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科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科研范文1
一、科研的认识
科研的本质——创造,“提供新的,第一次创造的、新颖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曹日昌主……
二、科研的选题
科研首位的是选题。题目选错了,不是达不到目的,如没有研究的条件;就是达到目的而无价值,如别人已经研究过了。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结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当代,因题目选择不当,付出巨大的劳动、甚或耗费终生的精力而一事无成的人,不乏其例。选题一般应考虑:
第一、社会价值,即实践、理论意义。
第二、研究的条件。如资料的积累、前期的成果、实验的设备等。
第三、个体的知识结构(或群体的特色)。作为研究个体,他的知识是个积累过程,研究则是个系统工程。作为研究群体(如学校),要考虑自己的历史、特色、持续发展和名牌效应。
三、成果的表述
科研的质量以成果(包括理论、实物)为标准,成果(指理论)的质量以表述为依据。成果的表述(结题报告或论文)大致分为两类:实验、研究。
实验的表述:科学来源于实验,没有实验就没有真正的科学。所以,实验报告要求比较严格、比较规范。它的正文一般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性质、意义、目的等。其中对研究使用的概念要界定,和课题有关的既定成果要评述,理论假设的推理、分析要清晰。
第二、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的对象、材料、程序等。研究的对象要具体,变量要清楚,尤其自变量的处理。教育教学一般都是一果多因,所以,对刺激变量的分析、实验变量的确定、无关变量的控制等要十分明确。
第三、结果与讨论:结果是指实验的原始材料,如事实、数据等;讨论是对材料的分析、说明。这一部分是实验的重点,是结论赖以产生的依据。
第四、研究的结论:是结果、讨论的延续,是实验的结晶。概括出规律或规律性的东西。文字要简洁、准确。
研究的表述:研究的内容、形式具有多样性、多元性,所以,它的表述也没有严格的格式。但,不论内容、形式如何,一般都可以参考实验表述的基本精神,都应是观点明确,依据充分,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有效信息量——理论增值。有效信息量≠科学信息量,“科学而无效”的论文是当前文章的一大通病。
四、创造的水平
参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格洛佛、布卢宁关于创造水平的划分方法和创造水平“参照系学说”,从我们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和有益于教育科研的发展出发,笔者认为,成果(创造)的层面可以尽量宽一些、层次可以尽量多一些。
最高层次——创造——“新的,第一次……”。严格的讲,创造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但创造水平有不同,它可以分许多层面、层次。
第一、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预测性,而规律加个“性”,层次就低了,它既带有规律性的属性、有迁移性,又含有一定的主观(认识)因素,是通过思辩对实践的一种抽象,将无序有序化、混乱规范化、复杂简单化。这是当前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较普遍的一种科研形式、科研成果。
第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如上海的“成功教育”,武汉粮道街中学的“希望教育”、育才小学的“和谐教育”,“成功”、“希望”、“和谐”都有约定俗成的界定,但研究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解释,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希望的核心是希望心理”,“和谐是一个协调、和悦、和美的教育系统”,赋予了它们新的、鲜活的哲理,使“成功”、“希望”、“和谐”成了特定概念,内涵更充实、公允、有生命力。
第三、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由实践理论是飞跃、创造,由理论实践也是飞跃、创造。心理学称后者为第二级飞跃,而且认为是更难、更高层次的飞跃。所以,应用性(理论实践)研究≠没有创造性,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研究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忽视了由理论实践的研究、创造。如武钢“中小学和企业分离的研究”,解决如何分离问题(“分离”理论是既定成果),武汉鄱阳街小学“小班教学策略研究”,解决小班教学的谋划、策略问题(“小班化教学”是既定成果)等,都是理论实践的研究、创造。
第四、对已知概念(理论)进行组合、再组合。创造想象以再造想象为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创造什么也没有创造,而是对已知的概念加以新异的组合、再组合。如,古人将“食物”和“火”组合,发明了“火的应用”;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将植物形状的“相同”和“相异”组合,创造了“植物分类”;18世纪达尔文将“生物进化”和“生物环境”组合,构建了“达尔文进化论”……。创造就是组合,科研进化史就是组合、再组合史。武汉情智学校的“情智教育”就是将“情感”和“智慧”加以组合,黄陂路小学的“现代问题教学”就是将“问题教学”和“多媒体”加以组合。
