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

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范文1

网站开发主要是针对客户的需求而进行开发的,满足客户的要求。网站开发是一件既轻松要艰难的事情,轻松在于一般网站上大体的需求都差不多,艰难在于客户的需求。要想做好网站,不仅要有聪明灵活的头脑,还要勤快。这样才能在短时间内出高质量。

实习让我认识到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到是社会上还要学习的非常多,而且在校学习的东西也很重要,有的时候明明知道这个知识点老师讲过,但是就是不知道怎么做,不能只看表面,在学校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当真正用到的时候就不会了,所以我们要学习的扎实。知识永无止境,社会在进步,世界在发展,我们只有努力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跟得上潮流,不至于落后。当今社会要的是有创新有技术的高科技人才,为了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我要更加的努力。

走上社会让我学会了独立,什么事情都需要自己去解决,别指望别人能帮你什么,别人只是你的指路人,而不是你的左右手,考虑事情不要那么地片面,自己也不要那么任性和天真,从中使自己慢慢地变得成熟,慢慢地适应这个社会。以后我们就不是学生了,我们要脱离这个学校大集体,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教我怎么做人,教我如何去适应社会,非常感谢学校给我提供了这些。现在我们要自己走上社会,为自己的未来去奋斗。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让我懂得了不少,感触颇多。一路上的点点滴滴,实习有汗水也有欢乐,是获得经验的喜悦。

今年1月份进入这个实习公司——南通利比特电子电器有限公司。进入公司不久的我,是谈不上要做业务员的,所以领导找我谈话,于是后来就做单证员,在这里慢慢的熟悉这家公司的操作流程和客户的动态流向。只要是从事这方面的业务工作,都是要经过单证—跟单—业务这三个过程。所以现在是从事单证这方面的工作。

刚开始进入公司,应该说是进入一个和学校不一样的环境,所以有很多要适应的地方,人际关系要搭建,客户群体要熟悉,工作流程要掌握。所有的一切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与不习惯,但是要成长,人总要经历这一过程。现在来了快3个月了,总体来说比刚开始来的时候好很多。不再那么孤单,不在那么陌生。

由于刚进来的时候就是一名还没毕业的学生,所以领导对我的要求不是很严,都是在慢慢的进入轨道,事情也不会很多,只是叫我在那些前辈旁边看他们是怎么操作的,顺便有时候可以帮忙打打杂或是帮着做点有用没用的事情。当然也受了不少气,看了不少人的脸色,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我都能克服。

现在是做单证员,需要的就是细心和认真,还有负责任,准备的资料不能出错,所以对于不是很细心的人来说是个考验,相信这份工作会让我改变粗心这个坏毛病。其实每个工作都是差不多的,只要认真,只要负责任,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对于一家大公司,矛盾是时常存在的,不仅需要每个部门的相互理解和努力,更需要的是能为这个公司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有时候由于部门之间的衔接工作没做好,致使有些人都带着怨气来上班,还有就是在你做错事情的时候领导会来批评你,而不是好好的和你说话,所以说在社会真的不像在学校,永远那么单纯的无忧无虑的生活。

这次实践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第一,沟通。要想在短暂的实习时间内尽可能多的学到东西,就需要跟有经验的老员工交流。刚到一个实习单位,领导也不了解你的学习能力,不晓得你会做哪些工作。主动的与领导,与老员工沟通,他们会给予你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尽快的发展和运用。

第二,自信。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人不是一生来是就什么都会做,什么都不出错的。在不会做的时候,或者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

第三,主动出击。当你可以选择的时候,一定要谨记把主动权握在自己的手里。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比如:不懂行情,没有经验,有些时候因为我们心中没有底,不知道能做什么,做杂物是工作的需要,却无法让我学到什么,所以要主动出击,主动争取。分内的工作要认真完成,主动请缨能给你更多的机会学习你想学的东西。第四,细心。细心是每一个工作都需要的,对于我们做单证来说更是如此,一出点小错误以后的麻烦就会一个接一个的来。不细心,不认真,在领导来看就是没有责任心。没有什么领导会愿意招收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员工,最后还要他自己来收拾烂摊子。细心是为工作负责,也是为自己负责。

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范文2

    国际贸易;校中厂;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 杨军安,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贸教研室主任,讲师,研究方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106-0003

    一、概 述

    随着我国进出口规模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业融入国际市场。中小型外贸企业成为各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就业途径。如何使得专业人才培养与中小外贸企业需求相一致成为各院校国贸专业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校中厂”模式能够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把企业请到学校,让学校的育人优势与企业业务优势结合起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促进就业。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是外贸企业中的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把中小型外贸企业引入到学校,把外贸企业的进出口业务引入到教学,改变以往国贸专业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本文主要根据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两年的“校中厂”的建设经验,结合专业多年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讨国贸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在三年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切实的企业锻炼经历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中小型外贸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业务性质要求,不能大规模接受学生到企业实习。因此,“校中厂”模式就提供了一种有效解决办法。学生不需要离开学校,也能够到企业锻炼。

