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软件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软件实训报告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45-02
SPSS简称为“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al Package forthe Social Science),是最常用的统计数据处理应用软件。SPSS能方便、快捷地处理统计图形、图表,使教学过程变得直观、形象。SPSS软件操作简便,大部分统计分析过程可以移动鼠标选择菜单命令即可完成。
证券投资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三本院校的金融类专业课程设置中,处于基础核心课程的地位。教育部已经发文要求,三本院校的培养方向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变,这就更加突出了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近年来,很多学者对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重视实践性教学课程的安排和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论知识,并对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在我校,学院各级领导非常重视证券投资学课程实践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实践教学的教学目的,学院投入资金购置相关的金融软件和建立证券模拟系统,建立了能够容纳四、五百人的实验室,实现教学过程的网络化。技术化。同时,在我们经济贸易系,拥有一批金融理论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学团队,为卓有成效开展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借助于统计软件SPSS软件的优点,结合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证券投资学知识,同时也是对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改革的一次很好的实践。本文结合《证券投资分析实践教学》课程教学的实际经验,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体系、教学手段进行探讨,以期构建基于SPSS软件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处理数据的教学平台,提升金融类专业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运用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体系设计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牵涉的数据较少,对数据的处理基本上是手工操作。手工操作处理数据不仅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大量的数据是无法用手工操作在短时间内完成的。当今的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度发达的社会,在金融行业,每时每刻都要处理大量的数据,所以传统的《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应用型本科的教学目标不相适应。因此,在实践教学中要体现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强大功能,使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在SPSS软件的帮助下顺利的进行。在教学方法上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把理论融于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强调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的教学理念。教师事先设计好实训教学的流程、实训教学的内容;在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中,教师所担负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会如何把理论和生活中的实际结合起来,并随时解答学生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动起手来,进行实践操作。
(二)课程的内容体系设计
依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重点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来进行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基本形成讲授、上机实训、实训总结三大环节来进行,由于实训的时间安排是每个学期的第十四、十五周,因此三大环节的内容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进行。
第一环节,讲授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SPSS软件学习;SPSS软件的介绍;SPSS软件的安装;SPSS软件显示品质数据-柱状图、饼状图;SPSS软件显示数量数据-直方图、线图;SPSS软件计算分配数列的均值、众数、中位数;SPSS软件回归分析;SPSS软件时间序列分析。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
第二环节,上机实训环节。这一环节实训教学的内容为:学生在实验室上机实践。教学要求:学生上机安装SPSS软件;学生打开模拟炒股软件,在软件中查找,记录关于股票等有价证券的数据。利用SPSS软件处理这些数据,并且分析这些数据。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三环节,实训总结环节。撰写实训报告。要求:学生汇报实训的心得体会;呈现利用SPSS软件处理数据的结果。撰写实训报告。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手段
(一)讲授教学
讲授教学重点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讲授给学生,操作过程简明直观地展现给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借助SPSS软件将手工操作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的数据进行处理,让学生不仅学会SPSS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也让他们体会SPSS处理、分析数据的巨大功能。
(二)实践操作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法是在讲授完《证券投资分析》基础理论知识、SPSS软件基础知识后,要求学生互联网收集与《证券投资分析》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并运用SPSS软件对实际问题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最后根据处理的结果做出决策。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互动教学
本课程在讲授教学环节中鼓励学生在老师对软件操作完成后,走上讲台把软件操作再演示一遍,其他学生都能在的屏幕上清晰地看到该组同学的演示,同时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学生双向交流,能有效提升所教内容的深度、广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
(四)学生实践成绩考核
学生考核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实际操作能力排名。学生利用SPSS软件处理股票价格、市盈率等数据,利用相关分析,做出买入的决策。然后通过模拟炒股软件进行交易,按照实际收益率进行相应的等级评定。第二,教师在实训报告中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学生按照要求认真作答。教师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实训报告进行批改,并给出相应的等级。
