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文1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不足;对策

中图分类号:S2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党的十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人才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特别是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人才的地位日益突显,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打造品牌、创造优势、推动创新、提升形象的重要战略性举措。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要想提升竞争实力,就必须深入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创新。随着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我国对内对外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我国企业不仅要面对行业内部的竞争,同时也要面对跨国集团进入中国的挑战,我国企业要想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研究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不仅有利于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而且对也有利于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特别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下,我国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很多企业都把人力资源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基础,较好的实现了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最佳组合,最大限度的调动和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企业创造了更大价值,给企业带来了更高效益。但按照较高的标准要求,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

(一)人力资源规划不够重视

尽管从总体上来看,我国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比较重视,特别是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纷纷提出了“人才强企”战略,纷纷采取待遇引人、事业引人的方式引进人才,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过程中,还没有将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纳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当中,不注重管理类、技术类、业务类等人才的分类管理,不仅无法更好的留住现有人才,也无法将企业急需的业务人才和技术人才引入企业。

(二)人力资源配置不够高效

尽管我国企业都高度重视人力资源配置工作,但当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进行人力资源分配过程中都存在一个普遍的弊病,那就是在人力资源分配方面个人能力与岗位不够匹配,特别是在人力资源招聘之后,都是将招聘来的员工放到“目标岗位”,而不对新招聘的员工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导致很多员工与岗位不相适应,企业人才浪费现象较多,存在着“大材小用”的问题,影响了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不仅不会推动企业发展,反而给企业发展造成了障碍。

(三)人力资源激励不够到位

尽管目前企业都十分重视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设,但却缺乏对人力资源激励求的调查和分析,存在着很大的随着性,根本无法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需求。我国很多企业还没有树立“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无论是激励政策还是激励试工,都没有体现“人本性”特点,更多的是采取物质激励的方式,非经济性激励较少,而且在对人力资源进行激励过程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比如在年终奖金的发放上,领导层、管理层、部门中层、行政人员、普通员工分别划定不同档次,导致激励效果不明显。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制约

尽管造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企业管理理念缺乏创新是其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高度重视,但对人力资源管理还没有上升到战略高度,企业还没有将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引进、开发、培养、激励、竞争、考核、监督体系,导致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强,员工的执行力和创造力弱化,迫切需要管理者更新人力资源观念理念,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制约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就人力资源管理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还没有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到企业“价值链”体系当中,尽管制定了比较规范的管理制度,但系统性、全面性、执行力还不强,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没有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造成了重要影响。

(三)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制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我国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导致我国很多企业员工特别是80后、90后员工“自我意识”比较强,很多员工都存在着“眼高手低”的问题,不愿意从底层做起,不愿意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而那些难度较大、需要创新的工作又不能胜任,由于员工能力素质不能很好的适应岗位需要,给企业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突出以人为本,创新管理理念

我国企业要将“人才强企”战略作为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正确处理企业发展战略与人力资源管理规划、企业长远发展与人力资源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企业决策层、领导层和管理层,要注重在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和领导,研究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围绕实现企业发展、员工发展“双赢”目标,建立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操作性的人力资源引进、培养、使用、考核、奖惩机制,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二)突出价值效能,明确管理标准

企业要想更好的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就必须着眼于用好人力资源,积极创新“价值效能”管理目标,将人力资源价值管理和效能管理作为重点措施,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人力资源管理标准。加强对人力资源综合素质和潜在素质的调查和分析,根据岗位需求和人力资源素质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工作,既要“用其所长”,又要“用其潜能”,为人力资源施展才华提供空间;本着“量才适用、人尽其才、才尽其智”的原则,将企业人力资源放到最需要的位置,建立“目标责任”管理体系,形成职责清晰、责任到位、考核有据的运行机制。

(三)突出科学规范,完善管理体系

企业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使人力资源管理更加科学、规范、有序。在人力资源招聘和人才引进方面,要建立“待遇留人、事业引人、创新聚人”的有效机制,切实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储备力度,为企业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在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方面,要建立岗前培训、内部轮训、脱产培训以及交流学习、岗位锻炼等多种培训模式;在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方面,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绩效工资为辅、年功工资为补”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人力资源任用方面,建立员工良性使用机制,让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知识型员工有机会、有舞台、有待遇。

