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1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4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洛阳接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洛阳拥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资源,但是在游客印象里最深的估计也只有龙门石窟和白马寺和“甲天下”的牡丹花了。提起洛阳,人们心中除了出现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外再无其他。而造成这种局面就是因为洛阳旅游特色单一,在大力宣传洛阳牡丹、龙门石窟、白马寺外,忽略了其他旅游景点的宣传与营销,从而使洛阳的众多旅游资源埋没在这三样盛名之下,发挥不出自身的优势。
(二)旅游产业规模小,链条偏短
洛阳众多的旅游资源与洛阳现有的旅游产业规模并不相称,在硬件方面,洛阳现有的星级饭店、旅行社数量等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城市相比较少。在软件方面,高素质旅游人才、高质量旅游服务也显得捉襟见肘。旅游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带动效应不强。除了旅游产业规模不大以外,洛阳旅游产业链条偏短也制约了其旅游业的飞速发展,目前,洛阳的旅游业还是停留在传统的观光层面上,新型的旅游产品偏少,旅游业链条短小,旅游项目局限,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带动性不强。
(三)基础设施薄弱
面对飞速发展的旅游业,滞后的基础设施又成为阻碍洛阳旅游业发展的新瓶颈。每年牡丹花会期间,由于宾馆、酒店价格飙升,房源严重紧张,很多游客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住宿的地方,除了星级酒店、宾馆外,游客集散中心、旅游交通停车场、旅游公厕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多个旅游景点一到旺季就会出现人群拥堵、车辆堵塞的局面,导致我出不去,你进不来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景区景点在游客心中的形象。
(四)旅游高素质人才缺乏
目前洛阳旅游业人才状况是旅游专业高素质人才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服务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首先,熟悉景区规划、线路策划、营销推广等方面的专门技能人才非常缺乏。其次,由于旅游产业的门槛对文化素养要求不高,造成了旅游从业者学历层次普遍偏低,多为高中、中专,本科、硕士、博士学历的人才非常稀少。再次,由于旅游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基层的旅游从业者普遍专业知识匮乏,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造成坑蒙拐骗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旅游目的地的形象。
三、洛阳旅游业发展对策
(一)加强旅游特色建设,提高综合竞争力
针对洛阳来说,除了宣传龙门石窟、白马寺和牡丹花外,也要打造其他知名资源品牌。一、对其他的重点景区,白云山、老君山、伏牛山滑雪度假乐园、龙潭峡等,要深入到景区内部,因地制宜,突出每个景区的特色,从而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景区。二、针对洛阳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要将旅游与文化充分融合,以文化为载体,旅游为形式,推进二者的互动和融合,突出文化旅游特色,从而增强旅游吸引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二)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促进产业融合
洛阳旅游业要想飞速发展,必须要加快建设一批龙头企业和产业园区,以强带弱,引起连锁效应,从而促进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开发、和谐发展,保证洛阳旅游产业在“科学、和谐、高速”的轨道上发展。在加快旅游产业规模建设的基础上,也要使旅游产业链条增长以及促进各产业间的相互融合,使传统的观光旅游朝着更加多面、多类型的旅游项目发展,同时可以使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环保型特色工业等想融合,促使洛阳形成旅游产业规模宏大、链条齐全、各产业相融合发展的健康局面。
(三)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针对洛阳所出现的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一、加快旅游住宿设施建设,加大规模建设一批中低档的经济型酒店、家庭旅馆等,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住宿需求。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城市交通,加快改造和建设一批停车场、超市、公厕等,增设城区到各旅游景区以及旅游景区之间的旅游专线车。
(四)提高旅游产业员工素质,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
高素质的人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随着国际环境的大发展,旅游产业的全方位人才显得更为紧俏,因此,要想旅游产业发展的好,人才要留的好。一、加大投资,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更多高学历、高水平的旅游人才。二、加强对各旅游产业员工的培训,可以聘请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培训讲师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培训,也可以定时参加各项相关的培训班,从而提高员工的素质。三、加强旅游产业人才的监督与考核,严厉打击相关违法行为。
