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年校本研训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年校本研训个人总结范文1
根据《XX省2020年“国培计划”项目实施指南》和《XX市2020年国培工作计划》(无教职成〔2020〕16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培训主题
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为主题,侧重于“教育信息化推进与实施策略(课堂教学应用)”和“教育信息化平台的管理与使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备课、教学和研讨交流)”。
二、培训对象
我市乡村学校学前教育、小学和初中所有教师
三、培训目标
依据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围绕年度培训主题,依托市级教师培训团队,整合区域外专家资源,采取任务驱动方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
送教下乡培训重在推动培训团队深入课堂、现场指导,提升乡村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以送教下乡培训带动校本研修,创新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乡村教师培训实效。
四、培训形式
网络研修(16学时)、“送教+集中”(32学时)、校本研修(24学时)。
五、具体实施(2020年9月-2021年4月)
(一)网络研修:培训时间2020年10月-12月,委托XX市教育局指定的远程机构组织实施。
(二)送教下乡
2020年国培送教下乡培训覆盖全部乡村教师和所有学科,与全员培训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按照问题诊断、研课磨课、成果展示和总结提升四个环节组织实施。
1.主要学科(小学语文、小学数学等)送教以片区(全市共分为5个片区)为单位,小学科(音、体、美等)以市区为单位,整合全员培训完成。片区安排如下:
西
片:略
西南片:略
南
片:略
西北片:略
城周片:略
2.本年度送教下乡培训所有工作在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由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和各学科指导小组具体实施,总体安排如下:
(1)问题诊断:10月8日-10月25日,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公室组织6个小组(小学语文组、小学数学组、初中语文组、初中数学组、初中英语组及学前教育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2至4次问题诊断工作。问题诊断结束后,向市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办(以下简称项目办)提交诊断报告。项目办将组织学科专家对诊断报告进行分析、审核并形成最终报告。
(2)研课磨课:
11月-12月中旬,在问题诊断报告的基础上,紧扣本年度培训主题,项目办将分片开展研课磨课活动。各指导小组在研课磨课结束后向项目办提交一期培训简报。研课磨课的具体安排另文通知。
(3)成果展示:送教下乡成果展示活动将结合全员培训名师展示活动,于2021年3、4月份组织实施。
(4)总结提升:2021年4月份,开展优秀课例评选(论文和优质课评比,评比文件将于年底前出台)、进行培训总结、绩效考核评估、调研并制定下年度培训规划等活动。
(三)校本研修
为切实减轻基层教师的负担,提升校本研修工作的实效,本学年度校本研修工作通过“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个人学习平台,实行无纸化考核。考核内容共三项:
1.立足日常的教学教研工作,以上课、听课和研讨为主要活动形式,每位参训学员将个人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拍成图片,以JPG格式上传,每人不少于8篇(次);
2.以基层学校为主体,要求各校对参训教师提交的听课记录或参加主题研讨记录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后由基层学校教务部门在听课记录封面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再由教师个人拍照,以JPG格式上传;
学年校本研训个人总结范文2
一、突出“一个重点”
教师的成长源于内心的觉醒和需求,源于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源于自身的自主发展。近年来,我校为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以“校本研训”为重点,成立了研训工作小组,校长任组长,整合教导、教研、少先队、教研组的力量,确保校本研训工作的有效性。同时,我们制订了课改研究制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谐为上”的目标,推行人性化管理。先后完成了《校本研训实施方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教师专业化发展档案制度》《教科研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条例的制订工作,尊重了教师的利益分配,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二、做到“两个确保”
(1)时间确保。校本研训立足本校,立足教师。我校将每双周周一下午放学后定为全校教师集中校本培训时间。为了保证每个教研组有充足的研训交流时间,在每学年教导处排课时,都会安排每周的一个半天某个教研组老师都没有课,从时间上提供保障。
(2)经费确保。每位教师每期奖励研修费100元,达到先进的,奖150元,规范教研组长每月补贴50元。为了教师学习的需要,学校订有34种教育期刊、19种报纸,每年还额外给每位教师100元教育杂志增订费,给教研组长、中层干部200元教育杂志增订费。为教师的研训行为提供了财力、物力保障。
三、打造“三项重点”
(1)专题研训活动,掀起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热潮。学校教科室组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如何撰写课题报告”“什么是有效课堂”等专题研训活动,每个活动都由学校培训领导小组制订详细的活动方案,由学校教育科研小组成员进行专题知识讲座,再在全校教师中开展实施,最后对活动进行总结,举办经验交流会。如我校“蓉园杯”教师基本技能大赛的“两笔字”、普通话、10分钟片段教学、才艺展示等环节,也是走过了专题培训、开展赛事、交流提升的过程,使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快速提升。
