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范文1
众筹融资网站,相当于微型的风险投资项目交流平台,个人可以将自己的创意和创业设计在网上,通过互联网向公众募集支持创意和创业计划的资金。在这一过程中创意项目和创业设计的主体必须公布资金的目标筹资金额和时间,如果发起者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了筹资目标,则项目成功,项目的发起者可以获得所筹集的资金,反之则视为项目失败。这种网络融资模式,是现代创业融资的一种网络变形,对金融业本身而言意义并不深刻,但是其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理念是极为先进的,也是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有较强的现实意义[1]。
2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2.1市场信息虚拟化
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资金和货币的信息化和虚拟化,在市场经济活动的早期,人类的交易行为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模式,资金和货币都是现实的。但是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因为现代信息网络的应用,交易的金额和交易双方的空间距离往往较大,以现实的货币进行交易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互联网金融应运而生。互联网交易的本质是资金或者货币所有权的交易,互联网金融活动使用的实体资金都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存储,但是其所有权却随着交易活动发生了变化,这是货币实体和其使用功能的一种剥离,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2.2交易信息对称性
当前较为严重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金融机构本身获取企业主体信息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对资金需求主体信息的获取上。同样是获取资金需求企业的信息,大型企业的信息相对完整,金融机构获取的成本相对较低。而小微企业因为刚起步,金融机构获取其信息的成本就会较高,所以一般情况下金融主体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热情不高。同时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较小金融机构获利较低,更是加剧了这一现象。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活动中,借助广域的互联网技术,企业和个人均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其他主体的信息,实现了交易信息的对称性,也解决了金融机构获取信息时“入不敷出”的问题。
2.3经济运行高效化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下,因为技术、信息和安全等因素的限制,实现单笔交易所需的时间较长,市场经济活动的运行速度受到较大的限制[2]。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借助互联网技术来进行金融活动,金融活动的形式更加便捷,自动化水平更高,客观上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互联网金融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金融领域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快了经济运行的节奏,为社会经济活动增添了活力。
3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问题
3.1互联网金融应用技术不完善
在进入到21世纪以后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有较为迅速的发展,当前社会经济活动中主流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都与互联网产生了密切的关系,尤其是网上金融服务和第三方支付等金融业务。其功能性的实现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带来利好的同时,也埋下了隐患。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金融的不适应,很多金融服务都缺乏有效的互联网技术支持,导致互联网金融的部分功能无法有效实现。另一方面是互联网技术本身的安全问题,互联网金融因为牵扯到大量的资金往来对安全性要求很高,但是互联网技术对互联网金融安全性需求的满足度一直较低。
3.2互联网金融行业人才缺乏
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持。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这样一种结合了金融和互联网技术两种复杂学科的综合性产业,其对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但是在当前的互联网金融领域普遍存在着精英人才缺乏的问题。这一问题产生的客观原因是:互联网金融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的时间。主观原因是:当前我国金融类高等院校的培养模式过于宽泛,没有切实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实际需求进行人才培养[3]。
3.3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机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互联网金融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货币监管政策存在问题。我国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遵循统一和标准化的货币监管原则,对现实交易的货币和网络虚拟交易的货币一视同仁,这种管理政策有利于经济活动的标准化和效率的提高。但是随着我国国际化进程的逐渐加快,单一的货币监管原则开始出现对互联网金融的限制问题,因此,提高监管的灵活性对于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十分重要。其次,当前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要实现形式,是金融机构与软件公司合作。但是由于我国并未针对虚拟信息安全问题出台隐私保护法律,所以很多客户担心个人隐私泄露而排斥互联网金融服务,这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是极为不利的[4]。
4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4.1完善互联网金融应用技术,维护网络系统安全
当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重视程度还是很高的,为了解决互联网金融业的网络支付安全问题,中国人民银行根据我国网上支付清算的需求,运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建立一种能够高效、安全处理商业银行异地支付等业务的应用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主要包括: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小额批量支付系统、网上支付跨行清算、境内外币清算系统、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等。使用该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各大中型城市间的金融领域信息传输的问题。这一系统的构建可以解决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重要的技术难题,保证互联网金融业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
4.2重视互联网金融人才的培养
在21世纪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尤其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这样一个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极高的行业来说,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主体应该重视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其中主要的途径为对现有员工的再培训。因为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本身是一种更新换代很快的技术,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员工技术要求有极强的实效性。所以互联网金融企业要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出现的新技术、新问题、新形势,积极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学习和研究,保证工作人员始终走在互联网金融变化发展的前列,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健康、高效发展[5]。
4.3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
