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养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养成教育范文1
一、诚信之风,拂遍课堂,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课堂是诚信培养的主阵地,教师则成为诚信培养的主导。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可见,教师必须具备诚信美德,也就是要有诚实守信的态度,与人为善的情感。身教胜于言传,作为教师要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带头讲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身体力行,以教师高尚的品行,人格魅力,诚信的作风取信于学生,做诚信的表率。与此同时,在语文、数学等各学科中渗透诚信培养。
1.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诚信培养,促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各学科教材中有关于学生诚信培养的内容,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知之为知之等良好学习习惯。如《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红领巾胸前飘》一课中,要求学生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在诚信培养之中养成良好习惯。
2.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拓展和渗透诚信培养,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在数学课堂上,显性的培养内容较少,教师则可以挖掘教材,运用隐性内容进行渗透和拓展。此外,每周一节的班队会课,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
二、诚信之花,开满校园,培养学生优秀公民素养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学校作为育人基地,让学校开满诚信之花,必然对培养学生优秀公民素养等养成教育具有促进作用。
学校开展的诚信系列活动,培养了学生诚实守信等优秀公民素养。如:学雷锋活动,办诚信手抄报活动等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调动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积极性,在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中,使学生受到优秀公民素养的培养。
1. 你学雷锋活动。雷锋是诚信的典范,在开展学雷锋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拓展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中国历史上绽开着无数诚信之花,奏响着无数诚信之歌,演绎着无数诚信的绝唱。周文王为了招揽天下贤士,曾“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正因为他那沉甸甸的诚信,才让我们看到了他坐拥天下的局面。焦裕禄等人的清正廉洁,无私奉献,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他们的坦诚守信激励着一代一代的华夏儿女,才使我们的民族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以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等优秀公民素养。
2. 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活动。通过全体学生参与办诚信手抄报,调动学生收集诚信故事、诚信名言等资料,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不欺骗、不隐瞒,才是真正的人生态度。远离尔虞我诈与圆滑世故,多一份真诚的感情,多一点信任的目光,脚踏一方诚信的沃土,从而浇灌出学校满园诚信之花,夯筑起学生人生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三、诚信之水,潜入家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家庭中渗透诚信,让它如春雨润物,潜移默化,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1. 是玩游戏也要讲诚信。教育孩子在玩游戏时,答应了别人的是必须做到。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父母为了培养和锻炼孩子的健全人格,通常抓住孩子生活中诚信教育的机会,随时随地进行教育,绝不姑息迁就,因为他们的教育针对性强,很少空谈大道理,所以往往更具时效。
2. 是诚信比金钱更重要。家长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欺诈行为,但对孩子要进行正面教育,让孩子相信诚信,让孩子知道诚信比金钱更重要,以利于孩子树立健全人格。
3. 是在劳动中渗透诚信。在家庭教育中,可以适时让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当孩子主动接受任务后,家长要给予评价,并抓住这一契机对孩子进行遵守诺言等方面的诚信教育,进而培养学生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优秀人格。
养成教育范文2
1.家庭教育的影响
(1)父母长辈的溺爱。现在的中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和爷爷、奶奶对其无比宠爱,甚至溺爱,而对孩子缺乏应有的教育指导,这就导致学生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如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对学习漠不关心,对长辈不尊重,以自我为中心。
(2)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一部分学生家长,尤其是在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都不高,对孩子的教育没有一个正确的方法和目标,不但自己不能给孩子以榜样示范,而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也不能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仅是简单粗暴地进行打骂,从而使孩子对家长失去了信任,产生了逆反心理,向着岔路越走越远。
(3)望子成龙。当前社会形势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很高,想让自己的孩子考名牌大学、考研究生、读博士甚至出国留学深造。在这样的心理驱使下,家长包办了一切,孩子只需负责学习。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除了学习,对其他一切都漠不关心的态度,从而助长了这部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
(4)特殊家庭的影响。特殊家庭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人生观的形成影响是巨大。如单亲家庭,这些学生由于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其心理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和伤害,容易形成固执己见、性格孤僻的不良心理。他们缺少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尤其缺乏父母的管教,经常会无故逃学旷课,甚至无礼地对老师进行顶撞。另外,隔代监护家庭的问题对学生的影响也比较大。现今,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他们长期不在家,把孩子的监护任务交给了上一辈,而隔代监护的老人不但经济上困难,且体力、精力、心理等各方面都已经跟不上孩子的需求。他们对孩子的管教基本上是放任自由,这极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气。再有“空巢”家庭。这些家庭的孩子无人监管,父母、长辈都长期在外工作,因无人管束,缺乏自控能力,所以他们极易受社会青年引诱,把逃学、旷课当成家长便饭。
2.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教育的一些弊端,极易使学生产生不良行为习惯。如教育改革虽已经全面实施,但以升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还是没有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对一个学校教学好坏的评价还是以升学率为主。在这样的教育机制下,很多学校的教学重点仍是只放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重视不够,尤其对一些纪律较差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教育,从而致使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纠正,这在无形中也助长了不良风气的形成。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严重影响到了阅历不深的学生。如吃喝穿戴的攀比、哥们义气、不良信息等方面的影响,都极易使涉世不深的学生走向歧途。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
