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学范文1
传统金融理论主要包括Markowitz的均值一方差模型和投资组合理论(1952年),Sharpe、Lintner,Mossin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964年),Fmna的有效市场理论(1970年)和Black―Scholes―Merton的期权定价理论(1973年)。这些理论的基础是有效市场理论,它是传统金融理论的基石。但是有效市场理论在解释实际金融现象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之谜、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
面对这一系列金融异象,人们开始质疑有效市场理论,质疑传统金融理论。由于行为金融学能够解释这些现象,因此,原先不受重视的行为金融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并不具有完全理性,而只具有有限理性,这一假设更贴近实际。随着研究的深人,行为金融学形成了对传统金融学的重大挑战。2001年素有小诺贝尔经济学奖之称的美国Clark奖授予了行为金融学家Rabin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又授予了行为金融学家Daniel Kahne・mail,这表明行为金融学已完全被主流经济学家认可,并代表了金融理论的发展方向。下面简要回顾行为金融学的发展过程。
国内学者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n:el教授发表的《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笔者认为,1936年凯恩斯的空中楼阁理论可以看作是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源头。
1969年,Bauman和Burrel发表了《科学投资方法:科学还是幻想》。他们认为,金融学新的研究领域重点应放在数量模型和传统的行为方法的结合上,这样会更贴近实际。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1979年,Daniel Kahneman教授和Anl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式提出了预期理论。该理论以其更加贴近现实的假设,严重冲击并动摇了传统金融学所依赖的期望效用理论,并为行为金融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正是因为如此重大的贡献,Daniel Kahneman教授才当之无愧地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殊荣。
与传统的期望效用理论不同的是,预期理论用价值函数代替效用函数。与效用函数相比,价值函数具有以下特征:1.投资者价值函数的自变量是投资者的损益,而不是财富或消费的绝对水平,因此投资者不是从资产组合的角度来作投资决定,而是按组合中各资产的损益水平将其分别对待。投资者判断损益的标准来自于其投资参考点,参考点取决于投资者的主观感觉(心理价位),并且因人而异。2.价值函数的形式是一条中间有一拐点的S形曲线,在盈利部分是凹函数,在亏损部分是凸函数。这意味着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是一致的,存在处置效应,即当投资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回避者,愿意较早卖出股票以锁定利润;当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时,投资者是风险偏好者,愿意继续持有股票。3.价值函数呈不对称性,投资者由于亏损导致的感觉上的不快乐程度大于相同数量的盈利所带来的快乐程度,投资者对损失更敏感。实证分析表明,放弃某样东西损失的效用是获得它增加的效用的两倍。
预期理论的提出大大推动了行为金融学的发展,一大批研究成果相继诞生。1985年,Shefrin和Statman验证,在美国股票市场上,投资者确实存在处置效应现象。2001年及2002年中国学者证实,中国的投资者也存在处置效应。1994年,Shefrin和Statman挑战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提出了行为资产定价模型。1999年,两人又挑战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行为组合理论。
金融学范文2
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通常有这些流向:
1、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
2、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3、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4、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金融学范文3
