭吉林. 针刺夹脊穴治疗疑难病临床体会[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4):25-26.

[33]张迪,梁繁荣. 针灸疗法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情况综述[J]. 辽宁中医杂志,2014(10):2249-2253.

[34]朴鲜琼,王旭东. 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在临床的应用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2014(15):147-148.

[35]马龙. 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五音疗法之反馈[A]. 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音乐治疗学会,2002:3.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管子;平衡观;平衡机制;准平衡

中图分类号:B226.1

当观察、认识和处理事物,事物整体中的双方出现都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的矛盾,既不能以一者消灭另一者,也不能以一者消融另一者的情况时,平衡观作为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是平衡观的实质之所在,管子平衡观就是具有这种精蕴的一个古代范例。

中外学界一般认为,平衡观是中国哲学的重要内容和特色之一。本人以为,管子平衡观可算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完备、最精致、最有生命力的。可是,长期以来未被学界所重视,原因之一是《管子》被看作非一人一时之作[1]P467,不会有其系统理论的[2]P316。其实,司马迁早就肯定地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其“论卑而易行”。[3]P303古汉语的“论”即指有系统的主张,如《说文解字》说:“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4]P92这说明《管子》是有系统理论的,即使是简约便行的。凡读过《管子》的都会感到,该书自始至终贯穿着平衡观,管子借以论说治国、理政、安民、正心等的同时阐述了它,其中,《山至数》、《轻重乙》和《国蓄》等篇,比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平衡问题,集中反映了管子平衡观的基本内涵。

一、要素平衡与整体稳定

在《山至数》篇里,管子论述了要素平衡与整体稳定的关系。他说:“国策出于谷轨,国之策货,币乘马者也。今刀布藏于官府,巧币、万物轻重皆在贾人。彼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彼谷重而金轻,人君操谷、币、金衡,而天下可定也。此守天下之数也。”(《山至数》)管子认为,治理国家的办法取决于对粮食的筹算,国家谋求物资的手段无非是对货币的计算筹划。现在刀币、布币藏在官府里,但是,利用货币投机买卖、物价高低完全取决于商人对市场操纵。币值上升则物价下降,币值下降则物价上升,粮价上涨则金价下跌,国家如果能把握好粮价、币值和黄金价格三者之间的平衡,天下就可以稳定了。这就是掌握天下的道理。

这里,管子的观点是:其一,要素之间的平衡是整体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在当时,谷、币、金等是经济社会整体的基本要素,可以通过数量多寡等来调节以达到平衡,它们之间的关系一旦实现平衡,天下这个大局就可定、可守。其二,要素平衡以整体为前提,若离开整体,则无所谓平衡。管子是从国家或天下这个整体出发,谈谷、币、金的平衡问题的,而那些唯私利是图的“贾人”是不会有这种意识的。其三,要素的多样性与整体的统一性是可以平衡的。谷币金、农工商等是多样的,但与国家整体是可以协调平衡的,虽抑商不无过失,但从未灭商。这些观点显然是管子继承和发挥传统的“大一统”和“中道”理念的结果,且在《管子》书中多有体现。

首先,关于要素平衡是整体稳定的基本条件。管子把各行业的均衡发展看作是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基本条件。当时存在着舍本事末即厌农悦商爱奇巧的情况很严重,他说:“悦商贩而不务本货”,(《八观》)“野与市争民”,(《山至数》)“今为末作奇巧者,一口作而五日食,农夫终岁之作,不足以自食也,然则民舍本事而事末作。民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治国》)针对这种情况,管子主张:“夺之以轻重。”(《山权数》)说的是要有分寸地进行宏观调控,“守四方之高下,国无游贾,贵贱相当,此谓国衡。”(《揆度》)“善正商任者省有肆,省有肆则市朝闲,市朝闲则田野充,田野充则民财足,民财足则君赋敛焉不穷。”(《揆度》)意思是说,国家要善于管理商业领域,去掉过多的店铺子,人们自然归田种地,从而百姓富足,赋敛自然有保证,所以,要将农、工、商等行业纳入有序轨道,统筹兼顾,力求达到均衡发展的局面,“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商无废利,民无游日,财无砥墆。”(《法法》)

其次,关于整体是要素平衡的前提。管子把国家长治久安看作是对民众取予有度的前提。在经济上,国家对百姓的取予是经常的事,为了国家长治久安,管子主张“取予有度”。所谓“度”,管子说:“度法者量力而举功。”“不为不可成,量民力也。”(《山权数》)管子不是以国君的需要而是以民力为根据来决定取予之度的。说:“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之君,而度量不生于其间,则上下相疾也。是以臣有杀其君、子有杀其父者矣。故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权修》)“无度而用,则危本。”(《侈靡》) 过度征收税赋会引起民众贫困,不利于农业生产,甚至危及社会稳定。管子认识到,虽然“能予而无取者,天地之配(最好)也。”(《形势》)但是,为政不可能只给予而无取,只是予为重、取为轻,因为“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国蓄》)所以,应当寓取于予之中,“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牧民》)唯有这样方能使“天下乐从。”(《国蓄》)总之,在管子看来,为政必有取予之事,必然产生政民矛盾,只有取予有度,寓取于予之中,才能使政民矛盾平衡,才能使百姓乐业,“好本事,务地利,重赋敛,则民怀其产。”(《立政》)然后“民富君无与贫。”(《山至数》)“富上而足下,此圣王之事也。”(《小问》)

