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1
袁嘉丽等[10]依据微生态学原理,从小儿呼吸道微生态变化的角度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机制,探索中医宏观辨证分型与现代医学的微观量化指标存在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复感儿肺脾两虚型及脾弱肝旺型患儿的呼吸道微生态表现为紊乱失调的状态,尤其是肺脾两虚型更为严重。付肖岩等[11]通过研究慢性腹泻脾胃湿热证与舌苔细菌比例、菌群密集度和菌群多样性的关系发现,脾胃湿热证组的革兰阳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明显减少,细菌密集度明显增高,多样性明显增加。胡玲等[12]研究认为微生态失衡之“邪气亢盛、脾运失健、邪正相争”亢奋状态可能是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胃病脾胃湿热证形成的重要环节。脾胃湿热证是Hp相关胃病发生过程中邪气最盛及邪正交争最剧烈的阶段,Hp感染率高,胃黏膜呈现明显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上覆黄苔,甚则黏膜下出血的活动性炎症改变;脾气虚证的Hp感染率明显降低,胃黏膜呈现明显水肿或溃疡上覆白苔,甚则黏膜以白相为主的慢性炎症改变。陈晓刚[13]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再发性腹痛患儿的粪便标本中相应微生态检测指标的变化与脾胃湿热证主要临床证候的关系。结果发现,较诸脾虚证,脾胃湿热证表现出双歧杆菌与肠杆菌含量的相关性高,B/E值与腹痛程度、肠杆菌含量与腹胀频率的相关性高也是脾胃湿热证较诸脾虚证不同的肠道菌群变化特点;而双歧杆菌含量与食量减少的相关性增强则是脾虚证与脾胃湿热证不同的特点;此外,脾胃湿热证也表现出舌苔黄腻程度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属于中医学带下病的范畴,中医认为主要是湿浊蕴积生虫、虫蚀于阴中则痒。陈妮妮[14]对98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妇科检查,在辨病的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了解复发性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证候学特点、体质特征以及相关发病因素,通过内外结合法治疗,恢复肝脾肾正常功能,使阴道微生态恢复平衡,达到因人而异的个体化诊疗。
2中医临床应用与微生态
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调节机体使之处于平衡状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与微生态学中微生态环境的平衡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处。目前很多学者从微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研究治疗疾病。小儿非细菌感染性腹泻属于中医学泄泻范畴,而微生态平衡则在腹泻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胡小英等[15]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观察中医药疗法(口服汤剂和小儿推拿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的疗效及肠道微生态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医药疗法对小儿急性非细菌感染性腹泻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是短期内对肠道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数量影响不明显。胡晓霞[16]采用对照试验,将8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经临床观察发现,中药疗法既能有效治疗局部症状,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伴随的脾虚躯体不适症状,复发率低,疗效稳定性强。推测中草药不仅仅可治疗感染,还可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扶持正常阴道内的优势菌,发挥其生物拮抗作用,从而达到重建阴道微生态平衡的治疗目的。陈莉[17]对60例假丝酵母菌阴道炎患者采用中西药对照的前瞻性疗效观察,发现舒乐宁洗剂对改善中医证候疗效与达克宁相似,对维持阴道微生态环境也有显著疗效。
3中药作用与微生态
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2
加强对研究生的科研指导
研究生在读研期间要认真研究导师和所在院所相关导师的科研论文、科研方法和成果等,在导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到导师的研究课题中去,及时关注现有的研究新进展、研究中遇到的科研问题,通过科学研究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导师的指导下,研究生通过对文献资料整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分析统计及科研论文的撰写,主动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熟悉科学研究步骤,学到相关的研究方法,提高科研能力[4]。在科研过程中,要加强对研究生科研学术态度的培养,严格及时书写每天的实验记录,同时认真思考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分析哪些问题是实验过程中人为疏忽造成的,哪些问题是实验本身造成的。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与导师、课题组成员商量,找出问题的真正原因,定期向课题组汇报实验的进展情况,撰写研究工作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营造学术创新氛围
导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学术论坛、学术讲座、课题评审会、课题答辩会等,积极创造机会和平台使研究生有机会聆听国内外学者的学术历程、学术经验、学术成果,了解国内外最新学术研究动态、扩展学术视野、开阔学术思路、增长学术见识[6],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发掘独特地研究视角,这些都使得研究生的创新性思维更加活跃;多鼓励学生参加毕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答辩,汲取别人的成功的经验和教训,不仅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同时也会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促使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全面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搭建科研合作平台
研究生在做科研期间,如果仅仅停留在自己的实验室,科研思维可能会局限于所在的学科,但是随着新兴学科的不断兴起,研究方法不断在创新,在面对一些新的交叉学科的问题和新的研究领域,研究生往往无从下手。这些知识如果仅靠研究生自己去探索,去学习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不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开展与一些科研单位的科研合作将是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要让研究生多走出去,多和其他科研单位开展交流学习。导师可以将部分实验委托科研单位来承担,同时选派研究生去该科研单位实习协助完成实验。在实习期间研究生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来做科研,除了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导师的实验,还要积极协助实习单位的其他课题工作,促进研究生和实习单位的友好合作交流。实习不仅让研究生学到更多更全面新的科研思路和科研方法,同时也培养研究生良好的交际合作能力。也可以通过产学研结合模式在现代化创新性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不断进行实践与探索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7]。