基于中国银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就业、社会目标与资本资源配置
噪音与证券分析师的迎合动机
特质波动率策略中的流动性
中国风险投资行业的逐名效应
信息披露、披露监管与资本成本
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测度与评价
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法律诉讼、银企关系与企业融资
一阶占优准则下资产组合有效性检验
我国城市小额贷款还款率影响因素分析
理论和基于中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应用
两种买卖价差估计渐近性质的比较
不良贷款、经济增长与制度
基于双因素模型的实证分析
异质信念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基于总供给-总需求框架的实证分析
基于我国股票收益VAR方差分解的实证分析
股权结构、上市板块与企业绩效
基于保险集团与独立保险公司的比较
基于误差修正模型和模拟的研究
内部资本市场、资产注入与企业价值
资产证券化的供给和需求:文献综述
宏观波动、市场冲击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基于合成数据的系统性风险传染研究
虚假出口:监测、估计和政策启示
投资者根据企业好坏进行投资决策吗
结构变迁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行为激励机制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于文献的探究
1990~2011年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
基于STR模型的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检验
证券执法与分析师益余领测调整的市场反应
中国货币政策冲击的测度与对经济波动的贡献
中国基金业绩中的运气——来自FDR方法的证据
宏观经济因素、风险溢价与期货市场基差变动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与股票风险、流动性、资本成本
服务贸易壁垒削减对经济增长的“第三方效应”研究
利率期限溢价与股权溢价:基于区制转移的非线性检验
杠杆率在公司并购后的变动——部分调整模型的应用
基于资源型两阶段DEA模型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实证分析
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创新方向与实现路径
金融变量如何影响实体经济: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
银行业结构、空间溢出与产业结构升级
大股东联结下的公司现金持有行为
基于期望效用—熵模型的我国外汇储备结构优化研究
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
高管薪酬激励与市场交易成本
金融学范文4
金融
在这里,A和B之间就出现了资金上的流通,而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A获得了足够的现金买水喝,B则通过利用这闲置的1块钱白赚了一小口饮料。
一定程度上,金融其实是一种互惠的行为,所以双方都乐于参与到金融行为中来,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金融市场的优点,这个市场也就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债券
债券就是平时说的“打白条”。体育课的例子其实就是一个口头上的债券。A就是发行债券的一方,叫做债务人;而B就可以被视为投资方,也叫债权人;1块钱是债券的本金;A在保证过后归还本金的情况下,还允诺给B喝一小口饮料,这一小口饮料就是债券的利息。当然,在真正的市场里面,利息一般都是现金。
根据债务人的不同,债券会被冠以不同的名字。在国内平时接触到最多的,莫过于政府作为债券发行人的情况,这样的债券被叫做国债,或者国库券。
但是债券跟白条还不同。打白条,只要在期限内什么时候有钱了还上就行,或者是不规定期限,没还上的部分就一直计算利息。债券可是规定死了,哪天哪天要给多少多少利息,哪天哪天要还本金,早给晚给都不行。
关于债券,还应该知道:违约风险越大的债券,对应的利率就越高。
什么叫违约风险?说白了就是有借无还打水漂。
假如还有一个C同学也来借1块钱买饮料,但是C同学名声不太好,经常会忘记还钱,虽然他也答应给你喝一小口饮料作为利息。假如你只有1块钱,你更愿意借给谁?如果C愿意给你喝半瓶?你是不是就开始犹豫了?
在这里,这半瓶饮料和一小口饮料之间的差,就可以认为是你因为承担风险而追寻的更高的收益,也就是风险溢价。债券在发行时就明确了利率,因而在券商、投行里面债券相关的部门也被称为固定收益部门。
