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1

吉首大学地处革命老区,多年来,发扬拥军优属、热爱军队、热爱国防的优良传统,重视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教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教学工作体系,积极扶持国防教育课程建设,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效,大大提升了国防教育质量。

一、以学科建设为支撑,推动课程建设发展

高校国防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与学科建设的相关性很强,二者相互支撑,互为作用,学科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理论支持;课程建设为学科建设提供教学实践推力。因此,吉首大学非常重视军事学科对军事教育课程的促进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了学科建设。

(一)重视军事学术研究

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是课程建设,发展前景是学科建设,而科研水平是学科发展的根本保障。科研是支持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学科建设的支撑。吉首大学军事教研室在加强课程建设的同时,下大力进行军事学术研究。专兼职教师科研氛围逐渐形成,2011年专职教师申报的《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师队伍研究》等课题全部获得了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3人申报获得立项,全面展示了专职教师的科研实力。近5年来,老师们加强教学科研,在国家级核心期刊和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9部。军事科研成果丰硕,有力的支撑了学科发展,同时也为课程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军事教师队伍,是搞好高校国防与军事教育工作和军事学科建设的关键。军事教学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教学内容丰富,涉及政治、外交、军事、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对教师综合素养要求高。吉首大学为了提高专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军事教研室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互相评”“专家评”和“以老带新”等措施,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同时,教研室每年选派一些教师参加教育部、省教育厅的教师业务培训,更新专兼职教师知识结构,提高专兼职老师的教学艺术和水平。

学校军事研究室自2005年成立以来,按规定和需要配备了4名专职军事教员,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学校高度重视军事课队伍建设,确定了“保证质量,优化结构,注重素质”的建设思路。目前,吉首大学军事学科带头人同时担任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专家、教育部普通高校军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和省教育厅军事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他的带领下,吉首大学已经培养一批具有热爱专业、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素质优良的国防和军事教育师资队伍,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学校根据军事理论课教学的需要,还特聘了国防科技大学、湖南省军区和吉首军分区专家学者及机关干部7人为兼职军事教员。

(三)加强学科基地建设

基地是学科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平台,基地建设效果影响着学科发展是否具有良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由于吉首大学国防和军事课程建设成绩显著,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2013年7月,湖南省高校军事训练理论与实践研究基地在学校挂牌成立,同时基地还获得了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学校以基地的建设为契机,不断丰富和提高国防和军事教育理论研究内容和训练水平,加强硕士点建设,不断提升学科内涵,取得了一批既有基础理论,又具备实践指导的科研成果,全面推进学科发展。基地运转一年多来,工作进展顺利,各项科研工作有序推进。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下,首届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已于2014年9月顺利入学。吉首大学军事教育训练学硕士点是我国非军事院校首家培养军事教育训练专门人才的大学,它将对我国非军事院校国防和军事教育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对我校军事学科而言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发展影响。

二、确立课程建设中心地位,实施全面深化改革

课程建设是将学科专业取得的学术成就转化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载体,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关键的因素和环节,对教学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抓好国防与军事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以课程建设为中心。

(一)与时俱进,更新内容

每门学科课程往往具有封闭性,尤其是国防教育课程,内容更容易陈旧。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国际战略格局的逐渐变化,以及由于高校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军事理论教学的地位与价值逐渐为教育行政部门、高等院校所认可。从国防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向看,已从过去强调国家需求与社会需要,到现在同时也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发展,这体现出高校国防教育课程的指导思想在发生着变化。故我们注重对原有课程及时整合,重新选择内容,转变教学观念,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同时,在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也注重内容国际化,课程内容和设置重视全球性构思,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我们通过课程内容的不断更新与优化,将这一门在地方高校属于边缘课程的国防军事课建成了深受广大学生喜欢的课程。

