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怀念母亲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范文1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前提工作

观念的形成对教与学行动产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就是说,只有师生从思想认识到汉语学科的重要性才能以积极的教与学的态度去面对汉语教学,才能认真地贯彻落实课改基本理念,进而确保高效汉语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做好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要将教学思想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要将“以师为本”的课堂转变为“以生为本”上来;要将“单一的教学目标”转变到“三维目标”上来。也就是说,课改下的汉语课堂应该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要确保学生真正成为汉语课堂的主人,进而在顺利实现高效课堂的同时,也确保汉语学科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

二、选择恰当教学方法,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关键工作

教学方法是影响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因素,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众所周知,以往的汉语文教学我们采取的都是带领学生读、记,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没有自主性,缺少主动性,也不利于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因此,在素质教育下,为了促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也为了促使课堂高效实现。我们要认真贯彻课改下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

例如: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实现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自主探究教学模式,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②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我”对母亲的怀念?③文本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都起着重要作用。

又如:在教学《威尼斯之夜》时,为了构建出高效的语文课堂,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对这个城市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选择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模式,主要是因为学生对这座城市并不熟悉,如果简单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学生很难跟作者的描述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画面,所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不仅能够将抽象的课堂形象化,而且对大幅度提高汉语课堂的效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所谓的反思就是回头反过来思考的意思,是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然也是促进高效课堂有效实现的保障工作。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我们要进行及时的反思,要认真分析课堂上的每个环节,以逐步完善教学设计。还以教学《威尼斯之夜》为例,首先,我们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感受到作者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其次,反思教学工具的使用是否恰当,本节课的辅助工具是多媒体,反思课堂是不是被多媒体所控制,反思多媒体的使用是不是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效率,等等。总之,在每节课结束之后,我们要进行及时反思,不光是教师自己要反思,还要鼓励学生进行反思,以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和改进工作。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需要,做好各个方面的转变工作,以确保汉语课堂价值实现最大化,进而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范文2

为了使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顺利进行,高标准的完成我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制定本教学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有的放矢进行写作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初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养成自学语文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掌握七年级上册语文所要掌握的生字、新词;学习朗读方法,注意语气的停顿、转折,感情的转化,为培养学生语文的语感打下基础;阅读大量的课外读物,提高对文本理解的深度;了解写作的基本技巧,理解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文章的思路,提高文字敏感度;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边读边圈点、敢于提问与答辩的习惯。

2、人文素质目标: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够较完整的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重点。把课本上学习到的东西,活用到生活当中,提高自身的文化品味。

3、德育目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语文教材,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四季如歌”。课文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多姿多彩的四季美景,有利于陶冶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了学生发现美的眼力,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春》和《济南的冬天》都是写景抒情的名篇。

第二单元“呵护亲情”。亲情是人世间最普遍、最美好的情感之一。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阅读这些课文,可以加深我们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秋天的怀念》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讴歌了母爱的博大深沉。《散步》表现了祖孙三代之间的浓浓亲情。《金色花》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感情。《荷叶·母亲》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由衷感激和爱恋之情。《世说新语》两则是文言文。

第三单元“趣味童年”。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本单元重点学习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默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都是阅读时需要重点关注的。鲁迅选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名篇。

第四单元“感悟人生”。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思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自己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第五单元“走进动物”。课文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有的表达了对动物的欣赏、对其命运的关注,有的表现了人与动物的矛盾冲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边读边思考,并学做摘录。还要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六单元“瑰丽想象”。课文有童话、诗歌、神话和寓言等。这些作品都富于想象力,引人遐思,能引导我们换一种眼光来看世界。本单元学习快速阅读,力争每分钟不少于400字。阅读时尽量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寻找关键词语以带动整体阅读,提高阅读速度。还要调动自己的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四、教学重、难点

1.要求学生掌握七年级(上)阶段要求掌握的生字词的音义,并学会运用。

2.学习本册书上的课文,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掌握常用的学习方法。

4.培养学生语文朗读能力,使之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为培养学生语文语感打下基础。

5.大量阅读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外读物,增加阅读量。

6.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含义和丰富的思想感情。

7.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贯穿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