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校;安全教育;事故原因
一、背景
2005年5月2日某某大学一位学生在长江荆江段涉水,不幸滑落深水中,溺水身亡;2009年10月17日和2010年10月5日同一学校又发生两起溺水事故。据调查,这三起学生意外溺水事故都是班里几位同学一起到江边游玩,一时兴起而涉水造成的。2005年11月2日15时许,北京市林业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了爆炸起火,一男一女两名研究生在大火中丧生;2008年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一栋女生宿舍楼发生火灾,4名女生在消防队员赶到之前从6楼宿舍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2003年11月24日,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造成41名外国留学生死亡,近200人受伤,其中有中国留学生46人烧伤,11人死亡;2006年1月8日菲律宾马尼拉市北部大学区的一栋学生宿舍楼发生火灾,8人被烧死……。这些事故的发生,暴露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反映了高校校园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同时,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活动的主导者,更有义务和责任确保高校校园的安全,努力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学生的成才和全面发展,在科教兴国、实现创新型国家中做出更大贡献。
二、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共性原因分析
安全科学有三条公理性基本观点,即任何事故都是原因的,任何事故都是由“人”和“物”两方面原因引起的,事故的严重程度和事故发生频率间存在“三角形”分布规律。高校学生伤害事故发生的场所及其“物”方面原因可能完全不同。但是,从事故原因的深入分析中可以发现有三点是共同的,即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这三点是事故的间接原因)。根据海因里希(Heinrich)的事故“三角形”理论,这三个共同点间的关系为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可以产生两个结果,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而人的不安全行为一部分直接导致了事故,一部分又导致了物的不安全状态,不安全状态再引起事故的发生。
三、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目前,高校的安全意识普遍不强,安全观念相对比较落后。就大学生而言,他们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安全能力都难以令人满意,更谈不上安全习惯。在教职工中也普遍存在学生安全就是治安和消防的片面认识。这种现状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安全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意识到学生安全事关高校全局,没有学生安全,高校校园稳定就失去了基础,而高校的安全稳定对于社会安全稳定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学生安全涉及面广,包括健康、饮食、交通、学习、心理、恋爱、校园安全与社会安全等。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也纷繁复杂,有自然方面的,比如地震、海啸、台风、流行性传染性疾病等等;有社会方面的,比如社会治安、交通、国内社会矛盾和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矛盾与冲突等等;有学校管理与服务方面的,比如消防隐患、饮食卫生差、教学设施和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等;有家庭和个人方面的,比如家庭经济困难、与家人感情不睦、个人学习压力、升学就业压力、恋爱和婚姻困扰、交友困扰、网络成瘾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个人安全问题,个人安全问题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群体安全甚至社会安全。因此,必须加强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研究和探索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任务紧迫而重要,也只有开展好在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才能有效预防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通过对高校学生事故共性原因的分析,我们得到事故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事故相关人员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现代安全理念教育
从对事故的统计分析发现,在各种伤害事故中,不安全事故只占4%,不安全行为占96%。在所有事故中只有2%是天灾,98%是人祸,由此可见人的意识和行为在日常生产和工作中至关重要。要消除不安全行为,就必须有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行为、态度,需要从思想上、意识上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在科学技术进步、文化繁荣和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将“安全第一”、“安全至上”、“安全超越一切”的理论,即“安全第一公理”牢固树立在广大师生心中。“安全第一公理”的实质就是安全高于一切,其目的就是以人为本,人命关天,把关爱生命,珍惜人生,保护人类从事的一切活动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放在超脱一切的位置。因此,必须加大安全理念教育的力度,在校园中形成一个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以人为本”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培养出具有本质安全化的素质的人才。
对广大学生进行现代安全理念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安全素质,这对于提高其走入社会安全生存具有基础性意义和战略性意义。大学生应具备的安全素质不仅包括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还包括安全伦理、情感、认知、态度、价值观和道德水平以及行为准则等。
(二)法制观念教育
作为培养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校,应加强法制宣传和教育,为社会输出的人才应是懂法、守法、执法的高素质的合格人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以增强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从而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特别是要加强大学生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除在法律课、德育课等必修课中进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外,在其他课程教学及安全教育中也要对大学生进行有关安全的法律法规知识教育,如:《宪法》、《刑法》、《安全生产法》、《国家安全法》、《保密法》、《消防法》、《游行示威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以及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知识教育,使学生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分清犯罪与非罪的界限,了解道德、纪律与法律的关系,明确什么事可做,什么事不可做,并能用法律武器维护国家和自身的利益和权益,与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安全知识教育
