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1
【关键词】医药专科 普通话 应用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3-0059-02
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武器,是人们利用它来互相交际,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生活在社会的人必须学习掌握一种甚至几种语言,以便进行思维、交流思想达到互相了解的目的。普通话是中国国家通用的语言,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国家的基本语言政策。普通话是国家大力宣扬的标准性语言,它能使我国各个地区的人民更好地进行沟通,从根本上使我国形成一个总体,促进经济、文化和各方面的发展。普通话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增强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手段。医药专科学校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有效地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增强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是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程建设的重要议题。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毕业后所服务的对象决定了各专业的学生不仅要会说普通话,还要能说,说得得体、恰当。本文从医药专科学校学生说好普通话的必要性入手,对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模式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 医药专科学校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
1.就业的需要
职业教育办学的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医药专科学校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对于医药专科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将来的职业决定了他们将会接触和服务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人,是面向社会广大群众的公共服务行业,是普通话语言环境的重要领域,普通话的使用是工作中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增进彼此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就业时,若能将普通话应用自如,将会在未来就业竞争中占有优势。
2.沟通交流的需要
我国现在人口流动频繁,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群各种各样,方言形形,如果不会说普通话,简直寸步难行。如果坚持说普通话,你会发现普通话越说越标准。在与人进行沟通交流时,对方听得更清楚,意思表达更准确,不易产生歧义。
3.体现个人修养的需要
中华民族的语言非常丰富,普通话是中华民族共同语言库中的精华部分,它不但是由中华民族和各个民族的共同语言组成,吸纳了中华民族各个民族的语言的精华部分,甚至还吸纳了外国的词汇,并且根据外来的语言的意义产生了新的词汇。学好普通话,不但能使自己的语言能力大大加强,而且扩展了个人的知识面,体现了个人修养。近年来,人们的语言规范意识逐步提高,因为普通话更能体现公务活动的庄重性,所以许多公众人物在公众场合尤其是在广播电视里说普通话还是说方言、普通话说得好不好常常成为人们的话题。可见,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可以有力地提升个人的外在形象,表现出个人美好的形象和优雅的气质,甚至会影响个人的公众形象。
二 目前医药专科学校学生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宣传力度不够,学生认识不足
国家一直在推广普通话,但公民认识程度不够,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很少涉及,很多学生对此不重视,认为只要别人能听懂就行,没有必要精益求精。他们甚至觉得学好英语比学好普通话更重要。在学校里要掌握的专业知识、要取得的专业证书已经够多了,普通话“不学也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兴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2.生源语言情况复杂,方言影响较深
各院校生源遍布全省乃至全国,招收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域,各地方言情况差异较大,语音面貌差别很大。学生掌握普通话的情况参差不齐,方言对普通话的学习产生了强烈的负迁移,普通话的语音语调习惯未养成,导致在日常的普通话教学中,教师的教学难度很大,也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教学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程开设历史较短,教师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教师专业理论和教学经验缺乏,导致教学方法的改进缺少动力。抓语言的多、文字的少,比如课程的安排更多偏重于普及普通话宣传教育而对用字规范化教育尚显不足。
4.课时少,任务重,没有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就我校而言,一般一学期开设《普通话》课18课时,这对一种语言习惯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只能浮于表面,以应对普通话测试为主。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使用普通话,可一下课就忘了,不管是教师和学生讲话,还是学生之间的聊天,方言土语、语言不规范等现象就出来了。语言的学习需要良好的环境,需要在这个环境中不断地练习才能形成好的语言习惯。良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去营造。
三 针对问题,提出的对策
1.加强学生对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认识,提高学习主动性
对于认为学“普通话无用”“不学也会”的观点,教师可以结合案例,将学习使用普通话的作用、意义、国家关于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法律法规等对学生进行全面介绍,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来说明使用普通话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思想上认识到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如果学生们意识到,普通话不达标会影响今后的就业,普通话不标准会影响到工作、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会影响到将来的发展,他们自然会重视普通话的学习,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训练。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已经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因年龄偏大,再加上自身的语言天赋较差,有较重的方言,因此羞于开口,怕自己说不好被同学讽刺、笑话。在课堂上不敢开口,在生活中更不敢练习,所以便干脆“方言到底”。针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来把握课堂气氛,调整授课进度,遵循由简入繁、由易到难、由粗至细的原则,如果学习材料远远超出学习者的语言水平,这样的挑战就失去了乐趣,而只是让人感到丧气和痛苦,材料不恰当,破坏了学习者的兴趣和信心,这是最糟糕的事情。教师要多给学生鼓励,鼓励学生敢说普通话,让学生情绪饱满、信心十足地去学习普通话,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进行教材建设,根据医药专业特点编写普通话教材