五、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48班的语文教学,由于他们刚步入初中,需要接触到一些新的知识,所以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包括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课堂上听讲要记笔记,要积极发言提问等等,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导学框架”为课堂训练模式,推动学生跳出“被学习”状态,全面提要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课时

1

入学教育

1

2

《春》

3

3

《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

4

4

《古代诗歌四首》、写作

4

5

国庆假日

6

《秋天的怀念》、《散步》

4

7

《散文诗二首》、《世说新语》二则

6

8

写作、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6

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

6

10

《窃读记》《论语》十二章

6

11

写作、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

6

12

期中考试

13

《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

《走一步,再

走一步》

6

14

《诫子书》写作、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6

15

《猫》《鸟》《动物笑谈》

6

16

《狼》、写作、《皇帝的新装》

6

17

《女娲造人》《诗二首》、《寓言四则》

6

18

写作、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6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范文3

沈益亮,1979年踏着父辈的肩膀走上教育岗位,开始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涯,目前在江苏省滨海县八滩实验小学任教小学高年级数学。从教以后一直致力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参与研究国家级课题一项、省级两项、盐城市级两项。在教学与研究的同时,他手不释卷,广阅读,深思考,笔耕不辍,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评比中获奖。曾获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盐城市教育系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从教宣言:“可能我不是最优秀的,但也许我是最适合的,我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时间如流水,可以冲淡一切记忆,但它冲淡不了我对村小教书生涯的怀念。那段幸福的日子常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爬上心头,久久地将我包围……

1979年的夏天,15岁的我跻身于教师这个队伍。老实说,走上教育这条路,并非内心的渴望,而是命运的安排。初中尚未毕业那年,我顶替了父辈的工作,开始了一个乡村小学教师的生涯。还没有来得及惊喜,一纸调令让我背起行囊,带着几本教科书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到了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建民小学。

那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农村小学,也没通公路。记得第一次报到时,村里的书记给我讲了该村的一些情况,说那地方偏僻,条件差,很多老师来了没两年就走了。我去接的那个班级已经换了两个从外地分来的年轻教师,家长们都很伤心。我是那个班第三个任课老师兼班主任,他们很希望我能留下来……

一间窄窄的教室,里面的光线很暗,一到下雨变天就无法上课。一张陈旧的讲台,一面布满“皱纹”的长条木黑板,上面凹凸不平,斑驳累累。几排行行的陈年桌凳,三四幅《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油画,这便是一所农村小学的教室。老师们几乎只有书本和几支粉笔维持着每一天学生求知的需要。对此你会想象:这里的学生学习生活会怎样?他们又会学习到什么?

面对那些破桌子、泥孩子,我惊呆了,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学校是只有10个教师的村小,平时一放学,就只剩下我和校长两个外村人了。校长是一个极其保守的老同志,天天告诫我走上教育这条路,就要学会“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原来所有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那样苍白无力。

我家离学校有近5公里路,那时我家还没有自行车,每周都必须提前半天赶到学校。记得有一次下午,我4点多就到了学校,由于在家帮爸爸妈妈忙活了近一天的农活,疲劳促使睡意袭来,我很早就睡下了。一觉醒来,才凌晨1点多。周围一片漆黑,外面的风紧一阵儿慢一阵儿地刮着,加上窗户是草帘和塑料布钉的,那呼呼的北风声让人毛骨悚然。老校长那晚又没到,我的心里更是害怕紧张。我点上昏暗的煤油灯,拿本书来读,大脑充满着恐惧。我强作镇定,苦苦等待着黎明的到来。这时胸中升起难以排遣的孤独。我不断地问自己:这难道是我一辈子生活与工作的环境吗?多少个夜晚,我站在校园里对着旷野抒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感慨。

