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

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范文1

一、精心策划,悉心准备

为了组织好本次家长开放日展示活动,进一步取得家长对我部教育教学工作的支持,部校长组织两处和骨干老师进行了研究。定下“展示今日风采,争创明日辉煌”的主题,分四个阶段展示我部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成果、学生高水平的英语口语、学生不断提高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综合素质、密切的家校联系和共育等方面工作。各年级认真的讨论了部门的方案,并创造性的开展四个阶段的活动,尤其是综合德育主题汇报的内容,各班都精心的制订了家长会方案,制作了电脑软件,准备了家长会的发言稿,并提前交德育处审阅。各任课教师和生活指导老师都按照班级家长会方案进行了精心的展示准备工作。

二、创设最优的教育教学环境,给家长一个最佳的视觉效果

家长历来就非常重视学校的校园文化、师生的精神面貌等隐性环境的建设。为了给家长们一个最佳的视觉效果。我部通过橱窗、宣传黑板、班级黑板报、学生手抄报、《碧桂学子报》等的布置、出版,展示了我部的文化氛围和学生的在校生活。为了配合英语周活动,突出英语环境,班级黑板报都是全英展示有关英语周内容。学生手抄报分中、英文版,中文版主题为:生活自理我能行。英文版主题为:“我眼中的美国”。我部的“展示今日风采,再创明日辉煌”、“加强生活体验,自理自立自强”、“学会探究创新,发展个性特长”六块宣传黑板和“英语文化周展示板”内容新颖丰富,图文并茂,展示了同学们在“生活自理”、“英语周活动”、能力个性课的研究等方面的成果和进步,吸引了许多家长驻足观看。家长对师生饱满的精神面貌、浓浓的英语环境、丰富有效的育人环境、先进的教学设施都感到非常满意。

三、首届英语文化节,给家长一个全新的“视听”感受

英语环境展示是本次家长开放日的重点。我们不仅做到环境布置、各班黑板报、欢迎标语、口号等双语或全英化,而且在《碧桂学子报》(高小版)专门增加了两版全英语内容。

双语课上出了师生英语水平,不仅内容涉及数学、自然、品德、能力课活动等多方面,而且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表示对双语课有兴趣,很满意。许多家长在《家长会反馈表》中盛赞学校开设双语课,重视英语听说能力培养的举措。例如刘力剑和孟巍巍同学的家长写到:“在每一次家长会听到的双语课中,同学们都讲得很好,希望保持下去。”“今天参加孩子的双语课,感到莫大的欣慰,孩子们表现很好,能在没有老师提示的情况下表现出色。”雷哲同学的家长说:“对于双语教学我们尊重孩子的意见,他说双语课很好。”李虹霖同学家长说:学校开设双语教学,是非常有益和成功的,对孩子未来前途的发展是无限的,很好!还有的家长从更高的层次和自己的经营活动谈到双语课的认识,他们说:双语教育是适应时代的步伐,全社会都非常的重视,学校能够提供这样的环境,深入家长的人心。六(9)的一位家长说:双语课是给学生搭上了与世界接轨的桥梁,注重孩子的听说,多说、多写、多读的教学方式很好。

在继续保留师生和家长喜闻乐见的专题英语对话及英语对抗赛和双语课教学等传统的展示项目的同时,安排了“我知道(眼中)的美国”英语文化周展示活动,成为本次家长开放日的全新的视点和之一。同学们通过全英手抄报、班级全英美国知识竞赛和“我们给美国布什总统的一封信”等活动,展示同学们在英语周中学习了解到的美国自然环境、人文经济、风俗习惯等知识,体现我部创设大英语环境的构想——学生不仅会说英语,还要了解英语的文化,并与文明礼貌、口头表达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综合英语素质提高。许多家长看了孩子在班级英语竞赛中出色的表现后,大加赞赏。还有的家长在活动后学生的采访中,用英语讲话,鼓励同学们学好英语。五(6)班吴佩仪同学来自香港,是本学期的新生,她的妈妈在看到我们的英语口语竞赛后,激动地对老师说“碧桂园学校的英语气氛很浓,我已经到幼儿园考察过了,决定马上把另外两个孩子送来。”五(9)班袁影壮同学也是来自香港的新生,她的妈妈认为碧桂园学校的英语教学体系比较系统,口语听力和语法知识平衡发展,学习知识循序渐进,她的女儿在这里不但英语、国语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学习得很开心。

四、年级组各出奇招,丰富的展示内容体现了老师们的创造性

这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全体老师积极参与,在总的方案、原则下安排了丰富多彩的展示活动,充分体现了各年级的创造性。他们各出奇招,使这次家长开放日收到了预期的效果。许多家长赞叹:这是所经历的此类活动中最好的一次。

四年级以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拉开序幕。由学生主持的“我眼中的美国”英语知识竞赛吸引了家长们关注的目光;双语课上,同学们出色的表现更搏得了家长们一次次热烈的掌声;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实际做成的演示课件,更让家长们清楚地了解到了孩子们在校的生活学习情况。

五年级的“班级英语口语竞赛”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主持人流利的英语,学生们快速的反应,小组间激烈的竞争,给家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已经长大了”德育主题汇报更让全体家长热情高涨。主题汇报在《我已经长大了》的歌声中拉开帷幕,然后小主持人请家长们举手举荐自己的孩子上台发言,孩子们大胆而自信地在家长面前表露自己的心声,展现自己的成绩,谈论自己的不足,表达自己的决心……家长们被感动了,教室里响起了阵阵掌声。许多家长在激动之余,大声地呼唤自己孩子的名字,希望孩子也能上台展现自我。

六年级除紧扣英语文化节进行安排外,还根据年级特点,设计了“争当优秀小学毕业生”的内容。家长会上,各班选择了在不同方面做出成绩的学生进行现身说法,以榜样的力量对全体学生进行鼓励。为进一步做好“家校携手,共育英才”的工作,六年级特意请在家庭教育方面和配合学校进行教育很成功的家长在会上做了介绍,此举也得到了家长们的好评。全年级还统一设计制作了展示课件,让家长通过“学生在校生活学习剪影”,对孩子的成长有了更深的了解。