    (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面向涉外经济贸易部门、进出口企业,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精神,能从事外贸管理或在外贸第一线进行合同的签订、履行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国际贸易业务人才。人才培养目标分两个阶段共同完成。第一阶段是“仿真外贸公司”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第二阶段是到“校中厂”企业实习,以企业为中心。第一阶段安排是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培养时期,以培养外贸业务员、单证员和跟单员为目标。第二阶段是学生到企业。由企业分派不同工作岗位,通过岗位轮换,应用专业知识,深化能力锻炼及整体素质提高,以培养学生成长为外贸经理为目标。

    (二)“仿真外贸公司”教学

    在教学改革中,各个院校都强调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均要求来自于企业一线实践,与实际就业岗位相对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外贸专业知识,还要突出培养外贸业务操作能力。因此,要通过精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外贸行业能够产生浓厚兴趣,并进一步培养个人外贸职业素养,提升毕业后的从业竞争力。我们提出把情景教学法和项目教学法结合起来,改造国贸专业核心课程教学。2011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与河北玛世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探索“校中厂”及校企“双主体”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国贸专业与该公司附属出口公司合作进行丝网出口人才培养。目前,已经有两届500多名学生到该公司参与丝网产品出口的实习实践。在总结“校中厂”模式实施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把丝网产品出口业务融入到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把仿真丝网出口企业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以真实外贸情景为基础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第一阶段安排4个学期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级成立10个左右仿真丝网外贸公司。外贸公司竞聘产生外贸经理,自由招募组员。所有专业核心课程都按照项目教学法改造,以每一个仿真丝网外贸公司为中心开展教学。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函电》、《外贸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引入仿真外贸公司内部协作和公司之间竞争,实现知识学习与外贸人员从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课堂教学主要放在实训室,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在掌握知识,锻炼技能基础上,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外贸综合实训》、《报关与报检实训》等实训课程安排机房上课,通过专业外贸实训实习软件,模拟现实企业中外贸业务流程,从而加深掌握知识,锻炼操作技能。

    (三)“校中厂”实习

    外贸企业工作性质更适合于到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有近十年时间,外贸进出口产品越来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大量中小企业都有进出口需求,但缺少专业操作人才,特别是进入企业就能上手的外贸人才。并且有的毕业生到企业不到半年,刚刚了解产品和企业就会跳槽。“校中厂”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毕业生和企业双方选择的盲目性。通过在学校“校中厂”

    企业实习和实践,有助于企业发现并培养储备人才,减少人员流动性。而学生通过“校中厂”的锻炼,能够切实感受到现实社会对自己要求,有利于学生合理地选择就业方向和就业岗位,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第二阶段“校中厂”实习,安排1~2个学期。在前一阶段熟悉特定出口产品——丝网基础上,集中安排学生到对应的“校中厂”企业进行实习。由企业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工作岗位,定期进行轮岗。同时第二阶段也是深化学生外贸专业知识掌握,应用其工作能力的阶段。以企业为中心,让学生以一名真正员工身份来体验企业管理与经营过程,为学生今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同时,又可以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第二阶段定位是学生今后在外贸行业成长目标——外贸经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不仅要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更要培养热爱外贸行业的精神,能够立志于投身这个行业中,为外贸企业和自身创造更高价值。

    三、“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过程控制

    (一)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

    高等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在专业不断发展过程中,无论与企业交流沟通,还是日常教学活动,专业教师都要把服务育人的精神贯彻到课堂和实践活动中。“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是教学改革和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双师型”教学团队重在教师服务企业的经历。每年,教师都要花一定时间到中小外贸企业特别是“校中厂”去进行调研和座谈,了解最新出口信息和政策调整,真正掌握外贸企业具体情况。只有在掌握一线实践资料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才能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改革专业课程体系

    以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体系缺乏实践性,与企业岗位要求存在差距。要定期进行专业调研,邀请外贸行业专家召开论证会,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突出实践性和操作性,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注重育人。专业核心课程改革中,要使用项目引领模式、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模拟训练教学法等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实训室、多媒体教室等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课程体系上,要注重前后课程衔接,专业知识衔接。适当增加专业技能课程,特别是校企合作课程,使国贸课程体系更加合理,紧扣时展脉搏。

    (三)“校中厂”协同管理与合作教材开发

    “校中厂”实习以企业为中心,其实习过程和内容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专业教师要与企业相关人员充分沟通,在企业岗位要求和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寻找结合点,协助企业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教师要定期与实习学生进行座谈,掌握实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企业。同时校企要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共同探索合作育人新模式,争取尽快开展订单式培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内容选编。要充分利用校外实际基地以及“校中厂”等各种资源,与企业一同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国贸专业系列教材,拓展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