三、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为了检证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教学效果,我们按照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向参加了实训的132同学派发了调查问卷,在统计问卷中设立了14个问题,要求被调查的学生如实客观的回答其中的问题。收回调查问卷132份,有效问卷132份。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80.3%的同学认为“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实验教学中提高了证券投资分析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能力,认为该实验教学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的人数占了75.7%;90.1%的同学认为在该实验教学中提高了实践操作、动手的能力;81.1%的同学认为SPSS软件处理数据比传统的方法方便,而且有76.5%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提高了综合处理、分析数据的能力;82.3%的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课程的学习对毕业以后从事金融相关行业的工作有帮助,有86.4%的同学认为课程将对其马上要进行的毕业设计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为期两周的教学实践,同学们圆满地完成了实践任务,形成了一份完整的实践报告。通过以上教学手段使得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对实践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学生认为这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设计非常有帮助。
2.通过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有效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找到了书本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的结合点,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
3.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撰写报告和汇报,锻炼了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
4.运用先进的多媒体实验教学设备,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以实验室先进的多媒体实验设备作为平台,可以清晰地描述和展示一些光靠语言或者板书等无法表示的概念、操作过程,可以通过系统进行实时交流。
四、结语
在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把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相结合,把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相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但可以突破封闭式课堂教学模式,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创新空间,而且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也丰富和拓展了实验教学的内容,加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同时通过“SPSS在《证券投资分析》实训教学中的运用”的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利用比较先进的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的能力,还可以拉近理论教学与学生毕业以后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行业等实际业务中的差距,提高学生从事金融行业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清清.《SPSS应用实践》实验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8).
[2]赵静.《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20).
[3]王愚.证券投资分析课程仿真实践教学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软件实训报告范文2
将实训制度形成完整的、成文的形式,并以此作为保障,具体包括:
1)实训实施计划:实训开设的时间(学期、学时等)等信息,实训指导老师、实训地点等信息。
2)实训教学大纲:实训目的、实训的内容与要求、实训环节及要求、实训学时分配、信息化实训设施设备使用知识等的规范。
3)实训课程标准:实训项目简介、实训器材使用说明、教学方法、实训项目实施方法、教学资源以及信息化考核标准。
二、信息化实训保障体系框架
1.指导人员的要求
信息化实训的时效性和实操性都很强,指导人员应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共同组成。专业教师应由亲自主持或参与了各技能项目的设计的教师担任,应对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非常熟悉,并在整个工作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弥补专业教师大多不熟悉企业具体环境这一不足,特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共同参与研究指导,防止在信息化技能实训的设计出现偏差,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信息化技能实训的适用性。
2.操作人员要求
进行信息化实训之前,必须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首先,让学生充分理解实训的前导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要点,以保证实训项目能够顺利地开展。其次,实训前的培训能够让学生熟知完成既能的工具,这在另一方面强化了学生对物流设施设备地的认识。
3.“财”与“物”的要求
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实训场地主要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两种。校内信息化实训基地一般要求信息化功能齐备,基本能满足整个物流信息化各项技能的实训需求。如物流信息化软件实训室、物流条形码识别系统操作实训室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议校方与物流信息技术应用广泛的企业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满足学生企业实践的需要。实训设备包括硬件设备和各种软件设备。硬件设施设备应满足培训物流信息化人才技能的需要:如信息化技术应用实训和物流虚拟仿真实训。实训软件设备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与各实训配套教材、模拟软件操作指南等,供教师备课、授课和评价使用;第二部分包括模拟软件、企业视频资料、案例集、习题库、实训指导书、多媒体课件、在线交流、物流信息化职业技能培训等,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三、信息化实训内容体系框架
物流信息化实训内容体系的设计应该依照信息化实训的特点,按不同教学阶段的具体要求,分层次分步骤来设置实训内容,并形成适合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实训体系框架,令“教、学、做”结合起来的实训体系结构。
1)理论基础学习:由信息化物流人才的职业素质课程和技能理论基础课程构成。这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论保障,主要在课堂学习中完成。
2)岗位技能实训:主要在校内物流实训基地进行,重在训练学生在物流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模拟操作技能。
