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

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范文1

关键词:智能化;文化产品;文化产业

21世纪,在文化全球化、网络科技革命、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等多方面因素下,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也日趋多样,朝着多元化、科技化方向飞速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科技化浪潮的推进,使文化产业产品将进入一个高智能的发展时代。

1智能化概况

进入90年代后,经济愈加依赖于知识、技术的增长,发达国家的知识经济比重开始超过GDP的50%。而近年来,在互联网建设的带动下,全球GDP中2/3以上的产值与高科技信息业有关。以时代的发展视角来看,从对创新的重视到强调知识与信息的作用再到高科技、数字化的蓬勃,无不昭示着我们即将进入或已经迈入一个智能化的时代,这个时代融创新、科技、知识、信息、数字等多元素于一体,人性、快速、优质、便捷、准确等多特性于一身。

智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的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1]。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主要研究用人工的方法和技术,模仿、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实现机器智能。美国AI学会给出如下定义,AI是研究思维和智能行为的机制并将它们赋予机器的一种科学认识。

结合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定义,文章对于智能化的理解就是将这种模拟人脑的智力功能扩展开发并利用于与人类活动相匹配的环境中,制造智能工具,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活。目前的智能化应用主要还集中在虚拟软件、网络的开发及实体楼宇开发方面的应用,现实中对于文化产品智能化的研究还较少,大多停留于理念而没有详细阐述。文章将从文化产业产品的智能化趋势的原因入手,探讨实现文化产业产品智能化的途径,关注文化产业产品智能化过程中的趋势重点及从政策方面应当获得的支持四个方面,对智能化应用于文化产业领域的产品开发和应用这一趋势进行分析。

2 智能化趋势的原因

对于文化产业的产品智能化趋势,本文从消费者、产业发展、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分析文化产业的产品智能化产生的原因及智能化这一趋势能够持续发展的动力。

从消费者方面来说,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从基本到高级被分为了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被尊重及自我实现几个层次的需求。人的基本需求获得满足后就会渴求高层次的需求满足,物质需求获得满足的基础上就会追求精神上的满足。而智能化正是高级化的表现,通过提供优质、便捷的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更高品质的消费追求和欲望。智能化的产品是人智能的延伸,而智能化的文化产品更是人精神世界的一种延伸,因此更加富有人情味,其开发与应用将更加符合人们在精神领域的追求并获得满足。

从产业发展方面来说,首先,智能化能够极大范围的节约和保护资源。智能化依托于科技力量,能够很大程度上解放对实体资源的开发,从而减少对实体资源的破坏。其次,通过科技手段的再现效果使得文化产品能够静态动态化、隐性显性化、结果过程化、历史现代化,并衍生出新的产业链条。再次,智能化文化产品具有高附加值的特点,其成本主要集中于前期开发中,在后期复制的边际成本很低,因此价格弹性很大,竞争的自由度较高。最后,智能化融入文化产品,将使文化产品的结构趋于软化,由对刚性文化产品的需求导向逐渐转变为柔性的文化产品需求,使需求结构更加合理。

从社会发展的方面来说,智能化的文化产品与科技紧密相连,依托于科技并且反过来也能促进科技的发展,提高创新能力。在这一智能化的普及浪潮中,人们的素质水平也会相应的得到提高,获得全面发展。另外,基于智能化对实体资源的间接保护作用和生态效应,有利于文化产业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顺利成长壮大。

3智能化的实现途径

文化产业产品的智能化水平根据形式的不同,其实现的路径分为搭载式和自主式。其中,自主式又分为基础设备的智能化和产品内容的智能化。

搭载式的文化产品智能是指依托于其他产业的智能化发展而拥有智能的功能,这些已有智能技术和开发应用的领域包括如计算机网络、软件、房地产等行业。这种“搭便车”的途径可以节约研发成本,加大与其他行业的合作与融合,有助于资源的共同利用与合作开发。如现已有的许多博物馆展厅手段现代化,具有初级智能如识别人的手势等功能,最早可能来源于房地产对于智能门的设计应用。通过借鉴已有的智能成果,用于文化元素的展现和融合将是智能化文化产品发展的一条便利通道。

自主式文化产品智能主要有基础设备上的硬性智能和产品内容的软性智能。基础设备的智能化主要是通过提高文化内容展现、依附载体的智能化而提升文化产品的消费层次,实现内容的获取渠道便捷、更符合人类需求的目标。这种硬性的设施智能化需求在智能化发展的初级阶段应用较为广泛。而伴随硬件智能渠道的铺设逐步扩散,文化产品消费结构趋于软化,即人们对于文化产品的硬性消费也会逐渐转向软性、柔性的内容性消费方向。产品本身的智能化,当前最好的案例就是数字图书馆的开发。这种文化产品本身的智能化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结果,对传统文化产品具有很大程度的替代作用。智能手机对非智能手机的极大替代现象可以帮我们很好的预见,未来智能化文化产品也将在普及中逐渐改变人的消费模式和行为习惯。

4智能化的关注趋势

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的产品在逐步融入科技要素,强调创新能力,在走向文化产品智能化的趋势中,以下几点是发展智能化过程中值得重点关注的:

(1)数字化、技术化是必经途径――搭载科技平台,将文化产品符号化与数字化相结合,是实现智能化的必然选择。文化产品本身具有精神属性和符号化的特征,因此将其与数字化模式相结合,利用已有科技手段持续开发其文化符号的延伸领域,能够让文化产品实现智能的途径更加便捷。

