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观培训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观培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观培训总结

新闻观培训总结范文1

新闻培训会心得

2011年7月5日,我有幸参加国土局组织的新闻培训学习会,对于我这个初入此行的人来说,面对陌生的新闻写作,这次培训学习显得意义非凡。

在为期一天的培训中,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叶红玲、白起文老师为我们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从新闻写作的最基础知识:标题、导语、正文和结尾如何着手,到如何发现新闻采点的着眼点,到举例说明新闻写作中容易进入的误区,另外两位老师还将自己多年的写作经历和成功经验毫无保留的传达给我们,这使我受益良多。

在这次培训学习中对于我的入门工作有了很好的帮助,对如何做好新闻工作有了新的启发,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和敏锐的双眼去感受,去观察生活,留心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才能发掘出更有意义的新闻素材,才能写出更好,更有价值的作品,同时写新闻必须要先研究新闻,多读报纸,多研究报纸,从中学习写新闻的技巧,不断积累知识,总结经验,使新闻写作的量变到质变,才能达到新闻写作水平提升的效果。

通过这次紧张有序的培训学习,我对新闻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勤观察,多写勤练,将这次培训学习的内容融入到工作中,发现工作中每一个可贵细节,记录下公司事业稳健发展的足迹。

新闻观培训总结范文2

一、加强教育培训,做到“学”得主动

加强教育培训,既是“走转改”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的基本途径。根据我区新闻采编队伍的现状,结合“走转改”活动要求,我们与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密切合作,组织开展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培训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是突出重点,体现内容的针对性。从新时期新闻工作实际需要出发,我们坚持以“干什么、学什么”为原则,着重加强新闻采编人员理论素养、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委托中国记协等组织编写了十三门学科知识教材,并聘请专家学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讲座。比如专业技能方面,我们针对目前新闻从业者中有相当比例的非新闻专业学科背景的情况,聘请专家学者讲解消息、通讯、评论等常用新闻体裁的写作特点、方法与采访知识;职业道德方面,我们聘请学界和业界具有突出研究成果和工作业绩的专家学者,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和职业规范的系列讲座。

二是创新形式,务求效果的最大化。鉴于我区地域辽阔、人员集中成本较大的实际,我们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采取学员自学教材、网络远程授课(辅导)、交流学习等办法,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做到所教即所需、所学即能用。同时,注重加强培训教育的互动性,定期安排集中讨论,并设立网络专用邮箱,组织专家学者及时解答学员提出的疑难问题,提高学习效果,进一步调动了新闻工作者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以考促学,提高人员的参与度。为了使培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我们采取以考促学的办法,在每个阶段的全员培训结束后,对新闻采编人员进行理论素养的考试、专业技能的考察、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工作业绩的考核。对综合成绩达到新闻采编综合素质合格标准以上的人员,颁发《新闻采编综合素质考核证书》,并作为评选先进和职称评定的必要条件。通过行之有效的促学办法,极大地提高了学习主动性,实现了对新闻采编人员学习培训的全覆盖。

二、创新活动方式,做到“走”得深入

通过一年来的活动实践,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走转改”是一体的,只有“走”得深入,才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创作推出更多文风清新的新闻作品。所以,我们始终坚持以“真下”促“真转”带“真改”。

一是坚持把领导带头贯穿始终。活动中,各级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乌兰同志带头走基层,了解基层宣传文化工作情况,现场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发扬“走转改”精神,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督促推动工作落实。各级新闻媒体负责同志坚持常下勤下,通过蹲点、调研、座谈等多种形式,察民情、顺民意、解民忧,抓“活鱼”、“鲜鱼”和“大鱼”,为广大新闻工作者当好排头兵、先行者。

二是坚持把打造精品贯穿始终。全区各级各类媒体都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设专题专栏,集中连续刊播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涌现出一批品牌栏目和新闻精品。比如内蒙古日报开设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做到了每天见栏目、天天有报道;内蒙古电台在重点新闻节目中推出“倾听第一线·广播记者走基层”栏目;各盟市所属媒体也都开设了各具特色的专题专栏。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各类媒体共开设近200个专题专栏,刊播来自基层的鲜活报道9000多篇,为活动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三是坚持把服务群众贯穿始终。能不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是检验“走转改”活动的试金石。活动中,我区各级各类媒体加大民生问题报道分量,推动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达到了记者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比如去年我区马铃薯遭遇严重滞销,区直媒体走基层的记者首先报道并予以持续关注,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马铃薯卖难问题得到很好解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完善工作机制,做到“转”得到位

