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1

尤良英用自己淳朴的行动,在塔里木河河畔谱写了一曲感人的民族团结之歌。她的先进事迹在兵团上下引起强烈反响,各族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争当民族团结模范。

兵团六师一〇一团大学生志愿者阿达克·塔吾汗这几天一直在关注尤良英的报道,深深地被尤良英的大爱情怀所感动,立志要成为民族团结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希望,团结就是胜利,我们身边的民族团结之花要常开常盛,必须从每个人做起,以实际行动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

四师七十一团组织团场的干部职工集中观看了尤良英先进事迹的新闻,大家纷纷表示:要向先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维护好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带来了社会的安宁与稳定,形成了兵团各项事业发展的合力。学习、阅读了尤良英的故事后,各族干部职工表示要从个人做起,以实际行动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奏响兵团"团结奉献,创造美好生活"的强音。

"我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今后我会努力向尤良英同志学习,学习她的先进事迹,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八十一团机关干部马东旭说。

"将学到的技术技能,教给我们少数民族职工,一起多元增收,带动周边的乡镇村民致富。"一八三团清河独立营职工努尔依顿说。

"民族团结是生长在新疆大地上最美丽的花朵,是新疆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财富和优秀品质,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做民族团结工作的楷模。"五家渠二中老师刘宝宝说。

学习尤良英事迹心得体会500字(二)

在麦麦提·吐鲁普的致富路上,尤良英是他的带头人;而在达里格村村民的心中,这个曾经一贫如洗的中年汉子,也渐渐成了大伙儿的致富带头人。尤良英和麦麦提·吐鲁普,都用行动书写着"先富带后富、共同致富"的人间美丽故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极其符合人的心理活动轨迹。尤良英对贫困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早先,她也是作为一个贫困者存在的,曾熬过很多年的苦日子。尤良英深知贫困的熬人,所以当她了解到麦麦提·吐鲁普贫寒的家境后,对他的艰难感同身受,愿意出钱、出力、传授技术,帮助这位维吾尔族兄弟走出贫困、奔赴小康。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麦麦提·吐鲁普的可贵也在这里。在自家日子红火起来,有了红枣园、开了农家乐,已不差钱的时候,他每年还是带几百人去团场务工。这既可以增加乡亲们的收入,也可以让其他维吾尔族兄弟走出去学习技术、转变观念,过上富裕生活。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实现共同富裕是人们的理想。按照邓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2

一、领导重视,掀起《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习热潮

县教育局领导充分认识到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的重要意义,把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作为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认真抓紧抓好,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了学习活动,在全县教育系统掀起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学习热潮。一是作为普法的重点。在制定普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把《民族区域自治法》摆在重要的位置;在研究普法工作和部署普法任务时,突出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在开展依法治理工作时,都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要依据。教育局机关及各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全体干部和教职工认真学习了《民族区域自治法》,并组织干部教师进行了座谈,畅谈了体会和感想,许多干部教师还通过自学,认真写出了心得体会,加深了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认识。一些学校还结合开展乡土教育,将《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学习引入校园、引入课堂,使该法扎根于孩子心中。

二、加大宣传力度,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为使民族区域自治法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县教育系统组织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活动。各校创新工作载体,以“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引入学校和班级,在全县范围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学校创建活动。一些学校利用广播、电视、黑板报、校刊校报悬挂横幅,广泛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一些学校和班级还举办了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竞赛答题活动。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3

2017年一带一路中国梦心得体会一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千余名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这注定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度拓展与政策沟通具有里程碑意义。

3年多的时间,一个由中国提出的倡议、行动,逐渐形成广泛国际合作共识。作为中国向世界提供的重要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倡议推动相关国家在发展的旗帜下聚合起来,既让一些欠发达国家看到了脱贫致富、实现现代化的新希望,也让一些遭遇发展困境的发达国家捕捉到了深化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契机。在这一倡议下,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共同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营造互惠新格局,让中国梦与世界梦深度融合、密切关联,成为沿线各国人民筑梦前行的纽带。

2017年底,第71届联合国大会决议首次写入一带一路倡议,获得193个会员国一致赞同。今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344号决议,呼吁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应邀出席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联合国大会主席彼得汤姆森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基于全球共同繁荣的理念提出的,与联合国的目标高度契合,联合国方面希望将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行联姻。这无异于是在强化中国梦与世界梦的融合与共为。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一系列中国智造正逐步进入沿线国家民众的日常生活,为解决民生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在创新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梦丝路,为这条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不断注入新动能。

独行快,众行远。期待此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能够成为凝聚命运共同体共识、实现中国梦与世界梦对接的新起点、新航程,让一带一路建设更好造福沿线各国人民。

