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汽车文化 教学改革 实践
一、教学理念的革新
为培养高级技术应用人才,我们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遵循职业教育本质,设计教学课程及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做到“在做中学”,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使素质培养和能力培养与企业一线人才要求对接。汽车文化课程是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分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运用技术专业、汽车整形技术专业及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公共平台课程。本课程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先导作用,该课程的学习为继续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准备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条件,同时,承担着培养学生对汽车服务类职业兴趣和职业认同的作用。其中,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和品牌4S店,培养具有汽车专业知识及维修技能,能够熟练使用诊断仪器、设备对汽车进行保养作业、拆装维修、故障诊断及排除,能够从事汽车机电维修和服务顾问等岗位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汽车文化课程在本专业中不仅起着传递汽车文化、提高学生的汽车鉴赏能力的作用,更负有培养学生文化判断能力和欣赏能力,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作用,以培养学生的爱车情结,鼓励大家为中国汽车工业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
本课程通过汽车发展过程中车史文化、造型文化、品牌文化、赛车文化等各方面的介绍,再配以简单汽车构造知识的讲解,突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特色,使学生熟悉相关的汽车知识,让学生全面了解汽车、爱好汽车。
按照教学要求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把本课程设置成了4个教学模块,并对教学模块进行了学时安排,且设计出了具体的课程内容,如下图所示。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任务”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韩国汽车品牌前,给学生布置两个任务:“北京的出租车大多是什么品牌的汽车?”“为什么韩国汽车用40年时间,就走向了世界?”然后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韩国汽车从“笑话”到“神话”》及查阅资料来解决以上问题,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气氛真正活跃起来。
2.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在教师的精心准备和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启发学生就特定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讨论式教学的环节大致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每次上课,教师提出1~2道思考题。思考题都是选择生活中和汽车文化相关的现象,要求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课上用5~10分钟的时间进行提问式讨论,由学生自主回答,作为本门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回答问题的学生能在总成绩中得到加分。例如,在讲授法国汽车品牌雷诺汽车时,提出“变速器、传动轴是谁发明的?”学生们经过讨论,引出了发明者路易·雷诺,加深了印象。同时,使学生对汽车变速器和传动轴作用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为今后汽车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实践证明,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气氛活跃,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小组展示学习法
小组展示学习法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角色扮演或案例分析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运用小组展示学习,大部分学习任务都由学生来完成,课堂上注重师生互动,学生多参与课堂,给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老师要组织好小组合作展示,创设一个良好、宽松的教学实践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让学生的思维、能力、个性等得到发展,对于培养创造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有益处。例如,在讲解汽车发展史时,教师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扮演某品牌车型的市场营销团队,讲解某一国家某款车型,并加入个性化的理解,每个小组至少有3人参加展示,这样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师生和学生间建立良好的友谊,也为职业道德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四、考核方式的创新
考核方式与学生的学习紧密相关,它影响着培养出来人才的质量。长期以来,职业学校课程考核,大都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方法进行,这样的考试方法僵化死板,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考试前临时突击,放松平时学习,不可能真实全面地考核出学生掌握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汽车文化课程打破了以往主要以考核学生对书本知识掌握程度的限时书面考试的传统方式,重在培养学生能力。而采用知识考核和能力考核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对本课程的考试设置了课堂出勤表现(20%),课堂品牌车型展示(20%),结合所学专业的论文(60%)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所学专业的论文涉及整本书的内容。这样将考试由被动变为主动,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习、积极地思考,更容易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了出现学生死记硬背、平时放松学习、考前临时突击的现象,更加杜绝了作弊情况的发生,可以全面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及实践内容的掌握程度。
综上所述,汽车文化的教学中,只有不断深化教学改革,革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专业性和理论知识的学习自主性,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曲金玉,任国军.汽车文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2
1.引言
如今,发展经济是人类社会的重要内容,商品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品牌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因为它可以为企业带来无形的经济利益,品牌形象与人们的意识观念相互影响。知名的品牌其品牌文化为人们所接受,促进了企业形象的树立从而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品牌标志是企业品牌形象的载体,是人们认识企业的视觉接触及感受,其形式应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近些年,随着艺术不断的深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提高,对品牌标志设计的审美要求也在提高。品牌标志的设计只有与消费者的思想意识产生共鸣,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这也是国际品牌所具有的特性。
2.品牌的意义
人类在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认识了品牌,由于文明程度的提升和经济的发展,品牌的重要意义也逐渐受到企业的关注,并在逐渐加强。企业可以通过品牌无形的内在价值为其利益带来增溢,品牌的名称、图形寓意、色彩样式等元素体和组合是品牌的支撑,以艺术的视觉角度形象化的传递品牌的内在精神。品牌在不同社会范围内的影响,体现了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服务、文化的解读和理解。在中国,人们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品牌的作用,如北宋年间(公元960~1127年),山东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白兔儿”铜制刻版,如图1所示,是我国出现的最早标识,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可见当时已经有了品牌意识。如今,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吉利汽车品牌不仅在全国已家喻户晓,而且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来自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品牌发展变革的巨浪。凭借着自主创新的经营理念,品牌战略不断发展壮大,先后完成了对澳大利亚汽车自动变速器公司DSI、瑞典VOLVO汽车公司及英国百年企业一锰铜公司的全部收购,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吉利品牌战略带来的全球影响。
2.1经济意义
品牌赋予到产品上时,可以为品牌的所有人提供潜在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是品牌使用的意义所在。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企业使用品牌的初衷就是想将其它同行业的相关产品区别开来,同时也有利于对自己的产品进行识别,从此品牌得以迅速的发展起来,其发展速度之快就在于品牌的使用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资本增值,市场影响力的扩大,利益的不断获取,使得品牌拥有者真正意识到了品牌的潜在能量,开始关注品牌设计对企业的影响。对品牌的标志和品牌的文化进行全面的考虑和综合设计,以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利益。全球品牌集团Interbrand曾“2012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可口可乐连续13年蝉联品牌价值榜首,其品牌价值为778.4亿美元,将近于其销售额的4倍。这无疑对可口可乐品牌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无形资产其价值不能像物质资产那样用实物的形式表述,但它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2.2思想意义
