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素质培养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素质培养论文范文1
论文关键词: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培育期;定向期;就业实践期
在21世纪,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只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才能生产出高质量高水平的产品,提供高质量高层次的服务。那么,这一切取决于什么呢?我想莫过于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是职业道德素质的表现,是从业者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事业获得成功,那么首先就要提高综合素质。人的综合素质是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变动性的整体,各个因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欠缺,都会造成人的整体素质的降低。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注重培养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人生的价值。
一、高职大学生就业现状
1.供过于求。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企业用人的时候,首选是相关专业,其次是高潜质的人,因为企业在发展期需要大量的人员补给,有些人是可以在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的,这也为一部分专业不对口的大学生解决了就业的问题。
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企业普遍实行的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的财务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是供过于求。
2.缺乏胜任力。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企业是非常现实经济实体,需要的人就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现在很多企业都停止了招聘新员工,尤其是大学生,即便招聘也是有实力的公司进行的优中选优的战略性人才储备;而有些有实力的公司,在进行人才的战略性调整,希望通过现在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变化,招募和储备一批中高端人才和优秀的技术骨干,从而迎接经济危机过去后的新的发展。而大学生没能在这一转机中受到青睐,其根本原因是大学生毕业后,不具备相关工作的胜任力。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的反思也愈发深刻。学校也在积极寻找教育改革途径,虽然每个学校每年都在做着就业率统计和报告,但是有些学校有些院系的教育探索已经在好几年前就开始了,比如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等好几年前就成立了实验室,引进了实训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有自己的实习工厂,现在又在积极探讨本身引进企业的教育产品和模式。企业首要考虑的不是职业道德行为教育问题,却间接地促进了职业道德行为教育的改革和对教育本身的思考和探索,应该说已经开始思考教育本身的问题、解决途径和自身的价值了。企业一开始考虑的是如何能获取更多更好的能快速胜任工作的人,于是一些企业在相关的高校建立了定制培养班,按照自己企业的要求和实践培养大学生,然后招募其到本企业工作,比如机械工程系的远大班、中联班、博世班等。这是解决目前问题的途径之一,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教育本身的探索和实践。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所以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会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各个角度,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侧重点,逐步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高职学校教育中不同阶段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
1.打好基础。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准备
顺利就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长期规划。要想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需要大学生们在大一学期间就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大一是“培育期”,学生应多与学长进行交流,初步了解自己未来想从事职业的情况,利用网络进行辅助学习。
在各类招聘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于高职高专类毕业生企业普遍表示更欣赏他们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务实的工作态度据了解,参加招聘的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包括著名的房地产集团、酒店、IT行业等等,显示出民营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渴切。而且在今年,企业“人才高消费”的观念有所改变,有不少企业就表示:“能用大专生,就不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这说明,学得一技傍身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正逐渐以过硬的专业技能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企业也开始转变用人观念,不再一味追求高学历,而更加推崇“实用的才是最好的”择才理念。
因此,大一时期最重要也是最实际的事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不要以为进了大学就进了保险箱,每学期为了考试而学习要知道我们现在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是为了今后就业打基础要注重专业技能的学习。大一正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要在职场上拥有过人的实力,必须拥有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最终的职业道德行为养成打好基础。
2.扎实专业知识基本功,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基石。
大二为“定向期”,学生应考虑未来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开始尝试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院推行一张文凭多种证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希望学生积极通过英语和计算机相关证书考试,在毕业时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
挖掘自己的潜能,培养自己的一技之长。在招聘会上,参加应聘的人成千上万,用人单位凭什么选择你呢?在同等学历下,你怎样才能脱颖而出呢?那就要懂得展示自己的优势,展示别人没有而你拥有的东西。作为大二的学生,不妨利用业余时间,根据自己对职业生涯的规划,根据自己的兴趣培养一项专长。它会为你今后就业增加一项砝码。
3.要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特别是动手能力培养是养成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关键。
职业素质培养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职生;人文素质; 职业能力
G711
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包括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等方面的问题。而过去的教育就是主要教学生做事,却不是很好地教学生做人。人文素质教育可概括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艺术教育两大类,前者又以文、史、哲为主。
如何才能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建设
《大学语文》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内涵,对于文化素质教育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学科价值,是面向我院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和素质教育课。《大学语文》教材中,包含许多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传播、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及鉴赏水平的重要载体。所以,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是“大学语文”课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学科价值主要体现在:
1.基础工具价值 “大学语文”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头表达能力的基础之上,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掌握;否则,学生既不易获得新知识,也无法传递取得的科研成果,甚至于直接影响其将来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2.素质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主要从古今中外的典范作品出发,从知识、艺术、情感、思想道德等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其教学内容蕴含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可真正做到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和精神境界。
