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精神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精神论文范文1
成立德育专业委员会。由学校德育教育骨干与行业专家组成德育教育教学委员会,专门研究德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地改进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德育教学成效评价体系。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把握学生心理状态,开展心理辅导,为学生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不断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加强考风考纪管理。在考试工作中强调“四严格”,即严格考试要求,严格考场纪律,严格巡考检查,严格评分标准。定期总结表彰学生中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典型,弘扬正气。通过学校的严格管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风,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重视校园行为
行为文化受精神文化的指导,又在各种活动中影响和创造着新的精神文化。因此,行为文化建设至关重要。注重教师行为建设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要执行者,其行为便是一部无声的教材。因此,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要率先垂范,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书育人行为感召学生。注重学生行为建设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养成,充分发挥学生管理部门、共青团、学生社团等部门和组织的作用,以常规活动为基础,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为重要突破口,广泛开展科技、文化、体育类活动,开展爱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创业教育,开展技能比赛、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朝气蓬勃的氛围中,陶冶情操,增长见识。扎实践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理念,实现学生日常行为与企业日常管理行为的对接,实现学生职业行为的养成,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学生养成更有利于个人职业发展的行为习惯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注重师生关系建设构建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成为学生的朋友;师生间互相理解,互相激励,“教学相长”,形成“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尚。
构筑校园物态文化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企业文化进校园确立“依托行业、校企合一、重德强技、服务地方”的办学宗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岗位设课程、围绕工厂建基地、围绕“双师”树团队,不断丰富办学内涵。把学校建设成产业特色鲜明、培养模式先进、校企深度交融、基地建设领先、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强的中职学校,具体体现:(1)产业引领,改革模式。成立校企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委员会,积极推进“产业引领、岗位对接、德技并举”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共同拟定培养方案、共同参与过程管理、共同进行质量评价”的教学模式。构建产业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与职业标准高度对接。(2)对接场景,建设基地。重点打造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场景与生产场景对接,不断提升基地建设的规模与质量。(3)引用“5S”管理模式。转变观念,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把企业“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管理模式引入到学校校园文化中来管理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无论是在教室、实训场所、还是宿舍,均能时刻体验“5S”理念的存在。(4)校企共建,深度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培训中心、共建学校,使教学对接于企业生产和企业文化,探寻“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构建校企共招、共建、共管的办学机制。(5)就业导向,重德强技。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强化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构建数字化校园文化平台,发挥网络育人作用(1)加强数字化校园文化平台开发和建设。构建稳定的网络使用、维护流程,建立网络服务调查与调整机制,提升学校数字化信息服务能力,拓展网络服务行政办公、教学管理、档案管理、学籍管理、资源共享、科研开发、校园信息互通等功能。通过构建数字化校园文化平台,实现数字化学习、数字化教学、数字化科研和数字化管理,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2)充分发挥网络育人作用。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建设融思想性、职业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络文化平台,积极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为师生创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密切关注校园网电子公告栏、留言板、贴吧、聊天室等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网上的沟通与交流。(3)建立与区内对口支援兄弟学校网络教学资源交流的机制,充分发挥共享教学资源库的辐射作用。
文化精神论文范文2
(一)创建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
