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1

关键词:中职;畜牧兽医课程改革;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8-0119-01

一、当前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中的问题

1.现有的实验教材需要不断更新。现有的实验教材虽然经过多次更新,但实验项目和内容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教材中介绍的一些实验仪器设备在实验课中逐步被淘汰,新的仪器设备在教材中又没有介绍;有些实验由于内容重复或实验手段的更新近来已经不适宜开设;而社会有需求的,目前已经具有的新实验方法,很多还没有纳入实验指导书中。以上情况说明,为了适应课程的发展及培养高质量畜牧兽医合格劳动者,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引进新的教材,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2.中职生对专业课的学习态度需要端正。虽然大多数中职生学习态度端正,重视专业教学,但仍有部分中职生上实践课时表现出怕脏、怕累、怕辛苦,有的干脆不来上课;即使来上课,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不专心做实验,得过目过,马马虎虎。还有的中职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按照实验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而是按自己的主观想象去做,结果配置的实验药品达不到要求,实验所得的数据不准确、不完整。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中职生对实践课不够重视,是由于实践课是附属于本门理论课程的一个教学环节,实践成绩只是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占的比例也不是最大的。

二、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教学改革

1.转变“填鸭式”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教师在开展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在讲解新知识时,务必要明确“教学工作实际上是从质疑到解疑的过程”这一概念,在课前设置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解。课堂教学主要介绍基本知识,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通过听课、问答、讨论、设计和实践操作等方式来学习。以《猪生产学》为例,课堂讲授占课程总学时25.7%、现场教学占31.4%、媒体演示占11.4%、讨论分析占8.6%、作业训练占5.7%、论文写作占5.7%、专家报告占11.4%等。

2.推广现代教学方法,试行网络和或明天教学。科技水平的进步让网络互动系统、多媒体技术走进教学领域,并在短时间内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应用。此种教学方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学生也容易被此吸引,进而产生较高的学习热情。目前《畜牧学各论》的品种介绍、设备观摩、养殖场建设、人工授精、饲料配合、家畜、家禽的饲养管理等均可用多媒体或录像教学,鲜活生动的画面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改革考试形式。以前各门课程均采用单一的闭卷形式考试,以百分制来进行成绩的评定,影响了学生全面能力的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改革就是要改变畜牧兽医专业考试的形式,按课程性质和特点,灵活运用笔试(开卷和闭卷)、口试、实际操作、写小论文或小综述等多种考核方式,鼓励采取多种考核方式联合运用的考试形式。

对专业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可实行严格的闭卷考试,选修课程和考查课程可采用开卷考试、口试、小论文或小综述形式进行考核,按优秀、良好、中等、合格和不及格五档记入成绩,控制优秀比例,优秀生的评定在选修和考查课程合格的基础上按主干课程的成绩计算。促使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主干课程上,同时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给学生以更大的学习自由度,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

三、畜牧兽医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1.对所使用教材进行优化。中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使用的教材必须具备新、实、变的特点,其中,“新”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必须紧跟时展步伐,及时纠正传统教材中滞后性和理论验证性问题,与生产第一线的最新技术保持高度同步,且应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实”指的是教材不仅要针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还必须与企业、单位目前或将要使用的设备、技术相关联,也要避免过分超前技能的出现;“变”指的是所使用教材应处于变化状态,随着技术、设备的进步而不断更新,使学生所学技能有效满足实际工作的需求。除此之外,校方也应责成专人做好教材的审查工作,避免因教材质量低下而影响本校的教学效果。

2.运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案例引起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学习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方法。案例教学的引入,能使深奥、概念抽象的动物病理学知识与临床诊断、治疗技术联系更紧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取知识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吸收转变,这样能更好地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例如,将一些常见的病理变化与临床案例相结合,引导学生将以往所学动物解剖学、动物微生物学、动物临床诊断学等相关知识进行纵向或横向联系,学会融会贯通、相互渗透、灵活运用。既巩固已学知识,又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临床诊断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真实案例的讨论,亲身感受临床分析、思考、推理和判断的全过程,充分体会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乐观向上的学习方法带来的乐趣与帮助。

