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课堂

传统课堂范文1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程和教材,并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中考、高考中的比重。对进一步在中学生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引领作用。而传统文化进课堂正契合了《纲要》的这一要求。

一、有利于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忘记过去等于背叛历史。中华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沉淀,已成为脍炙人口、代代相传的不朽之作,需要传承和发扬。青少年学生恰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的最好人选,传统文化进课堂,不仅弘扬了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的脉络得以彰显,让传统文化的面貌真实再现,而且会让青少年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基本国情,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提高民族自豪感,高举民族精神的伟大旗帜,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青少年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一定会不自觉地按照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将之付诸行动,从而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如阅读《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古典名篇,在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会得到情感的启迪,懂得如何为人处世;观看《凿壁偷光》《囊萤映雪》等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在观看的过程中,会领会勤奋的内涵,更为自己的理想实现助力。

二、有利于教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作为知识的传递者、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要给学生“一杯水”,首先要拥有“一桶水”,而且最好是源源不断的长流水,这样才配做学生的老师。而传统文化进课堂,首先为教师提升传统文化素养,丰富传统文化知识提供了先决条件。教师需要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势必先要涉猎,搜集更多的资料,查阅更多的文献,以丰厚自己的学识,掌握正确的知识,甚至要把某个字、某个词意、某个人物或者典故的来龙去脉搞得一清二楚,才会走上课堂,与学生一起探讨传统文化。而教师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就会在无形中了解了传统文化的某些内容,提升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还可能学到诸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自觉贯彻这样的教育理念,不因学习成绩的好坏对待学生,对学生一视同仁;懂得分层教学的原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让优生得到卓越进步,让潜能生得到更进一步提高。如此,传统文化进课堂不单单提升了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还提升了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可谓是一举多得的事。

三、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

学校的发展进步有的靠校长之权,有的靠制度之规,有的靠文化之魂,而学校要有长足的进步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靠教师和学生的高度自觉,靠师生发自内心的认同,这样,师生就会徜徉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享受教育的乐趣,诗意地成长。传统文化进课堂恰好让学校文化的内涵更有底蕴,让学校文化的发展有了明确航向,学校可以搭乘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的东风,依托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主题、形成层次,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对学生,特别是学生的道德进行良好的教育,弥补学生的道德缺失。如进行书法教育,学校可以开发书法校本课程,动员全校师生欣赏、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美感与意境,体验书写带来的宁静与美好,了解我国书法文化的精深;还可在学校的墙壁、栅栏等场所悬挂名家书法、师生优秀书法作品,供大家赏析,时时处处对学生进行书法教育;还可定期进行不同形式的书法比赛,活跃校园生活,激发师生在书法方面进步。这样,学校的书法文化就会蔚然成风,师生会沐浴在书法文化的阳光下,惬意地生活、学习。学校的管理更加简洁,更加人性,不用更加刚性的制度约束、规范师生。

与此同时,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校园因活动而灵动和热烈,师生关系因活动而融洽和亲切。师生更加喜爱校园生活,教师职业幸福感会倍增,倦怠感会消解;学生厌学之情也会陡然减轻,家长也会喜上眉梢。学校丰厚的文化底蕴会辐射更多,会惠及家庭,进而影响社会。

四、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来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哈日哈韩”一族,大有崇洋之嫌,一些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以穿外国服饰、使用外国产品为荣,对本国的东西不屑一顾。社会上浮躁之风、浅薄之情随处可见,捏捏族、飙车族等被一些青少年当作时尚,怒路族等时有涌现。这种不良风气势必会影响到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使他们变得焦躁、愤怒,甚至沮丧。

传统文化进课堂,一方面,可以从学校角度教育青少年学生,另一方面,作为学生的家长,在关注孩子成长的同时,一定会关注孩子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自己先涉猎传统文化,才能够指导孩子,与孩子在学习上有共同语言。这样,越来越多的家长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上,社会中的培训机构也会不甘落后,成立一些国学班,招收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参与到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之中。如此一来,学习传统文化的人在得到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后,内心会更加的平和,做人做事会更加的从容,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幸福指数会得到提升。从众心理会驱使更多的人加入到重视、学习传统文化的行列之中,人们的心灵会得到传统文化的涵养,人际关系会得到进一步融洽。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会得到扭转,社会将会更加和谐进步。■