(四)突出素质提升,健全管理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就是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使人力资源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和释放,不断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因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大力实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工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素质提升”整体规划,让人力资源在学习、锻炼过程中成长。企业要积极引导人力资源开展“岗位建功”活动,将具有发展潜力的人力资源放到关键岗位,引导他们开展技术攻关和管理创新,参与企业急、难、险、重工作;企业还要大力加强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组织开展座谈交流、走访慰问、“关心员工、关注员工、关爱员工”等活动,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提升企业员工的归属感和主人公司精神。

(五)突出保障功能,强化管理机制

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保障机制建设,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文化、先进的制度、先进的技术来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取得成效。充分利用科技信息技术,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人力资源数据采集和分析,推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针对当前人力资源情况制定新的制度,形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汇编;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建设,配强配齐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整体水平。

四、结论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大力实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历史条件下,“人才强企”已经成为企业的广泛共识,企业只有大力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人力资源管创新,才能解决当前制约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制约,才能使人力资源管理发挥更大的效能。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在我国新一轮市场化改革的新时期,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将日益形成,我国企业必将越来越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特别是通过企业的不断探索、实践和创新,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将步入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发展轨道。

[1]袁建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于秀芝.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李光红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13(07)

[4]蔡翔等.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趋势[J].商业研究,2013(07)

[5]刘慧敏.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模式新探[J].菏泽学院学报,2013(01)

[6]曹福庭.现代企业管理中人本管理理念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3(03)

[7]杨东辰.人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J].东方企业文化,2013(04)

[8]王伟.加强人本管理和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J].经营与管理,2013(01)

[9]马力.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J].商业文化,2012(08)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文2

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对经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a)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冲击。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始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一发而动全身,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规范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国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必然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

b)经营管理与考核脱节。绩效考核主要有3个方面的目的:战略目的、管理目的和开发目的。

从实际来看,绩效考核不能实现战略目的现象也是十分常见的。究其原因,关键是没有把经营目标和计划真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的考核上,缺乏一套关键绩效指标,无法将公司战略和经营目标贯彻下去。

c)重管理、轻开发的现象普遍存在。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从开发利用方面来看,我们国家的劳动力资源数量众多,但是整体素质不高,大量潜在人才有待开发。只有开发好人的潜能,讲管理才容易出效益。然而,许多的企业却盲目地强调向管理要效益,而没有把员工的前期培训开发工作做好,导致许多工作效益低下。

d)忽视长期绩效。过于关注短期结果,而忽视了长期或者过程绩效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经常出现的问题。譬如考核销售人员,如果考核只关注销售量,而忽略了潜在销售机会、客户拜访量这些过程指标,结果销售人员光注重短期行为,短期的绩效可能达到了,但失去了持续的绩效提高。

2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关键点。

2.1管理者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理念当前我国的产业结构及产品结构都需要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经济活动空间将会大大拓展,这将给企业的各类人才尽情地施展才华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舞台。在21世纪,技术创新水平和人才创新能力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国际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中国企业也有了更加广泛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合作的机会。来自外部强大的竞争压力将迫使中国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提升到关系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继而转变观念、突破体制、建立机制,增强中国企业的忧患意识,更加激发起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2.2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在创新中求效益。

针对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力求避免进入误区,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才能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一是努力形成企业全员创新意识。企业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企业必须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企业家。二是建立以市场为最终导向的创新体制。企业应积极建立面向市场的技术创新信息系统,以市场为导向,推进创新。三是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首先是企业制度更新,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创新机制,保证创新顺利进行。四是增加技术创新投入,提高企业整体技术水平,企业经济实力直接决定着技术创新的规模强度。五是加强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实行企业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联合。

3解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a)建立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把人作为企业的财产或工具,只重拥有,不重培训开发;在用人上,只限于公司内部的小圈子,论资排辈,重关系、轻业绩现象严重。

建立人力资源国际化管理模式,首先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树立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b)加强员工培训力度。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员工培训。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企业重视员工培训和开发工作的程度,决定了其未来竞争的潜力。

例如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完善员工培训体系,重点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一步加强:①全过程,就是企业培训要贯穿于每个员工在企业供职的整个过程之中。新员工进入企业首先进行上岗培训,在成为正式员工后,根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各种在职培训,同时鼓励职工进行各种继续教育,并在职工承诺继续为企业服务的前提下,为员工负担相应学习费用。②多样化,坚持企业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相结合以及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多样化培训形式。加强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力量,为企业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把企业有潜力的青年职工送到国外先进企业进行短期培训等。③重点突出,要结合国际工程承包企业经营业务实际,在培训中重点突出项目经理班子人员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为专业技能、团队精神和国际商务,使他们能很好掌握各自领域知识,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

c)建立奖罚分明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是企业对员工进行物质激励的一项主要内容,关系到员工积极性的发挥和企业生产效率的高低。良好的薪酬管理模式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企业薪酬体系必须要有激励性;其次,薪酬体系的建立,必须以岗位设计和岗位评价为基础;最后,员工的薪酬必须要结合绩效考评,与业绩挂钩,使每个员工的收入与他们的工作业绩好坏、对企业贡献大小紧密联系在一起,达到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企业发展多做贡献的目的。

d)引进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等。引进国际化管理的企业文化模式是国际工程承包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内在要求。