3.加强实训教学环节。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一些与专业和就业有关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就业能力。技能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重要的教学环节。本专业强化技能训练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将畜牧兽医的必备技能单设畜牧兽医技术课程,以保证足够的课时安排实训;②教学过程强调实践性,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实践训练课与理论课之比为7∶3),把重实践、重技能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③将单项技能或综合技能引入学分制,学生达到规定学分才能毕业;④将实训基地和实验室设施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实习顺利进行;⑤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记入学分。

4.增加学生到基地或生产单位实习操作的机会。过去上动物病例解剖实验课时,通常是指导教师一边解剖一边讲解,学生则在一旁观看,这样学生一是没有动手的机会,二是由于实验经费及实验条件的限制,做大动物解剖的实验次数不多,导致学生对这些实验不太熟悉。要实现教学改革,可安排学生到校内宠物医院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多接触病例,要求学生做好病历记录,解剖记录、学习治疗用药。回校后,由教师组织大家进行病例回顾,分析讨论病例中诊断、治疗的原理、治疗方法的合理性等。实习过程中,有时碰到新的典型病例,可让学生采取病料回学校进行实验室培养、分离、镜检之后确认。通过这种走出实验室实习的方式,使学生接触更多、更复杂的各种禽畜病例,与学生的共同分析讨论、诊断和处理,可促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炳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中运用项目教学法[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3).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畜牧兽医 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与实践

1、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

1.1是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职高专与其它类型学校本质的区别主要在于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设计上,对培养的人才规格要找准的定位,与其它教育相比,要突出自已的优势。要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就必需要强化实践教学。因此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农林畜牧院校教学的需要,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1.2是行业、企业对高职毕业生人才规格的需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的发展,我国畜牧业也保持着良好发展的势头。在我区,原来许多小型的鸡场、猪场、牛场,现也发展成了具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种鸡场、千头种猪场与千头奶牛场。在这些大规模的养殖企业中,有着大量的就业缺口。但现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已不象以前小规模的家庭式养殖,简单局限于“会做”就行,现大型养殖场更多需要的是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参与及有效组织、管理一线生产的高技能型人才。因此,加快畜牧兽医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为区域经济的服务成了我们农业职业教师的历史使命。构建畜牧兽医实践教学体系,按行业岗位能力去强化实践技能操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也是顺应行业、企业对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规格的需要。

2、构建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问题

2.1明确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以服务区域经济,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原则。根据我区畜牧业主要以猪、禽、牛三大块为主的特点,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应包括课堂实验、养牛生产实习、养猪生产实习、养禽生产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参观调查、(猪、鸡、牛)方向技术强化班、试验研究等环节。实践教学各内容的实施顺序、时间应与教学计划相衔接,合理有序地安排各实践教学环节。

2.2确立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应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头戏”,实践性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性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要超过40%,甚至在达到50%左右。并且实践教学考核的成绩要按一定的比例计入课程考核成绩的总评中,或单列作一门课程,作为学生能否毕业的必需条件,以确保实践教学不只是流于形式。

3、构建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与方案

3.1根据行业岗位的需要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教学计划是开展实践教学的依据,而实训大纲则是开展技能训练的依据。

3.1.1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制定的原则

在制定教学计划与实训大纲过程中,我们广泛深入企业进行调研,对职业岗位需求进行调查,确认岗位所需求的相关学科知识体系及技能结构,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着重根据畜牧兽医岗位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以岗位能力应用为主线,以技能为单元。基础课强调应用性,专业课突出实用性,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将基础课与专业课内容进行融合,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念进行课程设置,设置好课程的内容和实训环节,力求做到教学与生产实现零距离对接。

3.1.2教学计划的制定

教学计划的制定,就是要解决畜牧兽医专业应开设哪些专业基础课,开设哪些专业课,每门课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应开设哪些实验项目,应达到什么效果,学时数是多少,对必需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什么效果,怎样进行考核等等。在教学计划的的制订中,要构建有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3.2建设一支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这里所指的“双师型”教师,不单是有“双师”的资格证书,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实践、专业技能操作等方面更要有过硬的技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没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型人才。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培养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教师的业务要求更高,尤其是专业课教师不单要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应通过“专、兼、聘”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来解决。所谓“走出去”,就是学校出台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学识,同时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等。“请进来”就是通过吸收行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教,或聘用兼职教师、引进客座教授等方式,打造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学教师队伍。