安全知识教育应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基础安全文化知识,是指提高大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应具备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起居安全、一般用电安全、交通安全、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及避灾和逃生等。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存素质。二是专业安全文化知识,是指从事各类生产活动和科研活动时所具有的安全文化知识。例如,化工安全技术、矿业安全技术、冶金安全技术、消防安全技术、建筑安全技术、运输安全技术、机械安全技术、科研实验的各类安全防护技术等。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生活常识和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增强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既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也可以在危险时更多地帮助周围的人。
(四)安全防范、自我保护的知识教育
增强学生的安全及防范意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高校要教育大学生懂得安全防范自救的一些基本知识,如熟记火警“119”、匪警“110”等报警电话号码,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或自己、他人的生命财产受到威胁或侵害时,要立即想办法报警,如无法报警,要能沉着冷静地寻求自我保护和自我解救的方法。大学生还应懂得一些基本生活常识,如使用灭火器等知识。总之,在校内,学生特别要加强宿舍以防火为重点的安全防范,了解掌握防火、防盗、防骚扰等知识以及防受骗、防食物中毒、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更要掌握在校外防抢、防受骗、防流氓滋扰、防交通事故、防意外事故等常识。教育学生遵守校纪校规,不到偏远地方游玩,出游最好结伴而行。在人际交往中,特别是女生在与异往中,更要注意保护自己。学校在安全教育及日常管理中应经常不断地给学生讲授这些知识,警钟长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及自救的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傅贵,李宣东,李军.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5(2).
2、田毅,潘洪江,张福喜.高校学生安全工作体系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青年研究,2007(6).
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4
【关键词】医学 研究生教育 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252-02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次,也是一个国家教育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快速增长,其规模已跃居世界前列[1]。正是这种规模的迅速扩大直接引发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危机”,并促使人们深刻反省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关注中国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的问题[2]。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密切相关,而课程是构成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系统和人才培养模式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各层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点、重点和难点,也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热点。本文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与思考,并对未来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1 课程改革的历史回顾与发展特点
1.1 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与特点
培养模式是人才培养全过程中各环节的总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为保证质量,对培养对象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与管理、科学研究、社会实践、论文撰写及答辩等诸环节采用的特定的培养方式的总和[3]。课程是教育改革的实质和关键环节,是沟通宏观与微观教育改革的桥梁,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先后掀起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其发展趋势和特点表现为[4]:课程研究的领域日益扩大;课程涉及的学科内容日益更新;课程的教学技术手段日益现代化;课程目标的定位日益拓宽;课程理念日益全球化。课程改革的具体操作特点则表现为:一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关注课程编制、实施、评价的一体化;三是关注课程结构的整合性和均衡性;四是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现实性;五是关注教学和学习方法的转变;六是关注道德、情感、态度、人性关怀、价值观教育;七是关注课程管理的民主化、规范化和全球化。总之,课程改革日益朝着课程的人性化、生活化、乐趣化、整体化、弹性化和个别化发展[5]。
1.2 我国课程改革的做法与特色
在世界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国课程改革在课程管理模式的革新、课程结构的调整和课程目标内容的创新上均取得了长足进步。教育部在高等教育“十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建立精品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方向,引导了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化发展,逐步形成了以下特色[6]:一是拓展了课程改革的国际视野,更新了课程教学理念,注意与国际接轨;二是探索新的课程结构体系和新的国家课程标准;三是调整了课程类型,延伸了综合课程,开发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加强了选修课程,注重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的交流,适当革新了课程结构中的相关比重,强化了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和均衡性特征;四是课程内容融合了更多的道德和人文教育;五是教材开发上打破“一纲一本”的划一局面,实行了“一纲多体”制;六是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师生角色与地位的转变,重视了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七是探索了新的课程和教学评估体系。
2 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现状与特点
