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范文1
关键词: 中国 美国 小学教育 比较
很多资料表明,一个人兴趣培养和才能形成关键时期是3―10岁,所以我们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而在这一年龄阶段最为重要的就是小学教育。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1]
一、我国的小学教育
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和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的国家,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都十分重视。[2]在师资配置方面,这些国家大都会把本国最优秀的教育师资配置在小学阶段或较低的学段。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做法似乎正好与他们相反。
自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改革”之声此起彼伏,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开始提倡“兴趣”教育,注重儿童自身的成长需要,呼吁因材施教,尊重儿童个人的行为习惯和心灵成长,要求教师和家长蹲下来和孩子交流。
除了经济方面的制约因素外,人为理念的因素也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家长普遍注重应试教育,“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心愿,虽然一再强调不能以分数来评价一个学生,但是多年来家长和教师,包括学生自己都仍十分重视分数。在这个充满竞争和压力的社会,家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孩子的学习,看重分数。不同的是,不再一味地追求分数,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等众多科学知识的普及,家长和老师们都越来越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尊重学生。但是,现代的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矫枉过正的风气,双休日已经不再是孩子们的天堂,奥数、英语、小提琴、古筝、绘画、书法、跆拳道……这一系列的才艺和技能,不管孩子们是否需要,是否适合,家长和老师都在拼命地给孩子“喂食”,希望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长得更高,吃得更多,跑得更远。
大部分的教育者其实都还是在以自己的意愿和理想来发展孩子,因为不想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承受了越来越多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符的东西。教育者应当真正从一个人的成长角度出发来适当培养学生,聆听小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意愿,不那么要求苛刻,适当放手,任由他们自由成长,这个时候,符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活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完全释放。每一个儿童都有其内在的潜力和特点,因此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儿童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和素质上获得充分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才能的人,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中美小学教育比较
1.教室和课堂氛围不同。
与国内正襟危坐的课堂要求相比,美国学校的课堂气氛要活跃得多,上课的形式也多种多样。美国的学校,教室除了上课学习外,还是学生们的活动室、阅览室,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中自由地展开活动,挪移位置,并不一定要长久地局限于一个角落。相比较而言,中国的教室显得古板得多,一般就是学习的地方,只有下课或活动课的时候,学生们才能有组织有纪律地进行活动,并且还要遵守许多游戏规则,如果触犯某些规则,就要受到惩罚。[3]
当然,美国的课堂并不是纪律散漫的,如何组织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是美国教育者们一直十分注重的要点。
2.课外活动的差异点
美国学校的课余活动很多,每逢各种节日都要组织相应的娱乐活动,师生在一起开联欢会,学生们互送自制的礼物。在中国的部分学校,即使到了“六一”儿童节也只是坐在教室里看闭路电视上播出的由学校乐队演奏的节目。条件稍微好一点的学校,学生们可以坐在礼堂里观看演出,但是演出的学生都是少数,并且都是根据老师的选拔和要求进行的,最终的演出还要进行评奖,决出胜负。偶尔会开展“小小制作家”、“发明家”等一系列活动,但是活动重心一般都在结果,因为每个人都很注重结果和荣誉,忽略过程,有不少学生为了获奖求助于家长和朋友,完全没有了自我创造和探索的勇气和乐趣。
3.课后作业的不同
在中国上小学的孩子,书包总是沉到几近背不动的程度,但是在美国,教科书都放在学校,并不带回家去,这并不是说美国的孩子上课不用书本,回家也不用复习写作业。通过两国的学生放学回家后的情况对比,才能看出两国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的差异。在中国,课本包含了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课堂教学不出课本范围。与西方的孩子相比,中国的孩子不仅缺乏动手能力,局限于书本,而且缺乏广泛的知识面,局限于课本。而美国的孩子更注重课堂的理解和发挥,知识面比较广,不拘泥于课本,作业也不是一味地背诵和抄写。不过,美国的教育也自有它的缺陷,即宽而浅,相比较,中国的教育则是窄而深。[4]
4.教学目标的不同
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让孩子们掌握基本的读、写、算的技能,各个国家的小学阶段的基本任务也大致相同。重点是,在完成了读、写、算基本技能训练之后,学校教育再朝何种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各国教育的差异。美国的教育是向“广”的方向发展,学校教师总是设法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课本之外的知识海洋,并力图使学生们能够保持对大千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同时注重鼓励和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中国的教育是向“深”的方向发展,教师总不忘提醒学生要“吃”透课本内容,死记硬背,按照老师教授的定义来理解许多概念,在数学方面,即使是十以内的加减法,教师也能变换出数十种不同的题型来,让学生把各个题型都烂熟于心,将来好应对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基础教育应当是一个国家重点发展的教育重心,小学教育是一个受教育人最关键的成才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而实际上,中美教育各有利弊,应择其善者而从之,结合我国国情,合理地改进教育。
参考文献:
[1]郑芸.浅谈现在教育中的小学教育[J].理论创新,2010,(5).