3)企业实习预就业:主要在校外物流实习企业完成。这种实习的集中性比较差,故应加强对过程的监控,完善科学的评价标准。建议制定符合信息化人才培养标准的实习任务和考核标准,包括顶岗实习报告、实习日志、校内外教师指导记录、信息化技术顶岗实习工作报告等。
四、结语
软件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 单片机 项目开发 实训教学
引言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作为工科院校电子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集合数电、模电、通信、计算机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因此,课程难学抽象,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比较难懂,难以掌握单片机的系统结构。为此,如何通过《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实践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就成为单片机实践课程体系改革建设的一个重点难题。
学生在学习单片机课程时,已经具备一定的数电和模电的基础知识,通过单片机理论知识的学习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一些简单的单片机项目开发。这样,学生通过几次项目开发后,逐渐巩固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锻炼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1.项目选材
在选择项目时,以最简单、最具有代表性的MCS-51系列单片机为重点,并且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使之具备多样化。在学习单片机基本原理的同时,详细讲解整个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教师在前期阶段可把每个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小课题,让学生一个个去完成,锻炼学生的调试能力和测试技巧,为以后的系统联调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找到原因,通过测试的结果与理论设计的指标进行比较,改进设计方案,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尽量多展示项目完成后的演示效果,让学生对系统有一定的宏观概念。另外,尽量多选一些课题,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研究方向,并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找到项目的突破口。
2.项目实施
首先让学生相互进行组队,每个队伍的成员偏重点不同,这样既能相互补充又能发挥每个学生的长处,成立一个团队,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锻炼。队伍确定后,便可分工合作,根据项目的设计要求,完成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负责硬件设计的同学必须拿出设计原理图、PCB图和调试报告;负责软件设计的同学绘画软件流程图并编写程序,协调单元调试和系统联调调试等;负责撰写设计报告的同学须将整个系统的设计过程,方案比较,方案优化,调试过程,系统优缺点以及总结展望等详细记录下。
然后是进行专题训练。因每个队伍和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可能会有一些学生完成自己的课题有存在一些难度,此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把学生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作为专题来讨论。这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起来更有兴趣,效果会更好。
紧接着让学生把系统的各个模块组合起来。这期间也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模块之间信号不兼容、相互干扰等,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系统的概念,掌握系统集成的办法。系统完成后,对系统的各项指标进行测试,与设计的要求进行比较,修改设计,通过一次次反馈、修改,最终完成任务。
最后,教师集中学生对整个设计过程进行总结,对出现的普遍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对设计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加强专题训练。教师根据每个队伍的评测结果和撰写报告的质量给出实训的综合成绩,完成整个实训项目。
3.改革特色
传统的实训模式是让学生在实验箱上完成,插一些芯片,接一些线等,不直观,不能直接反应单片机系统的开发过程。而改革后的实训模式则完全不一样,教师将项目引入实训中,让学生进行相互讨论,这样不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而且更增强了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实训项目,学生自己查阅资料,方案讨论,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等。
项目式实训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根据需要,引入一些电子设计类的项目或电子竞赛的试题,将其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进行讨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还加强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共同探讨项目中的难点和解决的办法。在项目式教学的课堂上,老师是一名协助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精彩纷呈。
另外,教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引入一些与企业合作的项目作为实训的课题。一方面,这些题目与实际生产相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并且这些项目都进行可行性分析和市场调查,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应用起来;另一方面,让学生接触一些与实际生产相关的项目,有助于对专业的理解,对提高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还可以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项目进行改进,提出更好的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单片机教学的创新型。
实训课程一般是三周时间完成,安排在每个学期的最后三周。学生在本学期已经系统地学习了单片机原理课程,并且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对单片机的电路及模块有初步的认识,初步学会单片机编程方法。时间可大致划分为方案设计、论证一周时间,硬件仿真、软件仿真一周时间,焊接、调试、撰写报告和答辩一周时间。这样安排时间比较合理,不会太紧也不会太松,让每个学生都有事情干。
实训报告的撰写要有详细的设计理论、电路、调试方法、测试仪表及测试报告等。另外要附上电路图、PCB图、软件流程图及元器件清单。这样规范处理,有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设计理念。
结语
本文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通过大量的实践验证,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案例,提出了一种项目式教学的方法,为单片机的实训教学做了一些创新性探索。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和步骤具有前瞻性和启发性,并且使得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有极大的帮助,还能强化学生的团队精神,锻炼学生的决策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军涛.教师引导学生主导教学方式在单片机实训中的成功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06).
