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与制作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采编与制作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1

关键词:司法行政系统院校 新闻采编制作 课程设置 现状分析 原因分析

一、司法行政系统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截止2014年,笔者统计现有全国司法行政系统院校共28所,其中开设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有5所。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一

笔者以网络资料及以上六所院校官方网站信息为基础,对其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或相关专业)进行分析,总结出六所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或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特点:

1.专业设置意欲突出特色但在实际操作中未达到效果

如上表所示,六所院校中除山东政法学院外,全部都以“法制新闻方向”为后缀,标明了其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司法行政系统行业特色。在它们的人才培养目标中,都注重突出了这个专业的“政法性质”,基本可以概括为:培养既有法律知识,又有新闻传播学知识和技能;既能够胜任各种媒体新闻报道工作,又能够从事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法制宣传和教育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1]

可见本系统院校新闻制作与采编专业的培养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符合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需要的宣传人才。因此,司法行政系统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课程设置原则应该是:为保证毕业生的新闻媒体对口性和政治敏感性,要以新闻媒体专业理论及技能课程为重;其次,为让毕业生能顺利开展政府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必须以语言基础课程为根基,特色辅以传播、公关类课程,并以法律课程作为提升。

以下通过分析司法行政系统院校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法制新闻方向)人才培养方案所提供的主要课程安排,按照上文推导出的课程设置原则,列出下表以明晰各院校课程设置出现的问题所在:

表二

通过上表所示,我们可以发现:首先,语言基础课程的重要性被忽略;其次,传播、公关类课程重视度较低。这样的课程设置安排还是明显以培养新闻媒体人才为目标,忽略了学生在基础文字功底以及对外宣传、沟通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课程设置可以说是并未严格按照其最初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来开展。

2.司法行政系统院校对本专业建设的重视度不足

服务于司法行政行业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是大有可为的,但笔者在中国知网以“司法行政系统院校,新闻制作与采编专业”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时,并没有搜索到任何相关论文。可见司法行政系统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尚缺乏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实践锻炼方法等各方面建设的系统的梳理与学理性研究。

二、司法行政系统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形成原因

1.院校缺乏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的相关经验

在笔者以“高职新闻采编与制作课程设置研究”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到的相关22篇论文中,没有出现以“司法行政系统院校”为限定词的文章,即现今本课题研究内容尚无研究成果可以参照借鉴。

通过以下列表,可以看到司法行政系统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的所用时间都并不长:

表三

专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图书资料、实训室等方面的建设”,是一项在长期过程中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工程,但如上表所示,司法行政系统院校的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建设时间最早的为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但其专业建设时间也才刚步入第10年,更多院校对本专业的建设更是尚处于摸索探寻阶段。因此,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与讨论都尚未出现完善成熟的理论成果或实践经验。

2.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警务化”特色被忽视

司法行政系统院校,又被大众称为司法警察院校,它是指由司法部和省级司法行政机关直属和管理的,为监狱、劳动教养机关培养人民警察的高等院校,这也就是民众熟悉的“警校”中的一个类别。由于司法行政院校的特殊性质,其学生管理和所设专业方向也必然都是突出“警务化”的特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在外界看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文科类专业,其就业方向多限于各类传播媒体,看似全无“警务化”特色。

虽然文中所涉及到的司法行政系统院校都已经在专业方向上加了“法制新闻方向”的限定,但它的就业方向相较于传统的“警务化”专业而言是更加多元化的,因此本专业的“警务化”特色也就相对容易被忽视,在这些司法行政系统院校中容易被作为“异类”,导致在专业建设上不被重视。

参考文献:

[1]《高职高专专业建设评价观念研究》赵琼迪、覃群发《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0卷第2期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2

