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1
第一,辅导员工作是一份良心上的工作。教育部第24号令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要求第一条便是“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加强学生班级建设和管理”,将辅导员工作定位在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这一服务性更加使我觉得辅导员从事的是良心活,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态度和处理学生事件的方法上。涵盖热心、耐心、公心、爱心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互相联系,共同作用。
比如我现在带的是大一的学生,新入校门的他们是怀着无限憧憬走进大学校门的,对大学里的各项事务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不知道怎么来规划大学生涯,不知道如何度过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时光,这就需要辅导员下功夫进行正确的引导,特别是这个阶段正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的时期。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上文化多元思想多流的渗透,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价值观念的形成。他们时不时地会困惑,会迷茫,会找不到前进的方向,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名人生导师来进行指引。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就需要来担当引路人这一角色。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心态,拿出十分的热心,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在学生困顿的时刻,在学生疑惑的时刻,在学生艰难的时刻,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还记得素质拓展训练中那段生命之旅,正是因为有一双无论在平坦的泥地还是在陡峭的山路,无论在铁丝网下还是在独木桥上都不松懈的手,才让广大女学员感动得痛哭流涕。我想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就应该充当那双手的作用,陪伴学生度过大学四年。同时,在学生有思想问题找你解决的时候,要做一个最好的倾听者,同时给与真诚的建议。他们的思想可能比较天真,可能比较不成熟,这就需要辅导员耐心地听,耐心地讲,而不要表现出厌烦的情绪,浮躁的情绪,真正做到情为学生所系。
之所以说辅导员是一份良心的工作,还表现在奖学金的评定、助学贷款的核实、助学金的发放上。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有一颗公心和爱心。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做好学年评优奖先,使奖学金真正落实到优秀的学生。同时认真核查贫困学生实际情况,关心困难学生的生活,使助学金真正发放到他们手里。鼓励贫困学生不自卑不心虚不攀比,鼓励他们刻苦学习回报国家和社会。总之,真正做到利为学生所谋。
第二,辅导员工作是对能力的挑战性工作。这个能力包括了协调力、应变力、沟通力,具体指的是协调上级职能部门与学生之间上通下达的能力,应变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沟通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
就协调力来讲。从事辅导员工作两个月以来,虽然时间还很短暂,但已经真切地体会到辅导员工作的琐碎。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助学贷款、助学金、越冬补助等贫困资助工作;新生入学教育、学校规懂校纪知校史、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编排班级、宿舍、学号,选任班干,组织活动等日常管理工作,这些都成了辅导员工作中的必修课。这就需要应对学生处、教务处、党委等职能部门的工作布置,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若不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则充当不了桥梁这一角色。
就应变力来讲。学生工作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的,虽然日常管理还能找到一些固定的模式,但总排除不了突发事件的可能。面对突发事件,要求辅导员做到沉着冷静,第一时间上报,从大处着眼,寻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式。
就沟通力来讲。学生与老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需要交流的。老师的授课方式是否让学生满意,是否被学生接受,在学生不好意思向老师反映的情况下,就需要辅导员作为中间人协调。同时辅导员也应经常向老师了解学生的上课表现及出勤情况。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辅导员就要积极解决调和矛盾。维护年级学生的和谐、稳定。
第三,辅导员工作要求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从事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首要的要求便是自身政治强。必须与时俱进,关注国内国际时事政治,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迁;主动并经常学习理论知识,用正确的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先进的理论指引自身的行为。“学高仅能为师,德高方能为范”,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起到表率作用,成为一名令学生尊敬和钦佩的大学良师益友。同时,科学文化的加强也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是社会上最先接受新事物的群体。作为与他们打交道的我们也要具备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与学生有更多交流的话题,更准确地为他们引路。辅导员自身也要加强学习,提高业务。比如我不是思想政治教育科班出身,就要在工作中把这一门课尽快补上,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心理辅导技术,掌握教导方法,应用到做学生工作的实践中,指导工作有序地开展。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2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职业生涯规划的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尤其是对其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价值观、特长、经历以及存在的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比如,做出个人职业的近期和远景规划、职业定位、阶段目标、路径设计、评估与行动方案等一系列计划与行动。
一般说来,职业生涯规划具有四大基本特征。
1.1可行性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依据个人及其所处环境的现实来制定,才能成为能够实现和落实的计划方案,而不是没有依据或不着边际的幻想。如果所学非所用,或者不具备理想职业所要求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就不可行。