思想是人类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对外界事物的感知,经过思考积累而产生意识,形成理性认识。思想反映了客观存在的世界,又通过实践检验它的正确性。思想对现实世界的发展有强大的反作用,这种正确的思想一旦为人类所掌握,就会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来源。纵观人社会类的发展史,人之所以成为世界的主宰就是因为有思想和创新意识,并推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的发展进步。品牌的思想意识就人类对品牌作用的客观认识,并为人们所掌握。品牌的产生就是人类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对商品的认知,并经过实践而形成的。品牌实际上就是企业的产品理念与消费者的思想意识需求相互平衡,以及价值对等的具体体现。比如,吉利汽车的市场销量成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全球鹰GX7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喜欢,如图2所示。这就说明了吉利全球鹰GX7这个“产品”所表现出来的品质、性能、设计理念等品牌元素与消费者心中的思想意识需求相符合,从而产生了价值,这个价值就是打通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思想意识通道。所以品牌就是满足产品对应的消费者的思想意识需求的东西,就好像吉利在造车初期的想法,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的真情愿望,符合了时下中国老百姓对汽车的渴望和追求。
3.品牌标志的设计
标志通过简洁易懂的图形,文字等设计语言来表达其内在情感和本质特性。在中国古代的氏族部落里,每个部落都有各自独特的图腾,这些图腾就是部落所奉信的神灵和信仰,就好像是氏族部落的标记。中华民族拥有五千余年的传统文化和悠久的文明史,蕴涵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及思想观念,神圣的华夏龙文化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心中,中国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图腾。现在的人类社会生活设计无不参与其中,已经从数量上的变化转向质的变化,艺术成为人们更高的要求。标志设计同样需要艺术的结合,并相互影响。标志设计的艺术性是实用与美学的设计交融,给人以美的感受,体现了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心理的提高,原因就是标志的艺术性内涵越强就越能够吸引和影响人,给人留下的印象就越深刻,就越能激起品牌标志与消费者的共鸣。例如,劳斯莱斯品牌投射出的高贵奢华气质成为世界公认的豪华车的代名词,就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标志设计不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符号,标志设计的目的在于以简洁的形式来表达出所要传递思想信息。标志设计就是通过对图形的艺术化处理和文字的运用,使其具有美和意的复合形态,其形象化设计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表现出简洁、鲜明的特征,来达到以形达意的传递效果。
3.1艺术图形美
图形艺术是利用图像形式,并运用艺术化的设计手段来表达构图。标志图形具有简约性、聚集性和抽象性的特点,更具鲜明形象性、艺术性和共识性。标志艺术就是图形符号的艺术,其表现形式和谐、悦目,精致独特,给人以美的感受与视觉享受。图形是构成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计中不可忽视的,是标志设计的成败关键。图形设计艺术必须讲究图形和构成变化和谐统一,而后才有图形艺术美。艺术的美总是能给人带来无穷的美好记忆,并影响着人的思想。如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世界级艺术精品,向人们展示着美的视觉盛宴。其美的精髓已融入到人们的思想意识之中,反过来也促使人们对美的追求,从而促进了艺术的发展进步,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价值。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陶瓷艺术受到了世界的追捧,元代的青花瓷艺术精品,在当今的社会中其价值甚至达到了天价,2005年佳士得拍出的“鬼谷下山”图罐,成交价达到了上亿元人民币。台湾版《商业周刊》曾指出:“美,是一种竞争力,当竞争力进发时,反应在企业面,是惊人的财产值与财富。这是一个‘美力’的时代”。人类对美的追求是与生俱来的,并不断地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标志设计的图形艺术影响力在逐渐扩大,其美的属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吉利帝豪品牌的推出,很快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受到消费者的认同和赞许。其优美的线条,构筑出坚实的盾牌图形,既符合人们对审美追求的需要,又准确地传递出品牌的内涵。盾,坚固锐气,宝石,高贵雍容。锐智的红宝石象征在激情中创造的智慧。坚毅的黑宝石具有在沉默中超越的能量。在华贵的金色轮廓下,勾勒出红、黑、金共同奏响财富与权贵、坚毅与智慧、品质与激情的华美乐章。如图3所示。
3.2意和形的综合美
形意美。形,是一个事物的外在表象。意,则是其内在精神。形与意的结合,才能更加准确地表达一个事物。艺术创作既要写形,又要传神,相互统一。二者只有相互影响,共同存在,才能传递出艺术的美。无形之意,不可知。无意之形,也不是艺术。无形之意就是其内在精神,没有外在的形式作为承载。这样的精神,永远是虚幻飘渺的,无法琢磨。标志的设计,其外在的图形就是其内在精神思想的载体。如果缺失了其外在形式,人们也就无法得知它的内在精神,变得不可预知。对于品牌而言就会导致品牌的不确定性甚至丢失。就好像音乐艺术中人们的情感是通过声音来传达,如果没有声音,人们的感情就变成了不可知的东西。只有通过高低起伏、抑扬顿挫的曲调才能表达出人们的内心情感世界。无意之形,就是外在的形式没有赋予其内在的精神。从而产生了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艺术美也就不复存在。从而导致其外在形式的存在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标志设计同样要遵循这样的法则,标志的图形设计也需要其内的精神为其注入活力。吉利全球鹰和英伦品牌的标志,很好的诠释了这一点。“雀起东方,雄起寰宇”代表着吉利立足东方,走向世界的宏伟发展愿景,这正是全球鹰品牌的核心价值观,“个性、时尚、激情、活力、动感”的思想元素体现了品牌的设计理念。如图4所示,中国传统红色与英国不列颠尼亚女神的图形组合体现了英伦品牌的中英文化融合,表现了相互认同的品牌内含,传递着精益求精和英伦风范优雅的底蕴。
4.吉利汽车品牌标志的发展变化
吉利汽车品牌标志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吉利集团的发展历程,从创立初期到现在吉利汽车品牌标志的进化体现了吉利从自我到逐渐成熟的重要转变,其原因是标志设计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得到了足够的重视。企业的良好形象以艺术的形式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与消费者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发展基础。从标志设计本身来看,反映出企业在时代的变迁中对文化,艺术与审美意识的提高和吉利对价值观的转变。吉利汽车品牌标志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期、成长期、转型期三个时期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进步,艺术的提高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4.1初创期
吉利集团成立于1986年,一方面,企业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全国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国民经济开始复苏,消费需求扩大,只要有商品就有市场,企业就能发展。这个时期,是企业生产冰箱蒸发器、北极花冰箱、冰柜的艰苦创业时期,企业需要资金、技术、产品来哺育它茁壮成长。但由于当时经济环境的限制,企业为了生存在1990年公司决定自行研制开发镁铝曲板并冲破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在1991年8月成功地试制出中国第一张镁铝曲板,为企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契机。1994年,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李书福决定进军摩托车产业,并在1995年吉利摩托车的产量就创造了25万辆的奇迹,打破了国有企业垄断了摩托车制造业的格局。从此,在吉利的发展史上,出现了崭新的一面,企业要发展就要有产品的支持。产品至上成为这个时期发展的宗旨。设计处于次要位置,标志只是企业的符号而已。另一方面,在这个时期,人们的艺术与审美水平普遍处于较低层次。对于标志设计的作用及其影响认识不到其潜在的力量。从而导致对于标志设计的不重视。这也与中国的人文思想有一定的关系。中国历来是讲事物的精神本质,通过无形的思想来表达事物,让人们从内在意识上了解事物,从而忽略了事物的外在。这也恰恰忽略了人们在了解事物的时候,是先从事物的外表进行认识的这一现象。在古代,中国人对品牌已有一定的认识,创造了许多品牌,但多数是文字形式,没有其特有的标识只是含义不同。从而导致辨别性不强,容易混淆,最后对品牌的树立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第三,在二十世纪80年代,整个社会的文化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对于标志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够全面。企业只要有自己的标志和含义,对设计的艺术性有更多的要求。当时的吉利标志如图6所示,红色鲜艳的标志图案中六条斜线从椭圆的地球上喷勃而出,灿烂绚丽,预示着吉利人的宏伟大业,一步步稳健成长。标志的设计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文化,经济环境相符合。
4.2成长期
随着集团的不断成长,实力不断的提高,市场影响力不断扩大,给吉利带来了适时的机缘。1997年,李书福果断决定,吉利要造“中国老百姓买得起的,价廉物美的好车”。从此,吉利开始建立了其核心的品牌价值理念,企业进入成长发展期。90年代,设计艺术开始为人们所认同,并得到重视。设计的作用开始影响市场经济,显现出不可低估的力量。在改革开放的影响下,西方的设计艺术与中国的审美思想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对艺术及审美有了新的认识。对于标志的设计有了新的要求。标志不仅是企业的符号,它更是企业品牌形象的体现。这时,吉利品牌标志的设计,进行了多次的优化和完善,如图7、8、9、10、11所示,开始发挥它的价值作用,肩负起企业品牌形象塑造的使命。在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定的提高,对各方面的要求有所改变。生活品质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消费者开始关注品牌,品牌成为消费者了解企业的一个重要途径。由此,全社会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发展环境。标志作为品牌的载体,设计的艺术性成为品牌推广的催化剂,推动了品牌文化的传播和深入。此时,吉利标志也被认定为,全国驰名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唯一汽车类民营企业商标。2003年,李书福锲而不舍立下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汽车走遍全世界。”的宏伟目标,从而预示着吉利转型的到来。