[2]上官子木.中美小学教育比较[J].教育科学论坛,2000,(08).
小学教育范文2
1.1教育游戏有助于集中学习注意力
就大一点的学生而言,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也大多不超过四十五分钟,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讲,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会更短。因此,将教育游戏引入到教学实践当中,学生在玩乐的同时,就会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能要比成年人更久。所以,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使用有利于帮助小学生提高注意力。
1.2教育游戏有助于知识的理解
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对于枯燥的知识不仅会失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不利于对知识的掌握。而将所教授的知识融入到游戏之中,学生能够切实的理解所学的内容,同时还有利于学生的长久记忆。可见,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大的。然而,在运用教育游戏时,教师要时刻谨记,要将游戏与知识成分的结合在一起,才能起到以上所述的作用,否则,不仅不会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还阻碍小学教育的发展。
2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由上述可知,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的多个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合理的、科学的教育游戏能够在更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然而,我国小学教育领域在教育游戏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深入到一定程度。因此,加强对教育游戏的研究是提高小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在此对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2.1注重教育游戏的趣味性
小学教师选择教育游戏时应准确把握小学的心理特点,使选择的游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以此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吸引小学生的目的,这是选择教育游戏的关键,否则选择的教育游戏很难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实际教学活动实践中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渴望得到教师表扬的心理特点,选择教育游戏。例如,在小学语文疑难汉字教学活动实践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课前教师可准备写有疑难汉字的卡片,课堂上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然后教师说:“同学们,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成员认识的字最多,认识最多的一组就是获胜组”,这样以来各小组成员就会积极准备,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去。根据结果教师说:“**小组真棒,认识的字最多,来,大家为他们鼓掌。”由此获胜的一组各成员会感觉非常自豪。总之,玩该游戏达到了学习和娱乐的双重目的,很多小学生非常渴望下次还玩该游戏。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实践中,可以尝试将该游戏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实践中。
2.2注重游戏内容的连贯性
小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思考问题比较简单,很难将所学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因此,小学教师在选择的教育游戏内容不能跨度太大。另外,数学是小学教育中较为重要的科目,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选择教育游戏时更应注重游戏内容的连贯性。例如,当将小学乘法口诀相关知识讲解完毕后,为了检验学生们对乘法口诀掌握的熟练程度,教师可以利用扑克牌进行游戏。首先教师将带有10及以上的扑克牌去掉,然后对全班同学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将乘法口诀知识已经学习完毕,今天咱们就玩扑克牌。”此时,部分小学生就会感觉非常惊讶,不少学生问:“老师,咱们不上课了呀?”此时教师回答:“上啊,就用扑克牌上课,我随意抽两张扑克牌,看谁即快又准的算出两者的乘积,我就给谁发朵小红花”,这样以来学们就会投入到数学游戏中。利用扑克牌游戏检验了学生对乘法口诀掌握程度,为此针对掌握不熟练的学生,教师适当进行辅导,从而整体上提高全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以上仅仅是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几点应用。然而,事实上,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方式还有很多,且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还有很大的潜能。因此,对于教育游戏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还需要小学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点,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3结语
小学教育范文3
关键词:教育 现状 思维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88-01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基础牢不牢直接影响着上层建筑的建设,同样,小学教育水平的高低也对教育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曾对小学生说过“你们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由此看来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都是不可忽略的,是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
1 分析研究教育现状
现如今我国的小学教育也未能发挥出本应具备的作用,不能起到有效的引导作用,很多家长也不能对小学教育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小学无所谓,初、高中才是重点。这些严重影响了小学教育的质量,为以后的成才之路埋下了祸根。
1.1 学校的作用发挥
教育体系中学校是重要的部分,而在当今教育体制中,学校却没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应试教育的思想严重侵蚀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以学习成绩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好坏,以考试成绩作为自己的招牌。小学教育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发散的思维、广泛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正是所被忽略的。
