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认识图形教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认识图形教案范文1
师: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看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请学生认真想一想,动手试一试.
同桌两个人相互琢磨起来.对于教了这么多年数学的教师,这样的题目见得也太多了.脑子里马上就想好了几种应对的答案.我信步在课堂上走来走去.片刻,课堂上小手如林了.
生1:我是这样对折后,再剪的.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还是一个三角形(如图1).
图1图2图3这是个学习认真,性格内向的小男孩.我高兴地说:“对,想到先对折再剪,想得不错,很有方法.”
生2:教师,我觉得可以从这个长方形的点这儿剪,斜着剪,发现剪出的是一个四边形……(如图2)
生3(急切地):我跟他剪的不一样,干嘛非要沿着点剪呢?我就随便剪,剪去一个角,发现剪去的是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有五个角,由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如图3).
了不起,四个角的正方形,剪去一个角,反而会变成五个角的五边形,这个都被他发现了!我禁不住鼓励道:“你真会动脑筋!”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多角度、多渠道地发散开去,看目标已达成.我心中惬喜,赶快进入新课下一个环节.
“老师,老师,”我放眼望去,看见一只高高举起的手,不由得心里放嘀咕:怎么是他?――上课左顾右盼,下课惹是生非,绝对是个人物!难道他又来前言不对后语,瞎说一气,引得学生哄堂大笑.再看看他微微泛红的脸蛋,那欲言又止的样子,莫非他真的有什么新的看法,听听吧!“你说一说呢!”
“传给我的这张纸是破的,我就从这儿剪的,剪出了一个七边形.”我仔细一看:好家伙,这回他可没胡说!说得有板有眼.太出乎我意料了,幸好我没有剥夺他的发言权,这个孩子的想法多么与众不同,多么难得呀!(如图4)
我微笑着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全班学生也一起热烈地鼓起了掌!
图4图5师:孩子们,你们真会动脑筋,说得都很有道理,看来剪的方法还真多.特别是华俊鹏……没等我说完,又有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我还可以这样剪,剪成了一个六边形……”那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如图5)
二、教学反思
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应是师生向未来方向挺进的旅程,课堂上学生生动热烈的讨论、深入透彻的思考、生成问题的多种多样,绝不是仅仅来自学生个性的张扬,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的引领和关怀.特别在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时,教师应满怀期待,携一份信任,鼓励的心境,走进学生的心田.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更要关注那些特殊的个体,在上述的片段中,这个孩子平时上课注意力差,经常惹是生非,学习效果不理想,学生的讥笑,教师的冷淡,课堂上长时间坐着冷板凳,这无疑在他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尊重每个学生,赏识每个孩子,这只不过是我们教师应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良心.而有时我们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认识图形教案范文2
一、《机械制图》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指的是讲课概念要清晰,语言表达要准确,引用论据要真实,论证方法要正确。例如在几何作图时,已知椭圆的长短轴,一般采用四心法来画近似椭圆,讲课时就要注意不要把“近似椭圆”讲成“椭圆”。
“思想性”指的是要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绪论时,除了使学生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外,可根据当前形势,穿行社会发展、就业前景、行业机遇等方面的教育,这样就能有力地感染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效果。这一原则体现了专业技术知识与思想教育的统一。在教学工作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安排和讲授,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正确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专业技术教育,将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起来,寓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反映了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学生的学习是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的过程。为此,要想落实这一原则,首先就要重视理论教学,理论要联系实际。《机械制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必须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但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是为了指导识图绘图实践,为生产服务,将来在生产一线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必须紧密联系实际,对实践性强而又反映实际知识的章节如零件测绘、装配体测绘等内容,适当加强。
