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1
关键词:计划;条理;课后作业
在九年级数学课程中,将九年级数学课程进程内容安排为四大类,包括新课教学、习题练习、复结以及试卷讲解,在整个九年级数学课程中,因为涉及中考这一大环境,所以,复结算是整个课程安排中的重中之重。
一、九年级数学复习的理论依据及实施原则
1.关于九年级数学复习的理论依据
在构建主义理论中,它将学习过程彻底理解为构建一个整体的学习知识体系,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加强新知识与以往知识的相互联系。而且,在构建主义理论中,其具有两个知识构建体系:(1)学习新知识模式;(2)对以往学过的知识进行重新构建与整合模式。通常而言,学生能够学习到新知识的途径除了自我学习书本知识外,大多数都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得来的,而且可以从测试及课后作业中整体体现出能掌握知识的程度。建构主义理论中,将初级阶段的教学过程理解为九年级数学知识的新课授课、练习及评价。而高级阶段的学习过程理解为将以往学过的九年级数学知识进行不间断的重复讲解,从而加强不同知识点间的相互连接,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将学习到的经验和知识变为己有。
2.复习的实施原则
结合上文提到的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依据,以及我国目前推行的素质教育要求环境下,在进行九年级数学复习课程讲解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指导原则,这样才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效果。通常教学采取的原则是以系统与实际性为主要原则,从而构建出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教学模式。其中实际性原则是要求在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而让学生能够把握知识点中的重点,将知识点连接起来,从而掌握易混点与易错点,并系统性地针对学生的弱点进行强化,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中达到复习效果。
二、阐述使复习课高效的策略
1.复习课的策略定调
在进行九年级复习课程授课之前,授课教师首先需要自己做好授课计划,如在授课过程中,设计什么样的疑问点让学生进行回答及思考,怎样有效进行师生之间的知识点交流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计划,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复习过程,从而将以往的知识点不断扩大化,寻找出薄弱环节,进而进行重点复习。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某些部分的知识点掌握得不扎实,从而影响了自己整体的复习效率,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九年级分式综合复习课程复习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掌握到之前所学习的与分式有关的知识点,在课前,让学生自己以作业的形式进行归纳总结,概括出分式的基本定义与特点,而且要求学生在以往自己做过分式作业的里面找出解答问题的方法,并且归纳总结,然后再开始进行分式课程的综合复习。
2.知识条理分明,知识概况清晰
在整个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学生只是教条化、机械化地不断复习之前学到的知识,而且是流水线式的复习过程,这样的复习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为,复习的过程是让学生找到自己学习中的薄弱之处,而这种机械化流水线式的复习模式,只会让学生又看了一遍书,没有起到根本上的效果,无法强化学习知识点,从而也就无法实现复习教学的目标。所以,在进行九年级数学复习过程中,教师应先将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从而使知识框架变得清晰,之后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教学,从而实现知识点弱项的强化。
3.布置课后复习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说算是学生学习新课程或复习旧课程之后的检测方式,只有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程度,才能够体现出学生掌握知识的完整度。教师进行复习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复习知识的进度,使之系统化,通过作业的批改,也能够更立体地了解到学生复习的效果。而且通过作业的布置与批改,也能够了解到每一位学生的薄弱处,这样能够帮助教师在复习课教学中更有效地选择知识点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
4.对实现“高效复习”的总结
在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数学复习课程授课过程中,想要使授课过程达到高效化,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因为知识的最终受用者,还是学生自身,所以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对于知识点与授课方式的理解程度,为学生创建高效率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知识点的联系与掌握,通过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合理复习策略,将学生的兴趣点与知识点完美地结合起来,满足不同学生的复习需求。
总之,在对九年级数学课程进行复习的过程中,有许多方法是我们可以借鉴与参考的,但是其最终目标都是以提升复习效率为基础的,所以,我们需要不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也就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复习效率。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2
关键词:深度学习;核心素养;初中化学
深度学习,指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深入探究具有一定深度的知识,自主获得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具有高阶思维的学习。化学核心素养包含的内容很多,都需要深度学习才能实现,教师要抓住深度学习与核心素养的内在联系,促进学生化学深度学习,以逐渐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借助信息技术,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