1.2 教师的地位作用
教师是与学生走的最为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更为深远。教师经常以完成教学任务为己任,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课堂上,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只能是硬生生地灌输,完全不在乎学生的意愿,宁可不厌其烦的教了一遍又一遍,目的只是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知识,应对考试。
1.3 学生的被动学习
学生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主体,是最需要给予关注的,在现在教育机制中学生只能作为被动接受者,几乎所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意识较差,只能被老师们强硬地灌输知识,学不会更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能力培养上更是无人问津,普遍现象都是只注重成绩,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小学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一味的灌输只会让他们的思维变得非常狭窄,限制了他们兴趣爱好的发展,即使成绩优异,他们所学到的东西也是很少。
2 注重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学习生涯的开端,小学生犹如一张白纸,开始的学习教育对以后的学习之路有重要的影响,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也奠定了基调,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2.1 树立思维意识
小学教育的过程中只有简单的传授知识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开阔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局限的形成思维定式,把思维固封在学习的怪圈中。教师不仅要授之鱼还要授之以渔,给予他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充分锻炼他们学习的发散思维。
2.2 形成思维模式
所谓理性思维便是一种明确的思维模式,在考虑事物和问题时有充分的逻辑和依据的一种思维模式方式。而形象思维主要是指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形成的只注重事物外在特点,利用直观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这两方面的培养,同时要在二者中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只关注一个而忽视了另一个,感性和理性是两个方面,如同走路的两条腿一样,缺一不可,两种思维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将两者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才可以发挥二者的作用。
2.3 抓住思维机遇
小学教育是对学生教育最重要的阶段,容易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小学生的主观意识还不是那么强烈,老师的话在他们的眼里仿佛永远是正确的,所以小学是培养思维的黄金期。在这个时期内,无论是学生的性格、学习方法、行为习惯还是思考方式都可以得到良好的朔造。同时也是容易改变的,所以在教育体系中一是要抓住这个时机,充分利用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如果错过这个黄金期,那对学生的影响可谓是终生的,要想改变是很困难的。
3 营造优良的成长环境
一个良好的环境对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的质量,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是教育过程中不能小看的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3.1 教师主导不能丢
小学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极其重要的,教师所起的作用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充当学生的引导员,及时纠正学生们所犯的误区和错误,指引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走。只有教师发挥了自身优势,扮演好引导员这一角色,才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学生最大的帮助。作为教师也要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的重要性,不能简单的认为自己只是在教书,更重要的是要去育人,教会学生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2 学生参与不能等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教育对象是学生,无论是在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只有教师的主动作为而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还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作为整个教育的接受者,被动的学习效果肯定是非常差的,所以教育中还要不忘实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及时扭转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走进学习活动中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半,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3.3 学校培养不能忘
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在决策方面有着重要的话语权,不能一味的安排科学文化知识课程,在教学安排上要试着多样化,从多个方面培养,开设多样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第二课堂中放松自己的同时也学到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下来的学习,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第二课堂看似是在浪费时间和精力,但其实这是在更好的为学习而做准备,提高了时间的利用效率,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育是国家工作中的一项重要的工作,是长期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工作一定要从头抓起,不忽视每个环节,切实做好教育的每一项工作,走好每一步,让教育工作为我国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魏奇,钟志贤.教育传播学[M].江西南昌教育出版社,1992.