第五、改变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改变角度是一种智慧,它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用新观点、新方法看既定的、旧的问题,或将两个、多个既定结论联系起来进行同步思考。如医生的偏分、军事的“偏师”等,就是调换视角,从侧面解决问题;把“中华民族聪明”和“中国人才奇缺”,两个既定结论联系起来同步思考,就会从旧问题中产生新认识。
第六、对既定问题的修改、完善、美化。创造是“第一次”、“开始”,它本身就意味着是有缺陷、不完美,需要一个补充、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往往不是它的开始,而是经过一个再创造(也是创造)的过程之后。武汉铭新街小学“小学讨论式教学研究”,讨论式教学是个老问题,而如何进行讨论,尤其在小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是一个再认识、再设计,也是对讨论式教学的丰富、充实、活化。
第七、进行选择。选择是智慧。人的智慧主要不是速度、灵巧,计算机、许多动物的速度、灵巧比人强的多,而进行推理、判断、比较,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从多种答案中选择最佳的答案,则是它们所望尘莫及的,是人智慧的主要特征。教学理论的研究认为,教学是个创造,也可以说是个选择——每堂课都是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一种选择,教学进入高层次、个性化之后,教课成了教师的一种体验(课被软化)、境界,不具有重复性,此刻所用的模式是一种高层次的选择——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为一维,创造(选择)的“我的模式”。
第八、对既定结论的否定(否定的否定)。否定既定结论中孕育着新的结论。如,传统的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科学性原则——实质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研究者表示质疑,认为有些教学内容“不科学”(不能用科学、不科学去判断),如神话、童话、寓言等人文学科;科学内容科学、教学效果不一定好,如给小学生讲辩证法,给大学生讲1+1=2,内容是科学的,效果是不好的。在否定既定结论中就萌生着新的结论——教学的效果取决于什么——有效教学理论问世。
第九、对未来的预测。预测是一门科学,不是算命巫师的瞎猜。预测可以激发思考,预测中蕴含着新的认识。如有的学者预测,美国的霸权地位大约还有20年;五年后一般大学的一般专业生源将出现危机,“独木桥”现象将告结束;五年后夸氏(夸美纽斯)教学模式将成为历史,如果我国不加速教学改革,国外将作为历史教学的鉴证,像到中国参观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车一样,到我国来考察夸氏教学。五、科研的障碍
建国50余年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师、大家很少,世界一流科学家也很少,这和一个被世界公认、多次智力测验证实的世界聪明民族,一个拥有12亿人的大国是不相称的。科研——出高层次成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
第一、心理品质的障碍。认为,发展是指各个人的全面地、充分地、最随意地发展,它的真谛是人个性的解放。创造(发展——智慧)是个性解放的结果。由此反证,高层次的成果少是个性没有解放使然。
创造即“第一次”。“第一次”就是对以往、现实中“神圣事物”的亵渎、叛逆、否定、超越,是对既定结论、权威人士的挑战,“想别人不敢想的事,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发明、创造常常是从“荒诞不经”、“离经叛道”开始,没有异想天开的野性,不以身心极大的解放为依托,是不可想象的。把科学的入口处比作地狱的入口处,不无深邃哲理。恩格斯论述的“塞尔维特事件”就是一例。1553年10月27日下午,日内瓦郊外广场竖起一根柱子,40岁的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被绑在柱子上,脚下堆满了干柴。因否定上帝创造一切被活活烧死。据记载,中世纪欧洲各地因其遭迫害者达500万人之多,只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1843~1898的55年中,就有11万人受火刑,10万人受迫害。实然,没有科学态度,没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发明、创造是一句空话。
在此我们反思一下,传统教育追求的什么?“分数+听话”——教学就是提高“分数”,教育就是培养“听话”,天长日久,人的灵性熄灭了、棱角磨平了、千差万别的人变成了一个模样——顺从、驯服、按指示办事,活生生的个性、创造性没有了,相反,形成了一种“平庸优势”,聚造了大大小小的“平庸圈”。
第二、思维定势的障碍。定势(或称顽固)人人都有,它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从创造进行思考,主要则是消极作用。就此而言,创造就是打破定势。影响创造较普遍的定势:
1、二值思维模式。二值即非此皆彼、非A皆B。它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低层的、原始的思维方式,只适用于某些学科、某些问题,把它作为唯一的判断方式,就会局限思考、影响创造。有些事物是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如神话、童话、寓言等,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还有一些事物具有不确定性,是一种过渡、无序、中间、可塑的状态,处于一种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如世界上不是绝对的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善与恶两种品质、敌与我两种力量、公与母两种属性,事物多质、多义,是复杂的、变化的。认识、判断应打破二值思维模式的束缚,要有边界意识,从实际出发,是什么就是什么,求是才是创造思维的生命。
2、因果思维模式。传统思考强调因果必然、结构严谨、循序渐进,这是一种正常的思路,创造则是“不正常”,是改变正常思维的向度,它往往不是从事物完整的因果、结构、递进中产生,而是从因果不全、无序混乱、跳跃躐进开始,即由因找果(有因无果)或由果找因(有果无因)、从混乱找有序,从躐进找递进。如,哥白尼观察觉得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不协调、不美,创立“日心说”,达尔文看到植物随太阳转动、提出是含有某种物质,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猜想出大陆漂移……
3、从众思维模式。从众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惯性思维习惯(定势)。其一、求同。①随大流(多数)。创造往往是支流、少数。②追求和别人一样。学生从考场出来首先找别人对答案,看是否一样。“不一样”才是创造。发达国家从小就培养孩子如何同别人不一样。其二、相信他人胜过自我。认识问题,尤其是认识自我,总是以他人褒贬为准,不尊重自我体验,如“旁观者清”、“口碑不错”。实际上,旁观者不一定清,口碑不错也不一定好。以他人评价为转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就是弱化自信、强化自卑。自信属于理念、信念的范畴,它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行为的主动性、坚定性和一贯性。自信是成功的潜意识心理暗示,相反,自卑是失败的潜意识心理暗示。综观历史上一代天骄,都是非常自信的人,伟人、名人没有一个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自负的人,有的给人以谦虚的假像,其实没有一个是谦虚的。如果认为自己一定失败,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功,那么他永远是个失败者。自卑是创造的大敌,自卑意味自毁。
4、“经典”思维模式。“经典”一般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智慧的结晶,但它不是不变的。事物都有一个产生、经过、消亡的过程,世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科学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后者是科学的本质。“经典”认识主要应吸取其观点、方法,伟人、名人的一些言论都有针对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如群众所言,马克思没有看过电视,没有见过电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的灵魂。
第三、缺乏批判性思维。批判思维又叫逆向、反证思维。批判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是个性充分发展的显示,是自主意识、进攻品质、科学精神的表现,是认识深化、全面、创造的象征。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知识经济——经济依赖于知识,知识的创造、应用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当今,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创造知识,而创造力渊源批判力,故此,发达国家把“知识分子”界定为“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或“具有个性(批判)和真知灼见(创造)的人”。不乏哲理。
科学精神不是维护、证实既定的真理,而是挑剔、发现既定真理的错误、创造真理。它强调怀疑、批判。
任何事物经不起反证而不能成真理。有许多既定的“真理”(含经典)经不起反证,或者说科学不能承认。
“干了坏事想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可能……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一定,可能相反……
“不破不立”。——不破也可以立……
“比较才能鉴别”。——不比较也能鉴别……
教育科研范文2
教育科研具有三大功能。
其一,
是促进学校改革。
针对教育、
教学及管理中的问
题,根据教育规律,寻求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学校深化改革。其二,是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
通过传播与学习现代教育理论,