五、重视家长意见,营造和谐的家校共育环境

家长开放日不仅是要向家长展示我们的教育教学成果和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营造一个和谐的家校共育环境。以往在这个环节大多是老师介绍,家长向老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仅仅是家长和老师之间的一种双项交流。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真正落实为家长、为学生的服务意识,我们本次对这个环节给予特别的重视。我们是分年级设立学生汇报和家校共育主题,(六年级的主题是“争当优秀小学毕业生”,五年级的主题是“今天我已经长大了”,四年级的主题是“生活自理——我能行!”)组织各班不同层次有代表性的学生进行汇报,并请家长就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如积极参与“回家六主动”评估等)进行交流。这样以综合主题汇报的形式,把家长、学生和老师融为一体,形成了家长与学生、家长与老师、老师与学生、家长与家长的一种多项、网络化的交流。家长对这种全新的形式反映非常热烈,每个发言的家长都认真的做了准备,如六(10)何佩仪同学的家长写了7页4000多字的发言稿,许多家长将讲话稿提前交给班主任老师,征求老师的意见。在交流中许多家长对这种家庭交流的方式很有兴趣,五(11)干脆就举行了家长老师的“圆桌会议”,共同探讨怎样配合学校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素质。四年级每个同学都写了一封信在自己的课桌上,当家长们读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真情呼唤时,都不禁十分感动;五年级的许多家长伴随着孩子们《我已经长大了》的歌声,不禁击掌,感慨万分;六年级专门印发了家校共育的资料和家长会反馈表,拓宽了交流沟通发渠道。

由于准备充分,家长会开得十分成功,家长们对我部的教育教学工作非常满意,尤其是对我部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教学思想、英语环境的营造和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路非常满意,家长们觉得孩子放在碧桂园学校非常放心、开心,对不少家长表示将自己的或亲戚朋友小孩介绍到我校接受教育。会后,许多家长情不自禁地谈了自己对这次家长开放日的看法。许多家长感谢碧桂园学校,认为这是最明智的选择。绝大部分家长认为此次家长会的形式别致,学生全员参与,并给了家长自己展示家庭教育和教育思想的舞台,非常好。家长们说“这是我们所参加过的最成功、最有意义的、学生参与最完全的家长会,学生的一举一动就反映出老师教育的成功之处,我们很满意。”五(1)李羽呈同学是本学期从香港来校的,他的家长说:“第一次参加大陆的家长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拿出了自己的节目,反映学校的教育很全面。”

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范文2

一、《弟子规》活动的开展

(一)“践行弟子规——小手拉大手”启动仪式

《弟子规》是我国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读物之一。学校决定推行《弟子规》的诵读、践行和力行活动,培养学生品德的修养,打好基础,逐步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习惯。

开学初,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具体的诵读计划,结合当下现实生活情况对《弟子规》的一些内容进行了合理注解,同时配合晨读、午休、班、队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了《弟子规》的讲解,利用课余时间对各班学生的诵读情况进行了督察。

在2010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校“践行弟子规? 小手拉大手”活动启动仪式在校园操场上举行了,来自北仓镇政府、多个行政村领导、企业家及50名家长代表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我校张校长就当前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诵读、践行《弟子规》的重要价值做了具体的的阐述,向全体师生及家长发出倡议,学校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也进行了发言,同时还邀请了六年级两位家长就自己孩子学习践行《弟子规》做了典型发言。会上,师生用朗诵、歌舞、快板等形式向领导和家长进行了汇报演出,最后在欢快的音乐声中,与会的领导、来宾、家长、师生郑重签字,将活动推到,使此次活动得到社会和家长的广泛支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赏。

本次活动,既是王秦庄小学家长学校的一次培训活动,又是王秦庄小学“诵读国学经典? 做儒雅少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与家长共同学习传统道德文化,搭建学生、家庭、校园共同学习教育的平台,从“学而知”入手,逐步达到“知而行”从而完成“行更知”的德育教育途径。

(二)力行《弟子规》 “感恩”在行动

诵读《弟子规》活动已成为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充分利用晨会、班会、主题中队会,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开展诵读《弟子规》活动,牢记于脑、铭刻于心。根据不同年龄规定每周背诵经典篇目,根据自己的行为填写《弟子规》力行表,各班还开展各种形式的“感恩”体验活动,在学校课堂、课间及家庭,规范学生传统礼仪要求,使学生在校园里“揖身圆、拜恭敬”处处以礼相见,尤其“一日爱心班长”特色体验活动,延伸到家庭,体验到父母工作的艰辛,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良好品德。

2011年元旦之际学校开张了“力行弟子规感恩在行动”开放日活动。开放日各班表演的形式精彩纷呈,孩子们通过背诵、表演、歌唱等形式,把弟子规牢记在心,并展示出来。很多孩子在背诵的同时,还能逐渐理解,并按照弟子规中的要求去做。活动结束后有的家长反映,在学习《弟子规》后写到:记得在暑假的一天,我到同学家去玩,看到他有一辆非常精致小巧的汽车模型,我就悄悄的带回了家。这学期学习了《弟子规》后,知道这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感到非常后悔,决心一定要改正过来;又如:我们的一位班主任老师在活动中了解了这样一个情况,一个孩子父亲告诉老师,有一次与孩子一起回家,进楼门口时孩子说:“爸爸请您先进。”爸爸很高兴,孩子上学后真的懂事了,孩子说:“弟子规教导我说‘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所以我应该让您先进。”听了这件事后真是让我们的老师倍感欣慰,看来弟子规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中,同时大大促进了我校养成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开展多彩活动 创设浓郁“儒雅”氛围

(一)加强校园文化阵地建设

学校从环境入手美化校园,建立起了国学教育阵地,开辟了“百年校史”“世界在我脚下”“民族英雄”“经典荟萃”“经典图书城”等,努力创设了一种“校园处处是经典,学生处处可诵读”的文化氛围,让学生随处可欣赏到经典诗文佳作佳句,在有意无意之中将经典诗文记住。同时,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各教室的布置既体现规范又彰显文化特点,开辟有“古诗角”“经典壁”,张贴优秀中华经典诗文的字画、条幅,建立“学生诗文诵读评比栏”“校园小导游”等板块。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经典诗文中收获更多的益处(例如:提高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合作精神等),不少班级还组织学生成立了“诗配画小组”和“经典表演组”,让爱好画画的学生把课外学到的诗文根据自己的理解绘成题诗图并进行展示,对一些适合表演的经典古文则由师生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极大地激发起了学生学习经典诗文的热情。

(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

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范文3

精心策划家长会

每学期1~2次全校集中性家长会已成为学校的一个制度。多年来,每次家长会之前我们都要召开全体教师会,从家长会的会场布置到程序准备,从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内容到交流的形式,从家长出勤到会上纪律,学校都要做统一要求。还要对班级家长会的整个过程加以检查和细致总结,对那些方法新、与家长沟通有技巧的教师提出表扬,同时让他们做经验介绍,此做法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我校家长会的质量。