3.直观性与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机械制图》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研究由空间物体转换为平面图形的规律,即绘图;二是研究由平面图形转换为空间物体的规律,即识图。而落实直观性原则,即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挂图展示,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加上形象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获得直观感性认识,这是理解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和阶梯。启发性原则,具体来说就是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除了自己要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性格特点,讲课时要循循诱导,富有启发性,而不是简单地灌输。学生作为认识客观的主体,应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逐步去发现和掌握规律,在积极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积极思考创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机械制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直观教学就是在制图教学中运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视图,变得形象、具体、直观,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易掌握、记得牢。例如:在组合体的形体分析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先看一些简单、典型的基本形体,如长方体、棱柱、梭锥、圆柱、圆锥,对照这些形体,熟悉这些空间形休所对应的视图,实现从空间到平面的思维转换,帮助学生将复杂视图分解成简单图形,为识读和绘画组合体视图打下良好基础。通过直观教学,学生更容易理解投影规律,认识实物与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投影要素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印象,有效地培养空间思维想像力,提高了读图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以及音像资料有机结合,运用到教学当中,比传统方式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生动、手段更完善、收效更显著。逼真的三维立体可与抽象的二维工程图相对照,一幕幕动画展示、显现着投影理论、图示方法、绘图技术等,使那些用传统手段无法讲清或难于讲清的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抽象的视图变得直观、形象、生动。优化了教学过程,解决了课时减少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节省了教师课堂板书的时间,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效率。
3.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将多媒体手段运用于制图教学中,借助动态旋转、切割、放大等功能,使操作得心应手,教学形象生动,节约了教学时间。但是很多教师往往是用电子教案代替了一切,电子教案中文字图像什么都有,讲授知识点、画图等整个教学过程都可以在电子课件上展示给学生,殊不知这样教学教师省了不少事,学生也跟着省了不少事,这样课上下来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高甚少。制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投影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知道是怎么投影得来的,没有动手的过程,只是眼睛看了精彩,那只能是过眼云烟,看了就忘,进不了大脑。机械制图教学既有直观性,又有抽象性,必须充分认识学科特点,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运用多媒体优化组合,当用则用,不当用则不用。所谓“适当性”,即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于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之处。切不可单一以多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图形式、搞花架子,其效果不是画龙点晴,而是画蛇添足。例如在讲授组合体视图的画法时,对于相对复杂或模型未能表达清楚的组合部分,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媒体课件解决难点。从而进一步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必须“适当”地与传统教学方法相互渗透,以人为主,以机为辅,扬长避短,相辅相成,才能使机械制图教学达到理想境界。
4.《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CAD技术是现代化制图的需要,它作为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具有摆脱手工绘图的功能,但仍然需要有机械制图知识的支持,机械制图是训练学生的识图和制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思维、树立三维图形和动手绘图能力的课程,是CAD技术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机械制图知识,即使会使用CAD,也将仅仅是一个描图员,因为他不可能创造出新的应用图形及机械图纸。目前基本上所有的职业学校已经将《机械制图》与CAD作为一门课程来教,但如何安排其顺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般是学过《机械制图》后再学CAD,这种教学的结果是把课程割裂开来,仍然是作为两门课程来处理,不能做到用CAD绘图及时地巩固所学的机械制图内容。而将两门课融合为一门课讲授,以CAD为主,《机械制图》为辅,以《机械制图》为线贯穿始终,在讲CAD时与《机械制图》结合起来,时时不忘《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用CAD带动《机械制图》,每讲一节CAD时,对机械制图作相应的简要介绍,尤其是要按照机械制图知识建立三维立体图形去体会CAD作法,在CAD作图完成即初步检验图形,并应留一定量的作业,全部要用CAD来完成,最后训练出来的是能够结合机械制图且熟练掌握应用CAD的人材。这样做的优点是两者兼顾,既应用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又适应了CAD的先进性;既在头脑中建立了三维立体图形,又应用计算机绘制了图形,并且可以较早甩图板绘图,使学生结合机械制图作图法,进一步深入与透彻理解CAD命令。这样一种《机械制图》与CAD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法应是CAD与《机械制图》教法的发展方向,两者合二为一,适合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实际应用技能,形成职业技术能力。