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业的监管,并不是为了遏制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而是为互联网金融业的发展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加强监管的主要内容有放宽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伴随着我国经济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适时放宽对电子货币发行主体的监管变得十分必要。首先,政府允许非银行机构开发电子货币,推动信息技术企业与银行合作开发电子货币产品,在监督方面,对非银行机构采取同银行一样的监管标准,以保证放宽发行主体政策的有效性。其次,国家应该针对互联网金融活动的现状,出台相应的法律政策,对互联网金融机构的金融活动进行规范,为互联网金融建立一个公平、公正、高效的互联网金融环境[6]。
5结语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范文2
(全面解读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作者简介
胡世良,男,安徽当涂人,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现就职于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总工助理。长期从事电信市场经营分析、商业模式研究、战略规划等工作,对移动互联网有着较深的研究,被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产业网聘为特约专家,思路敏捷,洞察力强,对行业发展、企业运营管理有着独到的见解。现从事电信产品开发相关工作,具有20年的电信行业从业经验。迄今在《通信企业管理》、《中国电信业》、《邮电经济》、《人民邮电》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数百篇论文,著有《赢在创新:产品创新新思路》、《移动互联网:赢在下一个十年的起点》、《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与变革》等书。
内容简介
打造平台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从平台经济的角度,对互联网金融六大模式——第三方支付、P2P网贷、电商金融、众筹模式、直销银行模式和余额宝模式进行深度分析,并系统介绍了阿里巴巴、腾讯、中国平安、苏宁、电信运营商等企业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生动展示互联网金融发展新动态,在此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面临的经营风险进行了系统阐述,其中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大势所趋,并提出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对互联网金融企业、传统金融机构以及政府监管更好地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互联网金融模式与创新》适合互联网公司、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政府监管等行业的从业人员阅读学习,也适用于对互联网金融有着浓厚兴趣的投资者、研究人员以及高校的广大师生等相关人士。
目录
第一部分互联网金融本质及特征
第1章互联网金融本质内涵
互联网金融与金融互联网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优势和风险
互联网金融是金融服务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现实意义
第2章为什么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我国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的原因分析
正确看待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发展为大势所趋
互联网金融发展利远大于弊
第3章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理解和认识
模式决定互联网金融的命运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本质是平台经济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的主要特征
互联网金融平台模式成功的判断标准
第二部分互联网金融六大平台模式
第4章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概述
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主要特征
我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发展现状和问题
第三方支付:支付宝盈利模式分析
支付宝发展迅猛
支付宝多元化的盈利模式
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基石
第5章P2P网贷平台模式
P2P网贷平台模式的内涵
我国P2P平台模式发展现状
P2P网贷平台模式经济分析
P2P网贷企业案例
拍拍贷
宜信网
好贷网
有利网
Lending Club
平台间竞争的三个关键点
第6章电商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服务模式发展背景分析
电商金融服务平台模式概述
电商金融模式本质是大数据金融
电商金融模式分类
以阿里小贷为代表的平台模式
以京东为代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
电商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第7章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概述
什么是众筹模式?
众筹模式的参与主体
众筹融资的运营模式
众筹模式的分类
我国众筹模式发展现状
众筹模式案例——天使汇
对众筹模式的认识
众筹模式关键成功因素
第8章直销银行模式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及主要特点
直销银行模式的内涵
直销银行模式主要特点
对我国发展直销银行的认识
直销银行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状况
微信银行商业模式分析
对国内银行开展直销银行的建议
第9章余额宝模式
余额宝引发群雄之战
余额宝模式案例分析
百度百发——创新互联网金融模式
微信理财通——注重打造理财平台
余额宝模式盈利模式分析
正视余额宝模式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第三部分互联网金融模式创新案例
第10章阿里金融
阿里金融战略——打造金融平台
布局互联网金融,打造阿里金融帝国
阿里金融成功的关键要素
第11章平安玩转互联网金融
明确的战略定位
以金融切入生活,进行互联网金融布局
壹钱包——移动金融服务平台
壹钱包定位为社交金融
壹钱包与余额宝形成差异化竞争
陆金所——打造网贷平台
陆金所的互联网基因
架构全新商业模式
构筑担保风控机制
第12章腾讯金融布局
腾讯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独特优势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
腾讯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
第13章苏宁进军互联网金融
苏宁“全金融”的互联网金融战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特征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问题及策略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苏宁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对策略
第14章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之路
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是电信运营商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电信运营商进入互联网金融
积极拓展移动支付市场
推出互联网理财产品,角力互联网金融
关注供应链金融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策建议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电信运营商互联网金融发展关键举措
第四部分互联网金融发展和未来
第15章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是大势所趋
互联网对传统金融业影响将更大
互联网金融向移动互联网金融转变不可逆转
我们正阔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迅猛
移动互联网金融活力限
移动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
移动互联网金融发展展望
第16章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与出路
互联网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创新不足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主要风险
加快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策略建议
打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系统
实现商业模式差异化创新
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有效监管
参考文献
后记: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一、 引言
