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私募股权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私募股权论文

私募股权论文范文1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股权投资中小企业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猛,在国民经济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国企业的六成和四成左右;在流通领域里,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近年提供的就业机会约占全社会的75%,从农业部门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多数在此就业。但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在创立之初,中小企业一般是靠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开始运转的,但是当企业经营到一定的阶段,比如需要技术提升、扩大生产规模、产品转型时,就面临着相当大的资金压力。有许多中小企业正是因为害怕这样的资金压力,遂采取了逃避的态度,小富即安了。而这也正是为什么我国的很多产品在低水平上重复生产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些中小企业而言,虽然它们小富,但是它们可能错失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那么,有些中小企业为什么不积极应对变革呢?从主观方面看,这与经营者的知识水平、眼界和事业发展的雄心很有关系;而从客观原因看,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少、融资困难是其最主要的原因,纵然经营者踌躇满志,没有资金,终究是画饼充饥。

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不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板市场,中小企业在主板市场上市面临着严格的审批和财务审核,除了部分非常优质的中小企业能够过关外,大多数被关在的“门”外。从国际经验看,争取风险投资也是中小企业融资的良好途径,但是,长期以来,从事风险投资的私募基金在我国一直处于“非法”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的风险投资业的发展,特别是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少之又少。

其次是缺乏有效的融资工具。目前,银行贷款依旧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而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主要表现为贷款难。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力度不够。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贷款占主要金融机构放款比例只有16%,优质中小企业只有30%的信贷需求得到满足。我国的各类商业银行需要转变传统的信贷管理模式和文化,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特点的信用评级、业务流程、风险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制度。另外,商业银行也应该建立和完善各项机制以加强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

第三是缺乏必要的相关信用担保机构。从海外在信用担保方面的成功经验来看,发展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机构,也能够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带来有效的帮助。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这种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不多,即便有的地区建立了这种机构,也因担保资金来源等方面的问题而难以正常运作。另外,虽然我国已经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多年,成效不小,但仍缺乏一个完善的法律基础,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用体系。

从国际上看,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市场经济发展后,在完善信用体系的基础上,才逐步建立了一套中小企业直接、间接融资的市场体系和政府政策扶持体系,其中包括信用机构、担保机构、中小银行、创业板市场以及创业投资体系等,这些都有效地支持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不论是从商业银行还是中小银行的运营特点来看,银行经营的风险控制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也就决定了银行在放贷时不可能承受许多未知的风险,风险承受力低就决定了银行的对中小企业得到“慎贷”行为。这是很难改变的现实。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就算未来中国建立了自己的创业板市场,能够到创业板市场上市也是部分优质的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的事情,而真正能够到这个阶段的企业,可能也不那么急切地需要钱。对于大部分的中小企业而言,可能不具备这样好的自身条件。那么怎么办呢?

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各种新型的投融资工具还在不断的建立和完善之中,比如近两年迅猛发展的公募基金,已经被各阶层的人认识和接受,并成为证券市场中不可小觑的一支力量。公募基金的蓬勃发展反映了我国民间资本十分雄厚,长期低迷的存款利率激发了百姓的投资意识。实际上,与阳光化的公募基金相比,另一支民间资本力量也早已暗潮涌动,那就是私募基金,特别是近两年,私募基金合法化的呼声特别高涨。

近两年,海外基金加速对中国的投资。根据美国投资集团华平(WarburgPincus)的数据,在华私人股权投资已经从2001年的约5.18亿美元,增至2005年的10.7亿美元。清科公司总裁倪正东称,2005年,国际私募基金在中国规模达到300亿美元左右,当年仅创投机构在海外募集的基金中就有40亿美元投向了中国。据不完全估计,在今年成立的海外私募基金中,已有近20只针对亚太地区的基金成立,每只规模都超过10亿美元。这其中不乏凯雷、华平、黑石、新桥以及欧洲的3i集团等国际大型私募基金公司。据了解,高盛募集了面向全球投资、总规模高达85亿美元的“高盛资本伙伴第五基金”,未来3年至5年内,其投资中国的资产比例会占到资金总额的30%左右。

目前,活跃在中国的国际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基本上有以下几类:(1)海外基金公司直接在中国设立的分支或办事机;(2)国际化背景的本土化投资公司;(3)国际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的私人股权投资部门;(4)国内资金通过离岸公司在国内的投资。

国内本土的风险投资机构基本上是由政府投资设立、企业联合投资设立或企业内部设立的,国内民营的风险投资机构几乎没有。比如鼎晖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前身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CICC)的直接投资部;清华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是由清华大学企业集团与首钢总公司联合国内著名金融机构、创业投资基金、上市公司、大型企业集团及民营资本等共同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张江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股东方为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开发公司和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开发股份公司等。

从资金供给来看,目前国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非常充裕。对此,业内人士感觉颇深,前些年,基本上都是创业企业追逐投资公司,而现在往往是几家投资公司同时在追逐一家优质创业企业,投资基金主动寻找创业企业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近几年,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范围更加广阔,许多的传统行业也成了私募股权基金竞相投资的对象,比如酒店服务业、农业等。通过下面一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变化。

在2006年前三季度,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大陆共投资了的63个案例,投资总额达到了80.89亿美元。以行业的角度,传统行业占据了显着的地位,获得的投资也是非常巨额的,38个投资案例共计吸引了38.96亿美元,投资案例数在整体案例中占到60.32%;其他高科技行业有7个投资案例,投资金额为2.76亿美元,仅占季度总投资额的3.4%。生物/医疗行业有4个案例,吸引私募股权投资达到了10.38亿美元,占季度总投资额的12.8%。

根据风险投资业内人士的分析,根据不同经历,中国的创业企业家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从从大的跨国公司出来创业;第二类是海归;第三类是本土企业家。

目前中国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一些民营企业的经营效益有目共睹,强劲的增长势头使他们成为国际资本下一步瞄准的目标。随着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金融市场的日益活跃,受融资难困扰的中小企业除了找银行外,“私募股权”也会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专家称,在众多私募股权基金的参与下,也许今后广大的中国中小企业考虑的将不再是“我去何处融资”的问题,他们想得更多的应该是“我的企业怎样才能被私募股权相中”的问题。

私募股权论文范文2

论文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是指通过定向募集获得资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股权投资,并通过上市、股权转让、被投资企业回购股权或者管理层回购等方式作为退出机制,出售所持有的股权获利的一种投资方式。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先进的投资模式,是金融创新和产业创新的结果,其运作方式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推动了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发现和价值增值,同时提供了高收益的投资渠道,因而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近年来,私募股权投资在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公开上市发行的重要融资手段。