    (四)实训室和软件建设

    第二阶段教学主要依托国际贸易实训室以及外贸实训软件来组织教学。实训室上课可以打破以往课堂组织形式,适于分组进行教学,能够提供一个平等的宽松教学环境。各个仿真外贸公司通过一个平台进行竞争与协作,能产生对抗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外贸实训软件教学作为人才培养重要手段,其选取和个性化修改就显得格外重要。而且,机房实训能够让学生较为全面的掌握外贸业务全流程,是实训室教学重要补充,能够把各门专业课程综合起来,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创新与进一步思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校企合作,突出就业导向。围绕构筑“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来展开所有教学工作。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项目课程的开发、实习实训环节教学等诸多方面,以阶段性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宗旨,密切结合中小型外贸企业需求,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操作能力,以此提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也同时出现校企沟通不顺畅、师资和教材缺乏、实训室建设滞后等问题。比如:学校和企业对学生“校中厂”实习的目标不同理解。企业更多的是看重学生能否创造经济效益,而注重效率。学校则看重教育的公平性,要给所有学生提供一个公平教育机会。如果双方沟通不畅,就不能正确贯彻人才培养目标,影响教学和实习效果。诸如此类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来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红霞. 姜大庆. 家纺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1).

    [2]戈雪梅.对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2,(1).

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范文3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文化的往来日趋频繁,英语作为一种全球性语言,是对外沟通交流的桥梁。为了与国际接轨,社会必然需要大批精通专业又具备较强外语语言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语言与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其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拓展过程,更是商务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的过程。实训教学,是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按照“以能力为本,注意基础训练,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教改指导思想,以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为切入点,构建商英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一、开发英语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设置问题的几点意见》中,国家教委提出对高职课程设置的要求:“实践教学课时一般应占教学计划总课时的50%左右,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验、实训课的开出率在90%以上;每个专业必须在校内拥有相应的技能训练、模拟操作场所和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践活动基地。”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结果显示,企业需要具有高等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许多企业负责人在接受调查时就明确表示,需要能力、知识全面发展,能适应多个工作岗位的“复合型人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确定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切实有效的实训课程,强调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结构。努力构建“个人素质+专业知识+职业综合能力”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训教学为中心,对课程进行多元整合,以多元化的课堂与实践模式,结合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满足社会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要。

(一)设置商务英语系列实训课程

1.商务英语函电课程(ForeignTradeCor-respondence)课堂教学采用理论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把课堂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涵盖建立业务关系、询价、报盘、还盘、订货、支付、包装、装运、保险、索赔等磋商环节,让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外贸英文函电写作,信函的行文结构,外贸专业词汇及语言文体等。课堂内应大量采用外贸业务真实材料,重点突出翻译技能、商务谈判技能、国际贸易知识,熟练掌握电子商务时代函件(E-mail)的写作特点。

2.外贸单证实训课程(Import&ExportTradeBusinessandDocuments)课程教授学生审核与制作外贸单证,包括进出口、报关、国际贸易业务中涉及的各种进出口单据的制作技巧。把课堂教学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需要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强调考取证书所需要的知识点,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证书考试。如:国际贸易单证员证书、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报关员资格证书、报检员资格证书等。

3.国际贸易业务实训课程(InternationalBusi-nessandPracticalTraining)该门课程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学计划中的综合实训课程。课堂教学应以我国的对外贸易方针政策和国际贸易惯例为指导,以外贸函电和单证为媒介,训练学生在商品出口操作中应掌握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上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使学生真正获得达到用人单位所要求的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具有外贸函电、合同签订、制作单证、进出口业务往来和业务核算、商务往来所需的口译和笔译等能力。通过该课程实训,让学生了解进出口业务工作的基本环节,掌握外贸合同的各项交易条件,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合同条款的谈判及外贸合同的签订与履行工作。学生学完以上课程后可以参加剑桥商务英语系列证书考试,或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鼓励学生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中心认可的职业能力证书。

(二)打造多元化的实训教学模式1.课内实训。模拟场景和案例教学课内实训活动,主要通过教师的教授、演示和指导教给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实训活动可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中等程度的英语从事商务活动的能力,将语言训练和商务知识融为一体,从理论知识向技能转化,从而加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操作熟练程度。