5.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法包括思维参与和实践参与,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方法,它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参与也就是提问式讲课方式,教师在讲课中可以采用自己提问和回答方式来叙述科学或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和转折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听课时能积极思考问题;另一种是教师提问,请学生回答;第三种是学生提问,教师自己或请同学回答。实践参与有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体验法,机械制图常用情景模拟体验法。
三、结束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系统。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采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营建一个相互尊重、合作、互动的课堂学习氛围。此外,要遵循一些教学原则。确保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要达到更佳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尚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
参考文献:
认识图形教案范文3
教学“认识图形”时,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一道练习题:“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剩下的图形是几边形?在下图中画出不同的剪法。”
我预设学生的答案为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如下图:
课堂上,学生很容易得出这三种剪法,教学似乎很顺利。正当我要出示下一道题时,一学生举手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我不置可否地将他画的图用屏幕展示(如右图),看到图形,其他学生纷纷说道:“不对,不对!不能这样剪!”“题目中只给了三幅空白图,说明只有三种剪法。”“我觉得可以这样剪,因为这也是减去一个角啊!”“可他不是沿直线剪啊!”“题目当中也没有说一定要沿直线剪啊!”……在学生的讨论中,我发现了问题所在,问道:“他的画法到底对不对呢?谁想来说说?”一个已经领悟的学生说:“他的画法是对的。因为题目中只要求‘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并没要求一定要沿直线剪,他这种剪法也是剪了一个角,只不过他是沿折线来剪的。”其他学生听后恍然大悟。这时,又有一学生说道:“老师,我还有一种剪法。我受刚才那位同学不沿直线剪法的启发,沿曲线在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我用屏幕展示他的画法(如右图),其他学生都露出赞叹的目光。看到学生想出了这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想法,我追问:“还有别的剪法吗?”全班学生陷入思考之中,有的同桌小声讨论起来,有的画出了其他剪法的图样。经过展示、讨论,以下这些剪法都可以归类为沿折线或曲线的方法来剪。
在巡视过程中,一个学生的草图触发了我的思维,我把他的草图展示在屏幕上(如右图)。看到这种剪法,学生又纷纷讨论起来:“不能这样剪吧?” “只能剪正方形四个角中的一个。”“他剪的是对的。题目中说‘在一个正方形里剪去一个角’,不就是像这样吗?”“这也是从正方形里减去一个角,符合题目的要求!”……经过学生的再次激烈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剪法也是对的。同时,学生提出质疑:“题目中只给了三个空白图,其他的剪法该画在哪里呢?”“如果这是一道考试题,该如何处理呢?”……
案例分析:
一、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更要精心设计练习
教师通常对新授知识的教案都会精心设计,但对练习课或作业中的练习等则欠缺准备。其实,对学生学习知识和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新授课中,在练习中也有收获。如教师的自编题、配套的教辅题等,有不少是教材中没有涉及的,其难度、深度、广度都有所超越,学生接触到这些练习题时,教师的集体讲评过程对他们来说不是练习,更多的是新授。由此可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本的新授部分,还是学后的巩固练习部分,教师都要精心准备。只有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二、教师不能过度相信自己的教学经验或教学直觉
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所说的话、传授的知识就是真理,不会有错。有时,教师的想法未必一定是准确的、全面的,当出现错漏时,教师要敢于承认、发现自己的错误。其实,课堂上有些学生的解题方法、思路比教师还要胜出一筹。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权威”,正确对待自己的错误,及时抓住契机,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从错误中获得更多的知识。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错误是重要的教学资源,错误往往不是一个结果,而是进步的起点。