医药专科学校开设的课程是“实用的、技术的、具体职业的课程”,这类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获得从事某个职业或某类专业所需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普通话课程在高校可能是一门公共基础课,但在医药专科学校应成为一门基础技能训练课。因此,教材的编写要围绕专业技能训练而展开。大多数学校在开设普通话课程时,通常会自行选择本省语委编写的《普通话训练与测试》。这类书是专门针对普通话测试而编写的,偏重于语音的基础训练,对口语表达综合能力方面的训练相对较薄弱,更谈不上与学科专业特色相结合。学生固然可以通过此类教材的学习,掌握普通话的正确发音,因无专业特色,学生学起来缺少职业性和针对性,因此,要提高医药专科学校普通话课堂教学的质量,必须有理想的教材,教材的内容既要包括普通话语音的基础训练,又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编写案例进行实训,比如护理专业的教材可以选择同学的场景对话,或是在接听电话时的口语表达;临床专业的教材可以编写模拟医患的案例。总之,就是要将普通话的基础训练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编写对学生更有用处的指导用书。
3.重视课堂分专业训练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应用能力
医药专科学校根据教学的需要,开设了普通话训练这一课程,进行专门的普通话应用能力培养。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学。情景模拟是一种较好的方式,设置职业场景,结合角色扮演,不但训练了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还对专业技能进行了实训。比如护理专业,可以设计一个护士与住院患者的工作场景,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患者,这个模拟一方面要求双方普通话发音标准,语速语调恰当,同时对护士应具备的语言组织能力、护理知识解说能力、礼仪礼节进行了实训。课堂教学中,老师是主导,学生是参与者,学生受到学习基础或所处方言区的影响,普通话的水平会有差异,甚至可能两极分化严重,因此,老师要注意因材施教,为提高效率,可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让基础好的同学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同时也益于在课后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形成良好的语言环境。
4.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学习语言,要有好的语言环境,需要天天听、天天说,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坚持使用普通话,不能上课“普通”下课“方言”,更不能只要求学生不要求自己,要率先垂范作表率。其次,通过课外训练,辅助提高普通话应用能力。一是以宿舍为单位,成立普通话学习互助组,同学们之间互相监督,互相纠正对方的语音错误,使普通话交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二是借助学生社团。学校有许多社团,它们多多少少均会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发生联系,比如演讲社团,是对普通话语音语调、文字使用的综合性演练;合唱团,可以练习普通话的发声和用气;话剧社,不但能够学习发音,还要求将语言文字转化为艺术表演,更加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其他的还有书法社、文学社等社团,他们的活动都与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训息息相关。通过社团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特长,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通过他们的影响带动了更多的学生讲好普通话。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编小报、找错别字等系列活动。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鼓励学生们自觉地进行普通话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江倩.浅议高职院校普通话教学[J].才智,2009(30):210
[2]梁焰.提高高职普通话教学效果的“四法”[J].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9(9):23~25
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2
[关键词]普通话;教学改革;旅游专业
旅游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无论是生活、学习还是今后就业、求职、工作,都需要掌握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但目前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
一、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问题突出
教材是教学改革的基础,现有的普通话教材大多局限在口语和普通话测试上,体现旅游专业特色的,真正让学生在今后从事旅游行业中能经常运用的教材缺少。在教材的选择方面,许多院校优先考虑选择本校编写的教材或者有一定关系的其他教材,很少考虑从普通话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真正恰当的教材,难以适应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班级划分不合理
大部分学校都是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普通话教学。但自然班级的学生常常来自不同的方言区,语音状况差别很大,即使同一个方言区的学生,普通话口语水平也不相同,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统一的普通话教学往往导致教学难度大和效率低。在教学进度上,照顾了水平低的学生,则对水平高的学生造成时间上的浪费;照顾了水平高的学生,水平低的学生又感觉太难。在自然班级里还存在不同方言区语音训练的难点等问题,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即使普通话水平相当,他们需要克服的问题、需要强化的训练也是不同的。比如福州方言区、湖北等地的方言n、l问题相对突出,而闽南方言区的学生i、n问题比较突出。同时,以自然班级为单位进行普通话口语教学还存在班级大小不一的问题。普通话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要突出个体口语训练,班级人数过多,个体练习的机会、接受老师辅导的机会必然大大减少,教学效果势必受到影响。实践证明,“大班”式学习只适合理论讲授,不利于个体口语训练。
(三)教师素质不理想
承担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要掌握良好的普通话能力,而且要具有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不仅要有一定的语言正音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要有语言训练的理论知识,更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训练的指导能力,能够具体地指导学生进行训练,直至使学生形成完美的表达能力。但是,目前各院校普通话教学的教师大多是毕业于中文专业,有较扎实的汉语知识和语音学方面的知识,而旅游专业的相关知识尚有待充实。要满足旅游专业的教学需要,还需逐步完善知识结构。
(四)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
某些旅游专业的学生对学习普通话没有积极性,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有的学生认为普通话人人都会说,没什么学问。其实,要说好普通话,不仅有发音问题、变调问题,还有语调等方面的问题,普通话说得通顺、流利、悦耳实际上并不是轻易能达到的。另一方面,普通话教学还存在教材、教学方法等问题。特别是目前的普通话还无法根据旅游专业的特点进行教学,使学生误认为这门课程对自己将来从事的职业和自身的发展没有多大的帮助。
(五)旅游专业特色不突出