4结语。

人力资源管理是积累和创造物质资本,开发和利用物质资源,促进和发展国民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因此,现代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人本管理的思想,努力提高企业员工的素质,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潜能,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泽炎。3R模式—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操作方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李剑。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必备手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7.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文3

企业要想赢得发展先机,把握住在国内外同业竞争市场上的主动权,保持经久不衰的经营活力,其管理工作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导入全新的人力资源经营理念。根据企业发展战略任务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庞大的人力资源队伍进行更新改造,合理配置、加大员工培训和开发管理力度,以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年龄合理、专业配套,能够适应新的发展需要的员工队伍。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人事管理,它有很强的自身特性。

(1)全员性每位员工都是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对象,通过对员工的职业设计和工作技能、工作态度的开发管理,企业将最大限度地拥有合格员工并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工效。

(2)全局性人力资源管理是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所有职能管理部门和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共同开展。尤其是基层生产经营单位,他们最清楚本单位的工作岗位责任、岗位结构,熟悉未来员工配备需求和工作技能的具体情况,对本单位员工的考核、开发、激励方案最有发言权,对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应发挥关键作用。

(3)持续性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其知识、智力、技能无论是在开发、配置和使用中都有一定的时效性,开而不用则有可能退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荒废,造成人力资源不断相对贬值,所以在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要不断对其进行开发、遵循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正确地制订人力资源录用、开发、保持和使用等相关政策和措施,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供需之间的矛盾一方面,企业受传统粗放经营思想的束缚,人员供给总量过快增长,超出了产能发展实际需求总量,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如隐性失业严重,人浮于事,缺乏积极向上的公平竞争环境,劳动生产率下降等;另一方面,企业所需高素质管理人才又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缺乏生机活力。

2•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基础亟待改进

(1)人力资源绩效评价等基础工作薄弱。目前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评价主要是以员工自我年度工作总结为主,停留在以“德勤能绩”为主的定性评价阶段,并没有按岗位目标体系和完成执行情况逐项评价,容易脱离工作实际。定量、定性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不健全,领导容易产生晕轮效应,受职工个人身份、资历、地位、人际关系影响较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流于形式的绩效评价无法准确与报酬、晋升、调动、激励直接挂钩,也无法准确提出员工工作技能、工作态度开发培训的方案,起不到肯定成绩、发扬优点和发现问题、鞭策后进的激励作用。

(2)用人机制亟待完善。用好人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目前企业在用人中,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等难以根除。尽管许多企业已全面推行聘任、聘用制度,试图以法律契约的形式维系新型用人关系,但由于没有充分引入公平竞争的优胜劣汰机制,员工的责任心、危机感、紧迫感远远比不上外资企业。

3•工资分配方式僵化,激励机制乏力

企业目前实施的岗位技能工资制,员工的实际绩效评价对收入报酬影响幅度较小,拉不开个人收入分配的合理档次,发挥不出分配激励的杠杆作用。有限的激励手段也只是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和少量表彰评先传统激励方式上,容易挫伤多数员工的积极性。

4•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着新的流动潮

入世的成功,我国企业将更加彻底地融入国际市场,直接与国际企业进行角逐和竞争。外资企业也必将按照市场准入原则和国民待遇原则,全面进入国有企业的市场领地,他们将凭借其资金实力、管理经验、操作技术和熟悉国际惯例等优势,对我国企业产生强大的竞争压力,与国内企业争夺高素质人才。因为多数跨国企业在实施“本土化”发展战略时,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他们在只输出少量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经营方式以外,就是以丰厚高薪、良好的用人环境为竞争优势,吸引我国企业之中相对稀缺的高素质业务骨干和中层管理者,特别是那些已经在中资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管理机密的优秀人才资源。企业如果不能尽快调整和改进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将不可避免成为外资企业免费的人才培训基地。