四、结论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2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收入;旅游资源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者在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后向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而旅游能满足消费者高层次的需求,所以近几年国内外旅游市场都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06年湖南省也将旅游业确定为本省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湖南省的就业人数的增加,还为餐饮等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一、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本文主要从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这两个总量指标出发来看近几年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
1.湖南省旅游人数
近年来,湖南省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2009年湖南省接待游客总数为16065.03 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5934.16万人次,国外游客130.87万人次;2010年接待游客总计20587万人次,同比增长28%,其中国内游客20397万人次,同比增长28%,国外游客190万人次,同比增长45%;2011年湖南省接待游客总数上升至25500万人次,同比增长23%,几乎是2005年接待游客总人数的4倍,其中国内游客25273万人次,同比增长24%,境外游客227万人次,同比增长19%。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湖南省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接待游客人次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增速较快都在20%以上,其中国内旅游市场一直处于平稳增长的态势,增长趋势较好,而相对国内旅游人数,入境旅游人数则增长缓慢,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湖南省旅游收入
近年来,湖南省旅游收入也是呈上涨趋势。2009年湖南省旅游总收入突破千亿大关,总计1099.47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37.43亿美元,旅游外汇收入6.73亿美元;2010年旅游总收入上升至1425.80亿元,同比增长30%,其中国内旅游收入178.23亿美元,同比增长30%,旅游外汇收入9.06亿美元,同比增长35%;2011年旅游总收入为1782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22.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旅游外汇收入1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2%。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湖南省旅游收入逐年增加,为湖南财政收入的增长做出积极贡献,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上升,2011年达到99.%,由此可知湖南省的旅游发展主要还是依靠国内旅游市场,而入境旅游的发展速度相对国内旅游发展速度来说相对较慢。
虽然总体而言湖南省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在全国来讲都是较快,但是发展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二、湖南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旅游资源开发不合理
湖南省的自然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南有衡山北有洞庭湖,这也是近几年游客人数增长的重要原因,但在资源开发方面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是缺乏规划,湖南省旅游景点数量很多,但大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尤其是一些地方只顾地方利益而不顾全局,导致全省旅游景点的开发没有统一规划,整体优势得不到体现;其次是盲目开发,近年全国旅游业发展如火如荼,尤其是一些本来落后贫困的地区因为开发旅游而富裕起来,使得很多地区、部门都开始盲目开发旅游,而不顾本地区的实际状况,造成很多旅游项目建成后入不敷出,严重浪费资源。最后是后期管理不到位,许多旅游景点在后期管理上存在很大漏洞,虽然吸引了大批量游客,创造了巨额的产值,但对生态环境也造成极大的破坏,这种只顾一时之利的做法不利于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2.旅游品牌建设落后
湖南省旅游品牌建设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旅游品牌定位不清,湖南省旅游景点数量很多,但普遍质量不高,在旅游品牌打造上缺乏创新,很多旅游品牌找不到自己的特色,很难在同类型的景区中脱颖而出。其次旅游品牌影响力不足,近几年湖南省虽然已开始注重旅游品牌建设,但成效不大,影响力不足,广告投放少,营销方式单一,目前除了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这个品牌在国内外市场有知名度外,其他旅游景点的品牌影响力仍有待提高。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对旅游需求的增加,一些旅游景点导游收取回扣,店主以假冒真,以次充好等恶性事件层出不穷,这严重影响湖南旅游景点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一些景区尤其是知名品牌的旅游地,虽有优美的风光如果没有与此相配套的优良服务也是枉然,所以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史极为重要的。
4.相关产业发展不足
