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学习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工程学习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学习计划

土木工程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国际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网络平台;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0;TU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7)02014804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推进,中国企业在国际土木工程承包市场上的份额逐步提高。2014年进入国际承包商250强的中国企业海外承包市场总收入达790.1 亿美元,相比2013年增长了17.6%,占250强企业海外市场收入总额的14.5%[1]。而随着中国土木工程承包企业海外市场份额的提高,参与全球竞争的机会越多,但从根本上来说,企业之间的竞争实质上也就是人才的竞争[2],中国企业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海外项目管理能力较低、缺乏国际化经营理念、对技术标准与规范不熟悉、对项目所在国政治、法律、人文与公众心理等“软环境”缺乏足够的了解[3]。由此引发的惨痛教训也屡见不鲜,如:中国铁建麦加轻轨巨额亏损事件,中国中铁波兰公路撤离事件,委内瑞拉高铁停罢事件等[4]。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既懂专业又懂管理,同时具备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这也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5-6]。

当前,国内通常采用设立“国际工程班”的方式培养国际土木工程专业人才,仅从培养模式与

课程设置上区别于普通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而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上并无本质区别。土木工程是一门实践性与社会性较强的学科[7],以往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脱节的问题,在国际工程的

项目施工与管理中也愈发突出[8]。做好海外项目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而且要熟悉了解当地的语言特点、文化风俗、思维模式、、政治法律等方面的情况,这也是项目成败的关键,而很多知识与技能不是单纯依靠学校教学就可以获取的。虽然国际合作培养人才是一条有效提高学生外语水平与获取海外从业经验的有效途径,但经济成本决定了该途径不可能大规模推广,无法满足国际土木工程人才市场的大量需求[9-10]。然而,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平台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11]。本文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国际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依托,阐述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思路与构想。

一、平台的结构与功能

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旨在克服土木工程专业本身存在的问题,弥补高校教学方面的不足,培养既具有良好专业基础又熟悉海外工程环境的合格的国际工程人才。该平台兼顾学校与企业两个方面,坚持高校与企业共同建设、共同管理、共同使用的原则。学校的优势在于具有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与教学资源,但缺乏最新的工程实践资料与信息;企业的优势在于长期从事国际工程,具有大量不同类型的国际工程素材,但缺乏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加工,资源体系不完整,不利于学生直接学习与理解。校企合作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为国际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空间。根据平台的用途,该平台应具有如下特点:其一,以学校、企业加盟的方式实现资源区域性共建、共享;其二,以海外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为主线建设资源库,并以项目、专业、专题等门户展示资源;其三,在不同类型的资源库之间重构、交换资源数据;其四,智能化的资源管理,自动完成资源属性的抽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其五,多角度、多维度资源导航方式快速检索资源;其六,资源批量后台管理,实现复杂资源的快速入库;其七,资源多级、分布式存储,检索信息集中统一管理;其八,可扩展性好,能快速定制个性化需求以及应用子系统。

(一)平台的结构

际土木工程专业校企合作网络教学平台与传统的网络教学平台最大的区别是,引入工程承包企业海外项目资源库,以弥补国内学生无法进行海外项目实习与培训的不足。该网络教学平台主要由资源库、管理平台与微信平台三部分组成。资源库包括课程资源与项目资源两个方面。从学校层面来讲,充分利用高校优质教学资源与雄厚师资力量,通过网络课程建设的方式,完善国际土木工程专业相关课程教学。从企业方面来讲,充分挖掘企业的资源优势,搜集整理

相关海外项目施工、管理与“软环境”等方面的素材。管理平台负责整个平台的维护、管理、资源上传,用户对象可以分为教师、工程师、系统管理员与学员。微信平台负责资源的定向推送,让学员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工程资料信息。网络教学平台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

(二)资源类型

网络教学资源库主要分为四个门类,即:课程资源库、项目管理资源库、通识资源库与工程案例库(见表1)。

(三)平台功能

平台的功能由平台的用途来决定,既要满足建设与管理者对于资源、平台的高效管理需求,又要满足学员对海量工程资源的快速检索、阅读、播放与下载需求。平台的主要功能如表2所示。

二、平台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该网络教学平台依托石家庄铁道大学中铁“国际工程班”人才培养计划,旨在订单式培养一批适应能力强、外语水平高、立志从事海外业务,且具有国际工程视野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在该培养模式中,前3年由高校培养,第4年由高校与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中铁)共同培养。在学校方面,土木工程学院从2002年开始设立涉外土木工程专业方向,经过10多年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国际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经验。师资水平不断提升,形成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具备海外学习与工作经历的,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该平台的建立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在企业方面,中国中铁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设长达1 861公里的坦桑尼亚至赞比亚铁路项目以来,已在非洲、南美洲、中东和东南亚等地区55个国家承建海外项目超过230个。截至2007年,在全球五大洲的52个国家和地区设立海外业务机构96个,正在实施的项目有152个。中国中铁具有巨大的国际土木工程市场份额,以及丰富的国际工程管理与实践经验,掌握大量的第一手国际土木工程学习资源,这为该平台的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源支撑。随着中国工程承包企业国际土木工程市场份额的扩大,会有更多的学校、企业加入该网络平台,平台功能将得以逐步完善。