(2)以产品智能化带动服务智能化――智能化文化产品得到认同并普及推广后,势必引发人们对于更加人性化、优质化产品及服务的需求。依托于产品智能化,服务的智能化将被配套地进行开发,以完善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文化产品的智能化是先驱,最终将带动整个文化产业链条都实现智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双向渠道的智能化――即智能化提供与智能化消费。文化产品的提供方应用智能化可以方便优化提供路径,节约成本,提供更好的服务。如智能化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进而提高顾客满意度。同时,智能化后的文化产品将充分调动消费者的全方位感官,刺激消费欲望。消费方接触智能化将直接作用于心理感受,消费者可以享受优质的精神文化服务。智能化产品往往集多功能于一身,能够把握消费者差异化的需求,进而满足多样化的需求,体现消费者个性。另外,通过智能式沟通可以有效提高反馈能力,有助于对产品的改进获得最新鲜的意见和了解新的消费倾向。

(4)普及以体验营销为主――智能化的文化产品开发必定是以人性和规律为基本宗旨的,但较传统的文化消费模式还显得前卫,因此培养消费习惯是普及智能化的关注重点,而有效途径就是体验营销。借鉴通讯行业普及3G网络时的终端渠道铺设,专门建立体验专区和指导工作者,能够让普通大众消费者接触并跟随时尚,习惯新型文化消费方式。

(5)产权保护问题更加严峻――随着智能化开发,其成果的保护也将更加紧要。由于其人力、资金等大量资源用于前期开发和研究中,若因技术泄露而被轻易模仿势必打击研发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文化的公共性让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陷入困境。因此,加大产权保护力度是文化产品智能化的必然要求,同时要有配套于保护产权的技术和法规的双重保障。如部分电子图书网已经尝试以配套的阅读器和功能限制来保护产权。

5对智能化的政策导向

5.1产业运行角度的技术政策

首先,需要完善法规保护,特别是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包括专利、商标品牌等。对于以数字文化产品为标的的交易,在责任承担方面,根据利益平衡机制的要求,不对信息提供者施以过于严格的责任,以免由于过于压制而妨碍文化的传播[2]。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立法基础薄弱,这里可以结合学术界关于对数字文化产品的财产权保护的制度研究中相关政策建议,完善并扩展制定可行的针对于智能化产品的保护政策。

第二,要加大对技术创新支持,营造良好的文化产品智能化发展空间,特别是针对文化企业以金融、财税政策辅助,对于其技术创新部分进行鼓励。例如对在高新技术园区落户的文化企业相应配套财税的减免措施和贷款优惠支持,对于推动智能化发展的文化企业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企业和个人申请智能化的产品专利,可从申请人中挑选适合人才组织成为专业小组,联合力量,专门进行文化产业的产品智能化研究。

第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借鉴与战略合作。作为二十一世纪三大尖端技术(基因工程、纳米科学、人工智能)之一,国际上对其研究的专家多不胜数,且研究领域广泛,角度多远,思维灵活。如果能够借鉴各学科优势,并促进国际知识的交流合作将使我国文化产品的智能化研究事半功倍。可以广泛利用技术扩散的正效应,共同致力于技术开发,同时还要注重我国的文化安全和技术安全,加强创新的同时也要有保护意识。

5.2产业发展角度的现代化政策

首先,要坚持引进与自主相结合,并且要以自主为主。我国在技术开发起步较晚,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采取战略合作共同开发项目是促进我国产品智能化发展的最好途径。因技术水平限制,伊始可能需要引进国外的技术基础带动我国文化产品的智能化开发,但我国要在合作和引进中加大研究能力和创新水平,争取自主创新。

第二,加强人才培养,统筹全局,借助企业力量,融入大学能力,通过政府―大学―企业三方共同合作,实现产学研的结合,利用资源、设备、人才的全面整合,促进智能化技术人才的培养。在人才选择上,例如可以利用通讯领域的专业性基础,结合文化领域的知识特性,培养高端复合型科技人才,实现文化产品的知识化、数字化、智能化开发。

第三,制定国际化战略。利用新型文化产品即搭载了新技术、智能化的文化产品,使中国传统文化能够走出国门,以国际化策略改变我国对外的文化输出之劣势,让国内智能文化产品创出品牌,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传统,让传统元素在智能的包装和整合下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赵明旺.智能控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2] 齐强军.数字文化产品的财产权保护制度研究[C].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3] 邢立宁,陈英武.知识型智能优化方法研究[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范文2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趋势;物流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6-0101-02

1 世界各国物流业的发展概况

(1)美国。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BIM,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主要做法有: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日本。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③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1983年);④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又称物流团地)的国家,目前,日本在22个城市,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欧洲。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20世纪50-60年代);②综合物流阶段(70年代);③供应链物流阶段(80年代);④全球物流阶段(90年代);⑤电子物流阶段(90年代末-21世纪初)。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

(4)中国。在我国,物流是一个外来词,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说,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③信息化程度低,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不平衡,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2 物流业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战略,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物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而是发展成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当前,物流产业正朝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国际化与服务优质化的趋势发展。

(1)物流绿色化。物流的活动过程对于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例如用于运输的汽车所带来的废气污染,用于包装的包装物、衬垫物所带来的卫生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物流企业也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还要遵守环保规则,注重社会效益,向“绿色物流”发展。例如,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限制卡车运输,鼓励铁路运输,以减少噪音和尾气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国家规定,旧电视机、电冰箱要有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再生利用,以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总之,现代物流要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的物流系统,向环保型物流发展。

(2)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促进企业流程改造,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物流的智能化也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除了智能化交通运输外,无人搬运车、机器人堆码、无人叉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还出现了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这都必将把国际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近些年,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物流服务优质化。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参考文献

[1]何枭吟.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2007,(2).