互联网融合了虚拟社区和现实世界,借助互联网这一虚拟平台,现实金融领域的供给和需求直接进行匹配,余额宝、支付宝、财付通、P2P贷款、比特币、移动支付、信用支付、网络理财等多种形式的的金融创新服务应运而生,互联网金融实现了金融供给需求的无缝链接和全时空开放交互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打破了传统金融发展的藩篱,覆了传统的金融模式,并打造了一条全新的金融产业链,引发了金融机构脱媒现象(技术脱媒、渠道脱媒、信息脱媒、客户关系脱媒等),正逐步边缘化银行的中介功能,替代中间业务,分流银行客户和业务,改变了传统传统上商业银行的生态环境、竞争模式,对商业银行承载的难以撼动的中间业务、支付结算、金融理财等金融功能带来冲击和挑战。
二、 互联网金融及其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可以看作是一种全新的商业和盈利模式,因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到无中介瓦尔拉斯一般均衡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谢平,2012)。互联网金融的成功运行,支付清算(移动支付、第三方支付)、金融产品与支付自身挂钩、大数据下的信息处理、风险评估及风险定价、金融市场完全互联网化以资金供求的期限和数量匹配的无中介化,实体经济和金融产品结合,拓展交易可能性边界、产品简单化等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打了长期以来融资市场长期垄断的格局:商业银行提供的间接融资和债券和股票(资本市场)提供的直接融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交易成本巨大,同时也构成了金融机构的主要收入和利润来源。互联网金融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一批传统上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360、京东、苏宁、百度、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无不发力互联网金融,创新商业模式,开发出诸如阿里小贷、百度小贷等产品,希望在此轮互联网金融大潮中分得“一杯羹”。
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工行、建行、民生、光大、中信等商业银行则大踏步进军互联网金融。交行董事长牛锡明则提出了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三部曲:支付中介平台——信用中介平台——信贷中介平台;国泰君安为全面进军互联网金融,设置网络金融部替代零售客户部,并进入央行支付系统;政府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发展:工信部近期成立了中国互联网金融工作委员会,推进中国金融创新与改革,研究互联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央行2013年第二季度货币执行报告也高度评价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认为互联网金融具有透明度高、参与广泛、中间成本低、支付便捷、信息处理及时高效、信用数据丰富等优势;地方政府对互联网金融高度重视,如北京中关村、石景山区、广州、上海、天津、宁波等相继出台了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人才、服务、政策保障,“互联网金融中心”、“互联网金融产业园”、“互联网金融基地”应运而生,引进以百度小贷、天使汇、阿里金融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并培育本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
三、 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拉低了金融业人准入门槛,打破了金融业优待大客户、富裕阶层等精英群体,冷漠对待平民百姓阶层的传统;反过来,平民百姓又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拥趸,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繁荣,并将引发银行业服务方式、产品开发、价值链条和竞争格局的深刻变革。
互联网金融凭借其支付便捷、低交易成本、资源配置高效、高透明度等优势,将对商业银行产生全面性、持续性、系统性的冲击,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信贷、支付结算等核心业务,而且产品研发、产品定价、风险控制等都将遭受全面、持续性的冲击。本文主要从中间业务、信贷业务和金融理财业务三个方面分析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
中间业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间业务作商业银行除经营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外最重要的利润和收入来源,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银行存贷利差收入逐渐收窄,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银行的中间业务主要包括支付支付结算、交易、担保承诺、咨询顾问、投行业务、基金托管等,其中,支付结算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支付宝、财付通、快捷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通过创新其发展模式,不断延伸其业务领域,大肆渗透、抢占银行的支付结算份额,蚕食商业银行传统领域的中间业务市场。2013年6月13日,阿里金融依托支付宝巨大的沉淀资金优势,推出其余额增值服务——余额宝,类似于传统的货币基金,用户可以通过支付宝门户网站进入余额宝,直接购买各类理财产品,获得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余额宝的据支付宝提供的数据,短短不到6天的时间里,余额宝注册用户即突破100万元,与余额宝蓬勃的发展势头相比,国内个人有效基金账户发展速度则显得相形见绌,截至2012年底,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数据显示,国内所有个人有效基金账户数仅为7 630.14万户。艾瑞咨询的《2012年~2013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调研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61.3%的中国网民使用第三方支付完成在线支付,仅次于网银直接支付;截止2012年底,共有250余家机构获得第三方支付许可证,2013年第二季度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高达1.34万亿元人民币,依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14年互联网支付交易将达4.1万亿元。支付宝、财付通、快捷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台提供的服务,跟商业银行提供的服务并无大的差异,但其凭借便利性、低价格,不断挤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生存空间,以支付宝为例,截止2012年底,支付宝注册用户数量达8亿户,日交易最高额超200亿元,2013年双11购物节期间,仅“11·11”一天交易额达创纪录的350亿元,即使以超便利购物的美国“黑色星期五”也未能达到如此的高度。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模式,借助互联网、电信运营商、广电网络等平台,提供信用卡还款、生活缴费、机票订购、等便民服务,大大便利了民众,无形中对银行传统的中间业务产生了替代效应。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信贷业务形成冲击,甚至有可能取而代之。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收入和利润来源。在信贷领域,作为借款方的商业银行和作为接客人的客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因此,银行对借款方的审核非常严格,历经审查、评估、确认借款方资信良好,符合严格贷款制度,且确保能偿还贷款的,或者有三方担保的,方可进行放贷。传统上,商业银行喜欢的多是资本实力雄厚的优质客户,大量亟需融资支持的中小型企业和小微企业由于商业银行严格的审核要求及风险规避,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数据挖掘的发展,将大幅度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失灵问题,弱化资金中介的同时,开始凸显出资金信息中介的重要性,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则为为中小企业纾困开启了方便之门。
互联网金融企业通过互联网衍生出的大数据挖掘创新征信手段,破解了信息不对称,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网络借贷为资金供需双方提供信息匹配方面发挥着传统金融中介无法企及的作用,甚至有朝一日取代传统金融中介。互联网金融凭借其贷款审批程序高效、放款速度快、产品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将成为商业银行在小微企业、个人借贷领域的强劲竞争对手,诸如P2P之类的互联网融资目前已侵占了中小企业、小微企业、个人信贷的相当程度的市场份额;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全面放开,以大企业为主要客户群体的信贷领域一旦为互联网金融渗透并形成规模效应,将触及商业银行的神经,动摇商业银行的根基。阿里金融凭借其所掌握的客户数据和技术支持,相继开发出淘宝(天猫)信贷、阿里信贷等多种小微贷创新产品,一方面为淘宝(天猫)的商户提供信贷业务,同时也为阿里客户提供信贷业务。从2010年“阿里小贷”成立以来,累计投放贷款超过1 100亿元;仅2013年第三季度,累计发放贷款达208亿元,为近15万户小微企业、个人创业者提供融资服务。此外,人人贷等网络融资平台也为广大急需资金的中小企业纾困提供了一种选择。
