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1
项目管理论文2000字(一):财务共享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提升探析论文
【摘要】财务共享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置,对企业的项目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提升有很大作用。基于此,很多建筑施工企业也都建立了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论文首先对财务共享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提升作用进行了阐释,进一步提出了借助财务共享中心,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策略,希望对广大建筑企业财务工作者带来思考。
【关键词】财务共享中心;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F406.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3-0033-02
1引言
财务共享中心属于近年来新兴的一种财务管理、核算模式。财务共享中心就是将不同企业的财务核算业务,在同一個共享中心进行核算,并对外报告。这种核算模式能够保证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使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得到保障,便于企业投资者能够快速获取所需的财务信息。
2财务共享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提升作用
2.1提升企业不同管理信息的共享性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各行各业都在进行资源共享,以实现对自身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也一样,要提升管理效率,对企业内部实施有力的监管,就要进行信息共享。企业是通过产生经济活动的形式,来实现经济利益的,而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产生,都需要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参与,建筑企业要开展经济活动,实施管理行为,都离不开财务工作的支持。而且建筑企业的很多管理信息,要进行有效传递,也需要经手企业的财务部门。
因此,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信息传递的角度来讲,财务部门扮演着信息传递的角色。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置,在提升财务监督效果的同时,也共享着财务信息。共享一些对企业管理而言非常重要的信息,财务部门属于企业的信息共享源。在工作中,财务部门能够为企业的其他职能部门提供更多的经济信息,这些信息能够使管理层的决策更加可行,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管理信息的作用。
2.2控制企业运营成本
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的职能部门不仅繁多,而且相对较为分散,各个子公司分布在不同的地区。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链也就被拉长,致使很多资源就不得不分开使用。而要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企业的各个子公司都会在其施工地,以项目部为中心设置财务核算部门。其财务人员需要管理各项建筑材料的使用情况,如验收入库、结存、领用等具体事项,并检验企业的各类发票的真实性,可见其工作之冗杂[1]。
同时,很多时候各个子公司的财务人员岗位会出现重叠的情况,这就使得企业的人力成本大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若企业拥有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借助流水线形式的管理,就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财务核算工作的效率也会显著提升。此外,共享中心的建立,也能使材料的采购成本得到控制,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对接工作,也才能更加高效。建筑企业对材料的采购、验收、核对等环节实施统一而标准的管理,使得这些环节中的一些不必要的业务大大缩减,从而使损耗时间得以降低,从而能够从源头上帮助企业,降低与供应商接洽的运营支出。
2.3强化财务职能,保证财务管理工作能够扎实开展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职能如果能够充分发挥,就能有效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同时使得企业财务的行为得到规范,舞弊行为得到遏制,从而更好地发挥财务工作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此,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都能意识到财务职能强化的必要性。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项目部的财务工作,其独立性并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是由于建筑企业会对下属的项目部下达不同的指标。很多项目部管理者为实现该指标,就会不择手段地进行一些违规操作。但是财务人员归属于项目部,其薪资待遇、薪酬福利等内容都直接与项目部的效益挂钩[2]。这就会导致不少财务人员,对于出现的各种违规操作,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企业的财务风险、税务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财务共享中心成立之后,财务职能部门、职能管理部门就处于相互分离的状态,财务管理工作也才能体现其应有的专业性、系统性。除此之外,财务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与项目部也进行了分离,核心的财务核算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会统一由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因而避免了项目部利益的牵绊,各项财务活动都会严格按照票据、数据来进行,项目部的违规操作也就会得到遏制,从而使项目管理工作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借助财务共享中心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水平的策略
3.1注重日常的维护,明确职工的访问权限
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数据需要设置一定的权限,而不能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职工都一视同仁。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的技术部门对财务数据的访问权限进行严格的把控,根据不同岗位的职工,授予其相应的范围的使用权限,并按照既定的权限要求,进行财务共享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需要查阅财务信息的职工,要保证其拥有相关的权限,并对其查阅资格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审批,保证其权限与个人一一对应。
同时对于一些没有使用权限的人员,不得让其查阅、修改财务信息。通过上述的种种举措,来有效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可靠性。另外,技术人员还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做好财务共享中心的日常维护工作,设置网络防火墙,并将重要的财务数据进行备份处理,同时还要防范病毒木马、黑客的入侵,保证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正常的使用和运转。
3.2对财务核算实施统一的标准,保证工作的规范性
对财务共享中心的正常运转而言,财务核算标准显得相当重要。只有形成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财务共享中心的工作才能高效运转,财务核算的准确性也才能得到保障。因此,建筑施工企业需要形成一套统一的财务核算标准。在制定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综合考虑下属单位的状况,综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核算标准。而后,企业需要将其在全公司进行应用,从而保证财务共享中心接受、汇总的子公司财务信息能够统一,进而对其实施集中处理。
3.3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发挥团建的作用