3.3 建立配套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物质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必需要依托于实验室、实训基地这个演练平台。为此,学院积极打造优质的校内外实训基地。首先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配套有各专业技能训练的实训场所、仪器与设备设施等,如我们有动物营养、病理药理、解剖、兽医等方面先进的化验、检测仪器设备,同时还有牛生产、猪生产、禽生产的饲养实战演练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学生校内课堂的实训操作演练。我校畜牧兽医实训室还获得了区优质实训基地的称号。其次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我们与区内外多家大型的养鸡场、养猪场、养牛场奶签订了生产实习协议,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

校内外优质的实训基地为畜牧兽医实践技能体系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为培养畜牧兽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4、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过程中注意问题

在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后,只有把实践教学体系真正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落到实处,才能培养出畜牧兽医专业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为此,必需注意以下二个问题:一是考核必需要严格执行,不准走过场、流于形式。二是教学过程中必需认真贯彻教学大纲,执行教学计划,在保证实践教学的同时,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理论知识的技撑,实践教学就会显行很空洞的,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学生的后劲就会不足,今后的发展就没有空间。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贯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在办学的过程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份量,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在1:1以上,通过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为我区乃至区外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畜牧兽医高技能型人才,这些学生就业的岗位遍及区内外许多大型养殖场。如奶牛养殖方面,区内有名的几个大型奶牛养殖场中,场里的技术骨干80%以上都是我校毕业生,他们在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技术主管、甚至副厂长、厂长、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他们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踏实肯干,能吃苦耐劳,深受企业好评。目前我校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参考文献: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3

【关键词】王川;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办学特色

新旧时代交替、战时局势以及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为王川职教办学创造了条件。江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解放前期“江西吉安、金溪、宁都等地相继发生牛瘟”,i牛瘟防治工作迫在眉睫;1934年,江西农业院院长董时进先生邀请王川主持全省兽医工作。王教授经过长期调研后,在南昌创建了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当时兽医人才缺乏,王教授组织举办防疫人员训练班确保兽医数量。此举为以后的兽医养成所和兽医专科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可能。

一、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历程

王川于1914年至1917年在日本东京帝大留学期间主修兽医科,并且进入东京帝大研究部专攻血清制造。ii系统学习了家畜防疫和血清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王教授于1920年至1934年间,先后在江苏淮阴农校、南通学院、东南大学、中正大学、南昌大学任教或兼课,并且在上海华德奶牛场以及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工作。iii丰富的任教和工作经历为王教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创办血清制造所和兽医职教办学提供了经验参考。

1.兽医人员培训班和兽医养成所

王川于1936年创建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兽医人才紧缺,王教授在建所的同时举办了兽医人员培训班。抗战爆发前,培训班共开办三期,为血清制造提供了人员支持。1937年底,防疫人员培训班发展成为兽医养成所,养成所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兽医职教初具规模。

2.江西兽专

1938年11月,兽医养成所经教育部批准改为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并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兽医院校。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兽医事业极为重视。学校几经搬迁至莲塘伍农岗前南昌乡村师范校舍,增拨经费,扩建校舍,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1952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江西兽专与湖南、河南、广西三省(区)有关院校中的兽医专业组建起江西农学院兽医系,列为全国重点”,iv从此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王川兽医职教办学主要经历了从兽医人员培训班到兽医养成所,再到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江西兽专是王教授办学理念和实践的主要体现,所以本文就结合江西兽专的师资队伍建设、学制与专业设置、办学成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王教授的兽医职教办学特色。

二、江西兽专办学情况总结

1.兽专师资队伍建设

王教授从办学起初就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1937年到1952年间,王教授广聘国内外具有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及老师到兽专任教或兼课。

