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阅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1

关键词:拓展阅读;小学语文;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育教学是最重要的启蒙教育,也是培养他们的语言能力和识记能力等重要课程教育形式之一。通过借鉴中外语文的教育经验,拓展阅读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潜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一定的知识积累为课堂教学和习作提供丰富的知识储备,在阅读中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阅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升华,通过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这是因为相对于教材来说,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更加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要。其次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强调的是学生素质的培养,没有考试的硬性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态较放松。再次,拓展阅读的阅读范围广,许多阅读资料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能够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有助于学生的语言积累

小学语文最重要的学习方法就是阅读,而阅读虽然在未对语法结构、词汇表达、中心思想提炼等做明显的要求,但拓展阅读通过阅读过程,可以潜移默化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积累的目的。小学生的拓展阅读,一方面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比较强,对于一些如生字等问题有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通过拓展阅读的一些经典语言的模仿和学习,能够让学生的语言结构更加优化;另一方面,拓展阅读的呈现形式多样,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考虑阅读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多角度的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拓展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实现自我语言的积累。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小学语文的拓展阅读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习作素材,阅读过程中的好词,好句也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增加习作的亮点。

拓展阅读的阅读资料大都是课堂内容的延伸,许多资料的选择也都渗透着审美教育和道德教育,如在体验亲情的拓展阅读《妈妈的礼物》中,就渗透着丰富的母爱,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道德观。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良学生阅读是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阅读是进行母语接触与认识的过程中起着奠定基础的作用,并且对以后的写字、口语、作文等各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21世纪的今天,加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针对目前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情况与实际教学过程,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引导学生领悟阅读的真意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清楚自己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语文教学是为了什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不要太过在意书本的一字一句,而忽视了语言描述的意境与口语表达的意境。叶圣陶老师曾经解释过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头为语书面为文,不可偏指。”这就很形象地说明了何为“语”何为“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通过这样的思想意识去引导学生领悟阅读的真意,把教育的观念转向对学生的语言培养,而不是单一的课文读写。

二、让学生感悟到阅读的乐趣

小学生是喜欢讲话的,性格也很活泼。作为老师,让自己的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是我们的义务。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对每一堂课一定要保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喜欢的人物与事件,并且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每个月也可以单独预备一节课的时间,用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或者故事,来让他们互相阅读交流。在这种时候,对于话题的选择一定是开放的,如喜羊羊和灰太狼,你更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教师在这种问答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是可以分享的,有利用于培养学生喜爱阅读以及自觉进行阅读。特别是在阅读故事和交流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正确地认识世界,或者是发现世界的各种不同,然后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阅读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翅膀的。在一年级的教学中,我曾经找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让我的学生尝试去读,故事内容是一只小鸡与一只小鸭是好朋友,小鸭约小鸡去自己的家里玩,小鸡在去的过程中发现小鸭的门前有一条河,小鸡不会游泳,如果你是小鸡怎么办?如果你是小鸭,你该怎么办?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样的,有的告诉我让小鸡去找其他门前没有河的小鸭玩,有的孩子告诉我小鸭应该帮助小鸡游过去,小鸡以后就会游泳了。在形形的答案中,小学生的想象是丰富的,老师只需要引导他们换位思考一下,继续想象,让他们自己慢慢去琢磨方法是不是正确。

三、阅读的内容一定要符合儿童的心理,注重儿童的表达方式

在一些课本教程中,应试教育的目的太明显,个别老师甚至特意挑出难度比较大的词语,然后专门抄写或默写,对于课文还要求强制背诵。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良好养成,并且容易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在对阅读内容进行选择时,以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认知的读物为最佳。2001年,我国对课本的阅读课程提出,要内容比较浅的童话、寓言与故事,要向往美好的生活情境,要关心自然与环境,要多一些诗歌朗诵和童谣。我觉得这个标准很好地说明了一个问题,只有符合学生的理解,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与想象,以考试为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学习一些成语、短句,其实是拔苗助长的表现。