化学中宏观的东西相对比较容易辨识,如物质形态、化学反应结果等,难的是要求学生观察和辨识某种物质的具体形态,并能从微观角度预测物质的结构变化。利用信息技术展现化学反应中的微观现象,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例如,在教学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章时,关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仅凭教材中的论述显得不够直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将某一种物质进行不断放大。例如,先展示食盐,并将其放大到氯离子和钠离子的构成状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进而促进其对氯化钠的宏观和微观的认知,提高这方面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注重实验设计,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素养
学生要从量变和质变等角度了解物质的变化条件,并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存在的守恒定理。教师要想在深度学习中融入这项核心素养,需要通过一些直观的实验来落实。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四章关于“燃烧”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组织“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这项实验,尝试探究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这项实验分别要在密闭容器和开放容器中进行。当测定完镁条燃烧之前的质量m1与燃烧之后的质量m2时,学生会惊奇地发现密闭容器中m1=m2,而开放容器中m1<m2。以此为基础,教师再让学生结合燃烧的反应式进行思考,促进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思考:为什么密闭的容器里的质量没有变化?开放容器中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变化?教师通过实验的设计引导学生,让他们思考化学实验中的变化与平衡现象。
三、通过问题引领,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
学生要具备大胆假设并寻找证据开展推理的意识和能力,以此得出推理的正确与否,还要对化学模型的特点和意义展开探索。化学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核心素养的提高设计问题,让问题成为无形的领航员,使学生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以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的教学为例,在讲解关于“制取氧气”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播放“加热氯酸钾以制取氧气”的实验视频,并提出一系列的思考问题:氧气应该怎么收集?只要加热氯酸钾,氧气就会生成吗?生成的氧气量与加热时间和温度是否有关系?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开展深度学习,根据氧气的性质可以大胆推测收集的方法,与同学一起验证推理是否正确,利用小组同学的智慧进行资料查找、实验设计,构建实验模型,不断修正、完善自己的实验过程和手段,提升化学核心素养。
四、鼓励小组合作,培养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
小组合作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合作,群策群力,设计实验、明确分工,遇到问题不是向老师求教,而是首先在本小组中展开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这样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就不断提高了。例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准备两根长短不一的蜡烛,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并让学生猜测哪一支蜡烛会最先熄灭。学生会在猜测后产生积极开展实验进行探究的欲望,教师再因势利导,将学生按照不同的猜想进行分组,展开实验进行验证,然后总结自己小组的观点和创新设计。
五、采用生活导入,培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素养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3
当你学过《绪言》后,第一个问题,即可得到解答: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而第二、第三两个问题,则只有分别说明于后。
九年级《化学》是按《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教科书,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特点:
一、体现化学知识的基础性。化学概念和原理,是化学知识的“骨架”。其中如: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化合价、化学变化(反应)、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类型、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与质量守恒定律等,是基本的化学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这些基本知识在学习中都需要识记,要学会记忆的方法。
二、突出观察、实验、探究等实践活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而观察、实验探究则是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途径。教科书每单元都安排了较多的“演示实验”,这样就增大了观察的实践活动机会;全书还安排了较多的“活动与探究”内容。这些内容中有“实验探究”、 “调查研究”、 “讨论”等实践活动,其中“实验探究”活动过程,涉及8项要素(环节):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制订计划,④进行实验,⑤收集证据,⑥解释与结论,⑦反思与评价,⑧表达与交流等。这样就大大地增强了实践活动的范围。
三、密切联系人类生活生产的实际。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关系越来越密切。化学大大地改善了人类衣、食、住、行和卫生健康的条件,使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化学促进了生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某些化学现象却给人类生活、生产带来了新的问题。如煤、石油能源的过分利用,给环境带来了污染问题。能源、环境、材料、健康等方面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教科书”中:“燃料及其利用”、“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与人体健康”、“有机合成材料”等内容,对上列问题都有详细的阐述。学习这些内容既可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还可知道自然资源要合理利用,树立保护环境意识,培养关心自然和社会的情感。
四、编排结构的特点
怎样才能学好初中化学?