2.1 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医学管理、教学、科研及临床人才的主要渠道,西方医学研究生教育起步早,专业特色明显、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系统、师资力量雄厚,已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归纳起来,具有以下特点:(1)课程设置的专业化:以角色为基础的专业化课程设置是国外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最突出的特点。根据不同专业角色的要求来设置课程,以培养不同类型的医学专科人才。(2)课程设置的个性化:国外各大学在专业课程设置上有着较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医学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常常考虑到研究生招收对象的特点,根据社会需要、人才需求来设计和安排课程并组织教学。(3)课程设置的人文化:多数医学院的课程设置拓宽了医学的教学范围,注重人文科学的内容,开设多元文化相关课程、伦理相关课程以及与医生职业发展相关的课程等极富特色的课程设置;同时,强调跨学科课程的学习,允许学生跨专业、跨学科、跨学院选课,以培养宽厚的人文基础。(4)课程设置的特色化:这些具有特色内容的课程也使得其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极富特色性。
2.2 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特点
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其课程设置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加强研究生德育教育、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的素质,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引导和帮助研究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辨证思维从事护理研究,满足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2)重视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不少国内医学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在学分比例上占总学分的四分之一,可见其极为重视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当然,由于其课程设置比例过重,也削弱了其他核心课程的学习。(3)强调教学和科研实践:中国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强调教学与科研并重,除了4~5门学位课程以及专业理论课、必修课外,基础理论课程授课时数大约为总课程时数的25%,这与我国硕士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较为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关。(4)突出课程体系的创新性:针对研究生的特点,近年来很多医学院校组织各学位点重新修订培养方案,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了调整。除按一级学科设置学位基础课外,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以突出其课程设置对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同时加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选编结合,积极引导采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以及时跟踪学科前沿, 开拓研究生视野,建立起以学科的核心课程为主体,公共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讲座为配套的课程体系,作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7]。
3 对我国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3.1 重视课程设置在体系上的相对完整性
国内外医学研究生教育成功的经验显示,研究生课程基本采用模块式设置,以体现系统知识教育的完整性。如我国现行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就分为四大模块――公共必修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每一模块都有其承载和必须传达的课程内容。一些公共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提供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为提高医学人才高级实践能力进行了系统的知识储备,同时也为其进一步解释、发展和建构新的医学理论和实践方法提出了学术性的指导方向;跨学科和非专业的支持性课程,是扩展研究生视野、提高其综合科研和实践水平所必须的内容,现代医学发展已呈现出高度的专业化和高度的综合化相结合的态势,一方面专业分科越来越细化,纵向研究越来越深入,另一方面各专业、学科之间的渗透、融合也越来越广泛,尤其是一些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这就要求医学研究生课程设置必须关注交叉性、边缘性学科的发展及跨学科综合课程的设置;此外,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级研究离不开先进工具和方法的支持,因此,外语、计算机及文献检索等内容也必不可少。上述几大板块构成课程设置的体系框架,但它并非要求所有专业的研究生课程都如此,这种完整性是相对的,它允许各院校、各专业根据自身资源和特色进行调整和补充[8]。
3.2 突出课程设置在内容上的前沿性
新的课程体系要能够及时反映医学技术的最新成果,保持课程的先进性,重视和加强教材建设,引进国外优秀教材和编写国内高级教材相结合。课程内容要以本学科各专业领域的热点、难点、重点以及尚存争议性的问题为导向,凸显课程设置的研究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具备高级实践和科研能力。在构建体系化课程模式时,要多设立一些跨学科课程,以供研究生选择,使其开阔视野,激发灵感,从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同时,医学研究生公共必修课程改革的步伐要快一些、比重要大一些,尤其是公共政治课的教育内容要融入学生的道德自律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
3.3 体现课程设置在知识覆盖面上的丰富性
课程设置的丰富性是课程设置的标准之一,所谓丰富性指“课程的深度、课程意义的层次和课程的多种可能解释”。医学研究生课程在纵向上与本科课程存在紧密联系,但这种联系不是意味着重复或加强,而是将其向深度拓展,研究生教育更关注课程在高深层次上的逐步深化和专门化,以使研究生的研究意识、思维角度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9]。同样,虽然在研究生课程在横向上与本科课程也有衔接,但这种衔接要体现课程向广度扩展,具有丰富的理论发展,激励学生挑战既往知识结构和内容,敢于对存在问题进行质疑和探索。在研究生课程设置上,硕士和博士课程也应体现纵向和横向的层次性,与培养目标要求一致。尤其是时展到今天,医学基础学科的大厦已经建立,而相邻学科的结合大多是空白的,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往往来自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为此要求研究生必须掌握现代医学及有关边缘交叉学科的相关知识,因而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学科课程是研究生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10]。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把握学科发展趋势,合理架构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制定具体的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在课程安排方面,除保证学位课程课时之外,优先考虑前沿课程,交叉学科课程的设置,活跃研究生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大中.关注博士生培养中的“过度教育现象”.文汇报,2005年4月6日:第5版.