四、在教学方法上,把“读”这个字贯穿始终

阅读教学的意义,就是教会小孩子看,教会小孩子读。离开“读”这个字,就不算是阅读教学了,当然也搞不好阅读教学。在修订版的小语大纲里,就明确提出了让孩子充分地读,在读的过程中去感悟,也在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去理解情感,接受正确情感的熏陶。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可以播放录音带,让学生跟着录音带慢慢地读,或者是老师自己带领着学生去读。在这个过程中,从模仿语速,到模仿音的高低,到多次阅读之后,学生可以慢慢感受到文章的深意,也培养了孩子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能力。很多老师每天都有布置阅读任务,然后家长签字,但是这没有一个牵引与引导的作用。课堂上,一定要留出一部分的时间,让小孩子读。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争取每天上课之前,让我的学生跟着录音带一起读一些有意思的故事,然后间接性地重复。我并不会要求他们去背,然后我划分一些重点词语,要求默写。在这个放录音带以及跟着课本和录音带朗诵的过程中,我始终是潜移默化、坚持不懈的。我的学生还自己学会了很多词语,普通话非常标准,在后来的写作和写日记中也表现出来了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五、巧妙设置思维情境,更好地引领学生阅读

学生阅读要很好地掌握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他们不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形成阅读能力,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这是因为小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很好地去认知他们读过的内容,有些阅读内容是非常抽象的,老师不应该去强塞给学生。在学习《乡下人家》的时候,我在教导小孩子理解“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时,首先要让他们知道笋子长的是什么样的,春天的季节为什么会让笋子长得那么快,然后为什么要用那个“探”字。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我也会发问:如果你们去野外,看到自己最爱的东西,你们会是什么心情?那么,我们在读这一段的过程中,我们就用这样的心情去读这一段话。如果你不喜欢“探”这个字,不认同这种拟人说法,那么你喜欢用什么字。在教学的过程中,是非常忌讳让学生想象作者的心情的。可能很多的学生并不知道乡村的风景,或者是笋子长什么样的,为什么是春天的代表。这个时候,我们多用一些假设性的问题和引导他们想象,则更合适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爱上阅读,喜欢上阅读。时间久了,就自然具备了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习惯与方法。老师在这种教学模式上可能比较辛苦,课堂也容易有些混乱。但是只要愿意去坚持,一段时间后自然会看到回报。另外,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下,老师也要清除文字上的障碍。在这方面,我的感受是自己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在阅读课之前就告诉学生,可能会有不认识的生字,做好猜想的准备,然后做上记号,边读边想。阅读完以后,先跟同学交流一下想法是否正确,使用工具书或者是课本来进行求证。这个过程,其实也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领悟力以及更加深刻形象地去认识生字。

六、总结

在21世纪的今天,阅读教学是必须注重的教学内容,它跟小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我们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为了他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以及培养独立思维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3

关键词:比较性 求解性 质疑性 创造性 合作性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5-0048-01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宏观而言,阅读和写作一样是没有“定法”的,面对新的形势必须进行不断的创新。但从微观来讲,学生阅读课文也和作文起步一样,又确实有“法”可依。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充分体现出来。而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不只是每篇课文所要掌握的字词、文章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和引导,学会如何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和学习,感悟课文表达的情感,把握课文的主题,学习作者如何布局谋篇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着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要求,属于学习性阅读、接受性阅读。下面就加强对学生的课堂阅读能力训练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性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体裁相同而主题不同的文章,主题相同而体裁不同的文章,同一体裁、主题而选材不同的文章,都可以通过比较性阅读来了解其内容,揣摩其技巧。如六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和《少年闰土》,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不难发现,二者的体裁都是小说,但可以跨越时空,去反映不同的主题。前者反映时期,表现的是抗日根据地的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而后者反映的时代则比前者早,表现的是农村少年闰土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品行。再如二年级的《吃水不忘挖井人》和《的扁担》,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后,很快发现,二者都是写人的文章,反映的主人翁、都是同一个时期的人物,并且两篇文章的主题内容都是写老一辈革命家为人民谋幸福的事。