1.2适时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和未来职业行动的预测。因此,各项活动的实施及完成时间,都应该有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以便作为检查行动的依据。
1.3灵活性
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行动,涉及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规划应有弹性。随着外界环境和自身条件的变化,个人应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增加其适应性。
1.4持续性
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持续的职业活动安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2高校新入职辅导员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
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作为辅导员群体性职业生涯实现的手段,是指高校辅导员个体与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等组织培养目标相结合,在对高校辅导员个体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它既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又以辅导员个人的发展为目的。因此,开展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无论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还是对于辅导员个人发展,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同时,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引领者。我们首先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3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路径
3.1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角色的自我认识
作为一名高校新进辅导员,首要的问题就是尽快的实现角色转换,使自己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找到工作抓手,开展学生工作。因此,首先最重要的是塑造自身从形式到思想上的角色意识,尽快的实现从学生意识到老师意识的转变。通过理论的学习、经验的借鉴,实践的锻炼来丰富自己。其次,要认识到自身工作的综合性、专业性以及价值性。是一个全面育人的综合性岗位,所以要尽快的树立角色意识,加强自身的工作能力,符合辅导员的素质要求。
3.2高校新入职辅导员的职业环境认识
高校设立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一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举措。辅导员站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线,肩负着对大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关心和帮助的伟大使命。担负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稳定的重要职责,对于保证正常的学校秩序和学生健康成长,实现培养目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效果。
辅导员工作要求我们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素质、政治理论水平和较高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同时,加强自身教师专业化的培养与训练,掌握一定的德育思想理论知识与科研探究能力,提高自身的学术内涵与学术水平,从而更好的指导学生工作实践,全面有效地履行辅导员职责。坚持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科研化的职业路径。
3.3高校新入职辅导员职业目标的阶段设定
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根据人们在不同时期普遍遇到的典型问题和经历不同,可以考虑将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完成。这样既尽可能充分考虑未来发展,又立足于现实,才能真正符合职业发展的要求。根据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我们可以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工作重点和工作目标的要求。
新入职的辅导员老师,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这个阶段中,辅导员还处于学习、积累时期。工作重点应放在:一是在辅导员进行职业角色转换后,加强专项技能培训和开发,注意总结在工作中的得失与效果。二是发现培养学生成才过程中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帮助提升自身的职业认同度和美誉度。三是执行、完善或修订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日后的中晚期职业生涯阶段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以能够娴熟地应对各种情况,独立地开展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队伍当中的中流砥柱,成为职业化、专家化的学生工作者。
3.4高校新入职辅导员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具体途径
(1)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多阅读、学习政治思想、教育理论,具备较高的理论和政策水平。还应及时关注和全面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善于抓住国内外的热点、焦点问题,因势利导,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向学生讲述深刻的道理,提高他们区别不同性质的矛盾和识别是非界限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政策、新闻,例如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政策、研究生招生管理政策等。最后,还要有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与职业作风。为人处事稳重、踏实、诚恳、真诚。能成为学生信赖和信服的对象。这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好理论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前提。
(2)工作能力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组织管理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积累学生管理经验。建立、规范学生管理制度,加强班集体的有效组织管理,学生活动的积极开展。在形成规范的管理模式之后,养成学生的主动意识、自觉意识。通过管理来增强教育,促使学生管理为学生教育服务。同时,要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最新的思想风潮,掌握新型的管理沟通方式,突破与学生之间的“代沟”与距离。