其一,案例教学法。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包括分析技巧、进行辩论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群体与人际协调技巧和沟通能力。将学生置于一种接近现实的情景之中,能使学生积累一些将来用得上的经验。同时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讲得清楚、透彻明了,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逻辑严密。案例教学的过程主要不是教师讲授,而是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辩论,且其主要使用的是案例材料。案例教学把培养能力放在比获得知识更重要的位置,学生在学校获得的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过时,而针对实际情况学习的能力则能让学生终身受益。教学内容和目标决定了案例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其二,利用多媒体开展商务英语模拟谈判教学。为了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快速用于实践,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学中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开展网上商务模拟谈判的教学。通过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各种媒体手段,模拟简单易懂,集声、图、文、动画为一体的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具体步骤如下:(1)教师提供有关案例的背景资料;(2)让学生分小组,扮演买方和卖方,讨论业务方案、谈判策略及技巧;(3)学生通过人机交互作用,用英语在计算机网络进行具体谈判;(4)教师应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5)公布小组交易谈判的结果,并评出优胜组;(6)要求各小组能详细分析、总结优劣原因。预期学生可以获得的方法和能力:(1)独立完成拟写谈判信件的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对涉及商品、销售、价格、支付、保险等相关问题进行实习,培养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3)通过网上交流,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2.校内外实训相结合,推行“校企结合”实训。以实验室开放为基础,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中心,以各种技能竞赛为突破口,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学条件,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主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敏锐的市场意识、良好的商业交往能力以及快速应变、理性分析的综合能力。以听、说、读、写、译为训练目标的外语课,实践性很强。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互联网收集资料,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课堂演示等,并在商务实训室安装国际贸易实务实习平台,引导学生进行逼真的商务活动模拟训练。每位学生都拥有自己创办的模拟公司(practicefirm),独立在网上虚拟从事国际货物买卖交易。

或者在学校内建立国际贸易模拟博览会,模拟外贸公司等商务操作训练。教师在模拟实习中主要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有目的地不断创设仿真商务场景,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和深度运用。建立校内模拟实训室,让学生多接触外贸企业中真实的应用文献,如单证、说明书、手册、专利、合同、广告等,使学生能认得出,读得懂;对于一些常用应用文体,如通知、商业函件、个人简历、广告、合同等,要求能填得出,写得好。校外实践基地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与企业加强联系,为学生开辟多个实践基地,通过理论学习与实习培训来相互促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便就业时能够尽快进入岗位。可以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参观、请基地人员现场教学等;或安排学生利用寒假、暑假到企业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和岗位认知实习,如有能力还可担任兼职业务员,指定老师加强指导,组织优秀学生参与翻译实践,为就业作好充足的准备。除学校集中组织的实习活动以外,还应提倡、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身工作条件,进行自我实训。超级秘书网

二、培养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目标和特色,是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的重点

所谓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即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强化学生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学活动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教学最终目标,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突出以“能力为本位”的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互动结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是从商务职业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知识结构出发,从满足岗位或职业需要为导向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毕业后走上岗位即能很快胜任所从事的工作。

(一)职业能力的形成结构和发展过程职业能力的结构包括三个不同的层面,其形成过程呈现金字塔形式。职业能力的基层平台是面对所有职业必备的核心职业能力,如:交流表达能力、问题处理能力、自我实现能力、管理能力、竞争能力、逻辑运算与空间想象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等。职业能力的形成框架是定向的通用职业能力,即某种职业领域一般应有的、具有共性的普通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最终结果是形成专门的特定职业能力,即形成在专门职业岗位上,在专业范围内,符合专门工作要求的职业能力,它是职业岗位的最终表现。学生毕业进入社会,首先需要的是首次就业的职业能力;其次已有工作经验的,需要的是胜任现有工作的职业能力,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准的职业能力;最后还需要适应主观愿望和客观变化要求,实现转换新工作的职业能力。这三个阶段循环往复,不断递进,形成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全过程。

(二)积极构建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证教学相结合的“双证书”教育模式将专业培养与实践技能培养相融合,推行学生在毕业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直接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制度,依照国家职业分类标准及对学生就业有实际帮助的相关职业证书的要求,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在专业教学课堂上注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切实加强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有效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的技能培养,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举办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积极为学生考证创造条件;开展英语口语、英语单词、普通话等一系列技能比赛活动,为学生职业技能的强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束语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发展英语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强化商务英语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旨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高职教育的目的性非常明确,但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及方法还不是非常健全,需要广大的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完整、详尽的培养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整体水平,增加高职学生的社会认可程度,保证高职教育沿着健康、正确的道路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高教学会产学研合作教育分会.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职场必修———高等职业教育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训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刘润清.中国高毕业论文校外语教学改革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唐以志.关键能力与职业教育的教育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0.

[5]潘伟洪.谈高职教学创新[J].职教论坛,2003,(10).

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双语教学 项目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极强的课程,要提高学生的外贸实践能力,不是停留在仅仅让学生掌握外贸实务的理论流程,而是增强外贸事务中的处理能力和操作技巧。作为面向外贸行业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专业,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设计基于实际的外贸工作,并以外贸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外贸工作本身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设置。从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实习实训等方面都进行了适时的改革,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广双语教学、自主学习、校企联动、网络辅助及案例教学等方法,培养“英语+经贸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不断适应不断升级的市场对高级外贸人才的需求。

一、课堂教学实行双语授课

《国际贸易实务》授课面对的是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扎实许多,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双语教学,双语教学要求在专业知识的讲授上用英语教学,达到学生既学习专业知识又增强英语技能的双重目的。使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知识的学习进一步提高英语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课件基本是全英文的,中文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教学语言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学生的接受能力,采用60%的英语授课和40%的中文解释相结合的方式,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听得懂教学语言、理解教师所传授的专业知识。并在这个基础上,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让学生习惯使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章,从而掌握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二、采用三段式教学模式