(2)有效课堂研讨活动,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各教研组紧紧围绕构建有效课堂开展了二十几个小专题的研讨。我校的“蓉园杯”教学竞赛每年有一个主题,如“教学目标的预设和落实”“教学提问有效性研究”等。这种扎实、有效的研讨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和我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3)科研信息库的建立,为教师的成长引领方向。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组织学习和知识创新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我们把网络这一优势加以发挥,建立起互动的、人性化的校园学习网站,以达成教师之间知识的交流、传递和共享。学校的校园网站上学校教育教学的专题板块和“我的心灵驿站”教师网络空间,更是成为了老师们相互交流、互相学习的重要平台。老师们可以随意在网站上点击查看我校教育教学方面的制度、教师科研成果展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专业发展指引系列资料。
四、创新“四个模式”
(1)区内联动式研训。我们和区内的兄弟学校为了有效解决共同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提高,共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从而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如:我校与“手拉手”学校――长沙市芙蓉区杉木小学开展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与长沙市芙蓉区大同第二小学、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小学和长沙市芙蓉区大同古汉城小学开展了联动教研活动等。通过活动,推进学校、教师、学生的提高,共同开展校本研修活动,合作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共同发展。
(2)小课题“带动”研训。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由骨干教师带头开展小课题研究,到吸引其他教师合作参与课题,再到自己发掘新课题,从而达到课题出人,人出课题。如我校国家级课题“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就依托每个教研组发现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做出学科子课题,从而突破学校的研究难点。
(3)个人反思式研训。引导教师每天、每周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其结果的科学性、有效性进行反思评价,并坚持写教学反思,要求不高,可以直接写在备课本上,也可以是一句话、几句话,来达到“实践+反思=成长”。
(4)教师梯队式研训。关注全体教师,为每位教师提供不同的培训,让新老师迅速适应岗位,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区、市级骨干,老教师减少职业倦怠感,越教越有味。
学年校本研训个人总结范文3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2-0039-03
2015年,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南京市雨花台区专注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多措并举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打造有品质的区域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在优化管理中提高教学质量
2015年,雨花教育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雨花台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升工作意见》,将“抓质量提升”作为年度工作重点。局长办公会把提升教学质量作为核心议题;区教师发展中心多措并举,常规中求创新;各学校通过教学工作例会,不断总结反思学校阶段性教学工作。这些科学的谋划与决策确保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雨花台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实践,优化过程管理,追求有品质的教育。在区教育局的统一规划与领导下,区教师发展中心成立了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由教研室主任领衔,学科教研员担任负责人,学科中心组成员担任组员,制定学科质量目标,以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发展性评价。质量调研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问卷、对话等调研形式精准有效。质量检测中心定期召开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细致分析调研数据,客观全面地反馈教学质量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全区教学工作。
2015年,雨花台区各类教育的教学质量呈现齐头并进的提升势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高考成绩再创佳绩。雨花台中学连续十一年获得南京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同时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和学校教学管理奖,并连续第二次荣获教学质量突出奖。板桥中学第三次荣获市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性评估综合奖,并再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梅山高中参加上海高考取得优异成绩,荣获特别奖。全区中考成绩继续位居全市中上水平。
二是小学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是民众最朴素的诉求。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优质、适合的教育,是区域教育的重要使命。2014年省学业质量测试报告显示,我区小学生学科成绩离散程度低于本市、苏南、全省平均水平,这表明了我区小学教学质量总体均衡。3至6年级教学质量调研数据表明,我区小学教学质量校际差距有所缩小,一些相对边远地区的学校教学质量提升明显。
三是职业教育形成品牌。中华中等专业学校职教品牌效应显著,被江苏省教育厅确认为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创建单位;学校再次荣获南京市职业学校质量管理考核综合奖;成功申报五年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并如期开办;学校还获得青奥组委会颁发的“文化教育活动突出贡献奖”。