企业要想真正留住职工,就需要从物质层面满足职工的需求,从而能够提升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着力提升职工的福利和待遇。不仅如此,企业还要定期组织培训,加强对职工职业素养的培养,让其不断提升自己。同时,建筑施工单位可以采用“轮岗制”,让不同岗位的职工进行轮换,体验不同的工作岗位,从而便于对职工的才能结构进行了解,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职工的价值。此外,建筑施工企业也可以积极举办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来调动企业的氛围,密切职工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感受到企业这个大家庭的温暖,才能更好地投入接下来的工作中。
4结语
综上所述,财务共享中心对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工作的提升作用不言而喻。广大建筑企业财务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财务共享中心的优越性,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财务共享中心的价值和作用,注重日常的维护,明确职工的访问权限。完善福利保障制度,发挥团建的作用。对财务核算实施统一的标准,保证工作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显著提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的管理水平。
项目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探讨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实践论文
摘要:电力行业的市场竞争逐渐激烈起来,更加突出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开展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能够显著提高电力项目工程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增加电力企业的经济收益。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简化和规范电力企业的管理流程,促进电力项目管理朝着标准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可以帮助电力企业规避风险,提高电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实践
引言
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具有投资高、建设周期长以及技术水平要求高等特点,所以电力项目管理的难度比较大。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就是旨在提高电力项目管理水平而开展的一项工作。本文首先对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最后提出了加快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概述
电力项目信息化建设就是在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支持下针对电力工程建设的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信息一体化管理平台可以将网络信息与管理生产模式进行充分结合,在基础上对收集到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归纳、整合和分析。在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之前应该做好相关准备工作,首先技术人员应该梳理好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流程,明确各个流程的步骤以及主要注意的事项;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全面了解各种设备的参数信息;加强施工进度的管理,对工程进程进行实时动态的跟踪。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开展的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通常采用的是工程组形式,这种形式可以实现各级管理人员的高效管理,可以加强各个部门的互动和沟通,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降低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
2、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方案
2.1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缺陷
虽然我国目前的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在一些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整体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程序文件的执行力度不够,电力企业的规章制度不完善,在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无据可依的情况,导致电力项目管理的各方面都不到位;第二,多个电力项目综合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不高,在对多个电力项目进行管理时,在人员分配、项目产值分配等方面的工作量比较大,再加上应用的是传统人工管理方式,所以无法实现精细化管理,也无法实现动态化管理,所以电力项目管理過程难以进行适当调整。第三,电力企业管理缺乏标准性,所以在检索项目信息过程难度比较大,缺少工程质量的反馈信息,无法对之后的同一类电力项目建设工程提供指导。
2.2项目框架构建
2.2.1市场开发
市场开发包括客户关系管理、市场调研管理以及项目开发管理等诸多方面。市场开发过程要将客户置于主体地位,通过加强对客户关系的管理,才能对合同进行准确评审,为市场开发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此外还应该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帮助电力企业开展精细化管理。
2.2.2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是将开发、计划等各种内容全都纳入到一个平台上进行管理的方式,让电力企业各个部门在一个平台上合作。根据ISO9000质量体系对电力项目建设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在知识管理理论体系的支撑下不断完善电力项目管理模式,促进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开展。
2.2.3经营计划
经营计划管理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合同管理、其二是招标管理,其三是项目开发管理,其四是产值管理。经营计划可以有效整合工程项目的收付费流程和采购立项流程,不仅能够确保电力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能提升电力项目管理的整体性。
2.2.4辅助决策
辅助决策可以为电力企业管理者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以将平台中的各种数据信息进行直观化和具体化转化,形成对应的统计报表。辅助决策还能全面反映电力企业管理的整体情况,有效识别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
3、促进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3.1分析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
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制定充分满足各种工作需求,一个良好的需求分析方案可以对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直接观察法、访谈法、调查问卷法等都是目前常见的需求分析法,可以单独利用某一方法或者综合利用这些方法来充分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此外,还应该对电力企业管理高层、各个项目负责人以及一线施工团队制定岗位说明书。
3.2重视信息化水平建设
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应该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来促进电力线路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电力企业应该根据施工的实际特点制定战略规划,切实提高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持,电力企业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监管体系来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工程。
3.3完善信息化建设法律制度