软件实训报告范文4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技术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维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具备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和维护工程师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技能。传统的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注重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概念、方法等基础知识讲解,学生由于缺乏项目开发的实际经验而难以理解。传统的实践内容涉及到多种软件工具的使用,内容安排零散而不成体系,学生无法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实际工作流程。因此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将理论教学贯穿于具体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作过程中,并设计完整的实践项目使学生参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整个过程。
2.课程教学中的现有问题
2.1 理论教学枯燥
本课程理论教学知识点多且覆盖范围广,涉及到信息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多种方法、系统分析设计报告的编写规范、软件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等。课程讲授的理论、方法、模型技术都十分抽象。大量抽象的理论知识,如果使用传统灌输式的讲解方式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感觉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主体的能动性[1]。高职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能力往往比对操作技能的掌握能力弱,因此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教学效果欠佳。
2.2 实践教学零散
目前很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教材缺乏配套的较完善的实训教材,无法让学生全面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实训通常设计为使用若干种辅助系统开发的CASE工具,粗略讲解每种CASE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设计几个组织结构图、业务流图、数据流图、用例图、类图、活动图等练习[2]。实训安排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作流程不匹配,实训内容零散不成体系。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仅仅掌握了几种CASE工具软件的简单使用技能,但没有按照软件工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全过程,没有经历一个系统从需求分析、需求转换成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最终形成表达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模型的流程,因此并没有真正具备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能力。
CASE工具实训主要是练习使用Microsoft Visio、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工具软件辅助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高职院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强调实验过程中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实际运用,不要求学生进行过于复杂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学生参与分析与设计的信息系统一般是小型系统,所要完成的任务相对简单,采用大型的软件分析设计工具如Rational Rose、PowerDesigner等过于复杂,需要更深层次的专业知识,不适合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和使用。并且多种软件分析设计工具的使用也使得课程的实践环节缺乏连贯性,往往导致每种工具的使用技能都没掌握牢固。
2.3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整个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通常以讲授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和过程为重点,实践教学中通常以讲授CASE工具的使用为重点,目的在于让使学生掌握信息系统规划、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工具与技术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以及运行维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教学效果与课程目标差距很大,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于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无法融会贯通,并在实践中灵活应用;另一方面实验环节的设计与理论知识的讲解不能一一对应,实验内容不能有效地服务于课程理论知识。学生的感受是抽象的理论知识需要死记硬背,实践操作时又找不到合适的理论方法的支撑[4]。
3.课程项目化教学探讨
3.1 课程内容构成
随着上海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加大,职业能力较强、与工作岗位对口的职业教育人才由于实际针对性更强将成为农业信息人才的需求重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对培养具有农业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农业信息复合型人才有重要作用。针对本课程知识抽象性强的特点,结合高职院校农业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调整课程内容体系结构,设计两个农业相关的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项目。