3.德智教育价值 “大学语文”对于语言表达和文学欣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感悟能力、鉴赏能力;文学作品的丰富的想象性、情感性、思辨性、发散思维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还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和高尚人格的有力手段。教师可采用精讲与泛读、讨论、观摩、鉴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法,适当运用录音、录像、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品位。
二、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的参与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具有特殊意义,校园文化是时代精神在学校的反映。动手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培养人的定位中是一种专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高等院校学生所应具有的综合素质来说,毕竟还是显得单薄。如果缺少了人文修养,无论你有多么过硬的能力,总是接受了一种不完全的高等教育。因此,“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必须将其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此基础上,将高等教育所必须的人文修养,作为提升“人”的品位的重要内容,使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成为具有“职业能力”又具备与所学技能相对应的人文修养的“全面”的人。
另一方面,许多高职院校都处于刚建立和整合时期,缺少必要的经验和可行性操作程序,许多问题,包括“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都在探索之中.因此,对短时间不易见效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校园文化,往往就在紧张和忙碌中被忽略。而校园文化建设又是配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学校进入规范化、有序运转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职业学校本身就存在历史短暂且缺少文化底蕴的问题。要想名副其实,学校的整合就必须以文化的提升作为基础,必须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尽快提高学校的文化档次。同时,高职院校从生源状况来看,与其他高校相比,学生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在素质教育中,除动手能力之外,人文修养也被提到了一个极高的地位。其次还必须通过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而没有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想实现素质教育,塑造人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是不可能的。这种情趣性的文化生活诸如诗歌朗诵会、作品评论活动、写作兴趣活动、歌舞演出活动、文化沙龙活动以及书画展示活动、各种体育竞赛活动等,与课堂的理性文化构成一种完整的校@文化气象。可开展各种人文讨论,各种社团活动,校园艺术节和文化节等,以及多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建设。它们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创造出校园的文化氛围,从而完成对学生丰富人格的塑造。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实践证明,第二课堂活动能够营造健康高雅、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和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包括举办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各类讲座,举办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等,举办专业技能大赛、英语、计算机大赛、模拟竞聘会、学习成才素质大赛等技能竞技活动,举办音乐绘画欣赏、联欢会、故事会、书评会、演讲赛、卡拉OK歌手大奖赛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的竞技活动。
我们的教育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淡化了对人的素质的培养,使教育与社会对人的要求始终没有达成统一。在校学习期间高分数的优秀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相应的工作,学得死、学得单调,成为他们适应社会和在社会上求得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高分数低素质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因此,高职院校要以能力素质为核心,以培养适应于社会岗位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要提倡“职业能力”和“人文修养”并重,两者都是形成学校师生员工群体意识不可缺少的内容,要两手抓,相互协调,像鸟的双翼,飞翔并进,哪一翼出了问题,它都飞不远。总之,高职院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包含两个方面内容的,除了动手能力之外,还需要有综合的人文修养,只有让人文素质与职业能力成为高职学生飞翔的双翼,才能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职业素质培养论文范文3
金工实习过程中传统的车、铣、刨、磨、钳、铸、锻、数控车等金属加工工艺,使学生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掌握工具、夹具、量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产品意识、质量意识,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机械设计工作奠定实践基础。与课堂灌输的理论课不同,学生在金工实习中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取知识,是一系列非常具体生动而实际的过程,这对于工科类各专业学生学习后续课程乃至未来的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基础。金工实习在工厂里进行,实习学生首先必须学习安全制度,接受安全教育,严格遵守厂规厂纪,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安全实习、文明实习,在实习中养成严于律己的好习惯,通过随时发现和纠正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特别是违章操作和事故隐患,初步建立起安全、环保的工程意识,既提高学生责任感和自觉性,也培养了大学生敬岗爱业的精神,有益于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实习操作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工艺技术问题,需要自己运用已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技能独立分析,进行工艺方案的比较,解决问题,分析错误,提炼方法,有利于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任务。人们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中有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它表现为好奇、探索、操作和掌握。对于求知欲强烈的大学生来说,通过实践操作能掌握更多的知识,并对相关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致力于用工程的方法解决环境问题,研究对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对造成污染的放射性物质、热、电磁波等的防治技术。建设项目有关的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包括为防治污染和保护环境所建成或配备的工程、设备、装置和监测手段,各项生态保护设施等,系统学习工程制图与工程设计专业知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动手操作机械、加工设备等实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环境专业相关的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方法及现代企业事业单位的生产组织与管理模式,树立工科概念,培养工程意识,达到理论基础和实际知识的融会贯通。
二、了解行业污染特征,细化工程防护理念
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通过污染源调查,可准备获取企业污染物产生总量、回用、削减量,并筛选出企业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为从源头消减污染,从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控制减少污染提供依据。但行业不同其生产流程、产品及污染物都各不相同,学生通过生产一线的工业见习与参观,了解不同行业污染特征及防护对策,初步培养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环境类人才要具备专业意识,能够用专业知识和方法,找出与环境现象、环境问题及人类环境行为相关的理论原型或依据,分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这种专业知识是普通公众或非环境类专业人士所不具备的,必须经过专业学习和训练。
三、培养环境专业意识,激发专业使命感