三、训练、开拓学生的思维可以在任何细节中进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满足于例题的演示、讲解,而应引导学生去探求“变异”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如在学生对某个问题有了自己的解答时,教师不是马上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是以一种激励其探索行为的方式延迟对具体解答的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互相启发的氛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创造性想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呈现并演示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表述的形式,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弱至强,在感悟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可以在教学活动的任何细节中进行,因为它随时可能成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生长点。
认识图形教案范文4
关键词: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 工程算量软件 概预算课程 上课步骤
建筑工程概预算主要是针对建筑工程的投资或者费用组成进行估算、概算、预算,为业主进行投资控制或者施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以及招标和投标提供充分的数据依据,是土木工程专业和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不可缺少的必修课程[1]。建筑工程概预算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计算的方式和图形的理解没有固定的模式,学生在学习中看到的图形又是平面的,对实物和纯概念理解不到位。因此有必要从识图开始,将抽象的平面图形转化成立体实物图形,将枯燥的概念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是无法解决这一难题的。结合多年的教学与实践,我认为运用工程算量软件,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该难题便迎刃而解了。下面我将上课步骤讲解如下。
一、概括地讲解概预算定额的概念、编制过程及简单的应用
目前的教材都会用大量篇幅讲解定额的概念、定额的编制、定额的应用,整个讲解过程都是一大堆很难理解的文字,学生为应付考试只能硬背,久而久之便对该课程失去兴趣。因此这部分内容不能用太多时间讲,应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定额,然后循序渐进讲解什么叫建筑工程定额,其实定额就是消耗量标准,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再简单讲讲这些消耗量数据编制原理及过程,最后打开预算定额,教学生简单的应用,即如何查找定额就足够了。
二、介绍概预算的概念及工程量清单编制步骤
概预算的编制其实就是应用定额的过程,即将建筑物分解成分项工程后,对各分项工程进行组价再汇总的过程。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理解了概预算的定义。对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先得理解工程量清单的概念,工程量清单就是将各分项工程或结构构件的名称、特征和数量填写在一张表里,即清单表。有了这样的认识,这部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详细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
这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讲工程量计算规则时不能简单地要求学生背文字,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以往我们也采用了工程范例,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因为范例图都是平面的,往往看一个构件要翻好几张图纸,学生一则看不懂,二来觉得没兴趣,不少学生最后干脆放弃。现在有了工程算量软件,老师可以提前用软件画好图形,讲到哪条计算规则时就将图形打开给学生看,要看平面图就看平面图,平面看不懂就看立体图,这样学生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了。每讲解完一条工程量计算规则后,举一实例将工程量计算出来(包括清单和定额工程量一起算出)。下面我以“神机妙算四维算量软件”为例讲解工程算量软件在《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中的应用。
从建筑面积的计算规则开始,利用四维算量软件画好一些图形,有单层的,多层的;有坡屋顶的,也有平屋顶的;有楼梯间及电梯井的;室外有阳台、雨篷及台阶的,等等。总之,规则里有的类型都在图形中体现出来,然后要讲哪条规则就将对应的图形调出来,边讲规则边看实物图,平面图及三维图都能看到,易于学生理解。
接下来讲实物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先是基础工程。根据基础的类型画好一些图,讲到哪种基础将对应的图调出,学生不但学会了计算规则,就连以前不认识的基础也认识了。然后讲主体工程,按结构类型画好几种不同结构的房屋,如砖混结构、框架结构、框剪结构等。将每种结构的三维图一个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们“开窍”后,各种构件的计算规则不讲都知道怎么回事了。最难的可能是钢筋的计算了,钢筋的计算规则倒很好理解,但是构件里钢筋根数太多,要看懂钢筋图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以往学生就是因为看不懂图而没法下手,现在有了算量软件就再也不用怕了。“神机妙算三维钢筋”中有各种构件的钢筋配筋图,我们可以打开图例详细讲解每根钢筋的计算过程,然后以工程范例为例,边做边讲解,整个过程都可以见到三维实体,学生们既感兴趣又容量理解。
对于装饰工程的工程量计算,我们也可用“四维算量软件”画好房屋的装饰图形,告诉学生楼地面、墙柱面、天棚及其他需装修构件的位置,学生看到了实物很快就懂得了计算方法,然后对着实物图讲解各种装饰类型的工程量计算规则。
讲完实体工程量的计算规则,接下来要讲措施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打开前面画好的图形,对应各砼构件实物图讲解砼模板是如何支的,有的构件在浇筑时还必须搭设脚手架,通过这种方式的讲解,砼构件的模板及脚手架工程量计算规则也就掌握了。对砌筑工程及装饰工程的脚手架计算规则也可用类似的方法讲解。
四、详细讲解清单综合单价的构成
