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教学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教学理论范文1
对于教育教学来说,它的改革对于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可以起到高效的作用。如果教师可以真正地认识教学理念,那么对于数学教育是极其重要的。新课程的改革不单单是外在形式的变化,它需要教师与学生真正地去实行,将这种新的思想理念的接纳、转化、运用真正地体现到数学教学上来。教育教学理念的真正实施可以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学习方法,领悟到数学的真谛,教师也可以将教学目标更加高效地完成。新课程下的教学理念,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它缄默不语,但植根于数学教师的心灵深处,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因此新理念的形成对于学生和教师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教学系统变得更加完善。
二、理论下的教育教学设计
1.依照新课程,设计好每节数学课
对于数学来说,每节课的内容都应该做到丰富且具有趣味性。在新课程的要求下,每个教师都要在充分备课以及进行教学环节设计的同时,将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接受能力考虑进来。这样进行的多元化教学才会使学生真正地学习数学知识。教师在平时的设计中,要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学生需要怎么做”为中心来设计,同时也要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这样即使水平差异很大的学生,也会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进行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备课与设计时,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而不是按教师所以为的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目的是明确的,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帮助的。
例如,(1)让学生主动动手,亲自操作,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才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这种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的做法使得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效率都得到提高。而且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还能培养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如在学习空间几何时,这样的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几何体的构造并锻炼空间思维。而且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摸索、体验以及发现问题。(2)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由有章法地交流。如小组合作交流,这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理念。它需要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在一个小集体的范围内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以及过程充分地展示给同学,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l散,而且学生之间进行的数学思维碰撞会使其数学领悟能力得以提升。
2.构建数学课堂文化
教育教学理论范文2
[关键词]教育教学 教师 观念更新
一、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
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条件。改革开放这么多年的经验证明,解放思想,使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了伟大成就;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才能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真正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培养出适应21世纪需要的人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普遍存在着一个十分严惩的问题就是缺乏创造性,这是由在中小学盛行的应试教育。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既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促进经济科技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需要,也是针对我国教育长期以来不重视创造性培养的必然对策。
二、不断强化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好的专业文化素质、一定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必须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现代教师应是一条奔涌不息的河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是过时的要求。老师是蜡烛这种说法不对,老师不能燃烬自己去照亮别人,而要像太阳那样为生灵永放光芒。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知识的缺失,并且也要采取自学或参加继续教育措施,拓宽知识的广度,特别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科学走入校园,科技走近学生,教师应先行一步,尽快掌握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
三、教学的方式方法改革
众所周知,“一言堂”“满堂灌”“地毯式轰炸”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机器,考试的机器,考分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些严重阻碍教育的发展。新的课程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法更新的方向。探索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把个人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三种学习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间的合作关系。开展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机,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乐中学会学习。
四、坚持育人为本的信念
教师应坚持把教育的公益性放在首位,以育人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强调高尚的思想品格是最高的学位。教师只有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保护他们的自尊与自信,激发他们的梦想与激情,才是教育的最好成就。以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全面素质为己任,不以一模识人才,不拘一格育人才。其次我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和观念的提高也获得了一些收获,对这些理论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
1.对教材的认识。首先,我们教师应不断超越自我,使自己成为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人,成为学生心目中一本百读不厌的全书。第二,教师应认真钻研各种版本的教材,了解每一版本的内容、选材和观点,便于教师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观点,开展创造性的教学。第三,对教材应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大胆地取舍增减,重新整合,应突出重点和主干的东西,并应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做到纵中有重、纵中有横、纵横交错,错落有致,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新教材。第四,充分了解学情,精心设计教学案。第五,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为学生创设学习情景,引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
2.对有效教学的认识。(1)要做好这个学情调查与分析,应该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学情调查与分析应该是活动开展的重要的依据,是教学中各种手段、方法和合理性的基础;第二,应该反应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和把握的准确度和深度;第三,学情调查与分析应该与教学目标密切联系,而且应该作用于我们的教育设计。(2)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第一,我们应该要正确的理解课程的性质和功能,不要把教学就简单的等同于上课;第二,我们的教学活动应该与我们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不能把它割裂成两张皮;第三,应该关注的是教学的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发展;第四,我们应该避免那种形式主义;第五,就是要重视活动的过程,不是重视活动的外在的热热闹闹的那些东西,而是要重视这个过程之中,怎么去发展学生的能力;最后一点,就是要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率。学生在课堂上高兴了、快乐了,但并不等同于他就发展了。(3)关于教学有效性标准的认识:基本标准是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也就是学生是否有所得、有所悟。“有所得”就是学生的知识量增多了,知识面比以前拓宽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掌握了更好更切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所悟”就是了解和把握了一些基本规律,所学的知识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如果这节课上得非常精彩,使学生终生难忘,所讲的知识和道理多少年后能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能影响学生终生,那就是最好的有效教学。这也是每位教师想要达到的的最佳境界。
