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的加减测试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整式的加减测试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整式的加减测试题

整式的加减测试题范文1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造价管理;问题;对策

一、市政工程的特点

1、市政工程的社会性

市政工程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性项目,其产品的使用者是社会公众,社会的发展使城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公共事业等各个方面在各成体系的同时又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工程的社会性比较明显。市政工程在公众和其他事业之间起着调节和纽带的作用。

2、市政工程较高的政治性

市政工程项目涉及到城市的形象问题,对工程的质量要求相对较高,有些工程还要参加国家相关额评比,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其工程效益也只能在使用过程中显现出来,表现出一定的政治性。

3.工程项目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市政工程一般比较复杂,投资金额比较大,项目中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所需要的过程人员也较多,工期较紧,使得工程项目存在很大的复杂性。

市政工程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行业,作业面的层次较多,战线较长,有的工程项目需要在不同工地和地区流动作业,也增加了工程的复杂性。而且市政工程作为露天作业,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要注意防雨、防风、等因素的影响,在雨季制定排水计划,在冬季制定防寒措施,这些因素都对工期、经济和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目前我国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难以落实

我国的法律中有明确的规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必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但由于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存在着施工、管理集于一身的情况,使这一制度很难落到实处。在工程中以行政手段组建的工程指挥为主,权、责、利三者分析不清,产生包揽大权、滥发行政命令的问题。形式上是代表政府在开展工作,但是出现问题后却无人负责。

2.行政性垄断使造价管理困难

市政工程主要包括排水、给水、桥梁、道路以及燃气管道等工程,这些工程属于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国家和地方投资兴建。一般以垄断的方式经营管理。地方政府充当了决策者、监督者甚至是经营者的角色,使工程项目实际上处于一种垄断性的情况当中。近几年,国家注意到市政工程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利用竞争机制来促进市政工程建设的思路。让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参与到市政工程的建设中,实现投资结构的多元化,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合同实施方和项目负责方出现工程纠纷的事件频繁发生。

垄断的出现,使企业的管理松懈,人员素质偏低,企业质量的内控体系不健全,在项目的招标中,很多只是走形式,最后中标的,都是自家兄弟,完全无法建立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而定实质质量更是无法保证。

3.投资、建设、质量三大目标的协调困难

市政工程建设的特殊投资渠道,使其在建设中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在投资、建设、质量三者的实现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作出较好的业绩,鼓励实施边设计、边施工、边投产的三边工程,有领导自己随意的决定工程的施工周期和总体造价,这种不科学、不合理的决定经常给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失。这也是豆腐渣工程出现的根本原因,而且由于行政性的影响,相关的质量监督部门在发现后往往也无可奈何。

三、加强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的建议

1.加强项目前期的造价管理

在实际的造价管理中,人们一直忽视投资决策的影响和作用,更多的关注的是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造价管理和控制,从表面上看,工程项目的相关合同一旦签订,在投资中占较大比例的就是工程实施了。但有调查证明,投资决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达到70﹪以上,而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只有30﹪左右。因此,正确的投资决策和科学的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有很大影响。

市政工程的建设,要从决策的前期就加强管理,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根据实际情况编制投资估算,计算出所需的最大投资额,将其作为工程实施的标准。市政工程的大投资额决定了其造价管理的难度,在工程的可行性研究中,要科学的对待,对多个方案进行对比研究,选出最合理、科学的方案。

2.对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进行控制

在工程设计的阶段进行造价控制具有明显的效果,做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能够为接下来的工程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对招标过程进行严格的管理,实现技术和经济的有效结合。由于很多因素的影响,设计人员往往对经济管理理念缺乏较多的了解,在工作时,使设计和经济脱节,对工程的造价管理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市政工程再招标时,要在众多的方案中找到经济和技术的最佳结合方案。

(2)实行限额设计。在设计之前就将投资的控制进行明示,使设计人员在心理产生经济意识,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对设计方案不断的进行优化,使设计符合经济和技术的双重要求。但要明白,实行限额设计不是要节省投资,而是要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的最佳结合。

3.加强实施过程的造价管理

工程实施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造价管理中,初了项目实施前的造价控制,就是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造价管理。