[2] 刘鸿.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03:10-15.
[3] 杨树勋.现代高等教育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289-290.
[4] 瞿海东.基于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1:50-58.
[5]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3:30-37.
[6] 阎光亮,刘莉,刘悦.课程改革简明读本[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19.
[7] 罗琳,王国良.对临床医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5:28-29.
[8] 袁长蓉.中美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D].2006:95.
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5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中医妇科 临床研究生
医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妇科学是中医四大学科之一。它紧密联系于传统的中医基础理论,又有其独特的专业理论内涵及临床特点,尤其是在临床治疗方面更有一定的优势。那么,怎样才能充分展示它特有的优势,发展好中医妇科这门学科呢?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合格的专业人才。目前,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历经了2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从一个单一的培养模式过渡到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科学研究两种培养方向。[1]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笔者在多年培养临床研究生的过程中,通过对几十名学生的分析和总结,发现了一些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纠正,将不利于中医妇科专业的发展。现就一些问题进行探析:
一、经典理论学习不深,难以透彻领悟中医理论全貌
从古代著名医家和近代名医的经历来看,学好经典著作,熟记重点条文,深刻领悟文意内涵是中医理论和临床基础的前提,笃诚实践,医精于勤,是成为栋梁之才的必经之路。 如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临床研究生,首先应该重点掌握 “四大经典”等古典医籍的条文。因为,它们是中医的起源、是中医的灵魂。如果能够深解其意,并能应用于临床实践,势必会在理论和临床水平上有很大的提高。而现在的很多研究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古典医籍越来越淡然,知之甚少,只知其几条肤浅的原文,或者是为应付考试而背诵一些,隔一些时间便全然忘掉。更谈不上熟记理解和应用了,又从何谈起继承和发扬中医事业呢?所以临床研究生,无论是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都不要单纯追求学历和学位,而出现“博而不博”“临而不临”的现象。研究生除了注重专业培养之外,同时也要加强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交融。因为中医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体的,只有博览群书,由博反约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符合新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盲目追求中医西化
中医学是在几千年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既有医学的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中医和西医是两个异质体系,中医学的“系统思维”和西医学的“分析思维”有着本质的区别。[2]不要拿西医的东西往中医里生搬硬套。邓铁涛教授指出“中医要走自己的路”。培养中医人才,既要遵循现代医学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继承和发扬中医传统教育精华。[3]中医如果违背了中医学术特点及发展水平,背离中医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直接借用或照搬西医院校的教育模式,所有的中医理论和临证都要用什么客观化、标准化来规范,这将对高等中医教育和中医专业的发展有害无益。当然我们绝不排斥西医,并且提倡要掌握一些西医的知识。主张运用现代科学的检查方法诊治病人。例如在诊治崩漏、胎动不安、带下病、不孕症等疾病时,我们也不反对涉及一些西医的认识,采用必要的检查手段。但一定要拿出中医的理论和诊治方法,发挥中医的特长和优势,因为作为一名中医院校的研究生,今后要承担的是中医事业的振兴和发展。对于两种医学我们应当兼收并蓄,取其精华。比如,对于胎死不下一症,古人已告示医者,“当速下其胎,以救其母,方用脱花煎”。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古人能有此认识实属难能可贵。但在今天,面临着这种病症,我们是否仍然要墨守成规,而不去发挥西医学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呢,这当然是没有必要的。所以要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发展中医的有效途径。