网络理财的兴起不断分流银行存款。商业银行开发各种理财产品也构成其自身收入和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网络理财凭借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一独特的优势,且收益较高,大幅度的分流了银行存款。目前,网络理财基本上涵盖了支付、担保、保险、基金等银行的传统领域。宜信的金融布局及其发展速度,基本体现了网络理财强劲的发展势头和侵略性:起步于网络信贷中介,历经第三方理财、财务管理,目前已具备代销保险和基金的资格,服务内容涉及股权投资、保险、基金、信托等领域;阿里依托支付宝的资金沉淀,开发出的余额宝,其收益远高于银行活期存款,严重冲击了银行活期存款。基金销售支付,目前已有支付宝、易付宝、汇付天下、财付通、易宝支付、快钱、快付通等11家公司获得基金销售支付牌照;宜信、人人贷、余额宝、天天盈、等网络理财产品的兴起,不断蚕食银行存款业务。网络财产保险,2013年2月28日,中国保监会正式批复同意阿里巴巴、腾讯、平安保险、加德信、日讯、携程等9家公司共同发起筹建的众安在线保险有限公司进行专业网络财产保险进行试点;目前,平安、太保、阳光、人寿等保险公司(集团)悉数开设了保险超市,线上商城等销售平台。
四、 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选择
面对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的强烈冲击,逐渐蚕食其核心领域,分流银行存款和抢夺商业银行的客户资源,但商业银行不能坐以待毙,而应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发挥自身优势,规避劣势,通过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积极培育新的比较优势和利润增长点。
1. 商业银行优势和劣势分析。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资本实力雄厚,这点非互联网金融企业能企及的;商业银行网点布局广泛,遍布城乡,基础设施完善。商业银行拥有的的支付结算、清算、信贷等IT系统及其遍布城乡的营业网点,一定程度上能够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互联网金融虽然发展速度迅猛,但其影响范围多局限于大城市、沿海发达地区,目前上不足以对商业银行造成致命的冲击;从风险控制方面来看,互联网金融因其存在的潜在风险,如信用卡套现、欺诈、资金沉淀等,监管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也存在不足之处:部分商业银行高管对互联网金融的未来发展趋势认识不足,对自身定位也存在些许偏差;商业银行多是风险规避者,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服务重视不足;商业银行岁经过改革,但其内部员工参差不齐,观念陈旧、业务流程僵化;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和大型股份制银行,机构庞杂,官僚气息浓厚,条块分割严重,各自为政,信息孤立,难以实现资金供需双方信息真实性的实时匹配,难以在系统内共享客户信息,一定程度上商业银行及时高效的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2. 商业银行的策略分析。
首先,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性。互联网金融早已是一片蓝海,但部分商业银行对其重视不足。商业银行要高度重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居安思危,改变目前消极、被动的应对状况,从战略高度上推进互联网金融纳入商业银行的发展规划,以理性和开放的姿态,在思想上、行动上真正拥抱互联网变革浪潮。某种程度上而言,互联网金融正在成为推动商业银行创新的驱动力,积极推动创新金融发展模式。互联网驱动的金融创新给金融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而竞争机制的引入也提升了金融效率,降低了服务成本,能有效提升客户金融服务满意度。部分市场敏感的的商业银行已先行一步,提早布局互联网金融。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广发银行、中信银行等纷纷开通微信、微博公账户,即时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交通银行与阿里金融合作,推出了“交通银行淘宝旗舰店”;光大银行通过淘宝售卖期理财产品“定存宝”。建设银行则推出了“善融商务”这一独具特色的电商平,同时上线“善融商务个人平台”和“善融商务企业平台”,业务涵盖托管、担保、融资及B2C支付结算线上业务;银行借助于成熟电商平台和网络支付平台,聚拢资金、数据、平台三要素,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
处理好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第三方支付的异军突起,已然对商业倚重的支付结算业务产生了挤占效应,导致银行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对此,商业银行必须有清醒的认识,理性的面对。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博弈并非是零和博弈,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还有合作共赢。第三方支付所有的账户和清算交易最终还是要通过银行,其侵蚀的只是支付清算市场的前端市场。商业银行只有走出行业藩篱,积极主动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凭借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和第三方支付的信息技术优势,深度挖掘大数据,才能稳定老客户,拓展新客户,保证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部分商业银行也开始搭上互联网的快车,和腾讯、新浪、阿里等合作,推出一系列的产品。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商业银行相继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可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移动支付、随时随地的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
加大自身产品创新力度。互联网金融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互联网金融无法为整个互联网产业链提供全部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要增强客户的忠诚度,就要不断推诚出新,创新业务发展模式。一是构建战略联盟,加强与电商平台、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第三方支付、经销商、零售商等第三方机构的深度合作,打造集信息服务提供商、支付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企业于一体的一站式金融服务平台,强化利益共享机制,以期产生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二是深度挖掘、拓展网络融资。以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消费贷款、循环贷款、质押贷款等适合线上运作的信贷产品为重点,积极推动融资产品创新、流程创效、机制创新,面向中小企业、小微网商和个人客户推出在线、自助式的融资服务。三是精耕网络理财。强化与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的合作,在电子渠道全面上线债券、保险、基金、外汇、PE股权投资、贵金属和私人银行等产品线,打造线上综合理财平台,并不断完善产品信息检索、理财规划咨询、理财方案定制、产品售后转让等产品线,做强做精网络理财。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资本实力、市场地位、交易额方面的短板,表明其短期内尚不足以对商业银行造成致命性的冲击,但其行业模式和盈利模式却给商业银行未来的长期发展带来的“鲶鱼效应”,能够激发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和业务转型,创新活力,借助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完善数据体系,探索适合商业银行自身的互联网金融新形态,以便在互联网金融这片蓝海利分享一杯羹。面对汹涌的互联网大潮,商业银行应积极主动的拥抱互联网,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和组织模式,创新金融服务并强化风险控制,培育新的产业链,打造互联网时代的金融生态系统,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以便在未来同互联网金融企业激烈市场竞争中处于更加有利的为位置。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金融研究,2012,(12).
2. 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经济研究,2001,(4).
3. 狄卫平,梁洪泽.网络金融研究.金融研究,2000,(11).
4. 艾瑞咨询.2012年~2013年中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调研报告.
5. Goldman Sachs. Mobie Monetization:Does The Shift In Traffic Pay?,2012.
6. Petersen,Mitchell A.Information:Hard and Soft,Working paper,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2004.
7. 钟杰,魏海丽.信托制度、信托金融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索.现代经济探讨,2012,(6).
8. 王雷.网络金融的国际比较与借鉴.东北财经大学学位论文,2003.
