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文1

关键词: 应用写作 教学实训平台 人才培养

美国大学董事会全国写作委员会曾在2003年至2006年就写作的改革、重要意义及现实情况发表了3篇调查报告,对美国大公司和美国州政府的职员写作情况作了一个总体评价,就写作的重要性而言,美国大公司和美国州政府都认为这是职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素养。但同时也发出强烈的“警告”,现实中很多职员对于写作不重视,或者本身的写作能力相当欠缺。尤其是来自州政府的职员,大多数人的写作能力很难达到政府所要求的标准。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大学生不一定非要会写诗歌、小说等,但一定要会写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文章,而且非要写得既扎实又通顺不可。无论是美国大学董事会全国写作委员会调查报告中的写作,还是叶圣陶先生说的工作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文章,其实都是我们常说的应用写作。应用写作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地位并不显得突出,但就其作用而言,它远比文学艺术类课程发挥的作用更明显。不管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计划、总结,还是毕业之时的求职信,甚至是热门的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都属于应用写作的范畴。但现实大学中应用写作的教学情况和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却让我们堪忧。由于应用写作相对而言,其格式比较规范、固定,现实案例相对死板,以至于让学生感觉应用写作就像“八股文”。而在教学中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教学过程中显得比较呆板,导致应用写作课程并不受学生欢迎。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丰富多样的练习过程中会不断发现练习的兴奋点,对教师上课未能讲解自己有新看法的地方往往也比较大胆提出来,对不同文种之间的区别也会不断向教师提出新的问题。这些新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更佳。换言之,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具备未来工作和生活要求的写作能力,使人才培养更全面,而构建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整合应用写作实训平台,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重点有所区别的教学实践训练。

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不同的。相对于理工科的学生而言,人才培养重视专业性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其专业课程的设置也是强调专业的核心地位,但往往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理工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了对专业课程相当重视以外,其他课程基本上保持一种漠视或者说考试能过就行的态度。对于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分析透彻,更要在教学实践中与其专业密切结合,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而文科类的学生,由于其人才培养目标与应用写作的关系相对密切,就要考虑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需要,对其进行相对全面的教学实践训练。整合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就要建立一个材料丰富的应用写作教学训练库,再针对这个教学训练库进行系统、有条理、有原则的分类。以笔者的教学实际为例,笔者将教学实训平台的对象分为三类:文科类、理工类、艺术类。在这个基础上,再将每个教学班按专业进行分类,如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网络工程、电子应用技术、英语、景观设计等。教学实训平台分成三大类,并不等同于将教学内容分成三大块,而是对其学习的侧重点进行区别。通俗而言,就是将学习内容的重视程度作了区分。如对于行政管理的学生而言,公务文书即法定文书,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每类文种都是理解并会撰写。但对于网络工程的学生而言,除了理解公务文书的格式,文种的学部分了解就可以了。

就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分类及其重点,笔者作以下说明,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第一,文科类学生,教学实训重点主要放在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和经济合同方面。但除此之外,对有些专业的学生还有其他的要求,如经贸类学生要求重点解决经济文书中的所有文种,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则还要求对信函文书、法律文书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第二,理工类学生,教学实训重点则主要放在事务文书、法律文书和某些经济文书上,对计划、总结、调查报告、产品说明书、可行性分析报告、项目策划书等与之专业相关性较强的文种要作重点训练,理工类学生通常对于这些教学实训感兴趣,而且也较主动与教师交流。第三,艺术类学生,教学实训重点在说明类文书、企划类文书等。与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不同的是,艺术类学生思维较发散,创新思维活跃,跳跃较大,应用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只能从对其感兴趣且有创造性的文种入手。而相对于公务文书、事务文书和法律文书,大部分则是其了解的范围,掌握基本知识点即可。

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没有重点的,即几大类文书——公务文书、事务文书、法律文书、经济文书、信函文书等,应处于教学重点或中心位置,但由于学分分配、课时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差异等实际因素,将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进行区分,是为了服务于学生的专业需要,也是其应用性的体现。

二、丰富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形式,强化实践与训练的关系,打造基于师生互动交流为核心的课内课外、网上网下开放式教学实训体系。

从应用写作知识来看,其基本上属于块状式,即每类文书有每类文书的特点,教学过程也可以分成若干小块来进行。而从学生专业来讲,其专业方向又属于线条性,每个专业有其独特的专业性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应根据这种专业性质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工作。实际上也就要求,应用写作必须进行条块式糅合起来教学,这就使得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形式必须丰富多彩。而在教学实训开展的过程中,要尊重“教师主导、学生实践、师生互动、共同交流”的原则来进行。教师出于训练目标与专业匹配度来引导学生开展教学实训,同时也会根据课程体系、理论需要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组织教学实训。这类教学实训,视其课程需要可安排在课堂上或课外完成,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教学实训进行抽查。学生实践是教学实训的核心,通过教学实践,不仅要完成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更要举一反三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挖掘,甚至要对应用写作理论体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理解。在学习过程中对有疑问的地方,要及时与教师沟通,主动将学习情况向教师汇报。教师在教学实训小结中,要将教学实训过程存在的典型问题与不常见的问题整理出来,让学生们讨论交流,使学习效果更好。以通知的实训为例,在完成理论课程之后,通知的练习主要侧重在标题结构、主送机关、正文及落款四个方面。训练标题结构,教师要注重通知分类后结构的引导,即转发性通知与批转性通知的区别应该如何界定,任免通知与任免决定的异同在什么地方,事项性通知和会议通知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只有把这些问题都解决了,学生对通知的分类及实际应用才会得心应手。而在通知的主送机关训练上,则反映出通知文种在行文方向的多样性,如何来区别通知、通告、公告甚至通报,都可以在主送机关上加以区分。除此之外,训练学生熟悉通知的写法、通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相对规范的格式,这些与其他公文训练大体相当。