制度机制管根本、管长远,是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的有效保障。活动开展以来,我们特别注重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不断探索完善“走转改”活动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基层蹲点机制。全区各级各类媒体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累计建立固定的活动基地和联系点1780个,并依托基层联系点,组织开展蹲点调研、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特色活动,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深入到农村牧区、工矿企业、学校军营等各行各业,了解民生民情,把镜头、话筒对准基层群众,采写出大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感人至深的新闻作品。

二是健全考评激励机制。我们将活动开展情况纳入到各新闻单位考核之中,并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业务考核、业绩评价、评估评奖等方面给予倾斜,在工作安排、收入分配、生活条件等方面给予保障。各级各媒体也普遍建立了采编人员下基层档案,将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好新闻推荐进行挂钩,调动了广大新闻工作者投身基层的积极性。

三是健全讲评引导机制。我们注重发挥新闻阅评的引导作用,《新闻出版阅评》开设“走转改”阅评专栏,从各媒体的栏目设置、报道内容等多个方面加大阅评力度,在表扬好栏目好作品的同时,也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定期开展阶段性总结,评估各新闻单位开展活动情况,发现典型,交流经验,推动各地各新闻单位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四、狠抓整改落实,做到“改”得有效

查找问题、改进工作,是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根本目的。活动中,我们对照“走转改”精神要求,组织各级新闻媒体和从业人员认真查找问题,抓好整改提高,确保“走转改”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一是解决突出问题。各新闻单位将前一阶段征求到的意见和分析检查中查找出的突出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归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方案,开展集中治理,收到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同时,我们还要求各级媒体普遍建立“走转改”公开承诺制度,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二是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派出督导组,赴各地各单位督促检查活动开展情况,了解基层群众的反映,听取走基层同志的意见,帮助解决具体问题,促使“走转改”活动转换为实实在在的,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工作。同时,注重总结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创造新经验,加大宣传报道力度,不断扩大“走转改”活动的社会影响力。

三是开展群众测评。我们坚持“开门”办活动,要求各新闻单位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既让群众看到“走转改”的实际效果,也让新闻工作者作风在群众的检验中得到锤炼。比如《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举办“读者节”,专门征求基层群众特别是农牧民群众对新闻宣传的意见建议。一些媒体开设“读者来信”专栏或网上进行问卷调查,刊播和征询群众对新闻工作者走基层以及对“走转改”报道的意见和建议,均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系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相关链接:

带着真诚走基层

通过走进基层、感悟实践,使新闻工作者得到锻炼、受到教育,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服务人民的水平,这是“走转改”活动最根本的目的,也是最主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现实中,一些新闻报道之所以难以动人,甚至被批评为“假大空”;之所以抓不住要害,写成了浮光掠影的见闻游记;之所以不被群众认可,不受市场欢迎,不仅因为没有走下去,或者缺乏文字功底,更重要的是没有认清角色、摆正位置。有的把采访当作例行公事,走马观花;有的到了田间地头、街道社区,依然高高在上。这样的“老爷记者”群众显然不欢迎,由此写就的“官样文章”群众自然不买账。当然,更谈不上提高舆论引导能力、通达社情民意了。

新闻观培训总结范文3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可见,突发事件多是有悖于社会发展的消极事实,具有突发性和危害性,但是突发事件如果能够按照事件发展规律得到及时解决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由此,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犹如“双刃剑”,也赋予了新闻媒体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角色。

1.积极角色。新闻媒体强调社会责任,实际上就是新闻媒体服务公共利益的体现,也就是发挥其积极角色的功能。它具有引导社会的舆论方向功能。突发事件是消极的变动,它给大众带来挑战,切身地感到某种危机感和紧迫感。新闻媒体可以激励人们奋起应战、攻克困难、推动发展。舆论监督功能,舆论监督主要是运用新闻媒体的信息公开的特点,实施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对不正之风的监督。由此推动政府总结经验,改进作风,提高控制和处理危机事件的水平。预防功能,突发事件报道是一种舆论监督,也可以防微杜渐,它对社会具有预警之效。危机过去之时,新闻媒体不可忽视灾后总结,总结突发事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及解决的途径等。

2.消极角色。矛盾可以转化,如果对突发事件新闻媒体角色认识不正确,就会使积极功能在瞬间转为消极影响。第一,破坏性作用。对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的精神松懈、意志涣散,它往往能败坏人的情绪、瓦解人的心理防线。也就是说,突发事件的报道一定程度上延伸了它消极作用的空间。因此,突发事件破坏性的大小与事件传播手法、基调方式等密切相关。第二,煽动性作用。从心理学来看,爆炸、杀戮等突发新闻因电视画面刺激性强,容易挑动人的不良情绪,使控制本能的理性逐渐减弱,煽动起一种与社会既定秩序不和谐的情绪与行为。同样,频繁的灾难新闻会让人对现状产生怀疑,以至于生成悲观厌世的情绪。这客观上的警示往往给人夸张的误导,从而人人自危。