3.评价不是选拔和淘汰。现在教育要求回归评价的本质,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个体的处境和需求,尊重个体差异,激发个体的主动精神,促使每个学生尽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人的终身发展。
教育教学理论范文3
在当今社会形势下,培养人才是高校的重要任务,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思想政治教育课不仅是对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思辨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式的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新媒体;改革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育教学方法也要适应社会的进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对教学方式、教师专业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冲击着传统教学方式。为了适应时代的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传统教学方法分析
1.1传统思想教育教学方法概述方法好似黑夜里为行人照明的灯笼。传统的思想教育教学的方法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以课本为中心。教师通过课本的理论知识对学生进行单向灌输,学生则是非常被动的接受,这种方法很容易引起受教育者的反感和抵制,导致教育效果的弱化,使教育大打折扣。
1.2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教师只有真正意识到受教育者的真实状况,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才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但是,传统的教育方法往往是重形式、轻实效、耗费时间长,声势大,却收不到实际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输,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抑制了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难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将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力量,从而导致受教育者的抵触心理。
1.3传统教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下,随着教育环境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发生变化,教育者的转变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很多隐形教育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过多的把时间放在课本理论的讲解和文件的学习上,没有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其他有利教育相结合。特别是愈来愈多的信息以因特网和多媒体为载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内容出现老化,无法与新媒体等技术接轨,“05方案”的施行更是推动了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改革,转变教育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与时俱进,更新发展。
2开放性思想政治教学方法的研究
开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是将学生的思维彻底解放,挖掘他们的主动创造力,提高积极参与感,使他们从内心开始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开放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人的开放,开放受教育者的思想,接受新事物、新观点,加强互动。其次,信息的开放,充分利用网络的强大优势,整合网上的教育资源,关注实时动态。
2.1开放性教学方法的意义及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开放性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开放性教学理念,受教育者也有开放性的学习思维,教学地点不仅仅限于课堂,内容也不单单是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增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共同进步。开放性教学的意义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轨、教学与学生主体脱节的现象。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开放性教学方法的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创新性、耦合性。
2.2开放性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和要求在开放性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做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和创造性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单一传输知识的观念,采取互动式教学,师生之间平等讨论,自由表达不同的观点,发生思维的碰撞,提高同学的参与感。还可以采用情景模拟、实物演示的情境教学法,使学生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在理论和实际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案例教学法也是实用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维,全方位地去看事情,开发创新性思维。
3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影响
新媒体的出现越来越多地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其开放性、虚拟性、快捷性、互动性的特点为社会所欢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注意新媒体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授课教师应牢牢把握教学的主要目标,主动适应新媒体的环境,抓住其特点,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3.1新媒体教学的优势新媒体的使用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约束,信息交流更加便宜,速度更快,信息量更大,自由度更高,有效加强了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在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下学生获得交流信息的方法、途径更加宽广、容易。授课教师可以利用更多生动有效的信息向学生传授和中国化理论的实用性,使本来枯燥的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3.2新媒体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授课路径传统单一讲课方式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变得愈来愈淡化,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在使用新媒体技术,QQ、微信成为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应用软件。针对这些现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媒体技术,和高校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包括对一些社会热点的感受和观点,从而制定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教学内容,使个人思想和教学理论相结合,正确树立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最终使其能正确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4结束语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理论及教学方式改革的研究,有助于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展开,可以及时调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缺陷和不足,与社会的实际相结合,贴近时代的进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佳.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若干重要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
[2]赵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与探索[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1,(12).