综合单价是指完成一个规定计量单位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项目或措施清单项目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和企业管理费与利润,以及一定范围内的风险费用[2]。
有了前面的知识作铺垫,计算各项清单的综合单价也就不难了,此时教学生套定额,查出定额人、材、机消耗量,用消耗量乘以实际单价得出人、材、机费用,再定出管理费率与利润率及风险率,这样综合单价就出来了。在具体操作时可利用“神机妙算套价软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介绍项目费用构成及汇总打印项目费用报表
前面主要部分介绍完后,费用构成及汇总就容易理解了,此时先详细讲解每一种费用的概念及计算,再使用“神机妙算套价软件”,结合工程实例将清单计价法与定额计价法各演练一遍。大致的操作步骤是新建文件、选择已预设好的取费表模板、找出清单编码及定额子目、输入工程量计算汇总,马上就生成我们需要的报表。计价、汇总、分析、显示,打印一气呵成,效率及概预算的质量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工程算量软件及多媒体的运用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因此,教师必须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讲授模式,积极采用启发思维式的对话教学。教师再也不能用僵硬的教案和法则对待学生,要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发展为出发点,通过与学生的对话,使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发展真正同步起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并积极参与讨论,主动修正自己的不足。同时,各种工程算量软件及多媒体技术并非高深莫测,可望而不可即。只要肯钻研,我们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运用。
参考文献:
认识图形教案范文5
所谓“有效预设”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课前的预设是充分的;二是课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紧密的。每一次的预设都是在对教材进行充分的研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的,课堂前的预设在课堂上的运用直接导向学生的生成,唯有这样的预设才是有效的。正如杜威所说:“每一位老师带着自己的哲学思想走向课堂,愈是优秀的教师,设计教案的水平与质量就愈高。”有效的预设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究各式各样的预设,力求通过预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得课堂教学具有别样的精彩。
一、情境预设
情境预设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学习内容来引入一个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情境的预设必须与教学目标息息相关。情境预设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最终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时展,尽可能地预计和考虑学生学习活动的各种可能性,去挖掘和追求教材的延伸义、拓展义,超越教材。
例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七册中的《温度》一课,教材中创设了从天气预报中获取信息的情境,目的是激活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各地的气温,发现零度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再通过读、写零下温度,比较两个零下温度的大小,体会负数、负号的特征,从而初步的感受和理解负数。
在第一个班级授课的时候,我直接出示一个天气预报的视频文件,让学生直观感受温度的表示法,然后就直接进入负数的教学。我发现整个课堂比较沉闷。通过反思,我认为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情境中,激发不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导致的。于是,在第二个班级授课的时候,我就改变了策略。我只出示了一份天气预报图,然后让学生模仿天气播报员来播报一下自己喜欢的城市的气候状况,学生就非常的踊跃。我还要求学生把他们播报的城市的气温用数字表示出来。这时,第一个学生不知零下五度该如何用数字表示。情境预设就产生了很大的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知道了自己还不了解的数学知识。并且,通过这样的情境预设,他们对于负数的印象就非常深刻了。
情境预设的直观、生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情境预设不能滥用,必须与课堂学习紧密结合的才是有效的。
二、情感预设
情感预设是很多教师所忽视的一种预设情况,因为情感是隐性,它不呈现在教材中,它只隐藏在学生的内心深处。但是,情感预设又是很重要的。有效的情感预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让他们投入百分百的精力去学习。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绝佳途径。
情感预设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在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育氛围中,师生才能敞开心扉、交流体会、切磋论辩,共同提升思想,共享课堂精神之旅。教师在与学生和谐交流的过程中,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利用这种情感预设生成有效的知识。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也是现代学生所需要的。
情感预设要考虑到个人的因素,要因人而异。对待优等生和后进生,教师必须用不同的情感预设。对待优等生,教师应鼓励他们多思多想,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对于后进生,教师应该多鼓励,多引导他们寻找解题的方法。不要一棍子把他们打死,或者把他们扔在一个无人理会的角落。教师在课堂上应多提问后进生,发现他们有进步的地方应适时给予表扬。