当然,应用写作教学实训不能仅仅停留在练习与训练上,更要有丰富的教学实训形式。精讲多练已经成为很多应用写作教师的共识,也是学好应用写作课程的不二法门。但如果实训形式单一,就会显得枯燥无味,很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应用写作课程产生排斥作用。丰富教学实训形式,使应用写作实训时常保持新鲜感,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踊跃参与实践训练,增强应用写作教学效果。丰富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形式,其主要的途径有:第一,建立、健全课程训练网上数据库,使学生通过发达的网络随时随地进行动手练习。网上数据库是学生学完理论学习后,第一时间接触到的应用写作实训材料,只有建立并完善课程训练的网上数据库,学生才有可能找到可靠的素材进行练习。网上数据库分类既要有体现各类文书和文种的区别,又要有题型的分类。不仅如此,网上数据库还要有相关教师的联系方式,方便学生对练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进行反馈。第二,开展参观、岗位实习、写作竞赛等实训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应用写作实训活动中来,从而在活动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增强学习的效果。参观有关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类文书的应用范围、作用及写作规范,学习各类文书整理的原则,使学生受到较强的感观冲击,是学生认识学习应用写作重要性较有效的办法之一。利用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需要,设立应用写作实习岗位,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各类文书的撰写、、入档等全过程,培养学生应用写作规范化处理能力。开展多形式的写作竞赛活动,如纠错知识竞赛、单一文种规范撰写竞赛、项目企划创新竞赛等,让学生在争取荣誉的过程中主动学习,透彻理解应用写作的有关文种知识。

总之,利用好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及网上数据库训练资料与网下答疑的个别辅导相结合,用丰富多样的实训形式形成教学相长、师生互动的有效教学局面,使之推动应用写作实训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学效果。

三、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对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进行有效的跟踪评价,接纳有效评价并反馈在教学实训平台上。

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其设计以理想状态来进行,其实际教学效果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也有差别的。因此,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不断更新完善实训平台,才能使之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服务。

长效的评价机制应是开放式的,其包括短期、中期、长期三阶段跟踪式的评价体系。其中短期评价为1年时间,中期评价为1—5年,长期评价为5年以上。短期评价基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包括对课室教学的评价、对网上数据库的评价、对师生互动情况的评价、对开展活动的评价、对实习岗位与知识关联度等多方面的评价。这种评价旨在对教学知识、理论体系、教学方法、实训方式等进行评价,有利于及时调整实训内容与方式。中期评价包括学生学习后的应用,以及学生初涉社会后应用写作知识发挥的作用。这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各类文书的应用,如请示、求职信、学术论文等,也包括学生实习或毕业初所应用到的工作总结、转正申请、实习信函等文书。学生在学习后,对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对应用写作各类文书的使用,有可能会出现一些疑惑的地方,或者因学习认识不够深入,对有些文种的使用范围和规范性区分不清,都可能会促进学生对应用写作实训平台进行中期评价。长期评价则是在学生工作了两三年后,对职场有较深入认识,且在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可以体验应用写作实用性与规范性带来的便利,对运用应用写作知识的体会更深刻,因此,他(她)们对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评价和建议更中肯。鉴于学生可能在学完通过考试后,可能会对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不太积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建立QQ学习群,或记录档案等方式,主动邀请学生进行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在保障长效评价机制顺利进行的基础上,将短期评价、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的意见和建议整合,及时更新应用写作实训平台,对旧的材料和旧的标准也相应更新,有利于学生在反馈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长效的评价机制,纳入到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师生互动中,使之成为教学实训平台的一部分,并将其开放给学生,让学生进一步分享师兄师姐与教师交流的成果。在分享的过程中,更深刻理解教学的重点、难点,区分应用写作各种文书,为学好应用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总之,应用写作教学实训平台的构建,需要在整合人才培养方案、网上数据库、实践实习岗位、师生互动、长效评价机制等诸多要素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开放的实训平台体系。这个平台既能为学生学好应用写作服务,又能为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服务。

参考文献:

[1]郭小琲.财经应用写作应走大写作和新写作之路,内蒙古财经学院学院(综合版),2004(1):32-35.

[2]何洁,徐莉.情境教学在应用写作课中的运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7):47-48.

[3]吴建萍.应用中的写作和写作中的应用,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2-54.

[4]周国兴.研究性教学理念在高职应用写作教学中的实践,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47-48.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文2

关键词:应用写作;主题学习;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珊丹(1965-),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计量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浙江 杭州 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计量学院2012年度校立教改项目“基于主题学习的《应用写作》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HEX201202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95-02

一、传统“应用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应用写作能力是现代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技能之一,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应用文写作成为必考项目,各行各业公开招聘干部时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核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因而“应用写作”课程已经成为各类院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在中国计量学院的文科专业中,其为必修课,在工科中为选修课。从学生的选课情况来看,对于应用文写作学习的热情很高。从对毕业多年的校友的调查情况来看,他们认为应用写作能力无论是在哪一个行业中,都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应用文写作课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学方法陈旧

目前课题教学的主要模式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而产生厌学、惰学、逃学现象,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2.教材编写陈旧

“应用写作”教材种类、数量很多,但几乎所有的“应用写作”教材在编排体例上都是采用先讲授理论知识后讲授文种的编排方式,照此授课,不但教学方法是教条与呆板的,而且知识点零散割裂,难以让学生掌握基本体系,让本来就感到应用文写作枯燥乏味的学生更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3.课程练习不尽合理