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
借鉴先进
的教改经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三,是发展教育理论。
学校生动、
鲜活的改革经验,
经过理性升华,
可以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
教育科研范文3
一、深化认识,牢固树立科研兴教的战略思想
教育改革呼唤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离不开教育科研。开展教育科研是兴教、兴校、育人的根本保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是知识经济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一个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多少科研含量,在多大程度上动用了科研力量,决定了学校是否具备培养适应新世纪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教学中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经,教育科研并非神秘莫测,高不可攀,只要善于发现,及时总结,善于思考,不断创新,人人都可成为教育科研的主力军。通过学习,我的观念得到提升,科研意识得到增强,为课题实验正常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使课题的研究工作能真正落实到实处,我在加强教师理论学习的同时,还着重要求自己将课题研究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题研究。没有课题,就无所谓教育科研,更谈不上“科研兴校”。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开拓,积极探索、大胆实验,初步总结出了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最终达到从“学会”到“会学”、“乐学”,具有可操作性。实验中,我还参加了各级各类大赛,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三、建立共同体,形成教育科研的研究合力
在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靠排他性竞争,而是靠“教师团队”的成长。实际上,任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是教师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整个学校和社会文化滋育的结果。换言之,承担起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从根本上来说,不是每一位教师,而是整个教师团队。我认为,在课题研究中要形成如下共同体:
1.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
骨干教师不仅对教育问题的理论见识多,也积累了教育方面的许多血养。普通教师虽然积累了不少经验,对教育教学有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从事研究,如何通过反思来提升自己的认识,形成“个性化的理论”,有时难免无从着手。这两者结合将有助于课题研究的有效性。
2.学科之间教师结成研究共同体
如果围绕某项课题开展跨学科研究活动,加强群体科研,形成研究合力,就能以实现教育科研“效果最大化、质量最优化”的目的。
3.师与生之间结成研究共同体
学生是实验的对象,只有在学生中实验、改革,加强研究,在改进中整合多方力量,促进课题深入发展,会取得更大的科研成果。
四、认真总结,及时推广教育经验
教育科研,旨在通过揭示教育规律帮助教师运用规律来指导教学实践,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是教育科研效益的直接体现,也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新课程改革全面深入发展的巨大源动力。
教育科研范文4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陕西省西安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16开
国际刊号:
国内刊号:61-1021/G4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7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教育科研范文5
一、科研的认识
科研的本质创造,“提供新的,第一次创造的、新颖而具有社会意义的产物的活动。”(曹日昌主……
二、科研的选题
科研首位的是选题。题目选错了,不是达不到目的,如没有研究的条件;就是达到目的而无价值,如别人已经研究过了。科学高度分化与高度结合,以高度综合为主的当代,因题目选择不当,付出巨大的劳动、甚或耗费终生的精力而一事无成的人,不乏其例。选题一般应考虑:
第一、社会价值,即实践、理论意义。
第二、研究的条件。如资料的积累、前期的成果、实验的设备等。
第三、个体的知识结构(或群体的特色)。作为研究个体,他的知识是个积累过程,研究则是个系统工程。作为研究群体(如学校),要考虑自己的历史、特色、持续发展和名牌效应。
三、成果的表述
科研的质量以成果(包括理论、实物)为标准,成果(指理论)的质量以表述为依据。成果的表述(结题报告或论文)大致分为两类:实验、研究。