一、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历程

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起源于风险投资,在发展早期主要以中小企业的创业和扩张融资为主,因此风险投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私募股权投资的代名词。在改革开放初期,私募股权投资的雏形是政府发行并通过股权投资方式直接从事创业投资。1984年,国家科委(科技部)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提出了建立创立投资机制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建议。1985年9月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接下来又成立了“中国经济技术投资担保公司”、“中国科招高新技术有限公司”等。早期创业投资公司的特点主要是高新技术开发区所在地的地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设立的。1995年我国通过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鼓励国外风险投资公司对我国进行风险投资。1996年,国外风险投资公司开始进军中国市场,由美国国际数据集团(DG)投资设立的中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美国太平洋风险投资公司成立。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资本市场逐步完善,私募股权投资不仅引起国内各界的密切关注,也吸引了众多外资股权基金。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各类机构将近5000家退出机制,投资领域涉及国民经济诸多方面。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己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现状

进入2010年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连暴发,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依旧震荡前行,尽管中国经济也存在通胀预期和资产泡沫,但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发展股权投资的政策措施,强有力地保障了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的持续发展。

1. 募资情况

清科研究中心调研结果显示,2010年上半年新募基金个数方面回升到了2007年的历史高点,共有32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环比与同比分别上涨68.4%和190.9%。新增资本量方面增长更为强势,上半年共募集190.26亿美元,环比上涨84.6%,同比上涨616.9%,并超出去年全年募资总额。人民币基金续写了09年的崛起势头,随着境内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完善,募集和退出的双重利好使得人民币基金热潮涌动,优势日益显现。2010年上半年,共有26支新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环比及同比涨幅分别达到73.3%和333.3%。

私募股权论文范文3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 发展困境 治理对策

一、私募股权投资相关概念

(一)私募股权投资概念界定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PE,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的资本,以盈利为目的的,以财务投资为策略,以未上市公司股权为主要投资对象,由专家专门负责管理,在限定时间内选择适当时机退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包括企业首次发行股票并在上市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包括对处于种子阶段、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成熟期时期时企业所做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风险投资(VC)、发展资本、并购基金、夹层资本、重振资本,以及其他上市后私募投资、不良债权等。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现状

私募股权投资是集中民间大量的闲散资金来进行投资,使得在不增加社会流动性的前提下保持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企业和投资者各取所需。因此,私募股权投资成为当下国内最受投资者欢迎的资本投资方式之一。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现状。

从募集数量和规模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速。根据清科集团私募通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私募股权机构新募基金共计2,249支,是2014年募集基金数量的5倍;从基金规模上看,2015年共募集5,649.54亿元人民币,约为2014年全年募资额的1.46倍,但募资增长率略有下降。就平均募资额来看,披露金额的1,582支基金平均规在3.58亿元人民币左右,约为2014年平均募资额的38.9%。

从募集基金币种角度分析,2015年人民币基金依然为中国私募股权市场上的主力,募集数量占整个市场的97.2%,募资总额占比84.1%。与此相比,外币基金在募集数量和募集总规模上均不占优势,但单支基金平均募集规模依然远远高于人民币基金。

退出市场上,2015年PE机构共实现1,878笔退出,虽然年中境内IPO暂停一定程度上堵塞了PE机构的退出渠道,但由于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新三板市场发展迅速,2015年PE机构所投企业挂牌新三板的案例数量已达954笔;并购退出276笔,IPO退出案例267笔,退出方式逐渐多元化。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中存在问题分析

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我国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缺乏配套的政策和完善的法律法规、退出机制不健全、缺乏合格的人才和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本文认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海外公司发展迅速,本土PE资金来源渠道单一;2.缺乏优秀专业的管理团队;3.缺少完善监管体系;4.流动性过低,退出渠道狭窄。

(一)海外公司发展迅速,本土PE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本土的私募股嗤蹲驶金来源有限。从我国情况看,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的资金来源可分为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由于向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这导致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国有资本的规模受限,使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容易形成“制度性”的管理问题。而从私人资本来看,由于从事房地产和股票投资的个人受资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这也将大大影响到可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规模。这些因素导致的后果就是投资者数量仍然较少,资金来源也很有限,资本结构单一,会极大地制约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壮大。投资金额中海外资金占优。根据国际经验,养老基金、金融保险机构才是私募股权资本的主要来源,而我国私募股权市场对包括这些资金在内的国有资金的限制并没有放开。

(二)缺乏优秀专业的管理团队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金融市场当中资本智力密集型的业务形式,需要专业化的机构和人才队伍来操作。要想实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完美运行就需要一个专业的管理队伍,拥有丰富知识、投资经验作为基础保证,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保障下才可以确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以有机会保持高效率的运营,这样也可以充分保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创新能力、管理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起步比较晚,发展过程中整个私募股权投资环境没有像发达国家那么健全成熟。再加上监管体系不完善以及准入门槛比较低,种种因素叠加导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缺乏专业化、高水平的管理团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金投资人的风险性,给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的影响,不利于风险的管控和高效率的运营。

(三)缺少完善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约束,缺少系统全面的监管,这样就导致资金募集过程中存在多种不合规范的操作行为,吸引投资者注入资金。从当前发展阶段来看,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没有明确的法律体系依据开展相应活动,更多是在地方政府的发展改革委以及金融办公室等出台的优惠政策条件下,吸引投资基金对当地进行投资,监管部门没有明确监管责任,监管效率不高,而且没有明确的制度体系约束市场行为,缺少对于基金投资人的保护。在这样地情况下一旦出现资金风险问题,那么就会导致基金投资人的利益得不到法律的保障,从而引发系统性的灾害。因此需要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监管主体以及具体监管环节的内容,规范基金投资运作活动,确保投资环境的稳定。

(四)流动性过低,退出渠道狭窄

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流动性低,退出渠道比较狭窄,这就使得一旦投资到期之后有可能没有办法实现退出,就会给投资者带来较大的风险甚至是损失。所以退出机制应该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首要关注的环节。美国作为世界上最为成熟的资本市场,企业并购交易非常活跃,而且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都有非常完善的退出机制,这也为美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提供了多样化的方法。而在我国本土大多数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都试图通过IPO的方式来退出,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没有办法实现,这就给基金投资者带来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国内的新三板市场,在开放之初受到很多企业的热捧,但是随着进入新三板的企业越来越多,同时投资者准入门槛也越来越高,我们可以发现新三板交易市场其实非常冷清,整体资产流动性非常低,这对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没有太多实质性的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加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中介组织非常不健全,就导致整体退出渠道非常狭窄,不利于作为稳健性投资方式。当务之急就是需要尽快拓宽我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渠道,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三、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治理对策