以第一个“农业生产管理”项目为引导,使用项目任务组织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针对此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每个环节进行教学和实训。以第二个“农产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项目为强化,设计工作任务,完成对该信息系统详细的分析与设计工作。第一个项目设计得较为简单,主要是以该项目为载体进行理论教学。第二个项目设计比第一个项目复杂,侧重于实际工作任务的分解与实施。两个项目由易入难,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过程进行了两轮,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相关技能。
课程内容覆盖信息系统项目开发中的几个重要环节:项目可行性分析与项目计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通过以上工作过程的分析,将项目分解出多个工作任务过程,按学习情景(学习项目)的教学顺序描述教学内容。以72课时为例(其中包含实训36课时),具体项目及任务内容及课时分配如表1所示。
3.2 实践教学设计
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思想是:工作任务确定实训内容,工作岗位确定任务分工。项目一是理论教学的主要载体,做为入门级项目的实训注重基础技能的掌握,实训环节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项目二是理论在实践中的进一步应用,做为提升级项目的实训注重岗位技能的掌握,实训环节要求学生成立项目组定岗进行。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实际是一个建立信息系统逻辑模型与物理模型的过程,基本采用图形方式表达所建立的模型。这种方式可以提高模型的可视化效果,便于与用户交流,分析原系统中存在问题,验证用户的真实需求,为最终建立满足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提供基本的模型与规范,也为用户提供验收信息系统的依据。因此,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中利用相应的开发工具,可以提高信息系统开发的效率,提高系统开发的质量。使用Microsoft Visio提供的常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型的模板能绘制Gantt图、组织结构图、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框图、UML图、数据库模型等,利用这些模板可以快速建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模型。Microsoft Visio与微软的其他软件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直接将生成的图表为网页文件或将图表插入到Word文档中,也可以在Word文档中打开Visio对图片进行编辑修改。另外,该软件操作界面简洁、操作方法方便、图形修改便捷,使用拖放式建立标准图形,功能数据与图形的有效结合能方便在进行模型建立时提供更多的信息。因此,选用Microsoft Visio做为实训环境有利于高职院校学生掌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
以36课时为例,具体实训内容、实训目标、实训安排如表2所示。
3.3 考核方式研究
本课程的传统考核方式是对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理论进行笔试,对CASE工具的使用进行机试。这种考核方式只考核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综合能力和信息系统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需要对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具体方案如下:
(1)实训文件与实践报告相结合
每次实训课要求学生提交相应的实训文件,课程结束要求学生将所有实训文件归纳整理后形成“农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和“农产品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既可以考核每次实训的结果又可以考核项目的完成情况,深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掌握。
(2)个人考核与团队考核相结合
项目一的各次实训及最后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报告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考核实训文件和实践报告的完成质量,检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理论基础在实际中的应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需要项目组成员的团队合作,因此课程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二的实训过程中,让学生组成项目组,以项目组为单位进行实训和提交实践报告。课程结束时让每个项目组的学生进行讲解和答辩,根据其讲解和答辩的情况实施组间互评,结合教师评价来确定该部分考核成绩[5]。最终,将项目一的个人考核与项目二的团队考核结果加权平均做为课程的考核成绩。
软件实训报告范文5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大致可分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前者以重点高校为代表,后者以职高院校为代表。独立学院介于两者之间,既不能一味地强调“就业岗位导向”“、证书导向”,也不能一味地埋首理论,简单地坐而论道。区别于重点高校的“研究型人才”和职业学校的“简单应用型人才”,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培养在掌握一定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实践问题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金融投资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金融投资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独立自主进行实际投资分析的能力。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有了非常深刻的变化,与国际资本市场不断接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股权结构改善、外部环境变化,这些变化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大多数院校的实训课程设置中,都有针对单一课程的实训环节,但是对涵盖了多门课程知识的综合实训却鲜有涉及或者设计粗糙。基于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必要对这一课程体系的设计进行探讨。