三、建立激励机制的对策

1•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

完善的激励机制可有效的吸引人才,并防止人才流失。在市场经济中,正常的人力资源流进、流出固然无可厚非,但如果只流出不流进,或流出的都是高素质成熟的企业人才,而流进的都是初级的尚未开发的人员,将有悖于人力资源经营投入与产出相互对称的基本原理;预付流失人才的培养成本将会是企业效益目标实现的巨大障碍。

完善的企业激励机制,员工实行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并对工作业绩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个人报酬直接与业绩挂钩。通过工资的充分激励作用和人员的优胜劣汰机制,一方面使现有员工的责任心、危机感大大增强,从而更好的留住人才;另一方面可从社会上吸引确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使企业能够尽快用优质人力资源置换出次质人力资源,用人力资源增量激活人力资源存量的开发管理。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1)全面实施竞争上岗,优胜劣汰的用人制度。竞争上岗,是人才脱颖而出的关键,也是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要形成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通过淘汰相形见绌者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当前,优胜基本解决,劣汰基本没解决。劣汰问题不很好解决,也同样会影响到优胜的水平和层次。

(2)在激励手段上必须多样化,坚持精神与物质并举的方针。对特殊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待遇的政策,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并重点解决好其住房问题,使他们有一个稳定的家园,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有条件的单位还可以用赠予期权股的方法来激励人才多做贡献。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除实施以上重奖外,还可以以其个人名字命名工艺流程、操作方法以及各种评选奖项等,促使其为企业发展不断创新。对普通员工也要足够重视物质利益激励的普及面和力度,合理构造工资、现金奖励、福利在员工总收入中的比重结构,逐步加大与绩效考评挂钩的奖金收入份额。

(3)对各级管理者普及现代激励理论的应用技能,让各级管理者熟练掌握和运用激励的需求原理、期望原理和公平公正原理。准确分析、了解下属员工的主观职业动机、心理需求和思想状况,因势利导,尽可能满足员工正当的需求,特别是自尊、自我发展的高级需求。善于科学设定工作任务、工作目标和考核办法,迎合员工的上进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激发他们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公开透明的激励规则下,合理引导所有员工自愿朝着组织目标方向努力。本着机会均等的原则,克服厚此薄彼的不合理现象,以免造成员工的心理落差,挫伤多数员工的积极性。

(4)要认真学习新的激励理论和方法,重点研究相关企业以及所在地的其他竞争对手的激励措施,适时完善本企业的激励制度,以确保激励机制的先进性、适用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文4

论文摘要: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

1什么是新经济

经济学家及其他理论学者对新经济的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认为新经济的涵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讲,新经济就等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化经济、新经济、生物经济、风险经济等等。狭义新经济是指美国于上个世纪9O年代以后在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共同作用下所出现的一种相对于传统经济的新的经济形态,它与传统经济的本质区别就是在实现低通涨和低失业率较长期并存的情况下的经济持续增长。

综合上述,笔者比较赞同的定义是::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或“旧经济”而言的,是指在全球化资源配置和市场开发基础上,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由高新科技产业驱动,以创新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次大调整。

新经济的特征包括:新经济是知识化的经济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新经济是全球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网络化的经济::新经济是科技化的经济:新经济是持续化的经济。

2新经济时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新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具有知识的人力资源意即人才资源是新经济的主体。新经济时代所需的人才,不同于工业经济时代,下面就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人才的类型及素质作概要简述。

2.1创新性人才

创新是新经济时代的主题,新经济是创新化的经济,创新化经济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性的人才。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电脑将取代一些机械性脑力劳动。例如:信息的记忆、信息的检索、复杂的计算等都可用计算机——完成。也就是说,计算机的应用,不再要求我们有强的记忆能力,而是要求具有综合的研究、判断、逻辑推理能力,高度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其次在新经济时代,产品的知识含量增加,逐步形成知识产品。知识产品的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不是设备和工具,而是人的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人的创造能力。另外,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劳动者体力的简单转化,而是劳动者知识的转化。所以,要求劳动者必须有较强的创造能力。最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创新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据科学家研究,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20世纪初为5%——2O%,70年代至90年代为70%——80%。信息高速公路联网后,将提高到90%。由此可见,科技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唯有全面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才能维持经济的竞争力。所以,新经济时代需要创造性人才。

2.2个性化人才

个性化人是创新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任何一个创新计划都体现出个性化的思想。在工业社会,生产是标准化、大规模生产,而在新经济社会,生产是非标准化,甚至可能是单件生产。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谁能设计出个性化的适应不同层次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取胜。所以,有的经济学家把新经济称为个性化经济。个性化经济需要个性化人才。所谓个性化人才,就是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适合学什么,就让其学什么,适合干什么,就让其千什么。有哪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就让其在哪一方面发展,当然,个性发展,并不是发展个人主义,更不是否定集体主义。个人的发展必须与社会的需求相复合,必须与所在组织的需求相吻合,这是个人化发展的基本前提。