我们对于课程改革、专业改革的一些启发大都来源于真实的外贸工作,提炼实践教学内容,探索富有成效的实训教学方法,进而有效增强教学的职业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突出“高职特色”,不断完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实验室设备的不断完善,随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对课程的资源构成、教学活动安排、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策略、考试方式等进行一体化设计,教学过程课内课外结合,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国际贸易实务》双语课程的教学更适应“重视理论教学、强化实践环节、提升职业技能”的理念。

1.理论――讲授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实践实训奠定牢固的基础。

理论以够用为标准,主要给学生介绍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国际贸易的理论发展和国际贸易中的贸易壁垒问题,为后面的交易磋商、签署合同、履行合同作理论的解释和支持。商品的品质数量及包装、价格术语及报价核算、国际货物运输、国际货物运输保险、货款的支付、争议的预防与处理,对此进行系统介绍,为下一步实践实训奠定基础。

2.实践――强化实践与实训教学,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是薄弱环节,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第一,专业技能训练。定期设立实训周,通过以业务过程中角色模拟、或通过计算机软件和企业实训基地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二,综合应用技能训练。通过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报关员、单证员、跟单员和外贸业务员等考试。第三,建立对口的实习基地。鼓励或安排学生在毕业前到专业对口的公司进行实习。

随着外贸方式的电子商务化,配合实践、实训教学,可将计算机引入到专业教学中,适当引进实用性的管理软件,如“进出口贸易模拟实习操作软件”、“进出口实务操作题库”等,这样可以通过课程知识验证,解决实操中遇到的复杂业务问题。另外,作业实践中,应给学生预留实践作业,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3.项目――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实行任务项目分解法。

(1)内容整合

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做到主次分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从实践和法律的角度,分析研究国际贸易适用的有关法律与管理,国际货物买卖过程的各种实际运作,弄清实务操作机理,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问题,总结进出口贸易实践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贸易习惯和做法,做到与国际接轨。

该门课程的内容涉及了外贸的整个操作流程,环环相扣,互为影响。根据这一特点,重新设计课程内容,打破原有教材的顺序与内容,按照操作环节的先后顺序,将教学内容重新整合:以“合同”这个总任务为主线,将整个《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进行模块划分。整个课程内容整合成签合同的准备工作、签署合同、合同管理三大模块,通过模块展示教学内容。

(2)任务项目分解

根据上述课程内容整合后的三大模块,分解为七大工作任务流程,即:基本理论――市场调研――寻求客户――交易洽谈――签署合同――履行合同――合同争议与解决。其中的重点问题是签署合同,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把签署合同进行细分,分为十大合同条款:货物描述、数量、包装、价格、支付方式、运输、保险和索赔。

三、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1.课堂讲授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课堂讲授以基本理论为主线,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预先设计教学体系,有重点地、系统地讲授《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和实践应用,引导学生形成该课程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方法。在课堂讲授中经常采用提问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通过布置作业、习题等形式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考虑到《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具有实际操作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为加深学生对实际问题的理解,推荐并指导学生利用假期到广交会、外贸公司、工厂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就业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对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教学典型事件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所进行的客观的描述或展示。案例中描述或展示的都是该课程教学的真实情景,案例中常常充满了疑难问题,充满了多个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案例教学可以通过个人分析,课堂发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达到对课程内容的消化提升。

3.互动教学法。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使教与学互动。教师每堂课下课前布置下堂课要提问的问题和让学生课后预习下堂课的讲课内容并提供相应的思考题,然后课下提问、讨论,教师可视问题的性质和难度采取个别提问或集体讨论,采用这种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4.专题报告与学术讲座。

邀请外贸企业的知名专家及教授就与课程相关的问题作专题报告和学术讲座,通过这些专题报告与学术讲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5.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强化教学效果。

6.利用软件模拟教学。

利用外贸实习平台软件、外贸单证系统软件和国际结算软件,组织学生在实训中心上机模拟操作。应用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而且为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进行贸易实务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范文5

关键词:工学结合;物流人才;人才规格;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56-02

中国高职教育历经多年的探索,已进入以“国家示范性”建设为标志的改革阶段。目前,湖北高职院校共53家,约半数开设有物流管理专业,这是物流人才培养不可忽视的有生力量。在大平台、大发展的机遇下,按高职教育规律,提升理念,转换模式,培养适合企业需求的物流人才。高职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仅有理论的教学是不能让学生适应社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的。我们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理念,全面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推行“学习领域课程体系”的开发与改革,使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具有相关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综合素养、管理思维能力和岗位技能,服务区域经济。