关键词:民生新闻;新闻采编;艺术性;表现

一、前言

民生新闻是近年来新闻报道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报道的内容主要由民生问题构成,在报道后,能够引起人民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加大了对新闻事件获取的需求,民生新闻的报道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民生新闻对影响大众的社会价值观,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媒体行业发展迅速,民生新闻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要对自我的艺术价值和采编方式进行完善,以便符合当前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民生新闻对新闻采编的艺术要求

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是百姓身边的事,在新闻领域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能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民生新闻与其他新闻相比,更加能够贴近人们的生活,具有重口味和通俗易懂的优点,报道的大多数内容都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展现出了社会的缩影。民生新闻能够将人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给观众带来最直观的感受,有利于社会价值观的养成,能够保障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所以,民生新闻的采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应该对新闻事件中的人物特点和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改变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运用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展现。需要对新闻采编工作进行改革,用艺术的方式进行报道,推动民生新闻不断向前发展。

三、民生新闻采编的艺术性表现

1.新闻源泉采编的艺术变现力

民生新闻主要表达的内容就是对百姓生活的密切关注,但由于只是关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导致采集的范围过于狭窄,家长里短的事项占据了新闻的主要内容。例如,在民生新闻的报道形式中,居民的供暖问题和城市公路问题成为民生新闻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以不同的形式展现在观众的面前,成为社会矛盾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报道展现的思想内容会在潜意识里引导人们的思维,如果报道的形式过于激进,会造成收视率的下降。为了提升民生新闻的关注度,必须要重视民生新闻中的艺术性表达,对民生新闻中的艺术性给于重视,对各个模块进行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表达,弘扬社会主义精神,对社会上的矛盾问题进行报道,引导观众将注意力转移到弱视群体上来,对社会事件进行密切的关注,提高观众的认知能力。

2.节目采访录制的艺术性表达

民生新闻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记者在报道时,应该具备丰富的情感,吸引电视观众进行观看,与观众达成共鸣。因此,对节目采访录制的艺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根据新闻的不同类型,来采用不同的报道形式。例如:在报道社会上的好人好事事件时,应该运用感人的语言对事件进行渲染,将自己定义为事件的主要见证人,营造出温馨感人的气氛,并对周边人物的表情或者事件进行仔细的观察,捕捉细微的画面。另外,民生新闻由于种类具有多样化,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对报道的形式进行确定,将事件以感人的形式报道出来,有效的增强新闻采编的艺术性。

3.后期制作的艺术性表达

新闻的主要展现形式是以声音和画面的形式进行展现,为了给观众提供优质化的新闻报道,将新闻事件向观众展示,就必须要重视民生新闻的后期制作,以便能够吸引人们的关注度。民生新闻的后期制作应该着重注重新闻画面的艺术性表达,能够表现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增加新闻的艺术性效果,为新闻的报道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对于具有悬念性的新闻制作形式,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应该加入背景音乐,能够有效增强民生新闻的悬念和节奏感。另外,对于民生新闻中比较严肃的部分,应该采用讽刺和冷幽默的形式进行处理,能够让观众发现新闻事件的最主要本质,在后期制作中进行艺术性的表达,能够丰富艺术性的表现能力,对民生新闻的编辑形式进行改革,能够给观众带来良好的视觉效果。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3

一、存在的突出问题

1、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西安翻译学院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现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助教3人,外聘兼职教师7名。从教师的知识结构来看,大多数任课教师偏重于理论研究,对社会实践和采编技巧的操作相对陌生,这样就出现了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的局面。

2、硬件设施配套相对滞后

由于专业本身具有较强技术性和实践性,这就要求教学应当更加侧重实践操作层面的培养,该专业一般需要专业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非线性编辑系统等教学器材相匹配,且需要专业实训室,目前尚无专业实训室加以配套,导致新闻编辑与制作等课程难以真正走进实践层面。

3、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由于上述师资偏重理论性、硬件配套不完善的主客观原因,导致该专业教学模式偏重于课堂理论教学,而课外实训课程、试验室操作课程难以开展。