[2]任珊珊.我国社会物流发展与国外经验对比分析及建议[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范文3

医药经济文献,是医药经济知识或信息与记录载体的统一体,是专门以医药经济管理学科或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献。

医药经济文献涉及到医药领域的经济理论、经济技术、经济现象、经济活动、经济动态、经济信息、经济生活、医药贸易等方面,其目的是反映医药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新进展、新成就、分析新动向、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导医药科研、生产、销售、管理、市场等各方面。

医药经济文献的存在形式

根据医药经济文献本身的特点,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许多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是按出版形式划分如下:

连续性出版物:是医药经济文献中最活跃的部分,是广大经济工作者最重要、最及时,因而也是最有用、最重要的情报和文献资源,其中包括医药经济类期刊、报纸、年度出版物以及丛刊等。

图书:其中包括医药经济学术著作(从事医药经济研究和经济管理的广大经济工作者的学术成果和实践经验)、教科书、通俗读物以及文献检索工具书。

档案资料:在医药领域当中,人们在生产、经济研究、生产实践等经济活动中形成的文献总称。其中包括经济任务书、协议书、审批文件,经济研究计划、大纲、方案、数据、图表以及需要保存的医药经济活动档案材料。

医药经济会议文献:主要内容包括与会者提交的论文、报告、会议记录、会议做出的决议或所制订的方案,对会议内容的报道、宣传、评述纪要,会后出版的会议录、论文集等。

政府医药经济出版物:由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发表或出版的各种医药文献,如政府对医药行业下达的经济公报、经济方针和政策、规章法令、决议、指示以及调查统计资料等。

医药经济学位论文:它是高等学校或科学研究部门的毕业生、研究生为获得学位而在导师的指导下所撰写的药事管理等方面专业论文。

医药研究成果报告:即医药经济研究工作或经济研究成果的正式报告,它的材料翔实,数据可靠,通常代表着行业的科研水平。

特种经济文献:即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特种文献,如医药广告、医药经济图谱、医药经济剪报以及医药经济稿件等。

检索利用医药经济文献的途径

医药经济文献的查找

书籍的查找:利用《全国新书目》、《全国总书目》、《全国经济科学总书目》、《经济管理专题书目》、《外国辞书目录》进行查找。

报刊的查找:使用《全国报刊索引》、《(复印)报刊资料索引》、《内部资料索引》。

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的查找:《期刊索引》、《国外经济文献索引》、《全国报刊索引》。

会议文献的查找:《国内学术会议文献通报》。

法规、法令、标准的查找:可查寻《经济法律知识界手册》、《法律咨询大全》、《外国民法、经济法资料选编》、《中国国家标准汇编》、《中国标准化》、《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目录》、《美国国家标准目录》、《国外标准资料报导》。

专利文献的查找:通过《专利文献索引》、《专利目录》、《世界专利索引》(WPI)可获得。

医药经济信息的网上查找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国医药经济信息网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主办,以收集、加工、汇总、分析全国医药信息动态,以雄厚的数据库资料,专业化、技术化、智能化的汇总分析,提供各种有效的咨询服务,是具有代表性、权威性,覆盖面广的大型医药信息咨询网络与咨询顾问机构。

全国医药统计网::企业黄页、企业商机、行业资讯、医药法规、政策要闻、公告通告等。

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范文4

关键词:卷烟物流配送中心;规划;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urrently, to lower cost and promote competitiveness, cigarett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s have begun to transform traditional logistics system. Implemen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an, efficient and humanism modern logistics construction, whose core is lean supply chain logistics construction, become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the reform of the tobacco logistics. Related research study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sorting, warehousing, distribution process or comprehensive perspective of the planning, have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cigarett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optimization.

Key words: cigarette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planning; review

1 卷烟物流现状

近年来,我国卷烟物流行业自动化及信息化程度发展较快。自动输送机、自动升降卸货平台、RFID 自动扫描设备、高架立体仓库、自动/半自动分拣线、自动安保设备、仓库自动温湿度控制设备等得到广泛应用。中国烟草以物流信息化重点工程为抓手,以建设“数字烟草”为目标,建设行业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决策三大应用体系,推广应用了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工商营销信息共享系统、商业企业卷烟物流配送中心数字仓储管理系统和工商卷烟物流在途信息系统等重点工程,极大地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同时,各企业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业务需要,建立了立体仓库、自动化分拣线、电子标签托盘等物流设施与设备,开发应用了智能化仓储管理系统、卷烟分拣包装管理系统、GIS智能优化调度管理系统、GPS车辆,降低了物流成本,提升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辅助导航与定位监控系统、绩效评价考核等多种业务管理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另外,中国烟草目前正积极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流通转变。推动以精益化供应链物流建设为核心的“科技、精益、人本”现代物流建设成为烟草物流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烟草的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工商在途信息系统、商业数字仓储系统、全国统一电子地图、行业物流综合监管调度平台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行业物流标准化体系已经基本建立。

然而,另一方面,我国烟草专卖制度实行“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的管理体制。卷烟物流中心与中国烟草工业系统物流独立运作,有各自的物流网络和节点,各自为政,没有形成战略协作关系,这些网络上节点的物流基本都是独立多点对多点的关系,形成了繁杂的物流网络,这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资源浪费。且卷烟销售网络物流多以区域配送为主,运输部门只为本企业服务为主,资源未充分有效利用。与美国相比,美国的不同地区企业共同出资兴建卷烟物流配送中心,一方面实现了物流配送资源的共享,有效地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另一方面也从根本上提高了物流配送的合理化程度。与德国相比,在标准化方面,我国大多数的烟草配送中心都没有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这也是配送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当前卷烟配送行业各企业为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纷纷改造传统的物流系统,如何使卷烟配送行业的物流建设工作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需要,使烟草物流系统从整个行业全局的角度达到最优,值得我们思考与研究。

2 卷烟物流配送规划研究

相关烟草物流配送的规划及优化的文献很多,总结起来,多从管理、仓储、分拣作业系统、配送路径优化四个角度入手,达到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企业节省成本的高效物流。其规划研究多结合具体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情况,找出现状存在的问题,通过定性分析,进行技术标准化、管理数字化规范化等改进,提出相应优化解决办法。卷烟物流主要规划内容如下:

2.1 在卷烟销售物流配送中心整体规划的研究

完善卷烟配送体系是很有必要的,建立完善的烟草配送体系是“中国烟草最有价值的战略性工程”[1]。潘文龙[2]运用一种适合现代企业的改进SLP法布局设计库房、库存管理的ABC三类物品的分类法优化、配送路线的节约法,对南通烟草物流中心进行规划。苏凯[3]在二级配送中心选址采用聚类分析法,配送路线优化采用遗传算法,对石家庄卷烟物流系统整合优化;张亚娜[4]基于节约算法进行线路优化、基于安全库存量的库存优化、基于概率估工法的油耗管理,从三个方面对榆林烟草公司物流配送成本进行了优化。周泽岩[5]以益阳市烟草公司为例,构建了基于工作量均衡的、带软时间窗的配送调度综合优化模型, 通过matlab编程实现遗传算法的模型求解,解决了车辆选择、货物配装、配送路线优化等问题。张晓昆[6]指出建立卷烟配送中心的重要性,并对卷烟配送中心的配送体系模式、库存量设计、仓储方式设计、分拣模式设计、工艺布局和流程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重点介绍了为提高配送效率卷烟配送中心需要的分拣设备。姜荣奇、唐铮显等[7]从成品配送中心的构成,包括入库区、高架仓库区、件烟分拣区、条烟分拣区及出库区等。采用了往复式穿梭车、巷道堆垛机、输送机系统、高层货架及重力式货架等设备。并从入库作业流程、出库作业流程入手,介绍了卷烟销售自动化过程。

2.2 卷烟物流单一流程的优化研究

2.2.1 管理优化

目前卷烟物流管理正走向信息化、合理化和智能化,其中,建立实用、高效、适应性强的卷烟销售信息管理系统是提高配送效率,减小配送成本的重要举措。李慎恒[8]通过物流管理的现状和物流管理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论述,从快速回应顾客要求、不断改进物流过程、发挥企业的整体功能、建立计算机支持的物流信息系统等四个方面对提高物流效率进行了论述。屈琦等[9]将GIS和GPS技术引入到烟草物流业务中,以满足烟草物流配送的调度、导航与监控需求。通过对烟草物流配送流程的调研和分析,总体系统设计采用C/S、B/S、M/S相结合的模式,实现配送中心管辖范围内的配送智能调度,既提高了服务质量,又节省了配送成本。刘伟民[10]通过对烟草行业管理流程的详细分析,针对线路优化、车辆监控调度和相关业务衔接等关键物流环节,提出基于3G技术的卷烟物流配送车辆调度系统的技术构成和具体实现。基于GPS/GIS/GPRS的卷烟物流配送车辆调度系统,以3G为技术手段,运用现代车辆调度优化方法,结合卷烟配送业务流程,以零售户订单为核心,通过送货线路整合优化、配送车辆实时监控调度,实现配送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同时为专卖管理、行政管理、营销决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在提高烟草物流中心配送效率与服务水平的同时,实现整体业务流程改造、优化与提升。

2.2.2 仓储优化

卷烟物流仓储优化主要做到仓储合理化、数字化。金桂根、刘学军等[11]根据目前烟草配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着重介绍和分析了烟草商业配送物流设计中件烟存贮和条烟分拣的基本方式,并对相关仓储主要设备和系统案例进行了描述。郭宏义,周宏伟[12]将“ABC分类法”运用于市级卷烟物流仓储管理中的实践,进一步实现仓储的合理化。

2.2.3 分拣优化

卷烟分拣的自动化、电子化以提高分拣效率成为一大趋势。杨启成、李向东等[13]指出,作为现代物流技术三大措施之一,自动分拣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企业的货物配送环节,成为大型物流中心不可缺少的部分。提高分拣系统的分拣能力、准确性和可靠性,对提升企业快速响应市场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卷烟成品自动分拣系统主要设备包括合流机构、缺条检测机构、扫描系统、主输送带、分拣机构、分拣通道、剔除通道等,从系统功能和系统布局对自动分拣方案进行了设计,并从高速合流系统的技术和分拣控制技术两个方面对自动分拣系统应用技术进行了研究。

2.2.4 配送线路优化

1964年,Clarke和Wright首次给出了从分销中心到各个递送点的具有不同容量卡车的路径优化问题的具体描述和算法设计,算法思想是尽量减少循环,从而快速找到最优路径。基于Clarke-Wrigh的节约算法是最早的启发式算法,直到现在都被应用在物流配送线路优化问题当中。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和不断发展,遗传算法、动态规划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等新方法及人工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等技术,为解决大规模、多目标车辆调度问题提供了新的辅助手段。1971年,Eilon等人[14]提出将动态规划法用于固定车辆数的物流配送线路优化问题,通过递归方法求解。1996年J.Lawrence[15]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线路优化的研究,同年Desan和Gorar提出用模糊集理论来求解点数不确定的车辆线路优化。1999 年Modares,Somhom 和T. Enkawa[16]提出用自组织的神经网络算法来求解线路优化问题,B.Bullnheiiner于1998年针对蚁群算法求解线路优化问题展开了研究,同年Luiz,Dalessandro建立平行遗传算法。2001年Tan等人[17]结合遗传算法、tabu-树搜索算法的优点,形成知识库,用人工智能的方法来求解,2002年Taranrilis和Kiranondis[18]使用空间决策支持系统来解决车辆路径问题。

迄今为止,国外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成果显著,并且在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利用最短路径算法、启发式算法开发计算机配送调度系统用来解决货运汽车作业计划中路线优化选择和车辆分配等问题,使运输成本和运输时间有了明显下降。伴随智能交通系统研究领域和内容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线路优化问题的求解方法,目前主要集中在动态规划、神经网络、禁忌搜索、遗传算法、蚁群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等智能优化方法。目前,世界上已逐渐形成了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智能交通体系,随着自动控制技术、定位导航技术、数据通讯技术、图象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车辆路径问题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越来越受到各国家交通运输部门的高度重视。