应用写作,顾名思义,其最大的特点是应用性,所写的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相关,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写作课程要求有大量的写作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目前“应用写作”课程的写作练习基本为教师讲授一个文体之后假设一种工作场景,设置一些条件,让学生来进行写作练习。对于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说,只能是按照范文照猫画虎。这样既难以让学生真正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方式,也难以调动学生写作的热情。

4.教学任务与教学时数存在矛盾

应用文文种数量众多,而课堂教学学时却很少,目前大多数学校“应用写作”教学学时为32学时。在不多的学时中,要讲授大量的应用文文种。要想使学生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如不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是很难完成的。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从学生的选课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的热情,但从课堂教学中学生听课的情况与考试情况来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不高。而从生评教的分数来看,同一位教师所教授的不同课程,“应用写作”课程往往是生评教分数最低的一门。这些现象都表明,只有对“应用写作”课堂教学进行深入改革,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写作”课程的教学目的,达到教学要求。为此,我们通过多方探索,在教学中运用主题学习模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得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结合实践,掌握应用写作的基本写作技能。

二、基于主题学习的“应用写作”课堂教学设计

主题式学习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医学院教育,这种教学方法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合,以活动、专题及解决问题等方式作为学习的主轴,强调的是在“做中学”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法打破了各个课程间的割裂状态,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综合化,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习者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因而得到了很多教育工作者与教学研究者的肯定,在各类教学中都有过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应用写作”课堂教学中,由于应用文文种众多,知识点分布广泛,相互之间联系不紧密,采用分别介绍不同文种的方式,学生难以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学生机械模仿范文进行写作,难以真正提高应用文的写作能力。因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尝试了采用主题学习方法,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通过主题活动,在做中学、做中写,全面、系统地掌握应用写作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从图1中可以看到整个主题学习活动的流程。

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分三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学习主题的确立及基础知识的梳理

在主题学习过程中,是存在两个系统的,一个是教师工作系统,一个是学生学习系统。本阶段主要是教师工作。教师工作系统包括基础知识的传授和主题活动的设计安排。

教师首先按照主题学习的要求,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个专题,每一个主题,先由教师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因为一部分的课堂教学时间要拿出来作为学生的小组汇报时间,所以教师授课时间要压缩,这样就要求教师浓缩知识点,将基础知识分成两个部分,重点、难点用于课堂讲授,记忆型知识点由教师指出,学生自学。

基础知识讲授之后,由教师设置活动,安排学习主题,规定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基本要求。主题活动的设计安排也是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主题活动设计安排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安排设计时必须精心分析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巧妙涵盖在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中,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主题活动。

表1为围绕学校各种活动安排的学习主题实例。

2.第二阶段:主题学习探究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学生完成。

学生按照教师安排的学习主题,自由组成探究协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调查、写作。每一个主题都围绕着一项任务来进行相关文体的学习和写作。教师在安排学习主题时,要设计出适合学生生活与学习的实际事例,并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和目的,需要完成的写作。学生以教师提出的要求为目标,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工写作,完成学习任务,并做成PPT,以备课堂讨论。如在校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布置学习任务对此项活动进行社会调查,小组成员先就此项工作进行研讨,写出详细的调研工作计划,调研完成后写出完整的调查报告,工作结束后还要将工作进行总结,并形成书面文书。这样将相关的事物文书整合成系列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工作中完成写作任务,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这一阶段中,整体工作主要由学生来完成,但教师要注意适时指导。在学生完成整体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与帮助,引导学生分工协作,按照写作理论知识,认真完成前期的调研和写作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以提供必要的指导,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指导工作可以在学校的bb教学平台上进行,也可以通过当面答疑或QQ群答疑的方式进行。

3.第三阶段:小组汇报、学习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

学习主题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课堂学习汇报,以学习小组为专题汇报单位。小组汇报不仅仅展示最终的写作成果,还要汇报成果的完成过程,以及写作的构想过程。小组汇报完毕,由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最终由教师进行总结、评价及补充。为了督促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参与到工作中,在小组汇报时,改变了小组推荐一个汇报者的方式,而是采取了抽签随机抽取来决定汇报者的方式。主题学习小组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协作精神,还要注意个体参与。在小组中,要明确小组成员的责任,做到分工协作,每一个人都参与其中。

三、总结

“应用写作”课程教学改革试行后,对学生进行了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表示赞同,认为此种学习方式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也能改变“应用写作”课程纸上谈兵的写作方式,写作练习有的放矢,学习的主动性加强了。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学习小组的学生人数最好控制在4~5人,但在合班教学中,由于学生整体人数多,小组数量大,小组汇报时间占用学时多,在有限的学时内无法全程进行。如果减少学习小组数,每个小组学生数量就会增加,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在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个体参与度不够,学习效果不好。因而,从教学效果来看,小班教学实施主题式学习法的效果很好,合班教学的效果则不尽如人意。这是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再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夏能权.改革公共必修课程,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应用写作”空间课程建设探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3).

[2]课程整合的主题教学模式[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3-14.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文3

[关键词] 任务驱动;应用写作能力;变革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基于职业需求的高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危机与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jyxm331)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 H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200-2

高等教育正在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写作危机”,小到学生的请假条、申请书,大到毕业简历和论文创作,文理不通、错字别字、词不达意、标点符号错误、文体格式紊乱、内容条理不清、表述含糊、不得体、逻辑混乱等现象比比皆是。更不用说学生毕业踏入社会,当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职场应用文书,学生将无从应对。作为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正在逐渐弱化和消退,成为新时代的“写作文盲”。然而,作为能力培养重要阵地的应用写作教学却陷入困境,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僵化、大而全,甚至搞“一刀切”,理论教学有余,实践实训教学匮乏,教学模式单一;二是忽视不同专业对应用文写作能力的需求,轻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角色定位,无视学生未来职业岗位发展需求,教学与实际严重脱节,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教师怕教、学生怕学的“双输”局面,应用文写作能力培养俨然成为了一根有名无实的“鸡肋”培养。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张以能力培养为价值取向,以任务驱动技能,倡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实行“教-学-做”一体,实现“学中做、做中学、做中评”。这些理论对传统教学模式来说是一种革新与突破,符合应用写作能力培养要更多关注实践的理念趋势,有效地解决当前应用写作教学的实际困境,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应用写作的兴趣,切实提高大学生整体应用写作能力水平。