传统课堂范文2

关键词:传统课堂 翻转课堂 信息技术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的基本概述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概述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即班级授课制,历史发展悠久从不完善到完善制度大约有两个世纪之久,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制定最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流程,主要以教师自我“传授知识”为主要教学途径。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而言,课堂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师知识传递”置于学生课外时间,学生观看教师针对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做出的教学视频,自主完成个性化学习,建构知识体系,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摆脱“教师讲,学生听”的固定模式,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的促进作用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时代下教育领域最为推广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课堂教学流程,理论上重构课堂师生关系,两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存在对彼此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主要促进作用有: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翻转课堂教学结构完整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但教学结构实施尚未健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提倡“学生橹行摹钡姆转课堂教学,但学校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模式与学生吸收知识的模式在短时间内依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该模式促进新型翻转课堂教学结构正加完整。翻转课堂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后检测三个阶段中,依然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的影响,首先,翻转课堂继承传统课堂教师每节课制定教学目标,设定教学计划,教师备课依然使用该种方法,促使课前教学更加完整。其次,传统课堂教学在课中以教师为中心,注重提问学生问题,翻转课堂的课中师生交流沿袭固有教学模式,只是将以教师为讲授者的身份翻转为讨论者参与者的角色,促进翻转课堂课中师生交流沟通熟练化。第三,在翻转课堂沿袭传统课堂课后检测总结的常规教学模式,只是将周测月考曾检测模式转化为课后师生共同反思较为平等的课后总结。因此新型的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应运而生但尚未形成完备成熟的教学模式,依然离不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引导与促进。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促进翻转课堂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突出化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翻转课堂具有“短小精悍”且传统课堂不具备特点。

翻转课堂具备“短小精悍”的特点,但优于传统课堂,减少受学习时间与学习场所的限制,固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传统课堂的促进。第一,固有教学模式与教学思想,促进教师发放学生视频之前与制作视频时形成完整清晰的讲课思路,促进教师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与导学案,利用固有教育理念方法抓住课程重点难点,将每节视频课程尽量缩短在5至8分钟左右。第二,固有教学资源教材丰富翻转课堂传播的教学内容,在丰富的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资源与知识中,合理科学的添加固有教材的知识与教学内容。第三,固有的教学思维促使翻转课堂师生角色互换,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问题的交流程度与探讨。第四,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给予新型课堂教学参考样式,教师在固有教育思想模式的鞭策下,扬长避短,录制出精湛预言讲解课程内容的视频。因此,在传统课堂教学的促进下,翻转课堂原本的优势愈加突出。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的阻碍作用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培养

独立于传统课堂教学之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培养学生个性化需求为特点,翻转课堂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心理需求,教师发放给每一位学生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我学习方式与学习能力,进行课前的预习,与课中的师生交流,以及课后的自我检测与总结反省。但在新型课堂流程中受固有课堂教学的冲击,教师受传统课堂教学形式影响,以保障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与计划为主要教学目的,制定教学导学案与计划均以教师与教学需求为目标,尚未尊重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

翻转课堂通过对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程序的不同,新型课堂需要课前进行预习的流程,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自我学习责任心与学习约束能力提高,增强自我完善学习机制的能力,但固有的学生遵循教师安排的课堂阻碍新型课堂的发展,因为传统教师认为一味遵循学生自我学习,易降低学习计划与学习目标的效率,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传授知识的同时,为了保障提高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效率,依然不完全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教师教案为课堂核心。

(三)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模式的形成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负责讲解知识的教育模式是教育领域最为倡导的一种师生关系,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以教师为中心”,以最高效率完成教学目标,教师主要扮演传授知识的角色。传统课堂教育模式历史悠久,固有思想方式被教师学生无意识带入新型翻转课堂中,教师担心在规定时间完成不了制定的教学计划与目标,会将课堂中的交流与探讨环节更改为教师讲解学生提问的环节,甚至只有教师讲解传授知识的环节,学生也习惯于教师这样传播知识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增强了讲课效率,提高了教师整体安排课堂大局的安全感。因此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一定程度阻碍了翻转课堂中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