再次,关于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管子认识到,天地人物的多样性与世界的统一性是可以平衡的。“可浅可深,可浮可沉,可曲可直,可言可默,天不一时,地不一利,人不一事。”(《宙合》)天、地、人三者本是不同的,而各自内部的东西又有差异,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是,尽管如此,还是同一个整体的,具有统一性的。“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又)橐天地。”(《宙合》)“橐”原指装东西的口袋,这里的引伸义是指含有多要素的整体,有不同层次的,天地是万物的整体,宙合又是天地的整体,“合络天地,以为一裹。”(《宙合》)管子还说:“五音不同声而能调,……五味不同物而能和。”(《宙合》)这里的“调”、“和”就是统一、平衡的意思。这是管子基于多元整合的哲学思维,反映的是世界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平衡性质,进一步说明管子平衡观与整体观是紧密相联的。

要素平衡与整体稳定为何如此相关呢?由于整体不是由单因素而是由多因素构成的,不同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就因整体而共存,或者说,被置于整体中的矛盾双方都是整体的必要因素时,那么,它们都具有客观性和现实性,矛盾双方的对立与同一就处于相对运动的平衡状态。由此可以说,平衡是一个整体性范畴。有整体必有平衡,离开整体则无所谓平衡,平衡是整体的标志,就像羽毛是鸟的标志一样。整体的有机性和生命力,无不来自于整体内部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矛盾平衡,因为,矛盾平衡,既为整体提供稳定,又为整体提供动力。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任何有机整体都是这样的。”[5]P17恩格斯也说过:“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任何特殊的相对的运动,……都是旨在确立相对静止即平衡的一种追求。”[6]P328也说:“所谓平衡,就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7]P769这就是说,矛盾中的对立与同一这两种方向相反的力量的相对运动,是整体平稳运行的真正根源。由此可见,管子平衡观是抓住了平衡的整体性和矛盾性的要害的。管子的关于平衡的一系列范畴或概念就由此衍生出来,在《管子》一书里的有如:中、和、节、度、正、平、静、合、调、治、顺、宜、祥、常、适、准、均、安、秩序、和同、适宜、适中、和谐、和调、和辑、中正、平静、均准、准平等。

二、动态平衡与万物生成

在《轻重乙》篇里,管子论述了平衡的本质、形式和作用。先来看管子与齐桓公的一段对话:“桓公问于管子曰:‘衡有数乎?’管子对曰:‘衡无数也。衡者使物一高一下,不得常固。’桓公曰:‘然则衡数不可调耶?’管子对曰:‘不可调。调则澄。澄则常,常则高下不贰,高下不贰则万物不可得而使用。’桓公曰:‘然则何以守时?’管子对曰:‘夫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故曰:农事且作,请以什伍农夫赋耜铁,此之谓春之秋。大夏且至,丝纩之所作也,此之谓夏之秋。而大秋成,五谷之所会,此之谓秋之秋。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织缉缕之所作也,此之谓冬之秋。故岁有四秋,而分有四时。已有四者之序,发号出令,物之轻重相什而相伯(百)。故物不得有常固。故曰衡无数。’”(《轻重乙》)

物价平衡有无定数?上述管子回答齐桓公提出的这个问题的对话中含有这样四层意思:第一,物价平衡没有定数,而是有波动起伏的,唯有如此,才“万物可得而使用”。为什么?第二,表面原因是一年有四季变化,市场上的物价平衡不可能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如果人为的使物价固定不变,那么,国家所需用的物资都无法得到。第三,根本原因是一年四季里有不同的生产活动。也就是说,是生产活动使物价平衡有波动起伏,反过来看,如果人为的使物价固定不变,就不利于生产,所需物资也就无法生成。所以,第四,国家要根据四季里的不同生产活动,实行不同政策,以掌控物价的动态平衡大局。

由此看来,管子关于平衡概念的含义概括起来有这样三点:第一,平衡是上下浮动的而不是静止不动的,所以,不可调到一个静止的点,否则,一切就停滞了。第二,平衡之所以是上下浮动的,是因为客观上有一定条件在起作用使然的。第三,唯有上下浮动的平衡,才有差别和变化,才有万物的生成。否则,物无以生成,则无物可用。这三点连在一起是管子平衡观的高明之见,与现代科学的动态平衡观颇为接近,胜过中国古代其他任何学派的平衡观。综合这三点,可以看到,管子把运动、幅度、稳定、原因、生成、发展等集于平衡概念,是符合实际的。管子赋予了平衡概念的许多规定性,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表述:平衡是以万物生成为内容的因条件作用而有起伏幅度的矛盾运动状态。

管子的这一平衡定义,从思想渊源上看,是他继承和发挥《易经》“道统”的结果,道生万物,是具有一切正值性的,平衡固然是道的本质属性。管子就把动态平衡与万物生成连在一起的观点运用于方方面面。

其一,天地人和,万物生成。“道生天地,德出贤人。”(《四时》)“天地和调,日有长久,以此观之,其利百倍。”(《度地》)“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五行》)“万物崇一,阴阳同度,曰道。”(《正》)“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四时》)所以,管子强调,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时,首先要做到“三度”:“上度天之祥,下度地之宜,中度人之顺。”(《五辅》)这里的祥、宜、顺等是属于平衡范畴的,“度”意指揣测和把握。然后,要“因而理之”,(《轻重乙》)例如,“其功顺天者天助之,其功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形势》)顺乎客观的平衡规律,才能更好地和谐发展,否则,就会衰败。