首先,学会读化学书。一是通读全书内容,了解大意(识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化学式等));二是细读并在教科书上勾画批注,提出问题;三是精读需要记忆的内容,注意关键词句;四是回头反复读,吸收重点,消化难点。通过上述四步,把书本知识消化吸收,变书本知识为自己的知识。
其次,学会听化学课。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听课前要明确当堂课要讲的课题。如果知道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难点,这样听课便有针对性。二、专心听疑惑不解的知识,注意教师是怎样突破这个难点的。如果有演示实验,在观察教师示范操作的同时,应特别注意观察:实验前、实验时,实验后所呈现的现象,并注意教师的启示,分析、结论。三、记下听不懂的问题,以便下课后即时问教师。四、记下教师引申的知识,尤其是教师发掘的深层次问题,还要记下教师讲的例题以及解题方法、技巧等。五、在教科书中相关知识点处,眉批老师的新观点与强调的注意事项等。值得提醒同学们的是,听课,要动脑动手,不可袖手旁观;也不能成为教师的课堂秘书,去抄写教科书上有的内容或自己又懂的不重要的内容。记笔记要有重点,有针对性,有参考性,有保存价值。
第三,重视实践活动。一定要主动积极参与。特别是分组实验探究中,要做到:动手、动脑、动笔。动手就是亲自动手实验,不当旁观者和指挥者。动脑则是对实验原理,实验计划的制订,怎样操作,怎样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论证等,要认真思考,做到心中有数。动笔则要求做好实验记录,写好实验报告,交流讨论如实验中出现的反常现象等。
对于其他的实践活动,如调查研究、家庭小实验等更应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地去完成。
第四,要善于及时总结。在学完一个单元或一章后应及时总结教科书中的《本单元小结》,应认真阅读思考。在适可情况下也可用下述方式自行总结:①基本概念要览,②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归纳,③特殊知识的总结等。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4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1―0113―01
一、剪碎――紧扣《新课程标准》,过好课本关
九年级同学刚接触化学知识,可能对刚学到的新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的意识性并不强,所以容易混淆、忘记,所以在复习时切忌急于求成,必须要做到紧扣《新课程标准》,对每一章、每一节的内容必须逐个剪碎,剪碎的过程中,删繁就简,加深记忆。比如在“氧气的用途”中,课本上内容很多,但我们只需记住“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就可以。这一过程重在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复习,即把原先所学知识再归纳、再整理、再记忆的过程。这一过程按每周复习两章计算,大约需要40天时间。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复习时对每一节的内容要按《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找出那些内容是需要认识的,那些内容是需要了解的,那些内容又是需要记忆的。在剪碎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巧妙利用顺口溜等形象记忆法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一步的复习并非简单的重复和循环,而是在紧扣课本的同时有所上升和提高,因为中考必须以课本为主。教师可根据往年本章节考查的重点精选一些试题精讲精练,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地步。
2.立足双基,重视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化学学科基本概念非常多,而且很零碎、易混淆,因此必须在本步复习中加强记忆,对每一章节的概念、性质、用途、实验的基本技能等必须牢记于心、深刻理解、熟练掌握。
3.本步复习必须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化学不像语文、数学一样存在潜在的基础知识很多,九年级刚接触化学,只要复习方法正确,后进生是一定能够转化的。所以本轮复习一定要在课堂上多关注后进生,让他们把原先没有记住的东西补上去,这也是提高整体成绩的关键一步。
二、凑成――归纳总结,加强记忆
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已经夯实了基础。任何一道复杂的题型都是由最简单的知识串联而成的,所以第二步复习必须对已学的知识由点成线,由线及面加以连贯,因为系统的知识便于掌握、便于提取、便于应用。这一过程可以将九年级化学分为化学实验――元素及其化合物――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五大块来复习,其实就是将前面剪碎的部分再次凑成的过程。例如,将第二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氧气的制法》、第四章中《电解水的实验》等各章节中出现的实验全部系统地归纳总结在化学实验中进行复习。这样把所学的知识构成一个知识系统,便于做题时提取和应用。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将知识按以上板块汇总,找出相互之间的关联,将其系统化、结构化。根据双基的基本要求,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总结,然后教师帮其指正,最好根据历年来《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寻找一些相关的试题进行训练,在训练中加深对每一模块的整合记忆、理解、应用。
2.对每一模块自己经常出错的问题建立错题薄或错题库,并经常拿出来重复训练,因为第一次在头脑中形成的错误认识很难更正。所以对错题必须做到举一反三,在纠错中提升。
3.教师在本步复习中必须起引导作用,加强学生的规范训练。例如,学生表达时尽量用化学用语,书写时尽量用化学符号。提高同学们语言的组织性、科学性、规范性以及格式的正确性、实验的严谨性、思维的创新性等。让同学们多训练一些相关模块中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题。
三、系统――综合训练,提升素质
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0天左右的时间。其实也就是在前两步的基础上对所学的知识再次系统化。本步采用的方法多为模拟训练,也就是在模拟训练中查缺补漏,达到综合提升的复习效果。
1.进行题型分析,掌握解题规律。每年中考题都由选择、填空、实验、计算四大块组成,每一种题型都有各自的解题规律。只有掌握了每一种题型的解题规律,才能在解题的过程中有的放矢。切忌教师搞题海战,每一套试题要精讲精练,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5
[关键词] 中考 化学复习教学 方法与策略