国内对配送路线优化逐步得到重视。陈子侠[19]运用网格划分技术和算法,对配送中心不同送货线路之间工作量不均衡问题进行了优化,使一条线路尽量集中,减少线路交叉,便于配送,大大降低了划分的复杂度,减少了运算量,可以判断出哪个区域网点较密集,对密集区域集中配送,提高配送效率。陈佳丽[20]以贵州为例,运用节约里程法模型主要从打破行政区域限制的角度,实施卷烟配送路线优化。提升配送效率,克服了送货线路重复、送货成本偏高和送货量不均等问题。陈艳艳,宋健民[21]通过将地理信息系统与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决策相结合,建立了一个综合优化决策模型,利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决策,使总成本最小。

3 总 结

卷烟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原则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1)技术标准化;(2)流程科学化;(3)运作规范化;(4)仓储管理数字化;(5)库存合理化;(6)物资分拣电子化(自动化);(7)配送方式最优化;(8)调度智能化。通过上述原则在卷烟物流中的践行实施,加强组织管理数字化、科学化;有效地控制库存水平,降低损耗率;提高卷烟分拣速度,降低分拣差错率和人员工作强度;优化配送路径,实现配送资源合理优化配置,降低路线重复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配送准确率和车辆利用率,等等。卷烟物流须发挥行业优势,整合现有的物流资源,建立以物流信息为基础的全行业物流。从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烟草行业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孙峰,沈长鹏. 城市烟草配送中心布局研究[J]. 技术交流,2004(12):31-33.

[2] 潘文龙. 南通烟草物流中心规划研究[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3] 苏凯. 石家庄卷烟物流系统整合优化研究[D]. 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4] 张亚娜. 榆林烟草公司物流配送成本优化研究[D]. 西安: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5] 周泽岩. 烟草物流配送调度综合优化方法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6] 张晓昆. 卷烟配送中心的设计[J]. 权威论坛,2005(2):78-81.

[7] 姜荣奇,唐铮显. 卷烟成品销售配送中心模式[J]. 工业现场,2002(8):80-81.

[8] 李慎恒. 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之我见[J]. 经济师,2002(5):274-275.

[9] 屈琦. 烟草物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J]. 烟草科技,2007(1):15-18.

[10] 刘伟民. 基于3G技术的卷烟物流配送应用研究[J]. 物流技术,2007,26(11):180-182.

[11] 金桂根,刘学军. 烟草商业配送物流设计分析[J]. 物流技术,2009(5):49-50.

[12] 郭宏义,周宏伟.“ABC分类法”在市级烟草物流仓储管理中的实践和运用[J]. 经营管理者,2014(1):58-59.

[13] 杨启成,李向东. 自动分拣技术在卷烟成品配送系统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07,26(2):151-154.

[14] Eil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practical analysis[M]. London: ISBN, 1971.

[15] J. Lawrence, Mohammad A. Parametric experimentation with a genetic algorithmic configuration for solving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C] // Proceedings-Annual Meeting of the Decision sciences Institute, Decis Scil Inst, 1996:34-39.

[16] A. Modares, S. Somhom and T. Enkawa. A self-organizing neural network approach for multiple traveling salesman and vehicle routing problems[J]. International Transactions in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9(6):591-606.

[17] Tan K. C, Lee L. H, Du K.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euristics in Solving Vehicle Routing Problem with Time Window Constraints[J].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01(14):825-837.

[18] Tarankilis C. D, Kiranondis C. T. Using A 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for Solving the Vehicle Routing Problem[J].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2002(39):359-375.

[19] 陈子侠. 城市卷烟配送线路的网格划分算法[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37(7):1013-1017.

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范文5

关键词:电力调度;自动化;一体化中间件

中图分类号:TN830.1文献标识码:A

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发展及现状

目前我国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能够实现“五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功能。并随着电力系统各环节自动化设备的完善,统可以采集存储的电网数据越来越多,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正逐渐采多种智能化技术,其方向就是智能化调度。中国地域面积非常大,整个电网的规模也非常大,电力调度分五级,分别是国调、网调、省调、地调和县调,对于不同级别的调度系统,重关心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相邻的两级调度也要进行互联通信。

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架构

2.1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体系架构

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多采用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分布式体系结构,具有如下突出特点:

(l)提供程序开发和运行一体化的运行环境;

(2)统一的、可扩展的、分布式的、透明于操作系统的平台;

(3)真正的跨系统平台,提供统一的开发接口,缩短系统开发进度,支持二次开发;

(4)提供全部分布式系统运行接口,扩展系统运行限制,使得上层系统具有高可用性;

(5)功能任务按需分布;

(6)功能任务多样化;

(7)系统配置的选择性;

(8)系统硬件配置可以分布实施,软件功能可以灵活组态;

(9)配置的高度灵活保障了系统和网络的可伸缩性;

(10)标准的外部通信接口可以和其它系统平台进行简单的无缝集成;

2.2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2.2.1CC-2000系统

采用开放式系统结构设计,采用面向对象的技术,利用事件驱动和封装的思想为应用软件提供了透明的接口。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并引进了一个大对象的概念,以适应封装性、继承性以及事件驱动的要求。支撑系统专用性和通用性的有机结合。既适应电力系统的需要,又兼顾其它行业实时应用的要求。按照软件工程的规律进行开发,达到软件工程产品化。技术鉴定认为,按照开放式系统设计和采用面向对象等技术,都属于国际先进或领先范畴.现结合东北电网,由电科院、电自院、清华大学、东北电力集团公司、北京科东公司在统一协调下,共同在CC-2000支持系统平台上开发电网应用软件,从而实现完整的EMS系统。