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开始喜欢这份工作。白天,和孩子们一起背诗歌,教他们书本知识;夜晚,很多住得近的孩子来到我的身边,我们坐在校园内的一个土堆上,一起讲故事、唱歌、做游戏。柔和的月光、斑驳的树影、一个小伙子与十多个孩子,这是至今还定格在我脑海中的优美的教育画面。虽然在同事的眼中,我是一个“小”老师,但同学们却很喜欢我的课。没有刻意追求过方法的新颖,也没有刻意探讨过教育的规律,蜷缩在穷乡僻壤的我更没有看到过教学的最新动态,想象中,学生怎么学能轻松、能快乐、能学会,我就怎么教!因此,很多方法都来自于自己的灵感或者是自己突发奇想的创造。因为尽力追求课课不同的教法,所以,孩子们对我的课总是心存期待。那时候,让学生喜欢我、喜欢上我的课是我最高的追求。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必须用奋斗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我不能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骨子里那种不服输的劲头又从我的心底涌起。我不能在这个平凡而又狭小的天地里磨平自己的棱角,我不能在西北风呼呼而提心吊胆中泯灭我的智慧!我要走出去,我要有所追求!就这样,我为自己树立了新的学习目标。

我白天认真备课、上课,深钻教材,批改辅导并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晚上、周末、假日,我不停地读书,以校为家,将陌生的语文、代数、几何……重新捧起。从此,黎明即起,我常常来到大树下背诵课文,寂静的校园里出现了一位晨读者,那就是我。鸟儿们站在树梢上呼朋引伴,听我朗读。伴着冉冉升起的朝阳,闻着淡淡的月季花香,我吟诵着唐诗宋词、美文佳篇。多少个晨昏我就是和他们一起度过的。在书中,我寻到了一方快乐的天地。1985年9月,学校的大门再次为我打开,我跨进了中等师范的校门,有了重新学习、深造的机会。我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营养,以百倍的努力,圆满完成了中师学习任务,拿到了中师文凭。后来当我以惊人的速度和低廉的学费拿到专科和本科两本学历证书时,领导和同事们都佩服地向我伸出大拇指。

一天晚上,我在家里拿出书本刚准备备课,忽然想起白天答应了一位学生到他家去家访。去这位学生家,要经过一片荒坟地,周边没有人家,传说那里有点犯怪。我生性胆小,每次周末回家总要在天黑之前往家赶。有时在学校有事,到很晚才回去,当走到那片荒坟地时,我就大气不敢出,自己给自己打气,心中默念“没有鬼,没有鬼”,冲刺一般地走过坟地。直到离远了,看到了前面人家隐隐约约的灯光,心中才稍微平静了些。于是,请母亲陪我一起去家访。母亲很支持我的工作,一口就答应了。

我们母子俩从隔壁邻居家借了辆自行车,骑着自行车一路谈笑着,来到了那位学生家。见到我的母亲也一同跟来了,那位学生的家长很诧异。母亲说明了原由。主人连忙把我们迎进屋,让座,倒茶……那孩子母亲说,沈老师也太顶真了,带个信我们到学校不就行了。我说,答应学生的事怎么能做不到呢?那晚,我们叙谈了很久,从孩子的优点谈到了孩子的不足;从孩子的情况谈到了教育的方法……孩子始终在一旁认真地听着,我想母亲陪我来家访的故事,一定会在他头脑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激励他不断前进。

家访回来的路上,微风轻拂,我有说不出的轻松与惬意。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范文4

师德修养是师德成长的本质追求

羔羊不再沉默——一项基于教师转化学生真实教育日记的叙事研究

品味生活

从“啃老”现象反思青少年生活教育的缺失

从生活教育的视角看女性青少年的容貌困顿

青少年家庭阅读生活的几个问题与思考

释放生命的价值 尊重生命的存在——生活教育课“快乐每一天”的教学设计

一代师表叶企孙

教育安置方式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城市融入的影响研究

用“爱”来激励学生——班级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面对书本和现实的反差——提高思想政治课信度的探讨

论综合课程中的人文教育

论德育课与中职生自我认同的实现

班会课:班主任不容忽视的重要一课

学生的“自我感”及其形成——兼论老师看学生的目光

“掌控好自己的情绪”课堂实录及点评

一个世博带队教师的工作手记

这个字我该不该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一个青年教师从教四年的心路历程

爱的教育——拆分“爱”

是什么让班集体活动充满魅力

做时间的主人

德润人心 文化天下——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民族精神教育的实践及思考

创新素质培养遇到了“坎”