4.3转型期
一个企业凭借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势必发展壮大。2006年4月,IBM白度书:60家中国企业可以国际化,汽车制造业企业占7家,吉利控股集团名列其中,吉利的入围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是吉利多年努力发展的结果。这也预示着吉利集团未来的全球化发展。9月在天津举行的“2006年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发展论坛”上,吉利常务副总裁杨健说:“自主创新是吉利海外战略的唯一选择”,这也更加坚定地指出,吉利的未来发展方向。2007年5月,吉利正式向外宣布,吉利汽车已进入战略转型期。从此,吉利放眼全球,敢于向世界挑战。11月吉利集团向全球征集的新标揭开面纱。它的到来承载着吉利的未来,寄托着吉利全球化战略发展的坚定思想。此次换标是吉利集团转型的必然,不仅向国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吉利,同时也向全球宣告吉利全球化战略的信心和决心。21世纪,艺术设计如雨后春笋,得到了蓬勃发展。也更加融入到人们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成了人们的必需品,而且对其艺术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就像人们平常的穿衣一样,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要穿暖的低标准要求,而是有了质的变化。更多的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艺术不再是小范围的社会活动,而是全民的意识活动。因为设计最终是为消费者服务的,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今,品牌标识的设计不仅是设计者与企业的交流,更多体现了设计者、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互动。正如吉利希望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新标的形式,让老百姓来评议、参与、提升,重新认识吉利标志。2012年吉利成功入围世界500强,全球化形象凸显。
5.结语
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3
因此,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对教育主体和主导者双方积极性的调动。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结合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合理设计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师生员工提升自身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内在动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培训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开展汽车文化系列活动,促进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树立技能成才的思想意识
教育学家威廉・格拉瑟在他的“选择性教育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所有的动机都源自内心,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佳,其真正的理由是,学生没有在学校里找到足以令他满意的学习动力。“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职业学校的教育只有真正激发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使学生树立技能成才信心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实现育人成才的办学目的。笔者学校通过一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所学的专业上。
1.开展汽车百科知识竞赛和汽车文化手抄报比赛
学校6个班级70余名学生参加了汽车百科知识竞赛,比赛内容涉及汽车发展历史、汽车品牌文化、汽车新技术知识、汽车驾驶技术及交通法规;手抄报比赛中,学生们将自己喜爱的汽车品牌和车型,将自己掌握的汽车维修知识和对未来汽车技术发展的展望图文并茂地展示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版面中,学生上交的60多幅作品排版新颖、绘图精美、内容丰富。两项赛事集知识性、趣味性、创新性于一体,既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又使学生通过参加比赛,增长知识,扩展视野,锻炼思维,树立信心,促进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解和热爱,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2.组织学生开展汽车维修技能竞赛
学校61名学生报名参加了校内汽车维修技能比赛,通过初赛,评出24名学生参加复赛。经过复赛,选出4名优秀选手参加北京市技能竞赛。学校参赛的冯俊伟同学获得理论比赛和实际操作比赛总成绩第一名,王亚伟、张勇强、伍俊成三位同学分别获得总成绩第3、4、6名。学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经过层层选拔,优中选优,2名学生最终代表学校参加了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北京赛区选拔赛汽车技术项目比赛。一系列专业竞赛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钻研技术、提高技能水平的热情,有效提高了学生敬业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开展规范化技能竞赛,创新竞赛内容,促进学生形成比知识、比技能、技能操作比规范的职业意识。
二、以团组织和班集体建设为阵地,向学生传达正能量,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
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于养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作为公交集团的人才培养基地,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须要具备适应公交企业发展的健康人格。健康的人格不仅有助于学生适应社会,更能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学校非常重视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去感受正能量,接纳正能量,从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格。
1.积极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学校“七星志愿者服务队”是一支以在校学生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曾经被评为北京公交集团公司级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队。这支队伍不仅常年活跃在校园里,而且经常走进敬老院、公交场站开展社会实践,积极开展以“我志愿、我快乐”为主题的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日,学校团总支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校园内大扫除,擦洗宣传橱窗;教师节来临,志愿者们向辛勤奋战在教学一线的老师献上感恩的鲜花;志愿者服务队走进了房山区光荣院敬老院,看望退伍老兵,学习老的革命精神,为老人送去图书,为光荣院种上敬老树;到前门快速公交1线参观学习,开展站台服务、义务指路;十一期间到天安门广场疏导客流、协助安检。公益小组积极开展校内勤工俭学公益劳动,锻炼学生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志愿者们的自身人格得到不断完善。
2.以班级团支部建设为阵地积极开展“天勤活动”
笔者学校十分重视发挥班集体这一阵地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如2013级预备技师班团支部精心设计了以“感恩、责任”为主题的“成人礼”主题班会,“成人礼”上全班学共同回顾了班级成立以来的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观看以“感恩、孝亲”为主题的视频故事,庄严的“成人礼”誓词使学生树立起对国家的公民意识,对父母、师长的感恩意识,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意识。通过成人礼主题班会,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该项目参加了公交集团公司“2013年-2014年度‘天勤计划’好项目评选会”,学生们设计的活动项目得到了集团公司团委的充分肯定,获得了集团公司团委的天勤活动资金支持。
对此,学校团总支根据学校工作特点合理设计团总支活动计划,编制团支部“天勤活动计划项目书”。各班团支部利用“天勤活动”资金开展本班团活动,先后开展了以“参观汽车博物馆、弘扬现代汽车科学”为主题的天勤活动,以“健康校园、活力青春”为主题的篮球比赛天勤活动和以“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天勤活动。系列天勤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团员青年的团队合作意识。
3.通过班级建设的系列活动,开展养成教育
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行为规范的意识,既要靠日常的管理检查与纠正,更要靠班级集体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建立自我管理的思想意识。笔者学校每年新学期的入学教育涵盖了集中军训、开学典礼上优秀毕业生回访母校、蓝领精英进校园现身说法等活动,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人理念,增进学生对先进企业文化的了解,切实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学习《技工学校学生行为规范》竞赛活动,政府奖学金获奖学生演讲活动,“创建文明校园,争做优秀学生”主题征文演讲活动以及以拔河、跳绳、踢毽等体育类班级竞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开展评优表彰活动,树立典型,引领广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