二、求解性阅读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向学生明确提出若干带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自读的形式循文求义: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划出要点,以便在课堂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求解性阅读。例如:《月光曲》一课是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引导学生展开阅读的:“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让他创作出了这首传世名曲《月光曲》呢?”“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的心?”这一问法本身就给了学生“我即贝多芬”的阅读体验状态,让“我”来亲身经历、感受一下这件事情中的每一个细节,在这样的所见所闻中,“我”会有怎样的所思所想呢?探究“打动”的过程,便是学生不知不觉地去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关注细节背后蕴藏的内容。这样的问题远比“《月光曲》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从中我们体会到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等等类似的问题要深入得多,细腻得多,在培养学生走进文章、走进人物的阅读体验状态方面也要高明得多。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其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通过对学生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增长,为学生今后的写作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通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那么要如何培养小学语文能力,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促进学生在阅读中主体地位的突出

要想更好地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那么就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在阅读中主体地位的突出,使得学生真正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让学生体会阅读、学会阅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中心,在阅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体,从而更好地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确立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一方面要加强对平等、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处于一个引导、参与的地位,与学生共同阅读。另一方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学生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地去阅读,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不断促进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语文阅读能力要想得到更好地培养,那么就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注重。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真正从心里去接受这门课,从而为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动力,也可以为兴趣的持久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加强对阅读的引导,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认真听的习惯的培养,使得学生认真去听读书、听讲解,在听的过程中,要学会去分清老师讲解的重点与难点。另外,要培养学生说的习惯,在课上,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之中,大胆地表达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在阅读实践中,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对阅读的教学时,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有效的阅读,阅读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读,尤其是对于一些启迪性强的文章。在阅读时,可以先初读,再品读,带着问题去加深对文章的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让学生对于文章进入到一个积极探索的状态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逐渐地养成。

三、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注重循序渐进教学方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对循序渐进教学方针的运用。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的学生所提出的阅读要求要有所区别,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与情况来制定阅读要求,阅读难度要有一个度的把握。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进行阅读前,教师可以针对阅读的内容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学一年级就要抓起,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对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要尽可能地低一些,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成功的乐趣,为学生的阅读树立一个良好的信心。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随着学生年纪与知识结构的不断增长,来加强对阅读要求的提高。这样,在不同时期不同年级,对学生的阅读提出不同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地提升。

四、培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就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融入

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单纯地依靠课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融入。要加强对学生把课内所学知识运用到课外阅读中去的引导,从而更好地使得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的知识与课堂知识相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习惯与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靠课外阅读来实践课堂教学中所学到的阅读方法、阅读技能等。由于课堂数量的有限,课外阅读可以更好地扩大知识面,课外阅读可以为阅读提供更多的空间。在进行课外阅读时,我们要尽量加强对课堂阅读所学知识的涉及,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课堂学习的重要性,也可以使得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这样不仅仅可以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而且还对所学过的知识是一种巩固。与此同时,在阅读教学时,要加强对一些文学名著的贯穿,从而引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文学知识。加强课外阅读,要加强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与课外阅读的结合,以更好地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5

一、阅读材料要精选

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从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这些实际情况出发,尽可能地选择与所选用教材程度相当的甚至略比教材浅显的内容,让学生基本上能读懂。如果内容略深,那么就要考虑其篇幅必须短小,而且要有一定的阅读指导。《燕子》这篇文章较大篇幅描写春天的美景,所以我们在教学后可以让学生去找一些描写春天的文章,如《春》、《桃花涧》等文章,加以比较鉴赏。学生很快就会被语言文字的内在的韵味所吸引、所陶醉,读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致盎然。这种不求甚解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接触了高品位的佳作名篇,既让学生积累了规范语言,扩大了视野,提高语文鉴赏能力,又锻炼了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表达能力。为改变阅读的无序现象,教师还应该加强计划性。可以在每学期初制订拓展阅读的计划,而后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及时作出调整,有条件的可以把那些拓展材料整理成为校本教材,成为一个与教材并行的新的阅读系列。