对家校互动的再思考——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关于家校互动的建议——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多元 深入 有效——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让信件成为网络家校互动的桥梁——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把家校网络沟通作为研究性工作——回应《家校互动的“独角戏”》

美国华裔母亲引发全球家庭教育讨论

防止青少年不良行为家庭作用大于学校

英国中小学的个人、社会与健康教育课程

江西开展师德示范校创建活动

中美学生责任教育的比较分析——简析奥巴马对全美中小学生的讲话

价值分层: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论道德教育的“高标”与“底线”

家长组织建设的理论意义、实践特点及发展趋势

演绎世博主题回归生活德育本位

世博科技点亮未来希望

世博“低碳盛宴”的“绿色财富”

文化:震撼心灵的力量

把握世博育人契机 升学生社会责任感

党员教育培训:党建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局党工委“党员进党校”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校团委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生命,责任与爱意——怀念霍懋征先生

博客,承载教育反思

班主任工作中的语言策略

高中校园民主模式研究——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从学科知识到课程价值

历史教学莫忘“国际理解教育”

活用教材,充分挖掘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

从特殊个案看校园危机干预

当教育遭遇“科学”——一个“多动症”学生的个案研究

学生偷窃:一个值得深思的教育问题

母女之争:你的头发你做主

学生教会了我宽容

清明的思念

笋娃娃漫游聪明国——“00后”学生的习惯教育

苦恼的一年级

“摘菜”

唤醒自尊——回应《信任》

给他个台阶——回应《信任》

批评教育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回应《被激起来的耳光》

在教育叙事中凝练出实践智慧——回应《被激起来的耳光》

面对——回应《被激起来的耳光》

法国高中启动新一轮教育改革

英国网络安全意识及行为习惯培训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范文5

如何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字词教学应是语文课堂的“主餐”之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阅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推敲、揣摩、细细品味。这样学生对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理解。”可见,阅读教学中感悟训练的关键是了解一个字、一个词的意义和情味,即抓住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

【案例特写】《秋天的怀念》教学片断:

(教师用课件出示带有“悄悄地”一词的三句话。)

师:把“悄悄地”去掉,再读读上面的三句话,任选一句谈一谈你的看法。

生:我谈第三句。因为母亲一说“跑”和“踩”,就会想到儿子的脚瘫痪了,不能跑和踩了,所以,母亲又悄悄地出去了。“悄悄地”就是说母亲在儿子面前说话特敏感。

生:这个“悄悄地”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歉意,觉得自己怎么那么粗心,说话不注意呢?

生:这个“悄悄地”体现了对儿子的关心。

师:还能把关心说得具体一点吗?

生:母亲对自己的话很敏感,就连说话都那么小心。就是怕儿子伤心,她在儿子面前特别地小心。

师:用个成语,那就是——

生:小心翼翼。

师: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请你读读这句话,让我们跟着你体会母亲的“小心翼翼”。(生读,掌声。)

生:我谈第二句,不用上“悄悄地”呢,就体会不到母亲的苦心。她想让儿子尽情发泄一下,又悄悄地进来,这就体现母亲非常耐心,不忍心打扰儿子。

生:的确,母亲出去了又进来,进来了又出去,一遍又一遍,眼圈红红的,说明刚刚哭过,可是在儿子面前还要忍。一句话,就是为了儿子,也就是同学说的耐心无比啊!

生:我说第一句。悄悄地躲出去,又在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动静。如果母亲不是“悄悄地”,就那么随便地出去,根本就体会不到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心。

师:把“关心”再具体些,就是对儿子特别的——

生:无微不至,也就是特别细心。

师:是啊,她的心比针尖还细啊,把你的感受送进去再读。

师:母亲的脚步还是稍重了一些,再轻一点儿。

师:你们真会读书呀!由你(握住该生的手)的启发,引领大家体会到母亲痛心中还要细心、耐心、小心——因此,这“忍”中透着的是看不见的爱。

二、整体阅读,方能让语文课堂大放异彩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重视品词析句的同时,应注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抓住要点做一条线,串起颗颗“品词析句”的“珍珠”,语文课堂方能大放异彩。

