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家乡的作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赞美家乡的作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赞美家乡的作文

赞美家乡的作文范文1

根据笔者的经验,在中学的作文教学中,如能根据地方特点,扬长避短,充分把握作文教学的契机,培养学生乡土情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使学生关注家乡、描写家乡、对于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大有效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写作兴趣,能够激发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要根据地方特点因时因地制宜。对于农村中学,特别是贫困山区的学生来说,语文能力的训练环境还十分落后,课外阅读量少,学生知识面窄,写作确是苦事一桩。写什么呢?有什么值得写呢?还不知道。以往的作文训练大多是为了应付考试。故写来写去,作文能力非但没有实质性的提高,反而越写越空洞,缺乏真情实感,学生越写越怕写。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把握教学契机,从培养学生乡土情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关注家乡一草一木,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引导学生以写作的形式介绍家乡,赞美家乡。这样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言之有情。以往农村长期处于闭塞落后的局面,但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山区面貌呈现出喜人的变化:昔日泥泞的小路如今成了宽阔平垣的水泥大道,昔日杂草丛生的放牛坡如今成了披红挂绿的“花果山”,昔日低矮的小瓦屋如今变成金碧辉煌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足以让学生感慨和自豪,这一切,也是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抓住这一契机,从培养乡土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作的兴趣,具体做法可以分为三步:

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

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黄榄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黄榄!”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黄榄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黄榄”为话题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3、评讲

赞美家乡的作文范文2

一、拟题

拟题具有导向功能,教师在命题或指导作文题时要及时抓住这一契机,培养情感,激发兴趣。新《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因此,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般文体的训练还是文学体裁、新闻、通讯、调查报告等其他文体写作,教师都应有意识地通过拟题引导学生多写家乡,并注重拟题的技巧,以点燃乡情之火为出发点来构拟作文题目。与发达地区相比,家乡虽然贫困,但贫困是落后,不是耻辱,在让学生正视家乡落后的同时,也要使他们了解家乡的变化,看到家乡的未来和希望,激发其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花果山”》《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报上的头条新闻》,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培养爱国爱家情感,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兴趣。

二、指导

写作指导是选材布局主要环节,也是提升主题、加强情感渗透的有利时机。有了好的拟题,还应有好的指导。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家乡的一事一物,从深入了解认识中增进乡土情感,指导他们从中恰如其分地选择写作材料。学生初写家乡往往内容单薄,言之无物,是由于对自己的家乡缺少关注,熟视无睹,就好像每天走过的台阶不一定能说得清楚的它级数。因此,作文指导要因时制宜,多搞一些实物观察,实地观察和实践观察体验,平时可出一些小题目,如“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家乡地名与传说”“一个有趣的老乡”等,让同学们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乡土气氛,增进乡土情感、从而产生介绍家乡、赞美家乡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冲动。课堂作文指导还应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一次指导《家乡,我为你骄傲》时,一些偏远贫困山区的同学很是为难:“家乡四处是高山大岭,只见树木不见人,哪有值得骄傲的东西呢?”教师一时也不知如何回答,但教师猛然想起一件事:上次放假回校,这位同学不是提了一袋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核桃来派给同学们吃吗?于是教师便趁机诱导:“谁知道某某同学家乡最好吃的是什么?”“核桃!”很多同学都不约而同地说:“那倒是很多,满山满岭都是,听说村委会还贷款买设备准备办个核桃加工厂呢!”这位同学似有所悟地回答,再一步引导他联想、思考、分析,他终于写出以“家乡的核桃树”为话题这篇以小见大,充满自豪感,通过家乡的进步体现国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的好习作。这样的指导,也同样开启了别的同学的思路。

赞美家乡的作文范文3

一、自然美育法

小学生生活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之中,他们与周围的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风土、人情等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身之所历、目之所见的客观现实丰富多彩,头脑中积攒的大量表象真实而鲜明,为学生在对事物进行形象的描述时提供了充分依据。另外,小学生活泼好动,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多,动手操作的能力也比较强。对事物的理解、记忆就显得尤为深刻,这又为学生进行表述提供了便利条件。比如,小语四年上“语言园地一”里的作文练习,即是让小学生练习对自然景物的描述。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向学生交待完写作要求之后,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使每个小学生都置身于美妙的自然环境之中。经过观察、形象思维之后,小学生们便会很快地将大量的表象进行反馈,迅速写出许多诸如《清幽的小溪》、《美丽的田野》、《公园的早晨》、《迷人的乡间小路》等清新、活泼、朴实、真切,散发着山野芳馨的小作文,从而体现自然之美。

