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便利店督导工作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便利店督导工作计划范文1
关键词:新农村 流通网络 品牌 整合 制度安排
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现状分析
笔者对临澧县、邵东县、宁乡县、长沙县、湘潭县、湘乡市、江华县进行了实地考察和抽样调查,从积极和消极方面分析。
(一)积极方面
投资主体多样化。农村流通市场已经呈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流通渠道和经营业态多样化的格局。偏远农村流通网点的投资主体以当地农民为主,乡村集镇,特别是经济较为繁荣的集镇,其流通网点的投资主体已经多样化,既包括供销合作社系统的企业、其它混合经济实体的企业,也包括当地农村的私营企业和个体,还包括生产厂家。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得农场流通服务网络的数量比改革开放前增加近30倍。原国有商业企业、供销合作社企业和粮食企业等通过改革改制大多已转变为民营商贸企业,并成为农村商品流通的主力军。
经营业态多样化。在国家公布的18种零售业态中,湖南省农村市场已经涵盖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专业店、专卖店、家具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直销等13种形式。每种业态有自己的销售对象,有自己的营销方式,有自己存在的空间。经济发达地区,以超市、专业店、便利店、购物中心为主,而欠发达地区,则以食杂店、小型超市、百货店为主流业态。但在城市周边城镇,其零售业态与城市已经无异。经商务部系统核定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供销合作社系统核定的“新网工程”示范点,已经在部分农村集镇形成为农民提供综合服务中心的雏形 ,涵盖农村集镇的购物中心、技术服务与培训中心、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农副产品收购中心等领域。同时,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也在指导农民生产、企业加工、运输、销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消极方面
投入不足、人才欠缺。调查显示,70%左右的农村流通服务网点集中在乡镇机关所在地,一些偏远山区几乎没有商业网点。部分市场建设存在“有场无市”、“空壳市场”的问题。有的地方市场分布过多、浪费严重、有场无市、空壳市场;有的地方市场建设不足、沿街叫卖、沿街为市、占道为市;有的乡镇甚至没有一个像样的集贸市场。露天市场、马路市场较多,食品检测条件较差或者不具备食品检测条件。农村流通服务网络系统中,掌握现代流通技术的人才奇缺,大多数个体经营者不懂得使用电子网络技术进行采购工业品和推销当地农副产品。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招不来、留不住专业人才,产品精加工程度低,限制了农产品价值链的延伸。
组织化程度不高、经营规模偏小。调查显示,供销合作社曾经是农村商品流通主渠道,在农村有大量的零售服务网点,但由于其组织体系的特殊性,各级供销合作社都为独立的法人实体,缺乏产权上的连接。近年来供销系统因体制改革被切块分割而逐步淡出主体市场,农村商业网络一度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个体商户、运销户、农民经纪人等投资主体经营的流通服务网点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经营设施简陋、门类不齐、品种单一、经济实力弱的现象。大多没有稳定的进货渠道,没有形成连锁经营和流通配送体系,没有进行连片连网经营和市场细分。商品购进成本高,档次低,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
物流费用不经济、品牌建设滞后。农村市场物流配送的路程长,批量货物配送量不大,每家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物流成本高。农村市场零售商仍然以散兵游勇为主,缺乏全国性品牌,甚至连省、市区域性品牌也还处于起步阶段,所占市场份额的比重很小。90%以上的农产品缺乏品牌支撑,在市场上以无品牌、无包装的初级农产品形态销售。以湖南现有农产品品牌的能力,无力支撑“鱼米之乡”的大局,无力解决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结构调整、规模效益等深层次矛盾。
信息化水平低、市场监管乏力。农村批发市场采用电子商务交易技术的仅有9%左右。农村信息流通闭塞,能够指导农民生产、生活的信息不多,且信息质量不高,农民很难得到必要的生产指导和市场销售信息,产销之间的联系度不够通畅,时常出现农副产品积压和卖难问题。市场信息与生产的脱节导致流通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不明显。农村网点由于其组织体系的分散性,其经营者对工业品市场信息了解有限,进货渠道不稳定,商品质量难以得到保障。特别在食品、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等方面长期受假冒伪劣商品的困扰。
农村流通服务网点整合可行性分析
随着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农村零售业态受城市市场形态的影响,将继续加速整合、重构,形成多业态并存和业态边界模糊的复杂格局。以连锁经营为主要经营模式的超市、专业店在未来10年将逐渐成为农村中心集镇的主流业态。农村区域经济中心集镇流通网点,将由单一的销售服务转变为提供综合服务。乡村集镇流通网点将集购物、娱乐、农业生产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信息传播与交流、农副产品收购等为一体。
农村市场分散网点的经营者有背靠大的品牌降低物流配送成本的愿望。同时,消费者期盼农村市场有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没有假货,能够提供综合服务的连锁企业。连锁零售企业,特别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具有完善的经营管理和物流配送体系,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信誉度,可以保证商品质量体系的完整、稳定与安全。
综上所述,宏观环境大势和微观环境的趋势,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盼望,从客观上和主观上都为企业通过品牌整合现有零售网点、通过连锁化扩大规模降低物流成本、通过专业化细分市场重新洗牌以改变农村流通格局的现状提供了可行性。