学校团总支积极开展团员教育评议活动,根据德育积分和期末学分绩点,各班团支部召开民主生活会对团员进行综合评价,评选集团公司级优秀团干部和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和优秀志愿者。年底组织召开学校共青团年度“达标创优”竞赛表彰大会,对获得集团级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校级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和学生会优秀委员进行表彰,颁发奖状和荣誉证书。表彰会上全体与会成员重温入团誓词仪式,借以增强团员青年的责任意识。同时学生科组织政府奖学金获奖学生表彰大会,弘扬正气,树立典型,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三、开展教师队伍建设系列活动,提升师资队伍和班主任的职业素养
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智如泉涌,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也就是说,教师须德才兼备,智慧如泉水喷涌,道德、言行可以作别人的榜样。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知识的源泉”“伦理的化身”“社会价值的代表”。事实也证明,成功的教学活动必须由教师来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师的这一职责和职业特征是参与教学活动的其他任何因素所不能代替的。我们学校通过岗位练兵、专业竞赛引进教研等活动的开展,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建设。
1.积极组织教师进行岗位练兵,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学校先后组织了教师教学论文比赛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比赛,通过比赛达到教师间互相交流经验、提高业务能力的目的。比赛得到了广大教师的热烈欢迎,参与度达到100%。
教学部门与工会积极配合,开展《创新工作室》活动。活动内容涵盖了教师的教案编写能力、课件制作能力、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及课堂管理组织能力展示,以及考察教师按照现代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各个环节和要素,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资源,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能力。活动促进了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2.组织教师进行典型任务工作页的编写比赛
此次比赛共收集到31名教师设计的典型工作页60个,参赛作品内容新颖,难度适合学生现有水平,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利于在今后的教学及培训中突出一体化教学特点,为今后教学及培训工作的开展和质量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结合学校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设立不同的活动主题,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学校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1.开展“面对学校当前的现状我们自身如何调整”大讨论活动
2014年6月,针对学校管理者和教职工主观上的消极懈怠现象,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整顿教学秩序专项工作,并在全校教职工中开展“面对学校当前的现状,我们自身如何调整?”主题大讨论活动。活动中,教学管理部门组织全体教师宣讲教学常规,加强对教师的思想动员;学生管理部门组织全校学生加强课堂常规、行为规范和学籍管理制度的宣讲;各科室组织本部门教职工针对当前学校现状、结合岗位要求以及对专项活动的相关建议开展讨论。大讨论活动后,学校认真听取各科室、部门讨论情况的汇报。结合讨论结果,制定整改措施,使活动的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提高教育培训服务整体水平的动力。
2.以迎接建校三十五周年为契机,在师生中开展“提升师生素质,加强文明校园建设”(“十个一”)系列活动
为促进新学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2014年9月,学校组织开展了“提升师生素质,加强文明校园建设”的“十个一”系列教育活动,以此推动学校全面提升教育教学培训质量。“十个一”评选即:在教师中开展一次“最好任课教师”“最佳教案”“优秀论文”“最生动的模拟课”评选活动;在班主任中开展一次“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在班级中开展一次“最好班集体”“主题班会”“班级环境和学生宿舍环境”评选活动;在学生中开展一次“最佳读书心得体会”“最佳活动创意”评选活动。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的一切”,“最好任课教师”“最佳教案”“优秀论文”“最生动的模拟课”评选活动,促进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激发了教师对加强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有利于形成热爱职教、关爱学生、为人师表、钻研业务,积极进取的教风。也为教师们搭建了一个展现自我才能的平台。“我最喜爱的班主任”评选活动,促使班主任更主动地发挥其在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和骨干作用,努力建设奋发向上、文明守纪、团结友爱的班风。“最好班集体”“主题班会”“班级环境和学生宿舍环境”“最佳读书心得体会”“最佳活动创意”评选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动性,营造了技能成才、劳动光荣的学习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了良好情操和道德风尚,提高了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有利于形成知荣明耻、乐观向上、热爱专业、勤奋好学、苦练技能的学风。
同时,学校将“过程管理”的意识渗透到“十个一”教育活动中,并使之深化到学校建设的各个领域,使“争做十个一”产生的正能量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中得到体现。为确保“十个一”活动的落实,真正发挥主题教育活动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学校先后制定并出台了系列岗位考核责任制,并充分发挥数字化校园设备的监控职能,加强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与考核,将考核约束与引导激励有机结合,使师生在参与“十个一”活动的过程中自觉接受过程管理、参与过程管理,从而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与经营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连锁经营 4S 整合
0 引言
分析一下当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面临的环境,不难看出我国汽车维修行业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口。第一,随着我国汽车产销量的持续增长和保有量的增加,急需一个良好的汽车维修服务系统,而当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散、乱、差的局面远远不能满足甚至制约了消费者的需求和整车行业的发展。第二,由于世界汽车制造基地的重心不断向我国转移,汽车后市场行业按照WTO协定对外开放的深入,以及汽车行业的利润分配不断向后市场转移等等原因,我国汽车维修行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个关口处,哪种经营模式更符合当前我国汽车维修行业的现状,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1 国外汽车维修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
1.1 专业分工明确。美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按专业分工主要可分为汽车快速养护中心、事故车维修中心、汽车专项维修企业。车主可根据维修的技术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去处。
1.2 连锁总部能量强大,分店网络密集,呈小型化,总体规模化。国外连锁店一般有很强大的背景和资金支持。但连锁分店一般规模不大,美国人数在20-30人规模的占据大多数,而日本10人以下的店面比较为78.32%。
1.3 品牌强大,市场稳定。在发达国家,汽车维修连锁企业都具有强大的品牌效应,用户看到品牌标识,可以放心地消费。
1.4 运营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首先因为连锁总部的强大力量,能够给予连锁企业统一的品牌形象、统一的设备配套、统一的宣传推广、统一的价格体系、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配件配送、统一的技术培训,这使得连锁店的运作有章可循,从而给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环境亲切、价格合理、便捷快速的服务。其次由于连锁店有强有力的政策和法律的支持,对汽车维修企业技术作业标准、人员培训考核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使得连锁的运作更加规范、可靠。再者,连锁维修企业的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店面实体网络、配件配送网络和电子信息网络三网合一。
2 国内汽车维修连锁企业的发展现状
2.1 起步阶段,领导品牌尚未出现。我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起步晚,起点低,除了传统的汽车维修店,4S模式由于德系车辆率先引入、早期车型单一、资源设备和技术人员缺乏等原因先行在中国遍地开花,而连锁模式是伴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4S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而后来出现的。但大批外资品牌表现水土不服,本土品牌又由于资金量小、连锁运营管理经验不足等原因无法快速成长起来,故我国的连锁服务企业还处于成长初期,没有形成领导品牌和规模效应。
2.2 运营不规范,管理水平差。我国汽车连锁维修企业众多品牌都处于尝试阶段,网络建设的规范化程度,市场的稳定性不够,连锁总部的管理、控制、支持、服务能力不强,很多企业内容和形式不统一,没有实现真正连锁。
2.3 时机已渐成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发展连锁维修企业的时机已经成熟,首先从市场需求角度,由于消费者日趋理性和成熟,对服务的要求更高,而连锁维修企业恰好能更好的满足现代消费者对汽车维修服务的需求。另外随着车辆保有量的增加,市场需求量快速增长,这为分散的连锁企业提供了足够的客源。第二从外围条件来说,我国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和维修设备企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部分企业有一定的竞争力,另外网络信息技术、物流技术、风险投资等相关产业已经日趋完善。第三,企业日渐成熟,经济实力增强,大批高素质的技术管理人员涌现。第四,有了政策法规支持。中央和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省份,已经认识到发展汽车维修连锁企业,提高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的重要性,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支持发展连锁维修企业的政策。