二、在队伍建设中夯实教学基础
我区积极实施教师研修培训“三项工程”(启航工程、引航工程、远行工程),初见成效。在全市职初教师专业基本素养考核与展示活动中,我区职初教师笔试成绩位居全市第一。2015年5月,历时半年的小学教务主任专题研修圆满结束,形成项目成果《教学常规精细化管理手册》。全区9个“名师工作室”和“项目工作室”,自2014年10月中旬正式挂牌以来,共开展了53次专题研训活动,一批省市级的学科名师与专家通过专题讲座、同课异构、课堂观察等方式,积淀教育理论,淬炼课堂教学,推广教学成果,扩大专业影响。
我区高度重视学科教研团队建设。2015年,区教师发展中心以市级先进教研组创建为工作抓手,深入基层学校,指导学校备课组、学科教研组和师徒结对组的工作,着力打造学习型、科研型和反思型的优秀教研团队,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年,我区共有15个学科教研组被评为南京市第八届先进教研组,通过率在全市名列第一。
近年来,在“两个持续提升”(持续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教科研训发展水平)发展目标的引领下,我区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升。在省市教学竞赛活动中,我区教师屡获佳绩。其中,在市级以上教学竞赛中,有149人获奖,其等奖3人,一等奖46人。小行小学数学教研团队荣获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竞赛一等奖,雨花台中学美术学科先后获得南京市和江苏省教师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一等奖,板桥中学语文、数学学科获得南京市教师网络团队教研竞赛一等奖。
三、在课改实践中构建品质课堂
2015年,我区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本,从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两个维度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实践。
1.校本课程建设异彩纷呈
校本课程改革一直是新课改的重点内容,我区各中小学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雨花台中学以建设“雨花石文化课程基地”为平台,推出了5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多元素养;共青团路中学校本教材《身边的环境》获得市一等奖,“蝴蝶监测――雨花台地区环境考察”项目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板桥小学积极推进“做中学”项目,深入开展“小小水博士在成长”系列综合实践研究;区实验小学开发的趣味数学课程,有效解决了教学的真问题,活跃了学校的教学研究氛围。
区教育局制定并落实体育、艺术“1+X”计划,出台《雨花台区加强体育艺术工作意见》《雨花台区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方案》,举行了首届“区长杯”校园足球联赛。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和省体育局确定我区为首批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市、区)。区教育局荣获2014―2015学年南京市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节总决赛团体一等奖。
2.课堂教学改革百花齐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的主要途径。区教育局启动“雨花新课堂”研究,推进“质量提升工程”,引领各校课堂教学改革。雨花外国语小学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开展“苹果讲坛”活动;金地自在城小学打造“共享式课堂”,出台共享式课堂的十大标准;岱山实验小学开设泛读课教学,追求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以及阅读速度,学生的年课外阅读量达100万字;雨花台中学数学、英语、物理等多门学科积极参与南京市“基于课标分解的深度研课”项目,并以此为契机,开展深度备课、研课活动,探索教师高效教学和个性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2014年10月,我区举办了第六届“雨花杯”教学基本功大赛活动,全区74个单位共415名教师参赛,是“雨花杯”创立以来规模最大、参与面最广的一次教学盛会,全面总结了“十二五”以来我区教学改革的成果。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各学科教研员精心编撰了《第六届“雨花杯”教学基本功大赛学科总结反思》和《第六届“雨花杯”教学基本功大赛优秀教学设计》成果册。
3.校本教学研修扎实开展
2015年,我区各校的校本研修扎实有效。雨花外国语小学的岗前培训,包括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教科研常规方法培训、班主任日常工作培训等,组织新教师开学第一课试讲、第一次家长会试讲,手把手地帮助新教师迈好教育生涯的第一步。景明佳园小学注重以读书学习促进教师精神生长,为所有教师订阅学科研究杂志,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专著或教研杂志,并评选出优秀读者,给予奖励。区实验小学西校区推出了《课外阅读考级方案》,组织教师确定了各年级的课外阅读推荐书目,为每一本指定阅读书籍都撰写了阅读课教案,并打造了阅读考级系统。梅山一小开展教师辩论赛,展示一学期读书活动成果,提高教师主动发展的意识。春江分校小学部确立“展示一处亮点、发现一个问题、提出一点改进”的“三个一”评课维度,并将专题反思上传到校园网,以供学习借鉴,推动校本教学研究。雨花台中学积极建设青研会、高研班,开展暑期研训系列活动,如读书随笔评比、教学基本功考核、读书心得交流沙龙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四、在教科研训中淬炼教育智慧
一年来,区教师发展中心初步形成“以培为主,教培结合,四位一体,共同提高”的研训模式,增强中小学教科研指导和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扎实开展一系列教科研训的实践活动,不断提升全体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品质,全区的教育科研和教师研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2015年全区共有71项省市级立项课题,由区教师发展中心承担的“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子课题“区域提升学校课程品质策略的研究”深入推进,已经形成研究成果;区实验小学“生命化德育课程”研究课题在南京市德育建设评比中获一等奖;雨花台中学“基于个性化成长的‘教师发展地图’的校本建构研究”作为南京市教育局“五工程”重点项目,被选为省级培育课题。区教师发展中心确立了8项区级精品培育课题,并为课题承担学校搭建了成果展示平台。在省、市级规划课题研究中期评估中,我区各类课题合格率达100%。全区有个人课题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7.6%,在全市名列前茅。
