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建设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档案建设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档案建设论文

档案建设论文范文1

国内一些老牌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由于档案网站建设起步早,技术力量雄厚,人才队伍充足,积累了丰富的档案网站建设经验。如,从栏目设置上看,复旦大学档案馆档案信息网设有“法规制度”、“本馆收藏”、“复旦人物”、“专题汇编”、“名人讲坛”、“档案查询”、“录像展览”等十大类目;浙江大学档案馆设有“本馆概况”、“服务大厅”、“档案征集”、“网上展厅”、“校史编研”、“兰台学苑”等七大类目;中山大学档案馆设有“服务指南”、“信息查询”、“档案法规”、“珍档荟萃”、“专题展览”、“校友之家”等九大类目。从信息内容上看,兰州大学档案馆不仅有档案馆的职能、机构设置、兰大人物的介绍,还提供了图片档案、校友风采、特色馆藏资源等;北京邮电大学档案网站上的“网上展厅”提供了校园变迁、院士介绍、历任校长的个人信息、知名校友及反映本校特色的档案信息展览,为访问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了解本校的科技创新、风俗文化的全新的服务窗口。因此,要广泛借鉴其他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的档案网站建设经验,进行调研和分析,抓好网站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力求使网页设计更加美观、界面更加友好、栏目设置更加科学、信息内容更加丰富、技术手段更加先进、网站功能更加实用。

2扎实推进信息化基础工作,丰富档案信息资源

成功的档案网站必须有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网,充实网站内容,满足不同的利用者的不同需求。而充实档案网站信息内容的关键就是要使大量的传统纸质档案实现数字化,建立档案资源数据库,这是高校档案网站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为此,要扎实做好档案信息化的各项基础性工作,包括:通过档案馆现有力量或采取商业化运行手段,对部分或者全部外包的形式对现有纸质档案资料的进行缩微、录入、扫描、数码拍摄等,转换成文本、图像、图形等计算机可识别处理的数字形式,形成结构有序、可供保管利用的数字档案信息库,并存储在网络服务器中,利用计算机提供查询、检索和浏览。另外,要加强特色档案资源整合力度。特色档案往往最能反映一个馆藏机构的价值,是馆藏的精华所在,能够充分发挥档案的文化娱乐、历史教育功能。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与其他高校档案网站建立友情链接,实现与校外档案馆藏特色资源有效整合,从而达到信息的多途径沟通、全方位共享,满足用户的最大需求,扩大网站的影响力。

3充分运用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网上电子文件归档平台

目前,很多高校采用了“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该系统既可用于档案馆及校内各单位档案员用户管理、联机管理档案数据库,也可让全校师生和社会各界通过互联网查询有关档案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充分使用,并与校内其他应用系统如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有效对接,是档案网站建设信息资源源泉,可以完善档案网站功能。武汉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通过运用档案管理系统,建立网上归档平台,各立卷归档单位实时进行网上电子文件归档,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条件的高校应组织力量开发适应于本校情况的各类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文件档案数据库系统、网上档案编研平台等。技术条件不具备的高校,可以采用现有的档案管理系统,如“南大之星”档案管理系统目前在高校应用比较普遍;已建立办公自动化(OA)系统的高校,要积极做好OA条件下新产生的且有保存价值电子文件的接收与管理工作,实现网上电子文件实时归档。

4积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完善档案网站服务功能

档案建设论文范文2

关键词: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问题

引言

在全国档案工作“十一五”规划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放到突出位置,得到高度重视,但按现状看,档案信息化建设至今仍未全面普及推广,目前只限于政务公开、民生档案建设等层面,中小型企业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际推广实在太少,这种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现结合本单位(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浅析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1领导重视不够。每件事情要大力推广,领导们的高度重视是离不开的,但目前大部分中小型企业的领导都没有认识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经费上不予以支持,使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缓慢。