2.2.2SD-6000系统 SD-6000系统是电力部重点项目,由电自院南瑞系统控制公司和淄博电业局联合开发的具有统一平台的开放式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1994年投运,1996年通过测试和鉴定。该系统集成了超大规模的调度投影屏、调度电话自动拨号、气象卫星云图等新技术。该系统特点是:具有开放式和分布式的支撑系统平台。具有面向对象的人机界面管理系统。其中较突出的是厂站单线图、电网元件模型、电网拓扑结构、数据库同期生成技术。EMS支撑软件与管理系统的商用数据库采用SQL标准接口.便于用户自行开发和由第三方开发应用软件。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前置机应用软件设计合理,实用。

2.3OPEN-2000系统

OPEN-2000系统是江苏省立项的重大科技项目,是由电自院南瑞电网控制公司开发的新一代EMS系统。OPEN-2000系统是南瑞公司于1998年开发成功的一套集SCADA、AGC、PAS、DTS、DMS、DMIS于一体,适用于网、省调和大中型地调的新一代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外发展速度快、适用面广、性能完善、成熟性好、可靠性高的能量管理系统,是国内首套将IEC870-6系列TASE.2协议集成于软件平台的系统。

OPEN-2000系统采用100M平衡负荷的双网机制,流量更大。可靠性更高。完全基于商用数据库开发的、具有客户/服务器模式的全新的能量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技术,以电力设备为对象建立数据存取模式和电力系统模型,软件设计全部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和面向对象语言。

3系统平台一体化

3.1系统平台一体化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在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有成熟、稳定、可靠和实时性好的特点。由于X86系列和X64系列PC计算机也具有有性价比高的特点,系统也必须支持X86系列和X64CPU的Windows操作系统、Solaris和Linux操作系统,提供给客户更灵活的选择。利用中间件技术,在数据平台系统和底层不同硬件体系、不同操作系统之间建立一个基于应用中间件的分布式运行和开发中间软件包,即系统的应用中间件平台。

中间件的主要工作机制为:客户端上的应用程序需要从网络中的某个地方获取一定的数据或服务,这些数据或服务可能处于一个运行着不同操作系统和特定查询语言数据库的服务器中。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中负责寻找数据的部分只需访问一个中间件系统,由中间件完成到网络中找到数据源或服务,进而传输客户请求、重组答复信息,最后将结果送回应用程序的任务。

3.1.1COBRA中间件

MicrosoftCOM(ComponentobjeetModel)是一种模块间通讯标准接口,它是Mierosoft的OLE及ActiveX技术的基础,DCOM(DistributedComponetObjeetModel)是COM的分布式版本,该模型在Mierosoft的WindowS环境中得到良好的实现,但较难移植到其他环境中。而CORBA(CommonObjeetRequestBrokerArehitect

ure)是oMG的以分布对象为基础的公共对象请求结构。

CORBA产品具有下列特性:

(l)支持分布计算,提供跨网络、硬件和05平台的透明性的应用或服务的交互;

(2)满足实时EMS系统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速度要求;

(3)支持标准的协议;

(4)支持多种编程语言;

(5)提供接口描述语言(如IDL)到c++、Java等多种语言的映射;

(6)支持在服务端和客户端之间多种数据类型的数据传输;

(7)提供高性能的多线程机制,支持并发访问;

(8)支持在ORB级进行各种策略的配置;

(9)具有负载平衡功能,根据提供的负载平衡策略;

3.1.2 跨平台的图形应用框架

目前先进的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多是基于跨平台的GUI库Qt开发统一的图应用平台。该中间件平合具有如下特点:

(l)充分考虑了各类操作系统之间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进行了透明的处理和包装,使上层应用不必修改代码就可以移植到不同的操作系统之上。

(2)为上层应用提供了一个虚拟的、统一的、可扩展的、分布的开发平台,使得仅仅单一系统的可编程转变为多种系统的可编程

(3)根据电力企业自动化系统的特点和操作系统提供的基本开发接口,对开发上层应用所需的关键任务集中进行包装处理,形成了一系列软件包,为上层应用提供实用的、统一的、完善的编程接口和服务。

参考文献

[1]辛耀中.新世纪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Developmenttrendofpowersystemdispatehin

gautomationteehniqueinZlstcentury)[J].电网技术 (PowerSystemTechnique),2001.

智能化包装技术论文范文6

一、精确策划

策划是事关全局的问题,如何办好一个刊物,一要有合适自己的办刊宗旨,这是策划的最关键部分;二要有体现办刊宗旨的栏目;三要有服从以上两项工作的一套适合刊物的品牌发展战略。

(一)办刊宗旨

办刊宗旨体现了办刊的主要目的和意图。办刊宗旨对于学术期刊的作用很明显,即能够指导学术期刊的运行和发展,就其性质而言,具有内在规定性,而且具有方向性,可以称之为学术期刊的统领和灵魂。学术期刊的宗旨对于学术期刊的定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学术期刊的追求、学术期刊的特色、学术期刊的品位、学术期刊的旨趣,以及学术期刊主要是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等。从小的角度来看则表现了一个主编的选题意见,也是主编进行相关编辑活动的依据,同时影响作者投稿。办刊宗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层面,它在期刊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体现,贯穿于整个环节之中。在期刊的整个活动中,都能够体现出办刊宗旨。每一期的学术期刊都会反映出不一样的内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发现办刊人的目的、意图以及其他内容。办刊宗旨还有一个虚的特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学术期刊的性质,而且这种办刊宗旨的虚需要通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被读者感受到并理解清楚。学术期刊的全部活动和工作都需要一个落脚点,这一落脚点是其办刊宗旨。为了让学术期刊的内容符合读者的要求、时代的需求,在学术期刊的内容和形式上都应当反映出办刊宗旨,而且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也应当积极贯彻办刊宗旨。在编辑出版方面贯彻办刊宗旨,主要体现的是办刊宗旨实的一面,这种实可以对学术期刊的活动和工作开展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一个精确的办刊宗旨应政治正确、特色鲜明,体现刊物所在的行业和地方特色,内容上既具有专业性,又具有一定变更的包容性。如学报原来是立足校内,作为学校宣传的窗口而存在的;如今则基本开放办刊,内外作者差别不大,以稿件质量择优录稿。因此,办刊宗旨可以因时而变。办刊宗旨也不是形成制度后锁在保险柜内、编辑部内部传阅执行就行,而是通过刊登在刊物封面以及目录页面上比较显著的位置,或者在“主编寄语”以及“稿约”等版块中明示,以便作者、审稿人以此为据从事写作和审稿工作。总的说来,它包含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正确。应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进行理论探讨。二是突出传统优势。根据主办单位在现有条件基础上选用刊物名称和刊物内容,这样在办刊中可以利用本单位的优势,也能得到主办单位的人员和资金支持。三是突出地域文化优势。地方学术期刊在地域文化研究方面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如学校以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己任,刊物理应为地方经济建设进行理论探索。四是体现编辑意图。在办刊宗旨和栏目设置上体现编辑的意图,有利于发挥编辑的特长,利用人脉关系约到好稿,办好刊物。