要对设计的变更进行严格的控制。工程设计的变更,对工程项目造价的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保证科学设计的基础上,尽量避免实施过程中的设计变更。尤其是关系到造价的设计,应先计算出变更的花费后再考虑变更。管理人员,更应当对设计变更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因设计变更而扩大项目规模、增加项目内容,以便合理控制项目的造价。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建设单位要严格的按照图纸施工,无论是哪方提出变更,都要经过过监理工程师和工程管理部门的同意才可以进行,特别是涉及工程造价方面的更改。

四、结语

综上所述,市政工程由于其特殊性,在工程的造价管理中,要采用特殊的措施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 汪小妹,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问题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0(30)

[2] 刘智强, 对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管理的探讨,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19)

[3] 徐爱滨, 浅谈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 管理观察, 2010(24)

整式的加减测试题范文2

论文摘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生态变革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重要形式。它不同于过去仅注重教师个体层面的学习,而是强调教师团体的合作学习,以此来建立教师的可持续专业发展能力。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具有共同的发展愿景、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全的学习机制、教师的集体反思以及民主的领导方式等五个方面。高职院校应从教师愿景、学校领导、学习组织、合作文化等四个方面构建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价值;特征;创建策略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包含三个方面:(1)组织主体——专业人员。教师成为教育专业人员已成为一种趋势,教师不仅要掌握教书育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扩充教育领域的新知识,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和探究。所以,高职院校教师是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主体。(2)组织环境——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营造信任、支持、共同目标和尊重等多样化的氛围,这正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变革取向所提倡的教师专业发展环境,能增强教师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3)组织关键——学习。专业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是教师将工作实践和专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学习。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炼”,即通过学习活动认识到自己的不完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二是“对话”,即人们在特定情境中一起共享知识和培养能力,这是“学习”的新意义。专业学习共同体为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搭建了一个平台,教师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合作学习,在习得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成长。因此,专业学习共同体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构筑良态学习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个人化的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即使是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不尽相同。Blackman指出,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同事间不断经过意见交换、感受分享、观念刺激、沟通讨论来完成的。而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教师之间竞争多于分享,更注重实现个人层面的专业发展。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专业学习是围绕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的现场学习。高职院校课程与实践的联系非常紧密,因此,这些课程的教学更加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更加需要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教师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正好符合这种需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形成一种民主、和谐、进取的学习氛围,在实践工作和专业提升过程中形成一种反思能力。针对不同的境况提出不同的学习和教学策略,教师之间能形成相互协作、相互学习的环境,促使教师找寻到不同的专业发展起点,在动态环境中不断调整自己而不断发展,教师将学习的新知识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完成专业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专业成长和变革的最好的背景。

营建学校共同愿景,改进学校管理效能英国学者Southworth在1994年发表的题为《学习型学校》的论文指出,学习型学校具备下列特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应不断学习;鼓励教师和其他同事合作或相互学习;学校是学习系统的组织;学校领导者是学习的领导者。这恰恰是普通学校所不具备的。有一点尤为重要,那就是学习型学校通过成功营建与发展学校成员深度共享的集体承诺(即共同愿景),清晰地说明在学校里所有成员应该相信什么,应该努力创造什么。因此,对高职院校来说,即是追求学校成为“学习共同体”,从而使学校具有发展性的价值。学校获得发展和成功的内在机制在于教师。教师发展和建立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目的在于建立教师共同愿景,改革教师共同体文化,提升教师素质,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目的。通过教师团队建设,把高职院校组织结构从权力集中的金字塔式转变为权力分散的扁平式,并使这些团队成为最基本的组织学习单位。教师在民主和谐、共同学习、彼此促进的氛围中逐步形成专业学习共同体,这不仅增加了教师的个体知识,同时也增加了高职院校的组织知识,改进了学校管理效能,保证了学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改进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学生真正发展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和管理者通过互动合作,不断追求学习和分享实践,从而提高专业水准,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受益。因此,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终极价值在于帮助改进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业,实现学生的真正发展。当教师分享想法、学习新的或者更好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新方法时,他们的学生是最有可能的受益者。高职院校教师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成为了真正的学习者与持续的学习者后,他们自然成为了更有成效的教师,他们在日常教学以及实践活动中不断改进自我的教学思想与行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最直接反映就是他们的教学方法更有效、在学生中更有人格魅力。这一结果,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身也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者与持续学习者。同时,教师通过专业学习共同体能相互帮助、共同承担学生的学习责任,共同改进教学活动,共同鼓励学生取得成就,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与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提供良好的支持性大环境。 "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特征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具有五个重要特征:共同的发展愿景、良好的学习氛围、健全的学习机制、教师的集体反思和民主的领导方式。这五个特征把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与一般教师团体区别开来。