四、小结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短小精悍,教学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只需要学习者观看与教学内容一致的视频进行学习,节省学习者时间,提高学习者学习效率。第一,视频课程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不易产生学习知识疲惫与厌倦心理。第二,信息技术的冲击,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利用图像语音等多维角度对学习者的感官有一个综合刺激。第三,学习者节省时间之外,不受学习场所限制。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早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发展近一百多年,教育思想理念原本根深蒂固,翻转课堂的冲击之下,短时间难以改变,因此传统课堂教学对新型课堂教学具有促进也有阻碍作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任何事情均有双面性,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翻转课堂的出现对传统课堂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因此短时间彻底根除一种教学模式不具备现实意义,利用传统课堂教学对翻转课堂的促进作用,减缓对其阻碍作用,是当下信息技术时代最为行之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46-51.

[2]樊宁.利用微课提高数学教学质量[J].基础教育研究,2015(14):62-62.

[3]赵丽丽.创新远程教育服务体系――美国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特色研究与启示[J].继续教育,2012,06:62-64.

传统课堂范文3

造就快乐小学生

《传统趣味传统游戏的传承与开发》是紫岩小学德阳市级的科研课题,从2008年立项,到2011年结题,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开发校本教材《快乐体育》,探索出操作性较强的小学传统传统游戏与现代体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形成了学校体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德阳市教科所体育教研员唐其钟表示,教师的教学方式新颖,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课题研究成果值得推广。在紫岩小学传统趣味传统游戏教学研究现场,教师张志奇的《打陀螺――打出的快乐》、尹西的《滚铁环――冰情铁趣》、张兴盛的《传统游戏――童年的活力》、王清华的《小铁环,好伙伴》。课堂上教师有序地组织,生动地示范,学生积极地参与,快乐地尝试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勾起了老师们童年的记忆。

在苏州,金阊新城实验小学2012年举办的学校运动会上,除了常规的比赛外,孩子们还展示了抖空竹、呼啦圈、滚铁环、跳房子等传统游戏。金阊新城实验小学能在运动会项目中加入传统游戏,是因为该校已经将传统游戏融入到教学课程之中多年,打下了身后的基础。每天下午15:20,该校学生的活动内容都以传统项目为主。同样是苏州的苏锦实验小学在综合素质活动课中也把各种传统土游戏带进了课堂,主要分为“开心童年”体育活动和“民间艺术”手工制作两大板块。前者是全校近千名学生都须参加的校级活动,每班每周活动一次,在偌大的操场上,老鹰捉小鸡、跳方砖、叉铁环等体育活动让学生们尽情放松。民间手工制作在每周五下午举行,由中、高年级学生在九连环、捏面人、棕编三个兴趣小组中自由报名参加。学校还请来了苏州民间艺人徐荣兴老人教孩子们棕编,一只只栩栩如生的蚱蜢、螳螂出自这些学生的手下。

苏州市小学从2007年起把传统游戏引进课堂,几年下来,绝大多数家长对苏州教育局此举表示感谢。有家长反映,和以前比起来,小学生们回家做作业非常快,晚上睡觉也比以前香,第二天早晨起来精神也非常好,和以前相比简直是换了一个人。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徐万邦研究认为,传统游戏是千百年来民间自然流传、沉淀下来的,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其能给孩子们带来快乐。近年来各地有很多小学校推行快乐教育,学校把传统游戏引进课堂是很好的手段。