2017年一带一路中国梦心得体会二

据了解,丝绸之路文物展是由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河南等省区联合主办,汇集了来自全国16个省区市的490余件文物珍品。展览自去年11月开幕以来,累计观众已达20万人次。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深远的意义。

坚持文化交流。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无论是政治文化、经济文化,还是文学文化,都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内涵,自古以来都能够很好的展现在世界各国面前。历史证明,对外文化交流是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的桥梁,是传播和学习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媒介。各民族的文化交汇,可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影响总是相互的,贡献也是相互的。丝绸之路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不仅仅带动了沿线的经济文化发展,更大的意义是将中华文明传播了出去,把其它民族优秀的成果带了回来,加强了民族融合的进程,让更多的人可以享受交流带来的物质文明、精神财富,同时也丰富了各民族的人文风情生活。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通过联合办展、合作拍片等方式,充分展示文化交流、商贸沟通的历史成果,加深理解、增进感情,促进我国与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交往,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所以,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广乏吸收世界各国各民族一切对我国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东西。

坚持探索精神。曾强调:要认真总结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成立30年来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民间往来优势、文化人才优势,广交朋友、广结文缘,拓展交流平台、创造文化品牌,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为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世界和平作出新的贡献。然而,新时期弘扬丝路精神,不能仅仅依靠一时激情和一份热情,更需要的是坚持一种一如既往、百折不挠的探索精神,我们要学习古人那种从无到有开辟丝绸之路的可贵精神,用来对待现如今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在,崛起的中国牢牢坚持全球化发展、改革开放、深化改革、党风廉政建设等正确道路,我们都面临着各种问题和困难,亟待解决。所以,我们应该把丝路精神运用起来,做到敢于创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形成一种乘风破浪的气势,坚持开放原则,要以永远做学国的姿态,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促进当代中国文化实现更大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4

一、强化组织领导,普法依法治理实现“四个落实”

(一)普法机构落实。我局高度重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长李军任组长,副局长熊信艳、纪检组长笪邦祥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苏涛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督办检查。“六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局党组每年都要召开2-3次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民族宗教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二)普法规划落实。制定了《荆门市民族宗教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和各个年度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将民族宗教“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单位年度工作目标管理内容,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督办、同考核,切实做到了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从而使民族宗教“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序开展并落到实处。

(三)保障措施落实。我局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宗教“六五”普法依法治理组织领导机制、目标责任机制、评估考核机制、奖惩激励机制和经费保障机制,局机关每年安排1万元经费用于法制宣传教育,确保了民族宗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信息报送和档案管理工作落实。工作中,我们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民族宗教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信息,积极在新闻媒体上宣传报道工作中的工作动态和先进典型。如:《荆门市积极创新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形式》在2012年分别被中国普法网、中国民主与法制网、湖北法治网等媒体网站采用。安排专人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单位普法依法治理档案齐全、管理规范、工作轨迹清晰。

二、突出工作重点,普法依法治理坚持“四个面向”

(一)坚持面向党政领导干部开展普法教育。近年来,我市民族宗教政策法规进党校、进机关实现了常态化,有力扩大了民族宗教工作影响。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民族工作法律法规知识问答》纳入了我市“六五”普法学习资料。市民宗局编印发放《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知识读本》1000本。2012、2013连续两年,市民宗局局长李军走进课堂和会堂,为市委党校“年轻干部成长工程”培训班学员、市县两级人大政协领导干部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讲授了我国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及基本知识。

(二)坚持面向机关干部开展普法教育。局机关建立有学习制度,征订了“六五”普法教材,坚持每月15日集中学习党的民族宗教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班子成员每年集体学法都在2次以上,机关干部认真撰写学法心得体会并开展交流活动。近两年,我局先后3批16人次参加市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法制办组织的各类法制教育培训活动,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民族宗教执法人员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执法水平,树立了民族宗教文明执法的良好形象。

(三)坚持面向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群众开展普法教育。民族方面,我们确定每年的10月为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在民族乡村和少数民族群众中广泛开展普法教育。2012年,我们组织荆门日报、荆门电视台、荆门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多视角、深层次宣传我市在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荆门日报》开设专栏,大篇幅宣传民族工作“三个条例”知识。各主流媒体分别以《土家族的新变迁》、《企业里的“民族大家庭”》、《“牛倌”引领致富路》、《民族和睦的“亲善大使”》为题,对我市民族团结进步的5个先进典型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