场景二:老王的书摊隔壁老王想弄个书报摊,要10万人民币初始资金,但是搜肠刮肚只弄到了9万,于是他上你家来找你,看能不能凑上这1万。虽然都是要1万块钱,但是他给出了两种方案:方案一:借1万,然后按照每年还4%的利率,也就是400块,在第5年还清本金1万。方案二:借1万,但是这1万不还了,而是把这个报摊10%的经营权给你――如果一年就赚了10万,那年底就给你1万;如果效益不好,只赚了10块,那就给你1块;如果不好运,亏了,那你也不用另外再贴钱进去。而且你可以随时买卖经营权给别人,当然,如果报摊经营得好,你能卖的价钱就高于1万,报摊经营得不好,可能就只要再出5000块就能再获得10%的经营权。
股票(证券)
方案一其实就是债券,方案二就是证券。这里我们就可以通过对比看到证券的几个特性。
风险:赚多赚少说不准;
流动性:只要不愁买家就―定能转手;
管理权:持有证券时,其实投资者也持有了相应份额的管理权利。
所谓炒股票,其实就是证券在不同的投资者之间相互交易的―个过程。长期来看,股价反映的是这家公司的经营能力、内在价值;短期来看,更多的是反映了这只股票的供需关系。
假设你选择了方案二,以证券的形式入股。
两三个月过去了,老王的报摊生意很红火,越赚越多,这时候楼上老李也按捺不住要来分一杯羹。他很看好这个报摊,综合各方面意见来看,他决定以2万块买10%的经营权,并和你们一起经营这个报摊。这就是“长期来看,股票价格反映内在价值”。
这个消息一传十,十传百,小区里面所有人都想分一点,但是你、老王、老李都不太愿意部分出去,只拿出来了1%。
老林和老王最熟,于是老王就按2000块卖给老林;这时候老张站出来,表示愿意用2500块从老林手上买这1%,于是股票价格就又涨了;老陈又跑出来跟老张说,不如2600卖给我吧,老陈这么一转手又白赚了100……这就是供不应求,价格在短期内上涨。
老王一看,这每1%可以赚600块钱啊,那我不如再卖一点,于是他表示按2600的价钱,谁都可以来买。这一下不再供不应求了,大家心里一算,“不对啊,老王你这1%的经营权只值2000,凭什么卖2600,不行,我只出2100,多一分钱不出。”这下轮到老王急了,只好老老实实2100成交,于是这股票价格“哗”地一下就跌下来了,这就是供过于求的影响。
上面这个例子,长期持有股权的老李,就是典型的长线投资者,而刚拿到股权,扭头又卖出去的,这是短线投资。
基金
基金指的是出于某种目的而设立的一定数量的资金以及管理这笔资金的人员。我们一般所说的基金,其实是狭义上的基金,指的是投资基金,换句话说,设立的这一笔钱是拿来投资用的。这笔钱从哪来?除了基金公司自己的钱以外,还有很多是个人投资者的钱。有人就纳闷了,我为什么要把钱给他们?
之前我们一直在说老王的书报摊,但其实这市区里面不只有老王这一个摊子,还有成百上千个。那么问题就来了,卖书卖报哪家强?
就在大家混乱之中,还记得那个综合各方面意见,2万买股权的老李不?他站出来说:“我这有一套很好的分析方法,可以很准确地预测哪个好,跟着我投资肯定能赚钱,你看我投老王那个摊子,就赚了多少多少。我预计我一年可以赚到多少。但是吧,我不能告诉你们我是怎么分析的,要不然我还怎么赚。”
大家一看,他之前还真的是赚钱啊,那不如就交给他好了。但是老王也不傻,帮你们管那么一大笔钱,我不能没有好处啊,怎么办?
于是老王跟大家约法三章:
1 这钱你随时可以投进来,但不是随时都能取走,要提前跟我说,而且不到一年就取的话,我还要扣一点钱。
2 钱放在我这,不管盈亏,我都要收管理费。
3 我不能保证你们赚,我只能说我尽量,反正各位自负盈亏。
这个样子,一个基金公司的雏形也就出来了。所以简单来说,基金公司就是这么一个运用自己的一套方法,帮客户进行投资,并从中获利的机构。
当然,真正的基金公司远不止这么简单。基金公司还可以通过自己的资金规模、投资范围,做出许多个人投资者无法实现的投资行为,这也使其投资能力远不同于个人投资者,在此就不一一细说。
场景三:买卖猪肉
假设你去菜市场买猪肉,老板看你每周都来,于是跟你说,平时我这猪肉价钱都是在变的,可能今天21,明天18,后天25,我也说不清下次你来会是多少钱。不如这样子,我们在今天做一个约定,不管下周猪肉多少钱,我到时就按20一斤卖给你,我现在也不收你钱,到时一手交钱一手交肉。
衍生品
说完了一些基础,我们稍微深入一点,简单地介绍一下金融衍生品。
衍生品:一种金融协议,本身并无独立的内在价值,价格完全由其他的基础产品(证券、债券、商品等)决定。最为常见的是远期合同、期货、期权等。
上述例子中的这种情况其实就是远期合同。通过这个远期合同,双方都是在避免猪肉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
但其实这里面还隐藏了另外的风险,可能有些人已经想到了――万一这个差价太大,老板不肯按20块卖了?或者是我下周又觉得20太贵了,不去他那买了?这就是违约风险。
另一方面,远期合同还不规范,很难进行比较。质量:可能老板A给我的是上好的五花肉,老板B卖给我的五花肉里面注水了;成交时间:老板A只有下周一的远期合同,而老板B只有下周四成交的远期合同……
如此这般,想做个比较都难,更别提假如我这周不买肉,我把这个合同转卖给其他人。
针对违约风险和不规范等问题,就有人想出来一个办去,把这些合同集中起来,做成一个交易中心,规定可以交易的有排骨、五花、里脊,只有下周一和下周五的合同,而且要交易的猪肉都先交给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的质检员检验无误,从买家手上拿了钱,然后再把肉转交给买家。于是不同摊档给出的远期合同,在这里规范化,就变成了期货。这么一来,虽然手续上繁琐了一些,但是风险大大降低,而且可以更加容易地在投资者之间进行期货合同的交易。
在这之后就有人想了,期货够稳定,但是如果猪肉价钱都10块了,我才不想按照合同花20块钱买,有没有别的合同?