3 汽车连锁维修企业的主要优势
3.1 数量多,分布广、门槛低。连锁经营的核心在于实现了资源整合与共享,既能发挥大型团队的整体优势,又不失中小个体的灵活,连锁店面因为可以获得总部的全方位支持,因而市场准入门槛较低,有利于集团整体规模的迅速扩张和占领市场。“点多面广”的连锁店在为广大客户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的同时,也为连锁企业创造了高额的利润。
3.2 规模优势带来价格优势。汽修连锁店把分散的经营主体组织起来,扩大了经营规模,并借助连锁总部的规模优势,整合采购、配送、物流等渠道,精简管理、经营成本,实现了成本最小化,以成本领先带动价格优势,吸引更多消费者,进而实现整体利润最大化。
3.3 网络化和专业化使得“快速、便捷”的维修服务成为可能。“快速服务”是汽修连锁企业典型的差异化战略。另外,适度的专业化不仅使得汽车维修企业的经营灵活,广泛布局的同时,提高了维修质量,缩短了作业时间。
3.4 规范化和标准化经营使得汽车维修服务的质量得到保证。各分店在总部统一管理下按照分散自主经营、集中统一管理、统一采购配送物品的方式经营运作,由于拥有维修技术资料和技术人员的保障,配件来源相对稳定畅通,业务量充足,加之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形象、统一管理,规范化的经营模式不仅增强了企业诚信度和社会认知度,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更为维修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 目前我国建立汽车连锁维修企业的具体路径
4.1 推行品牌战略。品牌是对维修企业战略、经营理念、追求、文化等的高度凝练和形象表示。推行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关键是我们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实现建立强势品牌,创建一个品牌,不仅企业形象标识系统很重要,重中之重是企业的内涵建设,如推行汽车维修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采用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系统,培育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文化等。
4.2 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建立强大的总部。国外知名连锁品牌都有一个能量强大的总部,首先他们都依托强大的资金基础,或整车厂家,或大型零配件企业或汽车维修设备企业,或风险投资,或他们的组合。建立强大总部,意味着建立强大的配送中心和配送网络、信息系统、以及具有一流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人才队伍。
4.3 与4S网络相整合。中国的市场宽广,地域差异大,车型多样,布局分散,以及4S店本身投入大,管理不善等原因,造就了4S模式今天的窘境。但4S模式对于主流高端品牌汽车有不可磨灭的优势。众多汽车品牌已经建立的4S体系面临着经营困难,他们的出路在哪里?除了被淘汰出局,若能主动与一些优势资源合作走连锁服务道路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而整车生产商若能够充分认识到市场需求和竞争环境,他们是否也可以学习日本特约维修站的经营模式,日本的特约维修站模式其实也是一种连锁模式,如果能借助厂家的资金、配件和技术优势加上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方法,完全可以走出垄断的桎梏,赢得消费者和市场,在汽车后市场得到更多利润。
4.4 走适度专业化的道路。在美国汽车维修企业越来越倾向于专业化,但我国现阶段不宜盲目追求专业化,要在投入和车流量上寻找一个相对平衡点,选择合适的市场覆盖策略,还要考虑到技术优势,做好市场定位。
4.5 人才战略。要建立强大的连锁品牌,必须实行人才战略。首先要有连锁经营模式的管理需要现代化的管理人才,特别要做好总店龙头的运作、处理好总店和分店的关系。再者汽车技术更新迅速,维修手段、方法和维修工具、设备不断变化,这些都需要可持续发展能力比较强的技术人才。实行人才战略,不仅在需要教育的支持,企业和行业也要投入很多。在日本和美国,对汽车维修技术人才都有非常严格的准入和考核机制,企业也特别注重培训和人才的成长。
4.6 寻求政府与行业的进一步支持。政府或者行业协会都要发挥领导和管理者的作用,高屋建瓴的制定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使企业规范经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在美国、日本和加拿大等国家,汽车行业协会在规范市场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民.美国汽车维修业的特点[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3.(6).
[2]赵恩涛.美国汽车服务业的特点与趋势[J].连锁与特许.2004.(4).
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5
本文借助国际商务理论中对于跨国企业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选择的理论,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不同领域的中国跨国公司的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进行比较。
本篇论文探讨企业的进入模式选择和进入区位选择对一个企业的企业绩效的影响,并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分析对比处于不同行业的三个中国跨国企业对自身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的选择所考虑的因素,以及这些选择对该企业绩效的影响;从而验证国际商务理论中关于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选择的理论在现实中是否成立且有效。
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公司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以及销售对象市场的供需状况选择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从而才能得到良好的企业绩效。
关键词: 跨国企业;进入模式;进入区位;跨国战略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research of the entry mode and entry area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The paper mainly uses international business theory for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choice of entry mode and entry location and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at how enterprise's entry mode choice and entry location choice effect enterprise's business performance. The paper uses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Chinese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in three different sectors on their own entry mode, entry location and factors they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s well as how this choice affects th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And in this way, the paper verifies whether 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or entry mode and entry location choice theory is established and effective in rea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companies should make choice according to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nd 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target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conditions to select entry mode and entry location so that they can get a good business performance.
Key words: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entry mode; entry location; transnational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绪论
1.1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逐步深入,国际经济合作越来越普遍,国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企业都越来越关注全球市场。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再加入WTO之后,中国企业为谋求长足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跨国经营已成为必然要求。跨国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对于跨国企业能否得以顺利开展业务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关系到跨国经营的成败。而在经营战略中,进入模式、进入区位和国际商务战略的选择尤为重要。
中国跨国公司的生产和发展是建立在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基础上的,近年来中国的跨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颇为活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和政府推出“走出去”政策起就开始了。2004年起有较快发展,从55亿美元一跃而起达到2008年的520亿美元和2009年的480亿美元,截至2009年末,中国投资实体遍布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纵观中国现有的跨国公司,可以看出其类型和经营模式较为多元化。本文主要选择其中的三大类:技术类(通讯与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原材料加工业,以华为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以及首钢集团为例,比较分析不同行业跨国公司的经营模式差别,以验证国际商务理论中关于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的理论。