本文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治理对策主要有:1.适度限制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2.大力培养合格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才;3.建立灵活有效的监管体系;4.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退出机制。本文认为,应充分认识私募股权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一)适度限制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首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本就是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加以引导其发展,而且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力相对弱小。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无疑会对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生深远影响。因此,中国政府应适度拒绝海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战略性或者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并购,同时,为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与此同时要尽快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使之与目前资本市场较低层次的代办转让系统衔接,为私募股权基金收购退出提供良好平台。要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产权交易市场,使各类产权都能够找到交易成本低、流动性高的流通市场。

(二)大力培养合格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才

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管理者是当务之急,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四方面的举措:其一,我们可以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金融业从业市场引进从事股权管理的人才,组建本土化管理团队,在实践中培养本土基金管理人才;其二,需要选拔国内优秀人才派往国外学习国外成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方法。具体备选人才的来源可以是国内目前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从业人员,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从业人员,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企业等;其三,引导更多的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从事PE投资业务,毕竟提供增值服务需要丰富的实业经营管理经验;最后是加强现有从事PE业务的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R邓匮。

(三)建立灵活有效的监管体系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和高效运营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监管体系发挥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风险控制能力需要构建灵活有效的监管体系,完善相应的监管制度建设。第一,需要充分考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可能面对的系统性风险以及可能出现的逆向选择的风险,在这样的预期下需要明确监管机构和监管主体的主要责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期限比较长但是杠杆率不高的行业,这也决定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抵抗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偏弱的情况,所以风险的控制就主要需要外界监管主体构建完善的监管体系来实现。第二,监管机构不能要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披露经营信息,这样一来会导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出现逆向选择的风险显著提高,如何避免这一问题,需要构建多层次、系统性的监管体系。需要将政府监管以及行业自律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相对系统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协会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行业信用体系,充分保障信息透明、信息对称,从而使得基金投资人的风险降到最低。

(四)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退出机制

退出环节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第一,完善退出的法律框架。需要根据《公司法》、《证券法》等出台针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来确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第二,进一步完善产权市场建设,从而为创业风险投资基金IPO退出搭建良好平台。产权交易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交易的重要组成要素,建立良好的产权交易市场有助于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进一步提高交易的效率,推动我国整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健康有序运营。第三,加快退出交易中介市场建设。发达国家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断是融资阶段还是退出阶段都需要有中介结构的密切配合,进一步降低交易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我们国内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中介交易体系,完善中介组织机构的管理,实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促进就业以及缓解企业融资压力都有显著的作用。本文认为影响私募股权投资的因素应当扩展到公共政策和金融市场准入领域,在私募股权投资的组织领域本文认为当前我国重在促进本土企业的崛起,限制国外资本的过度进入。同时,在如今我国金融市场深化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需要充分把握机会,完善监管体系和退出机制,培养专业人才,促进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守仁.论中国创业投资十大问题[J].中国风险投资2004,(9):26.

[2] 杨葵.风险投资的筹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251.

私募股权论文范文4

关键词:民营经济;私募股权;私募股权基金;投融资

中图分类号:F834

一、引言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结构中最活跃、最积极、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成分,民营企业在解决就业、上缴税收、创新产品等方面都有突出贡献,民营经济是推动中国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厉以宁教授曾提出的“无民不稳、无民不富、无民不活”,是对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作用的精练表述。笔者多年从事金融理论与实践工作,在实践中接触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对众多民营企业进行了一线尽职调查。特别是在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担任研究部主任期间,笔者从事了大量民营经济理论研究工作,深切体会到:囿于体制和机制原因,中国民营企业发展受到多重因素限制,制约了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其中,投融资问题始终是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而兼有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双重属性的私募股权基金,在解决民营企业投融资问题上,日益显示出其特有的价值。

私募股权基金以其特有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机制,成为20世纪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成功的创新成就之一。私募股权基金异化了传统意义上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之间资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不仅提供资本性融资,还尝试着通过控制与改造互动形式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同时对实体经济的发展起到质的推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其投融资问题,私募股权基金都可以发挥积极作用。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开始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如私募股权基金成为一些机构违规经营和炒作房地产的工具;由于之前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政府引导基金在实际运作中政府行政色彩浓厚,不能适应市场化的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的运作特点和规律,对民营企业的投融资发展支持有限。如何有效地发挥私募股权基金推动民营企业投融资发展的作用,促进民营企业的投融资发展,成为中国政界、学术界和实务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私募股权基金

本部分主要论述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与特征这两个问题。

(一)私募股权基金概念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PE)是指以非公开发行股权为投资对象的私募基金①。私募股权基金通过私募形式募集设立,然后投资于非公开发行股权,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并提供增值服务,最后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退出并获利。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流程可以概括为:募集和设立、投资、投资后管理、退出。

私募股权基金从投资对象上主要区别于向公开证券市场的投资,其放弃了资本的流动性来追求长期资本的更高的收益。私募股权基金在资金募集方式的非公开性,即向特定的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而不是通过广告或变现公开的方式进行募集,以此却别于公募投资基金。PE是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主要向未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最终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IPO)、并购(Buy-out)或管理层收购(MBO)等方式退出而获利的一类投资基金。

狭义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也称Pre-IPO期间的私募股权投资。广义私募股权基金则涵盖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IPO)前各阶段的私募股权投资,即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的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天使投资、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VC)、成长性投资、并购型投资、Pre-IPO型投资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PIPE ②)等。在业务层面,最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不仅包括对非上市企业的股权投资,还包括其他形式,如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FOFs)、私募股权投资(PIPE)、不良债权、房地产投资,以及基础设施投资等。

(二)私募股权基金特征

第一,基金募集和设立方面。私募股权基金采取私募形式,募集对象为特定的机构和个人,基金募集为非公开方式,即不是通过公开市场宣传销售,而是基金发起人通过私下与投资人协商、召开专门路演会等方式进行,基金由基金发起人负责设立。

第二,投资方式方面。私募股权基金采取股权性投资方式,主要为普通股、优先股或可转债等,投资对象主要为未上市③、高成长的企业,投资期限一般3―8年。

第三,投资管理后方面。私募股权基金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提供增值服务,这是PE的核心之处。

第四,退出方面。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最终目的是获利,PE获利最终是通过退出来实现,因此PE在投资之前就设置了退出机制,如上市(IPO)、并购(Buy-out)或管理层收购(MBO)等方式退出。

私募股权基金特点主要体现在非公开发行的方式募集、全部或主要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权及专业化管理等方面。该投资从融资模式上具有发行更为灵活,发行成本低,保密性强,融资弹性高及收益回报率较高等优点,但同时也具有流动性差、市场缺乏效率的缺点④。