对湖南农村流通网络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流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现代化的流通服务网络,湖南的新农村建设很难有质的突破。把农村有大量的分散零售服务网点和流通设施通过新的机制进行有效连接,使之成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城乡双向物流配送、零售连锁、信息共享的价值链,充分发挥现有存量流通设施和农村综合服务网点的作用,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中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提高农村市场物流配送效率的需要。研究表明,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达到25%~30%。工业品的单程配送和农副产品配送的多环节、高损失率,直接导致物流成本的高企。疏通物流渠道,提高物流效益,是提高湖南省农业产品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连锁零售企业品牌与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双向促进的需要。品牌是现代流通的敲门砖。一个成熟的品牌,既是消费者信赖的标杆,也是经营者稳定的利润源泉,更是生产者严格要求自己按照质量标准生产的尺度。加强农村流通企业和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是优化湖南省农业结构和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迫切需要。
市场需求信息和农民生产双向对接的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者的需求指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农副产品,发展订单农业,培训或引导农民按照一定的质量标准进行生产和加工,提升农副产品的品质,是解决农民盲目生产问题的迫切需要。
结束城乡市场长期被分割的迫切需要。整合现有农村的网点资源,同时联合农村中的各种农民协会组织,依托乡镇“七站八所”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联合“公司+农户”的龙头加工企业,并渗透到城市社区零售网络,是利用市场机制解决城乡物流分割、解决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均衡市场供应能力的迫切需要。
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整合方案
(一)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整合方式
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整合名称:“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工程”、“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工程”。流通网点整合原则:政府行政推动,企业市场化运作。湖南农村流通网点整合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实力雄厚的商业品牌企业通过品牌输出,把农村分散的流通服务网点资源通过加盟连锁的方式,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具有“物流双向循环、信息双向互通、品牌双向共享”三重功能的贯通城乡的连锁流通服务集团。
“物流双向流通”是指同一企业,同时兼顾“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物流配送模式,不仅包括物流运输,而且指连锁零售。即一头深入农村集镇配送工业品并实现销售,一头深入城市社区配送农副产品也实现销售,运输车辆两头不放空,货物两头零售不积压、不滞销。
“信息双向互通”是指连接城乡的连锁企业是信息交换的桥梁,承担着两头的信息互换,即农村市场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和城市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要准确无误动态传送达生产者,以便工业品生产决策和农民生产决策。
“品牌双向共享”是指零售网点和当地的农副产品都能享受“新合作”品牌。“新合作”通过向农村分散的网点输出连锁零售企业品牌,同时通过贴牌生产的方式,委托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当地农副产品,借助新合作的网络销售。
如图1所示,按照“小超市、大连锁”的战略布局,建立贯通城乡的“双向流通”物流通道。通道的一端为城市,另一端为农村。城市既是工业品采购的来源地,也是农副产品销售的终端;农村既是农副产品采购的来源地,也是工业品销售的终端。中间的桥梁为“新合作”物流采配中心。
(二)“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工程”实施方案
选择农村市场中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合法的工商注册登记的各类商业批发和零售企业以及各类个体工商户作为品牌整合对象。合作方式为品牌加盟,统一物流配送;厂价直供,按照配送额的0.5%~1.5%收取配送费用。10年服务期内,一次性收取1~10万元加盟费。加盟店可享受的待遇为:使用企业统一的店面形象和店堂布置,使用统一的标志标牌、主体颜色以及店容貌的统一设计标准;获得统一配置的POS收银机及网上订货系统硬件与软件;享受统一的具有价格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商品配送服务;享受联网商品信息传递、网上订货、网上配送、网上结算等服务;货物配送48小时内送达;获得经营督导、信息服务、市场策划、业务指导、人才培训、店容店貌指导等系列化的服务。
通过整合后的乡村集镇流通网点定位为当地的综合服务中心,其功能有四个:农村集镇的购物中心;技术服务与培训中心;信息传播与交流中心;农副产品收购与品牌输出中心。功能定位决定组织架构分为三块:工业品销售;信息与技术服务中心;农副产品收购和品牌输出中心。一般来说工业品销售比较简单。而农副产品收购和品牌输出却比较复杂,不是为收购而收购,而是涉及产前、产中、产后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及收购过程中的质量检验等多项内容。乡村集镇连锁超市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三)“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工程”实施方案