实验的表述:科学来源于实验,没有实验就没有真正的科学。所以,实验报告要求比较严格、比较规范。它的正文一般有以下几部分:
第一、问题的提出:包括研究的性质、意义、目的等。其中对研究使用的概念要界定,和课题有关的既定成果要评述,理论假设的推理、分析要清晰。
第二、研究的方法:包括研究的对象、材料、程序等。研究的对象要具体,变量要清楚,尤其自变量的处理。教育教学一般都是一果多因,所以,对刺激变量的分析、实验变量的确定、无关变量的控制等要十分明确。
第三、结果与讨论:结果是指实验的原始材料,如事实、数据等;讨论是对材料的分析、说明。这一部分是实验的重点,是结论赖以产生的依据。
第四、研究的结论:是结果、讨论的延续,是实验的结晶。概括出规律或规律性的东西。文字要简洁、准确。
研究的表述:研究的内容、形式具有多样性、多元性,所以,它的表述也没有严格的格式。但,不论内容、形式如何,一般都可以参考实验表述的基本精神,都应是观点明确,依据充分,思路清晰,有一定的有效信息量理论增值。有效信息量≠科学信息量,“科学而无效”的论文是当前文章的一大通病。
四、创造的水平
参考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格洛佛、布卢宁关于创造水平的划分方法和创造水平“参照系学说”,从我们当前教育科研的实际和有益于教育科研的发展出发,笔者认为,成果(创造)的层面可以尽量宽一些、层次可以尽量多一些。
最高层次创造“新的,第一次……”。严格的讲,创造只有第一、没有第二。但创造水平有不同,它可以分许多层面、层次。
第一、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规律具有客观性、重复性、预测性,而规律加个“性”,层次就低了,它既带有规律性的属性、有迁移性,又含有一定的主观(认识)因素,是通过思辩对实践的一种抽象,将无序有序化、混乱规范化、复杂简单化。这是当前社会科学,人文学科较普遍的一种科研形式、科研成果。
第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如上海的“成功教育”,武汉粮道街中学的“希望教育”、育才小学的“和谐教育”,“成功”、“希望”、“和谐”都有约定俗成的界定,但研究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解释,认为“成功是成功之母”,“希望的核心是希望心理”,“和谐是一个协调、和悦、和美的教育系统”,赋予了它们新的、鲜活的哲理,使“成功”、“希望”、“和谐”成了特定概念,内涵更充实、公允、有生命力。
第三、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由实践理论是飞跃、创造,由理论实践也是飞跃、创造。心理学称后者为第二级飞跃,而且认为是更难、更高层次的飞跃。所以,应用性(理论实践)研究≠没有创造性,据统计我国大部分研究成果没有转化为生产力,就是忽视了由理论实践的研究、创造。如武钢“中小学和企业分离的研究”,解决如何分离问题(“分离”理论是既定成果),武汉鄱阳街小学“小班教学策略研究”,解决小班教学的谋划、策略问题(“小班化教学”是既定成果)等,都是理论实践的研究、创造。
第四、对已知概念(理论)进行组合、再组合。创造想象以再造想象为基础,从这个角度讲,创造什么也没有创造,而是对已知的概念加以新异的组合、再组合。如,古人将“食物”和“火”组合,发明了“火的应用”;18世纪瑞典博物学家林耐将植物形状的“相同”和“相异”组合,创造了“植物分类”;18世纪达尔文将“生物进化”和“生物环境”组合,构建了“达尔文进化论”……。创造就是组合,科研进化史就是组合、再组合史。武汉情智学校的“情智教育”就是将“情感”和“智慧”加以组合,黄陂路小学的“现代问题教学”就是将“问题教学”和“多媒体”加以组合。
第五、改变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问题。改变角度是一种智慧,它是打破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用新观点、新方法看既定的、旧的问题,或将两个、多个既定结论联系起来进行同步思考。如医生的偏分、军事的“偏师”等,就是调换视角,从侧面解决问题;把“中华民族聪明”和“中国人才奇缺”,两个既定结论联系起来同步思考,就会从旧问题中产生新认识。
第六、对既定问题的修改、完善、美化。创造是“第一次”、“开始”,它本身就意味着是有缺陷、不完美,需要一个补充、发展的过程。实践证明,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往往不是它的开始,而是经过一个再创造(也是创造)的过程之后。武汉铭新街小学“小学讨论式教学研究”,讨论式教学是个老问题,而如何进行讨论,尤其在小学中如何具体操作,是一个再认识、再设计,也是对讨论式教学的丰富、充实、活化。
第七、进行选择。选择是智慧。人的智慧主要不是速度、灵巧,计算机、许多动物的速度、灵巧比人强的多,而进行推理、判断、比较,从多种方法中选择最有效的方法、从多种答案中选择最佳的答案,则是它们所望尘莫及的,是人智慧的主要特征。教学理论的研究认为,教学是个创造,也可以说是个选择每堂课都是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一种选择,教学进入高层次、个性化之后,教课成了教师的一种体验(课被软化)、境界,不具有重复性,此刻所用的模式是一种高层次的选择集多种教学模式的优点为一维,创造(选择)的“我的模式”。
第八、对既定结论的否定(否定的否定)。否定既定结论中孕育着新的结论。如,传统的教育学理论强调教学的科学性(教学科学性原则实质是指教学内容的科学),研究者表示质疑,认为有些教学内容“不科学”(不能用科学、不科学去判断),如神话、童话、寓言等人文学科;科学内容科学、教学效果不一定好,如给小学生讲辩证法,给大学生讲11=2,内容是科学的,效果是不好的。在否定既定结论中就萌生着新的结论教学的效果取决于什么有效教学理论问世。