其二,心平静,事可成。“纷乎其若乱,静之而自治。”(《心术上》)纷纭不定好似慌乱不堪,心态平静之后,自有头绪。“人能正静者,筋韧而骨强。”(《心术下》)人的心态能够端正平静,是有利于健身强志的。“和以反中,形性相葆。”(《白心》)人的心情和谐地返回到平衡态上来,形体与性情才能相互保有。“天主正,地主平,人主安静。春秋冬夏,天之时也;山陵川谷,地之材也;喜怒取予,人之谋也。是故圣人与时变而不化,从物迁而不移。能正能静,然后能定。定心在中,耳目聪明,四肢坚固,可以为精舍。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气,道乃生,生乃思,思乃知,知乃止矣。凡心之形,过知失生。”(《内业》)这里的正、平、静等也是属于平衡范畴的,总的是说,人的心态保持平静,参与时化而不改变,顺从事物展现而不移易。有了这样的平衡心态,则保有精气,以通达生命,有利于思维和智慧,能够实现目标。若求索过度,心态一旦失衡,就会失去生机。

其三,顺民心,天下治。司马迁说:“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3]P303这里的俗是指百姓或民间,管子认为,为政者要善于权衡,不能与百姓对抗,要顺民心。他总结历史教训,说:“夫绳扶拨以为正,准坏险以为平,钩入枉而出直,此言圣君贤佐之制举也。博而不失,因以备能而无遗,国犹是国也,民犹是民也,桀纣以乱亡,汤武以治昌。”(《宙合》)这里,“乱”就是民心失衡,“治”就是民心和顺,民心和顺了,国运才能昌盛。

管子平衡观略胜于《内经》的平衡观。《内经》阴阳平衡观与《管子》一样认为宇宙万物在整体上是动态平衡的,只不过,所关注的具体的整体有所不同,《管子》着眼于经济社会整体即“天下”,《内经》着眼于人的生命体,平衡具体地被认为是人体内部脏腑组织之间、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内经》从生命规律的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平衡,把阴阳平衡视为生命活力的根本,强调“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12]P181这些观点与管子的类同,管子平衡观略胜于《内经》的就在于它揭示了平衡的本质、机制和结构等,显得更为全面、更富有可操作性。

管子平衡观比老子及道家的积极向上。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源,且具有平衡的本质属性,他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即平衡,但是,社会现象不如天道那样公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无为”,进而把原始的混沌的整体平衡视为道的正价值,赞美如“复归于婴儿”[13]P120那样的单纯状态的寡民小国,与管子平衡观相比,显得又消极又落后。

管子平衡观比孔子及儒家的有生命力。孔子及儒家的仁是道的平衡属性的流变,从仁中必然引伸出中庸,孔子把中庸视为事物存在的最佳状态。中庸思想与《易经》的阴阳平衡观有一致性的一面,但中庸一旦被规定为“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8]P25就不如管子平衡观有生机了。因为,第一, 中庸被规定为不偏不倚不易的东西,看似很理想,其实,使中庸成为一种不动的死的东西,也就是没有管子所言的“一高一下”起伏运动,中庸反对“过犹”(超过平衡点),反对“不及”(未达到平衡点),要的就是死死钉在平衡点上,这种所谓“中正”是没有生命力的,没有前途的;第二,中庸被规定为纯粹主观的东西,因为没有从实际出发,就不可能依客观条件变化来看待平衡问题。管子认为平衡之所以是动态的,是因为条件如四季更替、生产活动等变化使然的。第三,这种不偏不倚不易的“中庸之道”,就很容易被理解为折衷主义和平均主义,使思想处于保守状态而阻碍社会进步。管子虽也强调“中正”,但他并没有固守“中正”,而把有运动幅度的准平看做是有生命力的常态,此乃管子胜于孔子之处。后来的汉儒董仲舒、班固等,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出发,把孔子平衡观推向极端,成为“天人感应”的神学平衡观,从而使儒家平衡观越来越不如管子的了。

宋理学家朱熹继承孔子平衡观,进一步解释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8]P25这就曲解了道统“允执厥中”之精神,因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中庸”只能是平衡点,而“厥中”是包括平衡点的平衡态,字面上只是一字之差,而实际上差别可大。朱熹理学扬“理”抑“道”,以“理”代“道”,抹杀了道之平衡性,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看作是绝对不可平衡的,从根本上背离了《易经》之阴阳平衡观的精神主旨,由此看来,理学平衡观与汉儒的一样,都没有管子平衡观那样的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至于与其他哲人的平衡观比较的情况,在此限于篇幅就不再赘述了。

(二)管子平衡观的当代意义。管子平衡观固然有其不足之处,比如,朴素、直观,在其理论构成中至少还缺少了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平衡态转换即质变,这部分的理论缺失使管子平衡观具有某种程度的保守性,生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原因在于管子平衡观所反映的剥削阶级意识不可能有不断改革精神,也就认识不到或不愿意论及。但是,历史事实证明,管子平衡观被运用于当时齐国图霸事业的实践是成功有效的,就其一般性而言,管子平衡观毕竟是中国古代关于事物平衡的最完备的、最有生命力的哲学思维,这使它于当代仍有现实意义。