(四)坚持面向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开展普法教育。为提高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近年来我们多形式开展了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出台文件指导。印发《关于在全市宗教界开展“宗教政策法规学习月”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就“六五”普法期间及年度的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教育工作作出系统安排部署,指导各地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二是开展培训辅导。2012年3月26日,我局举办宗教政策法规培训班,全市宗教干部和宗教界代表人士25人参训。重点学习了《宗教事务条例》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并就 “宗教三项重点工作”、“同心建农谷,同行促跨越”主题实践活动、以“安全年”为主题的和谐寺观教堂创建活动进行了探讨交流。三是入寺(观、教堂)宣传引导。组织全市宗教干部进寺观教堂,面对面宣讲宗教政策法规知识,现场解答宗教界人士提出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辑录宗教政策法规宣传口号50条、宗教必读书目15篇,发给寺观教堂,引导他们采取组办专栏、悬挂标语、学好用好宗教必读书籍等形式,营造学习宣传氛围,提升了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法律素质和宗教素养。为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宗教事务条例执法检查,2013年6月,我们在荆门日报头版开设了《宗教政策法规知识问答》,全面宣传宗教政策理论和法律法规知识。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 民族地区;农村;教育;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4-060-2

引 言

临潭县,古称洮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是农区与牧区、藏区与汉区的结合部。全县总面积为 1557.68平方公里,总人口15万多,汉族约占77%,临潭千百年来一直是陇右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门户,是甘肃汉、回、藏等多民族杂居区。近年来,在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综合经济实力得到明显增强。以建立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积极进取的舆论环境。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主题,高举发展和改革的旗帜,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切实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的平稳发展。

一、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研究背景

教育事业的发达与否,不仅决定着全民素质的高低,更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对社会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社会历史、自然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全县中小学教育发展进程相对滞后,导致教育事业的起点和发展程度低下、教育水平落后。如何立足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理清教育发展思路,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促进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一场改革教育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的攻坚战在桃州大地打响。坚持“两基”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抓好教育事业巩固提高教学质量。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是农村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家一直在不断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有大量青少年辍学去打工。为了保证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能受到义务教育,希望国家给予一定的支持,同时,也希望社会各界人士对其能够高度重视,大家共同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从小受民族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在小学里他们对科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动性不强,与全国小学受教育的平均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别,这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和民族文化的繁荣。

农村地区的代课教师,绝大多数都长期在偏远的村级小学和教学点任教,工作环境艰苦,教学任务重,往往越是贫穷的地方代课教师就明显越少,在有些边远地区的部分学校仍是保证当地义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和无法替代的群体。小学是民族地区农村学生的重要阶段,民族地区农村普遍没有幼儿园,所以小学是少数民族学生一生的最重要阶段,小学是每个少数民族学生开始接受文化知识和品德教育的启蒙阶段,对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加强教育的根本目标为:加快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而民族地区加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提高民族教育质量。

二、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

这种不平衡既存在于民族之间,也存在于地区之间。此外, 在许多民族当中,还存在着男、女童受教育的不平衡与差异。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不仅严重制约着民族经济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也关系到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二)家长意识落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大部分文化教育受传统观念、风俗、宗教、经济、适应性及人文环境的严重影响和制约, 使其与单一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因村民长期生活在条件艰苦,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环境恶劣且封闭而保守的民族地区, 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受到“听天由命”、“因循守旧”、“宗教思想”、“近亲结婚”等问题的干扰和影响, 使学校形成了所辖范围内的自我满足现状。但是, 家长普遍认为,“孩子只要有小学或初中文化, 能掌握基本的常规农业生产, 能掌握基本的文化知识就行了”。有的甚至对少数重视子女培养考上高中、或中专、或大学后参加工作的农户, 还进行冷嘲热讽, 或嫉妒打击。因而对本地区教育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家长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教育者素质的优劣。

(三)师资力量薄弱

如今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现状表明, 好教师不愿来(由于条件艰苦), 年轻教师留不住(很多年轻教师想方设法往县城跑),中年教师不安心( 因教学质量影响评职称),因此学校以老教师居多,可老教师却把学校作为消磨时间的避风港。尽管通过政府和各级领导共同努力,教学成绩逐年上升,但与县城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教育事业,必须得具有一支扎实、有效、敬业的教师队伍。但在目前这样一种状况下,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已是燃眉之急。

(四)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科目不相符

大多教师所学专业与所教科目不相符也是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文化教育落后的主要原因。由于就业形势的严峻,很多在农村中小学任教的青年教师是以参加甘肃省教师五千名、特岗、三支一扶等考试来当老师的,而他们在大学里很多都是非师范类专业。为了有一份正式的工作,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考到教师资格证来参加考试,有很多教师纯属在中小学里混日子的,但他们在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里算是高文凭的大学生,这些教师必然会影响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五)代课教师的学历普遍较低