9. 王倩.网络经济时代的宏观金融政策分析.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04.
基金项目: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11JJD790024);201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项目号:12JJD790035)。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范文4
摘要: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给消费者在日常生活支付手段、投资理财渠道等方面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信任、感知风险理论,从消费者角度,结合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本质特点来构造概念模型,解释消费者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为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产品;技术接受模型;信任;感知风险;使用意愿
引言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消费者的热捧,引起了高层管理者、传统金融机构和相关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例如,2013年6月13日,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和天鸿基金合作的创新支付+投资类产品——余额宝上线。至6月底时,余额宝用户突破250万,规模达66亿;9月初其规模已近500亿元,天鸿货币基金在余额宝用户爆炸式增长的推动下,一跃成为目前中国用户数最多、甚至是规模最大的公募基金。余额宝的成功,也激起了更多的基金从业者拥抱互联网金融,产生了众多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
天鸿货币基金的《余额宝运行一周年数据报告》显示,截止2014年6月30日,人均拥有余额宝金额为5030元,表明其依然是资金量不大的用户。余额宝用户在二季度突破1亿。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尝试民众很多,说明国内理财需求的空间很大,传统金融机构没有覆盖的客户通过互联网金融得到理财服务。另一方面,相对支付宝的注册用户数量8亿(截止2013年7月)而言,余额宝的用户数量还有待提高;而且对个体用户而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平均投资额度较小,说明了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采纳程度还有待提高。
如何扩大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受众,提高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采纳意愿,有必要对影响消费者采纳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因素进行探究。文章以余额宝类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愿,并且以余额宝为示例,为以后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的发展以及传统金融机构的创新可以提供思路借鉴和理论指导。
1、理论基础
1.1 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推进理论是金融创新成因的代表理论之一,该理论认为,新技术革命的出现,特别是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为金融创新提供了物质上和技术上的保证。互联网金融产品和传统金融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销售渠道和产品的创新,金融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消费者获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渠道从传统的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扩展到互联网、移动终端。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接受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金融需求,还取决于对互联网、移动技术这种交易方式的接受。TAM是David(1989)和David等(1989)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提出来,用以解释用户对新技术的接受行为。由于模型结构简单和各种实证研究对其价值的证实,被广泛用于研究对各种信息技术的采纳,也延伸到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情景。
1.2 信任理论
互联网金融情景下,由于消费者和网络零售商之间的时空分离,以及网络设备的不可预测,使得在线交易产生了隐含的不确定性。信任在包含未知风险的交换关系中起着核心作用。特别是在网上购物环境中,信任尤其重要。缺失信任的网上交易和网络供应商的是电子渠道市场渗透的重要阻碍。此外,研究表明,信任对用户愿意从事有关金钱和敏感个人信息的网上交易有重大影响。对商家的信任是消费者进行网上购物的重要前因。此外,用户通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对一种产品或服务的信任会影响其对同一渠道内另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感知信任。在淘宝、支付宝进行过交易从而对支付宝信任的用户更愿意在支付宝客户端进行余额宝的体验。已有研究发现消费者信任会降低客户开发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口碑传播,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刺激重复购买行为。
1.3 感知风险理论
Bauer引入感知风险这个概念,并且把感知风险定义为不确定性和相关结果严重性的组合。Featherman等把感知风险模型扩展应用到新兴的信息技术情景下(例如移动支付),用实证研究检验了互联网情境下对电子服务的感知风险的七个维度的影响,包括操作风险、财务风险、时间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隐私风险和整体风险。
余额宝是支付+投资类金融产品。第三方支付设计的用户众多,操作频繁,任何操作失误、系统设计不当或蓄意事件(如攻击或滥用信息及程序)等都有可能带来风险。用户在第三方平台上注册以及进行交易的时候,用户的身份信息。账户资金信息、交易信息以及认证信息等,已经被记录和保存在第三方支付的数据库中。如果第三方支付平台对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不到位,则很容易造成用户信息泄露。这些风险会产生用户隐私泄露或资金盗用等问题。易观国际在《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显示,用户在网络支付过程中由于木马、钓鱼网站和账户、密码被盗的原因带来资金损失所占的比例最高,分别为24%、33.9%。另一方面,余额宝所对接的是货币基金理财,虽然历史上货币基金的收益比较稳定,但是不排除会有资金损失的情况。这些都是消费者在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时可能感受到的风险。
2、研究分析
这篇文章在技术接受模型、信任、感知风险理论的基础上,从消费者和互联网金融产品角度,结合消费者个人特点和产品特点构建了消费者互联网金融产品使用意愿模型,模型如图1所示。
2.1 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显著影响消费者使用意愿
TAM中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是决定使用意愿的两个主要变量。余额宝是第三方支付平台推出的理财+支付产品,作为一种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具有理财功能,另外,还可以随时随地用于支付宝的购物付款,集理财、购物等功能于一体。而关于余额宝的相关操作都是通过电脑或者手机来完成,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电脑、手机操作技能。这种情景下,这篇文章将“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感知有用性”定义为用户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满足自己的理财需求的程度;“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感知易用性”反映了用户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操作体验,定义为,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容易程度。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程度越大,消费者使用意愿也更强。
2.2 信任显著影响消费者使用意愿
余额宝本质上是天弘基金旗下的天弘增利宝货币市场基金,天弘基金本来名不见经传,但是通过和支付宝合作,把余额宝内嵌在支付宝体系里面,借助支付宝的影响力,降低客户开发成本。不论支付宝选择与何种基金合作,支付宝用户都会有意愿进行尝试,可见,出于对支付宝的信任,是消费者使用余额宝的影响因素之一。这也是众多基金公司和已经沉淀大量客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的原因之一。这篇论文定义的信任是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提供平台的信任,而且信任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使用意向有显著的正面影响。
2.3 感知风险显著影响消费者使用意愿