三、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换代升级大背景下,其发展主要面临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准入问题

虽然中国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突出,但中国民营企业在制度和政策方面遭到“歧视”,特别是在市场准入方面的政策“歧视”尤为突出。根据陈斌(2008)统计,只有20%民营企业进入了汽车、交通运输、能源、金融等政府管制行业,而国有企业比例高达90%。管制行业的准入在中国一直受到政府审批、法律法规的限制,这是造成这些行业进入壁垒高的根本原因。尽管早在2005年国务院就出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非公经济36条”,2009年国务院又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六项政策措施,2010年5月国务院又推出《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领域,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2012年国务院要求各部委落实上述政策文件的具体措施,但实际中民营资本市场准入及其在行业间的自由流动,仍然受到众多限制,“玻璃门”和“弹簧门”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民营企业投资领域准入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

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融资问题。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归结为以下三方面:一是中小企业自身特点的影响。中国广大民营中小企业普遍存在预期寿命短,自身信用资质等级低,财务不规范,产权不清晰,资金管理制度、信用管理机制和内部约束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二是银行金融信贷体系的影响。由于银行金融贷款机制原因,出于成本和风险的考虑,银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银行需要土地、房产等不动产的抵押才能贷款,这就使得一些中小企业由于没有足够的资产抵押而无法融到所需款项;三是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的影响。从金融市场体系来看,以直接融资为主体的资本市场发展不足,缺少适合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证券市场门槛太高,创业板虽然针对中小企业,但是能通过创业板融资的中小企业范围仍然太小,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的中小企业仍无法通过证券渠道融资。

(三)民营经济转型升级难问题

中国民营企业数量众多,行业分布广泛,突出表现了“低、小、散”的经济特征,规模以下企业大多立足于当地资源,进行粗放型加工。由于缺乏足够有效的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民营企业偏于低成本的价格竞争,产品档次低,科技含量不高,研发创新能力较弱。随着资源价格的不断上升、制造业高成本时代的来临,民营企业制造业一直凭借的低成本优势已经逐步减弱,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逐步降低,大多数民营企业生存空间变得更加狭窄。在这种形势下,民营经济必须从低中端市场为主迈向中高端市场,产品要从低中档产品为主转向中高档产品为主,竞争优势要从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创新与低成本的综合优势,也就是说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优势企业,民营经济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四)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问题

企业治理的核心在于建立一系列制度安排,以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绩效。这种制度安排可分为基于理论、产权理论的公司内部治理和以市场为核心的外部治理。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全面形成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二是民营企业中各类家族企业数目比重过大,家族成员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现象较为严重,企业监督严重缺失,缺乏足够的透明度,重近亲繁殖,轻市场配置,没有建立起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机制⑤;三是民营企业激励机制不完善,实行员工持股激励机制的企业过少。

四、私募股权基金对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私募股权基金不同于一般融资,是“融资”与“融智”的结合,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私募股权基金更专注于挖掘企业的潜在价值并提供专业化的管理方式,对于加快完善金融市场,缓解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促进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意义重大,其现实作用机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私募股权基金深化资本市场,改善民营企业公司融资结构

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各组成部分发展不均衡,银行信贷的间接融资远超过债券市场的直接融资比例。⑥改变这一结构可行的办法之一,就是通过私募股权基金深化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直接融资手段,为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灵活选择该融资方式。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和完善,不仅可以深化资本市场,而且可以拓宽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投融资渠道,发挥资本市场资金聚集和产业重组优势,促进科技创新,建立起支持民营中小企业从低到高的企业融资接力的平台,消除民营中小企业的金融约束,改善民营企业公司融资结构。

(二)私募股权基金提高公司质量,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水平

当前中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中国迈向经济大国、世界经济下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仍在蔓延的情况下,民营企业积极运用私募股权基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金融改革及参与国际并购的重要金融工具,对提高民营企业公司质量,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私募股权基金可以起到来自民营企业内部的监管,私募股权基金通过聘请高水平的中介机构、聘请高管人员、派出董事、协议约定等方式,使私募股权基金所投资的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水平得到提高,提高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治理结构,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私募股权基金加速技术创新,推动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民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力军,技术创新需要资金的支持,特别是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的初期发展阶段,由于受到银行信贷条件的限制,民营企业很难得到银行的资金支持。由于私募股权基金对其投资者的资格有一定的条件限制,要求投资者必须具备较强的风险识别和风险承受能力,因此私募股权基金可以投向风险较高的投资领域,加速技术创新,支持处于起步阶段的高科技企业、高技术产品或并购重组阶段扩张型的民营企业,从而改善民营企业的资产结构和运营资源,提升企业经营业绩,推动民营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四)私募股权基金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民营企业传统产业发展

私募股权基金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优化资源配置,能够促进企业优胜劣汰,提高产业运营效率和质量。私募股权基金以其资本运作的优势和高风险承受能力,在促进传统技术、传统产业、成熟企业的现代化改造和进行二次创业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成为盘活存量资产、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整合和升级的有力方式。⑦“鼓励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这是中国政府最高决策层近几年敲定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扶持政策的重要举措之一。私募股权基金优化配置资源功能,不仅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起作用,同时在整合民营企业传统产业方面亦起作用。

五、政策建议

基于以上的论述,提出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营造有利于私募股权基金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环境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政策法规体系,制定扶持民营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的政策措施。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和规章制度,积极培育优秀的民营企业,进一步创造公开、公平的市场环境,全面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资源和创新实力,推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由此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发展。

二是要充分运用私募股权基金手段,推动被扶持的民营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三是要加快私募股权投资机制建设,突破私募股权投资体系建设中的瓶颈约束,尽快完善股权转让市场,建立多元化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逐步放松对私募股权基金运作和对风险投资企业注册资本等限制,将私募股权投资活动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予以推经。

四是要鼓励私募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创业投资公司的发展和积聚,引导其更多向初创期、成长期民营中小企业。五要进一步完善民营企业上市的培育机制,积极支持信用良好、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重组上市。

(二)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一是建立多层次的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在投资后能否退出,退出周期的长短,是私募股权基金参与投资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只有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退出安排,才能更有效地募集社会资金,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在企业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

二是要尝试引入做市商制度,我国产权交易市场排斥做市商制度,应在新成立的一些小型产权交易市场可以尝试采用做市商制度,以活跃市场交易,最终达到增强市场吸引力、平稳市场的目的,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间的资本流动和资产重组,加快企业重组改造、企业转型和技术创新,从而有利于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进而让私募股权基金促进民营经济的融资发展。