能有效促进体力与智力发展

除了让孩子们玩得高兴之外,传统游戏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合作与集体教育内容,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徐万邦教授表示,用传统游戏进行教学,能让学生学习认识社会和认识自己。传统游戏多具有体育内容,是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活动中通过模仿各种角色学会处理人际关系,遵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特别是在一些集体游戏中,如在“集体过障碍”“火车赛跑”“四角拔河”等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体会到合作的快乐与必然性。学生需要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些规定性的动作,懂得与人合作的道理。这对养成学生集体荣誉感,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都有显著的作用。同样,游戏的规则对学生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的养成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在传统游戏中,传统游戏的竞赛性和对抗因素较多,通过规则把活动者组织起来,要求他们遵守纪律,并履行一定的职责,要严格遵守规则和道德规范,要求学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态度,从而增强对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游戏教学内容新颖,形式活泼,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寓教于乐之中,融趣味于一体,消除身体锻炼过程中的枯燥乏味和较易产生疲劳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创编出新奇的游戏方法。并逐渐增加难度来引导他们保持对游戏的兴趣,吸引其学习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判断反应能力,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和发展耐力。传统游戏能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传统游戏具有综合特点,几乎任何体育项目的练习都可作为传统游戏的素材,任何体育项目都可以将传统游戏作为教学与训练的手段,内容与形式又是预先设计的,因而它具有其它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健身作用。传统游戏既能培养与提高身体的基本活动能力,又能运用它提高运动技能、技术及战术。学生参加传统游戏一般都是出于他们的直接动机,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参加时是他们自觉自愿的行动,这种自觉自愿的行动能发挥他们最大的能动性和挖掘学生身体潜能。因而在传统游戏中能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这是一般体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传统游戏对提高学生智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良好作用。传统游戏不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记忆力和判断力,而且还要求学生的视、听、触、平衡、时间、空间等感觉灵敏,并具有一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去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如在某传统游戏一定规则规定下,学生开动脑筋运用体力、技能、智慧和聪颖较量后取胜利,而失败的学生马上总结分析失败的原因,最后反败为胜,这些都有赖于开动脑筋发挥自己的智力才能做到。因此,学生开动脑筋,尽情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遵守传统游戏规则前提下,根据瞬间变化的情况,创造性地达到获胜目的。这一些都是学生在传统游戏教学中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情境中进行完成的,所以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作用。

少数民族传统游戏有待发掘

传统课堂范文4

论文关键词: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传统课堂,差异

1 创新课堂的定义与特点

创新课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让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结合老师的指导,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目标及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学习活动完成预期目标的学习模式。此学习模式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自我调控、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评价以及自我反思[3]。创新课堂具有创新性和独立性等特点,以充分尊重、发挥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前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转为主动,由消极转为积极。创新课堂不仅注重解放学生的思想,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在学习中建立其自我独立性,促使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凭借自身所具有的敏锐性和观察力去自主学习;创新课堂尊重学生学习上的个体差异,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人的自我需要,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选择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对学习结果做出自我评价,从而达到因人制宜的效果。而创新课堂所具备的创新性和独立性,能使一部分学生脱颖而出,发现自己的潜能,解放其思维[4-5]。

2 传统课堂与创新课堂的差异

由表1可以看出传统课堂与创新课堂的具体差异。“教师”与“学生”均为特定的,在教学领域中的身份符号和社会角色。教学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条件、管理、内容、方法等诸因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是一个动态前行的过程。然而这并不代表着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或者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生并不只是一个被动接受教师指导和帮助的机器人,而是有自我想法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6]。传统课堂束缚了学生的天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下降,主观能动性不足。而创新课堂是把由教师主导的教学转向为由学生主导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课堂的些许不足。

3 研究背景、对象与研究方法

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老师”的理念一经提出,就在短期内就受到了许多学者、教师的关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较传统课堂更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改善了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一味听取老师授课,缺乏自我思考的缺点。本研究于2015年9月份开始选取昆明学院医学院13级护理学两个本科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了施行创新课堂以及与传统课堂的两种教学模式,分别施行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两种教学模式其中护理学1班为实验组,以创新课堂的模式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护理学2班为对照组,以传统课堂模式进行《内科护理学》教学。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比较《内科护理学》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差别以及对学生的具体影响,并做出具体分析。

3.1 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和成绩分析的方法。对昆明学院医学院13级护理学1、2班共137名同学,进行逐一问卷调查,浅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对其期末成绩进行分析。其中1班女生69人,男生3人,男女生比例为1:23;文科生11人,理科生61人,文理生比例为:1:5.55;省内60人,省外12人,省内省外比例为5:1;其中专升本6人。2班女生60人,男生5人,男女生比例为1:12,文科生56人,理科9人,文理生比例为6.22:1;省内60人,省外5人,省内省外比例12:1;其中专升本3人。