(二)栏目策划

办刊宗旨在栏目策划上必须有所体现,前面已经提到办刊宗旨是学术期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性概念,即是学术期刊的灵魂,就栏目策划的性质而言,可以说栏目策划相对于学术期刊来讲就是骨架,能够从各个方面具体体现办刊宗旨。栏目策划的作用是让期刊成功。期刊成功与否可以从两个方面判断,一是期刊的形象特色,二是期刊的整体质量。无论是哪一种期刊,体现其办刊宗旨的都是栏目,这样才能够吸引读者。栏目策划一般可以采用多方位和多层次的方法来展现学术期刊的形象,让其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格和特点。另外学术期刊处在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总是需要展现出个性特征才能获得生存发展的机会。目前存在一些期刊不注重形成独特的风格,一味抄袭和借鉴,导致读者数量急剧下降,渐渐失去市场的状况。栏目策划如果没有展现出基本的风格和特色,便会令栏目内容丧失基本的感染力,更不用说内容对读者所产生的影响力。因此,在办刊的栏目策划环节必须体现与时俱进,让学术期刊的发展机会增多,定位变得更加准确。利用学术期刊自身的优点,让栏目具有个性,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体现编辑的能动作用。在具体操作上,栏目命名要准确、精炼、形象;栏目设置要突出专业特色;既要有一定的稳定栏目,又要有随稿子变化而设置的开放栏目,这是和组稿互动的结果,优秀的选题可以上升到固定栏目;相反,随着热点的变化,当论文没有多少内涵时,固定栏目可以取消。

(三)选题策划

选题策划是栏目策划的细化和落实,而栏目是优秀主题的升华。要将创新作为主要精神,制定出年度选题方案;要对读者比较关注、感兴趣的以及比较有特色的主题进行选题策划,产生优秀选题;要及时刊登最新研究的学术报告成果;要对一些具有原创性以及填补某学科空白的科研成果重点关注[3]。

(四)品牌策划

品牌策划是以上所有策划的综合检验和目的,是对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以及发展策略进行规整,并且将其实施到期刊规划整个过程,具体表现在编辑出版和发行等各部分工作中。具体来说,包括读者人群、主题计划与栏目设计、包装设计(字体、美术、开本、印刷)等等。使用相应的营销方式,如广告宣传投放、开辟新的发行途径以及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等方式,让期刊能够给公众留下一个良好形象,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实现市场较高的占有率。学术期刊品牌的形成是十分复杂的工程,其形成具有三个条件:一是期刊品质十分优秀,二是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三是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具备这些优点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要进行有效的品牌策划。这个策划决不是只存在形式上或者计划书中,也不是只在局部或者单一栏目设置上,而要对整个期刊进行全面深入的策划。这个策划必定是仔细考虑后提出的全面而整体性的方案,具有一系列具体的策划步骤。

二、精准发力

我国正处于期刊数字化、新媒体融合转变工作方式的特殊时期,各编辑部正着力探讨适合新形势下的工作方式,因此补充数字化、新媒体融合短板,并将它和落实办刊宗旨、栏目策划工作有机结合,是目前精准发力的方向。

(一)将学术期刊网站建成一个自媒体和经营平台

在数字化、新媒体及互联网、移动平台的快速发展下,大量的学术期刊网站发展滞后于科技的发展,这主要是观念和囿于编辑自身条件的限制所产生的。然而,加强学术期刊网站的开发建设对于搞好学术期刊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往往事半功倍。将学术期刊网站建成一个自媒体和经营平台,并以此平台为基础来开展学术期刊编辑工作,是当前精准发力的方向。学术期刊网站建设主要应包括图1所含内容。图1杂志社自媒体网络平台从横向来看,期刊网络平台应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辅助写作平台。包含论文及期刊数据库,通过自动访问,能查到与本刊相关专业最新论文信息,本刊的电子期刊及创刊以来的所有过刊论文,期刊电子版或者电子期刊可以查到一些和印刷版相关的视频、图表,学者背景及讲座等相关的内容资料,同时能在线显示论文的访问和引用数据。也可以通过期刊访问知网等著名数据库,查阅论文写作规范方面的文件和实例。二是期刊互动社区平台。设置类似聊天功能的板块来实现与作者(读者)的在线互动,及时回答审稿、论文修改、作者校对等方面的问题,培养作者(读者)对本刊的忠诚度。三是期刊自动投稿平台。该系统能够自动对正文格式进行审核,并且对标题以及关键词等信息进行提取;自行审核稿件格式组成部分是否完整,若有问题,要提醒作者修改之后再投稿,这样能够减少编辑工作量[5];参考文献自动抽取及校对,减少了编辑校对参考文献的时间;初审通过的稿子自动发送及收回等。四是期刊后台平台。这是期刊网站的控制平台,不一定对外公布,但确实存在,含综合加工制作平台、全媒体资源管理平台、多渠道平台、互动服务与支撑平台及相关公共技术等内容。从纵向来看,除上面介绍的互联网网站外,还应含移动平台和微信平台。这三个平台主要是为了吸引年青人碎片化的工作方式,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的可用时间更是如此,使用手机的时间大于电脑。期刊应建立基于移动平台的网站,并以适合的方式工作,如移动平台的内容比较精短,移动网站不能过大,阅读论文多采用图片格式,移动平台和互联网网站可以互访,移动平台的网页阅读可以进行各种奖赏等,兼以适合移动平台访问为特点。微信平台则适合各种内容的推送。