其一,有助于启发多元整合思维,促进世界和谐。平衡观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根本差异之一,其焦点或分水岭是关于矛盾的不同看法及其结论上,中国哲学认为阴与阳是和合的,由此出发,结论必然是整体主义、集体主义。西方哲学认为主与客是分立的,由此出发,结论必然是原子主义、个人主义。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世界多元化更加丰富的同时,系统化、整体化也愈加突出,客观上,平衡问题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提出全球平衡问题;于本世纪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多元文化的星球》报告,提出“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平衡”问题;两次世界大战从反面表明,失衡或对抗意味着互相残杀,这是人类共同的历史教训;人类凭借强大的科技生产力与自然抗争,导致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失衡,这是关涉每个人的现实危机,等等。面对突出的世界平衡问题,过去已给人类带来很多麻烦的西方原子主义、个人主义文化,显得仓白无力。中华文化虽不是什么救世主,但西方有识之士已肯定古老的中华文明能够为世界纠偏,是人类未来的福音,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就如是说:“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点上,现在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五千年——引者注)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14]P295“独特思维方法”的内容之一就是中国古代哲学平衡观,其中,最完备的管子平衡观只要让世人了解,那么,在启发当代多元整合思维、促进世界和谐方面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其二,有助于消除误区,改进平衡观念。若注意管子平衡观的相关内容,看看当今的人们的平衡观念,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些应加以消除的误区。首先,平衡以整体为前提。上世纪20年代,布哈林在其《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一书中提出的“平衡论”,遭到斯大林的否定,理由是认为它要让社会主义成份与非社会主义成份并存下去[15]P212。其实不然,布哈林所讲的是一定性质的社会整体内的必要因素之间的平衡[16]P148,由此来看,斯大林的批判是不得要领的。今天已十分清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内,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不同性质所有制形式并存和发展,总是处于准平衡状态,有利于经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其次,平衡未必在平衡点上,不在平衡点上未必不正常。有观点认为平衡就是在平衡点上,否则就是不正常,从管子平衡观来看,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平衡是围绕平衡点的起伏或左右运动,有一个范围,包括平衡点、准平和平衡界,就不一定固定在平衡点上。不在平衡点上有三种可能的情况:准平、失衡性对抗和实质性对抗。举例来说,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这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分析,客观上,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们相适应,好比在平衡点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既适应又不适应,是准平,一定条件下会出现阻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失衡性对抗,通过改革使之又处于准平衡状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就是处于实质性对抗的状态,只有通过革命才能解决。可见,当不在平衡点上而是处于“准平”时,乃是正常的。《矛盾论》中所说的矛盾体系的不平衡,实际上就是一种准平衡状态,认识它的意义就在于让人明白,该干什么,该怎么干。再次,准平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运行趋势。需求与供给绝对平衡是难以实行的,总是处于准平状态的,据此,实际操作原则就如厉以宁所说的:“以平衡为分析的出发点,但不以平衡为必然达到和必须达到的境界。”[17]P460这里的“平衡”指的应是需求与供给的平衡点。只要整个趋势是围绕平衡点的上下起伏、左右波动、不失衡、不对抗,就是准平,就是正常的。

其三,有助于认识和遵循平衡机制,搞好经济社会建设。从管子平衡观里可以想到,矛盾平衡机制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例外,只有认识和遵循它才能搞好经济社会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认识到必须遵循生产与需要的平衡机制,他说:“在客观上将会长期存在的社会生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人们时常经过国家计划去调节。我们每年作一次经济计划,安排积累和消费的适当比例,求得生产与需要之间的平衡。”[7]P769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为保证整体稳定运行,避免过分震荡,我们认识到了改革、发展、承受三者的平衡机制,并且运用它使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人们承受的程度三者平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假借资本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化建设是具有现实性的,因此,劳动与资本、社会与经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等的矛盾平衡就具有必要性,毫无疑问,我们只有自觉认清和遵循这些矛盾的平衡机制,才能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社会建设,才能更好地实现中国梦。否则,就会像资本主义曾经有过的那样,违背平衡规律,后果必将是经济危机、社会危机、生态危机。

通过以上探讨,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管子平衡观是关于事物平衡的哲学思维,它紧紧抓住了事物整体内要素之间等的辩证关系的最佳状态即平衡,揭示了平衡的本质、机制和意义,以及平衡态及其结构;它是管子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运用和发挥“中道”的结果,属于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范畴的;它达到了最高的历史水平,是一种能够驾驭一切的哲学智慧和先进思维,对于管子为齐国宰相四十多年的成功实践、成就齐国霸业而居春秋五霸之首发挥过巨大的作用,正如孔子所说的:“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8]P187总之,管子平衡观是值得我们结合当代实际加以挖掘、吸收和发扬的。

参考文献:

[1]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张岱年全集:第七卷[M].河北:人民出版社,1996.

[3]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M].北京:京华出版社,1999.

[4]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著作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8]朱熹.四书集注[M].湖南:岳麓书社,1985.

[9]李学勤.周文王遗言[N].光明日报,2009-04-13.

[10]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11]朱熹.周易本义[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12]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13]任继愈.老子新译[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14] (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C].荀春生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

[15]斯大林选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6]布哈林.历史唯物主义理论[M].人民出版社,1983.

大一思修实践报告范文6

中图分类号:B84、R749.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0-00710-05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是经过数十年的探索而发展起来的,主要内容有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RationalEmotive Therapy,REBT)、贝克的认知治疗理论(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 CT)和梅钦鲍姆的自我指导训练(Self instructional training,SIT)等。20世纪60年代,AT贝克针对抑郁症提出一种定式的、短期的认知行为疗法,这一疗法是以调整认知模式为基础的,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与认知密切相关,通过改变不恰当的认知方式,可以达到改善情绪和行为的目的。抑郁情绪在大学生中常见,很多时候是由于学生存在认知上的缺陷和障碍造成的,因此认知行为疗法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人文社科研究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研究和探索”,将大学生情绪调适作为研究方向,整合了艾利斯的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进行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本报告是其中的一个咨询个案。