3.2 调查工具

①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自编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班级、性别、对创新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理解、喜爱度等进行调查。②期末成绩分析。

期末成绩内容:1班以30%期末考试成绩加70%平时分;2班以70%期末考试成绩加30%平时分的形式统计总的期末成绩。

3.3 问卷调查方法

向需要进行调查的同学老师说明研究目的,获得其同意后,利用内科护理学教学课堂为平台发放问卷,指导学生正确填写问卷,当场收回。问卷发放137份,回收137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3.4 统计学分析

考生内科护理学成绩等级判定按照90分以上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60-69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数据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7],excel进行数据录入。

4 结果分析

4.1 考试总体成绩分布

表2 内科护理学总体成绩分布

4.2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下考试成绩分析

表3 不同教学模式的成绩分布

4.3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下问卷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得知同学们对创新课堂的喜爱人数为97人,占总人数的70.80%,其中1班有64人,占本班总人数的88.89%,2班有33人,占本班总人数的50.77%;愿意接受创新课堂的同学有102人,占总人数的74.45%,其中1班66人,2班36人;不清楚什么是创新课堂的同学共48人,占总人数的35.03%,其中1班2人,2班46人;下学期愿意接受创新课堂的同学有114人,其中1班69人,占本班总人数的95.83%,2班45人,占本班总人数的69.23%。数据分析详情见表4、表5。

5 讨论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内科护理学课堂中创新型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更具优势,能充分的激发同学们的思维,从表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创新型教学模式(护理学1班)能使部分同学脱颖而出,1班90分以上的同学明显多于2班,1班优秀率达5.56%,2班优秀率仅为1.54%。在创新型教学模式下的1班同学大多数都处在良好以上,占整班的80.56%,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2班同学75.38%在中等到及格范围。由表4可得知下学期有83.21%的同学愿意接受创新型教学模式的内科护理学,其中就有50.36%的是此学期已经接受过创新型教学模式的1班同学,从喜爱度来看70.80%的同学喜欢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无论是从期末成绩或是问卷调查上看,创新型课堂更受同学的喜欢并且能给予同学积极的影响。打破了传统课堂对同学们的约束,使同学能独立思考解放思维。不再只做老师教什么就只学什么,能自我学习,甚至做到拓展学习,把老师作为学习中的指导者、朋友。而不是传授者、约束者。提高同学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改善了师生关系。传统课堂有传统课堂的优点,而创新课堂将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传统课堂好的地方扩大、发扬,不足之处进行补充、舍弃。使内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完善,让同学在学习内科护理学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思考。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4).

[2]于进.创新课堂教学设计[J].教学探索,2010(4).

[3]韩延明.建设创新课堂 提高教学质量[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4).

传统课堂范文5

著名学者袁振国先生在其著作《课堂的革命》中对传统课堂也作过深刻阐述:“传统课堂造就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动的,是支配者,学生是被动者,是服从者。教师、学生、家长以至全社会都有一种潜意识:学生应该听从教师,听话的学生才是好学生;教师应该管住学生,不能管住学生的教师不是好教师。师生之间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交流意见,甚至不能在平等的水平上探讨科学知识。”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更加明确地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确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课堂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大有改革之必要。但我要问的是,传统课堂有没有一点可以借鉴保留的因子呢?非得把传统课堂与现代的新课改水火不容地对立起来吗?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E・希尔斯曾说:“传统不应仅仅被当作障碍或不可避免的状况。抛弃传统应该看成是新事业的一种代价。保留传统则应算作是新事业的一种收益……传统应该被当作是有价值生活的必要构成部分。”任何改革都逃脱不了过去的掌心。任何一场改革又都是针对传统而来,都是要革除传统中不合时宜的东西,但改革又深深地植根于传统,抛开传统,改革就无从谈起。

新课改的理念提出后,各地教育部门高度重视,各校更是“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可在热闹的背后,一些不和谐的镜头也开始露面,课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尖锐的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冷静反思如何突围。

事实上,不少人在新课改和传统课堂的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概括起来,大致有两种片面观点:一是把新课改与传统课堂完全对立起来,认为搞新课改就应完全否定传统课堂;二是口头上大喊新课改而实际上还没有真正脱离传统课堂的窠臼,新课改喊的轰轰烈烈,传统课堂依然稳步前行。有的教师为了在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精神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倾向。那么新课改与传统课堂真的水火不容吗?进行新课改时传统课堂就要不见影子吗?