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政府应该推进电力项目管理信息化立法工作的开展,行业内和企业也应该针对信息化建设特点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制定权责分明的管理机制,简化管理程序,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将每项工作都细化到个人。当然相关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贯彻落实离不开监督机制的支持,要想充分调动人员的工作热情,电力企业还应该采取科学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对工作人员的表现进行绩效考核,然后依据考核结果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惩罚。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2
企业投标分为投标决策前期和决策后期。在整个投标决策中,信息收集和管理始终贯穿整个投标决策过程,施工企业是否要进行项目投标和如何投标是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否进行项目投标是企业投标决策前期应当要解决的问题,在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之前,要进行相关信息的收集工作,比如,企业同客户关系程度、投标过程中企业行为的规范、招标客户的资金流转情况等。在决策后期对如何投标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时,需要企业进行考虑的是投标企业报价或者技术方案是否能够满足招标企业需要、客户对于造价的控制管理、项目工期的长短、同本企业一同进行竞争的其他企业所使用的投标手段以及其与客户的关系、投标企业和客户所要保有的利润点等。在投标决策最后阶段,企业要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科学的细致分析,通过建成的最大利润模型来计算出企业的最优报价和中标概率,并以此为基础对所做出的投标计划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调整。投标工程是企业项目建设最初准备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其决策必须从整体项目的角度加以分析,否则,就无法做出合理科学全面的投标决策。在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项目施工企业要同众多的项目相关主体发生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做好同这些主体的关系处理,以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在进行项目的立项规划进程中,国家或政府将对于项目最为原始的意图以招标和计划指令方式传达给业主,授权业主代表其对该项目负责,对相关项目具有决定权。业主获得指令后,通过招标或者其他方式将项目教给设计方,设计方再通过对项目意图进行可行性转化,从而进入项目施工的中的招标阶段。通过招标,业主进行符合施工建设需要企业的选择,最终中标的企业对业主(即客户)负责。项目施工企业同业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
二、施工企业投标客户关系处理
投标企业同客户之间的关系需要一个慢慢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干扰而导致双方之间关系的破裂。客户因为潜在项目的需要而对项目建设企业进行关注,同时,因为项目立项上的需要,施工企业开始同客户进行接触。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逐渐意识到对方具有满足自身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从而使施工企业加深对客户的了解。在招标阶段的前期策划过程中,客户根据项目施工的技术以及其他因素的需要对施工企业进行遴选来参加项目招标,客户通过对于竞争招标企业的技术要求、服务的质量以及信誉要求,对选择中标企业。中标企业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项目的施工,客户在这一时期对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的监督对企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后续工程项目之中客户同中标企业能否进行再次合作。正确的对客户同企业这一关系的巩固发展进程加以明确,有助于企业选择对不同阶段的营销目标的确定和市场开发思路的选择。在企业同客户的初期接触阶段,企业应当通过对自己项目技术能力的展示来吸引客户的注意,从而对企业的技术能力等进行深入了解。在招标阶段,施工企业应当注重自身对与优良投标决策等的展示,从而同客户发生直接合作关系。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应当对施工进行严格管理,将项目施工做好,保证其质量,从而使客户对企业的管理能力的认识提高,促进客户同施工企业关系的深化,为后续工程中二者的继续合作打下基础。
三、投标决策中的客户关系管理
应用客户信息管理,将客户看做企业运作的核心,来进行与客户关系之间的开发,要对利用企业现有客户资源对新的客户关系进行开发,从而达到企业的市场开发目的。利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在对客户进行分析时,要对客户进行不同来源的信息搜集,包括客户市场和服务的历史信息、所持工程信息、资源掌握信息等,并将搜集的信心加以分析整合,并存入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内,以方便后期对其进行分段或开发处理。良好的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应当能够进行新旧客户的价值对比、最重要客户的关注点、新领域客户价值的大小以及企业如果进入这一新领域的障碍等问题,并且要很据当前施工企业的业务与市场需求对原有的客户信息做出估计与评价。施工企业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分析过程,包括对客户对项目达成目标、客户关系、投标策略等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客户的特点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从而促施工企业同客户的良好合作。
四、应用客户管理的理念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
施工企业在前期的投标决策时面临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对运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管理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因此,对于此类决策最为主要的类型是非结构化的。在应用客户信息管理在对单项工程进行投标决策的支持时,我们应当在对客户关系发展的阶段中再加入项目立项和竣工阶段的客户关系处理,由于企业同客户关系发展阶段不同,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对投标决策进行支持的重点也有差异。工程立项阶段,客户信息管理应当解决的“是什么”的问题。比如:该持有该项目的客户关系是否能够稳定等。这一阶段的成功,能使得施工企业的潜在客户成为现实客户。因此,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对投标决策的支持在这一阶段的表现便是对客户信息的搜集和积累、对客户所持项目的信息的搜集整理、施工企业同客户关系的建立、国家政策、施工企业的运营环境等方面。对这些搜集的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深度剖析,为准确投标决策的制定奠定基础。在项目工程招标阶段,对于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要求是对投标决策进行商业化的合理分析和决策。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各种数据挖掘软件能够实现决策支持的智能化,保证在客户信息管理系统支持下产生的投标决策商业化,更能符合工程运行实施的规律要求。除此之外,客户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当能够对投标决策进一步量化分析处理,对投标决策中的科学性予以支持。除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一些固定分析模式之外,决策支持系统中的筹学和数学分析方法,也可以为投标决策提供准确性的支持。在最后,运用新型的技术如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数据软件来进行信息的挖掘和分析管理等,都确保了以客户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持的投标决策的智能化。在项目建设阶段,施工企业同客户必须实时地进行高效率的沟通,针对施工企业对工程建设的质量、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等要求,同客户之间进行密切沟通,并对客户同其之间的关系进行评价,为施工企业未来投标决策的制定提供经验和教训。与此同时,施工企业还要做好与项目建设相关主体之间关系的处理工作,并将这些信息全部纳入到企业的投标决策的支持系统当中去。在项目进行的最后一个环节,也就是项目竣工阶段,施工企业应当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思维,运用到工程建设中的客户满意程度研究上,并将其中客户提出建议的地方加以重视,在日后工程中加以修改。并将修改的经验和教训应用到企业未来决策的管理阶段,使得企业能够把握客户满意度,从而为下次工程合作提供指导。