大多数院校旅游专业都在大学一年级开设普通话课程,但基本上是为了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和获得普通话等级证书。普通话课程课时少,授课时间短,因此在教学中也就只能偏重语音训练教学,忽视语感教学,只是学习普通话的基础知识。这不仅难以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介绍普通话口语表达的知识,提高普通话口语交际的能力,也难以根据旅游专业的特色进行专业普通话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业务能力。
(六)重理论而轻实践训练
普通话教学中过分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训练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应强调应用,应以实践训练为教学的主要环节,最终的目标是使学生达到能用清晰、流利和悦耳的普通话进行交流的目的。但目前旅游专业普通话课程的教学形式还是传统的课堂讲授,不能体现这门课程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
二、改进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对策
(一)编写和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旅游专业普通话口语的合适教材,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 有利于实现方言辨正和语感训练。普通话教学的关键是方言辨正,并在此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普通话语感。旅游专业的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可能会遇到操各种方言的人,因此,真正有利于普通话教学的教材就应以方言辨正、语感训练为中心并作为贯穿教学首尾的主线,以普通话交际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来设计教学进程,这样才能从体系上突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切实提高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效果。
2 突出时代特色。语言是随着现实生活而不断发展的,只有教材中的语言为当今社会所常用并具有时代感,才能成为与时俱进的教材,也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3 能够满足旅游专业的需要。在教材的内容中,必须主要选取旅游方面的素材,并针对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安排恰当的训练。比如,在口语训练方面,编写选择带有旅游专业特点的文章进行朗读,采用旅游景点优秀讲解词进行训练;选择全国导游考试的景点解说词进行训练,既培养学生的语感,又有利于参加导游员考试,可以在教学中实现“一举多得”。
(二)进行合理的班级和小组划分
在普通话教学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形式把学生组织起来。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1 根据学生普通话实际水平合理分班。新生入学之初,应进行一次语音摸底调查,建立学生语音档案,大致掌握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及普通话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再根据测试情况将学生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由于普通话口语训练课有大量的实践内容,每个班级人数控制在30人左右。这样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和教学进度,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重点讲授,加强训练,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 在分班的基础上设置5~10人的训练小组,由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学生组成,主要针对声母、韵母、声调、变调、轻声、儿化、朗读、旅游情景训练等内容进行强化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不同方言区的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互相评价、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达到共同提高的最终目的。
(三)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针对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特殊需要,迫切需要采取措施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1 通过学习或进修来提升自我。旅游专业普
通话教学的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学习和进修等各种途径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尤其是旅游专业方面的知识。学校也要为教师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
2 掌握适合旅游专业的教学方法。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课堂讲授和自我训练相结合;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设置情境把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常用语收集起来,在学生掌握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与模拟客人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做到语言准确,用语规范,吐字清晰,音量适中,语速适当,语气连贯,语调自然。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觉体会普通话语音的美感,不断提高语言审美能力、表现力和亲和力;在表达训练中,学生要自觉地以声音圆润饱满、清晰明亮、抑扬顿挫、张弛有度、亲切朴实、自然和谐的标准来衡量要求自己。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普通话教学中要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选用或编写生动有趣的辅助教材。可以选取历史趣事、幽默笑话等作为学生口语训练的配套学习材料供学生朗读,吸引学生进行学习。
2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有新鲜感。在口语训练的教学方法上,可以改变传统单一的朗读模式,尝试让学生采用短剧、角色朗读、绕口令、朗诵会、讲笑话、排练小品、表演相声、开展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自觉地修正错误的发音,提高学生学普通话的兴趣。
3 激发学生日常使用普通话的自觉性。可以利用校报、宣传栏、学生社团刊物、校园广播和计算机网络等渠道宣传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在校园内张贴推广普通话的标语口号、宣传画,成立学习普通话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推普活动,营造浓厚的普通话学习氛围,使本来不愿学或学不好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需求。
4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逐步充实完善音像资料的储备,使其更适合教学的需要。可以选择尝试播放一些著名电影录音剪辑、经典电视节目解说词、散文诗歌朗诵、名人演讲、辩论比赛、幽默小品等等,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切地领略到普通话的美感,营造一种活泼、轻松、融洽的课堂气氛。
5 与相关的考试接轨。鼓励旅游专业的学生参加相关的考试,除了跟普通话等级考试接轨外,还可以跟全国导游员考试接轨。在今后的全国导游员现场考试中,还可以尝试适当提高现场语言表达的分数比例,在客观上使学习普通话、进行口语训练成为一种“必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五)体现旅游专业的特色