中考化学复习是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的化学知识再学习、再认识、再整合的过程,是进一步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搞好化学复习是全面提升中考成绩的关键。
每年中考前,各门课程都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复习。如何上好化学复习课、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成为化学教师和初中应届毕业生共同关注的热点。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要提高复习效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其次,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要求,采取一些相应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方可达到提升中考成绩的目的。
一、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的目的和任务
化学复习课的教学内容是围绕学生过去学过的知识,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复习,使学生的薄弱知识环节得到加强、错误理解的概念得到纠正,并让学生学会两种本领:一是对零星、分散的化学知识归纳梳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以便于理解和记忆。二是帮助学生学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中考化学复习的方法与策略
在复习时,要再一次体会《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的学习目标要求,因为它不仅是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学生学习和中考命题的依据。同时,还要认真研究、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因为《考试大纲》是指导初中复习备考的纲领性文件,它规定了中考考察的目标内容和能力要求。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可以避免复习的盲目性。
要搞好中考化学复习教学,必须注重如下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
(一)中考复习阶段的划分与时间安排
大多数学校初三化学,在3月底之前结束了新课教学。随即进入了中考复习,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1.系统复习:课程结束到5月10日左右,计划用5周时间。
2.专项复习:从5月10日到6月初,计划用3周时间。
3.模拟训练:6月初到6月20,计划用3周时间。
(二)各阶段复习的目标任务与具体措施
第一阶段:系统复习、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目标任务是:对化学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具体措施:
1.全面、系统、细致复习。凡是《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都要认真复习,不能有遗漏。否则,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留下隐患,进而会影响到学生的化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应用和学生能力培养。
2.抓好“双基”教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应用是获得高分的保证,因此,加强“双基”教学,尤其是紧扣课本、吃透课本是搞好系统复习的立足点。
要求做到:首先,重视课本的阅读,让学生正确理解课本中介绍的内容和规律。其次,深入分析课本中图片及阅读材料的化学内涵。第三,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剖析,因为例题、习题具有典型示范性和探索性。第四,让学生仔细体会化学语言的严谨、周密,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语言表述化学问题的能力。
在本阶段复习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课标和考试大纲,明白每个章节的要点和考点。复习时要细致准确,知识点覆盖要全,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
2.要把每一个知识点落实到每一位学生,注意对关键知识点的总结。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点尽可能自己梳理、归纳总结出来,促使他们继续看书、看笔记,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防止复习工作演变成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每一个知识点,深刻挖掘其内涵、准确把握其外延,建立和完善知识结构。
4.注重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及社会实际,创设实际问题情景,训练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社会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
第二阶段:专项复习、综合训练
目标任务:将课本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编,以专题形式帮助学生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叠加、联系。通过对不同概念的糅合、不同类型知识的对比,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进一步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具体措施: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对初中化学的主干知识和核心知识进行知识重组和专题归类,强化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应做到充分了解学生,使复习做到对症下药、系统全面。在内容上要打破教材章节的界限,可以按照知识的认知顺序和认知规律重新构建成主线鲜明的知识系统,进行专题复习。专题的数量多少,每个专题内容覆盖面的大小,可因学情、考情等具体情况而定,专题内容可细可简。专题的类型有:
1.知识型专题:如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构成、化学用语、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质量守恒定律等。