充分利用校讯通

校讯通作为现代化又一方便、快捷与家长沟通的形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开展好这方面工作,学校从学生家庭、教师要求两方面入手,一是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走访家庭做宣传动员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对教师发送信息的数量、信息的含金量提出具体要求。现在我校在校生1090人,开通人数1010人,开通率达90%以上。使用关爱一线通后,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拉近了学校和家庭的距离,增进了家长和教师的感情,一线通不仅在家长与老师之间建起了一座空中桥梁,而且为教师和家长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交流方式。每天我们的教师会收到许多家长发来的感激话语,那些赞美老师辛勤工作的言辞,消除了老师一天工作的疲劳,给老师增加了无穷的动力;家长也会每天收到孩子在校各方面情况及学校有关收费、重大活动安排、竞赛通知等等。关爱一线通不仅关爱了学生、也关爱了家长、更关爱了我们自己,它实现了家校之间的直流沟通,为家校和谐奠定了基础。

举办教学开放日活动

为了推动整体教育教学的改革,在改变传统课堂模式、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寻求家校互动交流新途径,新北小学开展了“走进课堂”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实地考察孩子课堂表现、课间活动,了解教师业务素养,亲临校园、走进课堂,直观感受学校常规和校风校貌。让家长自觉关心学校、关心教育,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家长听课之后还要参与年组的教研活动与老师共同研究制定教育措施。

每年“六一”更是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成果的节日,我们请来家长一起参加,让家长观看孩子在校各种能力的展示。学生书画、演讲、集体舞蹈等纷纷亮相,有家长在场看,孩子们表演得更加起劲,更加投入。这样的活动每展示一次,孩子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的距离就更近一步,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就更深一层。

每年,各教学班还要组织召开1~2次家长育子经验交流会。在各班家长委员会的支持和组织下,家长们座谈热烈,互相交流孩子近段时间的思想动态,学习上的困难及探讨帮助其改进的方法。尤其是教子成功的家长谈到自己的教子秘方时,尤其能引起家长们的共鸣,掀起热烈的讨论,从而达成教子共识。

开展书香家庭评比活动

家校关系的和谐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那么家长的素质、家庭的学习环境与氛围都会对家校关系的和谐产生影响,为此,我校提出了“打造书香家庭,营造家校和谐”的口号。我们下发了亲子共读、营造书香家庭的倡议书,许多家长积极响应,一些家长在亲子读书反馈表中这样写道:通过读书,我们变得有修养了;通过读书,我们父子感情增进了,我们家庭和睦了;通过读书,我们家长更进一步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促进了家长和孩子的互相交流,互相提高;通过读书,我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了,连我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也跟着提高了,教育孩子的方法也改变了。书香家庭的创建为和谐家校关系的生成打好了基础。

亲子运动会

孩子的茁壮成长更是需要家长的配合与支持,我校努力提供亲子沟通机会。成功地召开了“新北小学家校和谐亲子”运动会。这是一场由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运动会,家长与孩子并肩作战完成比赛,拉近了家长与孩子的距离,使孩子们感受到家庭的团队意识,活动使两颗心紧紧的连在一起,大大促进了家校关系的和谐融洽。

亲子入队仪式

我校积极创设家校沟通机会,举行了“星星火炬,代代相传”亲子入队仪式,改变了一直以来老队员为新队员佩戴红领巾的做法,让父母亲手为自己的孩子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在那神圣的时刻,许多家长都落泪了,他们亲自见证了孩子的成长,而孩子们也似乎成熟了许多。这种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的做法递增了家校之间的联系,为和谐友爱家校关系的构建增添了一笔。

赠送亲子贺卡

每年父亲节、母亲节来临之际,我校都会开展赠送亲子贺卡活动,教育孩子们感谢父母为他们的成长所付出艰辛,鼓励孩子们给自己的父母送上最真挚的祝福。每当这样的活动之后,我们从家长反馈的信息中都可以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欣慰与自豪。亲子贺卡不仅使父子与母子的感情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也使家校关系更加友爱、和谐。

现在新北小学已形成了家、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走进新北小学,你看见的是一所环境幽雅的花园式学校,学生文明,师生友爱、家校和谐。

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范文4

一、学生写作障碍的主要表现

1.缺乏兴趣,无从下手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写作的重要内驱力。然而,我们农村大部分小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在他们眼中,写作是为了完成任务,而不是为了抒发自己情感的需要,自己并没有主动写作的念头。加上小学生平日里很少去看课外书、查资料,社会阅历少,老师一布置写作文,学生因无生活素材,所以不知从何下笔。

2.消极应付,思维定势

学生对写作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写作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了事,很多小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痛,厌恶感强;写作思维停滞,发散性思维受到束缚,写出的作文内容、格式落入俗套,毫无新意,或带有严重的仿写色彩,千人一面,百人一腔。

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1.改革教学模式,放手让学生作文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开放、互动式”作文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条条框框的束缚,将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古人有一种很好的写作理念,认为写作应从“放大胆”起步,逐步过渡到“小心文”,即在学习写作的初始阶段,不必强调种种规矩,应让孩子放胆去写。

在一次看图写话课上,我选了一组描绘冒雨护送小妹妹回家的图片作为教学内容。展示图片时,我边讲解边用动作示范,然后问:“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会怎样做呢?”大家纷纷表示要送小妹妹回家,随后我引导学生分析、总结主要人物、关键词语等,并回忆了几篇课文的人物形象,提出:“如果是看图,要怎样根据画面来判断谁是主要人物?”学生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我让各学习小组根据要求,找出本组自带图片中的主要人物,教师巡视、指导。

2.提炼生活素材,指导学生作文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观察自然。教给学生有效的观察和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同时也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大量阅读课外书,激活他们的思维,积累好词佳句,让学生从生活和阅读中得到真切的感受,并引导学生将这些原材料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抒发出真实的深厚情感来。”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贴近生活,获取感受,是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启迪学生思维,克服“奉命作文”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

3.激发写作兴趣,驱动学生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比被动有效。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说:“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当今社会,经济和信息高速增长,孩子被家长宠爱有加,学生性格犟,爱好广,作为教师,应如何把学生的兴趣从万花世界吸引到课堂上来,一直是家长、学校、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小学作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竞赛、读书交流、课外观察等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竞赛的知识范围可先作要求,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为了提高阅读效果,了解学生阅读的广度,对竞赛范围也可不作交代,试题可涉及小学各学科。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读书竞赛,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交流专题可因时而异,如读书知识交流、读书方法交流……在交流中,要对学生的读书方法、读书选择、读书心得进行赞赏,并相机点拨。