[2] 李克东.教育传播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小学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创新
学校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小学教育作为人生的奠基教育,是对孩子的未来,甚至国家的未来最有影响的教育,同时也是最难实施的教育。因此,国家一直都对小学教育的管理给予高度重视,并不断地在探索和改进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小学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我国小学整体办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但笔者在长期的小学教育工作实践中,认为小学教育仍存在诸多管理方面的困境,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管理效率,这是值得一线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目前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未能从根本上转变
虽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来一些全新的教育理念,如课程的理念、发展的理念、评价的理念、校本的理念、有效教学的理念,但由于多年的定式思维影响,新课程的理念没有被真正内化成为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使得前瞻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抵达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的心灵,使得“课堂生成”“师生平等对话”“课程整合”等只是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笔下的一个名词。
教师仍然遵从管理者既定的大纲要求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并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缺少人文关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在这样的教学管理模式下,造成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师和学生都只是被动地传授或接受知识,教师和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挥,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动性,表现为教师为了学生取得考试的好成绩而让学生死记硬背考点,而不是以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真正掌握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或者学生只是把学习作为每天需要完成的任务,而丝毫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他们不知道学习的乐趣和目的所在;或者教师为了学生能在文化课上取得好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德育、体育和美育的培养,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
2.忽视课程评价的重要性,脱离课程评价的核心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课程的评价往往只是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评价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1)未对课程评价进行系统的规划,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2)过度关注教师本身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能,轻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锻炼;(3)评价的主体限于同行、专家、领导等,忽略了教学本身最重要的角色――学生,其实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同度和课堂知识的感受度才是课程评价的意义所在。
3.缺乏高素质的师资力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无疑是最为关键的角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培育下一代的历史重任。而目前我国小学教师的学历相对其他教育阶段较低,并且相互交流、培训的机会较少,部分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仍未更新,仍坚持“成绩决定一切”的错误观念,批评学生多、鼓励学生少,在学生面前树立的不是和蔼可亲而是敬畏的形象,这样直接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容易造成孩子逆反和扭曲的心理。特别是农村的小学教师,呈现出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单一,教育教学方式陈旧等问题。部分实行包班上课的教师的教学负担过重,再加上家庭的负担,使得教师超负荷运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备课,更谈不上从事学习和教研活动。
4.学校与家长之间信息不对称
学校与家长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导致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许多家长,好像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可以是教育的主要部分,而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学校。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不闻不问,而只是一味地拿期中或期末成绩来评价孩子在学校的表现。部分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的情况时,也只是拿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标准,直接屏蔽了孩子在学校其他方面的表现,而家长也未及时地将孩子的心理变化情况通知教师,以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帮助孩子,这些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成长,并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二、加强小学教育管理的对策
1.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
改变单一的评价制度。传统教学管理模式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单一的教学评价标准。以成绩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是造成教师缺乏创新和人文关怀、学生缺乏学习能动性和创新意识的直接原因。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改变用应试教育评价模式去评价校长、评价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不能以分数的高低、升学率的高低简单划分学校的好坏,教师水平的高低。不仅要考核学校的教学质量,还应考核学校是否贯彻了素质教育理念,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德、体、美、劳、心理方面是否也得到了健康的发展。
2.以实施课程评价为主要手段,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
实施课程评价是实现课程质量监控和教师行为引导的有效手段。小学实施课程评价应至少体现如下理念:(1)以学校为单位,系统规划课程评价机制,使课程评价贯穿于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条件以及教学反馈等各个主要环节。使得课程评价作为一套系统的评价机制,有效发挥其“发现、改善、解决教学问题并创新教学活动”的作用;(2)在规划课程评价机制时,不以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知识作为单一的评价标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应作为关注的重点;(3)确立学生在课程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作为评价判断的主体,侧重检查教师是否为学生建立了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是否能被激发出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是否学习到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4)评价不应完全标准化,而应在一定程度上尊重教师个性的发挥,支持教师课程创新,使“个性”与“责任”有机地结合起来。