(二)整体规划,保证课时

把国防与军事理论课作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这既有助于提升国防教育在高等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又有助于全校统一军事理论教学的课时、内容和标准,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确保军事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吉首大学根据国防和军事教育课程建设要求,将军事技能训练和国防军事理论教学纳入学校教学管理体系。2006年以来,学校始终按规定将军事理论课列入整体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方案,纳入必修课和学分管理保证了军事理论课24个课时2个学分,从而确保了军事理论教学课的质量和效果。现在军事理论教学在学校已走上常态化教学和规范化管理,为大学生树立国家观念和国防意识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分别于2006年12月、2011年12月先后两次顺利通过湖南省高等学校军事教学评价,并获得“军事教学优秀学校”荣誉称号。

军事技能训练是军事教学的重要环节,吉首大学由于地处偏远,驻军较少,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成为湖南省军训“以老训新”试点高校以来,一直进行实践摸索,历经了15年的“以老训新”历程,锻炼了广大学生的军事技能水平和组织能力,现在“以老训新”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军训模式,湖南省许多高校也以此开始了“以老训新”工作,成为全省军事技能训练的开拓者。

(三)建设精品,形成特色

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以现代的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秀的教材为核心、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这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吉首大学为加快军事课教学发展,学校将军事理论课作为学校校精品课程立项并加快建设。在国防与军事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中,注意发挥地缘优势(革命老区),逐步在深化教学改革中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以军事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为了满足军事理论教学需要,学校自2004年开始研制了一套军事理论教学课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又经过几轮修改和完善,目前这套课件成为学校深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学课件之一,军事课程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范文2

关键词: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关高峰(1979-),男,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作者简介:李诗珍(1966-),通讯作者,女,湖北荆州人,博士,长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1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产品的流动需要“更快、更强、更好”。而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不得不面临成本控制的问题,高效率、低成本、合理化的物流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强、操作性强的学科,学科的特色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强化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人才,是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

长江大学于2005年开设了物流管理本科专业,培养定位是为社会输送物流业、商品流通业、生产制造业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物流管理人才。长江大学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长江大学为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方案进行研究。

2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的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的应用性人才是指能将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应用于物流社会实践的专门人才类型。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与研究型大学相比,其培养的人才具备更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与高职院校相比,其培养的人才具有更为宽广的理论基础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1]。应用型高校区别于研究型高校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其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来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培养物流管理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应用”为主旨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的显著特点,也是培养物流管理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

3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虽然各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尽相同,侧重点各异,但实践教学的具体形式大同小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模式。

3.1传统实验室模式

培养实用性人才的关键环节就是实验。为了培养学生在物流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国内高校纷纷建立了物流实验室。国内物流实验室大致可为三种类型:一是以物流软件建立模拟实验的物流实验室;二是以物流软件建立模拟平台,并配以部分硬件设施的物流实验室;三是以自动化设备建立实验活动的物流实验室[2]。实验室将物流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和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等院校建立起的物流实验室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2校外实践基地模式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指相对稳定的且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的场所。它为学生完成实习、专业技能训练和第二课堂活动等实践教学提供相应的条件和必要的服务。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接受实训或实习,不仅可以使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企业实际物流业务相联系,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企业、企业物流和社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3.3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

创新能力是创业者应具备的重要品质,创业本身就可视作创新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创业和持业的过程中,创新是企业发展进步的主要动力源泉[3]。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加强:

(1)职业资格证。实践表明,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除了对毕业证书、英语及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外,也非常关注毕业生是否获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对于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不仅容易得到工作,而且起薪标准也相对会高于无证书的毕业生[4]。物流管理专业方向的学生在校时可以取得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物流师、物流采购管理师、物流配送管理师、物流仓储管理师、国际贸易货运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

(2)设计大赛。物流设计大赛作为一个全国高校大学生广泛参与的课外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确定参赛主题,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完善论点到设计数学模型,优化系统设计和撰写研究报告,都由学生自发组织团队共同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电脑室等教育教学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不仅让学生在参加设计大赛的过程中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锻炼了创新能力,还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和企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每个大学生在比赛中都充分展示了自我,发掘了自身的长处和弥补不足。总之,物流设计大赛是一个提高学生自我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实战平台。