4.善用激励评语,引导学生写作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人的所有需要中,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教师要从赞赏的角度,与学生进行平等、耐心的心灵交流,诱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心中的砝码不同,评语的侧重点也不一样,对那些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作文越写越棒,老师真为你开心”等,并指出其进步所在。有时夸他能运用积累的好词佳句,有时赞扬他字迹整齐漂亮,话虽少,却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肯定。当学生在某方面有突出进步时,评语的鼓励成分可多些。对存在的问题,要委婉指出,并提供解决的途径,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

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范文5

促进学生成长的立场,是最朴素的人类情感的表达,是相关政策与理论建构的基础,更是促进我们反思、推动我们实践的唤醒之力与创造之力。本文尝试基于促进学生成长的立场,讨论家校合作的问题与发展走向。

一、断裂的世界

40多年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经典报告《学会生存》,其中一个基本信念是:“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有这种情况)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①

这样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教育改革。在当前中国中小学里,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都在努力实现学校课程、教学、活动与生活的沟通。但如果具体到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关系状态,我们很难否认:孩子们依然生活在“断裂”的世界里。

这一断裂,首先体现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上。学校的领导与管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影响重大,但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是几乎不可能介入的领域。家长被“请到”学校时,更多是因为孩子在学校教育中出了状况,而去接受教师的“指导”、“帮助”。家长会、家长开放活动等,也更多是信息的单向传递,而不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内涵性介入。学校教育发生在学校内部,家庭教育、家长被排除在外。类似的,家庭有其内在的运行逻辑。即便大量的学校作业被延伸到家庭中,家长也会配合教师监督、检查、指导学生的作业,但在饮食起居、待人接物、亲子活动等各方面,教师没有兴趣加以影响。对于孩子来说,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最重要的生活世界中,各自受着教师、家长的影响。

其次,这一断裂体现在教师与家长两类主体的关系上。在教师的心目中,是很难接受如下状况的:如何上课、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要听听家长的意见。对于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教师资格证书的专业人员来说,很难真正将家长视为专业性的合作者。对于家长来说,在长久的文化浸润下,他们总会以尊重教师为基本前提,因而很难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参与权,也很难意识到在家庭生活中要与教师保持沟通与合作。

例如,以下是一位刚工作半年的年轻教师,针对家校合作所作的自觉反思:

当听完学校的家校合作专题汇报后,我又感动又惭愧。汇报前半段在展示家委会工作的时候,我感动无比,原来点点滴滴,她们已经为我做了那么多。可到后面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时,却没有再看见我们班的材料。因为我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一直有距离,我不愿意他们过多地介入;甚至,对于家长有诸多抱怨,抱怨家长不能理解我,抱怨家长不够体谅我。

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只需要负责教学工作,其他与我无关,不需要和家长走得过近。可是,我教的是谁?孩子。孩子是谁的?家长的。所以我们要想教学工作能顺利、高效地开展,怎么能不去做好家校合作呢?

(材料摘自安徽省合肥市翡翠学校宋家佳老师的学期总结,2014年1月)

这样的认识与情感体验,应该是很多教师所熟悉的。难得的是,这位教师和这所学校已经开始自觉反思与重建了。

最后,这一断裂因长久的制度惯性与行为惯性,而缺乏自我超越的力量。上述主体间的不合作、假合作状态,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初期至今,因为家长自身教育素质明显弱于教师,学校教育也专注于自身的专业内涵提升,因此形成了我们习以为常的学校、家庭的运行模式及相关制度。以家长被“请”到学校为例,无论怎样的家长,大概都要准备好接受教师的“教育”;而无论教师资历如何,也都有着“教育”家长的底气。而真诚的情感交流、相互间的理性探讨、有理有据的辩论、基于法律的自我维护,都是很难出现的。

到今天,家校之间已经到了必须合作、融通的时候了。从教育政策的角度看,教育主管部门在推动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制定家长参与办学的法律与政策。从学校综合变革的角度看,家长参与学校各领域的工作,是学校变革的内在构成;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已逐步成为学校办学的基本前提。尤其是从学生成长的角度看,为孩子提供整体有机的教育环境、丰富多元的教育资源、相互沟通的教育力量,已是迫在眉睫的需要了。

合作不仅将促成教师、家长的发展,而且最终将帮助孩子成长为完整、丰富的人。

――在学生的学业成就方面,家校合作通过丰富的资源生成、整合的教育力量介入和整体的环境协调,有助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成绩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家校合作的实现,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交往技能的增强和社会性的发展。学生将更多直接面对自己的教师与父母以及更多同学的父母。在学校的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在家庭与社区的活动中,他将与不同的成人交往。这在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自我意识的形成。在丰富多元的家校合作中,学生能够享用家校合作的成果,在丰富的活动中展现自己的个性。这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发育提供了诸多资源。在积极多元的交往活动中,学生能够通过他人的视野、他人的交往定位,不断形成、矫正、发展自己的自我意识。

二、合作的意蕴

2013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强调,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要“建立健全家校合作育人机制,建立教师家访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指导和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情况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掌握科学育人方法”。

然而综观当前的家校合作领域,不仅存在着不合作,而且存在着很多假合作。例如,家长会总会被视为典型的家校合作形式。可是,如果家长一个问题也没问,一点评论也没发表,这真的是家校合作吗?而即便是真合作,也同样有着合作品质的差异。例如,课堂向家长开放,这应该是家长期待的,家长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得大量的关于学生发展情况的信息。在这类活动之后,有的学校会通过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的感受、认识与建议。这里已经存在真合作了,但这也是很初期的合作,因为真正的对话主体没有会面,大量的资源停留在初级水平,很可能缺乏高质量的互动与生成。

重新认识家校合作的内涵,是一个基本前提。

家校合作不是单向的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当教师向家长单向传递信息而没有获得家长的反馈时,这不是合作,而只是“通报”、“告知”。同样,当家长对于学校和教师的认识、理解、感受、期待没有很清晰地表达出来时,则离“合作”依旧遥远。合作一定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了解、尊重和共事,而不可能是单方面的行为。同样,被迫无奈状态下的参与,例如教师被迫去家访,或者家长被迫去学校参与相关活动,都是“假合作”。当前一些学校的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各类学生活动中的家长观摩以及学校组织家长听相关家庭教育的报告、要求家长在家配合学校相关工作等,都大量存在着单向传递而非双向互动的状态。

家校合作不仅仅是双方的奉献,更是生成与发展。一是指向于事,双方在合作中实现了新事物的诞生,如一项新的课程、新的教学活动、新的学生活动、新的学生作业,等等。二是指向于人,指教师与家长必然在合作中有所变化与发展。在真实的合作中,主体双方都带着真实而独特的个体认识、理解、情感、期待投入其中。因此,相互的改变必然发生。例如家长参与听课,一定会有自己的认识与体验;而如果能够表达出来,则家长与教师间会产生差异,由此而形成相互改变的力量。当前很多学校会组织家长听专家报告、组织家长上网学习等。这事实上不是家校合作,因为家长与教师之间没有直接的沟通;更重要的是,这只是学校在利用外部资源,而学校本身是否有教育家长的力量?学校与教师是否在与家长的接触中提升了自身的能力?答案很不确定。因此,重视合作的生成性,是非常重要的。相对容易的一种测评方式,就是追问教师和家长:在交往中你学到了什么?