有特色才有魅力,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要充分体现旅游专业的特点。
1 充分挖掘旅游方面的素材。尝试在课堂上用普通话介绍旅游景点,可以按照文字进行朗读,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训中心等场所播放旅游景点,让学生随着画面的转换进行播音。
2 邀请有实践经验的导游为学生进行普通话实践教学。针对旅游专业的特点,普通话教学应打破任课老师单一进行上课的模式,尝试在实践环节的教学中聘请一些有实践经验的导游穿插为学生讲授实战经验,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又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进取心。
3 突出人文和历史特色。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是十分重要的专业素养。很多旅游景点都具有历史背景或含有人文因素,因此,在旅游专业的普通话教学中,可以紧密结合相关的历史史料和人文知识作为训练的素材,使学生在普通话训练中不仅提高普通话水平,而且提高历史知识和人文素养。
(六)实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
旅游专业普通话教学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的讲授,更要重视发音、朗读、说话等基本技能的训练。
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3
关键词: 中职学生 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策略
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就业为导向,教学目标侧重的是职业能力的培养。现行《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目标是“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谈谈认识和看法。
一、当前中职学生口语存在的通病
当前,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背景下,各职业学校随之迅猛发展,大力扩招,可以说来者不拒,因而生源参差不齐,质量不高。学校大多招收的是初中应届毕业生中未能升入普高者,而这部分学生中80%以上来自于农村,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错过了在中小学时期进行口语训练的大好时机;加之这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尽如人意,大多属于“双差生”,缺乏自信,说话声音偏小,含糊其辞,有的甚至语无伦次,绝大多数普通话不标准,方言严重,表达混乱,等等。以上现象已成为中职学生口语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另外,中职学校大多侧重专业课的教学,语文作为公共课课时安排偏少,一般每周安排4节,有的每周只安排2节,少数学校到二年级便不再开设公共课。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非一日之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这对中职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如何有效提升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而又现实的课题。
二、口语教学策略
(一)活用教材资源,提高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现行中职语文教材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拓展模块”三部分,每一模块中含有“阅读与欣赏”、“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三个学习板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均从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提出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口语交际安排了一些实用的口语表达类型,如介绍、复述、交谈、主持、即席发言、演讲等,这为学生口语交际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材料,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充分使用好教材资源,合理安排课时,做到训练目标明确,训练方法得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课堂是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主阵地。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形式、有感情诵读课文,尤其是古诗词和现代经典美文,可让学生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也可以让学生复述课文、小组合作讨论、总结点评。例如戏剧就是开展口语训练的最好材料,剧中人物说的话极富个性,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剧情、人物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剧情表演,让学生模仿、体验,充分展示个性,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结合教材资源,以及学生和教学实际,创设机会,多让学生开口读、开口说、开口讲,让每个学生能畅所欲言,都有表达交流的机会。
(二)挖掘生活资源,提高口语交际的技巧性。
人类自从诞生开始,便离不开交际,而语言又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虽然人们天天在说、时时在说,但多数人的口语表达随意性较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处处是学习之地”的教育观点。口语学习无处不在,教师要提醒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充分利用每天跟人交往接触的时机,增强口语表达交际的有效性。说话时根据对象、身份、场合,做到文明、得体、大方,表达清楚、连贯、得体,学会借助眼光、手势等体态语表情达意,有效交流沟通。尊重对方,善解他人,学会倾听,做到耐心专注,理解对方表达的主要内容、观点和意图;不随意插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说话的思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与人交谈时做到不随意伤害他人的自尊,不揭他人的短处,不拿他人缺陷调侃。提高修养,学会处世,把做人放在首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周围身边的人一定有值得学习的地方,教育学生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要求学生多收听广播,多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曲艺杂谈及优秀的综艺类节目,因为电影、电视、广播中的演员、主持人、播音员大多经过专业训练,是大家学习口语的典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个知识贫乏的人言语大多是干瘪、单调的,更不可能出口成章、妙语连珠。教师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推荐学生看一些中外名著、报刊杂志,如《演讲与口才》、《思维与智慧》、《青年文摘》、《读者文摘》等优秀期刊,让学生博览古今,广泛涉猎,养成摘录经典段落、句子的习惯,不断积累丰富的知识,为口语交际奠定坚实的基础。脑中存储的知识信息量大了,加之掌握了一定的语言表达技巧,自然思辨敏捷,能说会道,而且言之有物,言之有理,从而成为受欢迎的人。
(三)紧扣专业特点,突出口语交际的职业性。