王教授自身是一名资深兽医专家。他在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江苏、湖北、江西、西北等地多所大学任教,v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加中华农学会和中国江西畜牧学会,编写猪病学、家畜内科学道义、家畜保险等著作”,vi为我国的兽医职教提供了先进的教材参考;1940年以前,到兽专执教的老师包括留美老师张明善,讲授遗传学;留德老师盛彤笙,讲授家畜传染病;留日老师王履和,讲授家畜病理学等等vii。1940年后,在兽专任教的教师包括留英昆虫学家何琦,讲述家畜寄生虫学;留日老师王宗佑,讲授家畜内科学;留比利时老师龚芬,讲授讲授家畜外科学;此外,还留用了优秀毕业生杨圣典、谌亚英、徐先善等人留校任助教viii。据初步统计,兽专在12年间共聘请老师30余人,拥有留学经历的有10余人,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王校长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了具备留学经验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兽专办学服务。

2.兽专学制和课程设置

江西兽专在办学的14年间,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制。兽专初期学制是三年,除招收三年制大专新生入学外,还将兽医养成所的两年制专修班,延长一年学制,转为第一届大专班。为了扩大学生来源,到1944年又增加五年制大专班。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三年,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五年。除此之外,兽专还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三个月,连续招考两期。

江西兽专始终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的文化程度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三年制大专班开设高等数学、英文和第二外国语(日语)等基础学科,以及农业概论、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寄生虫学、畜产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和兽医行政等专业课程。五年制大专班除了开设上述课程外,还须把高中必修的课程如国文、英语、化学、数学、物理等用两年的时间学完。”ix从兽专三年制和五年制大专班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兽医专业设置做到了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保证了专业学习的完整性。

3.兽专办学成果

在兽专办学期间,王校长带领在校老师建立了家畜病院,该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地,而且解决了附近农民和城镇居民畜禽疾病求医难的问题,深受各方好评;王校长在兽专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为期三个月,连续招考两期,共58人参加学习。研究部学员毕业后组成四个防疫大队,开展消灭牛瘟的工作x,为江西最终赢得消灭牛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兽专毕业的学生大都数进入了全国各地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工作。如徐汉祥进入江苏农科院牧区研究所工作,王亨之进入江西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李克平进入华东农业大学牧医系工作,葛颐昌进入福建省农哲院畜科所工作等等。

江西兽专办学14年,历经波折,曾先后招收3年制大专科13届,5年制大专科4届,研究部招考培养学员两期。共培养高级兽医300多人。分布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几十个省区的兽医生物药品制造、教学、科研、兽医防治和卫生等部门,成为兽医技术骨干。

三、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特色总结

王川是我国兽医生物药品制造的开拓者,是江西高等兽医教育的奠基人。他充分利用其留学和工作经验,为兽专师资队伍建设、学制制定、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下面就王教授的兽医职教办学特色作出总结:

1.重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王川充分认识到政府不重视和战争等客观因素对其兽医职教办学的局限性,于是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兽医人员培训班是为了满足血清制造和生产的需求,三个月为一期,共开办三期;兽医养成所初具学校规模,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江西兽专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专科学校,并在两、三年内发展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兽医院校。设置了三年制大专班、五年制大专班和研究部。从王川办学的时间线来看,可以总结出此特点。

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王校长办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除了血清所可供学生实习外,还根据教学需要,增设内科诊断、病理寄生虫、解剖和细菌免疫等六个实验室,创办实习牧场和家畜病院,同时还陆续收集病理、解剖标本。每个阶段性课程结束后,必由主持教师率领学生参加实习。学校安排毕业班全体学生共20人到血清制造所实习,要求从洗瓶子、做棉塞、消毒和采血做起,使学生接触实际,获益甚大。此外,家畜病院不仅提供了学生的实习场地,同时还解决了附近农民和城镇居民畜禽疾病求医难得问题。