一、任务驱动有效突破课时壁垒,实现课内外学习联动

应用文书种类繁多,理论知识点丰富,传统培养模式面对日益缩减的课时,教学实际陷入被动。教学付出与教学效果日益反向,应用写作培养质量面临严峻考验。大多数教师总结的症结之一是教学课时匮乏,我们认为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传统培养模式对于课堂理论教学的过度依赖,本身就是教学理念上的陈旧保守。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植入,能够有效破解这种困境。它的优势是不再受课程计划学时的限制,更多的将目光关注于学生课堂外大量的空闲时间。大学生课业安排俨然没有中学紧凑,课外时间十分充裕,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只是用来进行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任务设定和评价考核,大量具体的学习任务分解到课外时间中去,形成课外时间“课内化”,实现课堂内外学习联动。例如,我们在讲解“调查报告”写作模块时,教师只需要在讲解调查报告相关知识点之后,相关任务内容和细则要求,具体任务执行需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数据分析和总结,最后撰写调查报告。

实现课堂内外学习联动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课外时间通过查询资料和实际操作,进行有创造性的自主探究,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拓展了对目标知识点的认知空间。另一方面将教学重点放在课外,排遣了大学生无聊的空闲时间,实现了课内课外教学的连贯,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任务驱动的过程管控与新媒体平台教学无缝对接

任务驱动的教学效果,关键在于过程管控。鉴于学生理论知识基础薄弱以及自我约束能力弱等因素,其中大部分人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都处于“等靠拖”状态。让学生实现从被动到主动,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积极转变,完全依赖学生的自主学习态度是不现实的。

过程管控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确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管”队伍。学生既是任务的执行者,也是任务的监管者。二是任务进度管控,制定详细的任务进度计划表,实行时间节点检查。例如我们在进行“调查报告”应用写作任务模块时,我们将设定实地调查完成、资料整理及汇总、资料分析和总结以及调查报告撰写完成等时间点,由教师主导,学生轮值,做好每一阶段的检查和记录工作,填写任务日志,及时通报未完成人员或者小组并督促限期完结。

网络普遍化的今天,为实现实时动态管理提供了便利。为了加强教学管理和沟通交流,应着力打造以博客为主的资料平台,以飞信为主的通讯平台,以QQ群为主的交流平台。依托三大平台,首先可以解决学生任务执行过程中的疑惑。针对一些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展开多方讨论,各抒己见。其次,实现过程化考核的课内外贯通,检查学生任务进度和成果质量,提出改进意见。最后,利用新媒体先进技术,开展对话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和专题式教学,打破课堂内教学传统模式,实现跨越传统时间和空间的教学新模式。

三、任务驱动过程中的合作与竞争有效融合

任务驱动在注重激发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十分关注团队合作与竞争培养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安排几次较大的实训任务,学生个人是没有办法独立完成的,这就需要一个团队来进行分工协作,通过任务分解,利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教学之初,我们会对教学班级学生进行随机分组,每个小组既是一个团队,又是小组竞争过程中的个体。这些团队可以依据任务进行集体讨论和决策,制定任务完成计划,分配成员任务,汇总任务数据,品评任务结果。通过协同工作,一方面最大化发挥个人专向潜力,一方面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提升团队协作精神认同感。

学习的动力除了来自于学生自身,更来自于不同小组团体之间竞争。充分利用学生自我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心理,教师积极引导和开展小组任务进度评比和任务结果评价,鼓励小组之间互评,找问题,挑毛病。我们在完成“合同”写作教学项目后,要求所有小组公开展示各自的合同文本,小组之间互相交换评分,允许小组成员对挑出的毛病进行辩解,实行挑的毛病越多得分越多,辩解成功的越多得分越多。在整个过程,教师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任务竞争环节,有效地加深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习得和理解。

四、过程化考核模式与“三位一体”评价制度的构建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下的课程考核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一考定终身”,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学习态度和表现的综合评定。主要的考核范围是出勤、课堂纪律、任务完成量以及质量、阶段性测试、任务专题讨论、团队合作、实践实训等多个方面。制定公正透明的评分细则,对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加分奖励,实时内部公布每次任务考核结果和评定理由。过程化考核有利于激发学生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尽管学生学习任务比以往更重了,但是学习效果却得到较大的提升。

传统教学中,大学生写作能力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单方面的评估,这种评价主体的唯一性,一方面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困境,极大挫伤了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由于教师评价自身的片面性和主观性,未必能够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任务驱动教学的实施,教师不在是唯一评价主体,在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二元对立,学生拥有自我学习评判机会和能力,从而构建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动评价和教师评价等三位一体的评价新模式,而整个任务实施过程则就形成“做――评――做”循环模式。

一是学生自评。在任务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做中学、学中做,逐渐养成自我挑战和评判意识。二是学生互评。任务过程的各个环节,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发现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利于知识学习的深入与拓展。三是教师评价。虽然教师不是课堂里的唯一主体,却承担任务设计、任务组织、任务指导和任务评价等多重角色。教师的评价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主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学生共性与个性的区分评价,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定位,需要有针对性的评价,遵循普遍原则和特殊原则相结合。二是学生水平不均等,注重分层评价,对于优秀学生和落后学生,进步百分之十,对于两者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进行分层级评估,有利于调动好中差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班级整体写作水平。