第九、对未
来的预测。预测是一门科学,不是算命巫师的瞎猜。预测可以激发思考,预测中蕴含着新的认识。如有的学者预测,美国的霸权地位大约还有20年;五年后一般大学的一般专业生源将出现危机,“独木桥”现象将告结束;五年后夸氏(夸美纽斯)教学模式将成为历史,如果我国不加速教学改革,国外将作为历史教学的鉴证,像到中国参观工业革命时期的蒸汽机车一样,到我国来考察夸氏教学。
五、科研的障碍
建国50余年没有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师、大家很少,世界一流科学家也很少,这和一个被世界公认、多次智力测验证实的世界聪明民族,一个拥有12亿人的大国是不相称的。科研出高层次成果的主要障碍是什么,从教育教学的角度看:
第一、心理品质的障碍。认为,发展是指各个人的全面地、充分地、最随意地发展,它的真谛是人个性的解放。创造(发展智慧)是个性解放的结果。由此反证,高层次的成果少是个性没有解放使然。
创造即“第一次”。“第一次”就是对以往、现实中“神圣事物”的亵渎、叛逆、否定、超越,是对既定结论、权威人士的挑战,“想别人不敢想的事,说别人不敢说的话,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发明、创造常常是从“荒诞不经”、“离经叛道”开始,没有异想天开的野性,不以身心极大的解放为依托,是不可想象的。把科学的入口处比作地狱的入口处,不无深邃哲理。恩格斯论述的“塞尔维特事件”就是一例。1553年10月27日下午,日内瓦郊外广场竖起一根柱子,40岁的西班牙科学家塞尔维特被绑在柱子上,脚下堆满了干柴。因否定上帝创造一切被活活烧死。据记载,中世纪欧洲各地因其遭迫害者达500万人之多,只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在1843~1898的55年中,就有11万人受火刑,10万人受迫害。实然,没有科学态度,没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发明、创造是一句空话。
在此我们反思一下,传统教育追求的什么?“分数+听话”教学就是提高“分数”,教育就是培养“听话”,天长日久,人的灵性熄灭了、棱角磨平了、千差万别的人变成了一个模样顺从、驯服、按指示办事,活生生的个性、创造性没有了,相反,形成了一种“平庸优势”,聚造了大大小小的“平庸圈”。
第二、思维定势的障碍。定势(或称顽固)人人都有,它既有积极效应,也有消极效应,从创造进行思考,主要则是消极作用。就此而言,创造就是打破定势。影响创造较普遍的定势:
1、二值思维模式。二值即非此皆彼、非A皆B。它是一种思维模式,也是一种低层的、原始的思维方式,只适用于某些学科、某些问题,把它作为唯一的判断方式,就会局限思考、影响创造。有些事物是非此非彼、亦此亦彼,如神话、童话、寓言等,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还有一些事物具有不确定性,是一种过渡、无序、中间、可塑的状态,处于一种变化发展的过程之中,如世界上不是绝对的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善与恶两种品质、敌与我两种力量、公与母两种属性,事物多质、多义,是复杂的、变化的。认识、判断应打破二值思维模式的束缚,要有边界意识,从实际出发,是什么就是什么,求是才是创造思维的生命。
2、因果思维模式。传统思考强调因果必然、结构严谨、循序渐进,这是一种正常的思路,创造则是“不正常”,是改变正常思维的向度,它往往不是从事物完整的因果、结构、递进中产生,而是从因果不全、无序混乱、跳跃躐进开始,即由因找果(有因无果)或由果找因(有果无因)、从混乱找有序,从躐进找递进。如,哥白尼观察觉得宇宙以地球为中心不协调、不美,创立“日心说”,达尔文看到植物随太阳转动、提出是含有某种物质,魏格纳在观察地图时、猜想出大陆漂移……
3、从众思维模式。从众是中国人传统的文化惯性思维习惯(定势)。其一、求同。①随大流(多数)。创造往往是支流、少数。②追求和别人一样。学生从考场出来首先找别人对答案,看是否一样。“不一样”才是创造。发达国家从小就培养孩子如何同别人不一样。其二、相信他人胜过自我。认识问题,尤其是认识自我,总是以他人褒贬为准,不尊重自我体验,如“旁观者清”、“口碑不错”。实际上,旁观者不一定清,口碑不错也不一定好。以他人评价为转移,看别人的脸色行事就是弱化自信、强化自卑。自信属于理念、信念的范畴,它一旦形成,就会表现出行为的主动性、坚定性和一贯性。自信是成功的潜意识心理暗示,相反,自卑是失败的潜意识心理暗示。综观历史上一代天骄,都是非常自信的人,伟人、名人没有一个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自负的人,有的给人以谦虚的假像,其实没有一个是谦虚的。如果认为自己一定失败,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成功,那么他永远是个失败者。自卑是创造的大敌,自卑意味自毁。
4、“经典”思维模式。“经典”一般是经过实践验证的、智慧的结晶,但它不是不变的。事物都有一个产生、经过、消亡的过程,世上没有绝对不变的真理,科学既有稳定性又有发展性,后者是科学的本质。“经典”认识主要应吸取其观点、方法,伟人、名人的一些言论都有针对性和历史的局限性,如群众所言,马克思没有看过电视,没有见过电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是的灵魂。
第三、缺乏批判性思维。批判思维又叫逆向、反证思维。批判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思维品质。它是个性充分发展的显示,是自主意识、进攻品质、科学精神的表现,是认识深化、全面、创造的象征。