1.2软件不适用。本企业也在推行“无纸化”办公,设立OA平台,把档案的基本信息录入电脑,通过搜索关键字查找所需文件。但由于本企业的OA系统较适用于文书档案,对于科技档案的查找并不便利,所以得不到充分利用,效果并不理想。

1.3存储设备落后。本企业的档案室是2001年建成,当时并未考虑对电子档案进行管理,缺少专门的磁介质档案存储设备,而数字档案对设备的依赖性是比较强的,这对电子档案的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

1.4电子文档管理不完善。本企业已使用局域网,电子文件可储存在“资料库”,全体员工根据各自权限读取文件。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渠道,但由于管理不够完善电子文件存放的位置(路径)没有明确规定,甚至有部分员工把文件只存本机,造成档案的不完整,查找不便利。

1.5人员素质未能适应需求。目前本企业的2名档案工作者均为兼职,只通过市档案局的上岗培训,对电子档案处理并无深入学习及参加市档案局组织的培训。档案知识不够专业,对新规定新要求了解不够,信息接收不够及时。这样,不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实施。

二、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加强领导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企业领导应认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其目的在于提高企业领导的决策和管理水平,并且应认识到建设一支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是企业档案自动化的客观要求,同时,加大力度推广档案信息化建设,要求全体员工积极配合。

2.2选择适用于本企业的档案管理软件。目前,市面上的档案管理软件种类繁多,有的偏重于文书档案,有的偏重于科技档案,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最好能与开发商协商,量身订造合适的软件。

2.3完善存储设备。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都是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档案装具要齐备、充足,符合规范要求,各门类、不同载体的档案存放科学、合理、有序,既方便日常查找,又能保证突发事件中的及时抢救。:

档案建设论文范文3

1.有利于发挥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的警示和教育作用。公共安全事件档案是人们在预测、预防预警、应对处置、善后安置及事后总结公共安全事件过程中形成的各类原始记录的总称。作为独特、专门的档案门类,一方面,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客观真实、系统详细地反映了人们对公共安全事件进行应急处理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也反映了在面对突发的意外状况时,人们所做出的种种行为。这些行为较大程度地体现了以下两方面情形:其一,社会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对灾害事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自救知识储备不足及自救能力偏低等。其二,政府机构的应急处理机制不完善、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应急救援物资储备不足及公众的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问题。例如:2003年重庆开县发生井喷事故时,一些村民不是逃命,而是站在那里看热闹,等到感觉不舒服想跑时,却已经跑不动了。因此,我们可以从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的正反两方面对社会公众进行警示和教育。比如,告诫社会公众,在面对突发灾害事故时,该如何采取正确的防范、处理措施才能更好地维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这些对于普及基本的安全知识、树立公众的风险防范意识、培养公民的自救能力、增强公民的危机应变能力及避免因无知而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等具有重大的意义。

2.有利于发挥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的咨询和决策作用。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进入经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各种利益不断冲突,公共安全事件频发。近年来,我国的地震、洪涝、干旱、冰雪和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频发,SARS、甲型HINI流感和禽流感等重大公共卫生事肆虐。与此同时,各类重大刑事案件、群体性突发事件、暴力恐怖案件等社会安全事件以及特大交通事故、特大矿难事故、环境污染事故等事故灾难接连不断。这些都考验着我国各级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然而,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记载了以往公共安全事件的全景原貌,总结了以往公共安全事件预防、处理的经验教训以及探寻了以往公共安全事件形成、发展的规律。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不但可为各级政府应对新的同类公共安全事件提供参考与借鉴,而且为各级领导的咨询与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3.有利于发挥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的评估和评判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国家建立重大突发事件风险评估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综合性评估,减少重大突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轻重大突发事件的影响。”由于,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对事件发生的诱因、发展的进程、产生的影响、造成的损失等都做了真实完整地记录。因此,公共安全事件档案资料对评估可能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已有类似的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人们可以较容易地明确风险评估目标、制定风险评估计划、选择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建立风险评估指标。其次,通过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人们还可评判政府处置公共安全事件的态度是否积极、采取的处置措施是否科学、善后安置是否到位等。