中职学校开设的专业种类繁多,教师要熟悉所教专业特性、职业场景,重点突出其专业性,做到有的放矢,目标明确,以适应学生走入职场的需要。可结合教学实际开展社交用语、公务用语、服务用语等训练。如开展模拟招聘会,精心设置招聘情景,教给学生面试技巧,让学生大胆地展示自我,推销自我,增强学生应聘能力。市场营销专业可设置情境:“公司新推出某种产品,你作为公司的推销员,如何推销你的产品,让人们乐意接受、购买”;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可设置情境:“在工作时,你不慎将汤泼洒在顾客衣服上,你该如何表示歉意,让客人不生气”;文秘专业可设置情境:模拟记者身份或被采访者,要求拟定采访提纲,作好相关记录;旅游管理专业可设置导游活动,让学生介绍家乡的民俗风情、资源特产、历史文化等;工商管理专业可设置情境:“你作为一个公司的部门负责人,员工与顾客发生争执,你如何平息事端,让两人都心平气和,而又不影响公司形象”。总之,职业场景口语训练的设置从形式到内容可多样化,争取每一次训练都收到实效。
(四)以活动为载体,拓宽口语训练的多样性。
开展课前5分钟口语活动,按座次由同学轮流上台展示,可以讲故事、即兴演讲、讲绕口令、讲笑话、讲发生在身边的事等,内容不作限定,讲后随机抽一名学生点评,再由班委评价打分,期末评出优胜者。把此活动作为一个常规语文活动,天天坚持开展,学生的口语水平将会大幅提升,而且能有效克服羞怯心理。。
利用元旦、五四青年节、国庆节、教师节等重大节日开展演讲赛、朗诵比赛、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话剧小品赛、主持人风采比赛等活动;利用寒暑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采访当地名人活动,教师要做好活动前的指导,以及活动后的总结评价,各种活动的开展要形成一定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五)充分唤醒学生,调动口语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要善于开启学生尘封的心灵,真正触动学生、灵魂深处,唤醒学生,激发学习欲望,点燃学习热情,让学生自觉、主动投入到口语学习中。善于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赏识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帮助学生重拾自信。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以人为本,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用真诚换取真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平时的教学用语要注意规范性、教育性、生动性,在言谈举止、做人处世方面均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从新生入学起让学生明白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中职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以适应就业、创业的需要。具备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立足社会的基本需要,也是时展的需要。良好的口才是推销自己的一张名片,当今社会许多用人单位将口才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之一,好的口才,往往会给他人留有一个好印象。教师应结合生活中鲜活的实例,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口语交际的重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口语交际训练中。
(六)训练普通话,提高口语表达的规范性。
要求学生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普通话是人与人之间有效沟通交流的载体,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职学校大多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毕业前通过学习,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的要求,并通过测试获取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教给学生科学的发音方法,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科学训练,加强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注意纠正方言,改变错误的发音习惯,同时要求学生课内、课外都用普通话交流,营造人人讲普通话的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用普通话交流的能力。
参考文献:
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4
关键词:幼儿师范 口语教学 效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2-01
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素养的体现,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口语模糊不清造成学生大脑中产生模糊不清的表象,使学生越听越混乱,越听越感到糊涂,这是教学口语的致命弊端”,由此可见,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能力。幼儿教师是从事启蒙教育的,面对幼儿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他们更多的是凭借极强的口语表达能力来和幼儿沟通、交流,所以幼儿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近几年,受生源质量下降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幼师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普遍存在较大欠缺,如普通话语音不标准,方音明显,语言交流生硬,口头表达能力跟不上思维能力,缺乏自信,惧怕当众讲话,这些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教学和工作效率。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多年的教学实践出发,对如何提高幼师口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出了几点想法。
1 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口语学习的兴趣
学生的主体作用,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出现,从而能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口语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因此,教学中必须做到以学生训练为主,教师理论指导为辅,精讲多练。口语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的理论指导能有效避免学生训练的盲目性和低效性,但绝不能让讲占据了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的授课应以训练为核心精心安排教学内容。例如声母教学中,重庆人分辨不清平翘舌音,边音和鼻音,容易出错,这时老师需要讲明白舌尖前、舌尖中、舌尖后三组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然后通过反复的听、读训练形成正确的发音。训练的设计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先播放示范朗读或教师范读,让学生跟读,熟悉正确的发音,再让学生个别示范,互相听辨,找出发音上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点评总结,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足够多的训练的机会。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训练方式的灵活多样,循序渐进,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课堂上可以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也可学生发言,教师点评;或是学生说,学生评;或是老师说,学生评;或同桌互相听辨;或分组练习;或全班齐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听、说的机会,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勇于开口说话。单纯的语言训练枯燥乏味,可以通过绕口令、唱歌、游戏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们设置了课前三分钟训练,训练的内容由浅入深,丰富多彩,从朗读到讲故事、演讲、小品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乐学的语言环境。在难易程度上安排合理,学生有充分的准备,自然也就学得主动,学得轻松了。