有,期权!期权有两种,买方期权和卖方期权。
金融学范文5
【关键词】公司金融 课程建设 教学方式 工科院校
一、引言
金融学的研究起源于货币,金融学一开始就是对货币与金融及其漫长演进史的研究。金融学作为一门比较独立的学科存在则是从1939年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件:一是美国金融学会(The American Finance Association)于1939年成立;二是《金融学刊》(The Journal of Finance)于1946年出版。从学科领域拓展来看,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四个方面基本命题:有效市场理论、收益与风险理论、期权定价理论和公司金融理论。从发展的模式看,西方国家金融学演进主要经历了两种模式。第一,经济学院模式。货币金融学成为经济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金融学专业主干课程为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和中央银行学,依托经济学院培养具有宏观金融经济分析与研究能力的金融人才。第二,商学院模式。公司金融学成为管理学理论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主干课程为公司金融学、投资学和金融市场学,依托商学院培养具有微观金融分析与实践能力的金融人才。对于我国,则经历了30年的“大财政、小金融”格局,只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金融学才真正获得新生,但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金融学科的发展相对滞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一般的做法是:在开设主要课程《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公司金融学》等微观金融课程,这实际上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金融学发展模式。
二、工科院校金融学定位与重点建设公司金融学的意义
偏理工科类的多科性院校,尽管开设金融学专业较综合性院校和财经类院校要晚一些,经验和积累要少一些,但是这类院校也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一是具有现代金融学数理基础――理工学科方面的优势。长期以来,这类院校在数学、物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学科上积累了十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稳定的教师队伍,集聚了相对良好的教学资源,非常有利于培养对数理技术要求较高的微观金融人才。二是具有历史积淀少、转型便捷多的优势。相对于以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学为主要课程教研见长的综合财经院校、工科院校历史积淀不多、教师等教学资源较易重新组合、重新优化,能够很快转型而定位到公司金融等微观金融的教学和研究领域。三是金融产业等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以及公司金融业务的不断创新,提出了对理工与金融等复合性人才的巨大需求,从而为理工科背景的院校拓展金融学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比较流行的观点是把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定位于商学院模式更适合大多数工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即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协调能力,强调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与有效沟通能力,做到文理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因此,具体到课程开设和学科发展上,应该给予公司金融学等课程以核心课程的地位。就目前而言,工科院校将课程建设的重点放在微观金融领域和公司金融学,具有以下现实意义。
第一,就改革可行性而言,西方的两种模式中,相比较而言,经济学院模式对宏观经济金融教学体系、教学资源的依赖性要强一些,理工院校一般不具备这些先天优势资源。而对于商学院模式,无疑更适合理工院校,办学成本较低,资源整合和优化更为便利,创设或转型更加可行。
第二,就服务国家建设而言,在世界和中国的经济、金融实践发生巨大变革的大背景和趋势下,我国高等院校金融学科建设显得严重滞后。21世纪的金融、经济实践,已不再局限于以银行为中心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长期以来形成的围绕货币银行学进行课程教学、以银行为中心来展开研究的格局,也已不能适应这一变革和发展了。“宏观金融”和“间接金融”正在与“微观金融”和“直接金融”相融合并向以后者为重点的方向演进。