一、调研职业岗位,定位培养目标

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是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而设置的,那么我们首先通过对企业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总结出企业要求员工具有的综合素质。我们将收集到的资讯整理,得出企业对各层次的员工面对的任务必须具备的能力。基层员工具有团队精神,有安全驾驶技能,叉车及仓库工具操作安全,有责任感及独立工作能力以及客人沟通的语言能力。中层主管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安排作业能力、危机处理能力,部门流程熟悉,独立制订客户双赢方案,参与协会组织,提出对行业发展的建议,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学历,能得到上下级同事的尊敬和认同。高级主管应具有专业精神、职业道德,参与业界组织及商会并担当重要职务,代表公司参与公益行动,能回馈社会,建立业界网络,得到行业最新资讯和市场需求,代表公司到国内外演讲,提升个人及公司形象。高职学院的目标是高技能的一线操作人员,考虑到个人职业规划,学生也要了解现场企业对不同阶层员工的要求,个别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可以在课后多余的时间或假期内慢慢塑造自己的能力。基于本专业教学团队的调研和专家委员会的指导,我们确定了培养目标:培养面向综合型物流企业、国际物流企业和商品流通、铁路工程建筑企业的物流部门,在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能从事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资采购和物流运输、仓储、配送管理工作,具有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流运输、仓储、配送和物资采购等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明确职业范围,核定人才规格

在对培养目标准确定位后,我们明确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综合型物流企业、商业连锁企业、铁路工程建筑企业、国际物流企业等单位就业,可以从事综合型物流企业和国际物流企业各业务部门、工商企业物流部门、铁路工程建筑企业物资设备部等部门的运输主管、车辆调度、物流市场营销员、仓储主管、仓管员、物流信息管理员、客户关系管理员、报关员、货代主管、货代员等岗位。经过专家的研讨,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基本素质培养与专业职业素质培养。其中,职业基本素质培养定位于面向物流企业管理职业岗位,培养和训练学生在相应职业岗位所具备的职业基本素质,我们采用顶岗实习形式培养学生勤恳敬业、廉洁奉公、尊重顾客、爱护货物、顾全大局、遵章守纪、优质服务、诚实守信的物流行业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接受环境挑战、作业风险防范的意识,培养沟通交流、科学管理时间、团队合作、爱岗敬业的能力;专业职业素质的培养,定位于使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具备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各门专业技能训练课中,教师将职业素质教育融合在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购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仓库保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配送物流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信息物流人员职业道德规范融合在知识讲授和技能训练过程中。每年组织技能大赛,通过参加物流技能大赛学习创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增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力。具体人才规格如下:

1.知识规格:①具备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岗位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基础知识;②具备计算机通信及计算机网络控制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知识;③能阅读和处理物流英文函电及相关单证,并具有简单的英语口语能力;④具备一定的专业拓展知识。

2.技能规格:①能够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写出市场调查报告,编制物流市场调研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物流市场营销,完成项目报告;②能够起草和签订物资采购合同,合理选择供应商,完成物资采购工作;③能够起草仓储合同,正确使用设施和设备,完成仓储和商品养护作业,进行库存管理、配送中心内部规划布置及配送线路优化;④能够正确使用设施和设备完成运输组织、运输调度、运输业务管理、运输流程优化;⑤能够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完成供应链过程中采购、接运、验收、库存管理等信息处理作业;⑥能够完成国际、国内货物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及进出口业务报关作业。

3.素质规格:①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的思维方式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②具有沟通、团队合作、组织、协调的能力;③具有一定的信息搜索、查询资料、获取知识的素质;④具有个体与组织的互动意识,有对企业文化的建设能力;⑤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安全生产意识;⑥具有节约资源和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⑦具有对企业保有较高忠诚度的素质。

此外还要求学生获得国家计算机一级(B)证书;英语应用能力合格证书;获得国家劳动厅颁发的助理物流师、助理经济师、单证员、货代员证、报关员、营销员、叉车员、会计员证书(任选一项)。[1]

三、基于工作过程,创新培养模式

我们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和项目导向的设计思路,在进行物流企业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为依据界定职业行动领域,经过重组、提炼和设计转化为教学项目。实施项目开发、项目课程、项目教材、项目实训和项目考核的项目教学过程中,秉承“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根据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充分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潜力,结合国家物流师职业标准,根据学生对知识认知程度与技能提升状况,以任务为载体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分段实施实境训练,构建能力递进的“三段交互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依据物流市场调研与开发、物资采购与供应管理、物流运输、仓储与配送管理、物流设施设备运用这五大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再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在学习领域中创造出不同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探索能力。物流管理专业可成立“物流管理专业企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分别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及培养方法进行研讨。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将研讨的结果应用于实践,力求在改革中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在教学形式上,更多地采用现场教学,使学生学到课内没有学到的知识。物流专业和职业资格鉴定中心合作开办物流师培训班,92%以上的物流专业学生通过培训,获得了中级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实现毕业生的“双证”沟通。物流专业还加强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选择知名物流企业作为我院物流专业校外的实训基地。学校通过校企合作,企业直接参与教学各环节的活动,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融入教学方案和教学过程,还可以实行“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培养更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物流人才。“中部崛起”已成为国家区域发展的重大战略,武汉城市圈成为中部崛起的龙头地位已经逐步成熟,而人才资源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核心主体,物流专业将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现代物流人才。