3.全面提高师资队伍力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学校教学管理的第一要策是重视教师的发展。学校只有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帮助教师成长,让教师理解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还要积极而又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行动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
(1)学校应通过管理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增加教师对自己职业的满意度和自豪感。在激励制度方面,体现按劳分配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评制度,把教职工的待遇与德、能、勤、绩挂钩,强化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鼓励教师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多作贡献。
(2)加强教师职后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综合素质。学校应通过一系列措施完善教师继续教育的终身学习体系,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建立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教师培训机制,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拓宽视野,强化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只有教师的教育观念彻底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解放出来,才能彻底贯彻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培养学生对待学习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深远的意义。
4.增强家长与学校间的信息沟通
家长是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此学校应充分重视家长的参与,建立一个实时的学校和家长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随时了解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用心,家长用爱,建立家长和学校沟通的桥梁。针对学生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帮助、及时沟通,让学校的管理和家庭的潜意识教育连接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有很多人在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生活。
教育管理中教育管理者管理的主要对象是教师和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着眼于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去进行管理。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管理出现的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在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的同时,将日常的管理活动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管理中研究,在研究中管理,不断发现、研究问题,探寻解决之道。
参考文献:
[1]包宝振.关于我国小学教育管理模式及其国内外对比的探讨[J].教研探索,2010(8).
[2]宋艳霞.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对策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5).
[3]张绍杰,黄文.当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几点思考[J].魅力中国,2009(11).
小学教育范文5
关键词:小学教育技术;技巧;方法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和学生之间很难建立起很好的联系,这样就使得教学质量受到了很大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可供我们在教学中选用,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合理采用新的教学手段,从而使得小学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很好的拓宽,学生的知识也更加丰富。下面,笔者将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谈一些教育技术技巧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善于联系学过的知识,用旧知识来导出新知识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旧知识的复习,这样才能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比如,在讲解环形面积相关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绘制两个圆,一个半径为10cm,另一个半径为5cm,然后利用多媒体将这两个圆绘制成同心圆,让学生联想怎么来求环形的面积。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得到了调动,通过自己的想象找出了环形面积的求解方法,就能对这个面积公式掌握更加牢固,理解得也相对比较深刻。另外,在教学时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出一些对比关系,以使学生更易直观理解知识。比如,在讲解余数的相关问题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分别把6个和7个苹果装在3个盘子中,这能使学生更清楚地看到当有7个苹果时无法平均分配,进而了解余数。这样就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激发,也能温习旧的知识,从而起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
二、善于创设相应的情境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也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教学方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升,进而提升课堂效率。比如,在讲解循环小数相关部分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循环现象,比如红绿灯、时钟的周而复始等。展示完成后,我们可以给学生设置相应的疑问:数学中有没有这样的现象呢?这样就使得他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同时教师也能顺利地进行导入。利用这样的方式进行新课的导入,不仅能够使学生突破概念理解这方面的问题,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自然也就更加牢固。
三、要鼓励学生进行相应的思考
在小学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如果学生能够对一些相关问题多加思考,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对这些知识掌握得更深刻。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在具体的教学中,解出相关问题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再来解这道问题,这样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掌握必然会更加深刻,在想其它解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欲望也能很好地得到激发。
四、合理设置悬念
在教学中通过设置悬念的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心理。在讲解一些相关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悬念的设置使得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比如,在讲解三角形内角和的相关问题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悬念:小明家里的三角形玻璃碎了,然后给学生展示三块碎玻璃:小明应该拿哪块碎玻璃去买一块新玻璃呢?让学生进行回答并说出相关理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都争先恐后地进行回答。当时有一位学生就说出正确的答案并且说明理由利用三角形内角和进行求解。我当时给予了这名学生相应的表扬。通过这样的一个悬念设置,使得学生情绪得到调动,也使得学生参与到了这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地设置悬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之,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使得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相关能力得到训练,从而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谭刚.浅谈小学教育技术技巧[J].新课程(小学版),2011(3).