1.2研究现状
自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经营模式与经营业绩就一直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研究者大多是从对外技术合作、对外直接投资等方面入手,研究其对中国企业跨国进入模式的影响,对我国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企业的跨国进入模式的选择提出建议。本文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和有关网络的检索,期刊杂志的查阅,共查看到近10年来相关文献66篇。其中有代表性的文章有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王洁所写的《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由康元刚所写的在《金融经济》期刊发表的《中国企业跨国进入模式选择问题研究》。这些文献的共同特点是它们均注重分析的是影响跨国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运用大量的真实有效的调查数据,对企业在选择进入模式时应该注重的影响因素做了详细的分析与说明。但是这些文献对企业选择进入区位和国际商务战略的研究较为有限,且没有针对具体的企业做出相关的说明。本文将从具体的三个中国跨国企业入手,比较分析跨国企业的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1.3研究内容与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以下两个内容:
企业选择跨国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的依据。
企业做出此种选择对其企业绩效的影响以及这种选择是否符合国际商务理论。
研究理论是国际商务理论,研究方法是比较分析法。
2理论基础
2.1国际商务进入模式选择的理论
国际商务理论对进入模式的选择主要做了以下说明:一个企业在进入国外市场时,对进入模式的选择主要受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降低成本压力的影响。当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秘诀时,企业往往避免选择具有丧失技术控制权风险的进入模式,如许可证和合资企业方式;而当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管理秘诀时,企业往往偏好把特许经销和子公司结合起来以控制各国或地区内的特许经销人,或选择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以达到其对公司管理层面和管理方法的控制。而当一个企业的成本降低压力增大时,企业往往想要采用出口或全资子公司的方法,通过在要素条件最优的地区生产然后出口至其他地区的市场,实现区位经济和经验曲线效应。
此外还有邓宁的折中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企业若要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需要同时具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地域特有优势三个优势。若企业仅具备所有权优势,则该企业仅仅可以选择许可证方式;而若一个企业具备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则可以选择出口方式或许可证方式。
2.2国际商务进入区位选择的理论
国际商务对进入区位选择有这样一个结论: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一个企业更乐于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的发达国家或一个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有自由市场体制、没有高通胀和私人高借债。对进入区位选择有重要影响的另外一个因素是跨国企业在外国市场可以创造的价值,这取决于其产品对该市场的适合度以及该国国内竞争的性质:如果跨国企业能够提供一种产品,在国外市场该产品不是很普遍,但又满足了未饱和的需求,那么该产品对消费者的价值可能就比较大,而企业在此国家取得的收益率就可能较高,进入该国市场会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可能性较大。总之,进入市场的特性、市场中的消费者需求和在该市场的期望收益对一个企业的进入区位选择有着很大的影响。
另外,著名的波特钻石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四个广义的属性构成了本地企业竞争的环境,这些属性分别是要素禀赋、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发展,这些属性推动或妨碍着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此外还有机遇与政府这两大因素对企业的竞争优势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一个企业在选择要进入的区位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华为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与首钢集团的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比较
3.1华为公司
华为公司在1996——2000年对其全球化运营展开了4年的初步探索,在2000年华为公司进入欧洲市场,2001年以10G光网络产品进入德国市场,通过与当地著名的商合作,华为产品逐步进入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等发达地区和国家。在开拓北美市场方面,华为公司于2002年6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成立全资子公司,向当地企业销售宽带和数据产品;又于2003年3月与美国3Com公司合作成立一家全球性合资公司,其中华为公司控股51%。在2004年8月,华为公司与德国西门子公司组建了另一家全球性合资公司,专注于TD-SCDMAJ技术及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2006年2月,华为公司与电讯巨头北电网络宣布成立合资公司,总部设在渥太华,主要业务是面向全球开发超级宽带接入解决方案。这些数据均显示了华为公司在选择进入模式时主要偏好选择合资公司或全资子公司的方式。华为公司是以通信技术中的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技术以及无线终端产品作为主要产品的技术类型出口公司,技术秘诀作为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和保密。同时,华为公司的技术类产品有着非常高的性价比,在国外市场具有很大的价格优势,而如果以出口的方式进入国外市场,举例来说,华为芯片出口至美国市场售价高达200美元,而在美国当地进行设计加工生产,则售价可以降低至10美元。
华为公司在选择进入模式时优先考虑合资企业的模式,因为与当地同类型企业强强联合,可以使自身对东道国的竞争条件、文化语言、政治体制和商业体制有更多的了解,并降低进入外国市场的开发成本和风险。此外,由于华为公司产品有着非常大的价格优势,因此以全资子公司方式进入国外市场和可能会受到东道国政府为保护本土企业而进行的政策干预的影响,而以合资企业模式进入,则会规避这种风险。而在于进入区位的选择上,华为公司选择了欧洲和北美两个较为成熟的市场。在这两个市场上,具有较为成熟的消费者,其对通信产品的质量和创新要求是非常高的。
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如果一国国内的消费者是成熟的、过分苛求的,那么一国的企业就会获得竞争优势,这使得华为公司得到了自身的竞争优势。而在北美和欧洲市场上,通信设备的相关支柱产业非常成熟,这些市场还具有丰富的研究设备和技术秘诀可供华为公司利用。至于政府政策这一方面,华为公司采取合资方式可有效的避免东道国政府的政策干预。合资企业也使得华为公司在面对北美和欧洲市场上众多强大的竞争者时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
3.2上海汽车工业公司
作为制造业企业的上海汽车工业公司相较于华为公司而言,更多采取的是整车出口或收购企业的方式。
上汽集团下属的整车制造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为主体的合资企业,另一类是以上海汇众和上汽通用五菱为主体的相对于第一类外资合作而言较为独立的整车制造厂。对于第一类的产品而言,上汽集团缺乏实际控制权,因此上汽集团的主要出口产品其第二类产品和其旗下自主品牌荣威、名爵等。此外,上海汽车在2004年10月收购了韩国双龙汽车公司48.92%的股份,并随后收购了罗孚汽车公司的部分股份和技术产权。在2007年12月,上汽集团收购了南汽集团,从而得到了名爵这一自主品牌。上汽集团的自主品牌有着浓厚的英国血统,其在英国也有专门的研发中心和生产线。作为制造业类的跨国企业,采用出口模式打开外国市场,有效的避免了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厂的较大成本。而跨国收购这一方式又可以帮助上海汽车迅速进入他国市场并扩大其在他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弥补了出口方式可能引起的贸易壁垒以及配额等他国政府的政策干预。此外,收购方式可以使得上汽集团有效利用被收购企业的各种现有资源包括当地汽车生产线、研发技术等,而被收购企业的消费者对于其已有品牌的亲切感可以使得上海汽车的产品很容易被消费者接受。
在进入区位方面,上海汽车的整车出口主要针对了叙利亚、美国、泰国、印度和一些南美国家及非洲国家。上汽集团在中高级车市场上面临着国外众多的竞争对手,而在国外市场上消费者对于汽车品牌的选择偏好偏向于更成熟更可靠的品牌,因此若要更好地大概外国市场,上海汽车针对自身的优势选择了较为不成熟的南亚、南美和北非市场。在南亚、南美和北非市场,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普遍不高,且上海汽车旗下的通用五菱这一品牌恰好满足了该市场消费者的需求。通用五菱品牌是一种微车类型,有着很高的价格优势和性价比,适合微型货运和载客。在南亚、北非、南美市场上,同类竞争产品如通用微型货车或本田微型货车有着较高的价格,且其进入区位大都是北美和欧洲发达地区,因此南亚、北非和南美市场此类产品的稀缺和消费者水平使得上汽集团微车品牌获得了较大的竞争优势。在发达国家市场进入方面,上汽集团的名爵品牌选择了英国市场,这是因为名爵品牌本身是英国较为古老的汽车品牌,该市场的消费者对此品牌的亲切感会带给上汽集团更多的竞争优势,且上汽集团在英国的研发中心可以吸收欧洲市场先进的汽车生产技术,为提高上汽集团的整体水平打下深厚的基础。
3.3首钢集团
作为以原材料加工业出口为主的首钢集团进入外国市场的模式则是分阶段的。在1978年至1987年之间,首钢集团为了引进技术,大量兴办了合资企业,以缩短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异,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管理水平,为自身的国际化打下了基础。而至1988年,首钢集团建立了17家合资企业,其中也设计了电子、纺织、建材业,使首钢集团走向多元化经营。而至1991年,首钢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深,大量出口自己的产品,产品出口结构由单一的钢材逐步发展到出口机械、电子等多种产品,期间也尝试了技术出口。而1988年,首钢集团首次上市了对外直接投资,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成立了宾州首钢机械设备厂,建立了第一家海外独资企业。至今,首钢企业面积极开发钢铁出口产品新品种,扩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与出口,通过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首钢得到了及时反馈的市场信息,加强组织协调,不断扩大出口产品的品种与规模。使出口钢材从过去单一的国际线材、螺纹钢和板坯扩大到符合英标、德标、新标、美标、日标、加标的线材、圆钢和黑丝等,形成品种规格较为完整的出口产品系列。