2.3复合型人才

所谓复合型人才,是指多种专业能力的复合,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复合,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复合。新经济时代很多创造活动是跨领域的,这种创造不可能依靠某种单一知识和单一技能来实现,它必须借助多种知识、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来完成。社会越发展,创造的复杂程度越高,高度复杂的创造需要高度发展的能力系统,也就是对知识面的要求越来越宽。实际上,不用说创造,在新经济社会就是应付许多日常工作也离不开综合能力。日本学者有一个明确的表述,“单一能力时代已经结束了,只有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能在现代竞争中获胜”。所以,复合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也是企业的稀缺资源,企业要努力的培养这种资源。

2.4合作型人才

在新经济时代,许多项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实现共赢,信息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合作的组织,企业是链状供应,银行是网状服务,信息是网上共享,创新是网点协作,因此,新经济社会是一个人际关系高度社会化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需要更紧密的联系和协作,需要借助集体的力量和他人的力量,才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取得事业的成功。也就是说,在新经济环境中,要从事科研、发明、创造,或从事生产与经营,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美国学者比恩等人认为,竞争是工业社会的价值观,而新经济时代的价值观是合作。因此,合作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所需的人才。

3浅谈新经济时代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新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创新、个性化、复合型和合作的特点,这给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这是企业内外环境变化的迫切要求。因此,在新经济时代,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应该根据新时期人才的特点进行创新,除了传统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笔者认为应该强化以下几个方面:

3.1营造创新文化

在新经济时代,创新和时尚已经成为这个时期的主题,企业的发展需要这种创新的理念来驱动。企业的人才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吸引和留住创新人才已成为企业最关切的问题。伴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高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员工,思想开放、头脑灵活、技术专精、自信自强、流动性很高。要想吸引这些人中的佼佼者,企业管理创新必须建立创新文化。企业应致力于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以利于发明、创造和企业未来的技术研究与展望:提倡挑战性思维。挑战性思维鼓励广大员工对现实状态提出质疑,不断思考和创新,企业为此可能承担一定风险,但企业这种文化氛围和对待风险与失误的态度会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并会以此吸引大批优秀人才:设立共同的目标。企业应设立可以激起人们奋斗精神、愿为事业共同努力的目标,包括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等,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

3.2实行柔性管理

在新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真正才华横溢的人才,往往是充满个性而难以驾驭的,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抛弃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依靠共同的信念、互动的心灵进行柔性管理,给员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和气氛,给他们更多的授权,让他们成为工作的主人,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从而激发员工的创造欲,使潜能和天赋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3企业与人才同成长

新经济时代改变了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变化的环境使得企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新经济时代的人才时刻在思考着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职业生涯,因此,企业要转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将员工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企业起来,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承担风险的同时,也让人才能够分享企业的成果,让人才能够实现个人价值,具体强化的因素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个体成长——员工对知识、个体和事业的成长有着不断的追求,存在使个人能够认识到自己潜能的机会。

工作自主——建立一种工作环境,员工能够在既定的战略方向和自我考评指标框架下完成交给他们的任务。

业务成就——完成的工作业绩达到一种令个人足以自豪的水准和质量水平,这是跟组织的需要相关联的因素。

金钱财富——获得一份与自己贡献相称的报酬,并使员工能够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这种奖励制成既要适合公司的发展又要与个体的业绩挂钩。

3.4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是在管理过程中,始终将人放在核心的位置,追求人的全面发展,以便充分调动所有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获得最大的效益。在新经济时代的人才。人才是企业的最重要的资源,是主宰企业命运的主人,企业将员工作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信任员工、尊重员工、依靠员工,把企业员工放在管理的主置,围绕着充分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而开展管理活动,激发人的活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使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发展目标达到一致。人的全面和自在的发展是人本管理的精髓,更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理念。

以人为本的管理需要培养一种亲密、信任的人际关系,需要一种敬业、进取和宽容的合作氛围。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思想基础,要努力培育共同的企业文化意意识,共同的企业文化意识使得企业成员对企业目标和价值有着共同的理解,从而在行动上达成共识:共同的文化意识还使得企业的发展同经济和社会环境的现实相吻合。企业的用人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员工的个性习惯和企业的包容性、创造性,并使其贯穿于每一位员工的言行中,在努力营造企业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同时,提倡各部门形成各自的特色。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文5