[3]郭冬梅.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刍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2).
教育教学理论范文4
(武昌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摘 要:将协同学理论运用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从英语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方面协同学效应进行分析。协同学机制能促进教学系统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使教学系统处于有序状态,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促进了大学英语教学实施,培养了当代大学生英语学习的交际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并不断完善了教育教学过程。
关键词 :协同学原理;大学英语教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2-0206-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提高了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目前,系统科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已相当普通,其中协同学理论因其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同,使整个教学系统处于有序的状态,更适合运用于课堂教学系统。
一、协同学理论原理及内容
协同学(Synergetics)是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1997年创立的,它是不受热力学约束而从动力角度来研究从无序产生有序结构的规律性。协同学指出:无论什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的变化,也不管平衡相变还是非平衡相变,都是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有协调一致的结果,都可以用同样的理论方案处理。协同学的范围较广泛,它不但对有关自然科学问题能给出定量结果,而且对社会问题也能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给予定性解释。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谐统一,相互作用,使教学和学生学习在一定条件下自发,有组织地形成客观上的时空有序结构。将协同学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些共性问题相结合,不仅使研究富有新意,而且对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英语学习心理素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协同
现代英语教法流派不下二十种,而且近二十年又有新的流派不断涌现,发展趋势则是教学方法的有机协同,这种协同具有科学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与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邻近学科有紧密的联系。教学方法一般有听、说、读、写、译围绕一个具有逻辑关联的话题,将所学词汇、语法应用于学习训练中,巩固加强学生对课文所含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故而对教学主题内容要求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可思性及适当的争议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内涵上值得学生深入思考,有争议的问题鼓励学生在适当范围内提出不同观点。这似乎可以说明大学英语的教学方法以听、说、读、写、译为主要。根据协同原理相互影响、启发、补充、通过了解分析学生特点,剖析学生学习兴趣、学习风格,形成在英语学习方面各要素协调发展、共同进步、获得英语教学最佳效果。教师课堂“精讲”和学生的“多练”有机结合,通过听、说、读、写、译全方位的各种形式的课堂内外的实践,如围绕课本或某一个主题展开讨论,运用课文内的主题进行演讲、游戏、讲故事、复述看过的电影培养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综合运用能力。学生的操练,特别是说、写方面的实践活动,应以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
三、教学策略协同
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帮助学生达到某个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相对系统的行为。英语教学策略不仅设计教学,还涉及心理学,语言学等跨学科领域教学,根据协同学理论结合新形势下外语教学改革所需,提出一下几项策略:1)元认知教学。元认知作为科学概念由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于1976年首次提出。元认知是个体对自己认知加工过程的计划、监控、调节、评价等心智活动,是一种积极的主动认知加工方式。心理语言学认为:一个常用的而又颇有用的策略是主动处理语篇材料。包括处理一系列认知活动,如把新材料和永久性记忆立的信息联系起来,就新材料提出自己的问题,列出提纲。2)驱动学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任务驱动的理论基础。建构知识的意义是建构主义的基本出发点,也是建构主义追求的最终目标。但“意义的建构”不是由别人(如教师)而是由学习者自己完成--要由学习者在适当的学习环境下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来完成。驱动教学是指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处理信息。3)整体教学。整体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语言知识的整体,然后在进行局部的有意义的学习。比如一个完整的单元里,把主语从句作为本章整体教学主要内容,从口语部分、翻译部分、阅读部分、写作部分围绕主语从句进行细节上学习。