二.发挥新闻媒体作用,积极应对突发事件

1.充分建立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公信力是媒体灵魂,他的基础要素是客观真实。真实性是新闻媒体取信于民、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媒体的报道应当是公正、客观、真实的,如果事实虚假,就谈不上新闻的可信性,也就会失去新闻应有的作用,失去媒体生存、发展的基础。

2.保证新闻媒体的时效性。新闻报道与其他表达形式的最大不同之处就在于速度,它最讲究的就是快。快,才能抢占舆论的制高点,快,才能获得“先入为主”的主动权,快,才能把一切歪曲事实的报道和谣言在第一时间加以阻挡。快,才能让受众信任和依赖媒体,从而减少突发事件消极影响的扩大和散播。

3.提高新闻从业者的素质。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传播需要高素质人才,媒体内部人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将成为媒体应对外界变迁和挑战的内助力。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对从业者进行法制法规、新闻伦理、突发事件知识、应急安全技能等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从业者进行应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指导,使记者在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时做到临危不乱、高效有序地报道客观真实、富有价值的新闻。

新闻观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 新闻观 自身素养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做好基层宣传工作关系到能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大问题。实际上,宣传工作也是对基层各方面经验的总结和整体的形象设计,是舆论监督和思想引导的总和。

1新闻观为我们“突出正面宣传、传播正能量”提供了来源与依据

我们大家都知道,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新闻观的根本原则。新闻观要求我们始终“讲政治”。那么,对于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什么是最大的“讲政治”呢?通过学习新闻观,我认识到,最大的“讲政治”就是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一切的发展进步归根结底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中国梦”是每一个人的梦。心中始终有人民,我们的新闻舆论宣传导向才不会跑偏,具体到播音员、主持人的工作,才不会只浮在表层,才能真正让宣传效果深入人民的心中。全国新闻工作者正在进行的“走转改”,正是坚持新闻观的一次生动实践。新闻宣传工作者承担着向社会输入知识的职责,除了报道政府活动与领导的言行之外,新闻宣传工作首先是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新闻宣传要把人民群众作为主角,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有效地为人民群众行使参政议政的民利创造条件。所以我们更要报道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起居与幸福指数,关心社会基层的真正变化,这些也展现了新闻的客观与理性,也能更加突出的反应“坚守新闻底线,保持新闻真实性的原则”。

2加强理论系统培训,提高自身理论素养

我们学习新闻观不是喊口号,而是要靠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积累的。播音员、主持人每天的工作时向观众传递大量的信息,能否做到及时、准确、入耳、入心,认真的工作态度是重要的一方面,过硬的工作能力是同样重要的另一方面。特别是现在新闻形态越来越丰富、多元化,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角色已变得越来越多重、复合化。既要是信息的挖掘者,又要是信息的整理者;既要是信息的把关者,又要是信息的传播者,哪一方面有明显的欠缺,都直接影响宣传效果。新闻观是科学世界观在新闻领域的具体表现,世界是丰富、复杂的,因此,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善于学习是一种需要,一种职责,也是一项基础性、根本性的工作。前辈范长江曾经说过,作为新闻记者,要“不停地学习,既要博,又要精”。时展越快,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对学习的要求越紧迫。我认为,在现阶段,有两方面,我们的学习必须跟上:一是对新媒体传播手段的熟练掌握。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速度,快得超乎想象,而中国的庞大人口、复杂社会关系,使得微博、微信等不仅是一般的社交工具,更成为多元信息的重要传播渠道。信息杂芜,新闻工作者要准确甄别,从中获取有价值的部分,进而在这个平台上进行有效传播,就必须善用新媒体;二是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对播音员、主持人来说,要更多学习群众的生动语言,学会“说老百姓的话”。大家知道,新闻工作者一直在进行的“走转改”活动,也正是坚持新闻观的一次生动的实践。

通过培训,对照检查,发现我们部门以及自身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养方面做的还不够。比如在工作当中,时间长了会出现惰性,有的时候是为了工作去工作,而没有把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当成一种责任去认真的完成,这些都是需要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从思想上去改正和学习的。

3新闻观是新闻行业的“职业标准”