五、结语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3
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紧密相连。本文主要就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管理进行了探讨,分别从理念、品牌、文化、管理、职责和规划等几方面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管理
物业管理企业要在构建和谐社区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企业文化的内容和概念,并且应该明白如何去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方可在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切实发挥物业管理的积极作用,才能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的品味、品格和文明程度。
1 树立经营理念,建立企业核心价值观
物业管理企业中的成员因为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和工作性质不同,他们的价值取向也会千差万别,这时就需要将他们的价值取向向一个方向发展,需要一种凝聚他们的力量,继而利用他们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一个企业要想深入人心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企业理念概念。因为,公众往往通过企业理念来了解企业,并就此在心中给企业形象和声誉定格,企业理念可以说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竞争成败,是一种无形的企业资产。这就需要培育一种自己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精神进行提炼、弘扬,建立企业独特的价值观。提出能反映企业精神面貌的,例如“诚信经营,服务至上”等经营理念,一切以业主利益为重,发展企业核心价值观。
一个企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想取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制定能反应企业经营理念的口号和行动准则,并以这些口号和准则为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来激励企业员工爱岗敬业,自觉维护企业形象。企业要想树立一种良好的形象,应该有自己独特向上的企业文化,并拥有一种健康拼搏的企业精神,这对企业发展作用不可估量。
2 打造品牌战略,树立鲜明企业形象
目前,物业管理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的竞争不再只是价格竞争和产品竞争,已经升级为品牌竞争。而品牌最重要的是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企业文化直接关系到企业品牌,高品位和深层次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品牌的文化底蕴。所以,应该建立起对内能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对外能提升企业视觉印象的企业文化,使得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切实得到提升。
企业文化代表着企业形象,并向外界传达了企业精神,精神是通过形象具体反映给公众的,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企业精神。因此,应该强化员工在思想文化、道德品质和服务技巧等方面的培训。要重视员工的外观形象,做到穿统一的服装,挂牌上岗,言语要亲切标准,耐心为业主服务。采用统一标识,办公环境要讲究色调、式样和陈设上的艺术和统一性,以别具风格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品位,以良好的外观形象给业主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
3 凝练企业文化,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企业文化建设,从本质上说就是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由新对旧的的挑战和改造。在定位企业文化时,企业领导要依据企业当前的发展战略,弘扬企业的优良传统,并借鉴和融合其它企业的先进经验,提出能反映本阶段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企业文化。而且,企业领导要重视自己的模范行为,他们的行为往往是对员工的一种无声号召和示范。公司领导以自己的行动向企业员工诠释企业的价值观,带动和启发着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进行建设。
营造一种团结和拼搏的企业氛围。物业管理科应该编制出本企业的企业文化手册,以向每一个员工传达企业精神和理念,并规范他们的行为,让员工将美好的形象展现给业主。企业员工要使用礼貌用语,微笑服务。激励员工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业主真正被企业高质量的服务标准所感染,进而自觉为创建美好社区而努力。
4 加强科学管理,追求提质增效,创新服务能力
一正确引导业主养花草、宠物,学习安全常识和法规道德,提高业主文化思想素质,构建小区和谐氛围。再者,对物业主管部门申办物业企业和资质年检等工作程序进行简化,提高办事效率。
二是发挥好社区居委会的协调作用。物业主管部门跟街道办一起,在各社区中成立居委会,组织居委会调解社区纠纷,尽量争取在社区中化解矛盾,减少法律诉讼;强化对于社区居委会的工作指导,从当前业主的最关心的问题和需求出发,帮助业主创建业主委员会;在受到群众投诉后,尽快认真处理矛盾,维护社区稳定。
三是健全物业维修等日常资金的收缴和监管办法,保证公共设施维护有足够资金。完善维修资金等相关管理制度,清缴被挤占挪用的物业大修资金,追收未缴纳物业大修资金,形成维修资金的归集、使用和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合理使用维修资金,为社区居民提供完善的物业服务。
5 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物业管理中的作用
应该发挥好企业文化凝聚、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切实做好企业物业管理。
凝聚作用。企业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就似一种粘合剂,它让全体员工的追求目标都集中在为企业经营共同奋斗上,彼此团结合作。一种积极的企业文化,应该可以让每个员工都看到企业的美好前景,把自己的命运跟企业命运紧密相连,并为之努力工作。在企业与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建立起相互支持和理解的和谐关系,形成巨大的凝聚力,给企业注入活力和生机。
导向作用。物业管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理性的文化,它就像企业管理的灵魂,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种种行为,是全体企业员工的理想和信念,它可以利用价值观念引导企业发展。
规范作用。企业文化来源于员工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又反过来成为了规范员工行为的准则,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约束力。
6 落实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
真正落实好企业文化建设,并将责任分配到综合管理部、人力资源部和党群工会工作部等部门,各个部门同心协力,创建齐抓共管新局面。
人力资源部主要的职责是引进优秀员工,并对其进行培养和激励,开展企业传统教育,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和专业技能,弘扬爱岗敬业精神,培养共同价值观。
综合管理部的主要职责是实施品牌战略,大力开展管理工作,对企业中的先进个人和感人事迹进行宣传报道,提高企业知名度;
党群工会工作部主要职责是组织企业员工进行技术比赛和劳动竞赛;开展多种形式的员工教育文体活动;为企业的中心工作服务,切实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
7 加强总体规划,形成长效机制
企业文化建设是需要时间,逐步实现的。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应该着眼于长远,制定分阶段的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计划。通过明确的制度来约束各部门和全体员工,以一定的奖惩措施配合实现岗位职责。应该通过日常教育和专门培训中,规范每位员工的言行,呈现企业的风采和先进文化成果。探索将工作做细做实的对策,有长期奋斗精神。以企业一线员工的实际情况为基准,以员工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邓钧.谈谈物业管理企业的文化建设现代物业.2008(12),36—57.