共同的发展愿景共同愿景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并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而使各个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共同愿景的内容与形式会因学校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其本质是坚定不移地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其特点在于:一是发自内心的意愿;二是个人愿景的集合;三是持久的愿景。它是人们心中一股令人深受感召的力量。一些学校通过学校计划建立短期的“愿景”并将其写入学校规章,这些短暂愿景只能说是短期目标,并没有深入到组织成员的意识和行为中,很难在组织内扎根。

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传统科层管理模式的学校中,教师之间竞争性较强,教师之间经验交流和学习很少。虽然也有经验交流式的教学观摩,但在竞争环境下教师处于一种被动状态,甚至有些学校将之变成教师评定的一种形式。而共同体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打破了教师之间孤立的状况,为教师学习提供了稳定、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校文化氛围中,教师能够辩论、研讨和容纳分歧。他们乐于分享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赞扬彼此的成功,并在对方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因此,良好的共同学习氛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沃土。

健全的学习机制传统观念认为,教师学习是个人的事情,学校并没有责任为教师集体学习提供支持条件。而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学校通过物质条件保障和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从而保障教师共同决策、合作学习以及分享实践经验。物质条件包括确定共同的时间、提供学习地点、为教师学习提供财政支持等。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机制,如学校为教师创设多种交流渠道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沟通,通过这种相互交流,教师可以建立起彼此间的尊重和信任,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沟通方式多样化,可以是定期反思性会谈,也可以是讲座、论坛、讨论、合作研究、行动研究、网上交流等,或者通过每日公告,加强教师的双向沟通。

教师的集体反思古人有“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知不足然后能自反”。杜威认为:“反思可以将孤立、怀疑、矛盾和干扰的局面转变为清晰、连贯和和谐的局面”。可见,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手段。通常来说,私下反思自己所做的事情,要比让我们接受别人的评论更容易。人们总害怕别人的评论将会让我们难堪而不是给我们启发,所以,很多反思都是从教师私下对教学的分析开始的。但私下进行自我反思的方法存在着内在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使用这些方法时,并不能完全避免否定和扭曲。任何靠自我汇报和自我分析的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而教师的集体反思能打破这一局限。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之间打破了隔阂,他们一起观察教育实践,就实践中出现的“关键事件”进行分析、讨论,通过他人来审视自己的教育实践或聆听他人的陈述,促使我们检查、重构和扩展自己的实践理论。

民主的领导方式在传统组织中,管理者都处于不可动摇的地位,学校也是如此。领导者掌握着决策权,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教师只是负责教学工作,无权参与学校事务。而在专业学习共同体中,这种权责关系发生转变,校长、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转变。决策再也不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校长邀请教师参与决策,分享领导权,教师作为决策者可以对学校的改革发表看法,他们的提议也会得到学校的重视和支持,他们之间是合作、协商的关系,形成“不是跟着校长干,而是和校长一起干”的局面。

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发展教师个人愿景,建立共同体愿景共同愿景为共同体的学习提供能量,所以,共同愿景对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是至关重要的。但共同愿景不是自动生成的,也不是由上级赋予的,而是基于自身条件,由教师个人愿景发展而来的。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个人的发展愿景是教师实现共同学习和实现自身专业发展的基础。高职院校应建立全校发展规划(SDP)机构,研究和部署全校的发展战略规划,专门收集教师对未来愿景的想法和意见。研究制定一整套周密调研方案,为教师建言献策提供充裕的时间和可行方式,让教师充分表达个人愿景,对教师的愿景陈述进行归纳、比较及反馈补充,从中总结出共同愿景,从而形成教师整体的共同愿景,作为全校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转变校长领导角色,引领共同体建设在建立和维持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领导者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在创建过程中,学校领导者首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才能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挥其重要作用。学校校长首先应该是学习共同体的倡导者,表现在建立共同愿景、培养教师领导者和组建学校新领导班子等方面的行为。其次,领导者是持续的学习者。领导者在鼓励教师参与共同学习活动的同时,自己首先要扮演“学习带头者”的角色,成为所有教职工学习的榜样。再次,教育领导者应该是引领者。引领,不仅仅意味着提供支持,服务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也意味着沟通和对话,排除强制干预和消除矛盾及异化。可以说,学校校长的引领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创建的必由之路。