4)交际教学。社会语言学作为交际教学法策略的理论基础,为大学英语教学课堂引入了语言“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教师要将学生的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生活相结合,并让学生认识到在实际生活中使用外语或进行外语实践,真正体会到语言在语境中各种变通意义并最终形成语言运用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将同学们带到教室外面,并分若干小组,要求个小组模式四个场合进行口语练习,四个场合分别是一组同学模式去机场接待外国来宾再接回来的路上接单介绍当地的风景名胜等,第二场景另外一组安排住宿并接待外宾吃住,剩下几组邀请外宾参加宴会、和带领外宾参观具有纪念意义的地方,将机场、宾馆、及餐桌的一些菜名,所参观地风景名胜,很好的融入课堂,将生活常识带入课堂,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我们传统思想中教学就是在教室进行,同学来到室外学习的兴趣也更加积极。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是单一种教学策略可以应付的,要利用多种教学策略相互支撑、共同配合、协同教学。
四、教学模式协同
遵循构建主义从已有的经验构建新知识的观点,结合现时期国内外英语教学的先进理论,探讨建构一个以培养学习者创新意识及能力为目的,以主题教学为理念,多媒体教学为辅,课堂教主要特征是以创新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学习者为本,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例如,某院负责老师定期在所教班级的QQ群上英语趣闻和四、六级学习资料。逢大学生英语各项竞赛是更通过“微信朋友圈”鼓励他们参加,解答疑难。在教学过程中插入与显性教学内容相关的图像、声音、短片等多种刺激因素交叉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教学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眼前,便于学生明确学习要点理解和记住所学知识。我们设计研究性学习模式: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研究性的探索活动。在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通过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提出假说设计方案验证假说等一系列过程使他们体验创新的行为,体验自我创新的情感。建立以学生为主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综合多媒体及“双主”(集“学生为主体”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及授业功能”两种模式),多媒体教学对语言知识学习侧重,课堂教学对语言应用侧重(通过师生、学生间的互动完成),但两者教学思想均为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培养综合运用能力;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要求,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衡量标准;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重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材体现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为教学目的的服务。调查过程中有这样一个案例,老师在教授大学英语第三册第二课Fruitful Questions 时,带来许多不同种类的水果,请同学们分类,分类理由有新意还可以吃掉它,同学们对于这形象又生动的“事物”非常感兴趣,想出了很多创意的分类方式,当他们积极用英文发表自己看法时,实际上已经在探讨本次课程的中心思想了。教学中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向有序的不断优化的动态发展过程,开拓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结语
笔者应用协同学原理,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出发探讨。旨在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展现一个新视角,提供一个新思路。协同学理论因其强调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同。因此,更适合应用于教学系统,促进教学系统各内部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教学系统形成协调、同步、互补的关系并使整个系统处有序状态,产生教学的整体协同效应,推动它向更加有序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希望本文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激发更多学者和有志之士从系统科学角度关注和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也期待对这一研究领域进一步深入。探讨这类有价值的论题,不仅意味着研究思路和眼界的拓宽,而且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研究观念的改变,形成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
[1]赫尔曼·哈肯.协同学——大自然构成的奥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
[2]章兼中.国外外语教学主要流派[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
[3]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赵庆红,徐锦芬.新世纪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证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J].外语界,2011(1):30-37.