4、课程结构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课程设置不够科学和合理。理论课比重偏多,实践课较少。

二、改革方向的探索

1、根据职业化教育的目标,合理分配课程教学比例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实践性较强,(比如需要具备新闻采访能力、 新闻写作能力、 新闻编辑制作能力、 新闻策划能力、重大新闻直播的能力、口头报道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特点和课程性质来合理分配学时和学分,建议将60%-70%的学分放在专业和实践课上,既有利于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又能锻炼和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动手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扛机器能拍,进机房能编的目标。

2、加强师资配备和教师深造

鉴于西翻院新闻专业师资力量的客观现实,我们首先应当加强现有在职教师的培养与与深造,要求现有专职教师通过自学、参加社会技能培训、购买网络课堂等方式让让老师在现有较强理论水平的基础上,掌握1-2门新闻采编、剪辑制作、摄影摄像等实践专业课程,做到理论和实践有机统一,以适应该专业设置的要求,从而培养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社会人才市场的需求,同时也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团队打下基础。另外,可以考虑从地方电视台、广播电台引进几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参与实践教学,同时要求自有教师参加外聘教师的实践教学,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达到师资力量的提升。

3、增强硬件设施的配套,进一步完善实习基地建设,提高现有教学设施使用效率

针对现有教学设施匮乏的客观现实,学院应当考虑增强摄像机、照相机等教学设备的投入和实训基地的建设。为了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可以考虑校园广播站、学院电视台对新闻采编专业学生有序开放,至少为该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让新闻采编专业学生在校内有机会开展采访、编辑、摄影摄像、影片剪辑与制作、录音与播出等实践课程的学习,最大程度的发挥学院资源的利用率,可以节省再投入的费用开支,达到一箭双雕的良好效果。

4、改变课堂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

(1)课堂教学适当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对于刚接触专业实践课的新生来说,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短期让他们进入专业记者的状态未免有些困难,教师可以播放一些简短的电视新闻,新闻奖获奖作品,帮助学生记者的写作角度、写作方法,以此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学会站在不同的立场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报道。进而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了5分钟现场报道环节,针对当前发生的热点新闻事件,学生可以模拟现场报道,然后自己用一到两句话说新闻,并告诉别人这条新闻的价值点体现在哪里。通过这种现场实训的方式,不仅能让课堂更加生动,而且也能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教学也能更加精彩,学生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2)更加重视案例教学加情景模拟教学。①要让案例教学始终贯穿于在《新闻评论》、《电视节目策划学》、《新闻作品评析》的授课过程中。笔者在搜集整理国内外大量的新闻报道、优秀电视作品与电视节目,特别是在讲授《新闻评论》、《新闻作品分析》的时候,结合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了《新闻调查》、《新闻1+1》、《鲁豫有约》、《艺术人生》等节目以及新闻报道等重大事件的现场报道,让学生学习其中的报道方法、主持特色,节目成功要素等,此外,在讲授新闻写作部分的时候,还结合了大量的平面媒体案例,让学生根据报纸、杂志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比如对《南方周末》上的深度报道进行分析、对本地都市报(如《华商报》)上新闻标题和内容的评价等。②情景模拟教学。在《电视节目策划学中》,我们还尝试让学生模拟电视访谈节目,不是照搬现有节目,鼓励学生根据现有的一些优秀节目,再结合具体情况自主创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模式确定节目样式,搜集背景资料,设定选题,拟定采访提纲,扮演角色。学生在课堂上模仿《艺术人生》、《鲁豫有约》等谈话节目中嘉宾和主持的节目形式,虽然涉及的话题以校园生活占多数,但是在这样的训练中既可以让学生了解节目的基本流程,还可以锻炼他们的现场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教学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后期制作技术,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很好结合。③外出写生。比如《新闻摄影》、《新闻摄像》这两门课程,到了大二下学期都会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野外拍摄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自选主题,拍摄专题片。我们带领学生在南五台、周至沙沙河、熏衣草庄园野外拍摄实践,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既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也记录了风景特色,回来制作的DV作品、照片等也可作为期末成绩及学生实习成果的一部分。还要考虑到如何做出一个新闻片或纪录片,突出与人交流的采访报道能力,并最终形成作品。教师要跟学生一起,随时讨论。这样的话,学生的野外拍摄也更加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④学生自办媒体实践。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校刊、简报等各种媒体(如西翻院的《娱乐E坐标》、《新闻时讯》、《西译青年》、《桃李文学报》、广播电台)都提供了学生良好的展现自我,实践的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报(比如《报纸编辑学》)广电中心以及各级各部创办的各种刊物的相关工作,也能更好的解决人力等问题。同时,还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各种刊物更有个性。学生进入新闻单位完成实习前,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的有效演练,对于新闻专业学生的新闻敏感力、新闻采编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这可以缓和新闻教学与新闻实践难以协调的问题。充分利用本校媒体资源(西译广播电台和西译电视台等),让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学生在西译电视台或西译广播电台创办专题节目,每周一期或每月一期,可采访本校知名学者、教授、学校领导、杰出校友等。内容可涉猎时政、焦点新闻、校园文化、学术观点等任意话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采编、主持、摄像等实践能力;新闻专业的教师对此进行专业指导;再次,积极开展校外合作,联络西安电视台、陕西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在这些地方建立新闻教育实践基地。