我觉得,在这个问题上,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扬弃”思想很值得我们细品借鉴。

一些人对传统课堂嗤之以鼻,主要是因为考试制度本身有缺陷或弊端,长期以来,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考试,可以认识到它对能力的培养既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又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关键在于考试的形式与内容怎样。目前,我国的考试制度同新课改的要求还很难吻合好,毕业班的现状体现得更为明显些。现行的招生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的内容往往有一定范围、重点相对明确,难度有梯度安排,也有相当的实用性,少不了一定量的认知知识积累。与之匹配,传统课堂的“灌输”显得更有时间保证学生对应试涉及到的知识量的积累,从这点看,传统课堂是应试教育的天然衍生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课堂的弊端愈加明显。比如,传统课堂对学生“灌输”用时较多,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机会相对较少,这对学生潜力的挖掘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利影响。课堂上要学生背记的一大堆的时间、地点、数字、人物、事件、书名、和体现作者观点的这原则那原则等等。明显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也一定程度上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事实上,实际工作需要的知识有很多在实践中也不难获取,而传统课堂缺少的是对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由于中考、高考对中小学教育具有导向作用,在没有较成熟的新课改模式形成之前,绝大多数中小学都不敢偏离这个导向而依然延续着以传统课堂为主的模式。传统课堂更显重视共性、统一,漠视个性,显然制约着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中,教师和学生被赋予了新的角色。教师的角色是“学习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而学生的角色是“学习的主人”。这一点,实际上也并未超出传统的“导”和“学”的范畴。传统课堂不等同于满堂灌。新课改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在学习方式上,新课改提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这点看来,新课改更侧重学生学习知识的“质”的提高。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使然。

传统课堂范文6

重视、适应和用好“互联网+”是职业教育的时代命题,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中职语文教师应该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借助网络平台加强中职生人文知识的学习,借助数字化资源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质,借助互联网拓展延伸来丰富中职生的语文素养。这样,我们的中职语文才有“鲜活力”,我们培养的中职生也可以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来自上海名校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16岁美少女武亦姝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诗词大会》上夺得冠军一事,经互联网加热、传播,再一次把社会公众讨论焦点聚集到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问题上。《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决定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物质工具的特殊性。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承担起“弘扬传统文化,继承民族精神”的重任。

从“教育+互联网”到“互联网+教育”,一个简单的顺序变化,却透露出互联网在教育领域地位的转变。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在“互联网+”理念的引领下,改变以往在讲学过程中错误地忽略掉学科中的传统文化知识现状,改变传统的学校教育,让“互联网”与“中职语文”来一次美丽的相遇呢?笔者进行了探索研究,总结了以下一些策略。

二、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中职生人文知识的学习

现代社会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基本上离不开网络,据调查统计我们的学生每天花在上网的时间超过2小时,每一个学生都至少会有一个腾讯QQ号码,每天“挂号”,他们热衷于发表说说、日志、微博,喜欢也特别在意别人的评论,而且跟帖也很快,动态更新迅速。每个学生所在的班级都会有一个班级交流群,喜欢在群内交流。笔者曾经与所任教的班级大部分学生在腾讯QQ成为好友,并且建立一个交流群,隔三差五在QQ空间发表关于学生课堂表现或者当天心情的说说,学生就发表了一大串的评论,他们也在乎笔者对他们的回应。所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深入人心,信息化手段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把热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充分利用为教育交流平台,实施语文教育教学行为,助推中职语文课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效果。