三、平台对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

当前国际土木工程专业课堂教学仍多以面授为主,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较为被动,学习效果也较为一般,且理论与实践之间容易脱节。而网络教学平台对推进专业教学的改革只有重要意义

。首先,该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堂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相关科目或章节时,利用网络平台实际工程案例的讲解,使理论知识更加形象化,讲授内容更能紧密联系工程实际。第二,网络平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利于学生对碎片化的时间进行有效利用,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生都可以通过PC或手机进行网上学习,亦有助于实现“学分制”改革。第三,也可以通过教师安排学习计划,学生在平台上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与教师在线上或线下的互动;还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实现“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第四,微信资源推送,更加贴近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与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四、结语

校企合作土木工程专业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形成优势与资源互补,为学员提供一个学习国际工程相关知识,感受国际土木工程建设环境的虚拟网络平台,弥补当前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对推动国际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提升企业国际市场核心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该平台运作的关键在于完善的硬件系统、配套的管理体系以及海量的国际工程素材,是该网络平台的灵魂所在,需要在后续运营中不断拓展用户群体,形成众多国际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单位与需求单位共建、共享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张宇. 2014年度ENR国际承包商250强探析[J].工程管理学报, 2014, 28(5):131-137.

[2]梁洁. 国际土木工程市场分析及土木工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3):78-83.

[3]李必亚, 涂玉婷, 吴广. 试分析国际工程承包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我国对非承包工程为例[J].企业经济, 2012(2):122-124.

[4]冯怀平, 常建梅, 丁军霞, 等. 浅析案例教学法在《涉外土木工程》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 2012(S4):76-77.

[5]王恩茂, 王起才, 王旭, 等. 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导刊, 2008(11): 85-87.

[6]吴国雄, 梅迎军, 唐伯明, 等. 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 13(2):114-116.

[7]白云, 寇磊. 国际土木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13, 22(2):69-71.

[8]王卫东, 彭立敏, 余志武, 等. 土木工程专业特色人才多元化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5(1):144-148.

[9]吴建华, 夏建中. 国际化背景下土木工程(国际班)培养方案设计[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0, 22(5):409-412.

[10]李建勋, 夏建中, 梁伟. 土木工程专业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6, 28(2):144-148.

[11]刘国亮, 马艳秋, 刘蔚. 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 2009, 27(2):213-215.

Abstract: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B&R and walking out strategies, the overseas civil engineering market share of our engineering contractors are increasing gradually, and the quantity demanded of intern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talents who have the ability to manage international engineering are raising step by step. Considering the major characteristics, drawbacks in teaching and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lacking field practices,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s in international class of Shijiazhuang Tiedao Univers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building conception of international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taking advantage of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rough sufficient analysis of requirements of users, the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es, functions and resource types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were discussed. This platform can make the most of both advantages of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o promote international civil engineering teaching reform and improve the enterprise core competitiveness in international markets.

土木工程学习计划范文2

(1.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安徽建筑大学教务处,安徽 合肥 230601)

【摘要】根据产业结构转型期市场对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的要求,针对我国应用型本科材料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结合德、美两国在应用型本科教育经验,初步建立了“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在实验室中实验-在项目中实践-在企业中实训”的“二创三实”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引入CDIO工程教育理念,强化校企联合办学,构建了适应于土建类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对我国高校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土建院校;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n Cultivating Model of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s Specialty Talents in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ZHANG Feng-jun1 XIE Fa-zhi1 XU Hai-yan1 DING Yi1 PAN He-ping2

(1.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2.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arket for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 specialty talents during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transition,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 specialty talents cultivating, combined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he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between United States and Germany, the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l called “two innovation plus three practice” were established, is that “concept innovation and system innovation as well as experiment in the laboratory, practice in the project and training in the enterpri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he introduction of CDIO engineering education concept, and strengthe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he system of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 specialty talents cultivating was constructed adapting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s, in order to play a certain reference role in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ng of th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Key words】Civil engineering college; Applied-type undergraduate; Material specialty; Talent cultivating model

0 引言

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产物。应用,在辞海中的意义是使用、或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的。突出“应用”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的核心,也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科学定位和办学立足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实践,强化应用。材料、信息、能源被认为是21世纪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目前,中国已有100 余所高等院校设置了材料类专业。然而,在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人才招聘难的供需矛盾。新近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1]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之一是“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所以现在急需解决的是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