(二)探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融合环境下的期刊工作方式转变

当建起适合新的工作方式的平台时,需要改变的是工作方式本身,有工作习惯的改变,也有观念的改变。我们应下力气探讨数字技术与新媒体融合环境下期刊工作方式的转变,这也是精准发力的一个方向。通过这种精准发力,缩短出版周期和提高刊物质量将成为可能。出版周期是期刊的第一生命线,而数字化技术最大的优势是缩短出版周期。通过在线投稿和审稿平台,论文录用的时间大为缩短,论文加工板块可以快速实现论文排版。如论文加工板块具有如下功能,自动识别投稿文档的版心、页眉页脚、表格、图形及与图注的关联、目录识别等相关信息,再通过结构化的加工系统对相关内容进行自动化标注,并对整篇文章进行资源规范化处理,生成XML文档。其次是通过智能化排版引擎,在模板编辑工具的辅助下将规范化的XML文档智能化编排为期刊样式,并对版面优化调整,通过智能排版引擎生成整期版面,同时输出用于印刷、网络出版等格式的文件和信息。可以通过访问知网等数据库,也可以通过网站自动统计的热门关键词来选择一段时间的选题,将重大的政治理论课题、热闹的学术讨论课题、服务于地方的理论课题作为本刊的重要选题,重点关注以上内容的论文作者,设置在本刊上发表和访问比较频繁的作者为核心作者,重点约稿,以快速落实本刊的选题组稿。同理,当我们采用数字化出版模式时,可以利用黑马软件等自动校对论文。黑马软件对于专业词汇及人名、词组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弥补人工校对的不足。当我们构建起以网站为主体的自媒体出版平台时,如何熟练地技艺性运用该平台成了期刊工作的着力点。员工的素质提高和培训显得至关重要。

三、精细耕耘

(一)坚持三审三校制

在新媒体融合的情况下,工作更忙,诱惑更多,更需要我们坚持初心,严格坚持三审三校制,精于编校。只是三审三校制的方式可以有所变动,与时俱进。如三审中的初审环节可以部分地以知网重复率来取代编辑初审的功能,如以某个比较大的重复率如30%作为进入编辑初审环节的基准,以编辑阅读和重复率来共同完成初审环节。如以基于大数据下的审稿人数据库作为审稿人选择的依据,遴选审稿人。主编在基于数据库学者影响力检索的基础上确定学者的学术诚信度和学术水平,最后确定稿件的取舍。在三校环节,以互联网的检索和黑马校对软件部分代替编辑校对,认真阅读黑马校对软件揭示的错误,利用其校对优势,共同完成文稿校对,同时编辑应提高自己的校对水平。

(二)勤于使用和维护网站

要改变传统媒体的线性工作方式,提高新媒体的应对素质,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这是新时展的必然选择。依据期刊特征,选用合理的媒体融合技术,提高编辑人员自身的素质是关键。编辑人员要勤于补课,认真学习新知识,其中对网站的维护和利用是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传统期刊内容比较丰富,能够找准数字出版发展趋势,结合优质资源,与数字出版建立互补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因此,对网站的使用水平往往决定和表现编辑新媒体的素质及专业水平,是一个需要时时“经营”及提高的过程。如需要宣传的内容和新动态的,网站软硬件的维护和测试,基于大数据的作者、审稿人认定及信息的增补和统计,作者、审稿人的及时回复和学术社区主题的发起及主持,各种数据的汇总和归类以及在线使用这些资源,都是考验编辑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可以说在新媒体形势下,作者读者获得网站的信息如投稿、订阅更加方便,反馈更加及时,而编辑的工作更加繁琐仔细。因此,用精细耕耘来形容对网站的维护工作是恰当的。

(三)落实栏目策划与选题策划的组稿活动

当我们选定或制定栏目策划和选题策划后,组稿成了当然的选项。组稿也需要耕耘:一是精于耕耘和作者、读者的关系,时时问候。二是对于策划的题目和内容要精于落实,时时关注作者的写作情况。如刊物可根据作者忙又好面子的特点,对于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先预付论文稿酬,作者收到钱后觉得这个刊物很温暖,因而会在百忙中坚持完成论文。让作者在难点和自己还没有发现的创新点方面写作论文,即挖掘作者的潜力,让其写出好论文。对于投稿的论文应认真阅读和检测重复率,根据刊物的主题让作者修改论文的结构、内容,通过编辑不厌其烦又恰到好处的点拨、作者全力配合的修改,修回的稿件水平有所提高;而且作者反映论文的水平比自己平时的水平有所提高,甚至是自己不敢想的提高。三是应将策划内容以启事,如在杂志上刊登,在网站上和目标作者进行邮箱、短信、微信告知等。对于有一定创新性的来稿,应升级为约稿待遇,稿费也和约稿持平。通过这些措施,作者反映自己正是通过某某刊物编辑的引导,才知道如何写论文,从而走上了学者的道路,从此把自己的论文优先投给某某刊物。总之,所有这些都是编辑精于耕耘,以优质服务和严肃认真专业的工作态度让作者信任这个刊物的做法,使刊物稿件越来越多,影响力越来越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对于地方学术期刊尤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