1 个案资料

基本信息:小松(化名),男,20岁,大学二年级学生,衣着整洁,情绪抑郁。家庭背景:小松是在农村长大的,父母关系不好,从小就听见父母吵架,自己心理很难受,有家不像家的感觉。有一个哥哥,大他八九岁,未上大学,能干,工作较稳定,已成家,与小松关系较好。治疗史:2002年小松高考前曾到某精神病院看病两次,当时医生给他开了抗抑郁的药物,服药近半月,后拒绝服药。主诉:高中时学习成绩不错,高考前,看到报纸上登载一个女生考上清华,开始想自己也应该考个好学校,但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行,为自己而焦虑、痛苦,发展到学不下去,有过自杀的念头,后看病服药。第一年高考落榜,复读一年,第二年考取。进校后情绪低落,感到各方面不如其他同学优秀,心里很痛苦,觉得学习没意思,活着没有意义。发展到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进教室会脸红。2004年10月到校心理咨询室,目的是治好抑郁,因为这种情绪妨碍了学习、生活。希望活得愉快、高兴。诊断:进行SDS测试,总粗分55,中度抑郁,建议服药治疗,本人不愿服药,希望进行心理咨询。

2 咨询方案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人的情感和行为受他们对事件的知觉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取决于他个人的感觉而是取决于人们自身构筑的情景……是根据他们产生的想法不同,对此情景有相当不同的情感反映[2]。贝克的认知理论认为,对自己、他人与世界(包括未来)持有负性认识或信念是导致个体发生抑郁的根本原因。根据认知行为疗法理论分析,小松从看报上的一则消息,到后来的想要自杀,可推断小松活在自身构筑的情景中,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有绝对化的信念,因此应用REBT和CT对小松的症状从认知和发展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在认知层面上,小松的思维模式存在一些不合理的信念,导致了焦虑和抑郁情绪,也引发了其优柔寡断和自我封闭等自我挫败行为。小松先是认为自己各方面都不行,上大学以后,更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优秀,可见在他的潜意识里面存在着自己应该各方面都优秀,都应该比别人强的极端思维。当想法和事实有差距,特别是处于大一新生适应困难时期,导致焦虑、抑郁情绪的加剧。

从发展层面上看,鲍比的依恋理论认为婴儿生来就有发展与照顾者(通常是母亲)情感依恋的需求。婴儿通过与母亲环境的互动与适应,在内心形成了一定的自我与他人的客体关系。鲍比将依恋方式分为四型:安全型、回避型、焦虑矛盾型和紊乱型。小松自述父母关系不好,有家不像家的感觉,因此可以判断小松早期的亲密关系发展的不好,缺乏安全感。早期经验形成焦虑矛盾的不安全图式,存在于小松的潜意识中,决定着他对事物的看法和评价。这种不安全图式在严峻的高考和新生适应中被激活,导致大量的“负性自动想法”在脑中出现,即上升到意识层面,进而导致情绪抑郁、焦虑和行为障碍。

理性情绪理论假设每个人天生就有理性思维的潜能。贝克的认知治疗理论强调积极、指导、来访者中心、结构化地改变消极的思想和不适应的信念[3]。在认知行为疗法的指导下,咨询方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修正认知、信念,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其了解如何看待他过去的经历和问题,了解现在面临的问题,以及他对未来的期待和担忧,并引导他看清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调整和修正思维方式。二是帮助他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特别强调“开放”和“成长”这两个概念。开放可以促使小松放宽精神视野,学会用多向度的眼光来看待一切问题,理直气壮地欣赏生命的多重性,走出自我讨厌、自我拒绝的无价值感,学会关注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达成自我的成长。这一过程正好决定了心理咨询具有的目标性,这种目标性就是成长和发展。

咨询时间安排为每周一次,每次一小时。

3 咨询过程与分析

贝克的认知理论指出存在认知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有下列特点:发病年龄早,有多次发作,社会适应能力差,药物治疗抑郁症状减轻后仍存在功能失调性认知等[4]。这提示在心理咨询中,实施认知行为心理辅导,咨询员首先要密切与来访者的关系,通过创造一种氛围,释放紧张和压力,让来访者能感受到被真诚接纳,让来访者从中学习社会适应。

第一、二次咨询:认真倾听、收集资料、建立信任和情感协调,并确定咨询方式、咨询目标和咨询策略[5],目的在于调动来访者的内部心理资源,让小松进行自我探索,最终找到自己的道路。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首先要获得一种适当程度的背景信息,以辨别出一些症状,并使用这些症状来揭示小松的基本认知系统是什么。小松谈到上面主诉中提到的内容,谈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谈到有时痛不欲生的感觉,希望通过咨询可以调整自己的抑郁情绪,变得开朗、阳光,使自己能安心学习。两次咨询过程中小松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躁不安。因此咨询中首先让小松宣泄自己的情绪,同时与他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双方明确采用认知行为疗法,通过调整思维模式来缓解情绪。布置家庭作业:复习当次讨论的问题,制作一周的心境检查表。

第三次咨询,先让小松谈一周的感受和作业,然后介绍艾利斯的ABC理论,让小松了解高考、进教室脸红等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C)的间接原因,而人们对诱发性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和解释(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并认识自己的认知模式和自动思维[6]。

通过心境检查表,小松能够描述自己的情绪,从早上起床,一直到晚上睡眠,一周有几次情绪极低落的时候。小松说“痛苦时想逃到另一个世界去,去网吧,或把耳机调到最大声……不知是什么使我成现在的样子,感到压抑、害怕、很烦,但又无法改变”。这时引导小松去看情绪低落时候在想什么,并了解自动思维对情绪影响。

咨询员:你看见同学在大庭广众下滔滔不绝,你有什么感受?