专业人才的培养首先是专业意识的渗透,专业责任心的强化,通过生产一线的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的现状与需求,感受环保的迫切性,必要性,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建立品质意识、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专业意识的激发下,通过专业知识的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环境问题及相关人类环境行为的思路方案和优化建议。这种专业能力是通过高水平的专业学习和实习所形成的、环境类人才所特有的优秀专业素质,提高金工实习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初步树立学生环境专业意识。
四、了解专业现状,校准职业定位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元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激烈的岗位竞争等,无不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引起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和心理失衡。目前,大学生毕业不愿进企业,不愿进基层,服务企业的意识尤其淡薄,就业事实与期望值相差甚远,使得环境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参加金工实习是他们第一次走进工厂,拜劳动者为师,向工人师傅学,并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同时接受社会化生产的熏陶和组织性、纪律性的教育。他们将亲身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体验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通过在生产车间的实地实习,培养学生为企业服务的理念,毕业后进入企业相关环保岗位,从而实现学习工作的无缝对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并很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对于大学生形成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勤奋创新的工作态度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必将起到重要的作用。理工科的金工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工艺新技术层出不穷,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日益重要,金工实习内容也迄待改革:首先工业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数控加工、激光加工、超声加工、塑料成形、电极氧化等新工艺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内容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要求,应该在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实践基础上,增强创新设计和先进技能训练。即有利于学生形成对现代机械制造过程及水平的完整认识,也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其次实习对学生的培养面过窄,学生实习对工程实践过程中相关环境要素及环境污染来源缺乏深刻印象,应扩大认识实习教学的比例,积极拓展机会组织学生到先进企业参观学习,使学生对不同行业部门工厂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有更多理性认识。另外,实习中的教学方法缺乏启发性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结语
职业素质培养论文范文4
【关键词】专业课 教学 人文素质教育 方式方法
一、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
1.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现状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的今天,人文素质教育在人才的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等职业院校的素质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必须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然而,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等多个方面。
2.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缺失的原因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人格心理方面的养成过分依赖理论知识的传授,人文教育内容过多强调理论性。人文教育工作者过于寻求理论体系的完整和宏大,评价机制不与受教育者的切身利益相关联,只是倾向于解决一般的道德认知,忽视了人文教育的实践性。人文教育不能贴近高职生的生活、不能贴近社会发展的变化、不能够贴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校园里无论是课堂上“两课”教师的长篇大论,还是课堂下辅导员的滔滔不绝,大都是知识的传授和说教,理论宏大而收效甚微,造成“空对空”的尴尬局面。
二、在教学过程中将人文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的可行性
“科学和艺术是相通的”,科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精神文明,自然科学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可以说,离开人文素质教育的“科学教育”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而离开科学教育的人文素质教育造就的同样也只能算是一种并不丰满的人文素质。这二者的紧密联系为人文教育寓于专业课教学中的进程提供了可行性。
其实,人文素质教育不是单凭某一门课、某一个机构或某个老师就能完成的,它应该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而专业课程作为学生学习的重点,主观上师生都很重视,客观上这些课程有相对较多的课时量,因此,把专业课的课堂作为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其优势毋庸置疑。在此过程中,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将人文知识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及自身实践内化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由此,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此途径得以加强。
三、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
1.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训,加强针对性,顺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
现代企业除了要求员工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而且更需要员工具有优秀的道德品质,良好的团队意识等。那种只有一技之长而德育素质低下的人员已经被排除在企业的选择之外。但是有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却依然存在着严重的“重技能轻德育”倾向,片面追求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忽视了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所以,在校企合作中,学生远离学校到不同的企业去实习实训,校企各方应在学生的德育工作方面真正的合作起来,避免出现所谓的德育“盲区”。
比如,有的学生个人素质很好,在专业技术方面很是精通,算的上是行业中的能手,但是,当他到了某个企业,由于缺乏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等,只想一人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单打独斗,那么,势必会被凶猛的竞争浪潮所吞没。必然的,最终也不会得到企业的青睐。由此看来,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要深入持久的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培养人的目标一定要加强针对性,顺应现代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注重加强学生的抗挫折力,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抗挫折力――也就是一个人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抗挫折力的大小,同人的经历有关,也同人的意识、意志有关。一个能够正确对待挫折,意志比较坚强的人,在同样的不如意面前,他的情绪波动相对就比较少,挫折耐力则相对比较高。
很多学生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历练,心理比较脆弱,这对他们的发展不利。在实践中经历挫败,在挫败后感受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在实际的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的创造一些机会,对学生进行挫败训练,让学生在反复的观察、研究中经历挫折和失败后再体会成功后的喜悦,从而磨砺学生的心性,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顽强的毅力。