三是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场外市场和股权交易市场,引入海外优质股权交易基金。

(三)促进政府引导基金的发展

一是要运用政府引导基金,加大政府对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资金投入。与私募股权基金组成多层次的投资组合,吸引民营科技型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发展。

二是要运用政府引导基金,探索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援助机制。要运用政府引导基金手段,探索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的援助机制,使民营企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取要素,使其尽快做大做强,促进更多民营企业进入垄断行业。通过选择一些经济效益个市场前景良好的大型垄断项目,运用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大型垄断项目。随着创业板市场的开通,一些准备进入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可利用政府引导基金强化自身的经济和技术实力。

三是要政府应出台有关创业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于垄断行业的相关条例,为这类资本的进入和退出提供制度的保障。

(四)培育社会创业文化氛围

培养良好的社会创业文化氛围是私募股权投资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性条件,不仅能够促使大量民众从事创业活动,增加民营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为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提供丰富的可投资资源,同时还能够增加对国外人才的吸引力以及促进国内人才的培育,壮大私募股权投资活动专业人才队伍。

为此,一方面引进培养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的专业人才。目前缺乏开展私募股权投资的有关人才,这成为制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需要培养和储备私募股权投资的专业人才,逐步建立并完善激励约束制度,多渠道选拔吸收具有良好的国内外教育背景的私募股权投资专业人才。

另一方面要借鉴吸收著名国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有关经验,建立开展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专家顾问团队,加强对于引进的专业人才团队,形成知识结构合理、具备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运作经验、具备行业分析研究能力的私募股权投资人才储备。

(五)支持私募股权基金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去”

一要为实现民营企业“走出去”战略,除了加大财政、税收的支持力度,为企业“走出去”提供资金支持。

二要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汇兑便利。

三要加大银行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的力度。

四要充分利用出口信用保险,形成适度竞争,扩大保险的作用范围。

五是要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基金的作用,建议民间资本建立对外投资产业基金、对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专业化投资。

六是要发挥产业集群的长处,促进民营经济跨国经营。设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促进民营经济跨国经营,设立对外并购基金,促进民营经济跨国经营。私募股权基金可通过发挥其优势助力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充分发挥私募股权基金在民营企业海外投资中的作用,应加快相关制度建设,对私募股权进行有效监管以防范风险,适当推进杠杆收购以完善融资途径,优化退出机制,并给予适当税收优惠与更好的服务。

注释:

①根据Wikipedia百科全书的定义:Private equity is a broad term that refers to any type of equity investment in an assent in which the equity is not freely tradable on a public stock market.即,私募股权投资广义上包括对任何一种既不能自由在公开交易所进行交易,也不能公开对外出售的代表被投资资产权益的证券的股权投资。

②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投资,即私募股权投资于公众股权,主要是指公众股的私下配售,通常在主流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打一个折扣。PIPE是私募基金,共同基金或者其他的合格投资者以市场价格的一定折价率购买上市公司股份以 扩大公司资本的一种投资方式。PIPE主要分为传统型和结构型两种形式。传统的PIPE由发行人以设定价格向PIPE投资人发行优先或普通股来扩大资本。 而结构性PIPE则是发行可转债(转换股份可以是普通股也可以是优先股)。PIPE的特点:这种融资方式非常受欢迎,相对于二次发行等传统的融资手段,PIPE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要相 对高一些。在PIPE发行中监管机构的审查更少一些,而且也不需要昂贵的路演,这使得获得资本的成本和时间都大大降低。PIPE比较适合一些快速成长为中 型企业的上市公司,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应付传统股权融资的复杂程序。

③这里我们提出的PE投资对象一般为未上市公司股权,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PE还可以投资已上市的公司股权,即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投资,即私募股权投资于公众股权,主要是指公众股的私下配售,通常在主流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打一个折扣。PIPE是私募基金,共同基金或者其他的合格投资者以市场价格的一定折价率购买上市公司股份以 扩大公司资本的一种投资方式。PIPE主要分为传统型和结构型两种形式。传统的PIPE由发行人以设定价格向PIPE投资人发行优先或普通股来扩大资本。 而结构性PIPE则是发行可转债(转换股份可以是普通股也可以是优先股)。PIPE的特点:这种融资方式非常受欢迎,相对于二次发行等传统的融资手段,PIPE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效率要相 对高一些。在PIPE发行中监管机构的审查更少一些,而且也不需要昂贵的路演,这使得获得资本的成本和时间都大大降低。PIPE比较适合一些快速成长为中 型企业的上市公司,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应付传统股权融资的复杂程序。

④一些经济学家将私募股权基金市场定义为“缺乏效率”的市场,这是与公开资本市场比较,信息不对称是其根本原因和明显特征。

⑤当前,中国8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制度和非家族企业制度,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哪个先进哪个落后的问题。企业应根据企业自身的规模、行业特点、企业内部环境等情况选择相宜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广大中小企业应坚持以“互信、分享、共治、多赢”为基本原则,建立“家人”与“外人”(职业经理人)共同参与的“互信”的治理模式。根据有关方面的研究,非家族企业的企业绩效高于家族企业,尽管家族企业具有某些方面的优势,但是家族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任然是逐渐地实行产权社会化和经营权的职业化。

⑥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2009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2009年中国直接融资额为2.55亿元,占总融资的比重仅为19.5%。债券市场中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公司债更是几乎处于停滞阶段,大大限制企业,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

⑦丁敏哲,金雪军. 股权投资与经济转型升级――以浙江省为例.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P9。

参考文献:

[1]厉以宁. 论民营经济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2]田惠敏. 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D]. 博士论文,华中科技大学,2010.

[3]田惠敏. 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D]. 博士后出站报告,北京大学,2010.

[4]丁敏哲,金雪军. 股权投资与经济转型升级――以浙江省为例[M]. 杭州市: 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5]田惠敏. 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促进民营企业融资发展[J]. 商业时代,2012(2).