情感预设既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多元预设
多元预设是指教师根据教材和学情做出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预设。教师既可以对教材内容做出不同角度的预设,也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层次做出不同侧面或者不同层次的预设,而这样的多元预设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获得有效的数学能力。
比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时,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活动一:(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正方形)(5~6分钟左右)
谈话: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不同形状的物体,老师就带来了几个老朋友,你们想不想看一看?
教师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三棱柱。
指名口述三棱柱名称,并且一起亲切地叫三棱柱的名字。(初步认识三棱柱)
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正面是什么形状的?指名口述。
活动二:(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认识,体会“面在体上”。)(20分钟左右)
1.小组合作摸一摸:摸一摸桌子上的物体,并且互相口述摸到的那个面是什么形状的?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利用画一画、印一印方法验证所看到的那一面是什么图形?
师:请把你摸到的最喜欢的那面印在或者画在纸上。然后比较这一面和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3.举例:教室里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三角形的?
4.课件出示:几种交通标志牌,还有硬币、球等,认识物体上不同的形状。
5.猜一猜:课件出示:几种不同物体
(1)哪个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
(2)哪个物体的面都是正方形的?
(3)哪个物体的面是圆的?
(4)哪个物体的面是三角形的?
6.指名将四种不同形状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其他小组合作把手中的彩色图片按照不同形状分类,并且展示。
活动三:(巩固对四种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的有趣性。)(13分钟左右)
1.教师说明要求
师:拼之前组长进行小组分工,然后进行试拼在磁力板上。拼好后数一数每种图形用了多少个?
2.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图片拼出自己喜欢的物体
3.展示汇报
4.教师小结:我们用手中的图片拼成了这么多不同的物体,看着这些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通过这样不同层次的多元预设,为学生创设了大量的探索、体验与创造空间,激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获得了数学知识和数学能力。
四、动态预设
动态预设是指教师的预设不能够单一机械,应能根据课堂生成情况作出适当的调整,应是动态发展的预设。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金铎老师在回答有关“怎样才能有效地调控和驾驭课堂,处理好课堂预设和课堂生成的关系”时说:“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预设的教学过程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样的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儿童文化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扩大,这比任何所谓的知识目标更为可贵……”课堂生成的重要性也预示着教师在教学过程应针对课堂的实际情况随机应变,预设中留出一定的空间作为动态的随机调整。
例如,教学“商不变的性质”练习课时,我原先做了一个情境预设。但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很灵活,课堂气氛很活跃,预示就取消了这个情境预设,这样使得整堂课显得紧凑、有序。
再比如,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已经知道了圆的面积公式。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原来的教案进行教学,这部分学生势必不感兴趣,思维得不到发展,因此,教者略改了原有的预设思路,引导这部分学生怎样验证出圆的面积公式。
认识图形教案范文6
一、尊重每个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刚入学的新生对一切都很陌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恐惧心理。在入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中,笔者是这样进行入学教育的:“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一个数学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有很多知识,有很多有趣的游戏,以后就由我带领你们一起去游戏,一起去寻找知识。老师喜欢爱问问题的学生,谁问得多,谁就越聪明!”下课时,笔者和学生一起跳绳,一起做操,一起做游戏,还跟他们谈心。学生都把笔者当大姐姐看,上数学课时就放松了,不紧张了。教师很多时候都忙于备课、上课、改作业,没有太多时间和学生接触,即使接触也是与数学知识相关联的。教师不妨蹲下身来和学生一起聊一聊生活常识,聊聊他们的兴趣爱好,这样更能让他们喜欢教师,喜欢上数学课。
二、精心设计教案,上好每节数学课
新的数学教材与以往相比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基本的数学知识还是显得枯燥乏味,学生提不起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兴趣呢?