语文作为中国人的母语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了较强的人文因素。目前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的新特点是能够做到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对培养情感的方法进行探究和学习,进而使健康向上的人格思想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针对这种情况,教学工作者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创建良好的人文教学环境,并且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向学生传授人文方面的知识,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活跃积极的语文学习氛围,这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来自主地对学习交流的同学进行选择,进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思维活力
充分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最好办法是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学生具备较高的注意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许多研究与应用均表明,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对未知问题通过各种可能的手段进行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等,进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时,教学工作者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摆脱传统课堂中教学工作者作为课堂主体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愿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进而享受自主的学习过程,搞活学生的思维,达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效果。教学工作者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感兴趣的课堂活动,使学生对与语文相关的课堂活动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维活力,进而使教学效率有所增强。
教师应十分注重学生学习潜能的挖掘。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工作者一定要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观点主要是学生不具备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需要教学工作者尽可能多地灌输相关知识才能有所改进。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严重制约着当代高中生潜能的挖掘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影响到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率。为了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学工作者需要用科学合理的观念来衡量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
二、结语
文化精神论文范文3
摘要:民间谚语作为各民族的口承文化记忆符号,以十分精炼活泼的口头语的形式,记录了各地方的风土人情,汇聚了久远传承下来的生活方式、伦常法度、信仰观念等。谚语中所反映的民俗事象,构成了不同民族社会形态的独特类型。
关键词:谚语;思想;精神
[中图分类号]:K8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2)-08-0169-01
文化是一个立体的系统,它是人类的活动方式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创造的,并经社会认知的全部产物的系统,这个系统从外观形态及内在本质上来看,有着一定的结构层次,表层是物质文化,中层是制度文化,深层是精神文化。而这三个层次永远处于三位一体化的格局中,形成了既相区别又相渗透的多层面的整体结构系统(1)。谚语作为民间审美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民间创作在口头上广为流传、且较为定型的艺术炼话,是民众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其多层次的文化结构彰显出民族的个性、生活方式、处世哲学、生态意识等内涵,并发挥出独特的文化功能与审美特质。
文化的精神层面是人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诸如思想体系、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谚语作为记录 “一个特定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态度”的文化载体(2),是在某一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被创造出来的,因而也带上了该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色彩,是民族传统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
首先,谚语对民族精神的反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环境通过文化创造满足人的欲求,影响文化形貌和文化性格的形成,使不同地域的民族生成各有迥异的经济文化类型和相应的精神文化特征。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是在不同背景环境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两种文化,两者的差异是自然界的结构留在民族精神上的印记。农耕民族生活在河湖密布、雨量充沛、土地肥沃的理想地带,优越的生存环境形成他们内倾型的文化性格。大量谚语反映了农耕民族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哲学、家园意识等。如“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善人流芳千古,恶人遗臭万年”等,表明农耕文化是一种“德性文化”,人们常常以“德”和“义”作为品评人的标准,同时,汉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也要求通过内省、净化达到“德”的彼岸。如“能忍者自安,知足者常乐”、“三思有益,一忍为高”、“没事常思有事时,让人三分不算痴”、“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等表现了汉民族重礼仪、重平和、重仁义、重内省的处世哲学,以及“克己、知足、安份”的心态及“忍耐、内向”的性格特征。农耕文化也非常重视“和谐”的价值观:如 家庭生活中“家和万事兴”、“夫妻相合好,琴瑟与笙簧”、“邻居好,赛金宝”,商业活动中 “和气能招万里财”、“和气买卖赚人钱”,集体活动中 “人心齐、泰山移”、“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等谚语鲜明体现了和谐的价值观。自给自足的小农业生产方式,很容易使人产生满足感,渴望安定的生活环境,反感战争,眷恋生于斯、养于斯的土地,产生出执著的乡土意识和爱国意识等。与尚农、务实的农耕民族文化心态不同,长期的游牧生活养成了游牧民族流动而不僵滞、变化而不呆板的思维特点和尚武、豪放的民族性格。蒙古、哈萨克等少数民族谚语对他们强健刚猛的人生风范、宽阔壮美的内心世界以及充满活力的主宰世界的气质都有所表现,使人们感受到了游牧民族生命的博大与坚强,具有金戈铁马式的阳刚之美。