私募股权论文范文5

投资过程导向《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建设

一、基于投资过程的课程建设理念研究

《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建设是以产业投资基金的相关知识为手段,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满足社会需求为目的,实现《产业投资基金》课程目标的过程,包括目标设定、内容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投资过程,指的是“融资――投资――投后管理――退出”的产业投资基金完整运作程序。投资过程的完成不仅需要基金管理者具备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科研素养,更需要较强的职业专门技能与职业关键能力,因此投资过程导向的课程建设,要在保证投资过程整体性结构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从学科体系的知识形成过程转变为知识应用的能力与素质的形成过程,将传统培养理念由课程转向课程的要素,从原有的学科体系课程转向业务过程导向的课程。对《产业投资基金》课程而言,课程学习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投资内容(项目)、投资环境、投资决策等,并最终指向各投资环节的专业技能需求。

基于投资过程导向开发出来的课程与课程结构是直接对应典型岗位核心能力的,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将具体工作过程中的要素转变为课程要素,即通过前期行业调研,了解典型岗位的人才需求。在对各岗位关于知识、能力、态度等的具体要求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企业实际需求的业务能力与课程建设中的各模块要素进行匹配,最终实现从投资实践领域到理论学习领域的有效归纳和整合。

二、《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建设的现状与问题――以天津工业大学为例

当前的教育改革下,高校纷纷加强自身特色专业建设,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立足天津经济发展的实际和滨海新区金融助推产业发展的需要,在产业资本化的大趋势下,以产业与金融的结合为抓手,明确了产业金融特色办学方向。作为产业金融的核心主干课和产业金融方向学生的必修课,加强并完善《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建设,是建立产业金融特色学科的需要。

然而,与产业投资基金在现实经济发展中凸显的重要作用相比,现阶段学院对于产业金融特色专业的建设处于逐步完善的过程中,《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建设在以下方面尚存在不足和空白:

第一,缺少可供借鉴的教学模式和经验。目前少有高校开设《产业投资基金》课程,相关的只有《投资学》、《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与管理》等。截止2015年,国内开设投资学专业的高校共54所,其中京津冀地区有7所,分别是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农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河北金融学院、河北经贸大学。本科相关课程包括:投资基金管理、私募投资基金、风险投资理论与实务、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运作与管理、私募股权与创业投资、基金管理等。此外,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关研修班,主题包括私募股权投资与资本战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实战型私募股权投资与资本运营等。但产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在实际运作上存在差异,是不同的股权投资模式,因此在理论知识的讲授、课程体系的完善和寻找能够突出产业投资特色的教学模式上,需要进行新的摸索和尝试;

第二,相关教学资源匮乏。市场上几乎没有专门的教材,关于产业投资基金的书多是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不适用于课堂教学使用。《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必须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操作和管理中,才能真正掌握产业投资的要领。而产业金融特色专业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产业投融资的实践教学材料,缺乏与实践教学配套的实践基地和实践项目,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投资过程导向的《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建设路径

(一)课程目标建设

《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建设是个完整的大系统,课程目标的制定是课程生成的核心,也是课程内容选择和确定、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依据。因此探讨课程的内容建设,首先应明确课程建设的目标。本研究将建设目标定位于: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引下,与高校专业教育目的相吻合,受学校办学方向的调控和指导,体现学院产业金融特色方向的培养目标,建设具有学科优势的核心专业课程。在强调掌握基本投融资理论知识时,应考虑用行为目标;在要求培养学生解决基金投融资实践问题时,展开性目标较有效;在强调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团队能力时,则应考虑表现性目标。

(二)课程内容建设

《产业投资基金》课程内容是在课程目标的导向下,从产业投资基金运作实践与理论经验体系中选取出来,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序列组织而成的知识和经验体系。中国的产业投资基金是近年来出现的具有官办色彩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向国有企业或金融机构筹资并投资于特定产业或特定地区的基金。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具有“洋生土长”特性,是由于其设立过程有政府的参与,设立目的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为主,募集渠道往往是当地大型国有企业或社保基金,带有较强的行政色彩。因此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的设立和运作本身就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一特性决定了教材建设上也应突出中国特色。学院《产业投资基金》课程的内容设计,应紧密结合产业投资基金实践环节的操作步骤和要点,以体现实践性和操作性为原则,反映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现状。第一,在服从国家意志,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同时,保持产业投资基金的本体地位;第二,体现产业投融资知识体系、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的统一;第三,由于应用型人才既要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教材建设既要考虑为学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又要从实践知识出发,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双向、互动关系。

参考文献:

[1]李明达.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篮球课程建设研究[D].苏州大学,2012.

私募股权论文范文6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监管;金融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11-0062-05

一、危机后全球PE行业的发展状况:

行业稳健复苏,但仍未全面恢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PE市场的募资和投资状况都造成了相当大的冲击。不过,由于在危机中未受重创,全球PE行业及市场随后都逐渐复苏。从融资的角度看,目前PE仍然是全球创业者、初创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的公司以及寻求收购资金公司的重要的资金来源。笔者认为,从未来趋势上看,由于大型独立投资银行的消失留下的为产业界提供融资服务的真空地带,有望由私募资本来进行填补。

据英国研究机构CityUK估计[1],2010年全球PE行业大约实现了1800亿美元的投资,比2009年上升了62%,但仍然比2007年的高峰时期下滑了55%(见图1)。2011年,行业继续复苏,达到了2000亿美元的投资规模。尽管债务融资成本仍然保持在危机前的水平,但杠杆收购中杠杆率水平已经明显下降,PE在交易中需要投入更高的股权比例(见图2)。尽管有所增长,2010年的杠杆收购贷款水平仍未恢复到危机之前。而高收益债券市场填补了相应的需求,数量达到了4000亿美元,比2009年上升了1/3。在未来5年中,已经投放到PE交易中的超过8000亿美元的贷款将需要偿还或者再次筹集资金,其中已经有相当数量的债务需要展期(见图3)。

2010年全球退出规模大约在2320亿美元,创下了3年内新高。而2011年继续保持了增长势头,仅第二季度就达到了1200亿美元规模。利用相对活跃的金融市场,危机前的投资有机会得以退出。

在过去几年中资金筹集的环境持续不佳。2010年新基金募集了大约1500亿美元,比上年略有增长,大约为危机前水平的三分之一。预计随着投资人情绪的提升,2011年会有小幅增长,约为1800亿美元。另外,资金募集的平均时间从2010年的20个月,缩短到2011年上半年的15.5个月。目前,整个全球PE行业管理着大约2.4万亿美元资金,其中可供投资的资金大约为四分之一即1万亿美元。

二、危机后我国PE行业的发展状况

相对而言,金融危机对我国PE行业的影响较小,但我们认为这种影响会在未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逐渐得以体现。从另一个角度看,在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现阶段,PE与被投资企业共成长的特点决定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将作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中方兴未艾的一种新兴力量。同时,PE在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及结构优化做出重要贡献的过程中,也为行业自身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从实践看,PE在国内发展过程,是一个外资逐渐进入和本土资本逐渐崛起的过程。虽然1986年国家设立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已经破产,但从90年代初期外资进入中国创投行业开始,迄今已超过20年时间。总体上看,PE行业在中国起步较晚,但过去几年的发展速度令人瞩目,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有吸引力的PE投资目的地之一。根据CityUK的调查,由于经济危机受害较轻,以及更有吸引力的增长前景,亚太地区及新兴市场份额有明显增长,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国、新加坡、韩国和印度。2008—2010三年中,中国接受投资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居全球第三,超过了法国和德国。