(3)积极地参加培训与交流。例如政治理论培训、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培训、学校学院间辅导员工作专题培训会、经验研讨交流会等。多学习、借鉴成熟优秀的工作方法与途径,开阔我们的工作视野与思路。其中,辅导员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员。要解决各种学生心理问题。因此要特别注重参加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学习心理学知识,并且掌握一些心理健康指导方法。能够充分的了解并理解学生心理特点,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地做好学生心理疏散工作,这将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方面的问题提供很大的指导和帮助。
(4)提升科研能力水平。加强个人科研能力水平的锻炼,将所学专业与辅导员实际联系起来,同时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熟悉教育规律,明确价值取向,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武装自己的工作与技能。开展专业化的辅导员工作。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来探究辅导员工作实务。同时也将日常管理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成果或学术成果,来促进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
(5)发掘自身的特长与兴趣,提高综合能力。及时了解和发现自己的性格特点,专业特长、能力倾向,寻找自己的能力着眼点。将自己定位在最能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有所热爱才会更加投入。最大限度的实现自身价值。并不断结合学校学院辅导员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及时发现问题,适时调整偏差。
辅导员要承担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导师、大学生的人生引路人、大学生的生活导师、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拓展者等诸多角色和任务,因此,作为新入职的高校辅导员老师要将职业生涯规划作为开展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起点和重点,要将自身的长期发展和高校的思想教育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对于学校系统来讲,也必须要高度重视新进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根本上打造有专业化素质的复合型高校辅导员队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从而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实现高等学校与辅导员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张君君.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浅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3
关键词:高校;职业能力大赛;辅导员;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8-0021-03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是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无论对高校、辅导员,还是学生来说都是非常有益的,不仅给高校辅导员提升个人素质提供平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辅导员队伍工作水平和职业素养不断提升。因此,发现辅导员队伍建设过程中的突出问题,以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契机,通过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以赛促建,以赛促改,以赛促学,以赛促研。
一、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意义
(一)提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
通过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舞台,提高辅导员的专业化水平,积极调动辅导员学习和工作的创造性、主动性,加强敬业精神,提高辅导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对于打造一支工作实践能力强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全面考查和提高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1.职业能力大赛是优化辅导员队伍结构的重要途径。开展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可以使辅导员亲身体验以往工作中没有接触到的内容,为其学习以及锻炼提供了较好的实践平台,提供直接感受的机会,提供培训和实际工作不能完全企及的实践条件,迅速帮助年轻的刚入职的辅导员适应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
2.职业能力大赛是促进辅导员队伍“三化”的有效措施。随着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的逐渐推进,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之路已经成为学生工作者共同追求的目标。在以往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因缺少实际应用以及展示的渠道,经过职业化和专业化培训后,所学知识无法及时进行有效的应用,也就不能及时有效地印证培训的效果。开展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补充培训中出现的不足,同时也为辅导员提供了展示个人能力的平台,更好地促进了辅导员队伍“三化”水平的提升。
二、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内容和形式
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的赛制和题目内容,紧密地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内容相关,经过归纳分析,主要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班情熟知、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情景案例等比赛项目,以上环节做到了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的融合统一。通过参加比赛,使辅导员意识到注重日常工作中的实践能力是较为重要的,如思维判断、工作方法、语言组织、文字使用、新媒体运用等。
1.基础知识。比赛形式一般是书面闭卷考试,重点考核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及掌握和理解程度。在实际的比赛中,有部分辅导员体现出“重实践、轻理论”的表现,虽有着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在实际工作流程和实施方面对答如流,但在相关的理论知识的时事政治方面却较为欠缺,这也提醒辅导员要加强学习、对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积累。