5、新闻专业实习的调整

对于新闻采编制作专业来说,可以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实习分为小实习、中期实习和毕业实习。而我们的学生恰恰缺少中期实习或毕业实习,即使有短期的小实习,往往出现时间短,实习仓促,效果不佳的情况。

小实习针对低年级的新闻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和假期进行实践能力培养。如可以将大一大二的学生带去电台、报社、电视台等工作单位参观,让他们能直观地感受新闻工作,了解工作大体流程和情况,不仅可以使他们打下理念基础,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寻找自己的方向。

中期实习就是对学生进行一次寒暑假的集中实习。学生可以自主或学校联系当地实习基地,更加深入地参与到新闻媒体或者与新闻专业相关的各种工作中,这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跟随老师进行采访、写作、编辑、剪辑等相关工作,这位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同时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行业最新动态、比如新闻改革、节目改版等;了解国家社会的就业情况和政策情况,搜集撰写毕业论文及实习报告,为今后学生奔赴新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6、毕业论文与实习方式的转变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新闻采编;专业设置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66-02

目前,我国传媒业从形态、方式、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应用普及,传媒业已经进入一个多介质并存、各种传媒形态兼容并蓄的媒介融合时代。新型传播手段给采编工作带来新的变化,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对新闻采编的职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从市场需求来看,由于市场需求细化,很多新闻单位已改变单纯接受新闻专业背景的毕业生,而更青睐跨专业、跨学科的毕业生。加上国内本科院校设置新闻类专业众多,新闻单位对毕业生学历要求门槛提高,媒介市场与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高职新闻采编专业学生面对的就业挑战将更加严峻。因此,作为人才培养单位的高职传媒院系如何面向市场,积极进行人才培养修正,探索新形势下新闻采编职业的特征,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整合课程内容,注重职业能力培养尤其重要。本文旨在对高职新闻专业的发展方向与专业设置的措施进行探讨。

一、高职新闻专业学生的就业现状

1.学生就业意向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大多数学生选择高职新闻采编专业,意向多是进入报社、期刊出版社、广播台、电视台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从事记者、编辑岗位。2010年,我院新闻采编与制作教研室对陕西省内电视台、报社、期刊社、网站等媒介用人单位进行调研,85%的新闻媒介单位招聘毕业生起点为本科学历,部分主流新闻媒体要求研究生以上学历,部分网络媒介单位对毕业生学历要求为大专以上。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对新闻人才的学历要求存在着明显差异。我们对2008级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结果显示,12%的学生通过专升本继续求学,10%的学生进入了主流媒体从事新闻采编,78%的学生进入了企业单位,在企业传媒、商业传媒、文化传播公司、其他行业企业内刊、办公室、宣传部门从事网络记者、内刊编辑、非线编辑、摄影、摄像、文案策划、发行、广告等工作,部分毕业生改行做了营销、培训、办公室文员等。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主流媒体不是高职新闻专业学生的基本去向,而企业成了高职新闻采编专业毕业生的主要选择。