由于国家对少数民族学生和民族地区的学生实行高考优惠政策和就业优惠政策,而导致少数民族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对考大学不够重视,高考分数普遍较低。民族地区的教育环境造成学生根本不想考好大学,很多学生的根本目的是随便上个大专、高职学校等,而考入大专、高职容易,毕业也容易,上学时间段等。毕业后参加全省教师五千名、教师特设岗位、三支一扶、事业单位招考等考试进入教师这个群体当中,这样会必然引发教育者只是为了工资而完任务,受教育者也是为了以后有个一般的工作而混日子。因此代课教师的学历也是影响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

(六)教育观念陈旧

作为一名教师,要上好课,教好学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而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中有很多教师教师对教学大纲、教材的理解研究处理不尽完善,钻研教材不到位,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更谈不上教学技能的造诣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故教学质量低劣, 学生考试及格率比较低。

(七)环境对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影响

由于近年来全县有很多生意老板的快速爆发,以及农民工外出打工的兴起和工资的不断增长,直接或间接地造成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尚未定型的很多中小学生混入打工群体中,也有的家长主动让孩子辍学去打工挣钱,这些学生只是看到身边的人每年能挣到很多钱,看到别人挣了钱去买车、买摩托车、买手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他们却看不到知识的作用,起了辍学念头。

三、 基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家长的责任意识

家长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要处处从细节做起,负责任的家长会培养出负责任的孩子,孩子会把这种责任心迁移到对学习、对他人、对集体的认真负责,进而培养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和国家负责,好孩子、好学生的培养与家长的责任意识是成正比的。言教与身教相结合,言教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没有言教,就很难使有关知识、做人规范、道德品质等入耳、入脑、入心。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行为规范

在教学工作中要求教师“遵守工作纪律,承担学校制定的教学工作量,能胜任班主任工作;课堂教学目标全面、明确、有层次,教学内容科学有序,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先进,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方法灵活多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体现教师主动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手段正确有效,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基本功扎实,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能有效的达到教学目的,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作业精选适量,认真批改,及时反馈纠正;辅导要有计划,针对性强,有计划地做好日常教学检测,及时做好试卷分析,积极开展课外活动,适时家访,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心得体会。”学校定时给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教学评价、家访活动、教学研究等给出指导性意见和明确的要求。

(三)完善教育体制,加大教育投入

完善民族地区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新机制,特别是着力解决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因为普及“两基”造成的欠债等遗留问题,着力解决民族贫困地区学校在正常运转得到保障后的发展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平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民族贫困县教育转移支付力度,并免除相关资金配套的要求。高度重视民族聚居区双语教育工作,义务教育年限在民族地区应考虑向下延伸,将幼儿园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范畴。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各种途径支持农村义务教育的作用。

(四)加强激励作用,切实提高效益

积极稳妥的推进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改变学校布点过于分散、学生与老师比例过低的问题。调整教师队伍的结构,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增大专任教师在教室队伍中的比例,并提高教师质量,使教师的学历提升和培训与其所教专业保持一致,发挥教育与培训的效果。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尤其是要提高中小学校长、班主任的管理水平,提高教师的责任感,改善学校的育人环境,用激励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加强榜样教育。

(五)加强民族团结教育

为加强对青少年的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把民族团结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贯穿青少年成长成才各阶段,建议政府结合实际,在中小学中设置专门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少年。

参考文献:

[1]马丽云.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实践与反思-以甘肃积石山县为例[J].中国民族教育,2011,(10).

[2]王清霞.民族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与实现途径[J].中国民族育,2011,(02).

[3]杨学康.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育研究,2007,(04).

民族团结心得体会范文6

一、严格制度规范学习

㈠在学习中,我局在总结以往教育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努力在学习方式上求活、求新、主要以围绕中心主题学。围绕总书记在十七大上的报告及等内容开展学习,并积极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围绕中心讨论和交流发言有深度、有内容。

㈡是共同交流互动学习。我局集中组织进行学习交流会,大家都结合本职工作实际,积极参加交流学习、互相学习、互相提高。

㈢是集中组织系统学。我局结合自身情况制定出了统一的集中学习计划,安排集中系统的学习都由局领导带领全体人员学习。通过严格落实学习制度,全体党员干部每人参加学习80小时以上,撰写心得体会文章5000字以上,参学率达到了100%。

二、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思想大讨论活动,促使了我局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的根本要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目前,深刻认识到思想不够解放,思想观念上的差距仍是我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最大差距,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加快元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当务之急,改革创新才是加快元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只有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县党员干部的头脑,着力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县科学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元阳”。

三、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坚决防止和纠正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资源环境代价,盲目发展等现象,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尊重经济规律,还要尊重自然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加强对土地、水、森林、矿产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需要。

四、通过大讨论认识到,保护环境,科学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建康,是环保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建设小康和和谐社会的基础,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状况,着力解决危害群众健康,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五、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好与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环保工作的需要,只有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才能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才能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六、在今后经济社会发展中,应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糸统和社会经济糸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