二、金融实验室的构建
金融实训离不开金融实验室。一个金融实验室、一套完善的金融模拟实验系统、一个仿真现场交易的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考虑到经费问题,一个简单的初级金融实验室金融需要由电脑、网络、桌椅、多媒体教学设备和金融类模拟软件构成。其中,与金融投资相关的模拟软件系统应包括:(1)股票、债券、期货、外汇、黄金即时行情系统;(2)财经资讯综合分析系统;(3)上市公司资料查询及财务分析系统;(4)多媒体教学系统。在金融专业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各种硬件和软件为媒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培养观察、分析、判断、综合、推理、比较、抽象等各种能力,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实验室应该采用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申请在课余时间进行模拟投资操作。
三、课程内容设计
1.时间安排作为金融投资综合实训,由于涉及的投资品种较多,因此时间安排应该相对较长,至少10周,最好能够持续一个学期。每周安排1—2次集中实训,其他时间采用分散实训的方式。金融实验室对外开放,学生选择适当的时间自主进行模拟操作。在进行实训之前,学生应该完成证券投资学、会计学、财务管理、金融市场学、期货与期权交易、国际金融、金融投资技术分析等理论课程的学习,因此实训时间最好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
2.内容模块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方法包括:(1)基本分析法,包括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和公司分析;(2)技术分析法,包括道氏理论、K线理论、切线理论、价量理论、形态理论、波浪理论等;(3)学术分析法,又称投资组合分析法,包括均值-方差模型、CAPM模型、APT模型等;(4)心理分析法,又称行为金融分析法,从个体心理和群体心理的角度解释投资行为,解释一些用传统金融理论无法解释的市场异象。基于这些投资方法的应用,整个内容模块的设置以上六大实训板块基本涵盖了金融投资分析的理论知识点,并且囊括了股票、债券、期货、外汇、黄金、基金等交易品种。目前个股期权和商品期权的细则已经基本制定完毕,等将来开市交易之后,可考虑加入相应的模拟实训内容。
基于此六大模块的综合实训相较仅针对单一品种的实训,其优势在于:(1)综合实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每一种交易工具和交易方式的对比,掌握其共性及各自的特点,深化对理论的理解。比如,虽然技术分析理论适用于各类投资品种,但是通过比较,学生会看到股票的K线图与债券、期货、外汇的K线图相比,形态上细微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会发现可转债的价格和正股价格之间的联系,从而选择适合的转债时机。通过比较,学生会更深刻地了解期货交易特有的卖空机制、T+0交易、保证金交易、逐日盯市制度等,了解黄金交易中实物黄金、期货黄金和纸黄金的区别和联系,掌握如何进行各品种或合约之间的套利等等。这些都是在单一的实训中无法领会到的。(2)综合实训可以避免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单一的股票操作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在股市低迷的时候,再好的投资技巧也无法盈利。但是加入了股指期货这一投资工具,无论大盘指数如何,只要选对投资方向,都可以获得利润。(3)综合实训可以锻炼学生在复杂的金融环境中、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资金的约束下选择合适的投资品种,合理地分配资金,规避风险,获取最大收益的能力。
3.组织方式
在金融投资综合实训中,应当改变以往的个人独立操作的方式,采用小组团队操作。每组成员6—8人,每个成员主持1—2项自己感兴趣的投资模块,并适当参与其他模块。项目组设一名组长,对组员进行组织、指导、协调及任务分配等。于投资期结束时计算各分项投资收益率以及总体投资收益率,并按时提交实训报告。采取小组方式实训的好处在于:(1)可以让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的同学找到适合自己的交易工具;(2)可以锻炼学生的分工、组织、协调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整体观和责任感,(3)不会因为投资品种太多而使学生精力过于分散。
四、课程教材建设
时至今日,针对金融投资的实验教材数量仍然较少,加上各院校装设的模拟软件不同、课程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很难在市面上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实训教材,故而大多数院校都结合自身特点,采取了自编讲义或教材的方式。
教材的设计应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讲理论,一部分讲操作。理论部分虽然在相关的课程当中已有所涉及,但是由于分散在不同的课程当中,没有形成有序的系统,而且不同课程的老师在讲授时往往深浅不一,所以有必要进行适当的归纳和整理。但是,由于篇幅所限,不可能把相关课程的所有内容都详尽展开,必须遵循重要性、相关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将整个实训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理论提纲挈领地加以阐述。操作部分主要是讲述软件的操作,指导学生如何通过软件在实验室环境下进行金融投资。例如,如何切换行情窗口、如何使用画线工具、如何建立股票池、如何设置指标的参数、如何进行交易买卖等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各种交易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多,在选择模拟软件的时候既要注重实用性,又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五、课程评分体系课程的评分体系