三、科研能力不强,重复模仿现象普遍
发展中医妇科事业,需要普遍提高妇科人才的素质和高尖人才的培养,大力开展科研工作。如何搞好中医的科研工作,在许多的研究生中存在着误区。他们不知道应该如何进行中医科研研究。在目前的大多数科研工作中,普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忽略理论、忽略继承、忽略极为宝贵的临床特色经验的总结;出现科学研究的虚假和重复现象,其中最为普遍和严重的是科学研究的重复模仿。重复进行同一课题的研究,只不过是重复他人的工作,得到他人已经得到的结果,充其量只是证明了该实验的可重复性,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浪费了财力,毫无意义。中医科研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医的发展,我们不应当只是为了应付而机械的去进行毫无新意的研究。真正的中医科研工作应该着眼于中医的提高和发展。我们应当深入的理解中医妇科的专业理论,认真地进行思考、确定科研方法,才能够得到有意义的科研结果。不要盲目崇拜西方的定性、定量标准化,要热爱中医事业,坚定不移的按照中医的思维方法进行科学研究。不要用西医的研究方法替代中医的研究方法,不要以现代科学为尺度去度量中医而定其取舍。[4]我们应当重视临床实践,具有扎实的中医根底,以实践这一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去论证、研究中医学从而促进其发展。
四、理论与实践脱节,动手能力差
理论源于实践,中医妇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临床的疗效是中医生存、发展及长盛不衰的生命力。[3]现今的临床研究生绝大多数是从校门到校门,他们接受了五年的高等教育,已习惯于以课堂、老师、教材为中心,只要你认真听讲,啃书本,死记硬背,就能取得好成绩。当全部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学习结束以后,才进入临床实习阶段,这样就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割成两个独立的体系。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能很好的去发挥运用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是茫然抄记老师的方子,结果呢?在老师的手里,方子是活在树上的树叶,很有效,可是在学生的手里,叶子逐渐萎缩,后来就变成碎末了。[4]这说明学生们缺乏动手动脑能力,不能把所学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导致学生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表现出临床遇到实际病人不能处理,甚则连一个合格的病例记录都难以完成。形成了高学历、低能力的局面,使用人单位也面临着选人、用人的危机。导致研究生毕业以后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因此,必须积极改变现行医学教育滞后于医学模式的发展与变化的情况。实行以学生为主体,以导师为主导的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把学生从记忆型,模仿型转变出来。让他们学会善于动脑、善于动手、善于实践、善于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勇敢地向新世纪迈进[5]。
五、临床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研究生在入学的时候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而21世纪是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于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随着社会对医学人才的多样化、综合化的需求,以专业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就业的多元化趋向不一致的矛盾日益突出,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中医学术水平及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中医人才,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势。按照中医独特的培养和成才规律,通过对学生东方传统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中医辩证思维,稳定学生的中医专业思想:另一方面,把中医学放在现代整个知识体系的大背景中,采用开放性研究,及兼容并取的态度走向世界、面对世界,敢于吸收外来的(或现代)优秀文化和科学技术,与时俱进,不断促进中医学术自身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培养出一批基本功扎实,有较高道德操守,具有较高理论和临床水准,能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复合型中医人才,[6]是我们的愿望和人民的需要。
目前我国十分重视研究生的教育与培养,站在与世界先进国家同等教育的水平线上要求研究生。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制定了有效的管理方案,各职能部门和本专业专家到各大专院校听取研究生论文报告,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点迷津,这便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康金凤、陈志强.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4,8(12);4