第三,就金融学课程创新而言,有利于纠正两种不良创新行为或避免两种“误解”。其一是认为改革传统金融学课程,就是将宏观金融微观化,将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和中央银行学等加入微观金融的内容,在教学上增加个案研究或案例分析。实际上,以货币银行学为核心的金融学研究领域、方法和人才培养,与以公司金融学为核心的金融学差异很大,不可以简单处理为“微观化”,否则只能是“形式上”的创新。其二是将公司金融与会计学、财务学混同起来,认为加大会计学、财务学等课程的份量就是微观金融课程改革。尽管公司金融学与会计学、财务学都需要使用会计工具、分析财务报表等来从事教学与研究,但是两者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出发点都是不相同的。因此,将公司金融学纳入金融学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以少走弯路,有助于金融学进行“实质性”创新与发展。
三、工科院校公司金融学课程教学界定与内容拓展
公司金融学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融资理财为主的传统理财阶段;第二阶段,以融资、投资和并购为主的综合理财阶段;第三阶段,以MM理论、资本资产定价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等现代金融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金融理论与方法进行风险管理为主的理财阶段。一般认为,公司金融学讲授的是微观金融的基础性课程,其基础概念和原理是围绕“3C”展开:Capital Budgeting(资本预算),是企业为了增加企业价值,进行比较和选择长期资本投资项目的过程;Capital Structure(资本结构),是企业除短期负债以外的全部永久性和长期性资本占用项目的构成以及构成项目的比例关系,目的是企业通过安排企业资本中的负债和权益的比重,从而使股东权益价值最大化;Corporate Governance(公司治理),研究的是公司兼并收购行为产生的公司控制权转移问题和公司的治理结构问题。这三个部分构成金融学专业公司金融学课程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性教学内容。
在完成上述阶段教学的基础上,相应地拓展以下教学内容。
1、公司金融学研究领域的拓展。首先,需要进一步讲授公司融资、投资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延伸到企业重组与并购领域,如结合当前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分析其对公司并购产生的影响。也可以延伸开设新的相关课程,如企业并购理论与实务、公司并购案例分析等。其次,根据工科院校的具体学时设计情况,进入到第三阶段,讲授风险管理理财的相关内容,如结合上个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讲授投资、融资、重组、并购中的各种风险,进而结合当前美国次级贷款危机和全球金融风暴讲授其对金融业、经济实体的影响等,也可以另外开设风险管理或金融风险管理与实务课程,完善公司金融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公司金融学研究方法的拓展。为了在公司金融学的教学中反映该学科的前沿研究成果,需要突出两个方面的研究方法:(1)行为公司金融学主要从两个视角来展开研究:一是在假定公司管理人理性的条件下研究其对非理性市场的反应;二是在假定公司管理人非理性、存在心理偏差时研究非标准偏好与判断误差对公司投资、融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2)法和公司金融学是法和经济学的延伸与发展,其所侧重的是公司的金融行为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企业金融,而是经济活动中的合法主体法人“公司”的金融行为,认为公司理论是公司金融学的基础。
四、工科院校公司金融学教材教法改革与创新
现阶段可以归为公司金融学的教材繁多,教材名称也各不相同。1998年由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华东师范大学陈琦伟主编的《公司金融》,是我国较早的一部公司金融学教科书,是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并按国家“九五”教材规划要求组织编写的。随后陆续出版的教材多达上百种,如《公司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原理》、《财务管理应用》、《公司理财原理与实务》等。但是,由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师主编的公司金融教材非常的少,因此,组织编写适合工科院校金融学教学需要的公司金融学教材十分必要,围绕工科院校公司金融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也势在必行。目前主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1、加强教材建设。教材的内容体系主要体现在“增减三性”上。(1)减少宏观性,增强微观性,加强微观经济金融行为的课程内容,加强适应各种经济金融主体人才需要的培养力度。(2)减少理论性,增强应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强调教材能促进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应用型人才需要信息的归集。(3)减少封闭性,增强开放性,注重公司金融学科前言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吸纳和掌握,教材要动态反映理论与实践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