2 课内向课外延伸,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
口语表达能力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既包含语言知识的积累,也包含语言能力的训练和养成,仅靠一周一节的口语课就想要让口语能力得到提高是不可能的,所以课外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校利用早晚自习和课余时间安排训练和活动,使学生的训练做到了持之以恒。在实践中我们总结出课外训练的安排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课外训练应有教师的指导。课外的训练培养的是学生“自练”的口语学习习惯,但教师不能放任自流,需要适当地设计和布置口语的课外训练。教师每期、每月、每周拟定计划,制定训练的内容和目标,保证训练的可行和有效。
(2)课外训练应有制度的保障。课外训练制度化才能保证训练的经常化。如我校规定每周早自习一、三、五是口语训练时间,星期二、四第二节课间半个小时是说话课,周日晚为班会活动时间,并安排相对的老师辅导,保证了训练的实效。
(3)课外训练应有其他实践活动的配合。作为一门技能课,口语的训练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所以它离不开其他课程、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配合。首先是要形成“人人都说普通话”的校园环境,各科教师都用普通话上课,学生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其次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故事会、演讲赛、读书活动、儿歌创编、小品表演等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
3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对老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等进行评价的过程。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对这位老师所教学科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做到热爱每个学生,关心每个学生,尊重每个学生,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要用学生的眼光看待问题,站在学生的立场解决问题,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并给予鼓励。尤其是在提问或课堂活动中,要做到机会均等,多给那些自卑感强的差生表现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这样才能做到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
4 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口语教学效率
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5
明理念,激发广大市民参与建设生态城市的热情,推动贵阳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市建设学习型领导小组决定举办“贵阳市学习
党的十七大精神 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电视知识竞赛,为保证竞赛工作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1、竞赛主办单位
贵阳市建设学习型城市领导小组
2、竞赛组委会
主任:蒋星恒
副主任:孙波、李黔
竞赛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李黔
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成员:由市委宣传部理论处、市委讲师团、市直机关工委抽调人员组成
3、竞赛承办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市直机关工委
4、竞赛协办单位
各区(市)县委宣传部,贵阳电视台、市国资委、市教育局、武警贵阳支队
二、竞赛方式
1、由各区(市)县及市直机关系统在本地区、本系统内组织初赛,选拔优胜队参加全市的复赛和决赛。
2、电视竞赛题由竞赛活动组委会办公室拟定,并编印《贯彻落实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电视竞赛学习材料》及《
竞赛规则》向参赛单位分发放,竞赛题内容: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省委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及其它相
关知识。
三、竞赛日程安排
1、2010年5月6日召开领队会(通知另发),安排竞赛有关事项。
2、初赛阶段。2010年5月中下旬举行,由市直机关系统、各区(市)县委宣传部组织,在本系统、本地区举行初赛。通过初赛,
在市直机关(市直机关工委负责)选拔 3个,市国资委系统选拔2个,市教育局系统选拔2个,武警选拔1个,十个区(市)县各选
拔一个参赛队参加全市的复赛和决赛。
(每个参赛队由四人组成,其中领队一人,队员三人。)
3、复赛和决赛于2010年 月 日进行。由各区(市)县,市直机关系统初赛中选的18个优胜队参加复赛和决赛。
(1)复赛:2010年 月 日上午举行,通过抽签,将18个参赛队分为三个复赛小组。每个小组由六个参赛队组成,进行一场竞
赛,每场取前两名参加决赛。
(2)决赛2010年6月10日下午(暂定)进行:复赛中产生出的六个优胜队参加决赛,决出一、二、三等奖。
(复赛和决赛在贵阳电视台演播厅进行。)
四、竞赛奖励
1、电视知识竞赛奖励
①初赛的奖励由各区(市)县、市直机关系统自行组织。
②复赛和决赛的奖励由竞赛组委会组织,设立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 、三等奖3名,优秀奖12名。
2、竞赛组织奖励
(1)认真选拔队员,组织初赛,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氛围浓烈。(2)按照组委会的统一要求,协调、配合竞赛工作。
五、要求
1、市直机关系统、各区(市)县委宣传部要按照统一安排,认真组织初赛,选拔出优胜队参加全市的电视竞赛。
2、各承办及协办单位要按照竞赛活动要求,相互支持和配合,认真履行职责,保证竞赛活动的有序和成功举办。
六、联系方式:
1、竞赛组委会办公室联系电话: 7988508
2、联系人:刘老师 张老师
3、“贵阳学习网”网址:gyxxw.gygov.gov.cn
贵阳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电视知识竞赛复赛规则
一、竞赛内容:
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省委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及其它相关知识。
二、竞赛题型:
个人必答题、集体必答题、抢答题和风险题。
三、计分办法:
1、每队基础分为100分
2、个人必答题每题10分,回答正确加10分,答错不扣分。
3、集体必答题每题10分,回答正确加10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10分,回答正确加10分,答错扣10分。
5、风险题分值分别为10分和30分,回答正确按所选分值加分,答错按所选分值扣分。
四、答题细则:
1、要求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选手答题完毕后向主持人报告“回答完毕”。
2、个人必答题要求由1名队员独立完成,每名队员回答一题,其它队员不得提示或暗示,否则不得分。个人必答题从1号台1号队
员开始至6号台1号队员,再从1号台2号队员开始至6号台2号队员,最后从1号台3号队员开始至6号台3号队员结束。答题队员在主
持人口述完题目宣布“请回答”后开始答题,答题时间为20秒,超时不得分。
3、集体必答题,每队抽选1题,指派一名队员回答。主持人提出问题宣布“请回答”后开始答题,答题时间为20秒,超时不得分
。本队其它队员可在答题时间内补充或更正。
4、抢答题,共18题,主持人口述完题目,宣布“开始”后,参赛队员即可摁抢答器,主持人宣布“请回答”后开始答题,答题时