[5]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教育教学理论范文5
【摘要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新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模式的演变,医疗矛盾逐步由“技术型”向“服务型”转化,许多新的医学伦理新问题应运而生,医学伦理学越来越受到各国医学教育界的关注。
1医学伦理学教学目前状况
1.1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熟悉到,和世界上很多国家相比较,我们的医学伦理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理论到实践都存在着许多新问题和不足。目前,在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已经进行了多年系统稳定的医学伦理学教学。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各年级医学生中均开设医学伦理学课程,并进行跨学科教学。教学基本上围绕当前医学领域的重点热点伦理新问题进行,如医学实践中知情同意、人体实验、脑死亡、稀有资源分配等。哈佛大学医学院对医学伦理学采取以新问题为基础进行跨学科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对医学伦理新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学科进行探究和探索,并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参加,例如邀请临床医学专家、基础医学专家、社会学家、哲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等[1。
我国则多以开设医学伦理学课堂教学为主,进行其他教学模式的学校还很少,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仅在少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采取了对重点热点新问题进行讨论,课题调研的形式。比如哈尔滨医科大学,其在上世纪末已经开始采取这种课题调研讨论的教学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2。但是目前国内对这些模式还缺乏系统的探究,也没有很好的推广。
1.2对医学伦理学重要性的熟悉不足。
医学伦理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才导致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医学伦理学课时严重偏少的目前状况。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在第五学期开设医学伦理学或在政治课中开设医德课,总课时约为30学时,不及美国、日本等国家同类课程学时总数的1/5。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不大可能指望学生对医德范畴、医德规范等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更谈不上为他们提供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机会了。
2002年2月,国际医学教育学会公布了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包括医学教育的7个基本方面摘要: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沟通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信息管理,批判性思维和探究。[3这一标准阐述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必须具备的一系列基础核心能力,从中可以看到,医学伦理学和医德教育在医学生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地位。
1.3授课形式单调是我国医学伦理学教学中亟待改革的又一弊端。
目前医学伦理学教学中通行的是单纯由教师讲授的方法。限于学时,教师较少考虑,也无从考虑实际效果。这种“布道式”的教学方式,很难引起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的喜好,更不用说把握指导他们终身职业生涯的伦理准则和规范了。和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医学院该门课程的教学形式显得生动活泼。其中最常见的是各种形式的讨论和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日本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则主要由相关临床教研室的教授主讲及让学生参加病区实习的形式来予以实施,注重培养学生判定医疗实践中发生伦理新问题及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加拿大的医学伦理学课程大多采用案例教学法和以新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1.4如何让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更系统、更稳定、更具时代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近年来,我国医学伦理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同样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众所周知,任何一种道德理论或伦理学说,都是有其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随着经济改革在我国城乡相继取得巨大成功,人们开始对医疗卫生保健行业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务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术,而且要求他们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在努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还要深谙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所以原有的教学内容自然跟不上时代的需要,而即使是已经更
新的教材内容,也会因为目前新的伦理学新问题的层出不穷而同样有了时代的局限性。传统的医学伦理学考核形式,主要以考场笔试(闭卷或开卷)以及论文撰写常见。前者强调的是书本理论知识的检测,非凡是闭卷形式。开卷形式虽然有一定的开放,但总之都是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和传统课堂授课形式相适合。这种考核方式轻易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考查到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课程后的思想观念以及伦理决策能力上的变化,也不能真正鼓励学生学习医学伦理学的主动性。后者虽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助于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相比较应该是一种进步。但是仍然还有不足之处摘要:没有贴近临床和实践,学生的任务仅仅是在完成论文,所以相关材料可以不必从实践中获得,减少了伦理学的实践机会;论文撰写相对简单,教师的指导成分相对较少,实用性不足。因为以上这些因素,所以目前的医学伦理学考核方式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喜好和迫切感,那么进行医学伦理学考核制度的改革就更加势在必行。