4.有利于发挥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的科学研究作用。公共安全事件档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支撑资料,档案部门应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单位共同开展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的研究。鉴于,近年来我国各地频发的地震灾害,档案部门可以利用地方史志档案资料查找历史上的地震数据,根据档案记载,对每一次地震发生的前兆,地震与周边地理环境的关系,地震范围和级别,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以及可能影响的人口数量和交通情况等进行精确分析,我们通过这些数据,不但可以分析地震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不同级别地震所造成的损失,而且可以制订不同区域不同级别地震的应急预案,最终为政府的救灾抢险工作提供指导。例如,为了使政府的救灾抢险工作顺利开展“,日本政府开发了‘地震受灾早期评价系统’,该系统存储了大量4级以上地震灾害的资料,能在地震发生半小时内计算出受灾规模,指导政府救灾抢险有效进行。”

二、加强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建设的措施

1.明确档案部门参与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法律地位。目前,我国关于公共安全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档案部门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当转变观念。一方面,应积极争取向国家决策部门提议,尽早制定与档案工作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使建立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工作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应通过修订、完善地方应急管理条例,将建立公共安全事件档案纳入地区的各种应急预案编制和应急管理体系的具体规定中,使档案部门纳入救灾抢险的智囊部门,从而正确认识公共安全事件档案在政府应急管理中的作用。

档案建设论文范文4

1血站档案规范化管理的必要性

首先血站档案管理是无偿献血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近年来,血液的临床使用量持续增加,与此同时血液采集及供给过程中涉及到的原始数据需求也日益强烈,若归档不及时、资料缺失严重,那么将直接影响到临床应用效果,而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能够对献血者的基本资料、献血时间、献血量等进行详细的统计,为临床用血提供参考,同时助推无偿献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血站档案规范化管理能够确保输血纠纷各方合法权益的实现。近年来,由献血、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多,部分患者输血中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感染某种血液传播疾病等,一旦发生医疗纠纷,血站档案记录将能够作为原始档案对各方责任进行判断。另外,血站档案管理能够为临床用血尤其是稀有型患者用血提供保障。当出现稀有血型患者输血时,可以从血站档案中查询相关血型记录,迅速确定合格的献血者,为患者的治疗争取时间。除此之外,我国《献血法》明确规定无偿献血者及其直系亲属能够享受双倍免费用血[2],凭献血证便能够享受用血报销,一旦献血证丢失,将无法补办。而通过血站档案查阅则能够查询到献血者的相关信息,为献血者提供便捷的服务。

2血站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大部分血站档案管理部门在档案收集管理过程中,对档案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在档案管理制度、管理手段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对档案管理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这直接造成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效率低、利用率低等现象。

2.2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血站档案管理普遍呈现出管理分散、信息资源整体性不强等特点,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的。部分血站尽管建立了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然而更多是沿用医疗机构档案管理模式,实用性不强。另外,部分采供血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责任意识不强,容易出现填写错误、资料填写不完善等现象,为档案使用者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3档案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当前,大部分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未纳入到行政预算中,血站对档案室设备及网络化建设等的投入不足,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单机整理模式,不仅信息量少,而且制约了档案的综合利用与开发。一方面档案管理信息化设备价格较高,血站内部所投入的预备预留资金少,制约了采购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血站采购人员对信息设备了解不足,所采购的设备整体质量不高,阻碍了档案信息化建设。

2.4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网络信息化时代,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然而当前大部分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理论知识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2],部分档案管理人员甚至身兼数职,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相对混乱。

3血站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策略

3.1增强血站档案管理意识

血站档案管理关系着无偿献血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着献血者、用血者双方权益的顺利实现,血站内部工作人员要充分认识到血站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性,深入到血站档案管理实际工作中,体会血站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3]。通过讲座、集体培训等向血站档案管理人员传达档案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提升其责任意识与道德意识,更好地投入到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