基础知识测试的重要,意味着辅导员有夯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是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三化”的最基本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是向着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发展的,而是涉及时事热点话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也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学习。
基础知识中增加微博写作,目的是在对辅导员运用网络手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与写作水平进行考核,一般采用个人微博、微信模拟的方式。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将微博写作融合于实际工作中,在虚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上获得主导权,是对辅导员的工作方式提出的新要求。
2.班情熟知。对所管理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十分熟悉是高校辅导员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基本条件。此环节主要采用电脑展示的方式进行,为了增强比赛的可观赏性,将枯燥的学生信息通过电脑平台,展示“大海捞针、鱼目混珠、描述定位”等三个部分。班情熟知要求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经由屏幕随机抽取展示的学生照片,由辅导员通过照片提示,回答学生班级、姓名、专业、性别、政治面貌、民族、担任职务、宿舍号、宿舍其他成员姓名(至少说出3个)、家庭住址、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情况、奖惩情况、兴趣爱好等内容。重点考核辅导员对班级每一位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程度,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情况。
3.主题班会。此环节中,要求辅导员以平时工作中接触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内容,自由设定主题,班会体现的观点要鲜明突出,有完整的班会结构,与学生要有充分自然的互动,结合所带学生专业和心理特点,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以及教育学生的目的,具有现场性、互动性、团体性等特点。利用辅导员在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充分展示其在班集体、团支部开展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主题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指导作用和工作能力。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因素
随着高校对学术科研的重视,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呼声也逐渐高涨。辅导员重视工作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个人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教学实践中,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存在诸多限制因素。
一、限制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客观因素
1.学生管理工作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辅导员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奖助学金评定、心理疏导、学生干部培养、党团建设、班级宿舍管理、情感咨询、就业指导等多项职责。按照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为1:200的标准来算,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辅导员数量不足的情况。辅导员工作量和工作难度显著增加,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不能进行深入研究,工作往往敷衍了事。
高校对辅导员有严格的考核标准,以某高校为例:每月定期与学生进行谈话,并做好谈话记录;对所带班级,每月至少听课一次;每周至少进行两次学生宿舍检查,等等。辅导员要24小时开机,工作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对于上级安排的工作及日常学生工作已经是疲于应对,还要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监督,工作推进难度增加,成效不大。
2.高校辅导员的科研激励机制太片面
当前,一些高校在管理中无形将辅导员队伍边缘化,不轻视,但也不重视。辅导员薪酬待遇不同程度低于专职教师和其他行政人员,职务晋升也处于劣势,甚至没有资格,无论是个人发展还是工作技能的提高方面都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考核标准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多数辅导员工作五年以上,薪酬和职务还是没有较大提升。部分高校存在辅导员无法入编的状况,辅导员在学校没有“名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本职工作的前景丧失了信心。
3.高校辅导员的科研环境有待改善
在日常工作中,辅导员少有机会接受专业科研能力的培训,即使是参加学院组织的各项培训,也仅仅限于学生工作方面,客观上阻碍了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
个人职称是限制科研课题申请的最大因素,多数高校辅导员都有搞科研的热情,可是苦于自身学历等因素的限制,无法参与课题的申请和研究。此外,限制条件还有很多,比如学院内部没有适合申报的项目,申报项目的合伙人不能达成一致协议等,使得科研项目的开展层层受阻。缺少良好的科研平台,辅导员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较少,很多好的观点和思路中途夭折,难以继续。
二、制约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主观因素
1.高校辅导员自身科研能力有限
高校辅导员队伍总体上以本科学历为主,硕士学历为辅。根据调查,高校辅导员构成中本科学历占总数的78%,而硕士学历占总数的22%。本科生在校期间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涉及科研项目的开展,对科研的程序和内容较为陌生,加之科研工作要求科研人员具有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分析数据和总结过程等科研工作的基本功,这大大制约了高校辅导员自身科研能力的提升。
2.高校辅导员科研意识淡薄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5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骑单车追宝马”为你整理了这篇新入职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做好辅导员工作