二、形象美育法

形象的塑造,有助于启迪孩子们美好的心灵。小学生借助身边的英雄人物、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等光辉形象,既可以陶冶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又可以增强小学生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在孩子们敏感的童年,给他们展示一些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通过形象把人类道德价值的美展现出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城乡的变化日新月异,新人新事层出不穷,而小学生又最容易被这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为此,教师应时时提醒小学生注意并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一经发现,便立刻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便及时地摄取我国城乡变化的信息,切身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同奔富民之路的热情。比如,在教学小语三年上“语言园地二”的作文训练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深入社会,走访调查各类模范人物,了解他们对本地工农业生产及新时期我国城乡建设所做出的成就。在捕捉、采撷到较为完整的典型形象之后,学生便会很自然地写出诸如《养猪能手》、《西瓜王》、《访种田大户》、《鞋店经理》、《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等新颖、别致,具有真情实感的小作文。既促进了小学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密切感情,又从不同侧面调动了小学生积极拿起笔来,抒发自己对美好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从而体现形象之美。

三、意境美育法

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地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情感。在作文教学中,有目的地调动小学生的情感参与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常言说得好:“情动而后境达。”小学生在自己作文中所描绘的情景,便是促使其产生相应情感的基础。因此,在作文时,可根据作文训练的特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所选材料与自然环境来创设意境,才能达到渲染气氛、显示形象、增强语言的直观性与感染力的目的。

小学生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比较多,充分发挥和利用这一优势,便可在作文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学小语三年上“语言园地三”的作文训练时,如果教师摆脱传统作文教法的禁锢,放手让学生去大自然中寻觅、领悟,那么,赞美家乡、歌颂祖国大好河山的小作文诸如《门前的老槐树》、《家乡风光》、《垒窝的燕子》、《校门口的小白杨》、《金色的秋天》、《飘香的海棠果》等便会跃然纸上,既展示了小学生对这些自然景物的亲切感,又再现了孩子们对充满活力、生机勃勃大自然的无比钟爱之情,从而创设意境之美。

赞美家乡的作文范文4

这儿有世界着名的三峡大坝,她每年的发电量居世界第一,这项工程还创造了世界记录呢!

三峡天下雄,最美是晓峰。我的老家就在迷人的晓峰,这儿素有“三峡画廊第一峰”之称,这儿还有许多景区,如:气势如虹的“三峡第一瀑”白果树瀑布风景区;奔流不息的“空中长河”天河龙宫高空溶洞风景区;有三洞并立、气象万千的“艺术迷宫”金狮洞风景区;这里神奇的自然景观令人荡气回肠、流连忘返。

当然,这里风景好人也热情,假如你到了宜昌,例如问个路什么的,当地的人会细心的告诉你,甚至会亲自带你去,让你感到宜昌人的热情、纯朴善良!

我爱湖北,我爱我的家乡,这是心灵的赞美,这是心灵的歌声,这是心灵的呼唤

赞美家乡的作文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8―0079―01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正极大地改变着语文教学模式。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古诗词教学以及作文教学进行了实践和探索。

一、思维导图概述

思S导图也称概念图,是一种用节点代表概念、连线表示概念间关系的图示法。它是康乃尔大学的Novak(诺瓦克)博士在1960年代着手研究的一种教学工具。此后它成为盛行于欧美国家的一种思维工具,教师通过思维导图将知识可视化,引导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促使学生大脑有效地整合新旧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二、思维导图使古诗教学充满意境

1. 思维导图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低年级的古诗《江南》教学中,学生初次使用思维导图甚觉新鲜,他们先在纸上画了个又大又绿的荷叶,稚嫩的图画尽显童真童趣。在这些碧绿的荷叶上,学生又用铅笔写了几句生动的诗句,粗粗细细的汉字笔画写出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在这些荷叶之间,学生还用粗线条勾勒了几条小鱼的活泼身影,这些鱼儿围绕着美丽的莲叶嬉戏玩耍,像诗中的游鱼一样自由自在。学生第一次使用思维导图,虽不是很明白什么是思维导图,但充满诗情画意的图已经让他们情不自禁地欢喜起来。事实证明,思维导图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