旅游业发展是否好,不仅看景点的建设,配套产业发展的好坏也会对其产生影响,而湖南省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明显不足,比如在吃方面,湖南的小吃很有特色,但不集中未形成规模;在购物方面,缺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在住方面,酒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管理不到位。这些都会影响湖南省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惠州;滨海旅游;现状;对策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滨海旅游岸线长达20多km,滨海地区主要位于惠阳区和惠东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依山傍海,景色优美,气候宜人,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具备发展滨海旅游业的先天条件。其中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10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 420万元。大亚湾旅游区,2006年全年接待游客53.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5亿元。尽管惠州市有着得天独厚的滨海旅游资源,具备把滨海旅游业做大做好的基础条件。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惠州市滨海旅游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影响了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惠州市滨海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滨海旅游产业规模不大,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
目前惠州市滨海旅游产业规模不大,与旅游景区相配套的交通、通讯、环保、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薄弱,仍然满足不了游客的需要,远远落后于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以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为例,县政府及有关部门投入2 000多万元新建的海滨公路从根本上改善了主干道的交通状况,但仍存在着供水、供电以及景点交通等“瓶颈”。特别是供水问题,高峰期的矛盾尤为突出。
此外,旅游景区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二轮摩托车参与交通运输较多,秩序比较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2.滨海旅游产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
一是缺乏科学管理。对于旺季游客过分集中的现象缺乏科学的疏导而在旅游淡季又忽略了景点维护,造成了旅游资源的破坏。比如在黄金周期间,旅游景区人满为患,缺乏合理的疏导措施。住宿、饮食、购物等价格比平时高,出现价格乱调现象。
二是重产值、轻视环保。发展旅游业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资源的损耗、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虽然国家反复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但对于基层领导和经营者而言,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始终是个两难选择。许多旅游景点在开发过程中,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短期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是旅游从业人员聚散过频,经营分散,质量控制缺乏保障,产品低级庸俗,影响了滨海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3.滨海旅游业的无序开发,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
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过渡,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附近海域的滨海养殖业,破坏海岸带山体、植被,也限制了工业的进入。目前,惠州市滨海资源开发上,比如大亚湾中海石化的落户,将带动以石化为龙头的上、中、下游石化产业圈的形成。由于这一产业的特性和该区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因素,在大亚湾的部分海岸已无法开展以沙滩休闲为主的休闲旅游。但是目前从惠州的产业发展结构来看,第二产业仍然是主导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还是比较小。惠东的稔平半岛,就其滨海资源的特点,为保护环境和利用滨海资源,也不能建立大型工业项目。稔平半岛对大亚湾的海洋生态环境起保护作用,为大亚湾核电和南海石化及上中下游产业产生的环境问题,承担着环境净化和生态再生的功能。
4.滨海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
目前,惠州市从事滨海旅游业管理和服务人才缺乏,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总体不高,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淡薄,应对市场的能力较低。互联网和计算机等现代管理方式应用不够,很多滨海景区的发展只停留在网站的建设上,缺乏高级的管理技术来进行滨海旅游业的管理,这些都影响了惠州市滨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5.滨海旅游业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客源市场有限
目前惠州滨海旅游市场的辐射范围比较狭窄,游客主要局限在广东省内和港、澳地区,客源市场有限。而广大的周边地区以及内陆地区游客比例偏低,这与惠州市滨海旅游宣传的力度不够有关系,难免有“养在深闺无人知”的情况。
6.滨海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比较滞后,景点硬件落后,特色不突出,旅游景区缺乏区域综合竞争力
目前,惠州市的滨海旅游资源除巽寮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外,各景区景点没有编制详细规划。滨海旅游业仍以“3S”(阳光、沙滩、海水)为主调的传统滨海旅游模式,各景区(点)功能单一,档次较低,规模小,品位不高,不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如巽寮湾滨海旅游度假区目前的开发,实际上仍处于各个投资商圈地和分割自然景区的状态。沙滩被投资商分割成若干块,未能按照原来的总体规划的土地使用功能进行安排,小而散的特点相当突出。同时,由于缺少总体规划,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缺乏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无法形成有效的景点结合,缺乏有整体特色和吸引力的品牌景区。又如双月湾景区,缺乏有效的规划,景色单调。