围绕《雨花台区五年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规划(2014―2019)》,雨花台区教育局构建多通道、多样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切实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和区域教育的整体水平。上一个学年,我区参加省级国内培训项目共28个,市级培训项目32个,293人参训,通过率达100%;接待了2014年国家教育部“国培项目”新疆教育代表团、四川教育代表团观摩学习;承担了新疆伊宁市名教师考察团等代表团的跟岗学习与项目培训;与南师大教科院合作,顺利启动并实施小学骨干教师的根基工程培训。
学年校本研训个人总结范文4
一、基础工程:完善组织系统,保障经费落实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完善校本培训工作的组织系统
学校组成了由校长领导,副校长主管,由教科室主任具体负责,由教导主任、德育处主任协助,教研组长主持,各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主研,形成了学校教科研的组织四级网络系统,组织机构完善健全,科研教研培训一体化的校本培训管理团队,为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教科室都能根据学校的规划每学期都制订出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计划。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编辑校本培训资料、教科研成果资料、教师成长档案等,对全校的校本工作,进行必要的培训、指导和引领,使校本培训工作促进了学校发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学期中,能定期召开会议,落实分工,实行分层指导、分类提高、步步推进,目前,我校基本已经达到“门门学科有自己的校本培训项目,人人参与校本培训活动”。学期结束时,回顾反思,总结得失,使校本培训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
(二)改善条件,落实经费,保障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对于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学校舍得投入,有固定的经费。学校每年的专门经费投入达二十余万元,且能够逐年增长,使校本培训工作实施有了坚实的经济保障。
第一,购置图书经费:每年给校图书室、阅览室添置大量图书、报刊,使教师需要专业用书都伸手可及,近两年仅购置图书一项就有10万元的支出,并征订100余种杂志,供教师们学习之用。
第二,建立校园网经费:每个教师办公室、备课组都配备了办公电脑,并建立了专业门类齐全的校园网,每学期教科室都会将教研训的最新最前沿的信息发在网上,方便教师在网上学习交流。
第三,教科研设有专项经费。凡是学校教师在县市省的课题被立项,学校就列出相应的经费,给予课题研究组,便于他们在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在2010年3月,学校专门出台了《富春四小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细则》,激发全体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校本培训各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第四,师徒结对,青蓝携手经费:学校专门有教师的培养计划,聘请浙江省特级教师5人,杭州市、富阳市教研室、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4人作为导师,进行针对性引领与指导。
第五,参加各类培训经费。首先,是课题组的成员以及骨干科研训教师去各地培训进修;其次,全体班主任每年都要外出培训两次;另外,学科组教师每一学年也有一次专程外出学习的机会。
第六,校际结对经费。我们先后和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杭州采荷二小、萧山劲松小学、萧山长河小学、临安少科院等结对,实现了校本培训的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实践策略:形式丰富,活动多样
在近几年的校本培训中,我们逐步建构了校本培训模式:“教・研・训一体化”模式。即:培训――提升理论素养,科研――探索实践模式,教研――促使能力外显,三项工作互融共进,合为一体。
(一)培训――提升理论素
1. 让老师们都捧起书来,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
(1)读专著。每学期我校都开展有主题的读书活动,并在学校网站公布教师读书篇目,让全体教师择其喜欢读1至2本教育专著,并纳入教师考核内容。今年就直接要求全体教师只读一本书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让教师可以在自己的书上涂涂画画写写,如此一来,教师们课余饭后,就有了读书后的共同话题,交流起来有很多共同的话题,读书的效果更显著了。
(2)读文摘。教科室将在《人民教育》《教育科研》以及各种杂志和著作中,选取教育教学改革最前沿以及教育教学有指导意义的短短小文章,编印成《富春四小校本培训学习资料选编》、《荷韵》,每学期一至两本,供教师们学习。
(3)读自己喜欢的书。教师既可以读能够提升教育理念的书,又可以读能够夯实精神底蕴的书,还可以读与教学科研研究相关的书。如,《窗边的小豆豆》、《56号教室》等,倡导读名著读经典的风尚,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精神底蕴。把读书进行到底,让校园溢满书香。
2. 搭建平台,观点碰撞促内化
通过举办“名师论坛”、“科研讲坛”等培训形式,搭建教师发展的平台,让教师们与名优教师的观点发生碰撞,进而使名优教师的教育智慧内化为教师们的智能。学校充分利用省内外的名师专家这些尖端的人才资源,邀请他们到学校,让年轻教师们与他们“拜师结对”,定期来学校讲座,参与课题的指导与研究,评点课堂教学实践,每学期不少于4次。教师们在“名师论坛”中,体验了思想碰撞的快乐,收获了观念提升的幸福,并迅速成长起来。“科研讲坛”就是教师自己的讲坛,每个月一次,一个人主讲。主讲教师依据自己的特长,就某一研究专题、话题、课题进行深入探讨,或集体学习,或观看影响资料,或沙龙探讨。“名师论坛”和“科研讲坛”,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研究教育教学的信心和兴趣。
3.加强指导,制定规划定方向