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为此,社会、学校、家庭都应重视学生的养成教育,齐心协力、齐抓共管,把学生的养成教育确实落实到实处,才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使之成为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家庭的正确教育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做好家庭教育,这就需要家长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有效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措施,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正确引导,耐心教育,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校教育是重中之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时,教师不能只讲一些大道理,而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获得切身体会。如为使学生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教师可让学生从自己洗衣服开始,对其进行教育。具体做法:教师可先讲清洗衣服的步骤、洗涤剂的用法和用量,然后让学生亲手实践,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父母给自己洗衣服的辛苦,使他们学会体谅父母,形成自己的事自己做的习惯,并努力学习,回报父母。
养成教育范文3
关键词:幼儿园;养成教育;习惯养成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3-145-02
幼儿园是孩子最初接受启蒙教育的场所,应当考虑到“养成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性。小而言之,对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少儿期是形成性格的最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知道做人的道理,以后即使是学到的课本知识再多,也很可能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某种原因而前功尽弃,或走上社会成为一个“半废人”。因此,很有必要对幼儿园养成教育进行探讨。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
养成教育的思想起源很早,孔子教育思想中就有“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 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 所以幼年时代, 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我们知道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要在此时期打一个基础,若基础打得不稳固,那健全的人格就不容易形成了。”而我则认同钱文忠在解读《弟子规》中所述的观点:就是让他们从小养成一种守规矩、守规范、懂道理的习惯。
二、养成教育的内容
它以社会公德、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规范为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道德习惯――道德习惯是指在道德意识支配下出现的较为稳定、持久的道德行为。
2、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行为方式。
3、生活习惯――生活习惯是幼儿每天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有关饮食、起居、卫生、消费等习惯。
4、劳动习惯――劳动习惯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热爱劳动,积极参加劳动,并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的行为习惯。
5、行为习惯――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三、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所达成的共识:对于人的一生而言,任何知识都可以日后通过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去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培养并且基本定型。一个年轻人如果不懂规矩,将会遇到许多麻烦和困难。我们已经充分意识到,知识和规矩的失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大问题。幼儿园教育以3―6岁为主要对象,是儿童社会化的初级阶段,是培养道德品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阶段,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实践证明社会越是进步,科学越是发展,就越需要重视养成教育,使孩子们真正做到“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
四、幼儿园养成教育
1、幼儿阶段实施养成教育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教育是人生的起始阶段,是终身教育的起点。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知识、技能没有问题,就是不怎么懂规矩、守规矩,那他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后,又怎么能指望这样的人遵守社会行为规范?进入企业或者单位又怎么能遵守规章制度呢?所以在幼儿园开展“习惯养成教育”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2、养成教育目标
养成教育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孩子从小养成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习惯,按照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和礼仪规范接触社会,进入社会乃至为社会服务,从而成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3、幼儿园养成教育的方法
(1)营造情景氛围 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2)师幼共同制定行为规范准则
刚入园幼儿对于幼儿园的一切都很陌生,特别是对集体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更是难以接受和适应,我们就结合具体事物向幼儿说明幼儿园需要遵守的一些常规,并说明应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保障班级活动顺利、有序进行。
(3)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饮食习惯,二是睡眠习惯,三是个人卫生习惯,四是正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画画姿势等。①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纲要》中在教育目标要求到: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园作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因此这一时期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启发和教育,发展幼儿的智力潜能,同时还要培养他们良好地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促进他们的身心和谐发展。②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③文明礼貌养成教育。它是指:讲话态度方面的要求,从学前儿童掌握口语开始,就要求他们在言语交往中,要态度自然,不允许撒娇和粗暴地讲话④遵守集体规范的养成教育。幼儿园是孩子集体性生活、学习的场所,许多活动都是集体进行的。遵守集体规范教育应以常规训练为主。
(4)教师要重视示范性教育影响
①在孩子入园时段园领导站在大门口迎接孩子,主动热情地向孩子们问好,孩子们也会主动和我们礼貌的打招呼。②日常班级管理中,利用幼儿对教师高度崇拜的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
(5)积极鼓励 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要巧用激励机制,通过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师幼之间的情感来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物质强化和精神鼓励相结合。 (6)家园配合 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家长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的原则,吸引家长主动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幼儿的社会性培养需要家、园、社会保持一致、密切配合。唯有如此,养成教育才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二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117-120.