此外位于平海镇的南门海,仍处于原始未开发的状态,造成滨海旅游资源的严重浪费。明代洪武年间修建的平海古城,经历了600年沧桑,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四座城门楼、部分城墙。但是这些历史人文资源略显单调,现代民居与古城楼搭配不协调,缺乏有效规划。
二、惠州市滨海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抓好滨海旅游资源的规划修编工作,促使滨海旅游业走集约型发展之路
2000年市人大通过的《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形势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进行修编工作。
一是惠州市滨海资源的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鉴世界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促进惠州市滨海旅游业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二是规划设计中强调控制开发强度,合理确定最大承载容量,把滨海资源的保护同国土整治结合一体。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坚持走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集约化发展的道路。
三是规划中注重培育特色“拳头滨海旅游产品”,使滨海旅游内涵丰富化。以“百里生态旅游长廊”建设为龙头,加快培育特色滨海旅游产品。包括以龙门温泉、惠州汤泉、南昆山温泉、矮陂温泉为主的健身度假游;以大亚湾华海度假区、东升渔村、小径湾大甲岛、三门岛、巽寮湾旅游区、海龟自然保护区为主的滨海休闲旅游;以大亚湾中海石化、数码工业园等为主的园区工业游;以惠阳镇隆、惠东客家围龙屋及惠东黄狮古宅为主的客家风情游;以平海古城、香溪堡及龙门古建筑群、惠州黄氏书屋等古迹为主的历史文化游。
2.不断完善滨海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逐步完善通往各旅游景区(点)的道路,把各个旅游景区(点)的线路有机地连接起来。加快旅游景区(点)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设置多种类型和级别的住宿设施,为国内外观光客提供各种档次的宾馆、商业旅馆、度假村、野营帐篷区。同时布置一部分吸引房地产的度假别墅,以增加经济效益。
三是商业餐饮服务设施坚持多样化原则。惠州的滨海游客多来自广东、港澳,广东人在饮食方面有着特殊的文化,俗语“食在广东”。因此应该在坚持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丰富各种饮食文化内涵。
四是做好安全工作,整顿旅游景区交通运输秩序,规范二轮摩托车运输行为,为滨海旅游业发展创造一个安全的氛围。
3.深化企业改革,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市、县旅游管理部门要积极引导和支持旅游企业,深化内部改革。要以资本为纽带,引导企业进行股份改革,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争取今后几年内形成若干个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各旅游企业要深入开展“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的活动,按照现代企业标准,建立健全各种竞争、激励机制,转变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市、县旅游管理部门要积极参加全国诚信旅游示范单位和省百佳诚信单位的创建,推动诚信信息库建设。继续开展“十佳旅行社”、“星级饭店服务明星”、“优秀导游员”等评优、评先活动。
多渠道引进资金雄厚的企业投资滨海旅游项目,建设旅游精品。以南海石化项目为依托,打造惠州旅游新亮点。大亚湾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集聚了一大批大规模的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并成为惠州市商务旅游的最大宣传亮点,拉动了整个惠州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吸引了各类人流陆续涌进大亚湾,涌进惠州。各级政府要抢抓机遇,借壳牌石化项目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吸引旅游项目投资资金。
4.加强滨海旅游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于滨海旅游业
科技是基础,人才是关键。惠州市滨海旅游业要获得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快人才尤其是高中级人才的引进步伐。特别要注意引进旅游规划、旅游营销、导游、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才,发挥他们的作用。二是要抓好现有队伍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这是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培养一支业务精、服务好、作风正的旅游人才队伍,为惠州市滨海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三是要建立和完善用人、留人的工作环境和关心人才的良好氛围,旅游企业要舍得用好的待遇和发展前景留住人才,这是人才工作成败的关键,也是惠州市滨海旅游业能否实现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步骤。四是惠州市各滨海旅游景区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卫星遥感技术的等现代资源管理方式,服务于惠州市滨海旅游业。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4