【案例描述】《黄河的主人》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感受了黄河的波涛汹涌,将艄公与之对比:一强一弱,明显不过。他是怎样成为黄河的主人?引起了学生阅读探究的期待,由此感受“主人”的勇敢。一读“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其次,在充分感受羊皮筏子的“小、险”之后,联系艄公的表现“专心致志、小心地、大胆地”,想象梢公撑篙过浪、如履平地的样子。羊皮筏子在黄河中行驶时多么得惊心动魄,能驾驭羊皮筏子是多么了不起!二读“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其三,在感受到乘客的从容之后,理解乘客的从容镇定从何而来?再感悟艄公的精神,三读“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层层渲染,步步深入,黄河主人的风采启迪学生:只要沉着勇敢,机智机敏,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成为生活的主人。

三、德育渗透,点亮语文课堂的育人之炬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朱永新教授说得好:“关注人文,实际上就是关注我们人类自己,关注我们人类未来。”我们在追求语文课堂形式生动活泼的同时,应该始终把握好人文的脉搏,在教学生学好语言文字的同时,也要小心地呵护学生的心灵,完善他们的人格。本教学片段中,教师让学生设身处地站在文章主人公的位置去感悟,让学生在体验蜗牛心理活动的同时,也完成了一次人格的提升。学生不光从中学会了自我反思,也明白了应该如何面对荣誉,德育渗透真是不露痕迹。

四、重视朗读,让读书回归“原生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目前,教师们都认识了朗读的重要性,但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有位青年教师在上《船长》最后一个自然段:“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该教师这样来引导学生学习、朗读这一段:

师:课文中哪一段高度概括了船长的高尚人格?

生;最后一段。

师;我们该怎么读好这段话呢?

生:应该用崇敬、赞美的语气读。

师:哪些词要重读呢?

生:忠于职守、做人之道、又一次、英雄。

师:好,让我们好好地练读这一段,特别要注意这些加点的字。

(先让学生自读,然后指读,再齐读。学生读得响亮、高亢,但情不由衷。)

怀念母亲教学反思范文6

【关键词】如何;有效;上好;语文课

新教材文质兼美,形式多样,很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合学生学习。语文语文,语在前,语文课就应该姓语,应该上成语言训练课。叶圣陶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理解能力。学生的语感如何,将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运用,影响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见,语感培养是语言训练的基础,也是语言训练的重要内容。要想让学生学好语文,就应该以训练学生语言为主。在的语文教学中,对小学生来说,因为在认知能力、知识基础、情感、技能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在把握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对象来选择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今,先进的教学方法数不胜数,崭新的教学模式如春笋般的出现,诸多专家都在研讨这些问题,众说纷纭。我认为,教无定法,无论那一种方法都要切合自己的学生实际,都要有自己教学的独特方格。根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上好小学语文课的有几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课前进入“游戏或情境乐园”

通过多年教学实践与反思,我发现让学生课前进入“游戏或情境乐园”,在轻松、愉快、深入其境的氛围中既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使知识得到巩固与积累,又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使其进入积极主动的状态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前几分钟,我设计了一些有趣的小练习。它们如同丰富多样的“游戏点心”,让学生在品味甜美的同时,心理得到满足,情感得到升华。如:“课前小宣言”,

课前两三分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打算在课上要怎样表现,或猜一猜老师最喜欢什么样的学生,你要向班里的哪位同学学习,他们很愿意表现自己的想法,说出心里的愿望。老师用称赞的目光、会心的微笑、激励的语言对他们所说的话给予肯定,让班上的每一个学生都真诚的感受到老师的希望和鼓励,他们觉得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更加坚定了学习的自信和勇气。学生心中荡漾着快乐的音符,这样师生在一种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一堂课的学习。