2、耿建国、韩奕.中医高等教育的弊端及改革的思考.北京中医,2003,12(24);6
3、郝光明.对中医教育而言,师傅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太重要了.中医药学刊.2004,8(22);8
4、耿建国,韩奕. 中医高等教育的弊端及改革的思考.北京中医,2003,12(24);6
药学研究生论文范文6
根据是否收费,Web上护理学电子资源分为收费资源和免费资源两种。收费资源如中国知网(CNKI)、万方等电子数据库,是护理学工作者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由于其结构严谨,内容准确,为其知识组织方式由信息元过度至知识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如CNKI数据库已经提供了知识元检索途径。在收费电子资源发展的同时,免费资源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主要包括三类:①基于电子图书、期刊的开源资源,如道客巴巴、百度文库等。从目前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上分析,开源资源的电子图书、期刊、博硕论文已经与收费数据库大体相当;②护理学电子论坛如丁香园、天使之城等。电子论坛向所有护理学工作者敞开了大门,是广大护理学工作者交流工作经验、思想体会的主要阵地,在资源种类和内容上与电子数据库形成了良好互补;③护理学百科知识网站,如百度百科、搜搜百科等。百科类网站的诞生为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了新的信息获取途径,其发展理念强调用户的参与和奉献精神,内容整体详实准确。可见从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上分析,护理学收费资源仅是免费资源的一个子集。然而,在知识的组织方式上后者与收费资源远远不能同日而语,整体处于无组织的状态。这是由于免费资源分布过于广泛,所有的内容没有统一的结构格式要求,尤其是电子论坛信息的没有审核的过程,不规范用语非常常见等等,在这种条件下,显然信息元不可能成为免费资源的组织方式。为了合理组织这些资源,知识元组织方式最佳的选择。
2护理学知识元的标引范围
2.1限定开源资源的标引范围
目前国内大型综合类开源资源网站主要以道客巴巴、百度文库和豆丁网为代表,笔者在3月19日以“护理学”为检索词向这三个数据库的默认检索方式进行检索,分别得到956149、901090和401445个检索结果,由于以上三者均是以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学术论文、电子课件等作为资源收集的内容,从资源数量可以简单的判断道客巴巴的护理学资源最为丰富。因此,将开源资源的收集范围限定在道客巴巴中,其他两个数据库没有必要做重复的分析统计。
2.2限定电子论坛的标引范围
包括护理学在内,各种电子论坛的整体资源质量与论坛服务时间往往成正比,如丁香园论坛始建于2000年7月23日,经过多年的发展,吸引了大量高素质医学工作者的关注,内容也较为准确,信息每天都在动态更新;相比之下大量小的医学论坛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内容的整体质量较低,而且即使对其进行标引,这些论坛未来也非常可能被市场所淘汰,无法找到标引所对应的知识内容,显然对这样的网站内容进行深入的知识挖掘几乎没有意义。因此有必要将论坛的范围限制在2年以上,以此保充分提高对电子论坛知识元标引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2.3限定百科全书类网站的标引范围
主流的百科全书类网站主要有百度百科、搜搜百科、360百科、谷歌百科等等,通过名字即可发现这些网站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先有搜索引擎,后有百科,每个所有引擎都会首要的引用自身的百科知识,两者相互促进发展。以上百科类网站的知识内容几乎均涵盖所有的学科范围,种类和内容没有明显差别,但由于百度搜索引擎是市场占有率最大,在2012年11月占有率高达72.84%[2],可以说百度已经成为多数人检索信息的习惯。相应的使百度百科自然成为百科类知识点击率最高的网站,因此将范围限定在百度百科中。
3知识元标引过程
3.1护理学免费资源的分词
分词就是将连续的字序列按照一定的规范重新组合成词序列的过程,将没有间隔符中文词语变为机器可以理解的词语。常用的分词方法可分为三大类:基于字符串匹配的分词法、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和基于词频统计的分词方法。基于理解的分词方法模拟了人脑的理解过程,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3]。前文虽然对护理学免费资源的范围进行了限定,但整体仍然是海量的,为了提高分析效率,保证分词质量,本文设计了一种曲线高效的分词方法。“曲线”表示为首先不直接对免费资源进行分词,而是以CNKI中的期刊数据库、报纸数据库、博硕论文数据库、会议论文等数据库,和读秀电子图书数据库为对象,采用字符串配算法进行分词方法对其内容进行分词。其原因如下:①电子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等数据库是高端人才交流前沿知识的主要阵地。这决定其内容整体具有极高的含金量,任何新的理论知识、高效的工作方法必然第一时间诞生在其中或必然有所体现,保证了分词结果的全面性;②整体内容经过作者和编辑部多次审阅和校对,几乎没有错别字和奇异词,不需要对词语进行语义理解的过程,保证了分词结果的准确性;三、文献数量范围进一步缩小。笔者利用CNKI总库检索近5年发表的有关护理学方面的文献,检索表达式为:主题=护理(出版年:2009年3月29日—2013年4月29日)进行跨库检索,总计得到313643个检索结果;以护理为检索词,在读秀电子图书中检索得到35859个检索结果,有限的内容具备开展字符串匹配算法的基础。可见收费数据库的特点完全弥补了字符串匹配算法的缺陷。“高效”表现在以此分词结果为基础,将整体分词的结果作为字典,向免费护理学资源采取词频统计分词的方法进行分词,从而省去以往词频统计需要建立字典的复杂过程。分词统计完成后减去中文停用词表的分词,就是最终的分词结果。