关键词:阜阳市 旅游业 发展问题 发展模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地处淮北平原腹地。总人口900万人,面积9775平方公里,耕地58.5万顷。辖界首市和太和、临泉、阜南、颍上四县及颍州、颍东、颍泉三区。悠久浓郁的历史文化遗留下了文峰塔、白雀寺、古窑址,时代文化遗址,白云庵、尤家花园等众多的人文景观。但是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突显了一些问题和发展压力,就其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模式进行以下浅析和探讨。
一、旅游资源现状
1.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阜阳市历史悠久,历史遗留下的人文景观不计其数。其中主要的景点为文峰塔,奎星楼,管鲍祠,甘罗墓,颍州西湖。还有今天所建的小张庄风景区,迪沟风景区,淮上公园,阜阳生态园等。
2.景色秀丽的自然景观。国家AAAA级自然风景区八里河,位于颍上县八里河镇,颍淮两河的交汇处,距县城6公里。八里河原来是颍上城南的一个天然内湖,凭借着优美的水域风光,整个风景区依湖而建,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良好,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生态环保500佳之一”。
秀丽的淮河风光加之沃野千里的皖北平原,为阜阳市旅游资源增加了一抹清秀的自然风光。
二、阜阳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1.景点分散,集群较差;优势不突出,缺乏特色。通过对阜阳市旅游资源的分析,就可以明显看出旅游景点的分布较散。距市区远近不一,集群情况较差。
2.旅游设施配套不完善,服务质量差。一般旅游包含“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但阜阳市旅游业的收入仅仅靠游来实现,其他要素严重缺失。首先是在交通方面,各景点之间没有十分明晰畅通的路线,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其次,旅游消费品开发较少,品种单一,不能很好的满足游客在消费方面的需求。最后是服务质量问题,缺乏高素质的导游,吃、住、行、购娱不能统一协调发展。
3.旅游资源开发管理和保护不够。随着旅游业的逐年发展,游客接待量的剧增,给景区的环境承载力带来严重的压力。环境是旅游的基础,旅游业如果要成功和持久,需要对目的地的风光和历史遗产进行保护[3]。阜阳市旅游尤其是以生态和农业为特色,对环境的保护十分应急。在发展中,只注重了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缺乏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对历史人文资源和古迹的抢救和保护不够。
三、阜阳市旅游业发展模式
“十五”以来,阜阳市旅游业发展已初具规模,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其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模式。
1.以三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为主导,奎星楼、小张庄、文峰塔等为主体的发展格局。作为阜阳市旅游业重点建设的三个国家AAAA风景区,八里河风景区,阜阳生态园和迪沟生态旅游风景区就是阜阳市发展旅游的招牌。
2.以生态旅游为特色,发展新皖北旅游业。阜阳市旅游业发展,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凭借丰厚的文化积淀加之人们智慧勤劳的开发,全市的旅游业迅速发展,并首开我国生态环保与农业观光旅游的先河。
3.发展以“生态”+“淮河风情”+“管子文化”+“佛教文化”等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模。阜阳市充分利用丰富的一体化的发展模式,这有利于旅游业整体效益的发挥,在各个旅游景点特色充分发挥的同时使得旅游整体的完整性得以显示,使得旅游资源结构合理,有效增强了阜阳市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量。
四、旅游业存在问题相应对策及发展模式的探讨
旅游发展模式业已形成,发展存在问题丞待解决。只有很好的解决了这些发展中的以及潜在的发展问题,才能更好的发展未来的旅游业。
1.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提高旅游业发展效益。阜阳市旅游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一系列瓶颈问题的制约,对此,要想更好地发展旅游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首先是对旅游服务设施的改善和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问题,对旅游软硬件环境的建设问题,要加对旅游的支持和建设投入,尤其是对旅游景点之间交通线路的建设。交通是联系客源和目的地的桥梁,是旅游的通道和媒介,是构成完整的旅游功能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4]。
2.加强生态保护,创建生态文明新皖北旅游特色发展模式。阜阳市旅游业以农业生态为其主要特色,生态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发展中,要不断完善生态农业游,生态乡村游的品牌,注重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实质就是要求旅游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成为一体。并通过四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使旅游目的地各具特色[5]。
3.立足现状,做好长远规划和跨区域发展模式规划。阜阳市旅游业现状主要是日益发展的旅游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关于旅游业发展决策方面积极性不高,支持力度不够,发展旅游业的意识有待加强,为了让旅游更好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进一步的做好关于发展旅游的规划,突出阜阳旅游的特色。此外还要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建立旅游信息管理系统,研制和开发具有安徽历史文化内涵和本地特色的旅游产品,培育旅游商品市场,实现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结合。
参考文献:
[1]韦志榕,高俊昌.地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24.
[2]韦志榕,高俊昌.地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25~227.