根据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的三年规划,我们把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在教师的成长上。要求教师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一是将已经制定教师个人成长规划发到网上,建立个人成长档案;二是建立和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度;三是对青年教师开展传、帮、带“师徒结对”活动,“跨校拜师”。
(二)科研――探索实践模式
1.主课题先行,引导研究目标
学校尝试循序渐进的方式,先确立主要课题,备课组跟随主课题进行实践研究。每个学期开学伊始,各备课组就以这个课题为指导,确定各年级不同的研究主题,无论是家常课、教研课、展示课,还是教学反思、教学随笔以及教学论文,都围绕这个课题展开。这样,就使主课题研究落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每个教师在主课题的引领下,在课题亦步亦趋的研究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科研意识得到增强,专业能力得到发展,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2.小课题跟进,展现研究特长
学校倡导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如,语文学科,老师们在《小学语文“五环六式”阅读教学模式构建的研究与实践》大课题的引领下,教师个人,或者是备课组里的几个人就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的小课题研究。研究成果有的是总结报告,有的是展示课,有的是教学设计,有的教学论文等。研究周期长短不同,短则几个星期,长则一学年。而且,这一新的课题研究形式是对学校主课题研究的有效补充,使学校课题研究成为一个自上而下的群落,形成一张严实的网络。
3.小故事应和,参与研究过程
撰写教育教学小故事对于一般老师来说,那真的就是小菜一碟了。因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存在着鲜活的事例,动人的故事。它可能是校园内师生的一次对话,也可能是活动过程中的一次变故,还可能是课堂教学的某个片段。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开展人人撰写“教学小故事”活动。并要求在每次集体备课上交流,而后根据他们的教学小故事展开讨论。通过撰写教学小故事,锻炼了教师面向日常教学生活的观察能力,使教师更好地洞悉、把握缄默的实践知识,提高了教师反思探究的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三)教研――促使能力外显
1.校本教研,双线并进
将课题研究真实地落到课堂教学实践之中,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这就要提高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的一致性,开张双线并进的校本教研活动。
第一,精细化主题研究。将主课题分解到各个年级,并在每一次教研主题中体现出来,采用“主题引领,双线运行,链式推进”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要求按以下程序进行:“学课题相关理论--写学习体会--备教学设计―磨课堂教学(采用磨课循环跟进形式)--展初步研究--评课堂实践--思研究得失”这样一个完整的教研过程。
第二,标准化磨课成长。强化教师自我磨砺提高的过程,让每位教师根据课题的内容和本教研组课题的主题“磨课”。在这个过程中,研究主题和方式类同与精细化主题研究,但周期可以缩短。教研活动要求按以下程序进行:独立教学设计――一次上课――修改设计(参考相关资料)――二次上课――修改设计(倾听同组教师的设计意见)――三次上课――修改设计(倾听教师评课意见)――全校开课。
2.市级教科研,展示推广
开展市级教研活动目的是要搭建一个相互交流探讨的平台,提供一个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进一步推动教育科研向纵深发展。
第一,市级教研活动展示。2011年12月8日,在学校开展了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教科室主任、各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学校全体教师近300人参加的“课堂研讨暨课题中期论证活动”。活动将省、地、市三级规划课题研究课,进行集中展示,实现了教学与研究共舞,校本研修与专业发展齐飞。
第二,市级科研培训活动。培训分两个阶段:其一由课题组长介绍了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的成果、下一步的计划以及在课题研究中碰到的问题及困惑。其二由专家做课题研究规范的培训。请来浙江省教科院教授对课题研究的意义、策略方法等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讲解,对案例课题研究中的优点、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进行分析、指点和引领,使受训老师受到的启发大。
三、收获成效:付出努力,成效喜人
通过校本培训,在全体教师的头脑中确立了“大科研观”,使教师明白了科研工作应当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时时用研究的眼光、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式从事教育教学。
(一)先进的教育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合作交流和专业引领,全校教师理论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教师变得有思想、有个性,教学工作不再是重复昨天的故事,大多数教师都能从理论的高度分析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困难和问题,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使教师逐步向学者型、专家型转化。每个学期,老师们都能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小故事、读书随记,还有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的经验文章。优秀的教师都拥有自己的课题,能够将教学上升为课题研究。学校之内,教师的科研理念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近两年,有近29篇文章在《小学德育》、《富阳教育》、《江西教育》等报刊上发表。有4人被评为杭州市、富阳市教科研先进个人。
(二)丰厚的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办学档次
由于措施得力,活动方式引入,教师由不自觉逐步走向自觉,参与热情不断高涨,三年来,已有近200篇论文获得省市级一、二、三等奖。近10项课题成果都获杭州市、富阳市级奖项。这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科研氛围,使科研兴校道路越走越宽阔。