1.设计生动有趣的教案
在课前,笔者参考新的数学教材,对照以往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再浏览网页,查看别人的资料,设计出合适的教案。这样,就将难度降低了,学生自然能接受。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一只猴子来到果园,摘了3个桃子。小猴忍不住吃了一个,又吃了一个,再吃了一个。这时候,小猴还有几个桃子?”以此来引出“0”的知识,学生听得可认真了。这样的情境设计,学生就像听故事一样,很感兴趣。
2.制作形象直观的课件
课前,笔者要查阅好多课件,综合各个课件的精彩之处,根据自己的教案,做出形象直观的幻灯片。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单元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地数出重叠的正方体块数,笔者将正方体的上下两层分离,用课件演示,学生就很直观地看到了躲藏的一个正方体,知道上面一层的正方体不是凌空挂着的,而是由下面的正方体垫起来的。
3.利用儿歌帮助学习
现在的学生都很聪明,一学就会,但也很容易忘记。为了能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笔者在数学课中设计了一些有趣、顺口的儿歌。例如:在教学“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一课时,笔者设计了这么几句顺口溜:“开口在前大于号,尖尖在前小于号。不管大于和小于,嘴巴总朝大数笑。”这个儿歌很容易帮助学生记住大于号和小于号开口的位置,后面一句更是告诉学生正确填写的方法。两句简单的顺口溜,就让学生成功掌握了知识的关键之处,顺利突破了难点。
再如:在教学“看图列式”时,学生对数量关系总是搞不清、理不顺。为了能更快、更容易地分析数量关系,笔者又编制了这么一首儿歌:“小问号,在尖尖,求总数,用加法;小问号,在两旁(具体题目中说“在左边”和“在右边”),求部分,用减法。”“小问号”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好像是朋友一样。在哪里,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了题目的数量关系。当然这些设计必须在新课第一节课时就重点强调。第一课的教学,学生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若第一课没学好,课后再怎么补习,都是收效甚微的。所以,笔者很重视第一课的有效设计与教学。
4.利用游戏提高兴趣
游戏是人人都喜欢的活动,在数学课堂中,适当配上一些小游戏,能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俞正强老师曾在一次市级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展示了一节一年级的数学课,笔者印象最深的是他和学生的对话。教师说:“请你跟我这样做。”学生说:“我就跟你这样做。”这样,一位著名的高年级段数学特级教师将一年级的数学课上得生动活泼,突破了知识的难点,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居然忘记了下课。笔者回来以后也“照葫芦画瓢”,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笔者认为,在低年级段学生的数学课教学中(尤其是一年级的数学课),偶尔采用像俞老师那样的游戏教学方法,效果还不错。笔者在教学“2~5的分与合”一课时就是这样做的。教师说:“请你跟我这样说,5可以分成1和4。”学生说:“我就跟你这样说,5可以分成1和4。”又如:在教学“10的认识”中,笔者和学生一起做凑十的游戏。教师说:“我出1。”学生说:“我出9。”教师说:“我出4。”学生说:“我出6。”
学生都喜欢上笔者的数学课,有了游戏的参与,课堂就像学生的乐园,学生学得欢快,学得有趣。
三、善用激励话语,激发学生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