小松:我感到压抑,烦。

咨询员:你脑子想得是什么?

小松:我太差了!

咨询员:你谈到和别人讨论问题时就紧张,你想得是什么?

小松:感到自己不优秀。

咨询员:我们可以看到不是同学的“谈话”、“讨论”这些事件引起了你情绪上的困扰,而是你对这些事件的负面解释和评价影响了自己的情绪,阻止自己采取积极的行动。这些负面解释和评价经常自动出现在你的思维中,造成焦虑和抑郁。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小松:是的,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很糟糕,担心未来,怎么去自立,能否去面对生活。我对自己感到失望,对自己没有能力超越自己的生活感到沮丧。

咨询员:这些负面自动思维是一种绝对化思维、一种认知扭曲,是不准确、歪曲的。你想一想,一个很糟糕的人能考上大学吗?

……

试图扰动小松的认知模式,帮助他确认一些认知歪曲,并向他说明情绪困扰与持续出现的自动思维和重复消极暗示有关。

家庭作业要求:(1)当情绪变化时,及时记下自己的想法和意象(头脑里出现的画面),提醒自己这些不一定是真实的,或可能是错的。通过作业使小松认识自动思维可以产生的不同感觉形式、不同表现方式和不同的内容。(2)每周体育锻炼三次以上。

这次咨询使小松从最初只是谈他的情绪状态,转变到开始考察自己的思维方式了。他开始接受认知行为学派的解释,用一个笔记本专门记载自己情绪不好时的负性自动思维,并认真地考虑和分析这些引起他困扰的观念,有多少是可信的。

第四次、五次咨询:贝克认为自动思维是在特定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中最肤浅的认知,它来源于一个人的核心信念[2]。核心信念是人们在早期发展生存环境中,与世界和他人相互影响而形成的对事物整体的牢固的并被全面概括的信念。认知行为疗法就是要对成员的最根本的核心信念进行深刻的修订。在确认核心信念时主要采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箭头向下技术”提问,询问小松某一认知的意义,假设自动思维是真的,继续询问下去,寻找自动思维中的核心主题。

咨询员:当你不敢进教室,你头脑里想什么?

小松:同学们会关注我,自己会脸红。

咨询员:如果同学们真的看你,脸红有什么关系?

小松:说明我是一个很糟的学生。

咨询员:假如你是一个很糟的学生,对你来说那会是什么意思?

小松:我是一个失败者。(核心信念)。

在下面的咨询中,把小松“我是失败者”的核心信念放进了观察视野当中。

咨询员:这是一个观念。“我是一个失败者”是我们所说的核心信念,在生活经历中你感到自卑,把自己看得很低,同时又对自己抱有很高的标准,这两者结合起来,你确信自己不优秀,是一个失败者,你几乎完全相信它。特别是抑郁时,这个观念变得活跃起来,你会很容易注意到似乎支持它的证据,而忽视或扭曲其他的信息,你认为你是这样来处理信息的吗?……

小松:我不知道。

咨询员:让我们看看,前几周有什么感到不错的事吗?

小松:数学考得比较好,得了80多分。

咨询员:很好,你是否可以对自己说,这意味着你不是失败者。

小松:没有,数学学得好并不意味着我就不错,这仅仅是对我比较容易而已。而计算机考得差说明我是太槽糕了!

咨询员:你看,正如我们预料的,要接收正面的积极的信息是非常难的。绝对化的核心信念还经常反复困扰你,这使得你生出很多烦恼、自责和痛苦。

小松:你是说当我抑郁时,我就把符合核心信念的信息接受了,而拒绝不符合的信息。

咨询员:对,这就是你的认知模式。

……

接下来的咨询中,让小松理解观念不是固有的,能够被修正,进一步学习运用苏格拉底提问法驳斥不合理的核心信念。

咨询员:你认为自己是失败者,对此你相信90%,你还有哪些证据?

小松:还有很多,如我抑郁,到咨询室来。

咨询员:因为你到这里来寻求帮助,你很失败,是吗?

小松:是的。

咨询员:对此我们换一个角度来看,你能到咨询室来,这实际上象征你是有力量的,勇敢的。如果你不来,会是什么样?

小松: 我会无比痛苦,一个人关在宿舍里,音乐开到最大声,想压住自己什么都不想。

咨询员: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寻求帮助比继续保持抑郁更好一些?

小松: 是的,我想是的。

咨询员:如果有两个同学,一个寻求帮助,一个没有来而是还在抑郁中独自挣扎,你认为哪个更有希望?

小松: 寻求帮助的那个。

咨询员:那他就不是一个失败者,他迈出有希望的一步。

小松:(微笑)是的,当然!