单证员实习个人总结范文6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情景式;项目教学

[作者简介] 杨军安,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贸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服务贸易、国际贸易实务,河北 石家庄,050000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3)02-0063-0003

一、概 述

在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中,各个院校都强调人才培养要与企业实际相符。教学内容和实践项目均要求来自于企业一线实践,与实际就业岗位相对接。国际贸易专业毕业学生主要就业方向是各类外贸企业。《国际贸易实务》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课程,承担着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国际贸易实务》又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其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与实践性。教学中,不但要教授学生专业外贸知识,还要突出外贸业务动手能力培养。因此,要通过精心设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外贸行业产生浓厚兴趣,并进一步培养个人的外贸职业素养,提升毕业后的从业竞争力。本文主要依据项目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结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近两年的“校中厂”的建设经验,探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情景式项目教学模式构建。

二、项目教学、情景式教学与课程的融合

项目教学是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广泛采用的模式。项目教学法突出把整体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分项目。每个分项目都要设计出详细的教学方案。学生通过分项目实施,熟悉并把握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及每一个分项目中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在学习过程而非学习结果。其主要目的是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比较适合项目教学。核心内容可以分为一个流程和两个关键。一个流程指要掌握外贸业务流程。从组建外贸公司做起,要开发客户、对外报价、签订合同、出运货物、收回货款,到最后的核销退税。整个外贸业务流程就是一个总项目,而这个总项目又可以按照各环节分成若干个分项目,每一个分项目都有其独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价格和合同两个关键点贯穿于整个外贸业务流程。价格核算需要掌握产品品质、数量、包装、价格术语、运输保险、退税等方面知识。合同则包括洽商、签订、履行等阶段。通过抓住握两个关键点的教学设计,可以把各个分项目有机统一到总体项目上,完成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

情景式教学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模式。情景式教学突出以案例或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让学生置身于某个特定情境中,用角色扮演方法来完成整个工作任务。其目的和项目教学法相一致,都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最终目标。以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缺少和具体产品出口结合起来,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只能笼统讲解产品和合同的共性知识,很难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外贸企业出口业务产生兴趣。因此,要把具体产品引入到项目教学中,用特定产品知识贯穿整个项目。情境不再是枯燥的描述,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充分激起学生学习、动手情绪和情感体验。2011年,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与河北玛世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协议,探索“校中厂”及校企“双主体”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国贸专业与该公司附属出口公司合作进行丝网出口人才培养。目前,已经有两届500多名学生到该公司参与丝网产品出口的实习实践。在总结“校中厂”模式实施经验的基础上,该校把丝网产品出口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教学结合起来,把真实丝网出口企业引入到学校的课堂教学中,实现外贸企业就业需求与课程教学无缝对接。

三、情景式项目教学设计与实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对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低年级学生。在知识掌握上,这些学生仅学习过理论知识,尚未接触到贸易实务知识,会对未来职业感到迷茫。要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打下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其从业技能,同时要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进而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动力。

(一)课程目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就业方向是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跟单员等岗位。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的重点内容就是这些岗位所使用到的外贸知识和操作能力。从表1可以看到,课程定位核心是合同和价格。要让学生掌握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以及对外报价能力,从而达到岗位入职要求。针对80、90后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多数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背景,素质目标突出培养竞争精神、团队精神。通过竞聘经理、合作报价、公司化管理等项目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仿真外贸公司的互动商务情景中,提高与人交往、沟通的能力,提升外贸从业综合素质。

(二)总体项目设计与实施

通过对河北省安平县丝网出口企业的多次调研,并结合“校中厂”实习经验,按照丝网出口企业的外贸业务流程,设计了《国际贸易实务》情景式项目教学模式:从学期开始对教学班级进行分组,每个班级成立10个左右仿真丝网外贸公司。外贸公司竞聘产生外贸经理,自由招募组员。按照组建丝网外贸公司,丝网产品设计、国外客户开发等不同阶段设计九个教学项目。以每个仿真外贸公司为中心,结合证书考试,外贸软件实训实施教学。“仿真丝网外贸公司”内部由不同学生担任外贸公司经理、外贸业务员、出口市场专员等角色,通过公司内部协作和公司之间竞争,实现知识学习与外贸人员从业技能培养的有效融合。