从融资总额来看[2](P2),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从2002年以来融资额基本上保持快速上升趋势。即使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融资规模有所下降,但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行业管理的资产规模仍然较2008年提高了约29%,达到约494亿美元。

从基金构成角度来看,人民币基金的迅猛发展成为2008年以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最大的亮点。2009年人民币基金数量和募集金额全面超过外资基金,预示着人民币基金即将成为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中的重要力量。这一趋势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国务院“金融30条”等从国家政策层面对股权投资基金积极作用给予的充分肯定,以及各地方政府的强力推动;《合伙企业法》修订提供了有限合伙这一符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治理要求的法律组织形式;以及社保基金等人民币机构投资人的出现。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调查,2010年中国PE市场共有82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市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中,成长基金68只,房地产基金10只,以及并购基金4只),共成功募集到位276.21亿美元,基金数量与募集规模分别为2009年的2.73倍与2.13倍。新募基金小型化趋势明显,继2009年规模不足2.00亿美元的基金占比达到基金总数的66.7%后,2010年这一比例扩大至74.4%。

2010年,人民币基金募集热潮持续强劲,在数量上与外币基金拉开了距离。年内共有71只人民币基金完成募集,到位金额106.78亿美元。外币基金2010年新募基金数量不足人民币基金的两成,但是由于有大型并购基金募集到位,该类基金募集规模为人民币基金的1.59倍。此外,2010年新设立但尚未完成募集工作的基金共有31只,目标募集规模为122.06亿美元,其中人民币基金数量与目标规模占比分别为80.6%与79.3%。

三、当前PE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宏观环境变化使得募资难度大增

受外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影响,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已成为现实。今年一季度的同比GDP增长速度降低到8.1%,是12个季度以来最低。不过,这个减速主要是宏观调控的预期结果。有观点认为增速下滑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这也符合一贯的担忧。不过,我们认为通过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国内消费占比才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经济转型和投资机会聚集的关键所在。

对于未来的经济走势,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但公布的PMI数据在过去几个月的移动平均值持续上升和CPI同比增速仍然处于下降通道,为宏观政策的微调提供较大的空间。对于PE市场,客观上流动性收紧,主观上在危机爆发前后我国PE热潮持续升温后投资人的态度日趋谨慎将是影响目前PE行业流动性的主要因素。

据清科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PE市场披露募集金额的221只PE基金共计募集资金388.58亿美元,同比上涨40.7%。而2012年一季度共有28只可投资于中国大陆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同比减少36.4%,环比减少20.0%,上述基金金额共计29.45亿美元,不足上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并较去年四季度减少6.8%,几乎回落至2010年一季度水平。短期趋势上看,这已经是市场中私募基金数量与金额连续第二个季度呈现下滑。募资难已成为许多PE机构在今年募资过程中普遍遭遇的近况,且目前看这一状况还会持续。

(二)投资人态度趋于谨慎

2011年,投中集团(ChinaVenture)推出的《2011年中国VC/PE投资人调研报告》显示,多数受访投资人认为,过去一年间投资项目估值偏高,存在一定投资风险。

不过,调研中,多数投资人仍对预期收益表示乐观,认为未来一年将维持现有的高回报状态甚至超过2010年。尽管投资市盈率高企提高了机构投资成本,但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登陆资本市场的表现仍满怀信心。同时,被调查的投资人对未来拟采取的投资策略仍偏激进,多数受访投资者表示将在2011年增加投资企业数量及投资规模。

市场对上述看似矛盾的观点给出了选择。由于市场募资困难大增,加之去年投资增长较快造成的可投资本量的大幅减少,2012年一季度中国市场投资活跃度也大幅下滑,投资数量和金额双双下降。当季共发生私募股权投资案例110起,同比及环比分别减少26.7%和29.5%,其中披露金额的102起案例共计投资25.88亿美元,同比及环比分别下滑44.1%和61.0%。

(三)退出案例数量同比下滑,IPO退出受影响最大

2011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沉重打击。由于美欧经济疲弱,加之美欧债务危机、中概股风波等不利影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数量和融资额均出现明显下滑。而沪深两市全年一路走低,使境内IPO规模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全年共有281家企业在境内3个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为437.19亿美元。上市企业数量较2010年减少了66家,融资额降低了39.3%。

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继续放缓,境内资本市场仍然低迷。境内两市上市企业数量较2011年第一季度89家企业融资158.37亿美元的水平分别减少44.9%和64.3%。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4月1日证监会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对抑制高价IPO和“打新”投机现象的效果将在未来逐步产生作用。虽然提高网下配售比例、引入个人投资者参与询价以及定价参考行业平均市盈率等手段有可能在解决新股发行高定价问题同时降低PE投资账面回报,但总体上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坚持弱化行政审批、强化信息披露等市场规范的改革方向对资本市场是有利的。

(四)投资者质量堪忧

当前我国PE行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表现在行业LP构成较为单一、出资额小、GP的管理水平较低、退出方式少等方面,然而我国PE行业规模近年来一直处于快速膨胀中,存量已经有相当规模。由于缺乏统一的数据渠道,目前很难对中国PE机构数量进行估价。有研究提出数量上至少超过7000家(不完全统计),管理资金规模难以估计。另一方面,管理人质量参差不齐。目前,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大型国企、银行、券商、上市公司、生产型企业,各色背景的群体纷纷加入PE行业。众多管理人无论是经验、能力,还是管理水平,距PE管理人这一高度专业化的职业要求有不小差距。

数据显示,在央行三度加息、六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下,2011年中国披露的完成募集的可投资于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基金数量和募资金额方面仍然分别较上年上涨了187%和40.7%。加上之前已投的项目,一个可能的结果是,2015年左右我国PE清算高峰期到来时,相当数量项目有可能会导致投资人的损失。另一方面,对相当部分小规模的GP而言,由于经营收入主要源自管理费和投资收益分成,而未来环境变化和竞争加剧将降低行业的投资成功率,使得管理费成为部分GP的主要收入。这可能导致入不敷出的窘境。这些问题对未来市场格局的重新划分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四、未来趋势

(一)行业集中度上升

上述迹象表明,在内外因素的交互影响下,尤其是如果调控政策和市场流动性状况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近期内我国PE行业出现大规模洗牌可能无法避免。