依据余额宝的应用情景,定义感知风险为:使用余额宝带来的经济损失、心理压力、操作不当等不好的后果和可能性。并且从四个维度来划分感知风险:安全风险是指由于操作、安全问题等引发的经济损失可能性;隐私风险是由于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用户失去对个人信息控制的可能性;心理风险是指由于使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而使自己处于担心状态、遭受精神压力的可能性,比如担心自己账号被盗信息泄露资金不安全;功能风险是指投资互联网金融产品可能带来的损失风险。
当消费者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感知的风险越大,使用意愿越弱。减少消费者感知风险是促进消费者使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主要途径。比如在支付过程中提供各种安全工具,提供保险服务;对互联网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披露等。
2.4 个人特点和产品特点影响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风险
消费者的个人特点风险偏好和理财知识对消费者的感知有用性和感知风险有影响。风险偏好是指消费者有规避或者追逐风险的倾向。Chen和He在B2C电子商务环境下证明,消费者对相关品牌的知识越丰富,消费者感知到的风险就越低;而且消费者风险偏好越高,感知风险越低。也就是说消费者拥有的理财知识越多,对理财产品越了解,那么感知到的风险相应地就会降低。而理财知识越丰富的消费者在判断一金融理财产品的时候,比理财知识匮乏的人更了解自己的理财需求,也更清楚产品的有用性程度。
理财产品形式多样,但都可以从收益率、流动性、风险性和投资门槛4个主要指标来衡量。余额宝类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具有收益率较高、投资风险低、流动性强、投资门槛低等特点。可以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理财、购物、变现等需求。理财产品的这些特点是消费者有用性感知的前提。另外,余额宝是金融产品的属性,本身就存在相应的投资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者的风险感知。
3、结论及建议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金融平台、消费者的参与。对互联网平台而言除了应加强互联网安全,注意保护消费者隐私和资金安全,还应该注意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同时可以对消费者进行理财知识宣传,促进其理财意识。对于消费者而言,提高理财知识、风险意识,权衡收益率、风险性、流动性以及购买平台等各种要素,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监管方面,监管机构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方面的真空地带,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对余额宝类金融创新进行引导和规范;应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推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有效落实。通过行业自律和监管双管齐下,营造良好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也可以增强消费者对投资环境的信心,对投资平台的信任,促进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长德, 伍艳.发展金融学.[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 Davis F D.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 MISquarterly, 1989: 319-340.
[3] Davis F D, Bagozzi R P, Warshaw P R. User acceptance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models [J]. Management science, 1989, 35(8): 982-1003.
[4] 易观国际官网 [EB/OL]. analysys.com.cn/.[5] Bauer RA. Consumer behavior and risk taking in dynamicmarketing for changing world [M]. American MarketingAssociation, Chicago, 1960:389-398.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范文5
>> 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 关于空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面向“互联网+”的网络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和展望 美国互联网发展现状与展望报告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现状探究 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前景 浅谈苏州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互联网医疗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的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互联网基金发展现状、影响及监管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研究 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互联网+农业”新模式生鲜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新常态下互联网+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国内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发展现状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而最开始研发出来的网络主要是应用于军事方面,1983年之后,网络从军事化应用逐渐过渡到商业化应用,实现了网络发展的第二次飞跃,在通信、资料检索、市场交易、客户服务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潜力。
我国互联网的建立开始于1994年,也就是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ChinaPAC)的开通,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1996年底已经覆盖到3000个县级以上的城市和乡镇。我们可以将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6.6-1993.3是研究试验阶段。
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net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这个阶段的网络应用仅限于小范围内的电子邮件服务,而且仅为少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第二阶段为1994.4至1996年,是起步阶段。
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互联网,实现和Internet的TCP/IP连接,从而开通了Internet全功能服务。至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互联网的国家,互联网开始进入公众生活,1996年底,中国互联网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互联网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第三阶段从1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
国内互联网用户数在1997年以后基本保持没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1年6月30日,我国共有上网计算机约1002万台,上网用户约2650万人。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截止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较2012年底提升了2.0个百分点。图1为从2009年开始到2013年,中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的数据显示:
图1 中国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随着互联网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最直接并且最大的影响就是它给世界提供了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了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以及人们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的全球化进程,网络俨然已经从各个方面改变着人们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网络应用的加深,我们对于网络的内在研究和外在研究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网络语言的应运而生,作为网络研究大范畴的一个分支部分,让我们不得不停下脚步去思考,网络语言的出现以及应用的神奇力量。