——新入职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宋雨阳,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海洋法律与人文学院2018、2019、2020级研究生辅导员。
经过几天的培训,使我对辅导员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辅导员不像我们当初所想的那么简单,通过这几天的学习,使我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学院为使我们2020年新进的教辅人员能尽快适应学院的管理工作,于12月10日, 特地为我们开办了辅导员岗前培训班,这次岗前入门培训虽然只有仅仅三天,但内容十分丰富,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在培训中,几位学校领导和各学院经验丰富的老辅导员都谈到了当代高校辅导员身肩重任、角色特别这一问题。人们都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辅导员:“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可见,“辅导员”这个称谓包含了许多荣耀而任重道远的内涵。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这些光环的背后,高校辅导员们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做为一名新入门的辅导员,我要向那些长期在学生管理工作战线上辛勤工作的老辅导员们学习,学习他们那种任劳任怨、吃苦耐劳、甘心奉献的精神,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奉献给教育事业。
辅导员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高校辅导员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辅导员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
辅导员是管理者。辅导员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学生管理和教育工作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辅导员是朋友。即所谓的“良师益友”,就是强调高校辅导员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
最后,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辅导员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二、培训为我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培训中,几位从事学生工作多年,管理经验丰富的学院各部门领导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辅导员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辅导员的工作问题上,学生处彭处长给我们总结了一些明确而具体的工作,给我们今后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同时让我也感觉到要做好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只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在面对学生突发事件如何处理的问题上,一些老辅导员老师通过以往的案例给我们做了详细的解读,通过活生生的案例然我们体会到,学生工作无小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等等。这一切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辅导员,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管理方法和策略, 争取精益求精。
三、培训使我了解了如何做一个好辅导员。
1.要学会学习。
我们不仅要提升自身的专业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其它的知识,要做到多而广、博而精。此外,我们也要学习如何为人处事,辅导员从事的毕竟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如果能善于观察、研究、思考,处理好与学生、家长、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那么相对来说,工作起来就会方便些。
2.要学会公平。
对待学生要讲究一视同仁的原则,不偏重特长生、优等生,不歧视贫困生、后进生。应讲究奖罚分明,同等对待。
3.要学会爱学生。
不管学生做了什么,你都要真心实意,关心爱护学生,体贴与理解学生。让学生觉得你始终是他们中间的一分子,始终是爱他们的。
4.要学会反思、改进。
要想从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就少不了这一环节。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犯同样的错误,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发现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尚需整改的不足,力争改进,精益求精。
以上是我这几天学习的心得体会,我接受了好多同仁的经验,学习到不少理论知识,为今后辅导员工作指明了方向。现在辅导员这支队伍已经得到了教育部和学院的高度重视,给我们创造了很多发展的平台。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这份工作当成一份事业,为学院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代先锋立德为先
——2020年新入职辅导员岗前培训心得
赵万通,辽宁海城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大连海洋大学,现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中新合作学院)本科生2018级、2020级辅导员。
信息工程学院的王建东老师说,做辅导员最基础的是要有德,要立德树人。这份职业在看似光鲜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份需要比全职保姆还恪尽职守的工作。
在一开始还没有真正了解辅导员工作的时候,我怀着憧憬和激动的心情来到了大连海洋大学,我觉得每天都能够看到一张张有朝气的面孔,想必我也会跟着变得朝气蓬勃。在工作了大概一周之后,我突然觉得,这份工作更多的是责任,是真诚。作为一名新手辅导员,可以能力不足,可以惊慌失措,但唯一不能丢掉的,就是对学生炙热的真诚。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更是学生们在学校坚强的依靠。水产与生命学院的党总支副书记张家润老师在培训中谈到了大四学生遇到的一些心里问题,一边忙于自己的毕业论文,另一边还面临着或考研或就业的压力。在他当时还是个辅导员的时候,他需要与几百名学生的家长取得联系,逐一汇报他们孩子目前的情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这个相对来说比较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也有部分学生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而有了轻生的念头。而这么多繁杂的事,都需要张老师一个人来处理,我顿时感受到了辅导员的不容易。他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认为大概靠的就是对工作的热爱和坚持吧!