2. 思维导图能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中年级学生采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引导他们的思维。在中年级的古诗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法,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更加透彻了。在他们的思维导图中,笔者看见了许多美妙的画面,在文字的衬托下,学生对古诗的喜爱和理解抒发得淋漓尽致,有个可爱的小男生在图上画了美丽的荷花,清澈的湖水,然后在两片碧绿的荷叶上,完成了《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书法体抄写和《赞美你――西湖》小诗歌的表达,古诗与现代诗歌相得益彰,完美结合。漫步在学生构建的思维导图情境中,杨柳依依,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柔,山色空蒙的奇,初晴后雨的喜,淡妆浓抹的美,都跃然纸上,给了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令人沉浸在岁月悠悠的美好时空里。在这样的氛围中,古诗教学轻松愉悦,不用逐字逐句地分析,美景美文已经深深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3. 思维导图是理性概括的基础。在高年级,使用思维导图能做到理性拓展,思维直观活跃,如在教学《乐府诗集・长歌行》中,笔者继续采用了思维导图的模式,鼓励学生用一边构图一边理解的方式完成。学生把这首诗分成了三个部分,前四句为第一部分,学生画上了太阳,葵花,小草,一幅“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的图画就跃然纸上,十分生动形象。画笔一转,季节轮回,第二部分就出现了“常恐秋节至,j黄华叶衰”的漫天秋叶,气氛场景一下子萧条冷清起来。当然最有趣的要数人生哲理的感悟,画面上先出现最后两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诗句,截然分明的情景对比鲜明,紧扣主题。而思维导图的最后落脚处是一个伤心欲绝的老人画面,他感叹光阴似箭,自己学无所成,只有白白地伤心后悔罢了。最后温馨提示的箭头,再次告诉每个阅读者“珍惜时间,好好学习”的重要性,整首诗的主题内容就这样娓娓道来,学生学习起来自然就轻松自如。

三、思维导图使作文教学变得驾轻就熟

赞美家乡的作文范文6

一、把握练习内容,分块收集习作素材

宏观上把握好训练题材内容,使学生对作文训练有一明确的标的。这就要求指导者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直接或间接或有所侧重或兼而有之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爱国主义;大理想;传统美德;奉献精神;弘扬正气;见义勇为;艰苦奋斗;健康心理与热爱生活;望子成龙与家庭悲剧;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市场经济与腐败现象;环保意识的增强;做人与处世;以自“我”为中心与以天下为己任等等。这些题材的设置,并非一陈不变的,可在此基础上删削,增多,也可交融。要完成此项工作,指导者一人足可胜任,但付出艰辛努力的是时却带有极大的刻板性,可适当“抛砖”(明确方法,做出示范),而“引玉”(要求学生参与进来,争做确定题材内容的先锋)题材内容一经确定,就要围绕它做好系统收集素材的工作,可完全放给学生,分任务到组别,成块状收集材料;教师只负责划分并审订材料而成册,把主动性完全交给学生。

二、拟题功底,增添作品亮色

阅卷中,改卷人对没有文题的作文是深恶痛绝的。而没有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读者对于整篇文章,从心理上说,一开始就有一种慵懒,困倦的情绪。文题拟得好,对一个有一定学养,训练扎实的高中学生来说,文章已成功了大半。比较下面一组同一题材不同文题的拟定,即可看出一些端倪。

题材:热爱家乡

文题:a.我的家乡 b.托起黑太阳的地方

同是写我的家乡――一块产煤的地方。两文都写煤矿工人为了家乡,祖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在暗无天日,充满险情的矿井中不辞辛劳,默默奉献的生活实况后,发肺腑之言而成文,抒写了一曲赞美煤矿工人的颂歌。但比较文题,b显然更胜一筹。如何拟题,使之更具丰富的美感效应呢?

⒈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80年代中期,《送你一只金凤凰》问世。作者反映的是随着党的政策好转,人民生活日益富足的社会现实。作者把如此宏大的主题放在一件极小的家庭生活矛盾中来深化。家景不好的莲姑向狭隘自私的桂嫂借春花牌自行车一用,在自行车出小毛病之后,桂嫂扬言要莲姑赔偿损失费;文中有莲姑一句气话“秋收结束,我送你一只金凤凰。”一句平淡的话,被作者别具匠心地用来做题目,却显得极有深意,把党的正确领导下,人民日渐走上幸福之路的主题深刻反映出来。

⒉依材料来拟定文题

名家作名文,离不开想象和联想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常写出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的文章。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文章,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有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列丝毫生气。这是指导者的心头大忌。而联想却加强了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浓厚的和强烈的美感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