2、引导教师培养。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积极引导。一方面,要“走出去,请进来”,通过与实力雄厚的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拓一种“开放式”培养公司金融学科师资人才。另一方面,立足自身,积极转型,整合内部教师资源,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形成一批具有从事财会业务和金融业务资格、高级会计师(经济师、工程师)职称的教授、副教授、研究员和高级技师。
3、创新教学方法。要充分发挥具有绿色环保、直观形象、信息集聚特点的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一是加大案例教学份量,精选案例和典型时事,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采用联合授课方法,聘请业界专业人士,分担部分教学与实践任务,将学校教学平台延伸到社会。三是增加模拟实验教学,在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教学中嫁接“中转站”,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创新考试考核方法,可以考虑课程考试、课程设计、案例分析、社会调查和撰写小论文等多种形式。
4、改革实践环节。现阶段,尽管各高校增加了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但份量偏低。财经院校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4级金融本科的培养方案显示,包括军训、实习、学年论文、课外活动在内的实践环节学分为26学分,占全部总学分162学分的16%。工科院校如吉林大学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占总学分的比重仅为12.6%。因此,需要花大力气来改革实践环节。一是大力拓展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要兼顾金融与非金融领域――应放在资本运作频繁且投资、融资业务较多的经济实体企业方面。二是积极鼓励课外上机实验,学生应充分利用大量的课外时间来实验室从事收集信息、研判市场、模拟投资、熟悉操作,乃至拓展视野、教学互动、发现问题和研究创新,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科研平台,最大限度地调动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科学研究的创造性。
(注:本文系湖北工业大学教研课题“凸现工科院校优势的应用型经济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亦春、林海:金融学范畴界定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4).
[2] 孙伟:工科院校金融学专业实践环节改革的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2).
金融学范文6
关键词:行为金融学;投资策略;股票投资策略
1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行为金融学的产生以1951年Burrel教授发表《投资战略的实验方法的可能性研究》一文为标志,该文首次将行为心理学结合在经济学中来解释金融现象。1972年,Slovic教授和Bauman教授合写了《人类决策的心理学研究》,为行为金融学理论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979年DanielKahneman教授和AmosTversky教授发表了《预期理论:风险决策分析》,正是提出了行为金融学中的预期理论。
中南大学的饶育蕾和刘达锋著的《行为金融学》是我国第一本系统阐述行为金融学理论的著作。吴世农、俞乔、王庆石和刘颖等早在中国证券市场初建时就对中国股市调查并进行取样分析,得出中国市场为非有效市场,其主要论文有:吴世农、韦绍永的《上海股市投资组合规模和风险关系的实证研究》,陈旭、刘勇的《对我国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实证分析及队策建议》。国内对这一理论的研究相对不足,对投资策略的涉足更是有限。
本文主要是借鉴了两位美国学者的思路进行论证。美国学者彼得L•伯恩斯坦和阿斯瓦斯达摩达兰著的《投资管理》总结了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观点,对行为金融学理论在投资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发展,对投资行为进行了全面剖析,其对投资策略的研究更具有独到之处,这种在行为金融学下投资策略的研究对我国证券业的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罗伯特•泰戈特著《投资管理-保证有效投资的25歌法则》以其简单而明了的笔法描绘了行为金融学下投资方法的选择应具备的条件和原则,指导我们的实践。BrighamEhrharot著的《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中也不乏对行为金融学的应用,比如:选择权的应用等。
2行为金融学概述
行为金融学是将行为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成果运用到金融市场上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是基于心理学实验结果提出投资者决策时的心理特征假设来研究投资者实际投资决策行为的一门学科。