咨询员:你看到原来的想法是不合理的,是需要做些修正的。

小松: 我明白你的意思,但怎样才能把它们从我的头脑里驱除出去呢?它们是根深蒂固的。

咨询员:认知行为疗法的基本方法就是不断练习挑战消极负面的想法,每次当你经历到负性思维时,就把它写下来,认清是什么类型的不合理信念,以及伴随它产生的情绪反应,然后找到证据驳斥它,写下正确的想法,看看带来的情绪是什么。这样坚持一段时间,你就能够战胜抑郁。

在咨询室,我和小松一起做了日常思维记录监察表,帮助他记录和修正不合理的想法,对事件进行重新评估,探讨自己情绪的变化(见表1)。

在此基础上,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小松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发地使用这个技术,小松在他的笔记本上对负性的想法一一进行修正,不断挑战和重建认知模式。

在咨询中,我和小松进一步探讨小松的核心信念形成于青少年成长时期,最早来源于童年期的体验,以此来解释为什么小松如此强烈地相信他的核心信念。小时候父母的吵闹使他没有安全感,母亲的挑剔和父亲的情绪低落使他们难以照顾好小松,他与父母形成的是一种焦虑/矛盾的依恋关系,他曾很依恋大八九岁的哥哥,后哥哥出去打工,他非常伤心,晚上听见布谷鸟的声声呼唤,早上听见公鸡伤感的鸣叫,当时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情绪,而是通过对环境的感受来体验,并留存在记忆中,常梦见孤苦伶仃的小鸟在树上叫,到现在他听见鸡叫、鸟叫都很难受。儿童时期的经历所获得负面的情绪对他影响很大。

咨询员:这种负面的情绪弥漫在你的记忆里,你太小不能理解发生了什么,在潜意识层面里你认为自己不可爱,你没有依靠,只有靠自己强大,各方面应该比别人优秀。

小松:是的,我从小就认为自己各方面应该比别人优秀。

咨询员:到了大学,都是中学优秀的学生,你还可能各方面应该比别人优秀吗?。

小松:我认为我复读过,年龄比他们大,应该比别人优秀。

咨询员:这给你带来的是什么?

小松:我很抑郁,实际上很多时候让自己感到很失败。

咨询员:我想让你看到的是在抑郁的背后是你的不安全感,它来自你的童年,你要想通过寻求完美来获得安全。

小松:我想我父母是爱我的,但我不想听他们吵闹,我认为我应该更好,更乖。

咨询员:追求完美是好的,正是由于我们不完美才去追求,但首先要承认我们是不完美的,所以可以允许自己失败。从不怎么完美到渐渐地完美,我们慢慢就成长起来了。实际上完美是相对的。如果这样想,你的感觉如何?

小松:好一些。我有点能理性的感悟了,但我仍然不确定。

咨询员:这很正常,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的观念不是一下就改变的。我们会继续评估这个观念,你愿意参加“情绪调适小组”吗?我们一起努力,帮助你使自己内心的对话变得更合理,更理性,情绪会慢慢好起来,行吗?

小松:好的。

第三-五次咨询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让小松知道自己的情绪问题是缘于自己的认知建构方式,帮助他不断从各个角度了解自己的认知模式,正确理解认知和情绪行为的关系,系统地、渐进地学习构筑一个积极的认识概念,达成认知重建。并且继续采用心境检查表,让小松看到自己一周情绪极低落的次数减少,抑郁情绪明显好转,从而增强信心。

第六次咨询:从这次开始小松参加了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的“情绪调适小组”的团体活动。

单纯的情绪体验和认知建构并不足以带来行为上的实质性改变,这是咨询中常感到棘手的问题。确认了负性核心信念后,如何让小松对核心信念进行矫正,建立起一个新的、更实际的、更有功用的信念呢?这一环节通过小组活动来进行的,鼓励他在小组咨询和日常生活中试一试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小组活动进行了8次,经历了情绪体验、认知建构、行为训练和反馈调整几个阶段,通过小组活动为小松提供一个开放、成长的环境,以利于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小组中,小松看到原来有许多同学和自己一样,在困惑和痛苦中挣扎。我告诉他,“这是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我鼓励小松发言,去谈自己的领悟,从中可以看到小松的另一面,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幽默的人,能自我暴露,能同感其他同学。他在小组中复习了在个别咨询中学到的东西,还帮助同学去体验新的想法,和我配合得很好,小组实际是为小松提供了一个行为实践的场所。

在小组“认识自我活动”中,填写“我是一个独特的人”时,小松写到“我通常是个可爱的人、具有积极和消极特征的独特的人,是一个既有力量又软弱的正常人。”然后我指导小松通过填写“核心信念作业表”,重建一个新的、更实际的、更适应的信念。

咨询员: 前面我们一直在讨论有关“我是一个失败者”的核心信念,你现在理性思考一个更适合的信念可能是什么?

小松: 我不一定是失败者

咨询员: 很好,已经松动了。最好用肯定句,用“认识自我活动”中的词语来表述。

小松: (想了想)我是一个可爱的人,是优点和缺点都有的人。

咨询员: 非常好,你把“失败”改成“缺点”,还用了“可爱的人”。

小松: 是的,我确信爸爸、妈妈和哥哥都是很爱我的。

咨询员: 很好,把这个信念写下来。看着它,现在你对这个信念相信多少?

小松: 可能……60%。

咨询员: 好,我们来寻找到支持新信念的证据,并把它写在表上。

小松: 我和同学关系不错,国庆假期我到同学家里去了,很高兴。

咨询员: 还有吗?

小松: 我的数学不错……我弄懂了计算机课的大部分内容、我今天请教同学问题了……

咨询员: 再看着它们,现在你对新的信念相信多少?

小松: 可能是70%。

咨询员: 好。想想今天有什么失败的感觉?

小松: 上英语课时没有听懂。

咨询员: 把它写在纸上的另一边,我们来解释为什么没有听懂,而不是你很失败。

小松: 这部分我没有预习。

咨询员: 如果预习了,你会听懂一些,或者老师再讲时,你会听懂更多。

小松: 可能。

咨询员: 好,写下来,我们修正的想法可以支持新的信念,没听懂意味着一个人有弱项或缺点,并不说明他就是失败者,你同意吗?