例如,2013年11月19日,笔者参与了上海市闵行区汽轮小学家委会成员与学校教师、领导的互动。在听完上午四节课、检查完学校相关工作后,家委会成员反馈了学校存在的一些隐患:“洗手池边路面上有积水,天冷结冰后更危险。可以放个防滑垫”;“食堂里还有一些过期的食品未及时清理”。学校领导和教师欣然接受上述信息。接着,家委会成员对相关课堂教学也提出了反馈意见,并与学校领导、教师间发生了三类不同性质的相互改变。

――家委会主任张先生:三年级英语教师的语速显得快了。

学校英语教师黄老师:是我们建议老师适当快一些,增大英语信息的输入量,让孩子适应真实的外语情境。

――家委会主任张先生:一年级蔡老师与学生的交往,可以再儿童化一些。

家委会成员刘女士:我比较了解,她是五年级下来的,曾任我女儿的老师。

学校校级领导王老师:她教了20年的高年级,这是第一次教一年级,已经是很大的挑战和改变了。

学校中层领导谢老师:我们还是要提醒她,要注意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更加针对儿童的特点,包括语言和动作等。

――家委会主任张先生:看了上周的听课记录,还是希望老师上课不要太严肃,课堂气氛不够好。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

学校校级领导胡老师:教师还是要有要求,不能降低标准;还是要促进学生发展。

张先生:要是学生怕教师,就很难有想象力、创造力。

上述互动过程中,有着各自的坚持、澄清和调整。这就是合作的魅力:改变他人和改变自我。自然,在这个过程中,面对挑战最大的是教师:他要成为几十位家长“学习”的对象,也需要有向家长“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家校合作是家庭与学校、家长与教师之间的全面合作,而非单一领域和维度的合作。学校教育是综合的,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介入也应该是全面的;同样,家庭生活的内容也是具体综合的,教师应综合性地影响孩子的家庭生活。这就意味着,家校间的“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学业成绩上,不能停留在生活习惯上,也不能停留在任何一个具体领域或维度上。完整的人的生成,需要完整的生活,需要完整的家校合作。

“合作”是“尊重”、“信任”、“互动”、“生成”、“发展”的代名词,蕴藏着巨大的力量。学生的成长,需要当代教育者与家长实现真正的合作。

三、丰富的可能

当我们将一系列的“假合作”排除在外后,真合作真有可能吗?家长有这个素质吗?教师有这种能力吗?学校和家庭有这样的空间和时间吗?不可否认,这需要分析一系列的具体条件,要建立保障体系。但为了孩子,这一价值取向是一致的――相互的合作不是要制造麻烦与困难,而是要共同创生更好的儿童生活世界。在合作中,家长、教师也将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的改革实践事实上已经在呈现这一领域的丰富性。在西方国家,家校合作形式的丰富性与内涵的深刻性,都足以让我们惊讶②。无论是正式的组织建设,还是多元的活动,抑或大量的理论研究成果,都在启示我们,这一领域的实践改革是可能的。

其一,家校合作要从点状走向系统建设。从内容角度看,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在做一些家校合作工作。例如家长会、家庭作业的反馈等。但仅有这些远远不够。即便有大量的家长志愿者工作,或家长参与到学校决策之中,如果不是有结构的整体,则依然处于合作的低端。在上海市闵行区汽轮小学,教师与家长们合作,在组织建设、文化形成、活动开展方面,全面探索、形成了合作的系统。尤其是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介入,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在为学生提供安全而健康的环境、丰富的课程、高质量的教学、多彩的活动、民主的学校管理等方面,真正形成了系统③。不仅如此,该学校还在进一步研究学校如何系统地影响家庭教育,包括开发系统的家长培训教材。

其二,家校合作要从片段走向长程。合作过程体现为策划―实施―反思―重建的全程。无论是家校合作的整体结构还是具体活动,都需要有精心的策划,包括前期调研、经验总结、问题诊断等,从而形成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之后,要开展真实的组织工作,将方案付诸实施。在活动结束后,通过自觉反思,形成新经验、新认识,形成后续研究的设想与重建的方案。例如,以本人直接参与的上海一所随迁子女学校的活动为例,该学校策划开展家长参与教研活动,邀请家长进入课堂,并与教师交流听课感受,发表改进建议。第一次活动让教师和校长大吃一惊,因为即便是这群社会与经济地位都处于上海市最底层的家长,依然有着对课堂和教学活动的朴素而有见地的发现与期待。同时,学校也发现,部分家长能够积极参与,但还有大部分家长没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之中。于是,学校设计了第二次活动,在指导家长如何听课、如何通过活动程序的设计和主持人的组织来帮助家长全员参与方面,实现了高质量的重建。

其三,家校合作要从引进走向本土创生。中西文化的差异、学校教育系统的差异和学生在学校、家庭生活方式方面的差异――如家长对孩子成长的高期待,家长对教育的尊重,教师自身的发展意识,教师的角色多样性等――决定了中国的家校合作必定带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上述基本特征又遭遇社会转型的大时代,改革走向纵深,各类社会问题必然会反映到家校合作中。中国当代的家校合作由此而带有了极强的中国特征。这启示我们,家校合作领域的变革,除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之外,我们必须坚定、自觉地开展本土创造,建构家校合作的中国模型。

注释:

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 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2.

② 李家成.傲慢与偏见,抑或尊重与合作[J]. 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12(9);OECD (2013). PISA 2012 Results:What Makes Schools Successful? Resources,policies and Practices (Volume IV), PISA,OECD Publishing. pp. 141-143.