其次,谚语所表述的宇宙观。中国传统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在汉语谚语这一民间智慧的宝库中也得到了充分反映。谚语中,无论是记录天文时令、节气寒暑、阴阳五行的气象谚,还是描写名山胜水、自然风光、习俗风情的风土谚,或是反映农业生产、种植饲养、收获贮藏的农事谚等,都企图通过阐释自然来观照社会、启迪人生。“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谚语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自然规律与人事规律相比较而存在。如“天有三宝日月星,人有三宝精气神”、“顺天则存,逆天则亡”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等,天与人是相对应而存在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天上有的,自然界有的,人间必然有其对应的东西。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顺应天时进行农业生产,才能达到天遂人愿的结果,以自然规律喻人事规律是社会谚、气象谚和农事谚语取材上的一大特点。赞美祖国佳山秀水、人文风情的风土谚中同样渗透着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思想意识,杰出的人物、精灵的山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二是天事主宰人事。孔子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观念已根植于下层民众的文化心理深处,并演化出众多的谚语,反映了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人活着只有“守命安分,顺时应天”的天命观,这是下层民众遭遇灾难和挫折后的无奈及悲叹。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等。三是天成为正义的化身。这些谚语中的天,寄托了下层人民对公理、对正义的坚定信念及惩恶扬善的美好愿望。如“人算不如天算”、“人有善心,天必从之”、“皇天不负好心人”、“天道酬勤”、“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等。谚语体现的“天人合一”思想,可以看出“大传统”与“小传统”的相互参透和相互影响的关系。
最后,谚语和宗教的关系。在人类社会精神世界的领域里,宗教信仰对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有一定的影响。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主要是道教、佛教和儒教。儒教和道教是本土宗教,佛教是外来宗教,它们尽管教义不同,但却在中国长期并存,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并表现出三教合一的历史趋势,对谚语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宗教对谚语的影响表现在:对经卷的翻译和宗教词语的引入,提高了汉语的表现力,有些谚语采用了与本民族的信仰有关的宗教词语充当素材表达出新的思想内容;宗教教义和故事传说为谚语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成为新谚语创作源泉之一;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思想直接成为谚语表现的内容。另一方面,谚语对宗教也有一定的影响,表现宗教思想的谚语和借用宗教词汇的谚语广泛流传,促进了宗教的播布,加深了人们对宗教的认识和接受。例如在中国文化史上,从外国输入的佛教对谚语的影响颇大。汉语谚语表达有关行善、造福等观念,不少是选用“佛”“菩萨”充当素材。佛教把主宰地狱死亡的神叫做阎罗王、阎王、阎王爷,汉语谚语用它作为表示凶恶、厉害、狠毒意思的素材。藏族信奉的是喇嘛教,喇嘛是喇嘛教的僧人,藏语则习惯用喇嘛一词充当谚语素材等。
综上所述,谚语是广大民众对生产和生活经验的一种实践性的总结,一种创造性的智慧和一种科学性的结晶,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和民族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标记”。
参考文献:
[1]、参见禄永鹏著《论谚语的文化结构系统》,《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期
文化精神论文范文4
关键词:文人画写意写意油画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际文化交流不断升温,中国当代油画越来越受西方现代绘画观念、思想、风格的影响。油画作品同时也呈现出多种表现形式,多种风格。中国油画家也同时对油画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使得中国油画更趋向多元与个性化。“中国油画家一方面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对本土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表现、抽象和象征成为新的艺术取向,中国油画也开始趋向于写意的表现形式,并成为当代中国油画的一大特色。“中国传统绘画原本就具有表现意味的写意性,使中国油画家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主义产生了某种共鸣。”,中国文化中的意象,既不是单纯客观世界的再现,也不是纯主观的表现,而是主客互渗、物我相融的“意象”,中国传统文人画的“写意”,“写”是一份心情、一种态度、一片坦然,是心灵深处的自然流淌。“写”更是一种功夫、一番感受,并经由一个“写”字,把画家的性情感怀淋漓尽致地表白“。写”还是一种充满着“道”的意识,伴随艺术家主观精神的“意”,使内心情思得于表达。这正是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的实质内涵。