为适应产业转型的需要,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2-3]。目前大部分高校材料类专业的实践课程总学分低,单独设课少,大部分实验只是理论课程的辅助,课程实验内容之间缺乏知识的连贯性、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材料类专业学生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建设,有效地改进实践教学的内容,制定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从实践教学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赋予其行业和地方特色,才能满足产业转型单位对人才的要求。

1 我国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4-5]

1.1 课程体系设置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课程内容远远落后于科技的发展,课程设置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结构不合理,内容陈旧; 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术,重研究、轻应用,重知识、轻素质等现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师资力量和教学投入不足,往往重理论课教学,轻实践性教学,大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作为很重要的诸如课程设计、专业实训、生产实习及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往往流于形式,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

1.2 实践教学条件欠缺

材料类专业的实验基本包括原料提纯、合成、分析、材料制备、性能测试等环节。但是基于学校自身经费的不足,很多学校在实验实训基地层面没有太多的财力支持。制备与合成实验相对容易实现,而结构分析、性能测试实验需要的设备不是一般院校都能齐备的,比如X-射线分析仪、电镜等设备动不动几百万上千万,有几个地方院校能买得起如此昂贵的仪器?更别提单台套实验了。相反,合成材料的结构分析实验是必需环节,如果不知道合成的是何材料,就没法证明合成实验是否成功,以后的性能测试就太盲目了。实践教学条件的欠缺,使得学校很难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整体专业知识较好,但实际运用能力较差,创新能力不足。

1.3 考核体系尚待完善

虽然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学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实践教学评价和监督体系并没有形成或者不完善。首先,很多高校没有把实践教学看成是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环节,没有专门针对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独立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目前尚未建立或健全,配套的激励机制尚未出台,从而无法对千差万别的、独特的实践教学成果和实践教学水平做出公正而科学的评价,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又严重抑制了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和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2 国外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发展状况

自20世纪中叶起,以工程教育为代表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及高等职业教育在各国迅速崛起。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都特别重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且已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德国工程本科人才培养强调面向工业生产实际,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其工程院校具有较完整的工程教育系统,能够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一体化,其培养的工程本科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专业实践能力过硬,其工程师培养质量更是享誉全球;而美国工程院校通过推行通识教育、实施以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使其所培养的本科毕业生掌握了较为广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和活跃的创新思维,并很好的与其发达的继续工程教育进行后续工程深造的衔接,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国外成功的教学经验对我国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1 德国应用型本科教育[6-9]

1)教学目标明确:应用大学的重点为工科、经济、企业管理、财会、设计等专业教学;应用大学入学则是面向德国职业专科中学、高级专科中学或十三年制高中毕业;学习年限是4-4.5年;毕业学历是应用学科硕士;科学研究强调教学,并从事一定的应用性研究。

2)课程结构紧凑:与综合大学相比,应用大学更为注重学生的教学。应用大学课程安排紧凑,包括实习在内至少要修满 8-9个专业学期,学生无特殊原因不得任意延长学习期限。并且应用大学更为强调学生的专业学习,学生一开始就进入专业教育,在课程方案中,基础课程内容的选择均与专业相关。教学安排紧凑,理论教学宽而浅,要求严;课程门类多,必修课比重大,课时数多,考试严格,因而,有较高的效率和质量保证。

3)教学方法多变:与综合大学相比,应用大学的教学方法更为灵活,比较常用的是讨论式教学法,注重习题课的比重,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在专业课教学上,通常采取“项目教学法”,根据项目确定所开设的课程、讲授的内容和训练计划。这种教学方工业生产的发展需要。

4)校企合作教育:企业始终参与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并由国家出台法律保证校企合作的实施。新生在入学前需要在企业内进行约 6个月的实习,为理论学习打下基础。入学后,企业将组织学生在适当学期与其职业紧密相关的企业实习,并将实习与毕业设计结合,解决企业实践中的真实课题,最后由实习企业给予严格的考核评定。学校还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课堂教学并参与对学生的考核。

2.2 美国应用型本科教育[10-14]

1)教育理念更新:美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理念由“从学校向工作过渡”转向“从学校向生涯过渡”,这种理念上的巨大变化,使美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从满足短期社会经济形势的应用上升到培养能够持续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的高度上来,至此美国的应用型本科教育模式日趋成熟和完善。

2)侧重能力培养:在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采用模块式培养,它是在职业分析的基础上,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结合起来,打破了僵化的学科课程体系。按职业目标分析制定模块式教学大纲,大纲的制定以教育专家为主,吸收企业界人士和技术专家参与,它包含专项能力及其在工作中的意义、完成专项能力学习活动的各项指标、明确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