整式的加减测试题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诸多弊端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观。但从整体看来,数学课堂教学"满堂灌"、"一言堂"现象依然较为普遍,方法落后,以教代学、以讲代学,以细代精,以灌代导。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主动性差,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体验,学习盲目性大,缺少计划总结和反思。数学的教学应当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和指导,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数学教学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就要做好预习与检查,使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预习就是教师根据第二天的教学内容设计自学提纲。自学提纲内容分为三部分:学习目标、预习指导、预习检测。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本节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预习指导是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经验出发,通过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习新知识。预习指导要明确预习时间,即要求学生在什么时候、用多长时间进行预习,也就是说要限定预习时间。预习检测就是利用一些简单的练习让自己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找到自己预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例如:讲解二次根式的混合预算时,学生已经学过了二次根式的乘除、加减运算,对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比较感兴趣,但是不太理解;对学过的整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比较熟悉,但是不感兴趣。因此在编写自学提纲时我就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计自学提纲,这样可以使学生轻松、自愿、愉快地学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乘法公式在运算中的应用。

二、加强课堂中的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结合学生的需要引导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展示与交流,包括一对一交流指导、组内交流指导、组间交流指导。这样不仅解决学生预习中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暴露学生预习后存在的疑、难和错等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学会交流与合作;而且能使教师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点拨与提升具有针对性。

在交流中坚持做到: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交流、学生没有充分思考的不交流、学生没有发现自己思维障碍的不交流、组内能解决的不进行组间交流。在展示中坚持做到:展示的参与度要大,要合理将教室内的黑板分割,让更多的学生进行板演;要充分暴露学生预习中的错误问题、共性问题,不做表面文章,不掩饰矛盾;展示后的结果要及时点评、及时表扬。例如:讲解二次根式的混合预算时,我先利用组长检查汇总学生的错误之处,上课时让做错的学生进行板演,在板演中暴漏出学生的错误之处,然后组织学生互相交流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在组长带领下进行更正,在错误的学生理解之后出示类似问题进行板演,不会的学生再次展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就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适时进行精读点拨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针对学生预习检查、学生交流展示中暴露的问题进行精讲点拨,引导学生找出错因、更正的道理,引导学生想、做、说,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纳、上升为经验或方法,指导运用。这一环节既是面向问题,又是讨论问题;既要解决问题,又要指点方法;既面向全体,又分层提高;既要帮助学困生纠正错误,解决疑难问题,又要通过分层训练,使中等以上学生得到充分的训练,使更多的学生能理解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课前备课时对需要点拨的问题进行预设,把握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和规律;对交流展示时生成的新问题及时分析归类,引导学生解决。在点拨讲解中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核心问题必讲、解题思路方法必讲、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必讲;"三不讲":学生能自己解决的不讲、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能解决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例如:讲解二次根式的混合预算时发现学生错误的原因一是计算时思路不清晰,二是对乘法公式的理解不透彻。我点拨时就重点强调解题的思路和如何对乘法公式的理解,这样就省时省力,事半功倍。

四、及时巩固检测

每节课利用10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检测,检测题要典型紧扣当堂课的知识点,要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或拓展题。测试题要当堂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点学困生完成检测题。教师可以组织组长交换检查批阅,教师抽取部分学困生和中等生进行批阅,对批阅结果及时进行总结:对完成较好的和学习有突破的学生进行表扬,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通过了解检测题完成情况为课后辅导和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总之,以生为本的数学课堂教学,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的交流与展示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的进行精读点拨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完全变成了学生的学堂。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曹才翰,章建跃著.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汪秉彝,吕传汉.创新与中小学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1,(04).

[4]马复.《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J].数学通报,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