任何行业都有属于它的标准化流程,我理解的新闻观,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行业的标准化流程。它是经历历史考验沉淀下来的、经过数代新闻工作实际总结出来,对我们新闻工作者是有指导意义的思想精髓,是新闻工作的标准与方向。也就是刚才我提到的新闻行业的“职业标准”。

我们台从前年开始就陆续的应聘了一些“优秀”的“采编播”工作人员,这个“优秀”在我看来只是专业技术以及普通话水平的一些“优秀”,真正对照我们的“职业标准”来衡量的话,其实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很多。比如,我们部门的主持人几乎都是80、90后,而且90后居多,从他们身上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缺少一些担当和一些责任意识,而且在平时的工作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逆反心理,这就需要我们从思想上去感化他们,让他们从内心去理解和感悟我们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非常庆幸的是我们的工作人员理解能力很强,这也是我们单位领导们比较欣慰的一件事情。

对于新闻观的学习,我认为不仅仅是现阶段我们新闻工作者的任务,更应该成为终生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不管以后我们从事何种职业、在何种岗位,我想在新闻观的指导下,投身于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当中,都是值得我们去努力奋斗和一辈子去认真学习的。

参考文献

[1] 张悦虹.浅谈用新闻观指导新闻实践[J].理论观察,2014(02):35.

新闻观培训总结范文5

电视新闻除了大众传媒都有的传播信息的功能外,其本质就是和耳目,是传递党的声音最有力的武器,可以为促进地方经济鸣锣开道。要想发挥好喉舌和耳目作用,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记者队伍。**电视台新闻记者队伍状况如何、有哪些问题、有何应对措施,带着这些问题我就电视新闻记者队伍建设问题进行了调研。

一、新闻部基本情况

**电视台新闻部目前自办三档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晚间播报》和《新闻观察》,一档专题节目《法制**》。部门人员23名,其中正副主任3名、编辑1名、通联1名,人员中科班生只有5名,获得二次对口专业学历9名。其余为其它专业学历,在一线记者18名。人员中在编6名、非在编10人、临时人员7名。这支队伍中既有在编人员,又有非在编人员;既有台聘人员,又有临时人员。这支队伍的一些骨干属非在编人员(实行编制实名制确认)如:张玮《晚播》制片人,正科干部;武海涛《新闻观察》制片人,副科;岳青《法制**》制片人,共7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记者队伍不稳定。20xx年至今有12名记者调出新闻部,或改行或到栏目工作,调入只有2人。主要原因是工作压力大,生活没规律。因此有的记者得了胃肠病、有的得了心脏病、还有的神经衰弱睡眠不好。现有的记者既拍画面又写稿子,时效性强的稿件最迟第二天就得播。年轻人还可以,年纪大的,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完成采访任务,忙的不亦乐乎。另外没有严把出口关,致使记者调出新闻部的占一半,这样发展下去会青黄不接。

2、骨干采编人员较少。原因是资深和经验的记者,有的被调走,有的年龄偏大、而且有病,体力精力跟不上。尤其是记者,老记者体力精力跟不上、出不去,而年轻记者被派出去采访的多,主要是各种检查、考察调研、会议等,自采的少。加之培训学习跟不上,实践锻炼机会少等,两方面的原因使得有深度有影响的报道没人拿的出来。

3、精品力作少。这几年,**电视台获全区好新闻奖较多,但只有《马老汉十年拣麦7.5万公斤》获中国新闻三等奖。即便是获奖作品也是经过加工以后才报送参评的。有经验的老记者职称有了,不愿再费心去创作好作品,年轻的记者又忙于应付,有时忙的不可开交。记得先进性教育时,有一位记者从下午开始采访“动员会”到晚上9点回家,采访了6、7个单位,累的筋疲力尽,但只能发个综合消息,许多记者都是这样,每天忙于应付政府和领导的各种会议、调研活动这些“硬性任务”,他们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策划拍摄好作品。

三、对策与思考

新闻事业是现代社会的神经和血液,是一项需要新闻记者付出满腔热诚、百倍坚辛甚至热血和生命的事业。干好这项事业,需要新闻记者自身的努力,但更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关心。总结调研以后分析的问题,我觉得,为了使我们的新闻队伍长青、常胜,新闻事业蒸蒸日上,我们必须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㈠队伍建设不容忽视

新闻宣传队伍应该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信念坚定、政治敏锐性强、政治鉴别力强,对党忠诚、为人民鼓与呼的队伍。要把这支队伍带好,