五、任务驱动推进学习情境、职业情境和生活情境统一

传统培养关注的焦点在于学生的学习情境,通过理论灌输实现学生理论知识的习得,完全忽视应用能力培养对于实践性的迫切渴求,屏蔽与学生现实生活的关联,割裂与学生未来职场需要的联系,人为的在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和职业情境三者之间设置了障碍,恰恰忽略了应用写作为“用”而生、为“用”而学的根本基础。

摆脱单一学习情境的枯燥和效率低下任务驱动为这一困境提供了解决方案,我们可以对不同专业未来职场对于应用文体的不同需求,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的真实情景,制定高仿真的情境任务,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职业氛围,在任务实施中充分体验职业工作过程,将被动理论知识接受转换为主动用知识去解决遇到的现实写作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对于具体写作任务的真实体验,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任务实施的过程,学生在强烈学习欲望的驱使下,应用写作知识潜移默化地转化为学生的实际写作能力。

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够有效促进应用写作能力培养机制改革,它革除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诸多弊端,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养成,构建了“做中学、学中做、做中评”良好的教学循环过程,有助于切实提高大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缪泉.任务驱动教学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用写作课教学探究[J].文学教育,2014,(4).

[2]庞明秀.基于工作过程的应用写作课程任务驱动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1,(32).

[3]邢翠玲.试论应用写作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实施[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4]叶蓉.求真求近求趣_应用写作教学实施任务驱动法时任务的设计原则[J].应用写作,2013,(11).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文4

由师生广泛参与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文化活动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我院作为湖北省示范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开展文明寝室与班级评选活动,还是举办三峡艺术节、学校运动会或者是进行演讲、论辩、模拟求职、职业形象秀、金话筒主持人等比赛活动,都需要应用写作来穿针引线,前后勾连。如果离开了应用写作,活动就会处于无序状态,甚至无法进行。譬如演讲比赛,根据活动的需要,赛前要写通知、主持词和演讲稿等;赛中要写记录;赛后要写总结或简报。很显然,应用写作贯穿活动的始终。如果抽出应用写作,活动就会断桥,处于无组织状态,演讲比赛必然难以为继。由此看来,校园文化活动与应用写作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那么,以项目为载体,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题与表现形式同应用写作课程学习与交流进行动态与弹性整合,就能生成新的课程资源,即具有真实的工作任务和职业群体生活经验的应用写作实践教学项目。如“建校六十周年校庆大会”、“第四届学校田径运动会”、“2013年迎新晚会”、“第八届三峡艺术节”、“校园安全文明演讲比赛”、“金话筒主持人大赛”、“职业形象秀比赛”等等。这些项目来源于生活,体现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职业性。并且因为贴近实际、对接职业而使教学内容具有情境化的特点。同时在实施时要求写说结合、德技并重,这样就使教学目标具有了多维化的特点。通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以突破单一学科和单纯课堂封闭与静态的教学模式,赋予学习以实践意义和生活价值。让学生在主体意识和角色意识的支配下于反映生活、服务活动、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中培养应用写作技能,生发应用写作智慧,增强工作责任感。从而完成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二.到活动中去: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依据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实践教学项目是应用写作课堂训练的重要资源。但是,应用写作训练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走出去。到活动中去,就是在课堂训练的基础上,运用所学为校园文化活动服务。使应用写作教学拓展延伸到具有工作意义上的实践层面,在具体的活动项目和生活情景之中,把教学写紧密结合起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应用文种的写法和具体用途,并熟悉活动流程,学习组织和开展活动的方法。

1.凸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无论是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还是自主组织活动,协调工作;无论是台上展示才艺,还是台下观摩交流,都是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现实确认与践行,体现了做中学的真谛。在主体意识的激励下,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进入自主、自为、自励的状态去获得真才实学,提高职业素质。

2.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到活动中去,学生除了提高写作能力之外,还有组织能力、协作精神等“意外”的收获。其中,团结协作精神是现代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尺度。在课堂上,由于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内容,学生之间的配合、协调往往流于形式。究竟怎样配合,只有在校园文化活动这种“做”的平台上,学生才会有真实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

3.培养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高职院校内涵发展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当前,为了对接千亿产业,提升综合办学实力,我院正沿着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方向迈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创新需要知识和思维,更需要情境化的实践。到活动中去,就是要促使学生投身到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当中,运用应用写作知识和技能,结合专业实际,使学科知识交叉融合,使个人所学融会贯通,从而激发创新思维。这样,在完成工作任务或解决问题时就能懂得灵活运用多种方法,避免“一条道走到黑”的思维定势的束缚。

三.结束语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文5

【关键词】任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困惑;思考

应用写作能力是军队初级岗位任职教育院校学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军队初级岗位任职教育具有任职岗位指向明确、培训模式短期速成、教学内容综合集成、实践教学全程贯通等特点,要求突出时代性、注重针对性、强化应用性。这些新的特点和要求,给军队应用写作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应用写作教学面临的矛盾与困惑

1.军队应用文的快速发展与应用写作教学的冷落和滞后的矛盾。随着新军革、计算机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军队应用文写作越来越表现出内容多样化、使用日常化、制发规范化和技术信息化等特点。军队基层急需现代应用文知识的普及,急需应用写作人才的培养。然而,与此需求形成反差的是,许多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并未完全意识到这一点,应用写作教学始终处于受冷落状况。这就需要在教学计划、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切实转变观念,采取具体措施解决好这一对矛盾。