辅导员培训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培训 效益最大化 实现路径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加强辅导员培训工作,是提升辅导员工作水平的重要保障,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辅导员培训指的是高校管理机构为改变辅导员的价值观、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帮助辅导员提高履行岗位职务能力的一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据相关研究文献了解,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受到普遍重视,但是培训效果不佳、效益不高的状况也普遍存在。本文将管理学的“培训效益最大化”这一理念,运用于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对高校辅导员培训效益最大化实现路径做了初步探讨。
1.高校辅导员培训引入效益最大化概念的理论意义
目前就高校辅导员培训效果不佳很多学者和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设想,笔者在这些研究成果基础上,借鉴企业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员培训的相关理论,学习赵喜文教授对培训效益最大化实现要素的论述,将其引入高校辅导员的培训活动。
培训的管理学概念是相对组织提出的,组织培训是指组织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个人对职业的满足程度,直接有效地为组织生产经营服务,从而采取各种方法,对各类人员进行的教育培训投资活动。既然要投资,那么需要计算成本与回报,培训效益所关注的正是培训投资与回报的关系,它是指受训者经培训回到工作岗位所带来的效益与培训投资的差额。差额的值越大培训效益就越高,反之培训效益越低。赵教授指出: 企业培训效益最大化实现基本要素结构也可以简称为企业培训实力,他是服从与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的,他与企业其他实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缺少。①根据他的论述,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最终追求,笔者认为,高等学校的发展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也深受社会其他组织的影响。作为高校也应该应时而动,放开眼界,转变固有思路,关注本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的发展状况,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培训这一途径无疑值的学习和借鉴。同时高校还必须关注到的是由于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想要提高学生工作质量就必须开展高效的辅导员培训,必须追求培训效益最大化的实现。
然而辅导员培训效益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成果是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它涉及到培训文化的健全、培训制度的完备、培训内容的恰当、培训方式的科学等方面,也涉及到辅导员对培训的内容是否吸收、能否有效地运用于学生管理活动等因素。因此实现辅导员培训效益最大化依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阻碍。
2.实现高校辅导员培训效益最大化的主要障碍
目前高校尽管投入了很多人财物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辅导员培训活动,但培训效益比较低下的事实依然困扰着高校辅导员管理部门。有些高校的主管部门对辅导员队伍在定位、建设和发展上存在认识误区,对辅导员的培训工作管理不到位,执行培训要求不够严格, 对培训重视不够,多数学校没有制定辅导员培训长期规划、培训经费制度、培训管理制度等制度保障体系,导致了高校辅导员培训不规范的现状,因此辅导员培训多数是较为短期的、局部的和零散的,效果不明显,更不要说实现培训效益的最大化了。主要障碍存在于以下几方面:
2.1培训的安排与高校发展战略和规划相脱节
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的主要目的是满足培训组织者的需要。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应该为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目标服务,因此这一类型的培训应该首先符合高校的发展战略、办学定位。然而目前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常常是单独开展,没有从高校发展战略的角度考虑,只局限于某一个培训项目或某一项培训需求,没有考虑服从或服务于学校整体的人才战略,因此导致培训的内容比较空洞,从长远看也不太能满足学校人才发展战略、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和工作的需要。另外,培训的安排需要对高校现况进行分析与发展预测, 并且以此为依据对辅导员培训的具体内容、实施步骤与相关政策和措施及经费预算等方面制定全面的、 长远的、战略性的安排。然而现实的辅导员培训活动自身缺乏规划,不但没有被纳入学校的人才进修制度,而且也与学校的年度发展规划不符或是脱节。
2.2培训部门与用人部门相互缺乏沟通、协调、配合,内耗大
实现培训效益最大化需要考虑投入和产出的比率。现实中,对辅导员的管理实行的是学校和院系的双重领导,因此辅导员的培训活动常常涉及很多部门,包括学校的人事部门、学生管理部门,还有系级管理部门。这些部门出于各自的工作需要对辅导员进行不同类型和内容的培训,然而这些培训本身由于组织者的不同缺乏应有的协调和配合,表面上是增加了培训的次数,然而实则是加大了高校内部的损耗,导致人、财、物等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突出,加之开展的培训忽视辅导员的自身需求,因此造成培训投资成本增加,实际产出的成果却不明显,导致效益较低,效果不明显的情况较多。
2.3忽视培训的持续性,培训时重时轻,时紧时松,时有时无。
培训效益最大化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其实现要求高校在对辅导员的培训工程中必须从全局的角度考虑这一培训活动对高校长远发展的影响,制定并实践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培训规划。然而在实际当中,高校对辅导员的培训常常是随机性和临时性的培训为主,或者与对其他教职工的培训掺杂在一起,缺乏长期的、系统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的规划,致使这类培训沦为形式,培训效果更无从保证。
2.4无视作为成人的辅导员的学习特点,培训效果无从保证
培训效益最大化的衡量最终是从辅导员经过培训回到本职工作岗位后所带来的一系列效益上得到体现的。参与培训实际上是辅导员的一项福利和奖励,显示的是高校对于辅导员这一群体的重视和关注,大多数的辅导员都报以支持和赞许的态度。然而许多高校将辅导员培训等同于一般的学历教育模式进行开展,惯用的培训方式实质上是普通学历教育的模式,违背了作为成人的辅导员这一培训对象自身的身心特点,不符合成人职业教育理论中有关成人学习和教育的规律。实际的培训过程中课程设置目标模糊、内容和实际工作运用脱节、教育形式以满堂灌一边倒为主、课堂氛围缺乏互动、效果考核似有若无,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培训效果,最终使得效益最大化无法实现。
2.5轻视培训后期检查和人才提拔,造成人才浪费和流失