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可以通过三种模式,即“单品牌”整合模式、“双品牌”整合模式、“多品牌”整合模式。
“单品牌”整合模式。该模式有两层涵义:一种是指贴牌生产,即企业委托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当地农副产品,以企业的品牌方式通过自身的销售网络把农产品推向市场;另一种是把各地农产品生产企业自己的区域小品牌产品,整合为企业物流采购和配送的范围,借助企业的网络扩大销售。
“双品牌”整合模式。该模式是一种合作双方双赢的品牌整合方式。即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委托具有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资质的企业生产,生产企业在不放弃自己已有品牌的同时,共享企业大品牌的无形资产,在一种产品的包装上印上两个注册商标,一个是大品牌连锁企业品牌,另一个是生产企业已有的小品牌。这种合作方式,不涉及实体资产的联合,而是一种双赢的松散联盟体,即双方只在品牌方面进行联盟,生产企业在生产与管理方面独立运行,生产的“双品牌”产品专供连锁企业销售。生产企业跳出了代工的生产范畴,保持了自己的小品牌,因而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独立性,有利于扶持地方农产品品牌扩大市场覆盖范围。
“多品牌”整合模式。该模式是指以县或者以地市为范围,优选出5~10个能够代表当地特色的农副产品,装入一个大包装。外包装为连锁企业大品牌,小包装为不同的小品牌,即保留各个生产商的小品牌。产品销售地点主要为各个旅游景点。湖南拥有众多的旅游景点,旅游景点是一个推广农产品品牌的重要窗口,是不可多得的一个传播媒介。这些景点都应该是出售当地农副土特产品的好场所。
湖南农村流通服务网络整合的制度安排
湖南省各级政府作为区域经济的管理者,应该可以在整合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和农产品品牌整合的过程中发挥制度供给的作用。
(一)树立典型,加强宣传
各级政府每个年度对在本区域中进行品牌整合、走贯通城乡“双向流通”之路的企业,对实施“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工程”或“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工程”的企业,根据其对促进本区域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大小,进行排序。对排名靠前的企业树立为典型。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共资源,对区域内连锁零售超市企业及农村流通领域的经营实体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政府可以直接安排预算资金,整体策划区域品牌的整合营销传播。政府出面牵头,委托相关企业对区域大宗农副土特产品进行品牌CIS策划,并通过媒体,以政府新闻、聘请形象代言人等方式间接地提高区域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鼓励企业参与国内或国际性农产品博览会,展销当地的农副产品,其展会费用由当地财政支付;鼓励企业加强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对其通过电子网络对农民市场信息、通过电子商务推销本地农副产品并取得一定成绩的,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
(二)调整规划,重点扶持
将“农村流通网点整合工程”和“县域农产品品牌整合工程”列为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计划,并将这两项工程与商务部系统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供销合作社系统的“新网工程”建设内容进行融合,引导企业实施网点整合与农副产品品牌整合工程。从财政扶植、税收优惠、政策性信贷支持、优化外部经营环境、开辟绿色通道、规范工商管理等方面全力扶植项目的实施。对实施两项工程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待,让其享受与农民和农贸市场摊贩同样的“零税赋”。政策给予“双向流通”横跨城乡的连锁企业物流运输车辆通行费全额补贴。对购置农副产品冷藏、冷冻保鲜设备,建设农副产品冷链储存运输系统的企业给予一定的银行贷款贴息并实行加速折旧。对城市连锁超市下乡走“双向流通”模式经营之路的企业,每开张一家,财政给予1至5万元的补贴。实施城乡双向流通建设项目金融援助计划,由政府财政提供贴息,帮助有实力、有信誉、有效益的企业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及当地商业银行的贷款。严禁政府各部门对“双向流通”横跨城乡的连锁企业及其加盟店重复检查、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积极引导大学生进入农村流通系统就业。对愿意进入农村流通系统就业的大学生,可参照国家选拔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有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进入农村流通领域。
(三)健全法规,加强控制力
编制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发展规划,确保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的有序发展,避免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制定和完善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农副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制定区域品牌登记注册条例,限制同一区域就同一资源不同企业反复注册的行为。此举意味着政府在配置本地品牌资源的过程中有意促进大品牌的形成,在不排除自由竞争的前提下,控制本地同一资源的品牌数量,有利于维护区域经济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高青松.正确理解供销合作社的联合与合作问题[J].中国合作经济,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