小学家长开放日总结范文6

实验研究报告

一、模式的产生与发展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竞争日趋激烈,在这场世纪竞争中,关键问题在于人的素质,未来人才竞争是一种全面素质的竞争,其核心将是科学素质的竞争,提高我国青少年科技素质,加强科技教育是保障我国“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期战略性工程。目前,由于我校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尚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科普体系,科普活动存在表面化、形式化。没有真正的从学生实际出发,走进学生当中切实有效的开展科普活动。在学生科普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反映在搞小发明、小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太多,有的表现在制作材料难找,无法把想象变成现实。有的根本就不知道小发明怎么做,还有的是因为得不到别人的指导和家人的支持,往往半途而废,在科普调查中还反映出学生科普知识知道的较少,能够应用于实践的更少,因此学校每次科普活动往往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大多数学生在活动中没有体验到乐趣,反而觉得是一种负担。为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通过此项实验研究总结出学校开展科普活动的成形经验,正确引领学生在科普活动步入正确轨道,能够有效解决小学生参加科普活动中存在和各种困难,给学生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最终使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增强,以此来推动学校创新教育的开展。

二、模式的基本意义与基本特征

本科普活动模式的假设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和牵领学生通过参加科普活动,提高自身素养和实践能力。养成终身创造的习惯,减少学校、家庭、社会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探索出一条学生易于接受,乐于参加的科普活动新路,为适应新世纪科技时代的严峻挑战,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科普活动模式的理论依据

(1)《纲要》的内容和目标要求:以科研为依据在对原有经验总结和提高的基础上,完成中小学校实施《纲要》的基础性工作。提出在中小学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较为普遍适用的活动模式和行动方案。

(2)《教育学》《心理学》有关章节对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方面的内容。

(3)依据教学论关于发展儿童自主学习,研究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培养等原理。

(4)吸收和平借鉴了和谐教育和主体性教育理论和情感教育理论。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主要是帮助学生解决在科普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及创作作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学习科普知识。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大手牵引下,享受到科普快乐,树立起科普信心,走向成功的彼岸。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1、亲近性。通过调查问卷、谈话等方法了解掌握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从学生实际出发,把握住学生学习、年龄特点,科普活动走进学生,让学生感到“跳之有获”。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科普活动中,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本模式最大的特点。

2、趣味性。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风格迥异的活动形式。让学生感到科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3、联合性。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将学生的科普活动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

三、模式的基本架构

(一)模式研究的目标:

1、科研目标:即通过实验,构建普遍适用的科普活动模式。

2、育人目标:适应新世纪人才意识的需要,努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情感,养成良好的创新习惯,使其创造力不断增强。

一级目标

二级目标

三级目标

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意识,激发他们创新感,养成终身创造习惯,促其创造力不断增强。

培养学生一定的科技素养

了解一些国内外科技发展的概况

懂得现代科学的一些浅显知识

知道一些古今中外科学家的故事

养成刻苦钻研,努力创新的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想象力

学会观察自然界的事物,自然现象,认识并进行分析。

扩大学生知识领域,丰富表原储备。

多参加创造活动,养成良好想象习惯。

积极思维,大胆幻想。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能看懂一些简单的制作图(如展开图、立体图、线路图)

能掌握一些简单作品的制作方法

初步学会用刀、剪、尺、锯、电烙铁等工具。

初步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逐步形成学生能独立写出实验报告,并能初步综合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现象。

3、工作目标:以科普活动模式研究为切入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我校的深入开展,力求在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内部管理等方面起到示范作用,把我校办成“科普活动”特点有较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先进学校。

(二)模式研究的要素及关系

“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主要研究学生作为主体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 的主导性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而在科普活动中家庭和社会又发挥其怎样职能作用。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这支大手来拉动学生们的小手。使其尽快成长。学生作为关键要素,牵一发而动全身,各要素在不断发展变化中促进科普活动的向前发展,提高科普活动质量。见下图:

学校

学生

社会

家庭

(三)模式研究的内容:

1、学校与家庭、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的研究。

2、在新课程体系中,创造性教学与学科渗透的研究。

3、激发学生科学兴趣,提高科技水平方式方法的研究。

4、模式实施的主体

实施主体是学校学生,同时也探索与家庭及社会联合开展科普活动的途径和方法。

四、模式的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模式的组织管理

1、内部体制:(1)成立课题组:以区、校专职领导组成指导组,选拔有科技特长,热心于科普活动的校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全校教师密切配合。

(2)建立组织管理体系。有条不紊地开展科普活动。如图:

指导组

课题组

实验组

科任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活动小组

学生

(3)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年青化的科技教师队伍,带动全校教师提高科技水平。

2、外部体制:

(1)建立建全各种规章制度,建立评估和奖励机制。

(2)发挥家长学校作用,建立家庭科普活动运行机制。

(3)发挥校少先队组织职能,搞好校内、校外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模式的运行机制:

1、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法:设计各种调查表,通过召开座谈会,找学生个别谈话,进行问卷调查,家访及走访社区等形式按科普活动内容调查了解学生、家长的各种思想状况和实际表现,同时收集各种相关的资料,为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科普活动打下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背景材料。

(2)实验法:主要是自然实验法。通过“科普”知识讲座和各种形式,多渠道的科普活动,提高学生及家长的科普认识,探索科普活动模式和运行机制。

(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重点,基本以学校学生自然状况为研究对象和背景。在研究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的变化,不断修改研究假设与研究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

(4)比较法:通过对实验前后学生在科普意识与科技水平等方面的横向、纵向比较,验收活动模式的可行性和实验效果。

2、基本策略

(1)激趣策略:小学生与一生俱有的好奇心是科普活动的源泉,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因此科普活动要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典型活动。

(2)鼓励创造策略:如果学生们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了自信,尊重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

(3)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实践策略。学生在开展科普活动中,应该是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文秘站:引领者、帮助者,帮助者和服务者,是学生们的亲密伙伴。

3、基本途径

(1)改革科普活动内容,富有兴趣,吸引学生乐于参加科普活动。

改变传统的科普讲座中较深难懂、学生感到枯燥的科学原理简单灌输组学生的做法,将深奥的科学知识融入到生动的游戏当中,有趣的实验当中、故事当中,通过奇妙有趣的“动脑筋”练习,加以巩固。例如:选编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创造性思维训练系列》丛书中的内容,使学生在听到生动有趣的故事的同时,学到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蕴含的科学知识。同时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教学手段及大量的影像资料,将科学知识直观形象介绍给同学们。让学生们感到学科学原来是这么简单,增强了学生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兴趣。为方便学生记住这些科学常识,学校引用或创编了科普诗歌,儿童歌谣、谜语等易学易记的形式帮助学生学习。例如:《地震前兆歌谣》等,同时在开展科普活动过程中也常常开展自己创作科普童话,诗歌、儿歌、小故事、科幻画、科普知识竞赛等富有创造性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科学知识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并通过参加有趣的科学游戏、参观、浏览等活动潜移默化地学到科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全面开展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科学小论文征集创新方案设计等。