3.2建立规范的档案管理制度

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相关领导要提升思想认识,结合血站档案管理工作实际,建立完善的血站档案管理制度,体现合格、安全、方便、保密等原则,与此同时要定期对档案管理制度实施效果进行反馈,对存在的不足之处拟定整改计划,并认真及时予以改进提升,进一步加强档案长效管理,严格执行各类档案法规制度和管理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各类档案信息,推动档案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同步提升[4]。

3.3加强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基于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站档案管理要与时俱进,从业务档案信息入手,加强血站档案的信息化建设,①要使用新的档案管理软件取代原有的单机版管理模式;②要加强三大数据库建设,即目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建设[5];③做好档案开发利用,积极创建各类编译材料档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提升档案管理的整体水平,为采供血工作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服务。

3.4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人才是确保血站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必须加强对血站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招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时,要结合血站档案部门的工作实际,选取具有较高专业能力及业务能力的人员担任档案管理工作,与此同时,要加强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业务标准,并定期进行考核。另外可以组织参观优秀档案管理单位,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弥补,确保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都落实到位

4结语

新时期,社会对血站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站档案的规范化管理直接关系到民生,关系着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更关系着临床用血的体验,因此,必须认识到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发挥血站的社会作用与价值。

作者:郑万森 袁远 韩秀彩 单位:潍坊市中心血站

[参考文献]

[1]冯海魂.浅析中小城市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2):111.

[2]曹志刚.襄阳市中心血站实现档案管理规范化的做法与体会[J].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2013,16(2):269-271.

[3]李建华,黄会武,杨雪松.研究新时期血站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创新发展[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164-165.

[4]郑克芬,ZHENGKefen.浅析血站电子档案管理采供血业务的安全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34(30):184-185.

档案建设论文范文5

2000年12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印发的《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把“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加快现有档案的数字化进程”列入其中,同月国家档案局在中国档案管理现代化建设研讨会上宣布:十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数字化档案馆的建设。由此,传统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并且有一些档案馆已经开始对此投资建设。我们认为,传统档案馆的数字之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这个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有了清楚认识的基础上,才能规划和解决好档案馆的数字化之路,为今后的数字化档案馆进而是数字档案馆、虚拟档案馆的建设打好基础。近年来,我们临海市档案部门在数字化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在工作中数字化建设也给档案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首先我们充分认识到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紧迫性

1、档案数字化,可改善档案管理工作。只有实现档案数字化,才能冲破档案利用的种种局限,使档案管理部门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职能向信息采集、管理和服务职能转变,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2、形势发展的需求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临海市政府把数字临海建设摆在了十分突出的位置,无疑是十分及时和正确的。数字档案馆是数字临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档案馆就是市委、市政府保管和提供利用档案信息的职能部门。它馆藏有数十万卷档案资料,数百万件档案文件,是本地区最丰富、最有实用价值的信息资源库,这样一大批浩如烟海,珍贵的档案信息资源不能很好地为各级领导和广大公众利用,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数字临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临海。所以,要建设数字临海,首先要建设数字档案馆。其二,档案载体的更新换代迫切要求档案馆数字化。档案由原始的甲骨、竹笺、贝叶、丝帛到纸质,发展了几千年,记录下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史。近年来,档案载体逐渐并迅速地被磁盘、磁带、光盘所取代或更替,电子档案的出现给档案馆提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就是电子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和利用手段,而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档案馆的数字化。目前,档案馆的档案保管、利用与形势的发展要求不相应,仍然停留在纸质档案的管理及较原始的检索利用水平上,使得绝大部分电子档案无法采集、收集和提供利用,甚至绝大部分电子档案已经被清洗、丢失。这是一个极其重大的损失和无可挽回的错误。