(三)激昂的教学活力,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通过校本培训,教师角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师生互动、合作探究明显增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活跃,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在各级各类组织的学生活动中,我们学校的学生成绩喜人。特别是在科学教育和艺术教育领域,我们学校更是成绩骄人。在全国,省市比赛中,我们的学生屡屡金奖、银奖和铜奖。在教学方面,在富阳市的统一检测中,成绩也是名列前茅。
学年校本研训个人总结范文5
围绕“促使教师全员发展”这条主线,我校从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两大方面入手,修订、增添了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使新的教育管理思想变成可供操作的制度,使课程改革的思路明明白白地凸现在教师面前。如“骨干教师培训方案”,“班主任工作月考核制度”,“优秀教研组评选制度”,“年终考核制度”,“教学常规管理细则”等。这些制度和办法,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过程到结果,形成一套全新的教师管理评价系统,为促使教师在岗位上获取自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引领思想,让榜样有个说话的地方。
1、学校领导用讲座引领思想。
我校有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长等组成一支年富力强、业务过硬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队伍,校级干部是课程实验改革的身体力行者和责任人。在课改实验中,校级干部身先士卒,做好表率,切实做到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信息。他们在各自的业务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都能通过各自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主持专题论坛,引领全校教师走进新课改,领会新课改,实施新课改,他们的课改思想构成一股强劲的合力和强势,通过“讲座”、“论坛”、“汇报”等形式引领着全体教师的课改思想,为我校持续有效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研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骨干教师用课堂引领思想。
思想和行为并驾齐驱,“教学与教研同步,教研促进教学”是我校多年来的教研思想。教研的效果如何,通过课堂来反映,教师的收获如何,通过课堂来体现。教师的面子,是学生给挣的;学校的面子,是家长给挣的。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我校的教研思想,课改思想,首先由骨干教师来体现,体现在每一天的每一节课,体现在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我校骨干教师能够用课堂说话,用自己的学生说话。我校骨干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用他们的课堂实践相全校教师传达新的课该理念,引领教师走进新的课堂,感受新的理念,实践新的课堂模式,为学校校本培训提供现场。
3、优秀教师用自身的成长引领思想。
常年开展校本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全员专业成长,尤其是年轻教师队伍,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是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用自身的发展无声地扞卫了学校的校本培训思想,是全体教师参与培训的无声号角,“学习靠自己,不学就落后”的思想根植在我校教师队伍中,体现在工作中,构建学习型组织的努力有了明显的效果。
4、其余教师迎头赶上,用教育随笔引领思想。
组织教师全员参加校本培训。老师们通过看光盘,听讲座;观课例,析个案;与同事交流;多形式、多途径、多层次的培训。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分析现状,传播思想、论证方案,我校最常用的做法是在教师会上交流教育随笔。近年来老师们撰写了多篇教育随笔和论文,以叙述身边事身边人的形式,短小精干、浅显易懂、亲切自然,为阐述办学思想,介绍课改理念,加强自身修养、建设校园文化起了较大的作用。
三、总结反思,让教师听到成长的声音。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策,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我校不但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反思,还重视学校管理和班级管理工作的反思,不但重视教师专业的发展,还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专业发展,体现“学生的发展就是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发展才是学校的成功”的办学管理思想。
1、通过工作总结来反思。
“一切工作从计划开始,一切进步在于总结反思”是我校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从撰写到交流等诸多环节,无不渗透着学校的管理思想:工作总结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工作总结是经验汇编;工作总结不是为了存档,而是向学校、向同行、向社会汇报的最好形式;本学期的总结是下学期计划的起点;珍惜自己的进步,从珍惜自己的总结开始。
我校教师,不管年龄大小,教龄长短,资格高低,兼职多少,人人都撰写工作总结,人人都重视工作总结。工作总结的类别有“教学”、“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文体”、“教研组、备课组工作”、“教导工作”、“总务工作”“学生辅导”、“课题实验”、等,有的教师每学期写一、两份,有的则写三、四份;不管篇幅长短,总是个人工作的经验结晶。
我校不单重视总结的撰写,更重视总结的交流和挖掘,通过几种层面的交流促进了总结的质量,工作的质量。各类总结分类装订成册,存放资料室,对于典型材料在校内会议汇报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全面提升教师个人素质。
2、通过交流的课堂来反思。