二、阅读数量要适宜

目前的拓展阅读还存在着一哄而上、拓展无度的现象。有些课堂上,忽视对课文的阅读理解而过多过早补充内容,结果导致一堂课下来,学生连课文中的句子都没有读熟;有的教师没有很好地理解与应用文本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却任意拓展延伸。有的教师上《九寨沟》一课,只花25分钟的教学时间,要学生读课文并总结出九寨沟有什么特点,而后就补充了显然是未经剪裁的近2500字的有关九寨沟的传说、风景介绍等等,对于文质兼美的原教材是如何用简练的文字刻画出如画美景的则不再研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特色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显然是有悖于语文课初衷的。

语文教学的一个成功经验就是必须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阅读是必要的,但必须在用足用透教材的基础上开展;拓展阅读固然要重视量的扩张,但更应重视质的提升,要慧目识真,把一些真正的经典性的材料引进语文教学中来。

三、阅读类型要多样

拓展阅读的类型往往分为三种:一是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补充性拓展;二是与课文表达形式相类似的迁移性拓展;三是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比较性拓展。教师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选择相应的拓展阅读的类型和形式。小学语文学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表达形式的学习模仿,并通过阅读学会阅读,因此更应重视迁移性和比较性的拓展。教师有必要选择推荐那些和课文形式相类似的内容,引导学生主动阅读。

把教材中的课文前后串联起来,重新进行阅读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拓展阅读,可以促进知识的归类,提高思维的概括水平。乌申斯基说过:“比较是思维的基础。”教师要善于选取相关的教学资料,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加以对比,使学生由此及彼、组合积累,实现类化、迁移。

此外,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已经多样化。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阅读教学将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方式。网络信息资源的海量化、种类繁多和时效性强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阅读材料问题。网络特有的超文本链接方式、强大的检索功能,使得学习者可以更为高效地检索有关信息,并获得信息判断、筛选等能力的锻炼。网络交互性为阅读者提供了更为开放的互动对话,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发言权。这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四、阅读时间要合理

当前,拓展阅读材料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基本上还是由教师说了算,学生还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且教师在确定拓展阅读材料时,很少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使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教材中有些课文的分量较重,对学生来说,学好课文已经花费了很多精力,但有些老师为了进行拓展,又于教材之外引入了新的内容。这样一来,由于拓展阅读只使用了简单的“加法”,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时间增加,负担明显加重,引起了一部分学生的反感。

我们认为,拓展阅读同样要遵循因材施教和学生主体原则。教师要面对学生,研究学生,尊重他们的阅读习惯、喜好,合理利用时间,抓住他们的兴奋点,和他们一起选择与实际生活贴近或最受关注的文章来学习,使“要我读”变为“我要读”。相比较课文阅读来说,在拓展阅读中,教师的角色更应该是一个顾问、一个帮手,要尽可能提供多方面多类型的材料供学生选择,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图书互助会、班级图书角等,定期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篇目。

小学语文阅读范文6

【中图分类号】G ?摇【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A-0030-02

目前,我县中小学校都在认真学习杜郎口中学、昌乐二中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以“展示”为核心之一的教学模式彰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但在实践中笔者也发现,小学语文阅读展示课存在诸多问题,下面笔者对当前这种已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阅读模式的弊端加以辨析,进而寻求改进策略,旨在让许多借鉴学习者避免走向“非语文”的歧途,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一、忽略读、写、品,导致“语文味”渐行渐远