2.应试技能型专题:如推断题、探究型试题、知识归纳性试题、图表分析题等,是近几年中考化学的常见题型。对这些题型的解题策略和思维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训练。训练的题量不宜过多,但一定要精、要有代表性。
3.化学计算类专题:如有关化学式的计算、溶液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先引导学生把各类计算所涉及到的计算公式、针对不同题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复习一遍,再精选一些不同类型的例题加以强化。
4.实验与探究专题:可分为基本实验、物质的检验、推断、分离和提纯、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及实验探究等。在进行实验探究复习时,可结合典型例题,教会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情景做出合理的猜想,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并通过所学知识进行不同的探究、分析得出结论。
另外,在复习同一个专题时,还应多选几种类型的实验或习题,举一反三,让学生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面,帮助学生提高应变能力。
在专题训练中,练习要精、要巧,突出重、难点、易错点的训练,一般在课堂上不出现难题、怪题,对最基本的知识点要过好关。
第三阶段:综合模拟训练、查漏补缺
目标任务:精选中考模拟试题,进行模拟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方法与措施:通过中考模拟试题,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训练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能力。要避免题海战术,强调“精练、深议、讲透”,强化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加强学生应试心理训练和应试习惯培养。在训练中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可按以下步骤实施:
1.模拟试卷强化训练:选用多套试卷,加强对解题方法、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的训练。
2.在批改试卷的过程中,收集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训练。
3.在讲评试卷时,主要讲易错点,强调答题的规范、用词的科学、叙述的准确、解题的格式,减少不必要的丢分。
4.做好学生考前的思想工作和心理准备。
九年化学知识点总结范文6
关键词:初中科学;高中化学;衔接教学
文章编号:1008-0546(2012)06-0051-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2.06.022
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在课程思想和教材编写体系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初中科学课程突破了传统意义上初中化学的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初中《科学》教材(浙教版)综合了传统意义上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为解决某一主题而将相关的知识融合起来,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的编写特点。高中化学新课程尽管也发生着巨大变革,但学科基本体系依然是课程主体,化学学科思想鲜明。从初中科学分化到高中分科教学,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是一种挑战,了解两者知识间的衔接,科学地处理好两者衔接知识的教学,对帮助初中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具有现实意义。
一、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分析
以初中《科学》(浙教版)和高中化学(苏教版)为研究对象,不难发现,尽管初中科学是以综合性知识与主题性问题来编写,仍存在着化学知识与概念相对集中的章节。从化学学科及高中化学相衔接的角度来看,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在《科学》七年级上、八年级上、八年级下、九年级上四册教材里。这些知识多数还将在高中化学中得到新的发展和提升,少数知识不再在高中化学中阐述而成为学科常识被“固定”下来。
从上述分析可知,初中科学将有关化学学科知识分解到四册教材中,知识点分散到各章节中,淡化了学科本位思想,打乱了传统意义上的学科知识体系,强化了知识综合以及运用科学综合性知识解决问题,在解决主题问题中落实知识教学,体现了三维教学目标统领教学的课程思想。
从初中科学的合科教学到高中分科教学,在课程形式上,需要师生做好心理过渡的准备,初中科学教师宜适当介绍高中分学科教学情况,高中教师应了解初中合科教学情况,为学生平衡过渡到各学科教学做好衔接。在课程思想上,高中化学教学则要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思想,形成较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因此,高中化学对初中化学的知识起点无论从理论水平、内容深难度方面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在培养目标上,初中科学是启蒙学科,是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学科部分主要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化学知识、基本化学实验技能、简单化学计算及化学在生活、生产及国防上的某些应用;其知识层次以要求学生“知其然”为主。高中化学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化学知识逐渐向系统化、理论化靠近,对所学化学知识有相当一部分要求学生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学生要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问题的解决,还要能在实际应用中有所创新。
二、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重复与断层分析
虽然初中科学与新课程高中化学在编写时理念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按照新课程标准进行编写,但由于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教材编写体系与内容选择、不同的教材编写组进行编写等诸多原因,两者在某些内容上存在着重复出现与知识断层现象。
1.知识重复现象分析
有些知识点在初高中教材中呈现的内容相差无几,甚至在知识的深广度要求上也差不多,那么在教学中没有必要重新按部就班地展开教学,应充分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只要在学生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补充即可,这样既避免了重复教学,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2.知识点断层现象分析