3.利用师资优势进行专业理论的更新完善

王川在兽医职教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师资队伍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从1938年至1952年间,共聘请20余位具有留学经历的教授和老师到兽专执教或兼课。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具备了科学完备的教学理念和工作经验。在兽专授课期间,很多老师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多本专业教材,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为兽专以至国内各大兽医专科学校提供了教学经验和教材参考。除此之外,兽专还聘请了国内很多经验丰富的中青年老师以及留用优秀毕业生做助教,为兽专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4.采取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推广兽医技术,组织兽医工作,王校长主张要依靠行政力量。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一门《兽医行政》课程,由他亲自讲授。大致内容是:兽医行政概论;疫情调查统计;制定家畜防疫计划;设置家畜防疫、诊疗机构;举办耕牛保险;宣传家畜防疫知识;组织与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工作等等。采用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兽医行政管理水平,以符合社会的需要。

5.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面向生产的目标

王校长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长期以来,他致力培养兽医人才,积极组建血清制造所,举办耕牛保险、设立兽医防疫处等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以防治牛瘟为主的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以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期间,由于爆发,政府腐败无能,兽医防治工作一直没有很好开展起来。直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兽医工作的重视,按照王校长制定的方案,在兽专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之际,江西多地牛瘟肆虐,于是这些毕业生迅速组成四个防疫大队,开展消灭牛瘟的工作,成为江西建成消灭牛瘟的之伟业的核心力量。

王教授兽医职教办学历经十六年,是江西高等兽医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为当今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注释:

i 《江西日报》,1950年6月4日。

ii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iii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iv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v 《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登记表》,见江西省档案馆:X105-1-001。

vi 《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登记表》,见江西省档案馆:X105-1-001。

vii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9页。

viii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9-10页。

ix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11页。

x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7页。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Z].1990.

[2]吉安、宁都、金发生牛瘟,希家畜防疫队速往诊治[N].江西日报,1950-6-49(4).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4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SPSS;考核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47-02

生物统计学是数理统计方法在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它主要是研究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1]。生物统计学是我院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动物药学、动植物检疫、水产饲草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该课程理论抽象、公式繁多、内容枯燥,是学生们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课程[2]。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生物统计学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解决生物学领域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3]。可见实验教学在生物统计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实验教学环节并对其适时改革。

一、SPSS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目前,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课中,可选用的软件有Excel、SPSS、SAS、Oringin和R软件等[4-7]。其中SPSS为专业统计软件,其统计分析功能较强,是复杂、大型统计分析中的常用工具[8]。SPSS即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是世界著名的统计分析软件之一,“易学、易用、易普及”是SPSS软件最大的竞争优势,也是广大数据分析人员对其偏爱有加的主要原因。SPSS主要具有以下优点:大量成熟的统计分析方法、完善的数据定义操作管理、开放的数据接口、灵活的统计表格和统计图形。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首选SPSS软件作为上机用统计软件。由于SPSS软件版本多,而且多为英文版,对于初学者来说中文版本更为适合,因此我们专门购买了SPSS17中文多国语言版本。

SPSS软件运行时有多个窗口,各窗口有各自的作用,但是想快速入门,只需要熟悉两个基本窗口即可,他们是数据编辑窗口(SPSS Data Editor)和结果输出窗口(SPSS Viewer)。数据编辑窗口是SPSS的主要程序窗口(见图1),其功能主要是定义SPSS数据的结构、录入数据和管理数据。数据的录入一般分两种方法:(1)在数据编辑窗口里,新建数据,首先打开数据编辑窗口的左下方“变量视图”,在里面定义需要录入数据的变量名称以及其他选项,如图1中的“品种”、“血糖值”就是变量名,然后回到数据视图,可以在定义好的变量下录入相应的数据。(2)在数据编辑窗口里,可以直接打开已经存在的数据,如“.cav、.xls、.dbf、.txt”等形式的数据资料。SPSS结果输出窗口是SPSS的另一个主要窗口(见图2),它的主要功能是显示管理SPSS统计分析结果、报表及图形。SPSS结果输出窗口中显示的结果等信息可以保存起来,以后需要时候可以再打开查看结果。

二、数显互动系统在生物统计学上机实验中的应用

生物统计学的上机操作实验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从未接触过SPSS统计软件的初学者来说,只是口述SPSS统计软件的各种操作是不够的,学生不容易接受,而且会手忙脚乱。因此我们使用的是Motic第二代数码显微互动系统,该系统由教师主控单元、学生终端单元和链接教师和学生间的网络系统三部分组成。该系统的优点在于可进行图像的实时数字传输,实现师生双向信息互动和文件传送[8]。