3、社会强烈需求

当今,人们的时间意识越来越强,领导做出重大决策需要迅速、准确;各职能部门工作查考要求快速及时;社会广大公众对档案信息需要量不断增加,如婚姻档案,有一些农村,尤其是僻远山区的利用者要查阅婚姻档案十分清便,来回要好几天,他们迫切要求信息共享。还有一些外商投资者,他们想了解临海的整体情况,才敢于投资,那么要了解临海的详细内容恰恰只有市档案馆才是最全、最新、最直接、最方便的一个场所,特别是我们建立临海市现行文件查阅中心之后,对各界人士及外商投资查阅信息更为方便,这都迫使档案馆这个信息保管和提供利用的部门必须尽快改变传统的原始管理、检索和提供利用的手段,以现代化、多功能的服务措施,使档案馆馆藏的信息能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各方面的需求者。二、档案数字化建设的内容

1、推进档案数字化,必须提高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目前,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现状是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滞后和应用软件多乱,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系统整体水平的提高。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取得共识是档案数字化建设思想上的一次飞跃,它使我们的观察视野从计算机系统扩大到整个档案信息管理。档案信息自动化的内涵包括档案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其中首要的是档案业务要规范,档案标准要建立健全和真正实施。档案标准和规范本身也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推进档案数字化建设,必须抓好档案标准化、规范化,掌握好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辩证关系。

2、数字化建设要着眼于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

档案数字化建设的着眼点应是整个系统,组成系统的纵向和横向的各个节点都应达到一定水平,并通过网络加以联通,这样才能发挥整体优势,提高系统的综合能力。部分节点甚至一个重要节点的障碍,都可能造成系统的梗阻。当然,要求每个节点的装备水平和应用能力齐头并进是不现实的,不可能“齐步走”。鼓励和支持先进单位提高水平,在一些单位进行较高水平的试点,以取得值推广的经验,对整个系统是有利的,但其基本出发点就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整体水平,只有少数先进的节点不可能组成先进的系统。

3、有重点地抓好数据库建设

目前,我们临海档案数字化系统从总体上看仍处于由文件处理向数字管理系统的过渡阶段,完成这一步的关键在于数据库建设。开发和建设数据库系统是国家档案信息工程的核心和基础,是工程的主体。数据库的含义是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科学的管理和方便的使用。建立数据库系统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经过由低到高、由单个到群体的循序渐进过程。经过实践我们认为建设数据库经验中最主要的有: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面向应用,建立“活库”,以利用频率和使用效率考核数据库的“活性”;突出重点,由单一库向系统库发展等。当前若能把综合数据库的完善提高和各单位档案目标库建立起来,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将使自动化系统效率大大提高一步。

三、档案数字化建设的步骤

1、建立档案数据库。第一步,输入文件级目录。从1997年开始,我们把馆藏档案的文件级目录输入数据库。截止2005年5月,已输入文件级目录30万多条、案卷级目录1万多条,我们准备再用1-2年将全部完成。在建立数据库的过程中,可边输入边打印,一方面补齐卷内文件目录,另一方面检验输入的正确性,从而确保档案数据库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第二步,采用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实现原文件信息数字化。临海市档案馆婚姻档案、知青档案、山林土地档案利用十分频繁,尤其知青档案已十分破烂,只有实行数字化,才能确保原件的永久保存。从实践看,档案数据库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如出具无婚姻记录证明,我馆由于实行了数字化管理,虽然保存着1962—2001年10多万条婚姻档案,利用者可以随到随办。而靠手工管理的市办事大厅保存着2001年—2004年不多的婚姻档案,则需5个工作日。利用者对我馆的数字化建设十分满意。

2、建立了档案局(馆)网站。并与市政务网、公众网联网实施资源共享。在互联网上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查阅,政策法规查询、举办网上展览,展示本地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建立网上现行文件查阅中心提供全文查询,逐步实现政务公开,营造有利于当地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3、加强电子文件的收集和积累工作。电子文件是未来馆藏数字档案最主要的来源。以前,进馆单位只移交纸质档案和纸质文件目录,现在我们要求进馆单位实行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归档双轨制,一般将电子文件拷贝两套,异地保存,并随纸质文件一并移交档案馆。这样既推进了机关档案室的电子化进程,又节省了档案馆建立数据库的工作量。