[2]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陈鹤琴全集》第二卷, 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674―675.
[3]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钱文忠著.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8):6-10.
养成教育范文4
【关键词】聋生;行为习惯;养成
“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是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的一句名言。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于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显得更为重要。因而,我校从聋生入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对他们进行良好习惯地培养。
一、养成教育目标具体化
根据“低起点、小坡度、分层次”原则,结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规范》和我校的实际情况,从聋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制定了《特校学生一日常规》,并且将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具体化。①生活行为规范。主要涉及培养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其目标是使聋生懂得一些生活常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②学习行为习惯。主要是培养聋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方法,提高学习效率。③劳动行为规范。要求聋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④交往行为规范。从待人接物的礼仪、态度等方面对聋生提出要求,让聋生掌握必要的交往规则,提高其交往能力。⑤社会行为规范,即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主要是从对人对事、对国家、对集体、对自然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向聋生提出了要求,培养聋生正确的处世态度和行为方式,提高聋生的社会化水平和社会适应性,为他们自立生活打下基础。
对每一种规范,视其内容的难易程度,对不同学段的聋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吃饭时的礼仪,对于低年级的聋生要求做到帮助抹桌子、放碗筷,客人和长辈先坐,人动筷时自己才动筷,不把自己喜欢吃的菜拉到自己面前,吃饭的时候咀嚼声不要太响。对于中高年级的聋生要求做到端菜端饭,不要评论那个菜不好吃。如果要打喷嚏要转身向另一边,用手捂住嘴,先吃完后要招呼别人慢吃。
二、养成教育形式多样化
一个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聋生由于认知的片面性,思维不深刻,良好行为的养成比较困难,这需要教师和学校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耐心,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帮助聋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在养成教育过程中做到了“四个结合”。①静态教育和动态教育结合。为了抓实抓好养成教育,学校启动了“校园文化建设工程”,让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和约束力的教科书,让校园每一个角落都有育人功能,“让墙壁草木开口说话,帮助教育”,“让名人名言鲜活起来,激励聋生”。让聋生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里受到感染和熏陶。学校还结合重大节日,组织聋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国庆看言行”、“中秋团圆话亲情”、“好行为过新年”、“文明言行迎‘六一’”、“学习规范,展我风采”、学习规范知识竞赛、“办‘学雷锋、树新风’板报”等系列活动,通过利用宣传图片、幻灯、录像、行为演示等可观可感的直观活动形式让聋生在活动中看到了团结互助、热爱劳动、关心他人、不偷不拿,不打架、不占他人便宜等,使他们受到教育感染。②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学校教师一改过去说教式、命令式的做法,引导聋生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正确的分辨是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逐步内化为自主自觉行为。③知识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养成教育的知识教育较为系统,实践教育体验深刻。学校不仅对聋生的行为做出了明确的文字式的规定,还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聋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④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结合。通过家长学校树立父母主动配合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教给父母科学的教育方法。定期召开家长会,老师和家长经常性地交流意见,询问了解孩子情况。加强 “家”“校”联系,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让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三、养成教育评价科学化
养成教育范文5
常提起“养成教育”这一名词,可认真的思索起来“养成教育”到底是一个什么。
经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我认为养成教育就是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经过长期地教育和训练达到最终目标――使学生能有一个良好的习惯。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阐有“习子童蒙圣功也”的论点进一步主张把养成教育作为儿童德育的有效途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受害终生相反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也会使你受益终生”。
由此可见养成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教育虽然不是教育的主体但却在学生成长教育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 抓好少年儿童的养成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正确认识养成教育 这种重视只是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只是简单地把《小学生守则》教条化未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结合实际需要加以深入研究做出科学举措。养成教育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长远之策。它不只是要适应小学、初中更要适应高中、大学要服务人的一生。所以说养成教育不只是日常行为的一种简单的规范它更是人格的提升品质的提高心理的健全的综合性教育其最终目的是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有良好品德和心理素质的健康人才。“马加爵事件”不仅是当今教育一个惨痛的教训更是未来教育发展方向的思考。养成教育是育人是教育的基础和目的它不应成为“教书”的附属品。
2.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强。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就要以学生为本转变德育教育观念完善德育方法改变德育途径。首先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参加多种多样的活动受到教育。