生物统计学的整个上机实验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老师演示:学生上机操作前老师要以例题的形式进行讲解和操作,教师通过数码互动系统在主控单元计算机屏幕进行数据分析操作,每名学生坐在自己的电脑前就可以从电脑上看到教师分析数据时的每一个操作动作,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该次上机的详细操作步骤。(2)学生操作:学生针对本次实验内容自己上机运用SPS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在这个环节里如果学生遇到不会操作的地方,可以举手向老师请教,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内容。(3)写电子版实验报告:只用SPSS分析完数据还不够,还要会分析最终结论(即统计推断)。因此学生要把实验的主要结果(图、表等)和最终结论填写到实验报告中。最终以Word的形式通过Email发送给老师。

三、生物统计学上机考核方式的改革

考核方式的改革是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客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达到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3]。以往的上机考核多以上机实践总结和考勤作为评分标准,学生在写上机实践总结时往往存在抄袭,而且文笔好的学生写的总结内容丰富全面,可能得了高分,这样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水平难以准确地给予评价。因为我们针对上机考核方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在上机考核中增加了电子实验报告和上机考试这两部分。电子实验报告是每次实验课上当堂完成实验操作结果那部分,既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对每节实验课是否掌握的依据,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电脑运动能力(Word)。上机考试主要是针对整个上机实验内容进行抽样考试,我们事先出各种类型的试卷,针对不同的班级随机抽取一个类型的试卷进行上机考试,因为班级多,而计算机机房的电脑有限,只能采用各个班级轮流上机考试。为了杜绝了不同班级考题一样及考题外漏等问题,我们分别出了A、B、C等多种类型试卷。最终,上机总分=考勤(10%)+电子实验报告(20%)+上机考试(70%)。

四、结语

通过以上SPSS软件的应用、数显互动系统的应用以及多元化评定上机考核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使得学生对生物统计学的学习、理解、操作等情况能够及时反馈给老师,老师可以根据情况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学以致用是生物统计学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因此不仅要求学习者掌握知识,更要学会应用知识[9]。尤其是在做本科生或研究生毕业论文的时候,学生应该能够独立完成合理试验的设计,运用SPSS统计软件,针对不同数据进行分析,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张勤.生物统计学[M].第2版.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

[2]白俊艳,贾小平,张小辉,等.生物统计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0):57-60.

[3]张强,张建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12,15(6):15-18.

[4]梅花,白乙尔图.SPSS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实例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l2,(7):217.

[5]朱水平.生物统计学实验教程[M].云南科技出版社,2006.

[6]姜红霞.origin软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3):82-83.

[7]马相如.自由软件R及其在生物统计学教学中的使用[J].科技传播,2010,(3):81-82.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网络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已成为潮流和趋势。结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生物化学》网络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使用,提出了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原则和设计思路,对其模块设里和功能进行相关论述,并进行了使用效果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网络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已成为潮流和趋势。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巍大大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为学生学习提供更好、更广阔的服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教育技术服务是将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服务中”。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以建构主义为指导,以应用服务、教学活动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科的特点,向专业化“深度”发展,体现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构建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是畜牧、兽医等动物科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与动物饲养、遗传育种、兽医基础和兽医临床等各学科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是动物科学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该门课程的知识主要是基于微观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动物机体的化学组成,糖、脂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动物机体内的代谢情况,为动物饲料配方的科学与合理配制以及动物营养代谢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将以此课程为例,对如何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2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原则和目标

2,1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求,体现校本专业特色

高职教育没有升学的压力,其人才培养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资源建设应根据高职院校特点及本课程的地位,围绕专业要求及就业需求进行课程内容的设计和开发,设置相应教学素材。

2.2丰富的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课程主要基于工作过程和行动导向,教师在建设教学资源库时要精心设计和导演,开发相应的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资源,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以直接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动物生物化学》是畜牧兽医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较有限,大多是文字叙述配上少量图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应包括丰富的多媒体数字信息资源库,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并根据教学和就业的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整合,为学生学习提供有效的、直观的帮助,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创造条件。