每学年我校语、数教师每人听课、听报告的节数均30节以上,其他教师在20节以上;我校教师参加市音乐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参加县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的课堂教学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同时也较大程度地促使全体教师对自身课堂进行反思,从而促使骨干教师更加成熟,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在新的课改形势下,如何设计一堂课?如何评价一节课?如何当一名成功的教师?这些问题经过课堂的实践,在实践中反复思考和讨论,已经从模糊中清晰起来,已经从传统的认识中得到升华。
四、创造条件,让培训训迈上新的台阶。
1、提供培训的时间。
在教师任课安排上,语文教师基本实行单人单班单科制度,综合学科教师基本实行专业化,数学教师任课教师的周课时量不超过14节。这样,为校本培训提供了时间的保障,为保证学习的时间,每周组织政治、业务学习各一次,并把出席情况列入教师日常考勤中,与考勤奖挂钩。
2、拓宽交流的平台。
我校与市教科院、县教研室、县职教中心、县直小学等保持着良好的业务交流和学习的关系,建立起畅通的培训网络,不断创造条件为教师成长提供以下多层次的培训平台。有学校学科组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解决自身问题和困惑的培训平台,如教研组、备课组、课题组等,是我校教师成长成熟的主要阵地,周周有活动,年年有重点,人人有提高;有学校教导办策划组织,供本校教师为校外同行交流和展示培训成果的平台,如校级交流,县组织我校承办的有关活动,这些活动是调动我校教师培训积极性的催化剂,老师们在这一平台的展示,得到认可,获取自信;有教研室或职教中心策划组织,如校本骨干教师培训班、新课程培训班讲座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加速了我校骨干教师的成熟,为构建我校名师工程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还有一些外出培训学习的机会,本学年度我校派出学习的教师有50多人次,这对于我们这所经济比较薄弱的学校来说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这些活动更是拓展了教师的眼界。
3、经费的保证。
我校在教师培训的费用上从不吝啬,除了正常参与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类教研培训活动之外,还确保我校制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各项活动计划的实施,添置必要的研训设备,开辟不同形式的交流平台。
(1)订阅多种业务报刊。
(2)通过外出学习机会和邮购方式每年增加新的图书音像资料,都是全国教育经典之作。
(3)建立教师发展档案袋,教师每学期的工作计划、总结、实验报告、论文、教后感及自学笔记等文字资料收集成袋,教师个人保管,定期检查,必要时在校内公开交流。
(4)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了学生展示自己的平台。
(5)不断完善远程教育工程,拓宽教师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6)创造机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外出参观和学习。
五、校本教研的具体做法
(一)以校本教研为依托,让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成长的“学习坊”。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严峻的考验,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是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轻车熟路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校凭借“教研活动”这一富有实效的学习平台,开展了扎实的校本研究活动,注重理论学习,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我们“教研活动”形式相对固定,除开听课内容还涉及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介绍,或就某一个专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参考各类教学杂志后自己的综合思考。“教研活动”改变了原来单一的督促学习方式。在这里,“教研活动”成了一片水草丰腴的原野,老师在这里呼吸着新鲜的氧气,绽放着自己的生命花朵。我们的老师在发展同行的同时,也在发展自己,成为教育的学习者、思考者和促进者。“教研活动”为教师的成长、创新提供飞翔的翅膀,在这样一种浓浓的氛围中,教师的专业水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我们还鼓励老师讲课后把自己的内容和老师的意见整理思考,把有价值的东西提升理论。
(二)以校本教研为基地,让“校开放课”成为教师成长的“实践园”。
我们每学期都安排每位老师上一节公开课,每次课不仅有一定的主题,还有不同的形式:
“示范课”:发挥各级骨干教师的的引导示范作用,每学期至少提供两堂观摩课,供全体教师学习。近年来,数学骨干老师刘艳执教的《生活中的角》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这一理念;英语教师朱芬执教的《Ilovetheanimals》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刘立琼老师执教的活动课《过年啦》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师邹先菊、卢艳执教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和《乡土人家》让诗意在课堂上无限延伸……让全体老师受益匪浅。
“教研课”:组内指定一教师上课,先进行集体备课,执教者按集体备课意见上课,然后教者再说课,教师集体评议后,如果不满意就再上,直至满意。实现教师同伴间的合作与对话,上学期我们共展示不同类型的教研课18节。
“随堂课”:校委会领导与教研组长继续深入课堂听课,并形成书面性评价,全学期我们共收集《新课程课堂评价表》50多份。我们鼓励老师及时记录自己教学中的闪光点或失败之处,积极撰写教育教学案例、论文和叙事,积极参与课题研究。近年来我们学校主持研究的了课题《农村小学朝读课程资源开发的探究》,协助市教科院研究省级课题《成功课例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研究》。老师们撰写的教育叙事、课例、案例、论文获得了市领导的一致好评。
(三)以校本教研为阵营,利用现有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在课程改革中,专家的专业引领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理解和把握新课程的理念和能力,促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学年校本研训个人总结范文6