[2]刘婧.对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8(01),24—25.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4
论文摘要:企业文化理念的更新发展与借助新型企业文化深化企业管理,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两翼,只有紧抓理念的升华与实践的深化,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企业文化,因为它是发挥企业核心专长与技能的源泉,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驱动力。针对目前我国企业在创建和实践企业文化中的问题,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上下共同努力。只有切实致力于加强企业文化管理,才能有助于我们在激烈竞争的21世纪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企业文化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创造以及管理企业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努力创造企业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一、 源头活水: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其长期经营过程中,在总结经营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由企业群体所认可的特有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和奖惩规则,并由企业经营者提炼和培育起来的一种适合于本企业特点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的凝结和升华。它以有形无形弥漫于企业特有的氛围中,促使广大员工为自己所接受的信仰而自觉工作,产生出强烈的使命感,激发出最大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因此,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与管理,才能给企业注入汩汩活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使其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在竞争激烈的形势下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世界知名管理行为和领导科学权威约翰·科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一书中曾大胆预言,企业文化在未来十年内很可能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企业文化可以说是由企业管理思想和管理实践两个部分构成的。从管理思想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部门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精心培植、倡导、塑造的一种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奉行的价值观念、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要随着时代的变迁,更新企业管理思想,而它来源于对社会发展方向的把握、来源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影响积极回应以及对当代社会文化变迁过程的深刻理解。将先进的管理思想渗透到企业员工中,向他们传达符合大局的观念准则,能产生极大的凝聚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借助企业文化的管理理念比传统管理的命令、监督、惩罚更人性化,更符合现代人群的特点,同时也更有牵引约束力和弹性力度。制度强制人往往达到最低标准,文化则引导人达到最高标准。企业文化赋予员工以理想憧憬,给日常工作以高远意义,是组织员工思想、行为的依据,也是激发其创造力的源头活水。企业管理思想在员工中潜移默化,形成共同认知,使得员工知道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怎样做才能符合组织的内在规范要求,怎么做可能违背企业的宗旨和目标。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即使持守相悖的人也会慢慢身不由己地融入这一企业文化中。
文化变革、企业管理思想的更新,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用巨大。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曾明确地指出:“如果你想让列车再快10公里,只需要加大油门;而若想使车速增加一倍,你就必须要更换铁轨了。资产重组只可以提高一时的公司生产力,只有文化上的改变,才能维持高生产力的发展。”而韦尔奇企业文化的管理实践,则更雄辩地说明,他对该公司企业文化所作成功的改革,创造了企业界的奇迹,使其公司连年高居全球企业500强第一位。由此可见,伴随着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企业文化管理实践的不断深入,企业的发展才是行之久远的。
从实践角度看,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宗旨、价值观念、行为规则、道德规范、人员素质、企业形象等要素,它并不是一个完全抽象的华丽词藻,它的存在是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服务的。企业的生存就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而企业的价值更多体现在自身的绩效上。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在竞争中很容易被其他产品替代,那企业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企业在发展中要追求扩大自身的价值,致力于超越或者替代自己的竞争对手。而技术的引入,高盈利性,高增长性,高人才储备,高社会责任,高品牌价值等等,都是企业高价值的象征;同样,企业中的每个团队和个人也在致力追求更高的集体价值和个人价值。企业如何才能实现更高的价值,问题的答案就是“关于价值的观点”,也就是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的核心了。而企业文化恰恰集中反映了企业的关键价值要素,如何把企业的价值提升和员工的价值提升有机结合,是企业管理人员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他也只能以其创造的经济成果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权威,若未能创造经济成果,就是管理的失败。
归根结底,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于能够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时可以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但它的绩效不是体现在企业文化的体系和手册上,而是体现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上,其本质是为持续提升企业核心价值服务的。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更重要的是从实践上以企业文化为手段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自身价值,这正是企业管理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二、 水流花开: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
将熔铸着传统与现代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以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实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文化管理的建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企业管理的实践,其文化理念只能停留在编印成册的种种大精装本及行为手册上,或者炫耀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墙上,即使员工学习、考查过了,也基本认同了,也会发生学是学、干是干,没有实效的情形。而让企业文化真正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让大家实实在在感受到企业管理风气、管理气氛、管理行为和管理绩效的变化,致力于用企业文化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使其为这种文化所引导,产生深刻的认同感,成为这种文化的自觉执行者和推动者,才能实现现代化的高效管理,企业的发展才能如水流花开一般,自然完美、水到渠成。
1. 知行合一,创造企业管理新境界。企业文化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我国企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然而,与国外数十年文化管理经验相比,我们才算刚刚起步。很多企业的文化管理还流于形式,没有真正从内涵上把握企业文化管理,这与对企业文化管理理解的片面甚而错误有关。企业文化并不是一个装饰品,它是为企业价值服务的;它也不能停留在理念上,而要付诸实施,因此,要注意知行合一,注重企业文化的实践性品格,真正使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各个环节,创造企业管理的新境界。
国外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便转入对企业文化产生作用的内在机制地把握,研究企业文化与企业领导、组织气氛、人力资源、企业环境、企业策略等企业管理过程的关系,对企业文化与企业经营业绩的关系进行了量化的追踪研究,提出了用于企业文化测量、诊断和评估的模型,进而开发出一系列量表,对企业文化进行可操作化的、定量化的深入研究,使其企业进入现代管理的新阶段。中国的现代企业发展起步较迟,对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期以来仍处于经验和制度管理阶段,对于企业文化管理这一全新的管理理念,在理解和接受上显得困难重重,在实践上更是步履维艰。就企业文化而言,往往还只停留在表层形式,诸如企业文化“口号化”、企业文化活动、企业形象设计这些企业文化物质、行为层的表现方式,而没有深入到精神层面。没有将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实于企业管理,也就是没有表现出内在的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也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不能形成文化长久的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自然也产生不了深远影响。