首先是学习。不学习,在新闻这条路上不会走多远,不学习跟不上时展的步伐。要挤时间学习,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不但要学习理论,还要学经济、学习天文地理、人情风俗,不要求样样精通,但必须有所了解。

其次是实践锻炼。优秀的队伍和人才是干出来的、磨出来的,甚至是逼出来的。平时给年轻记者交任务压担子、提要求,给机会到农村去,到工厂去,到群众中去,到突发事件现场去,磨练意志。特殊时期和敏感时期要让他们到第一线经风雨,接受考验。

第三是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采取竞聘上岗的办法,调整、充实新闻记者队伍,采取评选名编辑、名记者的办法增强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四、要想办法解决骨干记者的编制问题。现有记者都是通过组织、人事编制等部门正常程序进入的,都应是在编人员,市委宣传部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新闻宣传工作人员的编制问题。

㈡培训工作急待加强

新闻记者对人的要求非常之高,不仅要有良好的思想理论水平和较强的文字功底,而且还要热爱本职岗位、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单就业务技能来说,不但要具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还要懂摄像技术、会一些简单的编辑技巧。因此来说,记者的培训工作一刻也不能松懈,尤其是进台不久的年轻记者。可以采取以下方式进行:①、有计划地派出去学(北广)宁夏台,跟宁夏台记者共同采访、共同写稿,在学习中不断总结采访经验,提高文字水平。②、请进来教,邀请我区较有名望的新闻前辈讲理论、教摄像,用实实在在的演示、现场操作直接提高拍摄水平。③、全局季度好新闻评选,参加评选的作者当旁听、去学习, 认真听取专家的意见、建议,选材、拟题、标题甚至一些细小的地方该如何贴合评奖方向,都可以现场得到答案。④台里要积极调动老记者的积极性,帮助和支持他们主动地带动新记者、年青记者,做好新记者的传、帮、带工作,切实我们的新闻队伍的稳定性,争取不断有能力突出的记者为台里创作出好的作品,把**电视台的影响扩大。

㈢切实加强节目质量

新闻观培训总结范文6

亲爱的小伙伴们,在办公室举办新闻稿写作培训之前,我简单的给大家总结了几点注意事项哦。

1. 稿件结构与篇幅:

新闻五要素:who what when where how

一般学院的新闻稿写作字数在600字到800字之间哦,活动的主办单位都得注明是南师大公管院研会,千万不要加上你所在的部门,落款也就是稿件的结尾处写上(XXX供稿)即可,不要加自己的名字哦。

下面分三类给大家简单的罗列一下稿件的结构:

会议类新闻稿写作:

会议类新闻稿在高校各类通稿中结构最严谨,语言逻辑要求最高的一类。这种新闻稿要求作者要将会议精神融入到稿件中。

第一段, 写好导语,点明与会人员、主持人;

第二段, 提炼领导讲话、嘉宾发言的主要内容;

第三段, 理清会议的程序;

第四段, 介绍会议举办的背景或者举办该会议的意义写这类新闻稿时,必须注意一下几点:

1、标题要恰当,符合会议的规格

2、导语中要体现会议的名称、举办的地点等要素的全称

3、写清出席的领导姓名、职称,注意领导的排序问题

具体活动具体分析,按照席卡中间第一,再从左到右从左到右的顺序。 活动类的新闻稿写作

活动类的新闻稿在校园中是最常见的一类新闻稿。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往往是通过一系列的校园活动来体现的。所以,活动类的新闻稿就必须将校园的文化气息体现出来,这对作者的写作能力要求更高了。

结构一般是:第一段写导语、主承办单位、参与人员;

第二段主要写活动的过程,活动现场以及现场观

众、青年学生的反应。

第三段则评论开展本次活动的意义。

竞赛类新闻稿

竞赛类新闻稿跟活动类新闻稿有类似的地方,但是,因为是竞赛方面的活动,它又有与一般活动不一样的地方,在新闻稿中,也要有所不同。

结构:第一段写导语,介绍主承办单位、评委、参赛选手;

第二段写比赛的过程;

第三段写参赛者的获奖情况以及举办比赛的意义。

2. 照片的采集

简而概之,

首先要拍几张全景(包括全体参与者,活动横幅,标语等)其次任何有制作横幅的活动,要给大家拍一个集体照。 讲座时,主讲人的特写不可少。

拍观众时,各个角度要拍,且要集中不要零零散散的。

照片的裁剪:去除画面上与新闻报道无关的人物或者景物,使照片主题更加突出集中,结构更加完整。

3. 注意点

1) 措辞主观性不要太强,如我、我觉得、我认为,尽量使用我们或者研会。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