[3]赵荣,王恩涌,张小林等.人文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13.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5
[关键词]会展旅游;发展现状;IPA模型;广州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093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3
1 引 言
1.1 研究基础:会展和会展旅游
会展旅游是指在举办会展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旅游活动。会展旅游的核心与基础是会展活动,但是“会展业”却不能等同于“会展旅游业”,从形态上来说,会展旅游业是结合了会展与旅游活动而产生的新兴业态。
第一,会展旅游者并不完全就是会展活动的参与者。例如,不少企业与单位机构为了表彰员工的工作业绩,通常会针对员工开展奖励旅游活动,并且可以携带家属共同旅游。很明显,后者是会展旅游者,但却未必参与会展活动。与此相同,陪伴商务旅游者出行的家属也在此范畴内。
第二,参加会展活动的人不完全是会展旅游者。例如,本来就是会展举办所在地的与会人员就不包含在会展旅游者范畴内。
本文的研究基础必须建立在区分会展业和会展旅游业之上,因为受众不同,其关注点也不同,只有准确定义与划分二者,在研究过程中制定、分析、评价各种政策时才有针对性。此外,在设计影响因子并建立模型时还应将实际参会者(即各参展商)和不参加会务的会展旅游者等因素考虑在内。
1.2 研究方法:IPA矩阵模型
IPA,是指“重要性―绩效分析”,一般使用于分析某个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位置。在现代旅游业和会展业的相关研究当中,通过运用该方法来分析模型中的不同影响因子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性与绩效,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决策判断依据。
IPA将“重要性”与“绩效”以两个坐标方向表示,并以数字1到5表示各个分值区间。根据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与“绩效”均值,可以确定并划分各自的位置,在坐标轴上区分出四个象限(如图1所示)。象限I:高重要性、高绩效,继续保持;象限II:重要性不大、绩效高,控制并减少投入;象限III:重要性不大、绩效不高,减少关注;象限IV:高重要性、绩效低,需要解决问题、重点发展。
从模型可以知道,IPA强调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通过量化各个影响因子,区分不同象限的因子位置,分析各因子的影响状况。一般而言,决策者通过IPA模型,有助于分析判断,哪些因素须重点或优先发展,哪些因素可减少投入或关注。
2 广州市会展旅游业分析评价――构建IPA模型
2.1 广州会展旅游业分析评价模型的建立
2.1.1 建立评价维度
建立IPA模型,设计相关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说明调查目的和对象;第二部分是确定类会展旅游业影响因子,并运用Likert五级量表,请受访者对八类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及绩效进行评价。
第一类是“城市旅游景点资源”,即广州作为目的地城市所拥有的相关会展旅游资源,这既包括针对普通旅游者的景点资源,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特色饮食”“旅游节庆活动”等,也包括针对会展旅游者的“会展场馆和会议中心等”。
第二类是“城市基础设施”。涵盖广州的会展和旅游相关行业企业秩序、会展和旅游交通情况、社会治安现状等涉及城市基础建设的因素。
第三类是“产业链”。在产业链条上,会展旅游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上下游产业包括了会展业、旅游业、交通业等相关行业,产业链发展的程度直接影响会展旅游产业的发展。例如上下游产业的相关因素包括“酒店(宾馆)业接待能力”“餐饮业供应能力”“展览期间周边旅游休闲娱乐设施”等。
第四类是“政府的政策与效率”。在众多研究者看来,这也是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综观我国各会展城市的发展建设过程,在当地会展业的发展中,政府一般不直接涉及市场运作,但却可以通过制定一些倾斜性的政策来推动产业发展。对于当地的会展组委会及主办方来说,是否选择某个展览举办地,除了注重举办地城市本身的硬件条件外,还要考虑会展的申办程序和手续,这就涉及到政府的管理。
第五类是“物价及费用因素”。即当地的消费与成本问题。在一般意义上,会展旅游者的价格敏感度不高,这与观光度假旅游者有明显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会展业的消费者完全不考虑价格成本因素。事实上,现有研究表明,主客体双方即会展旅游者及会展旅游组织者,在决策时都非常看重各种相关“费用”。
第六类是“城市形象及社会环境”。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吸引会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
第七类是“文化因素”。城市文化反映了一个地区的人文环境和市民素质,在重视体验感的时代背景下,城市的文化因素将影响旅游者的内心体验。
第八类是“人力资源因素”。高素质专业化的会展旅游人才队伍以及培养这种中高级人才的学校、机构和组织构成了决定广州会展旅游产业形象强弱的重要因素。此外,由于广州会展行业管理标准化程度不高,针对会展管理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这是会展业拥有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因此,笔者将规范化的“认证制度”作为研究内容之一。
2.1.2 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现状的重要性评价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问卷包括八类调查内容;请受访者从城市旅游景点资源、城市基础设施、产业链、政府的政策与效率、物价及费用、城市形象及社会环境、文化因素以及人力资源因素等八方面对影响会展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评价。
影响因子重要性汇总散点图如图2所示。