从国外经验看,境外PE的行业集中度非常高,全球资金主要流向知名的数家大型GP。大型退休基金、银行和保险公司等LP向单一GP的投资动辄以10亿美元计。由于GP的管理规模所限,部分LP甚至无法把资金交给主要的大型GP管理。LP在选择GP时,非常看重GP的投资管理经验,是否能为被投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是否能帮助企业在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中逐步成长,做大做强。

另一方面,这一现象在未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重大变化。在2008年危机之前,全球投资环境良好,多数PE都能赚钱,投资人希望在众多GP中寻求真正有实力的GP非常困难。经历危机后,各行各业均面对着融资和经营方面的问题。如何通过自己的能力帮助被投企业度过寒冬,是GP面临的最大考验。在此情况下,GP须提升自身的核心能力,协助企业渡过难关。一批真正具有实力的GP将有望脱颖而出,形成本土PE真正的核心力量。

(二)有限监管趋严

PE募资主要面向专业投资者。由于专业投资者具备较强的风险接受能力和投资分析能力,因此政府的监管过去一直较为宽松。但经历本次危机,加强金融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的观点占据了上风。本次危机使监管当局意识到,除了外部系统性冲击造成金融机构的“集体失败”会导致系统性风险(如大萧条),系统重要性市场、机构的失败也会引发系统性危机。危机后美国和欧盟将包括PE和对冲基金在内的影子银行体系纳入监管范围成为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3]。

例如,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就包括了如下内容:首先,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其他另类投资咨询公司,管理资产达到1.5亿美元即需要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进行注册,并公布其管理资产的相关信息,以评价其是否对金融稳定构成威胁。其次,依据沃尔克规则的思路,限制银行机构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另外,重新界定美联储的监管范围,赋予美联储对所有一级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权力。关于一级金融控股公司的界定,新方案给出了几个主要参考因素:企业倒闭对金融系统和整个经济体系的影响;企业规模、杠杆程度、对短期融资的依赖程度等因素;企业的风险程度对客户、其他企业以及政府的影响。根据上述标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能以第二、三类因素被纳入一级金融控股公司范畴,并接受美联储新的监管框架的监管。同时,受美联储监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如果开展自营交易,取得或保留任何对冲基金、私人股权基金的股权、合伙权益或其他所有者权益,或者发起设立对冲基金或私人股权基金,应受更高资本充足率约束和额外的数量限制[4]。

尽管中国目前尚未出台统一的PE监管法规,也并未明确监管主体,基本由各地方政府采取不尽统一的监管措施和设计不同的监管体系,但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PE行业将面对越来越严格的“有限监管”。

(三)未来资本项目逐渐开放注入新动力

未来,在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的背景下,通过尝试境内外资金在可监管的范围内进行自由募集、兑换及投放,从而双向增强人民币与外币资本的投融资自由度,对促进国家及相关地区的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和创新,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以及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我国PE行业及优势产业在全球优化资源配置中提供了重要机遇。而这些都与目前我国关于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的制度设计紧密相连。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制度(QFLP)是针对外资进行境内股权投资的特殊制度设计。一定程度上,与国内A股市场的QFII制度相类似,两者都是在资本项目管制尚未完全放开的条件下,允许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在一定额度内实施跨境投资的临时性制度设计。2009年年底,国家了《外国企业或者个人在中国境内设立合伙企业管理办法》,同意外资PE可以用有限合伙的方式进入,也明确了可以成立以投资为目的的外商投资合伙企业。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外资PE的进入奠定了法律基础。在QFLP制度下,被授予合格资格的境外有限合伙人,可以获得一定的人民币换汇额度,将资本金换成人民币,投资国内企业,在获得收益之后,通过托管账户将所得人民币换成美元退出。在此背景下,各地试点方案的陆续推出对引进外资PE并促进国内PE行业的发展有重大意义。

目前,已经有部分城市进行了相关的试点工作。2011年1月11日上海市正式颁布了《关于本市开展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QFLP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其后北京和重庆也相应出台了关于QFLP的管理办法。但在外汇额度和资金管理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事实上,各地要求纳入试点的呼声一直很高。可以预见,资源的注入及地方监管的完善将为有能力的PE基金发展增加新的重要动力。

(四)国内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带来机遇

作为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拟定的长期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效直接关乎PE行业的发展前景。储蓄、投资和消费结构的长期失衡,造成了与之密切相连的经济产出结构失衡及资源要素配置的低效率。从我国金融业内部结构来看,这种失衡突出体现在:首先是对银行为核心的间接融资体系的高度依赖;其次是直接融资体系内的债权融资市场不发达,而与股权融资方面紧密相关的所谓“多层次资本市场”还需大力建设和完善;再次,实体经济中贡献了多数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动力的中小企业(还贡献了相当大比重的科技创新和税收)却没有享受到相应的金融资源支持和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些失衡的背后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制度背景和社会文化背景,而扭转这些结构性失衡将是中国未来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一过程在促进结构调整和关键产业发展的同时,为我国PE行业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和舞台,也为行业的长期繁荣奠定了基础。

(五)退出渠道日益多样化促进发展

退出方式及其效率对PE投资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实证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Leslie A.Jeng &Philippe C. Wells(2000)[5]利用21个样本国家的数据研究了VC的驱动因素。他们对IPO、GDP和市场资本量增长、劳动力市场刚性、会计准则、养老基金投资等因素研究后发现,IPO是VC投资最强的驱动因素。我国的经验也表明,资本市场的表现及IPO的收益也是影响行业的重要因素之一[6]。但无论是从PE行业发展的历史,还是从未来我国资本市场容量、竞争程度和准入要求来判断,IPO退出都无法成为PE退出的主要方式。

目前,在我国金融体系转型和资本市场并购制度不断完善的背景下,新兴产业的增长机会带来了并购重组的广泛兴起。同时,国家层面正在酝酿的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完善方案,以及“新三板”制度的改革,都为PE退出提供了充分想象空间。可以预见,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来实现风险的分层管理,通过制度的差异化安排来增强不同行业和类型企业股权交易的流动性,通过直接融资体系及资本市场的立体化、多层化建设,及其带来的多样化的退出渠道选择才是PE退出的主要突破口。

[参考文献]

[1]The CityUK. Private Equity 2010[EB/OL]. [2011-08-17].http:///research/our-work/articles-2/global-private-equity-up-62-in-2010-further-increase-seen-in-2011-as-investor-sentiment-improves/.

[2]清科研究中心. 2011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年度研究报告[EB/OL]. [2012-02-24].http:///report/pay/693.shtml.

[3]Hanson, Samuel G., Anil K. Kashyap, and Jeremy C. Stein. A Macroprudential Approach to Financial Regulation[J].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011,25(1).

[4]谢平,邹传伟. 金融危机后有关金融监管改革的理论综述[J].金融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