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管理,是将创业过程中创业者个人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服务于企业管理。我国的企业管理者,需要加大企业文化的研究力度,学习国外企业文化管理的先进经验,吸收他们的优点和长处,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以及企业本身的特点,构建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例如,海尔集团在建构优秀企业文化的实践中,走在了全国前列。首席执行官张瑞敏“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把员工自身价值的体现和企业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并提出把“个人生涯计划与海尔事业规划的统一”作为海尔的企业口号和企业文化的核心。正是在这样切实的企业文化管理中,海尔每一名员工接受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并为实现企业的总体目标和个人的生涯计划而积极奋斗,齐心协力、勤奋工作,使公司从多年前一个只有800人、亏损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名列全国500强前列、品牌价值高达265亿元的特大型企业。海尔集团正是在优秀企业文化的激励下,在尽快提升企业文化建构品味的实践中,知行合一地步入了企业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2. 以人为本,激活企业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传统管理是以物为中心,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如过分强调企业的制度和纪律,对员工采取命令式的管理方式,使企业与员工间变成纯粹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脱离了企业的文化纽带。这样企业自然会僵化,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下降,损害企业的凝聚力。而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物的价值则次之。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的自我价值,引导员工的自我管理,便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从而体现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企业文化“强调了以人为本,重视企业的群体意识和人在管理中的作用,在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别突出了精神和文化的力量”。成功的企业总是应该尊重人的,在这个企业里,要能听到不同的声音,企业的领导者要能够接受新思想所带来的冲击,这样才能让企业保持活力,也才能不断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企业文化管理需要通过文化的渗透和导向来进行企业文化的传播,企业文化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根本要求,就是要进行人本管理,即要求企业将管理的重点由制度层次转移到观念层次,由着重直接管理人的行为转变为着重管理人的观念,重视企业人文精神的塑造,着重解决员工深层次思想认识问题,培养员工以企业为家的自主意识,形成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
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就要把精力投向人,理解人,关心人。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惠普文化是相信、尊重个人,尊重员工被放到企业的首要位置。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能。而海尔因此构建出“创新文化”,让创新渗透到每位员工的行动中,每天有两项专利的发明创造。这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魅力,也正是企业文化管理构建所要追求的。
3. 突出个性,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是在特定文化背景下,将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企业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确定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如果说企业文化的形式有些是可以标准化的话,那不同企业文化的价值内涵和基本类型则各不相同,构成了企业文化的个性化特色。严格来说,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共性,它需要通过一个个企业的“个体文化”表现出来。每个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才会有吸引力,即有个性才有生命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充分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
国外先进经验,还有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如果不注意环境上的差异和企业自身的特点强行套用,其结果可能不好,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有的管理人员从国外考察归来,将外国的文化管理经验直接应用于企业当中;有的管理人员喜欢将《三国演义》、《孙子兵法》中的一些谋略简单应用到企业管理中,生搬硬套他人、前人经验的结果,自然于企业文化建设与增强企业竞争力无益。何况,不同企业文化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该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能简单复制,而只适用于各自的企业,是不同企业生存、发展条件及其历史延续的反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模仿性,一个人离开一个企业,可以带走他所掌握的技术、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不可能轻易照搬过去。而富有特色的、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才极具竞争力。
深谙个性文化色彩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构建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都十分注意彰显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使其企业文化的特质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要义,自然是北京同仁堂独有的;而“装点人生,服务社会”的宁波雅戈尔企业精神,既有行业特点,又独具文化底蕴,都值得每个企业学习。具有鲜明企业文化个性的外国知名企业也很多,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沃尔玛的“低价销售,保证满意”,以及“IBM就是服务”的企业精神。它们的成功恰在结合了自身的行业特点:诺基亚在强调自身科技含量的同时,指出科技最终是为人服务的,重视人;沃尔玛作为大型连锁超市,突出自身低价不低质的特色。企业的持续发展还由于企业文化适合企业现状和未来的发展。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企业必须不断扬弃过去,超越自我,提升原有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创新、追求卓越、独具个性,这才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应有的内涵。
4. 创新组织,推进企业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面向未来的成功企业创建出一种新式的、有别于一般现有组织机构的扁平式学习型企业组织,这有助于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学习型企业组织具有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创建新型的学习型企业组织,就能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树立崇高的信念与使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与这种学习型企业组织相适应的是学习型文化,这种文化引导人们通过学习追求提高素质、开发能力与智慧。它强调“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体学习”,能使团队通过学习,提高整体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各类人员的创新能力,激活企业系统运行的整个过程,实现企业群体智力的开发。学习型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也是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不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跃上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管理的核心变化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未来企业文化建设中学习型组织必将进一步受到关注。
三、 根深叶茂: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
21世纪,经济全球化更加汹涌澎湃,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和企业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企业要在新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没有更加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