在中秋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在自己QQ空间发表说说:“中秋节的月亮到底多少钱?”然后,配图苦恼的样子、抓狂的样子。学生的回答也是千奇百怪,有说一百,有说无价,有说一万,有说十六元……教师接着可以再发表说说:“明月几时有?小二,能给我来一个咸的方的月饼吗?”然后,学生的回答也是花样百出,教师可以跟学生进行评论、对答,在一问一答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往文学常识的方向思考、讨论。当学生遇到不会的问题,他可以立即利用互联网查询,例如查询中秋节与哪些人物有关,中秋节有哪些传统习俗,有哪些描写中秋节的诗歌、歌曲,等等。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已经借助互联网把课堂内容很好地预习了,学生由原来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有了前期对知识的接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前五分钟开辟的“民族文化快餐馆”充分展示,学生也非常乐于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提前所掌握的知识。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猜灯谜活动,达到师生交流、互动的目的。一个传统节日,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可以安排一个较长的周期,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重要的传统节日里,语文教师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计划地去探究、去实践体验,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兴趣,学生学习起来非常“投入”,几乎“陶醉”,这样的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在快乐的氛围中自觉地习得语文相关知识,这样的文化传承是意义深远的。

三、借助数字化教学资源,提升中职生的人文素质

P者所在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是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定新教材,教材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围绕课文,教材的主编们精心设计并开发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并且根据需要分别组合成助教光盘、助学光盘和网络平台等。网络平台上,教师可以了解中职教学动态、教材信息,学生可以进行网上学习、下载教学资源和提问。

为帮助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理解诗歌内蕴,教师可以广泛地借助数字化资源。例如,教师要想引导学生理解《将进酒》中诗人奔放的情感,磅礴的气势,借助助教光盘里已有的资源,对诗人的简介、诗歌写作背景、诗歌的意境有详细的说明,并且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整个设计以图像、动画、符号等相互配合,辅以文字说明和动听的音乐,还有声情并茂的朗诵,为学生创设直观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注重诗词的诵读,俗语说,“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数字化手段可以呈现多种诵读视频或者音频,让学生进行比较,自由选择范本进行模仿、练习,最终熟读。学生更可以在美妙图片的互相转换中产生共鸣,进入音、画、字创设的氛围里,以此融入到诗人当时的情景中,这样定能从中领悟到诗歌的意蕴和奥妙。

教师课堂演示完毕后,学生进行自我消化、理解,这时学生可以借助助学光盘或者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或者是不明白的地方进行深入学习。数字化资源形声结合,学生在自作过程中进行轻松愉快的学习,对知识记得快,且记忆时间较长。

四、借助互联网拓展延伸,丰富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文本是教学的重要资源,是开展对话的主要依据。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每个单元编写好的文学常识内容选取诗词,选取里面最经典的,配上相应的美图,让学生在网络信息交流平台上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笔者有时在个人的微博上引用一句诗词来表达个人心情或者对自己的勉励,有时会转发或推荐古典诗词鉴赏,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或者点评,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体悟分享给学生,学生不明白的话就会主动利用互联网搜索出诗词的出处。另外,笔者推荐学生关注人民网、青年文摘、读者、广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微博,要求学生也关注传统文化的多种表现形式,结合本地实际多关注乡土文化的发展,假期还布置学生必须转发关于古典诗词阅读的微博,这样逐步引导学生关注乃至喜爱上古典诗词,进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感知,领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他们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亲情教育、友情教育等,使之受到感染,进而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传统教育,让古诗这一颗璀璨的历史明珠放射出更加耀眼夺目的光芒。同时,教师可以开设一些关于读诗、写诗、赏诗为主题的活动,活动的地点可以在各班的教室里,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交流群里,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提高自己阅读、理解和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在立足文本的同时,我们要利用广阔的语文教育资源,进行拓展延伸。如学习完《我的母亲》,可以让学生查阅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亲尝汤药”“芦衣顺母”“怀橘遗亲”“卧冰求鲤”“扇枕温衾”等,也可以让学生查阅大量的关于描写母爱的歌曲和诗句,强化学生热爱母亲、孝顺母亲的理念,懂得感恩,做一个孝义之人;学习完《林黛玉进贾府》,可让学生去浏览《红楼梦》;学习完《静女》《采薇》可让学生去研读《诗经》中的其他名篇;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以让学生去观看、研读《水浒传》。

通过拓展延伸性阅读,可以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知识更加丰富,从而把语文课中孤立的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纳入到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背景下,更深刻地体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上一篇云端课堂

下一篇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