(3)项目驱动学习。项目驱动学习方法,是通过具体项目的教学和学习,使学生不仅专注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中心原则和概念,同时也使学生融入有意义的项目任务,使学生积极地进行学习、独立地完成知识架构和能力训练。比如为企业设计第三方物流解决方案,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设计多种方案和方法来完成项目,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到最优选择。同时,在项目驱动过程中不仅培养学生的各种调查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意志力。总之,项目驱动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规划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和团队精神,有利于学生毕业时实现“零距离”上岗[5]。

4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4.1构建思路

(1)建立校企联席会议制度,按社会需求设置实践课程。定期召开校企合作联席会议,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经常性听取行业企业的意见。通过联席会,协调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基地建设、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等工作。双方通过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和合作办学协议等来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确保实践教学课程按社会需求设置,提高学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2)加强实验室建设,高效提升学生应用能力。长江大学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从1989年建立以来一直不断强化建设和改革创新。近年来,学校累计投入546万元用于中心的建设,配置了比较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购置了一批先进实验教学软件,有效地改善了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条件。在实验教学中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室管理体制。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目前在实验室中完成的实验主要以物流软件为主,如企业物流系统模拟实验、供应链管理实验等。此外,现代物流综合实验室已纳入中央财政资金资助计划,正在筹建之中,预计明年可以投入使用。

(3)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快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应用型本科培养是一个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活动。创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提高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举办各种创业策划大赛,鼓励学生从事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指导学生准备商业计划,使创业项目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学生能体验到创业实践过程的乐趣,使其具备攻坚克难的创业精神,使他们在潜意识中形成创业意识。项目经费常通过学校资助、学生自筹、企业赞助等多种形式获得。

4.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物流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性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特性,长江大学对物流管理实践教学的组成部分进行了系统的调整,构建了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新的构架体系,如图1所示。

(1)基础知识学习。围绕长江大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夯实物流管理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开展好实践教学。依据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定位和培养目标,确定了由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与专业方向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后三种类型的课程中均不同程度安排有相应的实验上机或实地参观。推行“2长1短”学年教学的学期制,即将每个学年划分为3个学期,即2个长学期和1个短学期,长学期大约为18周,短学期3-5周不等。长学期主要安排必修课和部分选修课,学生按照本专业通用标准进行理论课程和相关实践课程的学习;短学期主要安排学生在学校或到企业进行学习实训,学生按照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标准进行不同层次的实习。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并重,课堂教学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使学生感受到所学理论是活生生的理论,所获取能力是实际有用的能力。

(2)专业素质提升。这一阶段的实践教学主要是专业技能的训练,从而使学生的专业素质得到提升。一部分课程在实验室完成,如企业物流模拟实验、供应链管理实验等,另一部分则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如物流认识实习、毕业实习等,通过实习达到加深学生对相应原理的理解和应用的目的。目前,长江大学先后与成都威诺电子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江汉油田供应处、河南油田供应处、荆州邮政物流局、两湖绿谷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湖北荆鹏软件集团有限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习基地6个,基本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各类实践教学的需要。长江大学从大二开始就选派教学及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专业导师,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指导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通过大学生创新课题研究、校企合作等各类项目的引导,培养实用的物流管理人才。

(3)综合能力开发。综合能力开发阶段主要包括军事理论与军训、社会实践、学科竞赛和创新性实验项目。目前长江大学实习带队老师与学生一起参加校外实习基地的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全国性的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等;鼓励学生从事科学研究,指导学生申报“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项目”的立项和研究工作。学生每年的毕业论文按“应用选题、真题真做”的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或科研真题,聘请校外专家承担物流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指导和答辩工作,既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又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