2.军队应用文涵盖的丰富扩展与院校教学时数和内容的矛盾。军队应用文涵盖的丰富扩展,表现在内容涉及范围广,“司政后装”各部门,教育、训练、保障各方面无不涵盖,还表现在文体众多和知识结构的综合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办公自动化的发展,要求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和写作目的设计出不同的“文件软件”,实现“人机合作写作”。因此,今天的应用文写作需要文体、专业、计算机知识的综合运用。然而院校教学时数有限,教学内容必然受到限制,这与军队应用文的丰富扩展形成了矛盾。

3.应用写作教员心血的大量投入与教学效果不佳的尴尬反差。当前军队应用写作课程教学几乎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模式: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主讲文体特点,结构格式,写作方法,穿插例文分析,最后布置点作业训练。教员在课堂上费尽心血,力求全面表述军队应用写作各类文体知识,但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难以讲清讲透教学内容,只能知识到知识,格式到格式,难以使学员形成实际应用写作能力。教员讲授味同嚼蜡,学员听讲兴味索然,教员怕教,学员厌学,形成教员心血的巨大投入与教学效果寥寥的尴尬反差。

4.应用写作教学主体经验的空白与实施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矛盾。写作忌写自己不熟悉的人和事、意识不到的理,否则,提炼主旨、选择材料、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都难以准确得体。然而军队应用写作教学在这方面却是普遍遇到的大难题,教学对象除干部培训学员外,多数是从中学到大学,没有相关的具体工作经历或事务管理经验的青年学员,而且许多教员也因未从事过相关工作,缺乏工作经验和事务管理经验。这两种经验的空白,并非靠一天两天就可以填补上的。这对矛盾的难以解决,增加了应用写作教学的困难,还影响到师生讲授、学习应用文的积极性。

二、对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思考

1.转变应用写作教学观念,克服畏难情绪。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应用写作,应用写作作为工具性手段,就像外语、计算机操作一样,已成为每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也是新型高素质军事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的写作教学应明确其实用性,立足学以致用,强化应用写作。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写作教学并非为了培养文艺创作者,而是为了培养能拟制常用军事应用文的实用型人才。要切实让学员意识到会写应用文比会写诗歌、散文、小说等文艺性文章更能适应任职需要,重视“经世致用”的应用文章。因此,师生都要切实转变写作教学观念,要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军队应用写作的实践和教学,积极研究探索军队应用写作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要克服畏难情绪,结合军队初级任职教育院校教学实际解决好前述的“矛盾与困惑”,师生共同努力,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应用写作教学路子。

2.改变应用写作教学思路,重构教学内容和方法。传统的应用文写作教学课教学内容是以文体为主,教学内容、教材体系是横向地按文体类别编目。教学时,教员根据所教专业、学时,择其篇目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割裂了文体与军队基层实际的密切关系。因此,教员要根据学员今后工作的任职需要,纵向地介绍工作中实际使用的应用文体,教会学员联系实际地思维。简单易学的文种,可由教员引导学员阅读一定量的范文,达到悟其意、知其序、识其辞、辨其技,掌握其写作方法;选择重点文体、章节,就学员普遍关心、有实践经验基础的课题,充分准备后展开课堂讨论;在干部学员中还可以让有实际工作经验的谈某个文种的写作体会,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经验交流;还可以从军队的行文实践中精选一些有针对性、典型性的“病文”,让大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会诊”,以误明正;还可以就一些性质相近、特点不同、作用相异、使用容易混淆的文种,先让学员找出其异同点,然后由教员进行归纳,比较辨析。总之,教员要将教学的立足点放在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和思维方式及能力转化上,为动笔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3.创新应用写作教学手段,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军队应用文的发展对应用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创新教学手段,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军队应用写作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应走出一堂课、一本书的教学,建立综合知识、现代技术和学员自主能力发挥的立体、动态教育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几千年来的“笔——纸”书写方式,已改变为“键盘输入屏幕显示磁盘存储文字打印—网络传输”。同时,各种不同的“文件软件”的开发,早已使“人机合作写作”成了现实。就教学而言,必须创新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功能。一方面,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可更直观、省时、高效地反映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给学员提供观摩、训练、参与的环境条件,培养学员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应使学员学会计算机辅助写作,走出单一“笔——纸”写作模式,以适应办公自动化和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

转贴于 4.提高应用写作教员素质,加强示范指导。教员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质量和学员的质量。就目前军队任职教育院校师资队伍状况看,应用写作教员确实存在一些与教学实际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大多没有军队基层或机关工作实践经验,讲课难免从理论到理论,隔靴搔痒;二是大都从文科专业毕业,对军队许多专业知识不甚了解,讲课难以得心应手,针对性较差;三是大都缺乏应用文写作实践经验,讲课时能讲清“是什么”,却说不清“为什么”和解决不了“怎么办”,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政治思想修养和专业知识修养,强化教学的示范性和指导性。对缺乏工作经验的教员,可根据专业需要,安排一定时间,有计划地到机关或基层代职煅练,积累工作经验,使自己的讲课能够理论联系实际,为实际工作服务。应用写作教员还可以通过自修和听课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把课讲深、讲透、讲活,收到实效。应用写作教员还要坚持写作实践,能写好所讲的每一种文体,能拿出自己的文章给学员作“示范”,经过实践,对写作各个环节要注意的问题有切身体会,对写作中的得失能够现身说法,这样讲课才能贴近学员,受到学员的欢迎。

三、谋划应用写作教学策略,强化军队应用写作

1.总体规划,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繁杂,教学时间有限,这是应用写作教学中应该着力解决的矛盾。要根据教学大纲,针对不同的培养对象,结合军队初级任职院校实际,统筹规划写作教学内容和时间,在“文体知识”和“应用写作”中,要侧重“应用写作”,在“应用写作”中,又应侧重最基础、最常用的几类文种(如通知、请示、计划、总结等),务使教学重点突出收到实效。让学员打好基础,树立起学习应用写作的信心,以期在后继学习中提高能力,形成良好素质。