《国际贸易实务》情景式项目教学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项目一到项目八,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分组教学,手工模拟外贸流程。课时合计52课时;第二阶段在计算机房上机进行软件实训,再次模拟外贸全流程。第二阶段集中一周,安排30个课时。项目一:组建公司。成立8~10个仿真丝网外贸公司,以后各个项目教学都是围绕仿真丝网外贸公司来开展的;项目二:丝网产品设计。掌握丝网产品出口规格、质量标准、计量方法以及包装,学会制作丝网产品唛头;项目三:国外客户开发,掌握客户洽商四个阶段,根据前面成立的丝网出口公司信息,制作客户开发信函;项目四:出口报价,掌握常用价格术语,学会丝网产品价格核算,各外贸公司分别扮演进口商和出口商,相互之间完成丝网产品竞价过程;项目五:确定付款条件,掌握合同中使用的结算工具和付款条件;项目六:选择运输与保险,掌握合同中运输条款和保险条款;项目七:安排报关与报检,掌握丝网出口商检和海关报关业务流程;项目八:认知外贸单据,能够读懂一线企业使用的外贸单据;项目九:外贸软件实训,上机操作,模拟外贸业务全流程。九个项目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认知外贸企业、掌握外贸业务的过程,充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从而提高外贸综合素质。

(二)分项目设计与实施

每一个项目设计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项目提出。主要通过不同实训情景设计,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各项外贸任务,发现问题;第二步是知识辅导。指导教师总结前一步发现的各种问题,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步是完成任务。在掌握知识基础上完成第一步提出问题,并进行分公司总结、讨论;第四步是案例研习。主要对专业证书考试试题和上一届学生在“校中厂”真实外贸业务中使用资料的研习。分项目设计中充分体现情景教学法实施的三阶段―“感知――理解――深化”。首先,用丝网外贸企业的真实材料让学生感知,使其身处于真实外贸业务中;其次,通过仿真丝网外贸公司岗位分配,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其所在岗位对具体业务知识和能力要求;最后,通过分公司总结发言、讨论等形式,深化对业务知识掌握,提高外贸从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第四步是上机操作。外贸软件实训是上机模拟。它与第一阶段通过相同产品、同一个仿真外贸公司信息,前后有机衔接。不同的业务内容,既加强了学生对外贸知识理解,又提高了外贸业务熟练程度,进而增强外贸从业能力的培养。

四、情景式项目教学过程控制

(一)“仿真外贸公司”企业化管理

项目教学实施过程中,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项目教学的“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因此,一方面,情景式项目教学设计中引入了特定产品――丝网,成立了“仿真丝网外贸公司”,使项目设计更具有真实感,吸引学生参与到项目实施过程之中;另一方面,仿真外贸公司采用分项目的企业化管理。由竞聘成功的丝网公司经理指定各个同学的出口岗位及职责。每一项目中,公司经理来分配各出口岗位任务,并根据任务完成过程进行管理,从而保证项目实施顺利进行。

(二)对抗性考核方式

提高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对抗性,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期末成绩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每个项目中公司经理对公司内部成员考核情况得分;第二部分是每个项目完成后,不同仿真丝网外贸公司之间的交叉审核情况;第三部分是教师根据课堂发言情况给出的平时成绩。公司内部与公司之间相互对对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形成一种对抗性关系,培养学生在真实业务中的竞争精神和团队精神。三部分成绩所占比重,可由任课教师根据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调整,保证项目实施效果。

(三)实训室和实训软件建设

情景式项目教学主要依托国际贸易实训室以及外贸实训软件来组织教学。实训室上课打破以往课堂形式,适于组成多个仿真外贸公司,分组进行教学。各个公司经理分配任务后,小组内部能展开互动,通过竞争与协作,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公司之间对同一个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相互考核,能产生对抗性学习。教师在实训室就可以完成项目教学的任务和目标。第一阶段模拟外贸流程,时间跨度长,侧重于分项目的实施和控制。第二阶段上机模拟外贸流程,集中一周时间完成,强调项目的总体效果。实训软件选取和个性化修改就显得格外重要。

(四)校企合作教材开发

实施情景式项目教学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内容选编。要充分利用校外实际基地以及“校中厂”等各种资源,开发出适合本学校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能够充分体现教育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教学与用人企业的无缝衔接。在总结两届学生到“校中厂”实习经验基础上,学院国贸教研室与外贸企业紧密联系,合作教材已经进入编写阶段。

五、创新与进一步思考

《国际贸易实务》情景式项目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置身于具体出口产品和仿真外贸企业中,真切地感受到企业文化氛围和管理要求,能够变被动为主动,切实突出“以学生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学生通过仿真外贸公司内部与外部的互动,在竞争中培养团队精神,有助于树立个人责任意识,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生活态度,使学生获得进一步成长。情景式项目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同时出现竞争过于激烈、评分不公平、仿真公司经理不尽责等问题。例如:仿真公司经理在考核时,出于本部门考虑,给自己成员打高分或者不能拉开成员得分差距,就不能如实反映项目实施过程,影响教学效果。诸如此类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细化项目实施方案来逐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李红霞,姜大庆.家纺专业“校中厂”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1).

[2]王辉.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J]. 职业技术教育,20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