对照浙教版的初中科学和苏教版的高中化学教材,我们会发现有些知识在初高中教材中均没有出现,但这又是学习高中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初高中的某些知识存在着断层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补充相关内容,以防止初高中教学内容的脱节。
三、初中科学与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建议
1.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把握不同阶段的知识科学性
化学知识和初高中学生认识的发展性决定了初中化学知识教学的局限性。学生在高中时接受的观点与初中不符是正常的,是化学知识原理的发展体现,有些学生却当作是“高中老师的说法与初中老师的说法相互打架”而不知所措。因此,初中科学教师要了解高中化学知识衔接点,把握好化学知识的科学性,既要实现教学到位,又要预留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接口”,防止绝对化处理,杜绝为简便教学取得暂时性的教学效果而不惜灌输错误观点的做法,比如,将元素符号脱离本质意义而拼音化,不注重方程式的意义而公式化,给出“AB+CD=AD+CB”的程式让学生套用,学生在初中可能应付得了中考,但这种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影响到高中化学学习。
高中化学教师要了解初中科学中化学知识点的分布和教学要求,重视知识教学的局限性。高中化学的内容大多是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它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初中化学知识的延展和提升。因此,需要清楚知识点的衔接处与断层处,清楚初中教学的深广度。
在化学学习的初级阶段,一些概念和原理往往有它们的不完善性和不全面性,到了高中阶段有些概念和原理就不一定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构建迁移思想。例如,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教学,由于初中科学教材中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介绍、分开教学的,在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时,如果直接向学生说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不能单独存在,学生很容易产生疑问:在初中课本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不正是分开学习的吗?所以在学习这一节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引起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回忆,再通过比较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存在于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仅仅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建立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在教学时要利用与得氧、失氧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作为铺垫,进而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一系列概念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2.梳理教材体系,衔接初高中的知识内容与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分散到初中科学教材体系中,主要是常识性介绍,没有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较少,结构不够稳固,掌握知识内容的程度有所下降,但他们的探究能力得到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高中化学知识则以物质结构、物质的量、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氧化还原反应、反应速率、离子反应、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主干,以初中化学知识点为教学的原点,使学生的知识点逐渐形成知识面进而构建起知识网。两者在教材体系和教学目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
高中教学要有计划地补足初中教学中没有安排而在高中化学中常出现的知识点和方法。在教学中涉及到即渗透其中,例如:化学1专题1中物质的分类和专题3中两性氧化物的概念时必然会涉及到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但在初中科学中只有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的概念,并没有出现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元素化合价、差量计算法在初中的要求都不高,但在高中化学中却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方法。
高中化学1的第一专题,既是初中化学学习的总结和概括,又必须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新的基础,这是本专题编写中选择素材的一个重要依据。把“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物质的量”、“物质的分散系”等内容穿插起来,层层迁移递进,逐渐深入,依次展开,以此作为连接初高中化学的“纽带”。
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要源于初中而又高于初中,需要初中科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的相互呼应,初中科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高中化学教学要引领学生继续步入化学的殿堂。
参考文献
[1] 朱清时.初中科学(七年级至九年级全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 王祖浩.高中化学1、化学2[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黄亚婷.初高中化学知识衔接教学问题初探[J].上海教育科研,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