关键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目前,虚拟企业这种组织结构在中国的企业中还比较陌生,不像其他各类组织结构那样有着较为丰富的应用经历和经验。但是国外虚拟企业成功的典型有很多,如世界知名的康柏电脑公司、以高品质运动鞋闻名的耐克公司、饮料巨商可口可乐公司等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用虚拟企业这种组织结构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虚拟企业已成为企业成功的秘密武器。

1虚拟企业的概念

虚拟企业是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社会化分工程度的日益提高而产生的。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使人们对企业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1989年美国国家工程院和国家科学院联合发起对当前制造业面临的挑战和对策的研讨会,并在美国国防部的资助下成立了以美国13家大型制造企业为核心的领导组,带领百多家企业对如何建立“灵活型制造企业”进行了研究,要求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具有既灵活又密切的大联合管理机制,以适应目前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问题。由此开创了虚拟企业与虚拟经营的新模式。[1]

虚拟企业就是在具体的商业目标的趋动下,由生产商与供应商暂时组成的网络企业或者说是他们之间较为松散的联合体,目标达到,即告解散。其生命周期视其既定目标及产品或服务的类型不同而异。在虚拟企业中,接受业务的企业本身不具备完成任务(或者是出色完成任务)的全部技术和资源,但却可以高效且出色的完成任务。这是由于虚拟企业的运作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为基础,通过把与某项服务、产品相关的企业相连,利用虚拟,各个企业从事自己最善于从事的工作,整个虚拟企业中的各个合作企业都能高效的运作,从而为顾客提供最满意的服务或产品。从戴尔公司的运作过程中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虚拟企业的运作,每当戴尔公司接到用户订单后,其所有相关信息立刻被分解成具体零部件生产信息,并随即通过其巨大的计算机网络传递到各地合作企业的信息库,在那里零部件通过批量生产被迅速制造出来。生产一旦完成,产品立刻通过联邦快运被传递到离用户最近的戴尔公司分部所在地。于是来自世界各地的飞机携带着不同厂家生产的零部件,经重新组合一齐送往戴尔公司装配流水线,这样完全由用户自己定制的计算机便问世了,整个过程历时5日或更短。[2]

综上所述,虚拟企业的优势有:

(1)虚拟企业属于强-强组合,它注重各合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各合作企业的收益也会成倍增长。

(2)虚拟企业可以降低各合作企业在人力资源、厂房、设备等方面的投资,可以降低单位产品成本和对新产品的投资。

(3)虚拟企业是由各伙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融合而成,因而可以生产出最佳的产品或服务。

(4)虚拟企业具有制造与设计的灵活性,它能对瞬息万变的生产环境产生迅速的反应,可以在短时间内生产出新的产品。

(5)由于合作企业可轻易地改变,虚拟企业具有操作上的灵活性。一家企业可以同时参与多个虚拟企业。[3]

2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的特点

(1)人力集成化

虚拟企业的核心企业根据市场信息,一旦产生一种产品方案,即开始虚拟制造过程,首先是人力资源的虚拟集成,根据企业自身的人才资源优劣,和外部企业进行人才资源优势互补——“借鸡生蛋”,通过信息网络把来自不同企业的人员集成在一起,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协同工作,一旦虚拟企业解体,这些来自不同企业、职位和法律关系互不归属的人员的合作关系即告结束,这种“集智”是虚拟企业成败的关键。

(2)文化多元化

虚拟企业的伙伴更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和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可能引起冲突。随着信息通讯的增多,不同文化间将有更多交流和理解,从而减少冲突,故应提倡允许不同文化和不同生活方式的共存。

(3)组织动态化

虚拟企业由组建、生产、解体三个过程组成,其存在的时间完全取决于项目或产品,因此虚拟企业是动态的、暂时的,一旦项目或产品完成,虚拟企业宣告结束或组建另一形式的虚拟企业。