培训效益最大化的实现不能忽视培训的后期检查和激励,培训后期的检查可以巩固培训内容、发现培训问题,便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更正不利于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培训内容或是培训形式等。培训后期的人才提拔是稳定辅导员队伍的保证,使得真正由于培训提高了各项技能和素养的辅导员得到认可和提拔,同时激发广大辅导员积极参与培训的热情进而提高培训的效益。现实中培训常常被误解为仅仅指的是培训过程本身,忽视培训后的跟踪和检查,让受训的辅导员感觉“学和不学一个样”,学成了也是“学无所用”,不利于发掘人才,造成人才的浪费甚至是流失。
3.高校辅导员培训效益最大化的实现路径
高校辅导员培训效益最大化的实现路径主要因素包含先进的培训文化、健康的培训机制、科学的培训方法三个方面。这三者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不可缺少;这三者又不是截然分开的,又有相互包延之处,例如培训制度属于培训机制的一部分,又属于培训文化的一部分;科学的培训方法也可列入培训文化之中。②
3.1营造健康的培训文化
高校辅导员培训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织部分,是高校在辅导员培训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关于培训职能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基本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载体的总和。在这种健康的培训文化的影响下,高校将组织的辅导员培训活动与高校战略目标和辅导员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培训被视为高校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效途径;培训工作成为所有管理者的共同职责,需要多类管理部门统筹实施,共同谋划;接受培训者在培训内容、形式、地点和时间的选择上有很高的自由度,可以交流培训信息;培训计划强调系统性和成长性,完备的培训信息系统得以建立并良性运作;强调对培训需求的满足和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结果成为评估辅导员个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促进了高校文化建设,提升了辅导员的各项素质和能力,提高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水平。
3.2建设全面的培训机制
辅导员培训能否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直接和客观影响因素就是高校是否有全面的机制的保障。这种机制包括完善的培训制度和管理办法,以及专用的培训经费、专门的培训机构、专业的培训人员和固定的培训时间及场地、良好的培训设施、设备等等。首先,高校应该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培训部门,负责制定辅导员培训计划和制度,调查辅导员培训的需求,确定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安排辅导员培训的实施,考核辅导员培训的效果等方面工作。第二,应该设立专项经费对辅导员培训予以支持和保障。专项经费用于培训师资的聘用、基础设施的建设、培训结果的鉴定和人员的奖励等开支,是培训能否顺利开展和实施的物质基础。第三,应该建立系统的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包括在培训、激励、评价和使用方面都应该建立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将各种辅导员培训制度和政策相互配套衔接,体现制度与政策效度和作用,有利推行并实施辅导员培训、考核、使用与待遇相联系的管理机制,从而促进辅导员培训的健康发展。
3.3运用科学的培训方法
实现辅导员培训效益最大化必须要关注辅导员本身的培训需求和学习特点,在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预测和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采用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培训方法,以此保证最大化培训效果的实现。
首先要关注辅导员本身的各异的培训需求。辅导员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验等现实条件不同,而且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内在个性心理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对胜任工作所需具备的各种条件,各个辅导员能实现的程度亦有不同,这种参差不齐的差异在进行辅导员培训时应该予以重视。因此开展辅导员培训的第一步是进行培训需求分析,分析辅导员需要什么样的培训以及有这些需求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周密调研,运用有效的手段,确认辅导员现有的知识、能力与从事本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之间差距状况就是培训需求的分析。它是真正有效地实施培训的前提条件,是培训工作的起点,是使培训工作达到准确、及时和有效的重要保证。
其次要按照作为成人的辅导员自身的学习特点来确定培训内容和方法。根据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成人学习相关理论结合赵喜文教授的研究成果,成人职后教育(即培训)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从学习者自身来说,他们的年龄是25岁左右至退休的成年人,心理特征比较稳定,基本独立,处于已入职状态;从学习特点上来说,他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且日益成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他们倾向于学习能及时运用的知识,以操作为中心;从教育特点上来说,他们接受培训的目的是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比如取得执业资格等,设置的课程应该是职业性的,集中在一个点或一个专业,采用的教育方式是自我控制和自学为主,考核方式应该是工作业绩考核为主。
高等学校的发展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相适应的的升级系统,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要关注和适当吸取其他系统的优势经验为我所用。在高校辅导员培训中引入培训效益最大化这一管理学理念并且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不断健全培训文化、完善培训机制、运用培训方法无疑将对提高辅导员队伍的素养和能力进而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大有裨益。
本文系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中国本土化企业与高校管理案例库组建工程研究”的子课题“高校辅导员培训效益最大化研究”(课题编号:2011D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赵喜文. 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特点扫描.
,2010-10-13.
[2] 黄权标.覃干超.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培训实效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20).
注 释:
①赵喜文. 企业培训效益最大化实现基本要素结构之我见之一.
, 201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