2.充分准备,精心施教。教员为主导,学员为主体在写作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写作教学的成败,效率的高低,关键在教员,在于教员如何“引导”,通过教学使学员入门入道,登堂入室。因此在授课前教员应充分准备,备足例文材料,巧妙设置情景,搞好课堂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程序,起好主导作用。基于教学设计,启发式、文(案)例分析式、讨论式、情景练习式等不拘一格,精心施教。使教员投入的心血在学员身上得到相应的“产出”,减小“高投入”与“低产出”的反差。

3.精讲精练,提高效率。在应用写作教学中,无论采用什么模式和使用什么教学手段,设置随堂练习还是布置课外练习,都应贯彻“精讲精练”这一原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勿使学员负担过重。在应用写作教学实施中精讲理论,充实例证,营造情景,强化训练,填补学员(包括教员)应用写作实践经验的空白。

4.大胆放手,自主学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只能讲授有限的教学内容,应用写作教学的立足点应放在学员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的发挥上。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简单、机械地教会学员几种、十几种文体的写作,而是让学员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语言特点和制作处理方法,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独立自主地运用。繁多的教学内容,教学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都要求和迫使教员大胆放手,要求学员自主学习,加强后继学习和在工作实践中提高能力。

5.综合培养,学以致用。应用写作教学任务主要由一个部门承担,但要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却并非一个部门通过短期课堂教学就能保证的。应用写作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的积极配合,综合培养。如学员队干部可配合教研室在学员代职训练中逐个地强化与代职工作相关的应用写作训练,这在写作课程开设之前和课程结束之后都可以长期坚持。又如学员的综合演练内容中,相关的应用写作也应列入其中,并作为演练和考核的项目,这样以考促学,学以致用,形成能力。

应用写作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要想通过一支粉笔,两三个月,四五次作业就达到目的,实践证明是不可能的。军队应用写作教学,应由 “以文为本”转为“以人为本”,即由传统的重书本、重文体知识的传播转向重理解、重实践和重学员的能力转化。因为应用写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一项具体的技能,不能仅仅停留于书本理论上,纸上谈兵,而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应用、能写作。

【参考文献】

[1]白灵芝《略谈应用写作教学》,载《应用写作》2001年第8期。

大学应用写作课程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写作主体 应用文写作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贾延飞(1978— ),男,河南内乡人,昌吉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汉语写作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新疆 昌吉 8311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16—02

“应用写作”课是高等学校各专业通用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实用的能力训练课程,侧重于通过大量具体文种的写作训练,切实使学生系统掌握常用的应用类文章的写作知识和方法,获得必备的应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和分析处理能力,以适应将来工作、生活的实际需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作文要道》中说:“大学毕业生不一定要能写诗歌,但是一定要能写工作和生活中实用的文章,而且非写得既通顺又扎实不可。” 因此,对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的高校学生来说,应用文写作是一项必备的基本能力。

目前,很多教师在应用写作课的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和实际教学状况的分析,依然过分倚重教材,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本文认为应用写作应该结合写作主体的素质培养,立足于实际文体功能,确定写作重点,利用实践活动,有步骤地进行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应用写作水平的目的。

一、应用文写作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原因分析

在目前的教学中,一些人只是简单地认为“多读多写”便能提高应用写作能力,比较重视理论的教学,一般先讲授文体的概念、特点以及格式,然后再举一些例文,中间穿插一些既定材料的写作训练。但这种方式忽视了对写作主体的角色意识、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素质培养,对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把握不够。具体表现在写作中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一)写作主体的角色错位

写作主体是指处在写作思维状态或写作行为中的人。在实际的应用写作实践中,由于对既定情况或材料掌握不够,对自身所处现实或写作角色把握不当,会出现写作主体的错位情况。如写讲话稿需要从讲话人的角色意识出发,当然讲话人可能是虚拟或他人,而在写作中学生的意识不够,写出来的讲话稿仍是“学生本色”;在写实际的集体活动请示和部门总结时,辨别不清是个人署名还是集体署名;在为组织代言时,仍使用第一人称“我”;在述职时,将个人事务或私事列举其中。这些写作状态,从内容上来说是不切合实际,但实际上是缺乏对既定写作者的角色分析,无法切身体会写作过程中的角色定位,没能把握写作者的情感、意识和地位。这一重要意识的模糊,导致在写作时,写作主体与其他各个要素梳理不清,文体无法定位,文章要素不全,表达混乱。

(二)文体意识模糊不清

文体是适应不同使用领域而类聚成的文章的形式和体态。对应用写作的文体功能、使用领域及其格式认识不足,导致写作时混淆概念、错选文种。如将通知写成海报;将请假条写成书信,结尾用“此致”和“敬礼”结束;在写作中无法确定文种,导致标题失误。另外,“请示”与“报告”混用和合用。在日常生活中有句惯用语“打报告”,意思是向上级报告相关重要情况。有学生认为应用写作中,如果向上级请求办理事项时,仍可以用“报告”,或者将“请示”与“报告”合用,拟定出“关于……的请示报告”的错误格式。应用写作中的文体虽然都是为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而作,但其各有使用的领域,格式要求也不同。因为错误地从俗,而且在教学中没有严格地厘清彼此间的区别,使得在实际写作中无法确定具体的文体,在内容写作上达不到文体的实际功能。

(三)表达方式不当

在文章写作中,语言的运用得当与否是判断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在实际写作中,经常会出现用文学语言来写作实用文章的情况。如有学生在写入党思想汇报时,将昨夜在月光下对嫦娥的无限联想用大篇幅写出来。再如,一个计划的开头这样写: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寒冬很快就过去了,我们怀着喜欢而兴奋的心情又迈进春暖花开的季节,万木复苏,百花盛开……写作者在语言运用或表达方式的运用方面,违背了应用文体的写作要求,不懂得应用文体的语言规范和表达要求,误将文学语言以及抒情、描写滥用到讲究庄重色彩的公文写作中。另外,校园中常见的“寻物启事”“招领启事”中的“启事”二字也被写成“启示”等。