(4)结构虚拟化

虚拟企业的优点是“用最大的组织来实现最大的权能”,由于企业自身资源有限,组织结构功能有限,为实现某一市场战略而组成的虚拟企业其结构功能也是虚拟的集成结构,在整个企业虚拟联合体中,每个成员只充当其中某部份结构功能,是分布式动态虚拟联合结构,通过信息网络,支持着为虚拟企业依空间分布的生产而设立的复杂的后勤保障工作,这样的企业结构和传统的组织结构相比,有较大的结构成本优势,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3虚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急需重视的问题及对策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虚拟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的论文较少,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该问题不存在或没有研究的必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因为,人不是机器。在虚拟企业中,“集智”是关键,协调是核心,信任是基础,沟通是手段,可以说,不重视人力资源的虚拟企业,其巨大的优势将难以发挥。甚至可能因为内部的文化冲突、互不信任、协调不畅而进入困境。笔者认为,当前虚拟企业人力资源中急需重视的问题有:(1)文化冲突;(2)信任度低;(3)协调不畅;(4)沟通困难;(5)整合乏力。

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指出:“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愈来愈互相依赖的全球经济的发展,我认为语言和文化特点的复兴即将来临。简而言之,瑞典人会更瑞典化,中国人会更中国化,而法国人也会更法国化。”也就是说,在当代全球化的世界里,同时存在两种不同的趋势:一是人类愈来愈具有全球化的共性;二是在全球一体化的世界中,人类却愈来愈坚持保留各自原有文明的特色或个性。由此而带来了走向国际的虚拟企业将面临多种民族文化互相磨合、冲突的挑战。正确地对不同文化以及在这种文化环境中发展起来的管理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客观地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文化和管理理论,而且能更好地学习与借鉴其他文化环境中产生的管理理论。[4]。按照荷兰学者霍夫斯蒂德的文化维度理论,文化差异可用五维来描述和比较。这五个维度是个人/集体主义、权力距离、非确定性避免、刚性/柔性倾向和短期/长远取向。它们对跨文化冲突的产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因此,处理好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问题必须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分析把握文化冲突对虚拟企业的影响,创造文化协同效应。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文化冲突对虚拟企业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因为会使虚拟企业全球化战略失败。因此,创造文化协同效应尤为重要。文化协同,作为一种管理文化冲突影响的办法,是指管理人员根据组织成员和顾客个人的文化倾向,而不是限定文化差异,来形成组织的战略、策略、结构和管理的过程。这就涉及到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虚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不但要具备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而且要具有语言知识和沟通技能。

第二,开创管理沟通创新研究,开创虚拟企业内部沟通新模式。虚拟企业是一种新型的企业组织形式,面对着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合作伙伴,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将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如何避免沟通中信息的缺失,进行跨文化、跨背景、跨地域的沟通将对虚拟企业的成败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跨文化的沟通是在具有文化敏感性的基础上,尊重和领悟虚拟企业内部的多元文化,使虚拟企业内部交往人员的双方能够理解彼此的意图的行为。有了良好的跨文化的沟通,跨文化的领导、激励和决策也就易如反掌。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在不确定环境下的柔性沟通将成为未来发展的方向。

第三,建立学习型组织,树立共同愿景,进行广泛的团队学习。在虚拟企业中广泛地创建学习性组织的活动,使各协助单位能够树立共同愿景,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应该用超越自我、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等方法在虚拟企业中创造良好的氛围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并且在学习中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不断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环境的要求。

这就涉及到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虚拟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跨文化管理的能力,不但要具备必要的跨国经营知识,而且要具有语言知识和沟通技能。

第四,虚拟企业需要新型的领导者。虚拟企业从传统的权力直线制变成了平等协调制,从传统的上下级关系变成了平等的协调关系。虚拟企业的经理不再是命令者,而是彼此的协调者,这种新的角色需要新型的领导者。新型的领导者应该具备全方位的协调能力、系统的思考能力和全球化的视野。

第五,虚拟企业需要新型员工。虚拟企业是各合作企业核心竞争力基于信息网的联姻,需要自我导向型、知识型、技术型且充分可靠的员工,同时能运用计算机。另外,虚拟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是由各合作企业合作而完成,这要求员工具有持续的学习能力和团队精神。而且,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传统的决策层与操作层分开的做法已经不再适应市场的要求。新型的员工应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与决策能力。

第六,开展知识管理,整合资源。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了自然资源,成为最为活跃和最有创造力的因素,虚拟企业要想发挥它的优势,必须进行知识管理(KM),进行整个虚拟企业及相关合作单位之间的知识的挖掘、开发、保值、分享等业务,使个人的知识变为组织的知识,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

参考文献:

[1]蒋镇辉,陈国青.虚拟企业及其运作[J].企业管理,1999,(1).

[2]计维斌.论企业再造中的一种新模式——敏捷企业及虚拟公司[J].经济体制改革,1998,(4).