二、重视朗读,品味语言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最好手段。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读。课上我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读书,有自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指导读,比赛读,表演读。记得在上六年级语文课《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课,我一节课化了大半时间在学生的朗读上,从一开始学生的初读到最后学生的表演读,学生的每一次读,都充满着兴趣,而且每一次读都有了不同的进步,不同的收获。一节课结束,学生全都熟读成诵了,寒冷、饥饿卖火柴的小女孩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当然,我们不必要每篇文章都要背下来,但应制定朗读要求,并力求达到进而熟读,佳作名篇还要会背诵,精彩部分甚至还要默写。又比如我在教六年级《稻草人》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稻草人的尽责,我采用了句子对比法读,我先出示课文原句,“稻草人非常尽职责。要是跟牛比,牛比它懒怠多了……”然后让学生一遍遍地读,从中体会稻草人尽责在什么地方。用这种比较朗读来品味语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性。

三、重说听说 引导说话

《语文大纲》指出:“听话、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这段话指出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非常注重学生的听说能力。给予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乐说爱说。现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语文书上,都有口语交际练习,课上我精心组织好每一次口语交际活动,让学生说得高兴,说得畅快。其次我上课时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后,有目的、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比如在教《永远的歌声》这一课,我没有用多媒体展示永远的歌声图,而是利用了文中的插图,因为书中的插图非常美丽动人,先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歌声情境,结果学生各抒己见,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还有我重视学生的复述,因为复述训练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中,我常让学生复述一些课文或段落,这样长期坚持,学生的说话能力有了很大进步。一堂好语文课,就是一堂好的语言训练课。要学好语言,最关键的是要把语文课上的语言训练放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从而引发学生听说的愿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四、联系实际,产生情感共鸣

学习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例如《怀念母亲》一课,作者通过介绍自己对两位母亲――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 “同样怀着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爱慕”,充分表达了对亲生母亲永久的悔恨和对祖国母亲不变的爱意。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我设计了一段充满激情的导语:“你喜欢自己的母亲吗?谁能列举一件小事谈一谈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深厚感情?”简短的一句话,开启了学生感情的闸门,学生纷纷发言。正如“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简单的交流中,学生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流了出来。正是基于对自己母亲的热爱,学生才渐渐走进了作者的心灵,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对理解课文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五、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有的人说语文教师应该是一个书法家,应该是一个播音员,应该是一个作家。当然这话说得有些太严重,但是我想其实这就是让所有的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执教的几位老师专业知识扎实,普通话发音准确,上课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并用适当的动作姿势助说话,使语言形象生动、高低抑扬有致、感染力强。有的甚至巧用修辞,典故、古诗名句。语言幽默风趣,妙语连篇,听了简直是一种享受。教师教态自然亲切,富有表情、感情,语言循循善诱。三笔字工整规范,对教材熟悉,运用多媒体设备娴熟自如,得心应手。如果语文教师的基本功不过硬,不会教出好学生来,也不会有如此精彩的课堂。

六、主动参与的全体学生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先进教学理念。教案并非一定要一步一步的精心设计,学生都还未参与进来,怎能完全确定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定会是什么样?如果课前就能预设整个教学过程,写好详细的教案,那学生就成了教师手下控制的机器了。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始终都能关注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设计,因此,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上来,每一节课都显得生机勃勃。这样的教学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好的语文课堂,是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真正实现平等、民主、和谐交流的过程。一堂课如果仅仅是老师在忙碌,而学生很少参与,老师的水平再高,对学生自身而言也没有得到发展,这样的课就不能称之为好课。

七、激情飞扬的学习情境

作为一个老师,首先我们得十分明确,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儿童”(虽然他们比儿童要大点,但我仍想把他们归为一类)。人小情多,说儿童是“情感的王子”并不夸张。儿童的情感会形成一种驱动的“力”,聪明的语文老师应该利用学生的情感,使其成为他们主动投入、参与教学过程的“力”;责任心强的语文老师更应该培养、发展学生的情感。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孩子们的情感,使他们把情用在课上,情到深处课自优。作为传授者要精心钻研教材,认真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沿风雨兼程了近二十年,从一开始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感觉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猛醒,期间的摸爬滚打,积淀的是一点点的怎样上好一节语文课,怎样才能成为一个被人尊敬的小学教师的经验。

总之,我希望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每节课都能验证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足迹,给孩子们留下一个美好的童年。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当代教育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