语文味怎么体现?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 “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有些展示课整堂课下来,没有听到过一次读书声,没有动过一次笔,没有品过一个词语,以展示习题的答案为主,语文展示课变成习题讲评课。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与讨论由于缺少厚实的朗读作底蕴,探究和回答问题往往显得很肤浅。整堂课学习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读与议,学生不能体会文章的主旨及文中优美的句子,加之教师的讲解时间较少,缺少了必要的阅读指导,学生的语感几乎缺失了。学生语文的素养根底很浅,在做课外阅读时感到十分吃力。不能体现语文性的课堂缺少美感,更不能体现语文的学科特点。

二、频繁活动,不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新课改在追求“大容量”的同时,还体现为“立体式”的“快节奏”,其核心是一个“动”字,围绕“动”千方百计彰显学生的主体性,体现“生命的狂欢”。展示课上每个小组都展示,小组代表轮番上场说、演、唱、舞,显得非常活跃。将学生自主独立探究的学习方式排斥在外,以小组合作展示作为唯一的学习方式。这种模式的课堂由于缺失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教师的必要支援,使学生只能在文本的转圈子,貌似多元的解读也远离了文本的核心,将阅读教学引向浅薄与浮躁。语文是一门内容较为丰富的学科,要想在内容涵盖如此丰富的学科教学中,仅凭学生的口头表达难以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三、过度预习,增加学习负担

杜郎口模式强调预习、展示、反馈三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即预习课是展示课的基础(预习不好的课不能上展示课),展示课是预习课的提升,反馈课是学习质量的保证。教师实施流程时过分注重预习的容量,导致学生在课前预习花费大量时间,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学生预习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一是借助教辅资料,将相关分析的答案摘抄在笔记本或课本上,以备课堂上展示讲解;二是二次创作,进行展示课前的资料收集、小作品创作、彩排,为课堂上的精彩表演做准备。这种“过度预习”都偏重于形式,费事劳神,于语文学习并无多大益处,致使诸多环节低效甚至无效。

四、淡化主导,教师成了旁观者

面对“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许多教师经过短暂的困惑后马上接受并付诸实践:既然要把课堂上的时间交给学生,岂不正好解放了自己吗?于是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教师讲授少了,一节课下来老师都没讲几句话,甚至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消失了。课堂上教师淡化了自己的主导地位,教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还停留在浅层次的阅读和讨论上。

五、注重形式,忽视对内涵实质的探究

每一节展示课都是按照规定的流程操作:解读目标――各组展示――测评。课堂上看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效率却不高,笔者发现学生展示时只是照黑板读答案,有些词语、句子都读不通顺,这样的展示实际上什么也学不到。对于课堂知识的落实也不到位,流于形式,知识点往往由各学习小组的组长或者成绩较好的同学讲解,成绩较差的同学常常一脸茫然,只充当课堂的“观众”。黑板上展示的知识,现成的结论比较多,引发探究思考、生成的东西少,导致学生缺乏对课程知识的思考,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笔者认为,小学语文阅读展示课必须回归语文本位,重新审视这些问题:为什么展示?应该展示什么?如何展示?除了展示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学习方式组合,以达到最优化?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根据阅读教学目标,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进而优选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整合

日本学者佐藤正夫将教学组织形式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三种形式,认为它们各有其优缺点,“因此我们不能片面地固执于一种形式,而应当交替运用这三种形式,使它们各自处于准确的位置,扬其利,抑其弊,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展示课要注重学生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有机整合,这样的课堂才会张弛有度、静动相宜。我们强调个别学习,即让学生在课堂上有静读文本的时间,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能够澄心静虑,涵泳领悟,圈点评注,及时将自己的发现和感悟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的展示才会有根有据(紧扣文本)、有声有色(呈现个性化的解读成果),学生才不至于将教辅资料上的解读成果照搬过来。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展示形态的多样化:将小组展示与个人展示相结合,将有序展示与随机展示相结合,这样学生的合作学习不仅有广度,也会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