2.专业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不一致

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媒领域呈现翻天覆地的变化,市场环境对媒介人才需求有了新的标准。一是传统媒体快步走上实现信息化的道路,实行多媒介融合发展,传统的采编工作有了新的变化。更多传统媒体对人才需求标准不仅仅是能采会编的专业素养,而且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背景,具备洞察市场、会策划懂管理,掌握多媒体应用技术的人才。二是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态势,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移动电视、电子期刊等多媒介的呈现,对人才需求快速上升,但由于信息载体本身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精通新闻传播规律,专业新闻素养、熟悉多种媒介操作技能。然而,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的教育思路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系统的实践技能培训体系,学校教学内容陈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市场、企业、职业岗位的要求。

二、高职新闻采编调整专业设置的必要性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职业教育具有很强的职业针对性、社会性和实践性,必须以职业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对高职新闻专业来说,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来确定,高职新闻采编调整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媒介行业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和现代传播技术高速发展,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导向和趋势形成了由文化创意、文化产品制造、文化传播、文化消费、文化服务、文化交流所构成的产业链。而且,我国传媒业从形态、方式、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原来报纸独占主流,到纸媒、广电、互联网三分天下,随着数字技术的应用普及,传媒业已经进入一个多介质并存、各种传媒形态相得益彰的大传媒时代。从单一介质到多介质的全媒体集团,从兼并重组到跨区域跨行业整合,从文化事业转企改制到运作上市,传媒产业步入了集团化、产业化、数字化的发展道路。新型传播手段给新闻采编工作带来新的变化,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对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类人才提出复合型要求。因此,必须对高职新闻专业设置进行调整,以适应媒介职业发展的新要求。

2.媒介市场发展的需求。新兴媒介异军突起,高速发展,衍生出网络编辑、手机报编辑等新的职业岗位,新的职业对人才需求量不断呈上升趋势。从专业招聘网站,新闻类职业招聘信息显示,网络编辑、视频编辑、非线编辑需求量非常大,报刊编辑、电视编辑、广播编辑等传统媒介职业岗位需求量相对较少。而国内很多新闻采编类专业课程设置依旧定位为传统媒介的人才培养。因此,及时调整高职新闻专业设置才能适应目前新的职业市场环境。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5

根据四川省教育厅关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选拔优秀专科生进入本科阶段学习的通知(川教〔2015〕155号)文件精神,我院2015年专升本工作在学院专升本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精心组织,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顺利地完成了考核和选拔相关工作。经过划定录取分数线并报请学院专升本工作领导小组审批,现拟从我院参加考试的专科生中择优录取以下学生升入本科专业学习,现将拟录取名单公示如下:

学号 姓名 院系 拟录专业 专科专业 2012207230126 徐文君 表演系 表演 表演艺术 2012207230202 史经宇 表演系 表演 表演艺术 2012207230317 陈炼 表演系 表演(影视配音方向) 表演艺术(影视配音方向) 2012203220318 李珊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主持与播音 2012203220420 许纯祎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主持与播音 2012203220312 吴楠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主持与播音 2012212320113 王雪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主持与播音 2012209340321 陈依令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主持与播音 2012203220220 杨雅玮 播音与主持艺术系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主持与播音 2012208211228 马竞遥 传播与经贸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广告与传媒方向) 2012211310121 石寒雪 传播与经贸系 广告学 传媒策划与管理 2012211310118 王贝羽 传播与经贸系 广告学 传媒策划与管理 2012211070112 王苏鹏 传播与经贸系 广告学 广告经营与管理 2012211070136 毛海骁 传播与经贸系 广告学 广告经营与管理 2012211360117 童心 传播与经贸系 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 2012208210130 欧婷 电影电视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208210421 田杨 电影电视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208210133 喻遥 电影电视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206320116 彭霄萌 电影电视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208210418 黄琳 电影电视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208210235 陈欢欢 电影电视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208210426 胡雨轩 电影电视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208210232 吴思佩 电影电视系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204120123 闫冬 摄影系 摄影 摄影摄像技术 2012202080124 杨阳 数字媒体技术系 数字媒体艺术 编导(数字城市规划方向) 2012202080126 赖天瑜 数字媒体技术系 数字媒体艺术 编导(数字城市规划方向) 2012202080103 潘昌俊 数字媒体技术系 数字媒体艺术 编导(数字城市规划方向) 2012202250106 赵嘉宸 数字媒体技术系 数字媒体技术 计算机应用技术(动漫设计与制作方向) 2012210360104 吴璐膑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人物形象设计 2012210360131 胡玲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系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人物形象设计 2012201210104 邓学海 新闻系 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 编导(媒体策划与应用方向) 2012201260118 殷家卉 新闻系 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 新闻采编与制作 2012201260127 余静 新闻系 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 新闻采编与制作 2012201260151 杨怡 新闻系 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 新闻采编与制作 2012201260115 张竞宇 新闻系 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 新闻采编与制作 2012201260117 林溪 新闻系 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 新闻采编与制作 2012201260137 姚虹宇 新闻系 广播电视编导(新闻方向) 新闻采编与制作 2012201270306 张强 新闻系 广播电视学 新闻与传播 2012201270328 杨星月 新闻系 广播电视学 新闻与传播 2012201270118 肖罗 新闻系 广播电视学 新闻与传播 2012201270203 张豫阳 新闻系 广播电视学 新闻与传播 2012201270128 杨航斐 新闻系 广播电视学 新闻与传播 2012201270303 陈蔺飞 新闻系 广播电视学 新闻与传播 2012201270230 覃藻 新闻系 广播电视学 新闻与传播 2012205110733 杨梦吟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10103 远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10710 牟森川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10633 王韵红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方向) 2012205111031 魏洁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00124 李泽荷馨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11116 向文倩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10614 张璠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10230 冯覃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11130 吕雪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室内艺术设计方向) 2012205100404 刘涵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动画 影视动画(二维动画方向) 2012205100433 吴雨桐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动画 影视动画(二维动画方向) 2012205100426 许珺尘 艺术设计与动画系 动画 影视动画(影视后期方向) 2012209090125 石迅萌 音乐舞蹈系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 2012209340359 李玲霄 音乐舞蹈系 音乐表演 音乐表演 2012206320129 王静 影视编导系 广播电视编导 电视制片管理 2012206320103 黄金鑫 影视编导系 广播电视编导 电视制片管理 2012206320117 向诗影 影视编导系 广播电视编导 电视制片管理 2012040415 代华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 2012040425 胡晓玲 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广播电视编导 编导公示期间(6月4-11日),若对拟录取的学生有异议,请直接以真实姓名向教务处(电话:87909199)反映。

四川传媒学院教务处

二〇一五年六月四日

新闻采编与制作范文6

“民生新闻”节目是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闻节目形式,节目素材来源于日常百姓生活,报道重点主要针对于百姓民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现实生活中普通百姓遇到的棘手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是百姓与政府部门实现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在普通百姓家庭,民生新闻更成为每天必然关注的电视节目。民生新闻节目以其实用性、时效性以及贴近生活等特点受到大众的喜爱,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类电视节目。