3.以人为本,丰富学生生动的个性,充分展示和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使受教育者无批判的接受某种固定的价值体系,过分注重培养对象的标准性与统一性,却忽视了对个体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良好个性的培养,客观上产生了束缚受教育者思想的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几乎实行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作为新时代的骄子,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活动不可避免的受到各种影响和冲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如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元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多元化;就业形式的多元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社会实践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带来他们思想的多变性;社会生活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复杂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差异性;现代科技传媒的多样化,带来他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
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现状,使高职人文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丰富学生生动的个性,充分展示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促进其自由、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理工科基础课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可行性浅析.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3.
[2]田翠英.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创新.现代企业文化,2008,(19).
职业素质培养论文范文5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大力推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在在引导政治方向、激发学生精神动力、塑造学生个体人格和调控学生品德行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前的就业形式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在各高等院校迅速展开,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必须注意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就业形势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视,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存在脱钩的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一是群体自我发展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为群体自我管理上的制度不规范、自我教育上的主动性不够、自我服务上的能力不足等。如一些大学生社团还没有建立较为严格或科学的群体规范和管理制度,有的虽然有一整套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但在实际中并没有去严格执行。二是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一些大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及变化情况不了解或了解不及时、不全面,一些群体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要求不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力素质上的不适应。为此要从各方面关注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问题。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中的作用
1.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前提和基础,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就业的忧患意识,让大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提前进行知识能力准备,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锻炼较强的实践能力,避免出现因目标不明确、所学专业限制、动手能力低下等导致就业难同题。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典型示范、相关素质培养鼓励大学生自身创业.开辟大学生成功就业的新思路和新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部分大学生在道德上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日益突出,诚信意识、法制意识淡薄。反映在就业过程中,更改学业成绩、获奖证书造假、随意毁约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部分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随意跳槽,泄露单位的商业秘密,给用人单位造成很大损失。这些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公众形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针对大学生的这些现象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教育,主要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使大学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爱岗敬业,为他人做出表率。
3.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配合。大学生就业是关系着家庭、学校、社会的重问题,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家庭要发挥好基础教育作用。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发展起着很重大的影响,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往往影响着孩子的价值观念和就业选择。作为家长,应该首先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认清形势,与时俱进,要帮助子女确立适合自身发展、符合自身兴趣爱好、契合社会实际需要的就业目标,教育子女适时调整就业期望值。其次,学校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要拓宽到高校的每一位就业工作者、班主任、专业任课教师身上。鼓励这些主体利用不同渠道向学生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分析整体就业形势及专业就业形势,引导学生面向基层就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再次,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应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要宣传自愿到基层到祖国最需要地方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独立自主、勇于竞争、敢于创新的创业典型。要弘扬在平凡岗位上甘于奉献、爱岗敬业、创造不平凡人物的典型事迹。要营造整个社会诚实守信、脚踏实地、互助合作、勇于奉献的良好氛围。
2.重视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主要是指通过群体的教育、管理等活动去正面影响群体成员的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正面作用容易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大学生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因而群体的正面作用的发挥很充分。同时重视大学生群体的负面作用,就是要重视发现并尽量克服这种负面作用,而这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群体正面作用的效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和有效度。
3.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学生群体发展和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是因为理论认识不清或不到位,有的是因为理论上的认识没有有效地转化为对实践的指导等,这些都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的相脱节。优化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逐步改变这一脱节现象,一方面要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另一方面在实践中不断地深化和完善理论,并不断地用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大学生群体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实践。运用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运用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优化的实践。超级秘书网
在科学的思想方法的引导下,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出发,重视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断的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为今后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开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下会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黄朗,黄含.用科学发展观构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环境,河南社会科学,2009,(1).