[3]泽聪,翁君奕.虚拟企业协调的任务、障碍与策略[J].企业管理,1999,(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文6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决策;风险规避

1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文献回顾与评述

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问题的研究在国外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国内则是近几年的事情。国内主要以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普遍研究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动因和风险分析。

基于本文的研究范围,对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研究文献分为两部分:其一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原因分析;其二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分析。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原因分析。

顾海、雷婷(2003)认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从一种维持和辅助型的管理职能上升为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管理职能和分工的细化使专业化程度很高的公司大量涌现使得其部分事务性工作外包成为可能。朱立丽(2003)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是大势所趋因为存在人力资源管理转型、企业构建核心竞争优势、改变管理体系、业务流程再造这四种需要。李新建(2004)认为外包市场的成熟程度和主要竞争对手的外包程度的环境因素、人力资源管理独特性质对外包交易成本的影响、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独特性质构成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因素。张晔林、陈万明(2004)认为交易成本理论、核心竞争能力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是人力资源外包的理论基础。

(2)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分析。

顾海、雷婷(2003)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风险包含逆向选择风险、员工反应风险、安全风险、控制风险、企业文化风险、退出风险。朱立丽(2003)认为外包增加企业责任外移的可能性、外包商的一些理念可能跟企业的存在差异、在长期的合作中,外包机构掌握了企业大量的信息、机密,很可能控制企业,使企业不能自由选择服务商,陷入被动。张晔林,陈万明(2004)认为人力资源外包主体与外包合作者之间的搏弈、我国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去规范外包主体和外包合作者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使人力资源外包存在潜在风险。

2模型构建

首先,确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内容。我国在这方面尚无完善的法律法规,因此,在企业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之前,必须先界定好某一职能是否真正需要外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存在与盛行有其自身的经济因素,本文将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收益等式与风险溢价的角度来加以说明: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收益(R)=企业不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而由企业内部人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所产生的管理费用C1-企业因实施人力资源管理外包而付出的成本C2

即:R=C1-C2

C1=f(薪资管理,福利管理,教育与培训管理,招聘与人员安置的管理,其他的管理功能),此数据可取自财务部门的报表。

C2=f(薪资服务,福利服务,教育与培训服务,招聘与人员安置的服务,其他的服务功能),此数据可参考企业与其他企业(承包商)签订合同中确定的金额。

注意:C1与C2函数式中的自变量是一一对应的,这样才有可比性。

(2)但并不是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收益大于零,企业就应该作出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决策,同时还要考虑一个因素——风险溢价。

在此,风险溢价指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无法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的实际收益与预计收益发生背离,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本文的风险溢价特指呈现超出预期的不利的一面,即是损失。

由于优秀的PEO公司能够降低企业的福利开支;降低在招募过程中因用人不当而造成的损失;为客户公司节约时间、汇集多家企业的培训需求,既可以为中小企业雇员提供培训机会,自身又可以获得规模效益,因此这说明在通常情况下R会是正数。故而控制风险,使风险溢价尽可能小,这个非常关键。3对规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建议

从以上模型可知企业规避人力资源管理外包风险的重要性,因此提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3.1对外包进行可行性分析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外包做可行性分析报告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企业还应该明确考虑所要取得的短期及长期目标,不能只重视短期的利益而忽视企业长期的发展。

3.2挑选合适的外包商

选择外包服务商是进行成功外包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外包委员会,委员会由人力资源部门主管领导。在进行服务商的选择时,最好选择企业所熟悉的或者曾经合作过的、在行业中实力雄厚、信用记录好的公司,或者通过正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的企业了解相关服务商的信息。通过比较,选择若干服务商,在服务商的能力具备的前提下,结合其外包的职能进行报价,选择出合适的外包服务商。

3.3签订细致和完善的合同

在合同条款中,应该对双方的责任、义务、权利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和说明,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的保密协议等,在合同签订之前还应该有专门的法律人员(可以是企业的专职法律人员,也可以临时聘请外部的律师)对合同的内容进

行仔细审阅,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为了发展双方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在达成最后交易的过程中必须慎重,合同对于签约双方来说都应该是一个双赢的结果。

3.4建立与企业内部员工的沟通机制

由于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外包,必然要有一部分员工被外包服务商所雇佣,还有一部分因为没有合适的岗位而被解雇,因此在做出外包决定时应该与这些利益相关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给予这些人员相应的补偿,避免给企业的日常运行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编译/龚伟同:BP的外包试验田[J].商务周刊,MAY1,2002.

[2]顾海,雷婷.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外包探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4,(08).

[3]关培兰,胡志林.人力资源管理外包[J].企业管理(北京),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