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收益情况,二是实训报告的撰写情况,三是答辩情况,分值比例各占1/3。对收益情况进行评分时,一是就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总体业绩比较,二是就同一类投资品种或交易方式的进行单项横向业绩比较,就两部分成绩给出综合分。各组长需要对小组成员的单项报告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体报告。对实训报告进行评分时,对每一个小组成员独立撰写的分项报告给出单项分,以及总体报告给出总体评分。在此基础上,各小组需要制作答辩PPT,在答辩会上接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提问,指定专人进行答辩记录,以此作为评分依据。
六、结语
软件实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训项目;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针对计算机相关专业开设的一门程序设计课程,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向学生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本文针对这门课程提出了基于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并详细地阐述了其教学目标、内容设计和实训项目安排等问题。
1课程现状
据笔者调查统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在各高校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教学形式。
(1) 以计算机语言为主,侧重于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概念、理论,类的设计和实现,以及数据封装、继承、多态性等有关OOP的机制,如文献[2]、[4]。采用的语言主要有C++、Java。
(2) 以开发工具为主,侧重于介绍面向对象开发工具的使用和相关知识,包括标准控件的使用、软件开发模式和技巧等,如文献[3]。采用的开发工具主要有VFP、VB、VC等。
(3) 以介绍面向对象的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为主,包括相关软件工具的使用,如UML、Rational Rose等。
笔者在五年的教学过程中先是采用第一种方式教学,在教学时发现由于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概念太多,如果没有项目经验,学生很难理解。后来笔者也尝试着按第二种方式教学,但因为开发工具太强大,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完整地介绍完一个开发工具,并且学生总是热衷于开发一些简单的项目,而忽视了面向对象理论的掌握。在教学中,笔者逐渐意识到,通过实训项目将面向对象理论知识和面向对象开发工具的使用有机地串接起来,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本文将要探讨的基于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
2基于实训项目开展教学的必要性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的实训项目,是指在具体的开发工具和编程环境中,从需求分析入手,经过功能设计、算法设计、程序设计、功能测试等环节,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具体的软件项目,巩固课程知识和学习效果,提过软件开发实践能力。
实训项目在规模和功能上比一般的实验项目要大,周期也更长。实训项目完全模拟实际软件项目开发过程,通过2~4人的团队完成一个较大规模的项目。学生在实训项目中积累的软件开发能力和经验是实验项目无法达到的。
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中可以也完全有必要基于实训项目来开展教学,原因主要如下:
(1) 这是为实现应用型和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为实现这个培养目标,相关课程,特别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完善课程的建设,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训项目教学,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开发工具使用技巧、软件开发能力和经验可以直接应用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
(2) 这是由课程性质决定的。面向对象理论中的思想、概念等都比较抽象,只有结合具体的、较大规模的软件项目,学生才能较好地理解和掌握面向对象理论。另外,基于实训项目开展教学能在较大程度上避免理论知识的枯燥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训项目中,学生可以直接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训项目,并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相关概念、思想在实训项目中的体现。
(3) 通过实训项目中的团队协作,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学习,这种和谐的氛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 通过实训项目,师生之间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这对教学改革中新型师生关系建立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3基于实训项目的课程教学
本文接下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安排、课堂实训项目教学、学生实训项目安排及考核等方面来阐述基于实训项目的课程教学。
3.1教学目标
基于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目标为:
使学生深入理解面向对象的编程思想、概念和方法,掌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中数据封装、继承、多态性等等有关OOP的机制,掌握类的设计方法,并能在实际的Windows编程中加以灵活运用。
掌握Windows编程基础知识,熟练掌握VC开发工具,掌握基于API函数和基于MFC的面向对象及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