2.钟丽飞.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巧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0).
小学教育范文6
1.1学校办学条件跟不上教育发展需要
虽然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不断加大力度对教育进行投资,大大地改善了中小城镇小学的办学条件,基本实现了学校“楼房化”,但却没有配备与外观相匹配的教育教学设备和高素质师资队伍。由于当地经济相对大城市落后和中小城镇小学经济收入和运转经费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的资金非常有限。时值当今新课程改革的热潮,教师在没有现代教学设施设备的情况下,变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严重地制约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1.2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力量薄弱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授科目与教师所学专业不对口,教学手段落后。并且由于信息相对而言比较闭塞,往往教师知识技能更新不能跟随时展,教学手段和教学重点往往落后于大城市。小学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师资力量薄弱,工作量偏大,而且待遇也较低,导致教师队伍并不稳定。
1.3认识方面的错误
在人们的深层意识当中,学生到学校就是应该被管理,特别是在小学,是校正学生的错误,让他们在未来发展的时候加油的地方。教师要以“传道、授业、解惑”和塑造、训练为己任。若是教师没有将其做到,那么就会被作为不合常规而被“开导或制止”。学生离经叛道会被老师制止,教师独树一帜会被领导开导。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不利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们在参加历年国际中学生奥林匹克各种竞赛中夺取的奖项也是无与伦比的;在我们为培养无数“神童”欢呼雀跃时,西方国家却连续不断的大量的获得诺贝尔奖项,而到现在我国在此还是空白。
2对小学教育在未来的发展的几点思考
2.1充分利用人本管理思想在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
人本管理不是一种制度、一种行为,也不是管理工作的另一项任务,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一种价值观、一种方法论。人本管理的本质内涵要求我们只有将人本思想贯穿于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和教师自身的全面发展。量化评估条例的制定要体现对教职工的激励。现代学校对教师的管理早已进入了量化管理阶段,它通过制定具体可测评的数量指标,对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并根据特定的计算方式,对教职工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考核和评定。表面看来公正而科学,无可挑剔,殊不知这种量化管理“伤害”了部分教师的积极性。教师工作做的是好是坏,并不是通过这些规章制度能反馈全面的,换句话说,那些在量化管理考核中成绩并不名列前茅的教师,他们的工作就不用心、不见成效吗?就教师的职业特点而言,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其工作质量很难用一个精确的标准进行量化,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损害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度本身并没有什么错。
2.2抓好教师素质的提高
有着高素质人才的教师才是素质教育开展的基础,总是会为老师提供很多去学习去进修等多方面的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去多多了解外面世界的变换以及带给老师的信息,让教师可以开阔眼界,能够把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营造出有着深厚的文化气氛,管理者应该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新的教学内容以及新的教学方法。教师需要回过头,反过来思考自己在教育的时候有没有欠妥的敌人,要对自己在教育活动进行合理的分析,管理者不能对此有任何的对或者错的态度发表,而是更应该发掘出更有效果的教育方法,要用尽全部的精力给教师甄选出一个敢说敢想的环境。在学校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对这种人本思想有着极大地重视,而且能够引导家长,更进一步的带动社会,共同的建造出提示自己本质教育的文化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