2,3动态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构建的教学资源库也应不断充实和丰富,及时更新。

2.4共享性

所构建的教学资源库应具有共享性,应是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拷贝、传输、使用、加工和组合的独立单元,即应是一系列通用性很强的标准组件,可以由用户任意组合以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

2.5安全性

应是不能被访问者随意修改、删除的,同时也不会给用户带来病毒,造成危害。对资源的访问必须分级设置权限。

2.6检索性

所构建的教学资源库应具有较强的检索性,建立基于标准的元数据,以便于用户使用资源库的智能检索系统,在海量的知识中快速得到所需信息。

3《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资源库的开发和设计

3.1资源库内容构架图

如图1。

3.2教学资源的获得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资源库中涉及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动画素材,在教材中仅提供了少量的文字和图片素材,为扩展教学资源,可以通过教师开发、学生创作、资料扫描处理、市场购买、网络下载等多种方式获取。

3.3资源库模块及功能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动物生物化学》教学资源库共设计了10个模块。

(1)自学课件模块

这个模块主要是给学生课余自学时辅助学习用。本模块包括《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的所有内容及知识拓展相关内容的链接。学生通过课程内容导航栏可快速地找到相关学习内容,导航清晰,操作简单。

(2)课程介绍

包括教学大纲和重点难点。阐述各章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对本课程内容进行了简单的描述,便于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学习时心中有数。

(3)实验实践

《动物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在实验实践模块中设置实验教学录像,演示实验操作过程,便于学生在实验前预习,使学生在亲手做实验前就了解整个实验的过程和步骤,达到胸有成竹、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实验后复习,总结实验中的得失,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 (4)教学课件

教师可在授课时使用教学课件进行授课,也可以将所需的教学课件下载后按自己的要求进行修改后再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5)学习评价

包括每章相关的练习题和模拟试题,以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检验学习效果。

(6)作业管理。

这是一个作业上传和接收平台,学生完成作业后在网上递交给相关教师,教师在网上批阅,可以较快速的反馈作业情况。

(7)课程素材

本资源库制作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素材,这些素材文件为*,swf,jPg格式,为方便使用的教师和学生查询调用,我们建了课程素材库,既可查询也可上传各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

(8)术语查询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涉及的术语较多,设置术语查询模块可让使用者快速查询到相关的术语。

(9)课程论坛

本模块设了问题解答、专题讨论、最新技术、课程作业等四个栏目,为师生搭建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师生都可以在相关栏目中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

(10)相关资源

为方便师生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和动向,以及加强本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间的横纵向联系,在相关资源模块中链接了本院动物科学系的精品课程网站和一些与生物化学学科有关的网站和书籍,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4资源库的特点

(1)界面简洁,操作简便

资源库主要采用框架式结构,界面严谨、简洁,符合学生的视觉习惯,便于操作。

(2)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教与学质量高

资源库结合畜牧兽医类专业后续专业课程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改善了以往教师疲于板书与擦黑板的状况。而且资源形式多样,在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基本提供了图片和动画两种形式进行解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理解程度,选择适宜的形式进行讲解,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和质量。如软脂酸的B氧化过程是个难点内容,但教材中只写了两行半的文字,基本没有介绍其分解过程,只是直接将结果罗列出来,学生根本无法理解,我们将其分解过程拆分后制作成动画,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它的分解过程和结果。

(3)与实际生活和专业课知识相结合

《动物生物化学》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深奥,在资源库中增加专业课程和现实生活的相关知识,尽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维生素》中,教材只介绍了维生素的结构、来源和生理功能,基本以文字为主,学生觉得很枯燥,学习兴趣不大。在自学课件中提供动物维生素缺乏症的相关照片,以及人缺乏症的相关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将维生素的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酶》简单介绍了二战时期一些毒气的中毒原理,与教材的学习内容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教学效果分析