作为以原材料加工为主业的跨国公司,首钢现在选择以出口方式进入外国市场不仅避免了在东道国建立制造厂的较大成本,而且在中国生产可以利用中国国内的大量丰富廉价劳动力和低价的原材料来降低自身生产成本。并且依靠着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首钢可以有效的避免他国市场政府的政策干预。在进入区位方面,可以看出首钢集团选择的市场遍布全球,这是因为首钢集团旗下产品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断提高自身研发能力应对各国市场需求的结果。且作为国有企业,首钢拥有者很多鼓励政策支持,再加上中国低价格的劳动力和原材料这一要素禀赋,使得首钢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
3.4三者比较
表3-1华为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与首钢集团进入区位的比较
公司名称 进入区位 进入模式
华为公司 欧洲、北美 合资企业
上海汽车工业公司 南亚、南美、北非 出口、跨国收购
首钢集团 遍布全球 出口
通过三者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以通讯技术网络技术及其终端产品为主要出口产品的技术类出口公司华为公司,其对进入模式的选择更偏好于合资企业,在共享到合作企业的技术、管理与供应链优势的同时保护了自身技术秘诀,也有效地规避了当地市场对于本土企业的保护政策;而进入区位则更偏好于北美、欧洲这类较为成熟的发达国家市场,从而得到更多的客户和市场份额。而以制造业为主的上海汽车公司面对国际间众多强大的竞争者,则更多的选择并购的方式来进入外国市场,从而得到国外市场更为先进的汽车生产和研发技术;在进入区位的选择方面则是偏好于相对落后的北非、南美市场,以独特的自身优势满足了当地的消费者需求,进而赢得了更大的利润。而作为国有大型原材料加工企业的首钢集团,在不断扩展自身业务的同时,其对于进入他国市场模式的选择更注重于出口,这样不仅节省了在当地建设生产线和工厂的费用以及对原材料运输的费用,也可以更好的利用中国市场的廉价劳动力与价格相对较低的原材料;在进入区位选择方面,首钢不断开发自身产品以满足各国市场的需求,使得其进入区位分布较为广泛。企业针对自身不同特点和优势从而选择不同的进入区位,已获得更大的业绩、市场份额和效益。华为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与首钢集团的企业绩效比较
4.1华为公司营业绩效
2009年华为公司全球销售收入1491亿元人民币(约合218亿美元),同比增长 19%。营业利润率14.1%,净利润18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率12.2%。根据收入规模计算,华为公司已经成功跻身全球第二大设备商。2010年,华为公司销售收入达18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2%,这使其进一步稳固了全球第二大综合通信设备提供商的位置。而一旦在2011年继续保持20%的增长,华为公司将在规模上超越爱立信公司,成为全球最大的综合通信设备商。2011年上半年,华为公司实现销售收入983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营业利润124亿元根据现有数据统计,借助终端和企业业务的增长,预计华为公司在2011年全年将完成1990亿元的销售收入。
由以上数据看出,华为公司的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选择对于其营业绩效产生了积极的效应。需求量大、需求水平较高的北美市场和欧洲市场给华为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利润。华为公司与其他知名通信设备商强强联合,不仅分享到了其他设备商的已有市场和已有客户,避免了他国市场政府为保护本土企业设置的政策壁垒;而且充分发挥了其自身的价格优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4.2上海汽车工业公司营业绩效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年鉴》数据,上海汽车自主品牌名爵汽车自2005年进入英国市场,其出售量是1万辆,至2009年达到9万辆,2010年增至16万辆。重型货车出口方面,上汽集团依维柯红岩在2008年出口至阿尔及利亚的载货车约500余量。2010年微型客车出口量排名第一位的是上海汽车工业公司下属的上汽通用五菱品牌,出口量为6438辆,同比增长了128.06%。而在跨国收购方面,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在2009年2月,上汽集团收购的韩国双龙汽车公司申请破产保护,使得上汽集团受到了将近40亿人民币的损失。
上汽集团作为汽车制造领域的跨国公司,面临着国内外众多强大的竞争对手,因此进入区位和进入模式的选择对于其公司营业绩效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重型货车和微型客车出口方面,上汽集团做出了以出口模式进入欠发达国家市场的决策是明智的,因为欠发达国家对于该种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并且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而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中选择进入该国市场的企业又较少,这无疑给具备价格优势和劳动力禀赋的上汽公司提供了盈利的机会。
在轿车出口方面,上汽集团选择进入英国市场得到的营业绩效较为一般。在英国市场上,轿车品牌众多,且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上乘的质量。英国与德国地理位置接近,而德国是汽车工业大国,该国汽车企业可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和欧盟成员国内部的税务优惠政策将其产品大量出口至英国,占据英国中高档汽车市场上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这对上汽集团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压力。此外,英国的自主轿车品牌迷你汽车在英国消费者心中有着较高的地位,这也对上汽集团的出口造成了障碍。但上汽集团选择英国市场并非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进入英国市场可以使上汽集团借鉴欧洲发达汽车产业的生产技术和研发技术,对自身的汽车生产进行优化,使得上汽集团自主品牌的质量得到提高。
而在跨国收购方面,上汽公司则受到了巨大的损失。2008年国际油价飞涨使得以生产SUV和大型车为主的上汽集团所收购的双龙汽车集团的弊病显示了出来,2008年上半年,韩国政府取消了对柴油车的补贴,这无疑对双龙汽车在韩国国内市场上的销售造成了打击,从而致使双龙汽车受到了1000亿韩元的亏损,接近破产边缘。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企业的出口量减少,致使双龙汽车最终申请破产,由此带给了上汽集团巨大的损失。上汽集团选择收购双龙汽车,但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调查,上汽原本希望通过自身的低成本优势结合双龙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制造技术在韩国市场取得成功,但双龙汽车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和研发能力并没有预期的好,使得上汽的收购方案出现了隐患。而在收购双龙汽车后,上海汽车并没有对其进行整合,并且忽视了两国文化和两国企业之间的企业文化融合,致使上汽集团与双龙汽车之间的矛盾增加,致使双龙汽车方面员工的不满,最终导致双龙汽车生产效率下跌。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使得上汽集团的跨国收购方案失败。
4.3首钢集团营业绩效
根据2010年上市公司年度报告首钢集团2010年主营业务分地区情况表的数据显示,首钢集团出口业务额达到113,138万元,比上一年增长了925.82%。依靠着中国政府的政策支持,首钢集团对自身产品的生产和研发过程进行优化,满足了全球众多市场对于钢材的标准,使得首钢集团销售量持续提升。
4.4三者比较
华为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和首钢集团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所选择的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带给公司不同的企业绩效。其中,华为公司结合自身优势和目的国市场的需求特点选择了自身的进入区位和进入模式,从而得到良好的营业绩效。首钢集团则是依靠着国家政策的支持,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迎合他国市场的需求特点,得到较高的营业额。上海汽车工业公司由于对目标市场和目标企业的了解不够完善,且对于市场的预期偏差过大,致使其在跨国收购方面表现较为失败,承受了很大的亏损;而在重型货车和微型客车销售方面,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则利用自身低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针对目的国市需求特点做出了明智的选择。
结论
华为公司、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和首钢集团三家不同产业的跨国公司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不同从而选择了不同的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从而获得了较为成功的企业绩效。而在对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进行选择时,所考虑的几点因素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模式和技术秘诀、以及进入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消费者需求情况、相关支柱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企业自身的要素禀赋,均验证了国际商务理论中对于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选择的理论。综上所述,当一个企业要进入他国市场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的要素禀赋、产品特点、目的国市场市场状况、目的国市场消费者需求以及目的国的政治政策做出分析,再决定其经营战略的进入模式和进入区位,从而才可以得到良好的企业绩效。
参考文献:
[1]康元刚,中国企业跨国进入模式选择问题研究,湖南大学金融与统计学院
[2]潘素昆,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9-4
[3]Charles W. L. Hill, Global Business Today, fifth edition, 机械工业出版社
[4]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ninth edition, 清华大学出版社
[5]薛求知,当代跨国公司新理论,第一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10