职业素质培养论文范文6
【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 科研项目 创新素质 工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9(a)-0238-01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大学里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后,进行的具有总结性的工程、科研训练,是学生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培养的全面提高阶段。它是教学中最后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综合训练,要求学生运用在大学的几年中所学的各门学科知识,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独立(或小组)完成规定的设计(研究)任务。这个教学环节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等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主要教学程序和教学手段。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高低,不仅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亦是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尺度之一。另一方面,学生即将走向社会,面临实际工作的考验和挑战,毕业(论文)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缩小学校与工作岗位之间差距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因此,毕业(论文)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是加强学生创新素质和工作能力的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结合着科研项目的进行,让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与到项目之中,指导了多名机械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对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和实践探索。本文结合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与教师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和工作能力谈一些体会和看法。
1 科学选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大学教育最后一个实践教学环节, 是学生对大学期间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进行综合运用,为深化和拓宽专业知识,初步培养其科研思维和方法的重要实践,培养科研训练和科研能力的机会。所以通过毕业(论文)设计这一重要环节,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作者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都是来源于所承担的国家、自治区和学校的科学基金项目。针对学生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从这些科研项目中,在自己或硕士研究生所做的科研工作基础上选择提取合适的小题目给学生作为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使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为自己科研课题中的一部分。这样的论文课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如在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刚石圆锯片结构的动力失效研究”时,针对普通金刚石圆锯片在锯切时会产生刺耳难忍的噪音,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噪音控制已成为设计金刚石圆锯片的重要指标,项目需要进行新型减振降噪锯片的结构设计。针对学生已经学习了《现代设计方法》课程和部分学生选修了《ANSYS有限元软件》课程。选题“降噪减振结构金刚石圆锯片的有限元模态分析”,要求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寻找锯片噪音控制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以及降噪锯片的合理结构参数。参加的学生对自己能亲自参与高起点科研项目的研究总是感到兴奋和自豪,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科学的积极能动性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由于科研项目一般都是学科的前沿及与工程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学生必须要在十六周的有限时间里完成课题,在具体实施选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题目难度和分量程度的掌握与本科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适应,太难了时间有限不能完成、分量不够达不到要求都会影响学生的论文质量,达不到培养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因此选题要结合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创新技术和教师的科研项目综合考虑,紧密结合专业培养方向,体现专业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度和工作量相适宜,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设计不同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保学生在有限时间内,运用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完成课题。
2 严谨开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确定题目后,在实施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之前,要将毕业(论文)设计的任务书发放到学生手中。任务书讲述科研题目和毕业 (论文)设计题目的意义以及社会应用价值,毕业 (论文)设计环节中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手段在相应领域中的应用和作用,讲清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提出有关具体的要求,指定参考书和提供一些必要的参考文献。让学生对即将进行的课题研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并要求学习相应的专业软件。
学生拿到了任务书之后,还不应马上进入具体的实施。对参考书和参考文献要消化和理解,对研究的题目有更深入的认识,对题目的实施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因此安排3周的时间结合专业方向开展调研,同时教授学生进一步查阅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文献,给出课题相关的关键词等,如振动、躁声、消音原理和模态分析等,利用网上资源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在检索查阅整理和消化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题目的实施方案的可行性、技术创新性进行论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并提出比较详细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写出开题报告。经过开题报告这一环节,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广泛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拟定研究方案和设计方案,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述等能力在内的基本创新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 悉心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学生做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训练基本的科研能力,培养初步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指导教师要悉心地指导学生,对学生研究过程出现的问题及时的给予点播和帮助,深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科研的一些最基本技能,通过正确的研究方法获得研究结果,让学生体会到如何把书本知识应用到课题实践中,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如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的学生根据改善基体结构,阻断节块与被切割材料间因摩擦和撞击所产生的振动在基体上的传播产生噪声,使噪声的产生、共鸣及反弹减弱的消音原理。在老师的指导和研究生的帮助下,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学生们积极参与,对在锯片基体上开阻尼细缝、空冷槽孔和非等间距节块的特殊结构的金刚石圆锯片,探讨各种结构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多种结构参数因素影响的分析,并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为减振降噪锯片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学生们通过项目的进行也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技能。课题组获得授权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多孔基体与非等弧长节块复合结构的减振降噪金刚石圆锯片”上也留下了学生们智慧的影子。
4 结语
经过几年的实践体会到, 将科研项目与毕业(论文)设计相结合, 学生整个毕业(论文)设计的环节可以切实地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增强了本科生的创新意识, 是促进本科生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组织得好可以做到教学与科学研究相互促进。
参考文献
[1] 吴盘龙,李星秀,薄煜明.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10月,第26卷,第5期.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