(四)文章要素不全,条理不清

严格按照文章制作的程序和格式进行写作,是应用文章的重要写作方式。但由于对各个文种的功能认识不清,尽管有范文可以参考,但学生在写作时总无法做到全面而正确。如公文的标题重要构成要素中“事由”一项常用“关于……”来组织,“关于”的后面必须对事件作适当的概括,提示公文的主要内容。但学生往往不能正确使用精练准确的语言把公文的内容概括出来;在拟写通知时对相关时间及地点的交代也未能做到具体确凿。另外,在内容写作上,梳理不清文章的脉络,层次混乱。将中文写作的序号与其他写作混同,或“一”“(一)”和“1”的使用先后次序弄乱,或将“0”和“1.1”引进来标明文章层次。

二、立足于写作主体的教学改革的有效对策

写作主体是整个写作过程的主导,提高写作水平的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写作主体的能力和素质。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和主动地位,提高教学互动的质量,利用实践和其他学习资源合理实现学习迁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提升他们作为写作主体的写作意识和素养。

(一)明确写作主体的角色

写作主体在具体写作时,因不同的写作情况而出现不同的角色、类型,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角色的功能,体现出较强的社会性。有共同研究写作意图、进行调查研究、共同完成写作任务的群体作者类型;有整个写作过程都由个人完成的个人作者类型;有为法定机关和法人代表代言的作者类型;有为他人(个人)代言的作者类型。写作应用文时,写作主体要明确自己是什么角色,了解各个角色的工作任务,这样才能写好应用文。如在写作教学中,利用既有材料和实际情况或者创设良好的写作情境,使学生明白自己的写作角色,梳理清楚角色在整个关系中的地位,弄清角色写作的实际对象,把握角色在实际情况下的心理、情绪、氛围。再如,让学生练习写报告,采用角色模拟训练、案例教学方式,让学生明白在实际写作行为中的写作主体是什么角色,是个人作者角色、群体作者角色还是代言作者角色,明确实际写作对象,并把握写作的目的。同时,要教给学生相应的写作程序和格式,使学生可以较容易地实现有效写作。

(二)明确文章写作价值和文体功能

三国时的文章理论家曹丕将文章提高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地位。在今天,应用写作的极强实用性也理所当然地被突出。应用写作能力是学生今后进入社会安身立命的重要资本之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学识,使其明确认识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不同,明确其具体使用领域和对象。从价值功能上来看,文学写作的功能在于审美,而应用写作则需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文学写作要通过塑造一定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强调艺术的感染力,创作上没有固定的格式,通过读者的审美阅读,使读者认识生活的本质,受到熏陶。而应用写作则是为解决社会生活或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写的,强调的是实用性,写作上有固定的程序和结构形式。

(三)辨清应用写作文体的功能、价值和格式

应用写作中的各种文体因其使用领域而区分出不同的类别,有格式固定化、程序化和较强的权威性的公文,有处理日常事务的事务文书,有各专业领域的专业文书和日常应用文。古代文章理论家刘勰在论述“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时指出,作者应“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训致以绎辞”。因此,要让学生明确每一种文体的功能和价值,明确各个文体在实际运用中的功能,避免生造错误文体名称,正确使用文体。另外,通过多媒体教学,能直观形象地把规范、完整、正确的例文格式展现出来,让学生掌握哪些例文值得学习,把存在语误或格式错误的例子展示出来,让学生加以评析,通过写作训练、借鉴、模仿范例、修改等环节,迅速进入独立写作阶段,提高应用写作能力。

(四)把握文章要素,使层次更清楚

同志曾经提出要求:“讲话、演说、写文章和写决议案,都应当简明扼要。”这要求各种应用文必须写得“精约”。2000年8月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草拟公文应当做到“情况确实,观点明确,表述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直述不曲,字词规范, 标点正确, 篇幅力求简短”。作者在应用文写作过程中,要清晰地表达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表述清楚文体所要求的各个要素,从而实现传播信息、宣事明理、抒情言志的实用目的。文章要素包括内容要素和格式要素,内容和形式只有完美地统一起来,才能实现应用写作的价值和功能。所以,将文章必要要素全部囊括进文章,才能使文章层次清楚。如一般计划的写作需要写清楚目标、措施、步骤,总结需要写清工作基本情况、经验、教训和今后努力方向。在具体教学和写作过程中,要教会学生自然分段和利用小标题进行写作,正确使用序号,很快理出写作大纲,从而使层次变得更清楚。

(五)注重讲评、互评,促进学生领悟

应用文写作的学习是一个开放、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的发展水平、个人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不同,对写作的理解和认识程度、角度不同。教师的讲授只是课堂的一个环节,其他的环节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体验和建构,完成最终的写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巩固和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评改环节纳入课堂体系,注重教师的总评和学生自评与互评,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参与到整个教学中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把学生习作展示出来,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集体讨论,设计讨论重点,如应用文的格式、内容要素、语言表达等方面。

综上所述,在应用写作教学中,除了注重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利用教材外,还要结合实际需要,充分立足于在写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写作主体,在明确其角色意识的基础上,分清应用写作的价值和功能,确定各个应用文体的功能,才能使应用写作快速有效。同时,要将学生评价纳入课堂教学环节中来,师生充分互动,提高和巩固学生的应用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裴显生.应用写作(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6.

[3].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梁成林,莫恒全.应用写作教程[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