本文就根据目前电视民生新闻受欢迎度高的现实情况,分析节目采编人员的素质与团队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如何提高采编人员素质,加强团队建设提出一点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工作人员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采编人员缺乏足够的新闻意识

近些年来,电视民生新闻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有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在日常工作生活过程中缺乏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不能很好的把握新闻点,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对日常事件只看到了表面,无法深度挖掘隐藏在背后的实质内容,缺乏足够的新闻意识。

1.2 缺乏实地调查,脱离实际

有一些民生新闻工作人员在面对新闻事件时没有进行实地调查,只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主观臆断进行新闻报道,或者热衷于关系新闻,根据知情人员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推断,脱离实际,不能真正反映 现实民生问题,丧失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实际意义。

1.3 团队配合缺乏默契,凝聚力不足

一档成功的电视节目不仅仅是某个人的工作,更重要的是全体人员的团队意识和相互配合的精神。目前,一些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配合意识,队伍内部分工不明确,甚至有恶性竞争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了节目队伍的正常建设发展。

2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意识到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如何提高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就成为我们应当关注的话题。

2.1 培养采编人员的新闻意识

目前,新闻节目的采编队伍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向,他们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执行力不足,因此,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新老结合,由富有工作经验的资深采编人员带领年轻队伍进行新闻采访以及稿件写作、节目编排,“老记者可以和年轻记者结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带对子,直接向他们传授经验”,[1]透过现象看本质,多留意身边的敏感事件,常怀发现之心。另外,要多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社会阅历,不断提高自己的新闻敏感度,做到发现好新闻,挖掘背后是深远意义。

2.2 注重调查取证

民生新闻所关注的重点就是发生在百姓身边的事件,因此真实性是其最重要的特点。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如果采编人员脱离实际,只根据主观臆断或者所谓的内部消息而进行报道,那就失去了民生节目本身的意义。因此,采编人员要进行调查走访,针对某个新闻事件发生的背景、现实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必要时进行暗访、蹲点守候,以获得最真实的信息,最原始的一手资料,让大家了解实情,将最完整的信息报道出来。

2.3 完善采编人员培训机制

新闻单位要注重对采编人员的培训、考核,构建一套完整的培训机制,针对各个岗位的不同特点有计划地进行分类培训。“改进培训方法,把讲座教学与采编人员的走转改工作实践相结合”,[2]通过视频教学、模拟实践等形式对采编人员的工作素养进行培养,深入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百姓,使民生新闻更加富有吸引力、亲和力。

3 加强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团队建设

团队精神是互相协作、互相服务的集中体现,需要每个团队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良好的团队建设能够保证电视节目的正常运作,同时也是提高节目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保证。

3.1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新闻节目的制作需要各个环节的默契配合,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团队内部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从一线采访到稿件编写,从视频制作到后期合成,各个部门的工作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尽最大努力完成每一期节目的制作,以达到最好效果,一旦出现任何问题,追责到人。

3.2 团队内部要相互沟通

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需要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因此,整体内部的相互沟通十分重要。良好的沟通能够及时化解甚至避免相互之间的误会、分歧、矛盾,避免过于自我的决策,使得配合更默契,队员的凝聚力更强,关系更融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恶性竞争,提高节目质量。

3.3 竞争奖惩机制

在团队内部可以实行竞争机制,激发成员的工作动力,相互比拼,发扬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公开透明化的良性竞争能够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高,避免那种为了提高自我成绩而刻意隐瞒新闻线索、信息无法共享的恶性竞争局面。对于工作突出的部门或者个人给予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鼓励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再创佳绩,刺激其他工作人员努力工作,迎头赶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工作的积极性。

4 结论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民生的产物之一,对于关注百姓生活、促进民生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提高电视民生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素质,加强团队建设,实行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使得整个团队更加敬业,提高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和把控能力,从小事出发,充分发挥舆论媒体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注程度,发挥媒体对大众舆论的引导能力,为普通百姓的生活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