我们对于网络语言的定义,可以依据于湖南师范大学吴传飞的《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况》的解释:“网络语言的概念经过了两个阶段,有两个义项: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而现在一般认为是指后者——在网络交流中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主要用于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虚拟聊天室等。”③而我们主要研究的对象也是后者,即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而网络语言的主体语言仍然为本民族语言,但其是在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语言变异现象,因其源自于本民族语言而又有别于本民族语言,网络语言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网络语言也是本民族语言的一种分化现象,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的,“社会中的人群由于性别、年龄和社会分工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言语社团。在社团内部,由于人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密切,交际频繁,因而在语言的使用上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其他社团的特点。这样,各种言语社团就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各有自己特点的语言分支或语言变体,这就是所谓的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②网络语言这种言语社团是由网民们自发形成的一个团体,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有自己的特点,形成了一个简明的语言分支,因此,我们说网络语言是一种社会方言。
二、网络语言研究现状
自从1994年中国正式加入互联网以来,我国网民迅猛增长,截至2013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91亿。而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标准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一种语言的变异。网络语言以其简单快捷、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特点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并对日常语言产生了一定影响,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在我国,网络语言是新兴物,我国学者对于它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也有人称之为三次冲击波。
目前我国已经正式出版了两本关于网络语言的词典。易文安编著的《网络时尚词典》是中国第一本网络语言词典(海南出版社2000年10月出版)。这本词典按网络用语的类型对词语进行重新组合,分为网络时代的暗语、俗语、专业术语、机构与公司、数字语言等几个大类。第二本词典是由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这是由语言学界编写的第一本网络语言词典,共收录网络词语1305条,主要收集网络一般词语,聊天室、BBS上常用词语和一些外来语及缩写。此外,还有一本非正式出版的网络词典《金山鸟语通》,它是2003年由众多不知名网友对两三年内网络语言中创新的部分作了整理归纳,收集了千余个网络聊天专用词汇,它的形式是以开放的网络文本为载体,通过超链接成为了各论坛中的热点,并提供给广大网虫在转贴中不断对其进行修正和补充。这本词典是一本动态词典,可看作是网络语言的使用者编写的第一本网络用语词典。
另外还有两本正式出版的研究网络语言的专著。一本是于根元的《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10月出版)。这是我国网络语言研究的第一本专著。该书主要探讨的内容有:互联网的历史和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语体,网络语言、词汇的特点,网络语言的优缺点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网络语言规范等问题。该书内容详尽,特色之一是对比研究了大陆和港澳台的网络用语。另一本是刘海燕编著的《网络语言》(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6月出版)。该书主要探讨网络语言的性质、语境、语体、风格、规范化等内容。
论文方面,在CNKI数字图书馆中关于网络语言的文章数量不少。例如:张璐《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2008),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2002),周敏《汉语网络语言的认知研究》(2010),吴希斌《近十年网络语言规范问题研究综论》(2010),金志茹、薛顶柱、李宝红《国内外网络语言规范对比研究》(2009),刘晴《网络语言的文化研究》(2006),张丽杰《网络语言的词汇学研究》(2004),张理华《浅议网络语言》(2010),黄海波《网络流行语的产生和规范问题探析》(2011),张云辉《网络语言的词汇语法特征》(2007)等。这些论文讨论的内容主要有:网络语言的性质及特点,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的认知及态度,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多数文章都认为网络语言是受网络与网民影响的一种社会方言的变体。
三、小结
由于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最为明显。比起语音、语法,研究者对网络语言的词汇变异更受人关注。许多论文的内容都涉及到了网络语言的构词特点。除此之外,一些文章还从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及规范化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但总的来说,我们对网络语言的研究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发现。
参考文献:
[1]吴传飞.中国网络语言研究概况[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1(32):6.
[2]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4.
[3]于根元.中国网络语言词典[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互联网金融发展论文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冲击 策略 竞争
一、互联网金融的现状
互联网金融是指以依托于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以及搜索引擎等互联网工具,实现资金融通、支付和信息中介等业务的一种新兴金融。互联网金融在我们爆发使得发展与我国网民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网民从2010年的4.57亿增长到了2014年的6.5亿,预计在2016年将增长到8亿,也就是说智能手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国内互联网金融主要包括网络支付和网上融资等领域,其中网上支付发展较早,体系也较成熟,而且在伴随着网民的增长的同时,交易规模也在爆发式增长,从2010年的10104.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80767亿元。网上融资作为基于电商平台和电子商务信用的新兴领域,正处于理论的完善和模式的探索期,基于P2P信贷平的平台数量也从2010年的15家增长到2014年的1854家,同时成交额也从2010年的13.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058.2亿元。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比,线上融资具有成本低廉,流程简单,操作方便等优势,而且主要是面对那些中小企业。在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份额直线上升,对传统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等方面造成了极大的冲击,造成传统商业银行业客户资源流失,商业银行业中介作用逐渐被弱化,同时对商业银行带来空前的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
在互联网金融出现之前,商业银行一直担任着资金的融通和中介的角色,这也是商业银行最传统的作用是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金融服务,其中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是在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时商业银行作为一国经济中最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因此,它的作用对我们来说可想而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产生,虽然还不至于完全使商业银行去中介化,但是对商业银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产方面
以P2P金融为例,P2P金融又叫P2P信贷。其中,P2P是peer-
to-peer或person-to-person的简写,意思是:个人对个人。P2P金融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电子商务专业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最近五年伴随着P2P的出现,P2P交易平台从2010年的15家增长到2014年的1854家,同时成交额也从2010年的13.7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3058.2亿元,增长趋势相当迅猛。可以清晰看的P2P的增长,由于P2P金融的优势,它提高了资金的使用率,是个人闲散的资金及时的贷给那些需要资金的人,获得可观收益的同时,遏制了高利贷的猖獗。而且贷款客户绝大多数还是传统商业银行不能覆盖的客户,现在来看对商业银行资产业务冲击有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新型的网络借贷方式所覆盖的客户势必会与传统银行业覆盖的客户有所交集。