早在1957年,著名油画家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中国油画风》一文中就明确指出:“油画中国风从绘画风格方面讲,应该是我们油画家的最高目标。要使我们的油画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在世界艺术舞台上发出光辉,绝不是仅仅把我们油画画得跟西洋的油画一模一样。即使将来我们的油画形式、技法能够达到欧洲一样的水平,我们也不能以此为满足。我们有我们民族自己的艺术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画家应该有中国画家的气质,自己对生活的想法、看法和表现法。”由此可见,老一辈油画家也早已意识到“油画中国风”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然而最能体现“油画中国风”实质内涵的“意象油画”,经过油画家们多年努力的探索与尝试,已经展现了可喜的成果,而且正处于新的发展势头。意象写意油画的出现,在艺术语言、表达样式逐渐模糊的今天,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当意油画既受西方现代主义影响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气质精髓。如,画面色彩比较单纯。“文人画受道家的影响很大,道家中又数老子庄子的影响最深。道家崇尚自然,因而反映在文人画的精神中也是将“自然”作为绘画的准则。并且老庄对于色彩主张“朴素玄化”,提倡“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种观点逐渐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要素之一。中国当意油画中,画家作品体现出来的特征也是极其明显的,:“作品基本色调一致,甚至是单色画,造型上也极力简化,形成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画面效果和表现形式。
中国传统文人画非常注重通过“虚”和“留白“来体现画家的情怀,主张大象无形,给观者以更大的想象和思维空间,同时也更完整而充分的表现出画面的气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南齐谢赫提出了“气韵生动”的观点,并成为历代绘画艺术的要求和作品评论的重要因素之一。空白处是虚,也是实,亦可以是其他的物象,如天空、地面、河水等,观赏者自然会产生联想。由此可见,中国绘画最重空白。空白处并非真空,乃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以虚带实,以实带虚,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实结合,这正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所在。这里的“气”,包含有宇宙万物本体和生命与艺术家自身元气的综合,“韵”则指的是物象的风姿神貌。“气”和“韵”构成了物象表现的生命力,也是构成画面耐人寻味的重要因素。中国画追求空灵,讲究“虚”和“空”的处理,其理论也是由阴阳观演化而来的。虚空是画面产生“气”的重要元素,这“气”不单指具体物象,也指表现物象之虚空。没有虚空,就不会有灵气流动的迹象,更不可能产生“气韵生动”的生命力。中国当意油画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使得作品更具“逸气”,让观者也更荡气回肠。油画画面中的留白处还可以借助油画颜料的特有质地形成肌理。这种肌理感使得画面具有一种很强的张力,成为一种特殊的绘画语言。如画家何多伶近几年的作品,以及青年画家毛焰的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这一点。
中国当意油画对传统文人画的传承还体现在对透视的领悟,西方表现主义的表达方式倾向于激情、冲动和呐喊,而中国艺术则含蓄、委婉,倾向于性灵与心象的流淌。相对于西洋绘画的“焦点透视”,中国画家有更大的表现自由,其神思可以浮游在宇宙乾坤之中,飞来飞去,飞上飞下,而无所不在,无所不见。于是,东西南北,天上地下和万里河山皆可尽收画中。画家以有限的画面,表达无限的空间,真正超乎自然真实的约束。就作品的造型而言,中国绘画无意于物象造型精确的研究与描绘,而重视形象意趣的考究,以抒情达意为目的,这正是中国画艺术的特点。写意之妙,全在于画家心灵深处与宇宙万物精神的交融。传统西画多采用焦点透视,而传统文人画中除焦点透视外还多运用散点透视,这样使得画面不受定点的约束,这样的透视形式下的绘画更加自由,更加能体现写意的需要,当意油画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表现方法,在艺术创作中也试图探索并加以运用,这样就打破了一味照片写实给观者带来的画面表现形式单一审美,从而给观者带来另外一种视觉和心理上的审美。另外在画面的构成和形式上也有了新的启发,当意油画也出现了多元化的面貌和风格。
中国绘画是表现绘画,表现画家的感情和心境,特别是南宗的文人绘画倾向于静态的表现。传统文人画讲究自然,反对过分修饰,所以在笔墨及用笔上强调“偶得”和“神来之笔”。这种“墨戏”的用笔方式是写意画家引用最多的。西方各流派绘画中的表现则倾向于动态的表现。所以即使西方画家借用中国文化的元素来绘制作品,其内涵和形式也是充满了西方哲学思想的,和中国传统文化是有很大错位的。西方画家对于表现力的阐述通常使用的手法是:运用各种形态的笔触来表现对象从而表达某种情绪;使用材料来制作画面肌理来形成某种效果;使用色彩来表现画家的个人情绪表达;使用象征手法来“借物抒情”等等。但是这种错位带来的美感和新的绘画语言也是令人赏心悦目的。中国当意油画们尝试根据油画颜料流动性差的特点加入各式油画调和剂进行了技术改良,可以令油画颜料产生流动的效果,也更容易在布质画面上产生类似于水墨的偶然效果。但是多数油画家借用某种技法或者某种形式并非仅仅是用油画来画文人画,而是用文人画精神中的某种元素作为一种新的观念带入自己的作品,以求得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和绘画风格。
对于中国的油画家来说,无论你的油画技法再怎样的纯熟,油画语言再怎样的地道,画出来的油画在西方人眼里仍然是东方的,有异国情调的。“就好像中国人看日本人和韩国人画中国的山水画一样,血统不纯正。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因为你是东方人,有着传统的东方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绘画思想,有自己的审美喜好”。所以文人画思想对油画,特别是写意油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真正实现“油画中国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在发挥油画原有艺术语言与表现力的同时,如何融入中国的写意精神和笔墨意趣,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尝试。尤其是中国绘画特有的“笔墨”韵味,在油画表现中如何体现,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其次,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精髓的研究与理解,深刻领悟意象写意的深层内涵,这是实现油画这一外来绘画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建立血脉联系的关键。中国的“写意”概念并非以工具材料来界定,也不是以作画速度的快慢去体现,更不是简单的样式模仿,它是由“写意性”精神的内涵决定的。
内在精神才具有实质性价值和意义,才是真正体现民族文化精神的真实含义。所有的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克服困难,勇于去探索。以“写意”或“意象”作为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切入点,使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相契合,中国画家对文人画思想的传承也将继续。
注释:
①游海明,《写意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2007•07《美术大观》9页.
②《写意油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游海明,《美术大观》2007.7.203页.
文化精神论文范文5
关键词:哲学
一.哲学是什么?