企业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深入发展的新阶段,与第一阶段的经验管理阶段、第二阶段的科学管理阶段不同,它既不是依靠个人的经验和意志来领导整个企业,也不仅是依靠严密的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而是在制度管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管理模式,也可以看作是制度管理的更高阶段。其基本思路是建立一套适应市场要求的适应性文化体系,以贯穿、整合、提升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从而完美地表现这种适应性文化的要求,影响员工的思想观念,使企业达到从人到物的层面的统一,从而在文化管理的更深层次得到浸润,推动企业飞速发展: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在于使企业这一参天大树得以根深叶茂。
企业文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思想不同,已从强调对物的管理转移到对人的管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传统管理思想把人当做机器管理,是以追求效率为中心的,寻求企业管理数量化、精确化、硬性化。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面临“把人作为发展的中心”的知识经济时代,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的决定性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文化管理强调尊重人,依靠人,凝聚人,激励人,发展人,就便于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与积极性。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管理,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为他们树立共同的企业奋斗目标,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完成自身的提高,实现自身的价值。
企业文化管理以文化作为管理的手段,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更重视精神动力的开发,并为其引导方向,从而创造具有企业自身特性的管理模式。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企业文化,有着“个体文化”的吸引力,具有独特的生命力。企业管理者应该深谙其中道理,努力建设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这就不但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也给其他企业提供了非常有益的成功经验。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都各具企业文化特色,如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尼桑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顾客至上,惠普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对市场环境的适应性,而IBM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一种协作参与型的企业文化便具有独特的魅力,在这样的企业里信任和奖励成为服从的基础,人们的积极性得到极大调动,被管理者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以信息技术业的活跃闻名世界的硅谷,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其所流行的文化是比经济、技术因素更重要的关键因素。它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包容失败、追求风险、对公司再投资、对变化充满热情、论功行赏、沉迷于产品的改进、合作、多样化、任何人都可参与。这种文化就是国际知名学者、美国阿拉斯加太平洋大学管理学教授拉比尔·巴塞博士在其《情境管理——全球新视角》一书中极力推荐的“协作参与型文化”,硅谷以实绩证明了协作参与型的文化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这对我们应该有深刻的启迪。
企业文化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能有效地促成企业管理重要目标的实现:将企业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企业的价值观就是企业的文化核心,它往往通过生活中的先进的人和事传达给员工,为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指导大家的行为,提高企业的凝聚力,这无疑有利于企业管理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文化管理有利于为员工提供一个更为融洽的企业环境,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温馨的人文环境、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带来高昂情绪和奋进精神,与企业环境建立良好的调节关系。企业价值和员工自身价值的统一,会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用自身行动来建立和维护企业形象。而一种与市场相适应的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一旦形成,就成为企业品牌,这是企业文化积累的结果,也是企业长期经营与管理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华夏出版社,1997.
[2][美]杰克·韦尔奇.杰克·韦尔奇自传[M].中信出版社,2004.
[3][美]拉比尔·巴塞.情境管理——全球新视角[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5
物质管理在科技技术发达的今天,已经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数据管理、分析和存储。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工具,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1.发挥信息化资源作用。
信息作用是物质部门的决策基础、系统制订的计划依据,控制物质供应的手段和保证协调工作的重要条件。物质部门决策要先确定目标,制订的目标要结合实际,合理可行;物资工作的起点是物资计划,结合内部和外部信息资源为计划依据,制订最佳的计划方案;通过信息反馈,及时解决物资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出调整和改善,保证物资工作各个环节的正常进行;全面的物资信息,构建了物资信息的管理系统,是保证各个部门互相协调配合的重要条件。
2.发挥存储论作用。
为了保证企业的正常生产和供应需求,需要储存物资达到特定的数量。存货过多,会积压资金;存货过少,会影响生产,造成供不应求。存储论通过研究“物资最优存储量”的理论和方法,既保证正常的经济活动进行,又把各种费用降到最低,拥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解决经营管理和物资存储量中产生的问题。
二、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物质管理
1.物质管理体系不健全。
企业对物资管理不够重视,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比较关注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利润。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企业在加大生产、积极销售的同时,应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改善企业内部结构,建立健全的物质管理体系,实现采购、储备等制度的规范性,加强物质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2.物资管理模式落后。
一般来说,企业的物质管理模式比较落后。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企业在完善内部结构的同时,加强企业物质管理,转变物质管理模式。物质管理模式,不仅是企业管理结构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与时俱进,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实现企业物质管理的现代化。
3.物质管理技术落后。
物质管理除了依靠管理制度实施以外,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对物资管理的采购和仓储等进行支持和计划。企业仓库一般都由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和协调调度,资源共享和资产归属的限制,导致重复采购问题的出现,对仓库空间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提高仓库资源使用率和物流效率,采用先进的物质管理技术,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最大化。
三、加强物质管理的建议
1.加强成本控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自由的市场和自由的价格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不能擅自提高价格,所以我们需要加强对成本的控制,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
2.按照需求进行采购。
做好物资采购工作,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防止经营过程中出现“成本漏洞”的必要措施和物资管理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加强物资需求计划管理,需要严格按照管理程序和统一规定的格式对所需物资进行上报,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提出申请、报中心审核、最后批准通过之后,按申请的数量进行采购,杜绝计划外的违章和无序采购。
3.加强仓储物资管理。
企业管理实践论文范文6
《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涉及了多学科知识领域,其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和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公共课,对丰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适应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麦可思-中国2013届大学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有89%到企业工作,特别是让非经管类的学生了解将来工作中也会涉及的管理、成本、质量、市场、效益等方面的问题,学会用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分析和解决工作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现代企业管理》课程可以为非经管类学生打开一个贯穿文、理、经、管等多学科知识的通道,为此在经管类和非经管类学生中开设现代企业管理课程是一种必然选择。