“批判是科学的生命”,也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知识经济经济依赖于知识,知识的创造、应用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的当今,知识分子的本质是创造知识,而创造力渊源批判力,故此,发达国家把“知识分子”界定为“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人”或“具有个性(批判)和真知灼见(创造)的人”。不乏哲理。
科学精神不是维护、证实既定的真理,而是挑剔、发现既定真理的错误、创造真理。它强调怀疑、批判。
任何事物经不起反证而不能成真理。有许多既定的“真理”(含经典)经不起反证,或者说科学不能承认。
“干了坏事想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可能……
“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不一定,可能相反……
“不破不立”。不破也可以立……
“比较才能鉴别”。不比较也能鉴别……
教育科研范文6
关键词:语文教育 科研意识 职业教育 科研品位
近年来,“科研兴教”可谓职业教育与现代教育接轨的独有亮点,“科研治学”构成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别样风景。作为基础课教学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理应与从事专业课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并肩作战,向科研要规模、要成果、要品位。而恰恰相反,相当部分语文教师只是国家语文教育政策的被动实施者;所承担的任务只是研究具体的教材教法,科研机会很少,科研意识淡薄,科研能力不足;有的教师还存有把科研视为晋级阶梯的狭隘观念和视科研为畏途的消极情绪,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对象的科研素质。
鉴于上述情况,笔者管见: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这是科研的基础;写作是科研的伴侣,语文教师又有写作知识技能方面的优势。因此,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条件担起语文教育科研工作的重任,积极开展教科研工作,成为职业教育基础课教科研的带头人,成为职业教育的语文教育专家。那么,语文教育工作者如何将语文教科研工作落到实处,获得科研成果,下面是笔者经过几年粗浅的尝试得到的点滴体会,还望同仁们指正。
语文教育科研及其成果表达有两大形式:一是实验研究和研究报告,一是文献资料研究、教学实践探索和学术论文。这两种科研形式有共性也有个性。时下我们普遍应用的是后一种形式。在此以后一种形式为主,着重介绍语文教科研的基本程序和方法。
一、精心选题
选题的总原则是:切合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实际需要,有科学研究的价值,有实现研究的可能性。研究课题主要有填补空白、纠正通说、补充前说、参加争鸣等几类。选题时要注意自己的兴趣爱好、语文和教育、心理科学理论积累、语文教育实践经验方面的专长。初搞科研选题宜小不宜大,选题时需利用图书资料索引,查阅有关文献,了解前人对此课题已研究到何种程度,看看自己的研究是否有新意――或观点新、或材料新、或论证角度和层次新,或几者兼而有之。选题时还要注意该项研究成果推广对象的特征。唯有如此,职业教育的语文教科研工作才会有实质性、突破性的成果。
二、掌握材料
首先要制定出收集材料的计划,准备查阅哪些报刊书籍资料,做哪些实验或实践探索,怎样查,如何做都要心中有数,然后是积累材料。材料来源主要是前人的文献和自身的实验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在积累材料的过程中要用卡片、笔记本或电脑记录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论据及详细出处,记录实验研究和实践摸索的进行程序以及实验与实践中出现的主要现象,显示出的重要数据。
三、思考研究
对所掌握的材料认真进行分类编排归纳,判断它们的相同点、相关点、不同点和矛盾之处,选择有价值的材料,按自己的思路和材料的客观逻辑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使自己的观点逐渐清晰鲜明,新颖深刻,并且逐步形成中心论点、分论点及论证材料的组合体系。最后将自己的观点、材料体系行之于文,写出详细纲要,这既是思考研究的成果,又是撰写论文的提纲。
四、撰写论文
论文的写作方法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所熟知,无需赘述,这里仅简略介绍论文的标准化格式。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前置部分:题名 作者 摘要 关键词
主体部分:引言 正文 结论 参考文献
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的逻辑组合;作者署名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记录劳动成果,便于与读者联系和文献检索;摘要为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一文可取三到八个);引言包括研究的理由、目的、背景、意义等项内容;正文是充分反映研究成果的主体部分;结论为全篇论文的总观点、总见解;列出所引的重要参考文献是为了反映科学依据、研究态度与尊重他人成果,也便于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