教材上的定义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却说: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两者的论述不同是因为角度不同。前者是从哲学的构成方面来说的,后者则强调了哲学对人生意义。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冯友兰先生的观点。学习哲学的目的是指导人生,只有学以致用才是哲学最高的境界。
二.比较各哲学流派,我觉得,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最为直接有效。
下面,我将简单论述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哲学开宗明义,他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可以反作用于物质。他要求我们的实践活动都要坚持物质第一性,客观看待我们的世界。可以说,马克思的唯物论思想是对唯心主义最彻底的打击。他对人们的思考方式,实践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人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而实践的前提是认识我们的世界。有人把实践建立在“想当然”的基础上,因此有了空中楼阁这样的闹剧;有人把实践的成败寄托给“神仙魔法”,于是有了这样的社会毒瘤。可见,认识的偏失直接导致实践的失误。好在,用强有力的证据向我们展示了科学的认识方法,他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是物质的,没有神仙魔法,要改变世界,要完善人生就只能靠自己去实践。因此,我相信,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才会有能力科学的规划自己的人生,而清醒的标准是什么?是能看清世界的本质,正确认识自我。可以说,唯物辩证法是哲学的精华。他不但指出了事物的联系,还提出了科学的方法论。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都表明唯物辩证法有着科学的本质和惊人的魅力。对人生而言,辨证的看待人生,规划人生也极为重要。比如,眼下正处于高中阶段的我,我要知道我所面对的主要矛盾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学会抓住知识的重点;学科之间要统筹兼顾,清楚不同学科,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还要有举一反三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勿容置疑,生活里处处都是哲学,处处都有辩证法。
历史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可以理解并运用这些辩证法,按规律办事,势必会有所斩获的。钱学森先生曾在一封信里说,哲学对他的工作和生活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由此可见,一个懂得规划人生的人,就要辨证的看待自己的人生,为人生的不同阶段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人生的环境里用不同的方式自我发展。
另外,哲学对人格塑造也极有帮助。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历史也证明,任何违背人民意愿,伤害人民利益的行为都会被人民的力量所消灭。因此,教会我们如何去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何去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作为这个国家的一员,我很欣赏里根总统的那句名言:不要问祖国给了你什么,先问问自己为祖国做过什么。是呀,当我们这样或那样抱怨我们的社会时,我们问过自己的责任吗?问过我们为国家贡献过什么吗?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追求只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这样的人生还算有意义吗?古往今来,死去的王侯将相多得多,但能被人记起的又有几人。能被人们记住是大义凌然的民族英雄,是甘于奉献的正人君子。
三.哲学是赋予人生以目的和意义的世界观。
哲学是人类心灵深层的伟大创造,其主旨即在于使人的精神境界不断地升华,在精神境界的升华中崇高起来。哲学的修养与创造,是人们追求崇高的过程,也是使人们自己崇高起来的过程。
参考文献:
《哲学常识》——人民教育出版社
文化精神论文范文6
团结共进,众志成城,必须使公司的每个成员都能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是雄伟城墙中的一块砖,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砖与砖之间紧密结合是建立城墙的基础,这种紧密结合就是凝聚力。员工凝聚力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集体创造力源泉,而只有步调一致,凝聚力的作用才能有效发挥。
如何步调一致呢,团队要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习惯及行事规范才能做到。这种规范同时也表现出了这个团队的行为风格与准则。企业的规章制度、标准化的建立健全,在这方面可起辅助的作用,而这个部署的关键是团队的核心人物自身。典范作用是建立领导权威的最主要因素,通常我们所说的以身作则,就是这种含义。则是什么,就是规则!领导通过自身的系列言行对规章制度、纪律的执行,逐步建立起领导的威信,从而保证管理中组织、指挥的有效性。员工也会自觉地按照企业的行为规范要求自己,形成团队良好的风气和氛围。
当团队成员为自己是宏伟城墙中的一份子而感到自豪和欣慰的时候,人的自我价值实现得到了体现的时候,人人都愿意为自身及他人的发展付出。在这个阶段保持和引导团队内的人际关系和谐共处、相互依存,尊重个性、彼此宽容,互敬互重、真诚待人,彼此信任、遵守信诺,相互帮助、互相关怀,能力互补、同舟共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团结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每个成员都要从自我做起。
在日常工作中要保持团队精神与凝聚力,沟通是一个重要环节,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频繁的信息交流,使团队的每个成员间不会有压抑的感觉,工作就容易出成效,目标就能顺利实现。当然这里还包含一个好的统帅和准确的目标,或发展方向的问题。当个人的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时候,员工就容易产生对公司的信任,士气才会提高,凝聚力才能更深刻地体现出来。所以高层要把确定的长远发展战略和近期目标下达给下属,并保持沟通和协调。这时,企业团队成员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团队的业绩表现出一种荣誉感和骄傲,乐意积极承担团队的任务,工作氛围处于最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