4、加大档案管理软件推广力度。电子文件是包括电子文件内容、电子文件载体和电子文件显示、修改的电子计算机软硬件平台的组合。由于种种原因,各进馆单位电子文件所依赖的软硬件平台不同,这给集成到档案数据库造成困难。对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予以解决。印发电子目录数据库结构与交换格式,对案卷级和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结构的字段名称、类型、长度作出了规定,规范软件和数据格式,确保数据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截止2005年5月,临海市市镇两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已有20多家使用了PDE档案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或其它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今后,我们准备加大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力度,对新达标升级的单位要求全部安装,对已达到各类标准的单位要求在1-2年内全部安装。另外依托市政府OA网上办公系统,做到文档一体化,及时迁移电子文件。随着系统设备更新、扩充,在不同系统之间交接电子文件,及时对归档电子文件进行迁移操作,确保电子文件的有效性。

档案数字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工作中我们力求分步实施,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持续发展。

参考资料

1、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王刚同志在《第十四届国际档案大会开幕式上的致词》,《中国档案报》2000年第547期

档案建设论文范文6

1.1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档案是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的附属产物,没能引起领导重视,其管理科室在学校管理中,连学校三级处室也算不上,工作仅属于三级管理最底层的单项工作。长期以来得不到相应的重视,更谈不上现代化建设。校领导们甚至连对会计档案室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性质等最基本知识都不了解,更谈不上会计档案室对学校的发展作用的认识有多深。在此情况下,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举步维艰:截止目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各年度会计档案集中在一个屋子里,无论是分门别类还是通风防潮等各方面均不合格;管理上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工登录,虽然才建立微机录入自动化管理,但仅仅是单机自建电子表格形式管理,连一个自动化管理软件也没有,特别是在上级来检查财务工作时,会计档案中的凭证查找确实如大海捞针,费时费工,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1.2不切实际,信息化建设不科学

科学性是高职高专院校培养人才的最基本要求,所以高职高专院校的会计档案建设也应遵循科学性,保证档案室建设的科学、合理、远见等要求,保证档案室建设50年不落后。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会计档案室建设之初,没有征询学校各部门和学生家长的意见,没有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可行性报告,最终导致目前档案室空间狭小、管理落后、信息不畅等诸多困境。

1.3馆藏内容匮乏,信息化资源结构残缺

会计档案室应在科学的管理体系下,按照规范、科学的架构体系标准,对财务发生的各项业务和开展的各项工作进行全面、完整、系统、规则地记录和保存,保证对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经历的历史还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会计档案室由于种种原因,致使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不科学,个别会计资料丢失时有发生。另外,传统纸质档案多,现代电子档案少;原始档案多,加工整理的档案少,这些严重影响了会计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

2高职高专院校会计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路线图

2.1加大宣传,寻求领导支持,确保资金到位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之所以存在以上诸多困境,归根结底在于领导不重视。所以要确立“建设宣传要到位,要宣传到校领导岗位上”的思想。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管理人员,如何能够做到宣传到位,作者认为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学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方案;第二,按照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展开全面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设计一定要做到全面、客观、覆盖面广,包括教师、在校学生、毕业生等;第三,把收集上来的问卷调查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依据有关统计学原理形成科学的统计结果,进而形成有理有据的学校会计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可行性报告。有了档案网络信息化建设可行性报告,依据调查数据参照市场价格,汇总出建设经费预算。在第一手资料面前,校领导看到科学、翔实的可行性报告、经费预算,无不都说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扎实。为了给学校各级领导证明清白、服务学校的长远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网络信息化会计档案,那就是个“值”。

2.2按照专业化标准,配备财务、计算机专业化技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