本学期,我教研组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教研专业人员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离经验,在多媒体教学上,学校更是大力推广,做课件、用课件,用好课件的思路在教学中广泛使用,效果显著。学校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离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倡导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营造求真、务实、严谨的教研氛围,在中心校领导的大力督促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我组的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显著的效果。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教研组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教研计划方案,并由专人负责,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指导和管理监督。
每周各教研组有固定的教研时间,在形式上也较上期有所变化。本期注重全乡学校联手,共同探讨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
1、我组本期的校本教研采取教师自主学习,课题研究,集中探讨,教学反思,教学观摩,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多种形式进行。
2、加强理论学习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存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教师是直接的受益者,教师的积极主动的个性化教研就来源于校本教研,教师要学习前沿教育理论,掌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注重学科整合,教师个人要积极投身到校本教研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教研水平。我校把组织教师进行业务理论学习的工作放在首位,制定方案,确定专题,改进教学方法,采取多样的学习形式,使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校本教研中我们在学习中做到了“五个结合”,即理论学习和实际运用结合,课改实验区的优质课堂实录与本校的课堂教学应用结合;课后反思与校本教研经验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结合;校本教研与教师的业务能力考核结合。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理论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每周教研时间至少观看两节课改实验区优质课堂实录,并认真填写述课表,通过课后反思进行经验交流,通过校本教研解决教学疑难困惑,使学习学习、应用、反思、交流提高融为一体。
3、重视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常写教学反思,对教师提高自身水平、优化教学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校非常重视这一环节,要求每位教师认真做好教学反思的记录。
(1)记自己一节课的成败之处,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逐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记教学中的疏漏与失误,从主观上找原因,使之成为以后教学工作中的前车之鉴。
(3)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这往往是一节课的难点,将解决方法记录下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
(4)记教学中学生的独到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材内容的实践来看,通过他们自己切身的感觉,常常会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见解,将这些独具一格的解法记录下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5)记教学再设计,每节课后,对教学情况进行全面回顾总结,根据本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及时修订教案,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要求每节课后要有反思,学期中考后,有阶段性反思,期末有全期反思,学校适时进行经验交流,真正使教学反思成为提高自己业务理论水平的有效途径,将反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将反思列入教师考评。
4、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
随着多媒体课的开展,教师从中体会到这种方式的优点:课堂容量大,教学方式新,表达思想的方式多元化,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每节多媒体课都是一节优质课,课堂质量大大提高。教研组研究教学中的教法、学法,研究教学的重点、难点,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听、评课,吸取经验,找出不足,然后修改,为以后讲课打基础。
经过这样一系列的活动,我们的校本教研有了方向,思路也清晰了,以学生为本,结合诱思教学理论,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集体教研总结反思教学中的得失,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5、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理论水平
本学期,我组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多渠道进行教师培训。我们对教师进行教材教法培训,业务理论学习。充分利用校本教研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课堂教学培训,新课改经验交流等,学校为各科教师提供所教学的各年级新课改教材,要求教师加强自学和研究,增大对新课改的研究力度,拓宽任课教师的知识面。这样有效地提高了我组教师的业务理论水平。
6、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对于每周教研活动的具体情况都要进行记录,教研组长认真做好每次教研记录,加强对人员的点名,保证按时出勤,每次教研活动结束后,对出勤情况都有详细记录,对听课记录及时检查,对评课表述课表及时整理,使校本教研工作不断改进,促进校本教研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