2医学伦理学教学的策略
2.1加强国际合作,提高中国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水平。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一种新的医学科技的发展,必然引起相应的伦理学的方法论等多种角度,深入探究高等学校教学方法,使我们的教学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培养学生表达思想、交流观点的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4。此外,对学生的成绩考核,要考虑改变以理论考试为主的形式,积极尝试多种考核方式,使考试内容注重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一些具体新问题。
2.2创新教学内容。
自1982年以来,我国高等和中等医学院校和医疗部门陆续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和探究工作,先后编写了许多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这些教材的出现,对于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探究起了很大的推动功能。21世纪是生命和健康科学发展的世纪,因此医学伦理学内容体系“应以义务论为主线,将价值论、公益论贯穿其中,既反映传统医德精华,又突出生命和健康主要内容,并包括哲学、伦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论证。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能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解决在学习和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伦理新问题。其具体内容应突出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和实践性的统一”。[5
2.3改革教学方式。
教师讲授不应该是医学伦理课唯一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借鉴国外一些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依据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医德医风的目前状况,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模式。在方法上,我们应改单调乏味的说教为多种形式并举。可以尝试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专题讨论的形式。在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应非凡重视选择和应用正反典型事例进行伦理分析,这对于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加深对医疗实践中所碰到的伦理纷争的理解,提高医学行为分析判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实践证实,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好,深受大家欢迎”。[6同时还“应重视对启发式、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考评法等方法的应用,不断提高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质量”。
2.4加强师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为解决师资队伍发展滞后的目前状况,首先,应尽快成立医学伦理学教研室,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队伍。其办法摘要:一是建立专门教学探究机构,配备专门从事医学伦理学教育的人员,尤其重视选拔有培养前途的硕士生、博士生。二是以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教育委员会名义举办全国性医学伦理学师资培训班和专题研讨班,2004年8月在广州举办的全国医学伦理学教育培训班,受到有关部门和和会者的好评。同时,各省市医学伦理学会也应定期召开医学伦理学教育会,不断培养医学伦理学队伍,还应选派有培养前途的年轻教师出国作访问学者进修学习,从而达到提高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素质的目的。
教育教学理论范文6
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学更具特色,当前医学对检验医学理论课教学的要求更高,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的医学教育水平世界领先,实地考察他们的课堂教学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在美国两所大学医学院学习的情况,通过比较两国医学理论课教学模式,探讨国内外课堂体系糅合互补策略,建立以教师引领、主动学习驱动、课内外联动的立体化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
关键词:
医学教育;检验医学;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
在教育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国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相继成立国际教育学院,这已成为引进境外先进高等教育理念、管理体制、课程教材体系,提升总体高等教育水平,促进境内外高校互补共赢的重要途径。为了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完善双语教学体系,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个人的教学科研能力,增加与国外同行的沟通和交流,我校每年组织选派教师赴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学习进修。笔者将总结2015年3月至5月期间对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教学考察和学习情况,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1美国大学医学院课堂特色分析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和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的学制均为四年制:第一、二年为基础医学课,第三年为临床医学课和临床轮转,第四年为临床选修课和临床轮转。笔者选择旁听了二年级基础医学课和三年级临床公共课,概括其体系特点如下:①凝练授课时间。二年级《细胞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每周4次课,每次一堂课,一堂课一小时。在教师讲解的一个小时中,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会出现因上课时间过长而精神涣散或是疲劳的情形。②注重教材选择。基础与临床结合,理论与研究结合,学科与学科交叉,强调教材内容延展性。课堂上教师授课提纲挈领,学生课后阅读量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突出教学展示。三年级临床公共课以专题讲座为主,采用PPT、短片、情景模拟等教学展示技巧,紧密联系日常工作实际。④强调课堂交互。借助设备、仪器、计算机网络等进行多元互动,在教师与学生间形成正向反馈机制。美国学生上课必备笔记本电脑和答题器。教师按照教学进度,提出选择题让学生使用答题器进行选择,根据正确选项人数所占比例随时掌握学生理解情况。学生依据教学内容,看课件、做笔记和查资料在电脑上同时进行,在大幅提升听课效率的同时获取信息的能力亦得到锻炼。