(2)整体上提高效率,减轻负担,使学生有时间和精力参加科普活动。

学校不断加强素质教育,明确提出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允许教师课内损失课外补,严格把好作业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科技活动,保障科普活动质量。

(3)学科渗透,发挥科技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课堂教学是科技教育的主渠道。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开展科普活动中进行学科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①我校进行了省创造性教学实验研究,(现已结题)在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材创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例如:在制订学科计划时,适时向学生传输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方法、最新科技发明等前沿内容。弥补了教材因时间因素一些知识点滞后的缺点。

②把握学科特点,发挥学科优势,渗透科学技术教育。

小学自然科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涉及面十分广泛。应该成为科普活动的重要窗口,科普学习的主要阵地。我校又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小学科学新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科研项目中的《新教材典型课例研究》的研究课题。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科普活动有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实践能力主动获取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都起到积极作用,其它学科在教学内容中都有涉及一些科普活动,有的内容看起来没有,但仔细琢磨,善于挖掘,就会成科普教育的切入口,产生发散作用,来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利用小学各科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把科普活动有机地渗透到各学科教学当中。渗透的形式有直接渗透、间接渗透和相机渗透等。

③科普活动与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

科普活动同德育教育、少先队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先锋模范作用,让科普活动走进三会(队会、班会、晨会),在科技周以及重要的科学纪念日,举行社会宣传实践活动,开展访问科学工作者活动,办好科技节,头脑运动会和科普之冬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营造科普活动氛围,创设科普活动环境。办好科技走廊,宣传橱 窗,订阅科普报刊,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教学网,播放科普知识宣传片,校广播站定时播放讲“科普”故事和科普新闻。建立校园“科普活动”基地,开展班级,校际间的科普活动比赛,自编科技小报比赛,科普知识智力竞赛,举行科普内容的文艺汇演等等,以丰富形象的教育内容,浓厚的科普氛围,促进学生科技水平的提高。

(4)科普活动与家长学校相结合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在抓好学校科普活动的同时,对家长进行科普教育,让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创设良好的家庭科普环境与学校一道共同抓好学生的科普教育。①办好家长学校。我校是省家长学校实验校,通过家长学校,采用专题讲座,播放学校科普活动录像片等方法向家长进行“科普”教育,提高家长科普意识及科技素质,在此基础上,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科普教育工作。②举行“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活动,请家长到校听科普知识讲座,参加科普活动,参观科技展室等等。增强家长参与学校科普活动的自觉性。③建立评选表彰优秀家长制度。举办家庭科技作品比赛等形式,评选“合格家长”和评选“优秀家长”,召开“教育有方经验交流会”“科普活动优秀家长表彰会”等,让优秀家长传授经验,为优秀家长颁奖,通过活动提高了家长对科普教育的认识,从而对孩子参加科普活动给予有力的支持,使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经常遇到制作材料找不到,制作过程中没有得到帮助和支持的难题得以解决,使学生放开手脚,发挥创造潜能,使家庭与学校科普教育融为一体,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学校每次组织学生参加省、市科技作品大赛时,家长听到消息后都非常高兴,利用星期日带领孩子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有的家长带孩子到旧货市场购买所需的零件,不仅如此,家长还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购买组装飞机、汽车模型、书籍等,有的家长还为孩子配备了电脑,给孩子上网查询资料,使科普活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效应。

(5)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科技活动

充分利用校外科普活动基地——青少年宫开展活动。聘请环保局、科协、教委、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单位的专家和教育工作者为我校的校外科技教育辅导员,有了这样一支辅导员队伍,使得我校的科技教育指导工作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校组织十多个科学体验小组,在校内,在社区和公园开展环境科学考查活动,还利用寒暑假在市区考查辽河水资源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学校少先队与科协图书馆、环保局联合举办系列科普讲座,从“趣味小发明”到环境保护重要性。通过科普活动与现代社会热点问题的密切联系,不断加深少年儿童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多方位、多角度的培养科技素养。

学校用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有效地开展科普活动。学校鼓励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上网浏览科普网站,获得最新最多的科普知识,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学校还从电视报上记下有关科普节目时间,制定时间表号召学生定时收看,写出体会。号召学生从报刊杂志中收集科普资料,装订成科普知识手册,不断提高自身科技素养。

五、模式的实施与评价

(一)实施原则

1、主体性原则:学生是驾驭科技的主体,要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科普活动,注重个性差异,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鼓励学生独特思维。

2、趣味性原则: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创造兴趣,使学生有明确的目的,积极主动地始终具有高涨的创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激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3、基础性原则: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更主要的是各种思维的基础。要让学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为基础来理解知识,赋予知识以个人意义的过程。

4、实践性原则:适合青少年特点,关注学生自学的生活经验,切实可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在实践中探索学习,把科普活动搞活,使全体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发展能力。

5、创造性原则:要十分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的培养,激励和发扬学生乐于并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激发和保护学生参与活动的好奇心和自信心;重视学生所提的意见,并增强各种与众不同的构想;鼓励学生有尝试经验的勇气;重视学生对问题、权威观点提出挑战的意向;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励和尊重学生的新颖思维方式和丰富的想象。

6、合作性原则。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既要充分表现自主性,又要体现合作性。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彼此互通独立见解,互相合作与讨论,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与全面。

7、开放性原则:以开放的观念,引领学生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仅要重视学生活动内宾的开放,还要注重活动时间、空间、资源结论等多方面的开放。

(二)实施过程

1、请教育专家进行课题的论证,设计实验方案,制定实验计划。

2、实验研究的准备:组建课题组。通过印发有关科技教育理论和科普活动材料,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举办培训班,讲座等方式,使实验研究人员明确研究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和方式方法,做好实验研究准备。建立校内外科普活动基地,做好实验前测工作(学生自然状况调查,学生科普知识问卷和实际操作)实验原始资料的测查建档,进行规范化管理,完成实验研究准备工作总结。

3、开展实验研究

按照制定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计划进行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实验小组全体成员在实验进行阶段,针对反馈信息,定期研讨,不断完善,改进活动模式,对取得的阶段成果进行检验评估,做好实验过程中的测试工作,同时深入研究实验课题的理论与实践,建成学校科普活动模式库,案例集。构建了“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