(二)负债方面
互联网金融主要是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冲击,这方面代表主要有余额宝,微信的理财通,百度的百发,苏宁的零钱宝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余额宝。凭借着比银行同期活期更高的收益,抢占了商业银行数量巨大的用户和活期存款,显示余额宝类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在活期存款方面的巨大优势。从余额宝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传统的金融机构需要多少年才能累计到余额宝的用户数量,明显看得出互联网金融对存款的冲击这个事实和人们对这个新生物的认同,在大规模资金流向互联网的趋势过程中也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商业银行现有模式造成巨大的冲击。
(三)支付方面
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主要是社会结算,但在如今互联网金融蓬勃发展的今天,第三方支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比如支付宝、财付通、百度钱包等。尤其是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现在,支付、转账、汇款在一个手机上短短数分钟都可以轻松的完成。而且在最近几年的支付端,互联网支付正在经历一个井喷的过程,在交易中占有的比重,交易的数额也越来越大,互联网在支付端的得蓬勃生命力。同时在交易链的重构过程中,客户的交易信息和消费信息被隔离开来,商业银行不能完成掌握消费者的习惯,长时间下去会对商业银行有釜底抽薪的颠覆性作用。
(四)服务方式方面
传统银行提供金融服务的方式主要是柜台,由于现在去银行办理业务都需要排队叫号的等待,在人比较多的时候既浪费了精力由于浪费了时间。而互联网金融改变了这种固有的模式,通过一切虚拟化在网上直接进行操作。在这里省去了在路上浪费的时间,在等待服务的时间,还省去了填写众多单据的麻烦。所有的一切至于借助支付宝平台或其他的一些平台,在一个手机上就可以实现快速的转账汇款等业务,而且它还是免费的。同时互联网平台还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就是互联网金融的这种优势对传统的商业银行服务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三、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策略
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传统银行业的同时,显示出来了作为新生事物蓬勃的生命力和增长趋势。在其拥有交易成本低,覆盖面广的,效率高的同时,它的风险和监管问题不容小觑,目前它的风险控制弱,监管弱,但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新生事物的缺陷,站在广大传统商业银行的立场,我们应该看到积极的一面。互联网金融的出现说明了时代的进步,也是人类发展的进步,就像当时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出现的时候,在早期同样遭受过危机,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慢慢的完善,终究为了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在我看来也是一种发展的趋势,互联网金融表现出来的优势也说明了传统金融的相对落后。因此商业银行在面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时候,不应该在一味的打压。面对这种情况商业银行应该从自身做起,加快改革创新,迎接挑战。传统金融业只有这样做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之间的战争愈演愈烈,究竟鹿死谁手至今未见分晓。两者之间似乎是水火不容,但殊不知它们已经不能离开彼此而继续发展。目前商业银行已经不可能将互联网金融消灭掉,最好的方式就是两者能够结合各自的优势来共同推动中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广大群众带来真正的福祉。
(一)重视“互联网+”,构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
随着“互联网+”的提出,银行应该抓住利用互联网这个平台的优势,利用互联网快速的转型。所谓“互联网+”,通俗来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大数据和资源配置配置方面的优势,弥补自身的劣势。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先进的技术,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借鉴。比如开发自己的手机银行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传统商业银行的叫号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客户的时间,在互联网时代,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发令客户体验更舒适的软件。例如,中国银行深圳分行开发了一款“时间管家”的软件,解决了客户取号难、排队难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在开发软件和公众号后,要完善客户在功能方面的需求,比如交物业费,城市公交卡,违章罚款等,这样的便利性可以极大地方便客户,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的成熟,使银行可以进一步了解客户,不断去适应和创造客户的需求,增加客户的黏性,做到“比客户更了解客户”。
(二)推出优势明显、功能更强大的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应该推出点类似于余额宝类的理财产品,比如中信银行与嘉实基金联合推出的薪金宝,它能实现申赎与回购的无缝对接。只要客户持有薪金宝,就可以在ATM取款、转账,甚至在商场等消费场所的POS机上直接使用薪金宝货币基金份额刷卡支付。这样的便利功能使得投资者在急需用钱时,不用再经过先赎回再到账使用这一过程,只需手持中信银行卡,直接刷货基就可享受活期存款般便利,同时还能收获货币基金的收益,这种理财产品在流动性上已超越余额宝、微信理财通等产品。
(三)完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自身的金融平台会给银行带来非息差收入。在不久的将来,利率市场化是必然的趋势,所以赶在利率没有彻底市场化之前,商业银行应该尽早做好准备。否则,随着存贷利差的减少,传统银行主要的利润来源将会大幅减少,届时商业银行将会面临倒闭的可能。商业银行完善金融服务,创建金融平台,可以为银行带来大量价值连城的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加速小额贷款的运作效率。如建设银行推出的善融商务平台就是商业银行自建平台,。通过该平台银行不仅能够获得海量的客户数据,同时也能够为自身带来额外的息差收入。
(四)加强商业银行与P2P借贷平台的合作
面对小微和个人融资需求,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试点P2P平台。商业银行推出直销银行进行产品直销、将传统的柜台业务全部互联网化,以谋求未来在互联网金融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为了加强渠道建设,银行进军P2P,对未来互联网金融布局。与众多网贷公司跑路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银行系P2P虽然收益率并不高,但是很受投资者欢迎重要原因在于银行在风险控制上拥有绝对优势。在伴随着主管机构和监管方向的明确,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对P2P借贷平台的资金托管业务示好。没有诱人的托管费和沉淀资金,但是商业银行可以围绕P2P借贷平台的客户和数据、潜在的开卡量和活期存款来获得大数据。在投资端,银行有了客户信息完全可以向他们推销适合的银行理财产品和资产配置服务。在融资端,掌握了借款人的资金需求规模,每月还款情况银行也可以直接提供融资服务了。
(五)处理好与第三方支付公司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兴起,已经对商业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产生了挤占效应,导致商业银行现有客户和潜在客户的流失。在支付结算领域,第三方支付与商业银行的博弈并非是零和博弈,在相互竞争的同时,还有合作共赢。第三方支付所有的账户和清算交易最终还是要通过银行,其侵蚀的只是支付清算市场的前端市场。商业银行只有积极主动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凭借其丰富的客户资源和第三方支付的信息技术优势,深度挖掘大数据,才能稳定老客户,拓展新客户,保证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商业银行应该更加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和腾讯、新浪、阿里等合作,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各大商业银行相继开通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以及微博、微信客户端,可在移动终端上进行移动支付、随时随地的享受互联网金融带来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庄毓敏.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M].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张微娜.互联网金融时代来临对传统金融的冲击及影响[D].对外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郑霄鹏,刘文栋.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14,(02).
[4]邱峰.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和挑战分析[J].吉林金融研究,2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