1.1《现代企业管理》教学现状
对于《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程,当前在各大高校的教学模式还采用依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授课的方式,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导,学生只是茫然和被动地接受知识,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缺乏兴趣。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尽管很多教师尝试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实践环节教学模式的缺少,在实质上还是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机械记忆,所引用的案例缺乏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联系,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从理论到理论",很难实现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更是忽略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在《现代企业管理》公选课的教学中,由于非经济管理类学生,缺少专业知识背景,造成授课的难度更大。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把完整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并把内容讲深讲透。学生从毕业实习开始到毕业后开始接触社会的时候,才会发现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结果就是不得不在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和学习,相应就延长了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
1.2学生学习现状
学生对一门课程的认同感直接决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而目前高校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的急功近利思想十分严重,对于一门课程的价值判断标准直接是对以后就业和考研等是否有帮助,而不取决于该门课程的授课精彩程度和应用性。在学生带着一定负面情绪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的情况下,直接造成学生从心理上先入为主对课程的忽视,而使该课程体系在非经管类学生中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同时从专业核心课程延续的角度而言,由于非经济管理类的学生主干课程以专业技术为主,对经管类的知识平时接触的很少,不仅所学内容是陌生的,而且缺少相应的配套课程辅助,课程内容上有一定难度,而且先从心理上存有畏难情绪,其学习态度也是很不认真,学习效果当然很不好。
2ERP沙盘教学特点及现状
ERP做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地展示了企业内、外部资源,目前是继传统教学及案例教学之后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创新。ERP沙盘模拟是一个以财务会计、企业管理各环节为核心的信息操作系统:即从识别和规划企业资源,到获取客户订单,完成加工和交付的全过程模拟,也就是把虚拟的商业社会完全搬进校园。ERP沙盘训练是以"模拟企业,仿真经营"为操作平台,让学生利用平面、立体模型或网上操作流程模拟真实情况,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合理组织生产,力求做到成本最低,利润最大。
ERP沙盘课程按照现代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每位学生分别负责商业运营的一部分环节,即人员管理与使用权、产品的研发与生产、设备投资与改造、物资采购与安置、资金筹集与分配、市场分析与拓展。在课上学生将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模拟操作,严格按照企业运营流程,通过一系列的实训环节即: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教师评析-学生感悟,来完成整个课程的学习,领悟现代企业管理的真谛。在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目标,将真正实现课堂和实习地点合二为一。通过应用用友公司ERP沙盘模拟,给学生展现企业工作情景并布置任务,完全使用企业运营的各种资料和模拟经营过程中会遇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即模拟组织各种岗位角色,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的岗位上运营,实现从"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采购生产、争取订单、筹集资金、人员管理激励"等现代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模拟,让学生明白资源的有限性,深刻理解现代企业资源计划的必要性,领悟科学管理规律,提升现代企业管理能力。
3运用ERP沙盘模拟优化现代企业管理
3.1ERP与现代企业管理相融合,突出实践性与开拓性在融合方面。融合性即是通过ERP沙盘将现代企业管理的各部分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把理论知识通过ERP沙盘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在ERP模拟操作中不断验证现代企业科学管理的理论,反过来运用科学管理的方法演练ERP沙盘,也会使模拟的整个运营体系更丰富、更系统,同时二者的相互融合有效地解决了现代企业管理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分散化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融合,首先是课时安排上,突破传统上实践课作为理论课程的补充,ERP沙盘模拟课时略大于理论课时或者全部是实践课;其次课程内容设计上,突破传统先上完理论课后实践的顺序,而是把理论课完全融合在ERP沙盘模拟中,在讲解"游戏规则"以及点评的过程灌输相应理论。在每一次的沙盘模拟课程中,教师结合操作的具体内容以及学生运营操作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穿插讲解基本理论知识,但只需点到为止,留给学生在"做"中"学"的足够空间。该课程结束的时候,由每个团队根据自己实际运营的情况写出心得体会,并利用一点儿时间进行分享,再这个过程中教师再适时有选择性有深度地重点讲授课程的核心内容,这样对于教师和学生都很有针对性地教授和学习,彼此都不会感觉生涩和枯燥了。在实践方面。实践性就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要内容的训练课程,在ERP沙盘教学中就是通过学生在实战操作中学习与领会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来接受和理解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通过学生自身的心得感悟来实现实践到理论知识的升华。在拓展方面。ERP沙盘模拟适合所有经管类专业的学习,在非经管专业开设的公选课中打破了原来班级与专业的模式,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自由组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利用自身的专业特长进行交流、合作,团队内部人员在运营操作方面不仅可以扬长避短地选择职责,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可以开拓解决问题的思维,拓展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在ERP沙盘模拟实训课程中,学生通过自已操作与运营,能够深深体验企业运营的实质、感悟科学的管理规律,同时工作模式也培养团队精神,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岗位专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行业通用能力"等能力帮助很大,达到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3.2ERP沙盘模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价值的认同感ERP沙盘模拟通过让学生"做"中学,"赛"中"悟",在一场貌似大富翁的游戏中完成了知识向技能的转化,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式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哪一队学生要想在虚拟商业社会的博弈中获胜,比的是将现代企业管理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的能力。当学生亲自置身于虚拟商业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将感同身受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原来对该课程的兴趣缺乏和困惑将迎刃而解,不仅提升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从内心深处认同本课程的价值,自然实现了"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3.3通过ERP社团和参加各类大赛促进优化相关理论知识针对只能很少一部分学生能参加全国或区域性的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在同一所高校成立ERP沙盘社团,吸引来自各类专业有兴趣的同学参加ERP沙盘的演练,同时通过社团组织校内的ERP沙盘模拟对抗赛,以及不同高校社团之间的联合比赛,切实促进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联系与运用,同时选拔优秀的选手参加省内以及国家的大赛。以社团活动为平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各类大赛促进学习,并检验实践教学环节的平台。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