4、总结结题。收集整理所有实验研究资料总结实验研究成果,分析讨论存在问题,探索今后研究方向,形成终结性报告,接受结题验收。

(三)效果及评价

1、实验研究的效果

(1)在科研目标方面:通过实验研究,构建了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建立了班级开展科普活动子模式库,汇集了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案例。有家庭科普教育也有社会科普教育等。比较详实地记录了研究对象参加科普活动的过程,并且进行了反思与评点。初步获得了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规律性认识,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在科普活动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为学生大胆创想,勇于实践扫清障碍,为进一步研究小学生科普活动提供可贵的资料。探索出利用校园多媒体教学网络开展科普活动新路,在实验研究过程中,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活动,不断更新教师观念,转变角色,走近了学生,“走进”了学生。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科技素养及理论研究水平,涌现出一批高素质的年青化科技骨干教师队伍,在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自我发展,学校100的教师已完成大专学历,部分教师正在攻读大学本科。学校教师获省、市、区级创新课40余节,论文70余篇,教学录像媒体课件80余件,多次在市级现场会做观摩。

(2)在育人目标方面:通过科技教育实践,使学生学会了很多的科普知识,提高了创造想象力和实践能力,基本养成良好的创造习惯, 目前我校参加科技活动的学生参与意识明显加强,动手能力得到提高,还有一大批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竞赛,获得优异成绩,体现了一定的创造能力。在科普活动中学生逐渐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了克服困难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素质,教学相长,在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同时,家长和教师的科普水平也相对提高。

前测后测有关问题综合表()

项目

人等级

时间员

科普知识

创新能力

动手实践能力

较多和多

较强和强

较强和强

学生

25.4

50.7

11.3

家长

38.2

47.5

68.5

教师

53.6

56.8

55.7

学生

65.2

96.5

88.4

家长

57.6

51.3

69.7

教师

82.6

89.4

87.6

(3)在工作目标方面:科普活动的有效开展,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师了队伍素质,完善了学校管理体制,学校被区评为科技发明先进单位,是市科技特色学校,科技作品受到过市长孟凡利、李文科等领导的好评。近两年来学校还先后被评为市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省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省市窗口学校、省体育工作先进集体、市实验教学普及工作先进单位、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区教师基本功大赛优胜单位、区先进学校等称号。学校已经达到具有较高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市一流学校。

2、实验研究评价

评价:

1、评价的一般原则:

(1)多元化原则: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社区有关组织参与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在科普活动中的评价仍将发挥重要作用,但不充当裁判员,而是学生参加科普活动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自己的实验的调控者。

(2)全体性原则:本活动模式实验研究也是素质教育的部分,应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因此评价也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发挥评价对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导向诊断,激励和考评的作用。

(3)全面性原则:评价应注意科技素养各方面的内容,既要考察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理解,又要评价学生创造意识与情感态度,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

(4)全程性原则:用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的评价主要是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因此评价不能仅在本科普活动实验研究结束后再进行,而必须伴随整个实验研究过程之中。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在参与科普活动中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2、评价的主要内容

(1)对本科普活动模式实验研究过程中各阶段进行情况的评价。

(2)对学生科普活动中应具有的科技素养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评价。

①科技探索与实践方面。应重点评价学生的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实践能力,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参与科普活动是否积极主动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整理科普信息,进行合理解释能力怎么样,动手能力怎么样,合作能力怎么样,在评价中既要注意鼓励小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探究,理解探究过程,获得探究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也要强调小学生参与科普活动的结果与水平。

②创造意识与情感态度方面

重点评价小学在科普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具体可以评价他们对科普活动兴趣是否强烈,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是不是乐于合作交流,能不能关心科技发展。

③科普知识方面

重点评价小学生对科普知识最基本的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而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知识。

3、评价的具体方法

(1)教师观察:科技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科普活动表现,经此来安排科普内容,调整科普活动进度,改善实施方法,必要时开展个别指导,长期、更系统地观察,做好记录。

(2)与学生谈话:科技教师和家长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了解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模底;二是在实验研究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采用口试、笔试、现场制作、智力竞赛等方法,着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必要的检测:一是在实验研究前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模底;二上在实验研究告一段落时,对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采用口试、笔试、现场制作,智力竞赛等方法,着重检测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作品分析:对学生科普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如科普诗文、小论文、体会、科幻画、手抄报、活动记录等。

(5)个案分析:科技教师对学生在科普活动中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及时记录在案,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同时收集一些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取得的成果,如观察日记、科技制作等等,由以可以把握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轨迹。

(6)评定理表:即教师根据学生在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价。这种评价可以是描述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是表和等值量表。

(7)自评与互评:主要针对学生科普意识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指标,先学生自评,然后组成小组让学生互评,最后教师可根据自评与互评结果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检测与作品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结论讨论。(1)本课题实验研究的选择与确立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所提出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及方法等具有时代性、针对性,又具有可行性,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为科普活动相对薄弱的中小城市及乡镇学校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方式,而且对有一定科普经验的大城市学校起到可借鉴的作用。

(2)实验研究证明,只要深入走进学生之中,帮助他们解决掉在科普活动中遇到的不必要困难,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善于引导,一定会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尽情发挥,全面提高科普质量。

(3)通过“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研究,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促进了家庭与社会科普教育的有效开展。师生和家长的科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使学校、家庭、社会的科普活动发生明显变化。

(4)实验研究中探索总结出的活动模式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问题讨论

(1)实验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就当前教师现状而言,作为对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专家的指导,很难胜任科普教育的重任,学校发挥家长学校作用,仍是单方面的,很难承担起教育家长的重任。

(2)作为模式一定有它的适用范围,“手拉手”科普活动模式必须根据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操作和实施,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本模式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修改,发展和完善。

(3)科技教育的标准还需要进一步明确;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完善,我们必须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在学校中某个具体的学生年龄在逐渐增长,而整体学生的年龄(年级)没有增长,呈见固定状态,这就是我们今后思考问题和教育工作出发点。

六、模式的支持系统

(一)资源。学校设有图书馆、实验室、劳技室、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会议室、专用电子琴室、舞蹈室,建成了多媒体教学网络系统。成立了校园电视台、广播站,为本活动模式提供活动场所和技术保障,通过有线宽带网获取科技信息。学校组建了一支知识型、钻研型的年青化科技教师辅导员队伍,在大队部和教导处大力配合下,确保本活动模式的实验研究工作的 顺利开展。

(二)教师。全校教师业务水平较高,多次在区基本功大赛上摘金夺银。教师队伍年青化,全部大专以上学历,达到二级微机专业水平,教师敬业精神强,学风浓,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具有承担教科研任务的能力。

(三)政策。学校将本活动模式实验研究纳入到学校正常教科研工作中,将科普活动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起来。学校还将科技教育成绩归入教师工作考核之中。学校自筹资金加大对科普活动经费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