运用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理论进行软件开发,能设计开发出一个中小型综合性的Windows程序项目。
3.2教学内容设计
为了适应基于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笔者重新设计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
(1) 课堂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每部分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是基于API函数的可视化程序设计。笔者选择从API函数入手,向学生介绍Windows编程基础知识及VC开发工具使用,而不是直接介绍MFC,原因有两个:① 学生已经先修了程序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已经对函数设计和使用有一定经验了,而基于API函数的可视化程序设计,其基本模块也是函数;② 先学API函数,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后续将介绍到的MFC库中类的实现及类的成员函数使用。
第二部分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这部分内容向学生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概念和理论,类的概念和设计,包括数据封装、继承、多态性等等有关OOP的机制。
第三部分是基于MFC的面向对象与可视化程序设计,向学生介绍强大的MFC开发工具,包括标准控件的使用和视图/文档结构。
(2) 实验教学内容安排。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① 通过实验指导、提示、预备知识、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类的声明及定义、测试和调试;② 通过任务分解、逐步实现等手段,使得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面向对象及可视化程序设计方法;③ 从很小规模的项目开始,慢慢扩大项目的规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消除对较大规模项目的畏惧感;④ 将实训项目中应用到的知识分解到众多的实验报告中,使得学生通过完成实验报告后具备了独立完成实训项目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笔者设计了许多新颖的实验任务和项目:
改写课堂上讲过的例题程序,实现指定的功能。
模仿例题程序,实现类似的功能。
从分析程序执行结果,过渡到分析程序执行过程,再过渡到调试程序,逐步掌握调试程序这个关键技能。
给出功能较少、规模较小的项目,要求学生自行扩充项目的功能并实现。
给出一个有错误的项目,或者功能有缺陷的项目,要求学生改进。
独立完成一个较小规模的项目。
给出类的声明,完成类的定义;完成类的完整设计和测试、调试。
通过MSDN查找某个函数,并将英文解释翻译成中文,强化MSDN帮助系统的使用。
(3) 课堂实训项目教学及注意事项
如表1所示,在教学中,笔者通过4个课堂实训项目将课程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设置课堂实训项目的目的是:① 通过这些实训项目,综合运用和演示课程知识和编程方法;② 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并演示软件项目开发方法。
课堂实训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原则:
覆盖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并有一定的提高;
规模和难度适中,不至于使学生望而却步;
实用性强,不能是抽象的、没有实用价值的项目;
项目中采用了一些典型的编程技术或模式,能在其他项目中推广;
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吸引学生。
根据以上原则,笔者精选了4个课堂实训项目,这4个实训项目涉及到的知识如表2所示。
在安排课堂实训项目要注意以下事项:
由于4个课堂实训项目占用了相当一部分课时,必然会造成很多知识无法在课堂上讲授。笔者采取的策略是:课堂上只介绍一些基础的、实用的知识,对于适合以项目演示来讲解的知识则在课堂实训项目中讲解。
因为这些课堂实训项目比实验报告中的项目规模大得多,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所以关键在于较好地把握课堂实训项目的难度,并对这些项目进行合理的分解,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述需求分析、软件设计、软件开发过程。
(4) 学生实训项目安排及考核
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将完成3个实训项目,如表1所示。实训项目以分组(1~3人)方式完成。
实训项目的考核采用答辩形式进行:对每组学生,随机抽取一名学生上台答辩,其他组的学生和老师同时对该学生进行评分。笔者所设计的实训项目评分表如表3所示,其中“语言表达”和“回答问题”这两项的评分以上台答辩的这名学生的表现作为评分的依据。
另外,为考核的公平起见,这3个实训项目还增加了“难度系数”的指标,难度系数由老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实训项目核定,每个小组实训项目的得分为总分乘以难度系数得到。引入难度系数的目的是希望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能力独立完成一个实训项目。
这种新颖的考核形式和评分内容能充分考察学生在完成实训项目时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
4结束语
本文针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提出了基于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实训项目将课程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并通过学生实训项目为学生提供软件项目实训的机会。基于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充分训练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桂平,冯睿. 以在线实践为导向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新思路[J]. 计算机教育,2008(22).
[2] 张剑波,王婷.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