间为20秒,超时不得分。答题时间内其它队员可以补充或更正。
5、风险题由主持人征求各参赛队意见,明确所选分值后每队抽1题回答,答题时间为30秒,超时不得分,答题时间内其它队员可
以补充或更正。
5、竞赛结果出现得分并列时,加赛抢答题决出名次(2队抢1题)。
6、主持人不能确定回答正确与否时,请评委会裁定。其它未尽事宜,由组委会解释。
贵阳市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电视知识竞赛决赛规则
一、竞赛内容:
党的十七大精神及省委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及其它相关知识。
「 1
二、竞赛题型:
个人必答题、集体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和演讲题。
三、计分办法:
1、每队基础分为100分
2、个人必答题每题10分,回答正确加10分,答错不扣分。
3、集体必答题每题10分,回答正确加10分,答错不扣分。
4、抢答题每题10分,回答正确加10分,答错扣10分。
5、风险题分值分别为10分和30分,回答正确按所选分值加分,答错按所选分值扣分。
6、演讲题满分为50分,演讲时间为3分钟,由评委评分。超时将相应扣分,得分计入总分。
四、答题细则:
1、要求使用普通话回答问题。选手答题完毕后向主持人报告“回答完毕”。
2、个人必答题要求由1名队员独立完成,每各队员回答一题,其它队员不得提示或暗示,否则不得分。个人必答题从1号台1号队
员开始至6号台1号队员,再从1号台2号队员开始至6号台2号队员,最后从1号台3号队员开始至6号台3号队员结束。答题队员在主
持人口述完题目宣布“请回答”后开始答题,答题时间为20秒,超时不得分。
3、集体必答题,每队抽选1题,指派一名队员回答。主持人提出问题宣布“请回答”后开始答题,答题时间为20秒,超时不得分
。本队其它队员可在答题时间内补充或更正。
4、抢答题,共18题,主持人口述完题目,宣布“开始”后,参赛队员即可摁抢答器,主持人宣布“请回答”后开始答题,答题时
间为20秒,超时不得分。答题时间内其它队员可以补充或更正。
5、风险题由主持人征求各参赛队意见,明确所选分值后每队抽1题回答,答题时间为30秒,超时不得分,答题时间内其它队员可
以补充或更正。
6、演讲题,每队指派1名队员演讲。演讲要求:(1)以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主题自拟题目;(2)围绕主题,联系实际;(3)条
理清晰,结构完整;(4)语言流畅、生动,使用普通话;(5)仪表端庄、自然大方。
7、竞赛结果出现得分并列时,加赛抢答题决出名次(2队抢1题)。
普通话学习材料范文6
教育家认为:“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围绕着教材所进行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既是以传授知识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的情绪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能力加工情况,而且还要重视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状况,努力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学习知识,在认知过程中体尝思维之趣,成功之乐。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认知与情感的和谐统一。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如果为思想感情、创造、美和游戏的璀璨所照,就能成为孩子妙趣横生和心醉神迷的乐事。”基于这种认识,针对儿童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法,寓拼音教学于儿歌、故事、音乐、游戏、表演之中,让儿童在欢乐的气氛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二、研究背景
迈入新世纪的大门,面对五彩缤纷的信息,人们从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交流。在这个信息时代,失去交流,就意味着落后。从语言学角度来说,所谓信息化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工具对语言文字信息进行各种处理,目的是建立现代化语言信息系统,使语言文字得到最佳利用,使凝聚在语言文字中的知识信息发挥最大效能。所以我们说信息社会的信息离不开语言文字这个载体,而这个载体根本离不开汉语拼音这个标音工具。高度发达的社会需要流动,而流动的信息急切需要一个通用的语言文字环境。目前已经广为国际采用的汉语拼音显然最有资格承担这项传播任务。可见,汉语拼音是未来一代步入信息社会必备的基本工具。
语文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语文现代化的首要而迫切的任务是推广普通话。我国宪法在总纲第十一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国内共有几十种语言,光汉语就分十个方言区。随着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交际越来越广,一口流利的普通话,成为现代人必备的素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掌握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最好的工具。
三、研究目标
1.开放教学时空──让拼音走进生活
①走进校园,规范校园语言。学生以学校生活为主,学校的语言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习惯。如:“窗户”、“桌子”、“电视机”、“大屏幕”、“办公室”、“厕所”、“数学”、“考试”、“吃饭”、“老师”、“出去玩儿”、“洒水”、“扫地”等常用语词,使用频率高,错误率也很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不分。为规范学生口语,教师和学生约法三章,养成时时处处相互纠音的习惯,有意识地学说普通话,形成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
②走进家庭,巩固生活语言。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语言习惯不重视,家里的语言环境比较差。对此,我鼓励孩子做家里的小推普员,纠正父母的方音,同时接受家长的监督,每天说一说学校里的新鲜事,或讲一个故事,念一首儿歌、绕口令等等,并用录音机录下来,既可以反复听,进行自我纠正,又可以和同学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还可以交给老师听,以便老师及时给予指导。
③走进大自然,丰富生活语言。各种动植物的名称、旅游景点、超市、学校、幼儿园及马路、小区等名称,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如:曲院风荷、三潭印月、城隍阁、保路、朝晖一小、江干区、十四幢等常用语,受方言的影响,声母、韵母和声调都很容易读错,让学生用“这是××”、“我去过××”、“我认识××”等语句,练习说话,熟悉周围的生活环境,熟练语音,积累语言。并结合旅游城市的特点,鼓励学生外出游玩时,学做小导游,为中外游客指路,介绍景点,介绍家乡特产,做热情的小主人,在为别人服务中,锻炼自身的语言能力。
让拼音走向生活,还要“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查字典。这是最管用的正音工具。查字典的过程也是在复习拼音。我们班的学生学会查字典以后,学习积极性日益浓厚,自我正音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
走进社会生活,培养一种良好的语言习惯,实质上是人们认识上由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迈进的过程。其过程是艰辛的。改变一种语言习惯需要经过上百次的重复练习,甚至要调动意志、热情、毅力乃至决心。
2.开放教学方法
开放教学要求学习者应当具备符合自己学习习惯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万个人可能有一万种学习方法。“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是最好的。”根据教学“个性化”的原则,教学中要让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有自由选择的余地,以发挥自己在某一方面的优势、特长,以利于独立个性的发展。学生对拼音字母的形状、发音,都有自己的理解。学了书上的识记方法之后,让学生想一想: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学生热情高涨,他们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等多方信息,都在五花八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中体现出来了。