畜牧兽医课程论文范文6

关键词:岗位轮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6-02

动物群发病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对培养具有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方法的高素质人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009年9月~2010年12月,结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我们根据《动物群发病防控》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了“岗位轮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学生、实训单位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一、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时,我们是由校内专职教师和动物疫控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开发与建设,共同修定符合动物群发病防控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将群发病防控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始终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依据、为实践教学服务。为保证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符合,课程的学习任务由学校和动物疫控中心共同完成,具有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和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承担实训课的带教任务,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用工作实践进行实训。课程的实训考核由学校和单位共同完成,由一线工作人员以实际工作项目来考核学生。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根据岗位需求,我们对《动物群发病防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上以动物群发病预防与控制项目培养为主线条,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必须技能,培养学生工作的规范性与实用性。因此,对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了较大修改。本课程分为动物群发病免疫、动物群发病监测、动物群发病检疫监督、动物群发病疫情上报、动物群发病诊断、隔离与封锁任务、动物群发病治疗、动物群发病的染疫动物处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的初步制订九项学习项目。

三、课程的组织实施

1.岗位教学安排:岗位轮动教学总学时为6周,教学内容主要为各岗位核心技术操作,教学方法为实践操作。以一组为例描述学生在各岗位学习的具体方式:第一组共17人,分为3个小组,A、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人,B、动物卫生监督所5人,C、基层兽医防疫站6人(分三个站,每站2人)。每个小组在该岗位实训两周,后A组到B组,B组到C组,C组到A组,现两周后,再一次轮换,A组到C组,C组到B组,B组到A组。A、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0学时(十天)配备本系老师和实习单位专家老师;学生人数为6人;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教学内容为重点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和监测技术。B、动物卫生监督所:60学时(十天)配备本系老师和实习单位专家老师;学生人数为5人;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教学内容为屠宰场检疫的具体操作技术,公路动检站检疫的具体操作技术。C、基层兽医防疫站:60学时(十天)配备本系老师和实习单位专家老师;学生人数为6人;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教学内容为动物防疫站产地检疫的具体操作技术。

2.组织实施:①全过程参与根据岗位轮动前的教学安排,学生到实习岗位后,要对所在岗位的性质、要求和任务进行了解熟悉,完全执行所在岗位单位的各项制度,以所在岗位职工的身份全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岗位职工的指导下完成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②发挥岗位专家的作用 虽然试点班的同学工作在畜牧业生产第一线,但同学们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在每一岗位有1名专职教师和至少1名企业技术骨干专家,负责本岗位目标培训和日常教学管理,由专职教师进行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针对试点班的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岗位技术骨干专家的现场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和岗位技术专家一起指导学生确定最佳解决方案。③填写实训日志 同学们一定要及时写实训日志,通过把在实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记录下来,可以把典型问题随时向老师反映,以便及时解决,为生产提供更好更佳的服务。同时通过填写实训日志,不仅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而且通过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也为毕业论文提供很好的素材资料。

3.成绩考核。动物群发病“岗位轮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教分离。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和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

四、岗位轮动的成效

1.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指导老师和岗位专家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企业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服务,同学们通过承担一定的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严格按照生产规程去操作。这种全真的实践岗位教学,通过体验和感受企业工作的真实氛围,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规范的、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他们遵章守纪、爱岗敬业,严谨认真、与人合作、爱护公物等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轮动,学生与社会形成了零距离关系,学生变成了社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社会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2.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①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体系来源于生产实践并服务于生产,为了保证岗位轮动的正常开展,在学院相关政策的支持下,选择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基层兽医防疫站作为岗位轮动的教学实训基地。在《动物群发病防控》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岗位轮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试点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体现,学生的关键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②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促进了教材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按照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由专职教师、行业专家及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建设小组,对北京市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各郊区县的动物疾病中心、防疫站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各生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论证与整合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以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为依据,融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经校企协商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动物群发病防控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整合,修订完善了教学大纲及实验实习指导等教学文件,更新了动物群发病防控的课程教材。。

3.提高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岗位轮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学生岗位工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在“岗位轮动”教学实施中,充分利用了企业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与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教学教育理念,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综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C].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年-2006“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2006.

[2]周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1998,(3):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