2我国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现状及思考
教育是高等学校的核心工作,理论课程是重中之重,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开发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内许多高校教师长期以来一直在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大环境,新颖的课堂形式层出不穷:PBL教学法、专题讨论、社会实践、口头演示和现场答辩等。不论交互形式如何变化,其中心思想是一样的,即知识的传授不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而是转移至学生自身。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信息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大量有用的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笔者目前承担了一门医学检验继续教育课程的授课任务,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发现课堂问题尤为典型突出。参加继续教育课程的学生绝大多数是临床工作人员,上课次数少,教学进度安排紧凑,讲解内容多。存在以下特点:①课堂内容设置缺乏整体优化。授课教师照搬以专业书为蓝本制作的教案,甚少介绍学科前沿进展,更忽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②老套灌输式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无交流。③沿用本科生教材,难以适应高等继续教育要求。近些年在对本科生教材大力改革的努力下,培养本科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内容比例得到大幅提高,而这点恰恰是继续教育学生所不缺的,导致学生课上听重点,课后不阅读,为了考试而背书,课程结束后仍然不清楚临床检测反应背后的机制及项目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临床工作人员具有多年积累下来的丰富实用的专业知识,对专业发展方向的把握强于在校学生,所以教材的正确选择与否、课堂教学技巧选择和师生交互方式优化在继续教育教学过程中将起到非常关键的启发与推动作用。
3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医学检验学是在临床病情分析、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中必不可少的实用性学科,涉及血液形态学、临床生物化学、临床免疫学、临床微生物学和临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专业。近年来,我们在日常临床检验工作中愈发认识到专业间互通的重要性,例如疑似结核病人的体液标本可送至临床微生物室确证培养,也可送至临床分子室进行PCR检测,两种方法在时间上相互补充,两种结果可互相对照参考。医学检验学还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根据临床标本来源和特性采用适当的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检测,满足临床需求。21世纪以来细胞生物学发展迅猛,最新的技术方法已实现单个细胞水平研究。一方面,以细胞生物活动为根基的临床生物化学检验,若不能在疾病新靶标发现的同时研发出相应的检测技术方法,长远来看势必阻碍临床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另一方面,在愈发强调“检验医师”在临床工作角色的当下,检验医师不仅要让医生了解检验项目容易出差错的环节并加以控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灵活运用检验专业知识,结合疾病发生机制,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那么,作为具有基础研究背景的临床检验任课教师的纽带作用就显得非常关键。任课教师的知识面不能仅局限于临床检验专业课本,还需具备不断向其他领域或专业拓展的职业精神。将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相关章节融会贯通,自成一体,对教师自身来说是一项挑战。笔者将在医学检验继续教育课程中借鉴这两所大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在专题讲座方式中穿插章节式讲法,即以一种疾病为大背景,加入详细的基础知识点,向学生展示出全新的概念和完备的信息,充分发挥课堂教师引导的作用,将学生的临床经验与基础研究自然联接。同时,每次课程安排问答和答疑师生互动环节以及布置课后作业,通过邮件、微信通讯平台建立班级群,以便及时得到学生反馈信息、意见和建议。学生听课的兴趣被有效调动,了解了临床检测指标背后更深层次的基础知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寻找,自然提高了学习效率。其中积极进取的学生也可通过搜索拓展教材和文献自学生命科学前沿动态,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培养专业创新意识,提升自我竞争力,成为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思维的检验医师。通过新课堂体系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出适合国内医学检验继续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摸索出一套合理的临床与基础学科交叉式教学模式,建立起由教师引领启发、学生主动参与、以课内外紧密联动为特色的立体化医学检验继续教育模式。
作者:张洁心 黄珮珺 潘世扬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江苏省医学检验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参考文献:
[1]张颍,耿景海,周增桓.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3):218-220.
[2]刘政江.国内外医学教育标准以及带给医科院校的启示[J].农垦医学,2010,32(2):185-187.
[3]李望晨.国内外医学培养标准与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4(3):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