[6]沈伟,分析华为的战略管理与经营模式再造
[7]上汽集团整车出口现状与策略研究,杨华,上海交通大学,2005-01
[8]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0,中国商业出版社
汽车品牌文化论文范文6
[关键词]跨国并购 现状 动因 策略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跨国并购是快速积累资本、占有资源、扩张市场的一种重要途径,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世界各大型跨国公司的决策,影响跨国并购国和东道国的行业经济,影响着全球经济的格局,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一、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此后,以年均17%的速度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2011年前三季度,跨国并购资金总额已经超过300亿美元。纵观国内20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 年~2000 年,出现了第一次并购高峰。这一时期从区域来看这个阶段的对外投资分布在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东南亚和非洲国家,也主要以窗口公司或比较有创新的公司为主,并且集中在一些在当地市场受到欢迎的行业和产品。
第二阶段:2001年中国进入WTO 以后,开始了海外并购的第二个高峰。2004年12月,联想集团以6.5亿美元现金及价值6亿美元股票成功收购IBM的Pc业务。2006年1月,蓝星集团以4亿欧元全资收购世界第二大蛋氨酸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2010年8月,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世界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正式成为中国的“自主品牌”。这一阶段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第一,目标公司主要位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中国企业并购的目的地主要是在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第二,目标公司的行业也相对集中,以石油、化工、家电、金融等领域为主。第三,并购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也开始涉足海外并购。
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动因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的企业具有与西方企业类似的并购动因,主要包括:
1.国家政策的支持和鼓励
政府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出台了多项政策支持企业进行跨国并购。2009年4月10日,商务部了《对外投资合作国别I地区)指南》。主要以所在国家(地区)有关法律法规、官方统计数据和其他信息为依据,客观反映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指导企业有针对性地选择国别和行业,积极稳妥开展对外投资。在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要按照市场导向和企业自主决策原则,引导各类所有制企业有序开展境外投资合作;逐步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做好海外投资环境研究,强化投资项目的科学评估等。
2.规避国际贸易磨擦和非关税壁垒
自我国2001年加入WTO 以来,随着国内企业对外业务的增加,加之各国关税的普遍降低,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寻求合法而隐秘的保护工具的国家越来越多。价格优势一直是我国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一大优势,可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遭受着反倾销和非关税壁垒,涉及纺织、彩电等各个行业,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我国产品的出口量。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是并购,或是绿地投资,来扩大国外市场,打破贸易壁垒,缓解贸易摩擦。
3.获取战略性资源、先进技术和优质品牌等
我国是资源消费大国,人均占有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再加上未来的经济增长需要大量资源支持,每年对石油、铁、铝等重要资源和能源的需求量高达数亿吨且逐年攀升。近年来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频频进行跨国并购,极大地缓解了国内资源急缺的现状,提升了我国在资源领域的影响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因素。尽管我国企业为许多国际品牌进行代工并每年出口大量的产品,然而许多产品的核心技术都掌控在外方手中,我国出口的产品一般而言也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经济附加值较低。通过跨国并购,中国企业可以将国外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作为收购目标而获得专利技术,这具有明显的速度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利于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中国企业通常采取贸易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但是对于欧美高度发达和成熟的市场,新品牌的进入是非常困难的,进入成本高昂,需要投入巨额广告费用、营销费用。目前,很多外国企业为了提高利润,开始调整公司战略,实施“回归主业,强化核心业务”的战略,将非核心业务和亏损业务剥离出去,以较低的价格卖出这些资产,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获取优质资产、迅速扩大企业规模的机会。
4.建立海外营销网络,拓展海外市场
跨国并购是中国企业抢占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对于增长己进入瓶颈时期的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通过跨国并购,既可以依靠目标企业的效应优势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还可以利用目标企业原有的稳定、系统的销售渠道为本企业产品开辟跨国市场,迅速在当地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三、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策略分析
跨国并购是一条发展的捷径。1+1>2的梦想,让无数企业前赴后继。但这条捷径,却也充满着坎坷与荆棘,太多的企业没能完成它们最初的梦想。国际上关于跨国并购有一个著名的“七七定律”就曾指出,70%的并购没有实现期望的商业价值,而其中70%失败于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经济学家张维迎曾说,“成功者的故事只能听一听”。我们也确实看到有很多实施跨国并购的中国企业走得很艰辛,失败的案例层出不穷。如何有效提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成功率,笔者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制定灵活的跨国并购战略
借助迈克・波特的五力模型进行产业分析,对公司所在行业及欲进入产业的吸引力进行全面评估,确定公司发展的战略目标。在考虑公司市场、发展、利润等方面战略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收购的行业标准和公司标准。其次,采用SWOT分析法,基于企业自身实力对比竞争对手,并分析外部环境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机会与挑战,在对公司主要优势与劣势进行全面综合评价后,制定企业收购标准。
2.对目标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由于我国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的经验,往往对各种变量的估计过于乐观,因此在并购活动开展初期,企业应该对目标公司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搜集有关生产经营、人员、财务、资产和技术等各方面的信息,对目标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将未来实现的收益与并购交易成本,以及整合运营成本联系起来,建立一套科学的企业境外投资评价标准体系,使企业可以更科学地进行投资决策,同时也是评价企业并购成果的标准。
3.充分借助中介机构的专业力量
金融机构与国际并购咨询服务机构的联合体及其国际化发展,为国际并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中资企业境外并购中,评估公司、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做出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对境外资本市场了解有限的境内企业,能够得到一家乃至数家信誉、服务及专业水平尚佳的中介机构的协助,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中国的很多企业做海外并购,都去找麦肯锡、波士顿等外资咨询公司。如果中国本土的中介机构能够尽快成长起来,由本土的中介机构来做并购咨询,适合性肯定会更好一些,立场也会更趋于一致。
4.对并购企业进行有效整合
整合是跨国并购的关键,并购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并购后的整合效果。根据国内外一些企业的并购实践,企业在整合上应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才整合,目前我国企业普遍缺乏国际化经营人才。要慎重对待对方管理者,并购后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加强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有效降低人才缺乏带来的潜在并购风险。二是管理整合,企业并购意味着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管理整合并不是对两个企业管理经验简单的兼收并蓄,要根据并购后变化了的企业内外环境,逐步对原有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创新,实现协同效应。三是文化整合。企业要制定详尽周密的计划,全面了解各自的民族文化、企业历史和文化风格,找出两种文化冲突的主要方面和重叠方面,分析差异的缘由,保留各自文化的优秀成分,再根据新企业的战略和组织特点,对企业原有文化进行结构调整、系统融合,共同构建一种新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1]董倩.兰天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现状分析[期刊论文].时代金融, 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