3)注重实用性:美国应用型本科人才中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设计非常注重实用性,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设计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也有利于筹得更多企业的捐款,用于学校的发展。基础理论学科占的比重较小,专业课程、实践性课程开设较多,强调实验课程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4)结合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上,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运用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式教学,用实验、案例、讨论、互动交流等丰富生动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安徽建筑大学是安徽省属应用型本科院校,其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知识与技能并重,注重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经过严格训练的熟练技能,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培养成真正具有综合专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科研一线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当前产业转型时的社会需求。鉴于我国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借鉴国外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功经验很有必要, 我院在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创新,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大土木”工程材料特色,应用型本科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见图1。在材料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并结合材料产业转型期市场需求,初步建立了“二创三实”的培养模式,即“观念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实验、实践和实训”。

3.1 观念创新

根据学校办学理念,调研材料类专业人才需求状况,设置特色较显明的土木工程材料类专业,规划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探索,用新的实践教育思想观念改革教学内容、理论课体系、实践(验)课体系。课程设置、实践(验)体系符合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土木工程材料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通用能力、材料市场分析能力、材料技术研发能力、材料企业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富有创新、团队协作、勇于实践的精神。

3.2 制度创新

以教学过程质量控制为关键点,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熟练程度,知识综合利用和创新能力,完成对学生的学习考核。通过学生学评教的反馈以及问卷调查,考察实践教学效果,并以系院内汇报形式和教师专家指导小组评议实践教学效果。立足于社会经济以及工业企业实际,改革自身实践创新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积极邀请社会企业参与办学,深入实施校企合作教育,加强企业考核比重。创建一套特色的材料类专业创新人才校企联合培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3.3 实行导师制,让学生在实验室中实验

我校在校函〔2013〕112号“关于在本科生中实行专业导师制暂行办法(修订)”中明确自2011级本科专业学生开始实行专业导师制。导师制工作手册要求落实导师的工作职责,主要有如下几方面。①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专业素养的培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②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知识结构优势,当好学生的学业参谋,努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③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和相关学分制管理规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个性发展的学习计划;对学生选课、选专业方向以及专业辅修等进行具体指导;④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研究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自己的教科研项目研究,在实验室中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4 引入CDIO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项目中实践

根据我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条件、师资情况等,我校材料类本科专业,前两年按照大类平台教学,后两年分专业进行教学。引入CDIO 工程教育模式(代表构思( Conceive ) 、设计( Design )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以其相关规范要求为指导, 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团队领导和协作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及系统思维能力等为目标,构建了以项目制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15-17]。其中理论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大类学科基础与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三大块。实践教学则以项目为主体,辅助以其它教学形式。通过学习和完成项目来训练学生获取知识( 自主学习) 、应用知识( 解决问题) 、共享知识( 团队合作) 、发现知识( 技术创新) 和传播知识( 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得到真才实学。

3.5 加强校企联合培养,让学生在企业中实训

学校与用人单位主要可以在技术创新、人才交流等方面进行密切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①校企联合培养:广泛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工作,讲授新技术、新工艺,参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参与学生综合实践训练、生产实习指导,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生产实际。②稳定企业实习基地:建立稳定规范的工科学生工程实践实习基地,并加以规划、建设和管理,让学生和教师真正在企业中得到实训。③共建工程研发机构:兴建与企业行业相关技术领域的研发基地、工程科研中心和企业实验室等,通过对优秀学生开放,使其直接参与科研项目,可以让学生在检验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为高校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提供有效途径。补充企业研发力量的不足,同时实现高校科研成果有效的有向产业化转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OL].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章晓波.面向产业转型的应用型本科材料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J].中国冶金教育,2012(5).

[3]张联盟.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设想[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

[4]秦悦悦.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重庆大学,2009.

[5]蔡信海.我国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

[6]Kruno H.德国和欧洲的工程教育现状和远景[J].继续教育,2006(2).

[7]张新科.德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办学模式特征[J].高职教研,2008(5).

[8]金长义.德、美、澳、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8(17).

[9]徐东.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01(2).

[10]李晓强.建立新世纪的工程教育愿景:兼评美国“2020 工程师”《愿景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2).

[11]李晓强.部署新世纪的工程教育行动:兼评美国“2020 工程师”《行动报告》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4).

[12]李强.美国和欧洲的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J].高等理科教育,2002(6).

[13]李强.美国的本科材料教育与 ABET 鉴认[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1).

[14]肖鑫.麻省理工学院本科课程设置及其特点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20.

[15]Crawley, E.F.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 The CDIO Approach[M]. New York: Springer, 2007.

[16]查建中.2008.工程教育改革战略“CDIO”与产学合作和国际化[J].中国大学教育,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