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为学生创设了表现自身创造才能的机会,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激发出来,把他们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智能开发出来。我认为,学生的创作比教参上提供的内容更有童趣,更贴近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孩子们把顺口溜输入电脑,写上自己的姓名,打印出来贴在墙上,并欢天喜地地回家告诉家长,自己是个小作家了,还邀请家长一定要来学校看看他的作品,分享他的学习成果。
3.开放学习环境──让教室会说话
为了满足每个孩子的学习欲求,形成适合不同个体的开放学习方式,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优化学生的学习觉悟和学习行为。为了给学生创造强烈的学习拼音的氛围,我把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室,布置成“拼音的世界”,为每个孩子做一块姓名牌,给汉字注上拼音,挂在墙上,让孩子们用拼音介绍自己的名字并认识同伴。又把声母、韵母和新学的带彩图的音节贴在墙上,随时可以见到,防止遗忘;给教室里的每一件东西都贴上“拼音标签”。如:mnyǐzihēibǎnrguāngdēngzhuōzichuānghudinshjījiǎngtifěnbǐ等等;教师节、中秋节、国庆节临近之际,把祝贺语和相关的诗文如:《静夜思》等用拼音抄贴在墙上,进行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lǎoshīhǎo!”、“dubuqǐ!”、“xixie!”、“zijin!”等,专门挂在“每日一句”的墙角,天天学,天天用。总之,学生一进教室,目及之处便是各种拼音语句,仿佛融进了拼音的海洋,可以自由地获取。贴满拼音的教室既使孩子们学得有趣,又不增加课业负担,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四、研究原则和方法
(一)插图提示法
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具体直观、贴近生活、富有情趣。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编者意图,从课文的插图入手,启发学生发现插图跟字母音形的内在联系。例如:在教声母k时,先让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生:图上有小蝌蚪和水草)你们喜欢小蝌蚪吗?(生:喜欢)这些可爱的小蝌蚪在那干什么?(生:小蝌蚪在水草边玩)接着板书k让学生看,这个字母像什么?(生:它像两只小蝌蚪靠在水草边玩)这样结合看图,启发学生想象,不仅增加了儿童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记忆字母的音和形。
(二)创设情境法
创设情境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语言、插图、演示教具、表情等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学生在一个愉悦、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方法。比如我在教u的四声时,运用教具演示,边演示边模拟汽车开动的声音发u的四声,学生们看到后感到很有趣,也跟着我做手握方向盘的姿势,并且边开车边发音。随后,我就向学生总结规律:“一声道路平又直,二声就像上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这样让学生的脑、眼、手、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化难为易,学生学得特别轻松愉快。
(三)趣味故事法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最容易接受一些生动具体又有趣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讲一些与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故事趣谈,创造一个愉快而紧张的氛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我在教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时,先讲一个故事:有一天,iu三个小孩要到公园去玩,可是他们三个年纪太小了又不认识路,怎么办呢?它们就请大y和大w带路,大y带着小i一块走了,就成音节yi,(领读)大w带着小u走了就成了音节wu,(领读)只有小没人带他,急得哭了,两滴眼泪直往外流,怎么办呢?大y听到哭声转过身来,见小哭得好伤心,于是来到他身边,摸摸它的头说:“好吧,我再带一个,可是你得把眼泪擦干净,记住不许哭。”小高兴极了,边走边唱着歌:“iu单独走,大y大w来带路,小眼泪擦干净,大家齐步向前进。”这样把知识化为有趣的故事使学生对整体认读音节yiwuyu接受快,理解深,记忆牢,还能使学生对跟大y后面去掉两点引起注意。
(四)游戏学习法
游戏学习法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参与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寓教于乐。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成果表明,儿童的思维是从活动开始的,在活动中,孩子的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游戏学习法,让学生在玩中思,玩中学,使认知与情感融为一体。
如:在学习整体认读音节后,我设计了如下练习(出示图:图上画的是一棵大树,树上结满苹果,苹果上写着整体认读音节)。师:秋天到了,果园丰收了,我们一起去果园帮农民伯伯摘苹果好吗?(生:好极了)农民伯伯还说了,如果你能带领全班同学读一读苹果上的音节,他就把这个大苹果送给你,你们想不想要?学生很兴奋,有的同学甚至说:“老师,我最爱吃苹果了,叫我去吧,我肯定能读对。”这样紧密结合课文,针对儿童年龄特征安排一些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会到学中有趣、趣中有知,使认知活动与师生情感交织在一起。
(五)歌诀巩固法
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对音形相近的字母容易混淆,若采用编写儿歌、口诀来辨别巩固字母的音和形,学生学后会印象深刻。例如:上两点的省写规则可以编成:“小真骄傲,两眼往上翘,j、q、x,来帮助,摘掉了骄傲帽”;或者:“小见到j、q、x,擦掉眼泪笑嘻嘻”。再如:“bbb听广播,ppp把水泼,小马快跑ddd,气球上升qqq,拐棍加横fff,伞把撑开ttt,小鸽子ggg,小草蝌蚪kkk,像把椅子hhh”等。这些儿歌突出了字母形体的特点,形象生动,学生便于记忆。
(六)自主创新法
古人言:“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方为终生受用。”因此,教学应注重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其终生受用。例如:在教学拼音c时,我问学生:“谁能想个办法记住这个字母?”有的同学弯下腰说:“同学们看我现在像不像c?”还有的伸出左手用拇指和其他四指,摆成c状,说:“我这才叫像呢!”学生们兴趣高涨,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有的说:“c好像是一个月饼,被人咬了一口。”还有的用手摆成弯月状,说:“老师,这不是一个月牙吗?”同学们为了证明自己的方法与众不同,想出了许多方法,竞相发言:“老师,我有个好办法。”“老师,我想得比他的好。”“老师我这个办法最好了。”……学生的创造之门由此被打开。
五、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4、10——2004、11)
2、实施阶段(2004、12——2005、11)
3、总结阶段(2005、12)
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1)分析现状,确立目标。
(2)学习理论,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3)全员参与,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素质。
(4)积极启动“名师”工程,为学校发展增强后劲。
(5)改革人事管理,优化配置人才资源。
七、成果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