小松: 同意,是这样的。

咨询员: 以后我们经常会用一些时间来评估和寻找支持新的信念证据,你也可以自己用这种方法进行评估。

小松: 行。

新的想法使小松开放了精神视野,他在小组中兴奋地说:“我们不可能是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我们会有挫折和失败,正是这些挫折和失败让我们成长和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感谢挫折和失败,为经历挫折和失败而成长起来感到高兴。”在和同学们的沟通中,小松想法灵活多了,他学会关注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积极正面的信念慢慢地比极端的信念易被接纳,跳出压抑了十几年的孤零零、悲怯怯的情绪困境。

在小组里,小松学习了腹式深呼吸和自我催眠放松自己,给自己积极的暗示,以减轻焦虑[8];小松和小组成员分别轮流扮演演讲者和听者,学习如何倾听,如何表达,在听和讲的过程中去修正不合理的想法;我帮助小松制作了一个小提醒卡,上面写着“没有人注意我,不必在意。即使有人看我,也是善意的。”在走进教室前拿出来看看,提醒自己,他坚持了一段时间,有了很大的改善。防弹衣技术是NLP的一种训练技术,通过浅催眠让小松想象自己穿了高科技的防弹衣,设想在现实中能抵御来自外界的嘲笑和攻击。这些训练让小松和同学们感到新鲜和有趣,做得很投入。通过在小组中运用放松技术、角色扮演、制作提醒卡、防弹衣等技术的行为训练,增强了小松对自我的肯定,帮助他将合理的信念固定下来,减轻了焦虑和抑郁。

在小组中还学习了鲍比的依恋理论,探求早期与父母形成的依恋关系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做了“接受父母”的意象活动。帮助小松更深刻地看待问题,接受父母带给自己的生命,感谢父母为自己的付出,跳出原关系的束缚,建立新的关系。活动结束后,小松给家里打了电话,主动去和父母沟通,去同感父母,改善和父母亲的关系

咨询结束:认知行为疗法的目的是教会来访者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我希望小松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咨询员:通过咨询和参加小组活动,你为什么感觉好了很多?

小松:你帮助了我,我改变了很多想法。我很感谢你

咨询员:好,我教了你一些东西,但真正改变了你的思想和行为的人是谁呢?

小松:当然是我自己。

咨询员:对,这再次证明你不是一个失败的人,你要相信取得成功的就是你自己,你可以成为自己的心理咨询师。

小松:我想是的。

经过近一年的个别咨询和团体咨询,小松感到积极的情绪多了,精神状态显得阳光多了,能够愉快、坦然地面对自己的学习、同学和家庭。小组咨询结束以后,他写下了初中以来的心路历程-“一个曾经抑郁的人”,他感悟到:“情绪低落,心情不好,不能就在情绪和心情的层面上进行调节,装着情绪高涨或强装开心是不行的,得到的只会是更多的郁闷。此时需要调整的是我们的思想和想法……现在的我是阳光的,开心的,也是健康的,因为我纠正了那些不合理的不正确的观念。当然实际过程并非说话那么简单和轻松,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需要毅力。纠正那些不正确的‘核心信念’,换回那本就属于我们的阳光和自信,相信我们都做得到,如果你仍信心不足,那你看看我吧-一个曾经想要结束自己生命的人,你就会相信你自己!”这段话让我们感到小松成熟了,能够分析自己的情况,纠正自己的偏性,这样的思维方式能帮助他自己去积极地面对今后的人生,逐步学会成为自己的咨询师。

小组活动结束后,进行了SDS后测,小松的总粗分为33(无抑郁症状)。

小组结束后,小松加入学生心理发展协会,因工作间或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来,刚开始还会谈谈他的一些困惑,后来我们彻底结束了咨询关系,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

4 小结

在咨询过程中,遵循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和模式,本个案在个别咨询中,小松首先学习艾利斯的ABC理论让小松体验自己的情绪和想法的关系,再运用贝克的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他认识到情绪来源于自己的自动思维和核心信念,督促他放弃非理性、挫败性的信念,停止对自己的苛求,然后重构合理的、积极的信念,达成认知重建。在团体咨询中,小组开放、成长的环境为小松提供了进行行为训练,重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的机会,最终使小松走出了抑郁情绪。咨询中多次使用了下面一些技术:对质、苏格拉底提问法、箭头向下谈话法、角色扮演、解释、意象对话、设问、提醒卡、未来自我设计、布置作业等。

随着小松的信念变得更加适应、更有灵活性,他积极地以一种有用的、合作的方式去迎接生活的挑战,慢慢找回了自己的世界,产生了自信心,有了面对社会的勇气。我喜欢和小松这样的同学一起工作,因为他是乐于接受帮助,并坚持下来,也感谢他和我一起第一次运用认知行为疗法探讨对抑郁情绪的调适。认知行为疗法为咨客双方提供了一种思考体系和咨询模式,鼓励和促进了双方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汪新建.当代西方认知-行为疗法述评.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 ,(3): 25-28.

2 Beck IS. 著.翟书涛.译. 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16, 23-65.

3 Gera Corey著. 石林.译. 心理咨询与治疗经典案例.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125-135.

4 程文红, 王祖承. 青少年抑郁发病家庭因素研究.上海精神医学,2005,1:50-52.

5 林孟平. 辅导与心理治疗. 香港:商务印书馆,2001 .12-46.

6 姚树桥. 抑郁症患者自动思维及应付方式特征的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6 ):412-414.

7 蔡秀玲, 杨智馨(台). 情绪管理.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1.22-57.

8 许若兰.大学生情绪管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24-35.

2006-08-05收稿,2007-02-07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