其次多认可学生赞美学生能促进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曾听说陶行知老先生用四块糖教育了学生改变了学生。我们也试着用四块糖的方法教育学生学生毕竟是学生他需要老师、家长的认同、赞美。
3.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 行为习惯可能会出现在学生的身上。教师是养成教育的主要 实施者其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注意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上课一定不能迟到。另外教师应该注意在学生面前树立文明礼仪的榜样对于学生的问好老师应该微笑点头碰到内向的学生要尽量先跟他们打招呼。对于学生的帮助教师应该亲切地跟他们道声“谢谢”如果老师有时说错了或做错了也要敢于向学生道歉。这样教师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庄重大方的仪表、彬彬有礼的语言给学生做示范从而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效果。
养成教育范文6
一、幼儿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涉及了家庭、学校对于幼儿的教育,还有社会对于幼儿的教育,因此,我们在进行幼儿养成教育的时候有必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良好实施。首先,幼儿正处于身体生长以及性格养成和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幼儿就像是一张白纸,我们在上面如何绘画,就会形成一个怎样的图画,因此,我们应该在这幅图画上绘画出最美好的线条,从而促进幼儿的良好习惯等的养成,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其次,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拥有着更多的天性,他们对于这个社会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内心是善良而又空洞的,因此,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幼儿的心灵中种上美好的愿望,这有助于幼儿正确地看待这个世界,有助于幼儿在将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最后,在当今时代,大多数的幼儿是独生子女,或者有很多的幼儿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不论是独生子女也好,还是隔代教育也好,现在的幼儿承受了太多的溺爱,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家长就剥夺了幼儿生长中的一些权利,使得幼儿的性格等方面出现缺陷,因此,在当今时代,我们要想幼儿能够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幼儿养成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幼儿养成教育实践策略
幼儿养成教育不仅仅是家长的责任,也是社会和学校的责任。幼儿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家长以及教师等都应该为幼儿做好榜样,同时为了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等还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以及微观环境,促进养成教育实践的顺利展开,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长以及教师做好榜样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一些行为等都会影响到幼儿,因此,在家庭中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另外,我们知道幼儿阶段的幼儿他们有着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他们非常喜欢模仿家长的行为等,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行为、肢体动作等方面,要为幼儿做好榜样,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教师对于幼儿的影响也是极为深刻的。在幼儿阶段,幼儿的生长环境最主要的就是家庭与学校,尤其是在当今时代,由于父母的工作等原因,家长往往将幼儿早早地送到幼儿学校,因此,在学校中教师就充当了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在学校中也要为幼儿做好榜样,这样幼儿才能够从教师身上受到良好的教育,促进幼儿的健康养成。例如,在家庭中,家长要以身作则,每天都要跟幼儿道早安,送自己的孩子出门,跟教师问好;然后在学校中教师要迎接幼儿的到来,然后跟幼儿问早安,道好,跟家长问好等,这样幼儿就会模仿家长以及教师的行为,跟家长以及教师问好,然后跟自己的同学问好,等这样有助于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礼貌习惯,并且也有助于促进幼儿融入学生的集体中,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二)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环境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社会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家庭以及学校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微观环境,将这种环境融合进幼儿的生活,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相信大家都看过。在这部电影中楚门生活在一个虚无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中他经历着他自以为的全部真实,因此,他的性格以及行为我们都可以看到,受到了环境的影响,虽然我们没有进行人为的干预,但是在环境的影响下,楚门仍然会做出这样的举动,养成我们期待的性格。可见环境对于我们的行为以及性格甚至是环境的影响何其大,因此,构建良好的环境,促进幼儿养成教育的顺利展开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个环境,也是幼儿生长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境,因此,家庭可以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家庭中父母、爷爷奶奶等之间要和睦相处,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让幼儿时刻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然后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以平等的、民主的方式进行交流以及对于某一件家庭事情进行商议,这样家庭民主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提升幼儿的安全感,以及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其次,学校是幼儿生活的第二重要环境,在学校中教师等要营造一个自由的环境,让幼儿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想法,并且自由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从而促进幼儿的合作意识等意识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另外,学校中教师也要营造良好的民主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判断从而进行班长等班干部的竞选以及选择,这样可以养成幼儿的责任感等,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最后,社会对于幼儿的影响虽然不如家庭以及学校等重要,但是也是幼儿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因此,在社会上我们也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例如,我们在公交车上,要宣传给老人、孕妇等让座,让幼儿在切实的实践中增强社会的责任感以及通过实践提升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