3.2护理学免费资源的关键词提取
提取关键词是知识元标引的核心环节,主要有两种方法,分别根据分词的重要性和出现频率作为提取依据。根据护理学各种免费资源自身物理结构的差异,如开源资源和百度百科对内容结构有严格的格式限制,尤其是关键词、摘要是前者必备组成部分,后者虽然没有对结构有如此细化的要求,但其内容的每个段落均有段落标题。可见以上两者在结构上就对分词间的轻重程度即权重进行了表达和说明。因此以各个分词的重要性为依据提取关键词。在提取算法的设计上,作者傅雷在硕士研究生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TFIDF算法的权重改进型算法,即在TFIDF算法上,增加分词的参考权重系数K,权重由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正文四项组成,权重值分别为2、1.5、3和1。在计算时,被统计的文章所有分词以此为参照物,若某一分词与标题、摘要等项的分词相同,就附以相应的权重值。以此进一步体现出文章结构与分词重要性的对应的关系,将结算结果前10名的分词设为关键词,并经过实践证明较为合理准确[4]。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权重系数K进行了如下细化和修改。细化内容为,根据标准格式的论文和图书结构中必有段落小标题,这是对段落或部分内容的总结性归纳,和美国学者P.E.Baxendale统计表明,反映段落主题的句子85%出现在段首,7%出现在段尾为原则[5],按着权重的重要性依次排序为段落小标题分词>段首句分词>段尾句分词。相应的对权重值进行修改为2.5、2和1.5,即正文权重值1不变,新增三项依次以0.5递增。标题、摘要、关键词的权重值依次增加1.5,分别为3.5、3和4.5。若某一分词同时与权重项的多个相同,按最大值赋予权重系数。同样取前10个分词作为关键词。最后在道客巴巴和百度百科中各随即抽取50篇文章,通过自动抽取的关键词与人工抽取的关键词相比较,计算出抽取精度、召回率和Fβ=1值分别为33%、87%和47.8%,较TFIDF权重改进型的算法的值均有所提高,结果较为理想。从电子论坛内容的格式分析,大部门内容由一段话组成,内容较少,甚至在百字以下。有限的内容使其产生分词与其位置几乎没有重要的对应关系,这极大降低了知识元提取的难度。因此,选择计算分词出现频率的方法提取关键词,即依次计算每一个分词的出现频率取其平均值,将出现频率高于平均值的分词提取为关键词。
3.3护理学免费资源关键句的提取
由于关键词虽然可以表达概念,但无法完整的表达语义,从而无法准确的描述文章的知识,也不符合人们惯用的对文章的理解过程,相比之下句子才是表达知识的基本单位。因此,知识元以句子作为基本对象,能够更加合理、准确、方便的描述知识元表述的内容。具体过程如下:首先根据关键词提取的结果,将关键词还原至所在的句子。然后对句子进行分析,判断该句子是否能够完整表达一个知识且不可再分,将符合条件的句子提取为关键句。由于以上过程较为简单,在这里就不再赘述。3.4护理学免费资源知识元标引按着知识元的结构描述关键句就形成了知识元。随着情报等学科对知识元研究的逐步深入,目前已经诞生较为合理的知识元描述框架[6]。
4知识元树型组织
本文设计分类器的思想是根据知识元结构中的内容属性设计的,整体分类器由三级组成:①设置护理学理论知识元与实践知识元分类器,对Web上免费的护理学知识元进行初次分类。通过对护理学知识元内容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以下词语往往与护理学理论知识关系紧密,如分析、浅议、原理、概念、进展等,将以上词语组织构建成为护理学理论知识分类器。以下词语如治疗、作用、效果、调查、步骤、比较、处置等与护理学实践知识的内容相关,由此组成护理学实践知识分类器。②在根据医学广义的内、外、妇、儿的分类,设置二级分类器,如心梗、心绞痛、肾炎等词语组成内科护理学分类器等,同时根据护理学实际的研究和工作需要,增设护理学教学、护理学管理、护理学心里三个分类器[7]。③根据医院科室的和医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进一步细化分类器,如将内科护理学分类器细分为心内科护理学分类器、神经内科护理学分类器等[8]。当然,以上分类器的构建是一个非常繁琐的过程,需要护理学权威专家进行仔细论证,受到作者水平能力的制约和篇幅的限制,只是进行简单的框架描述,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分类器构建完成后,通过对护理学知识元的内容属性与分类器的词语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决策树分类挖掘算法进行分类,将所有的知识元组织起来。
5未来努力方向
5.1对护理学隐性知识进行标引
知识元是显性知识的最小可控单元,也就是说本文是将护理学显性知识作为研究的对象,忽略了隐性知识的标引和组织。其实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相比更为重要,只是由于目前隐性知识的获取和共享还存在许多实质性的问题,如部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存在一定的技术困难,加之缺乏合理的知识保护体系和鼓励方法,限制了隐性知识整体的数量和质量。但近年来基于隐性知识的研究已经成为情报学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在一些学科隐性知识共享平台初见雏形[9]。可以以预见不久的将来,隐性知识共享平台将是人们获取知识的崭新途径。当未来护理学隐性知识显性化发展成熟时,有必要将该部分内容进行知识元层面的标引,扩大和丰富护理学知识的标引的范围,将所有的护理学知识高效组织在一起。
5.2构建学习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