行为金融学有两个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二是投资者并非是理性的,主要探讨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行为偏差问题。
主要理论:
证券市场是不完全有效的即市场定价不能完全反映一切信息,存在噪声交易者风险即金融噪声理论。投资者构筑的投资组合具有金字塔型层状特征即行为组合理论。
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金融学总结的投资者行为偏差有:决策参考点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投资者存在心理帐户;投资者还存在过度自信心理和从众心理。
3行为金融学在实务中的应用
实际上,各种积极管理模式都假定市场定价失真或无效。他们认为通过投资于定价失真的市场或资产可以获得增值。然而所有的人都知道这种无效性是转瞬即逝的,这样,这些无效性可能会为有耐心的投资者提供收益。“耐心”是一个好的投资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为金融学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诸如阿莱悖论、日历效应股权溢价、期权微笑、封闭式基金之谜、小盘股效应等等金融学难题。还提出了成本平均策略、选择策略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动量交易策略等投资策略。一些金融实践者已经开始运用行为金融学的这些投资策略来指导他们的投资活动。
成本平均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是在股市价格下跌时,分批买进股票以摊低成本的策略。采用这一策略不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而是降低投资活动。
行为金融学认为,人们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选择一个决策参考点来判断预期的损益,而非着眼于最终的财富状况。在心理预期的过程中,人们会把决策分成不同的心理帐户来考虑,常常拥有自信情节,高估已经拥有的商品或服务,并且倾向于增加这里物品或服务的使用次数。还对预期的损失过于敏感,把同样价值的损失计算成远高于同样价值的收益,而对已经形成损失的东西却表现出一种“处置效果”,由于期待机会收回成本而继续经受可能的损失。因此在行为金融学中的“心理”帐户和“认知偏差”这两个概念,应该在日常理财中关注。
运用动量交易策略。即预先对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设定过滤准则,当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与交易量同时满足过滤准则时就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投资策略。当处置效应在证券市场上比较严重时,其带来的股票基本价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幅就会更大;当价格向价值回归时,可利用动量交易策略,通过差幅获利。
市场无效性本质上是一种套利机会,如果足够多的资金追求同一种市场无效性,它肯定会消失。对于许多定量投资者来说,永远感到困惑的是,一旦某种市场无效性在学术刊物上得到详细论述,它就奇怪地消失了。实际上,如果昨天的无效性已广为人知,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资本,再设想它明天仍然存在是非常危险的。资本市场同样如此。因此,不要屈从或迷恋“权威”的信息,应该努力追求有个性的投资策略。
在职业资金管理游戏中获胜的资金管理者一般都是最少犯错误的人,但其中的许多错误都可以归因于人类本性——追求安稳、相信潮流、失败后希望改换风格和指导思想。投资组合管理中的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不了解自己的客户,不了解自己的投资市场,一些错误源于资金管理者走“受托人的钢丝绳”的游戏,一方面要获得高额收益,另一方面还不能超越客户的风险承受性。
4股票投资策略
4.1具备股票投资取胜的素质
对于我们来说,在股票业取得成功的素质应该包括:忍耐、自立、简单明了、能忍受痛苦、心胸开阔、有独立判断能力、百折不挠、谦让、灵活、愿做独立的研究工作、勇于承认错误,还有对普通的商业恐慌不屑一顾。这些素质的具备与巴菲特的忠告是一致的,与行为金融学是相符的,市场可能是无效的,积极管理者也有增加价值的潜力,但这些无效性既不简单,也不是静态的,利用起来代价也不低。换言之,市场无效性的一个特点就是容易消失。这就意味着市场无效性一旦被隔离出来,并广为人知,越来越多的资金追逐这一无效性时,这个特点就消失了。问题不在于投资者和他们的顾问很愚昧或麻木不仁,在于当信息收到之时情况可能已经发生变化。当乐观的金融信息广泛传播时,大多数投资人认为这个经济形势在近期内还会进一步高涨时,经济走势实际上已经向衰退迈进。头脑清醒的投资者可以在信息不完全、不理想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决策,那种需要各种资料的“科学头脑”是不科学的。
4.2逆潮流而动
风险观念的根源在人类感情中可以找到。我们都是社会性生物,渴望与别人协调一致,达成共识。以常规方式失败经常比非常规性失败痛苦较少。相应地,投资者更愿意冒以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大风险,而不愿意冒可能以非常规方式失败的较小风险。许多投资者并不一定像他们以为的那样对风险有多少耐心。
参考文献
[1]曹凤岐,刘力,姚长辉.证券投资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