2.1.3 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当前绩效
针对广州会展旅游业建立的IPA模型,对以上各个影响因子的重要性首先进行了评价,再根据评价维度中类共93个影响因子的当前绩效开展评价。
影响因子当前绩效汇总散点图如图3所示。
2.2 影响因子的IPA矩阵
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的各类因素的重要性及绩效,再通过IPA方法对本研究中各大类因素的影响因子所处的位置进行观测,形成矩阵图(见图4)。
从图4的IPA矩阵中可以看出,第II象限中没有任何因素,我们暂不讨论。第1、8大类在第III象限,表明其重要性和绩效值都较低,因此不必给予过多关注。可以得知,广州的城市资源要素和费用因素的重要性一般,不必优先考虑。
从图4还可以看到,其余六个大类的重要性都高于平均水平,但第2、4、6大类由于当前绩效较好,落在了第I象限,即“继续保持”。城市基础设施、产业链等条件对于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广州在这些方面的绩效也不错,应当继续保持优势。
矩阵图还表明,第3、5、7大类在第IV象限,需要“加大力量、集中发展”。会展行业企业组织管理、政府的政策与效率及人力资源因素是广州会展旅游业发展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但是广州在这些方面的比较优势尚不明显,今后应当加大发展力度。
3 结论与建议
调查及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会展旅游业自20世纪90年代起在经历了萌芽期后已经进入了发展期,形成了一定规模,并且与酒店业、餐饮业、交通业等上下游产业形成了紧密的产业链关系,为进一步培育与扩展会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发展广州的会展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开展协同创新。
3.1 突出政府的宏观管理作用
第一,完善法规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广州市必须加快完善会展旅游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优质的会展旅游环境。会展旅游业是近十几年来新兴的交叉业态,在我国正处于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关联性强与复杂性大的特点:在体系建设上既不能与当前其他行业所适用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又不能简单混合各行业规范。就全国层面来看,尚无法规以上的立法,截至2014年初,广州市仅有少数几件地方法规性文件。虽然广州市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广州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但是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上仍显不足,必须加快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解决当前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展览轻会议、会展与旅游脱节、品牌培育薄弱、管理科学和教育滞后等问题,使会展旅游管理形成“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的良好局面。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广州市会展旅游管理职能,成立会展旅游管理的相关机构,明确职能管理归属,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升管理效能。
第二,加强政策指导,扶持产业发展。200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明确了广州“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等目标定位,也提出了广州建设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2009年9月,广州市海珠区制订了《扶持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对广州市琶洲地区的展会进行政策优惠;2010年10月,广州市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新创办的、当前广州没有同行业及同类题材的、展览面积达5 0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展提供补贴。上述举措有力支持了广州会展行业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应将会展与旅游相结合,会展管理部门与旅游局应联合起来,明确广州市会展旅游业的定位及目标,尽快出台促进会展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意见,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加大对会展旅游业的扶持力度,围绕品牌建设制定推动会展旅游项目加快发展的具体扶持办法。政府加强指导,支持行业的多元化市场经营,鼓励会展旅游向深层次的市场化方向发展。
3.2 全面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
会展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相关行业协会的建立与支持。会展旅游行业协会在遵守国家法律的前提下,根据本行业企业的相关特点,应主动制定为全行业所接受的行业规范包括地方标准。行规及标准的制定应具有普遍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对行业内的企业具有约束性。
此外,行业协会还应完成行业统计的相关职能,为行业内的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行业协会应该是本行业数据集散中心,是行业内各企业相互沟通的协作平台。所有加入协会成为会员的会展旅游企业都有义务面向协会提供本企业可公开的信息、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协会要做好纵向与横向联系工作,纵向方面,代表本行业的利益向政府反映多数企业的诉求并向企业传达政府出台的各种相关政策和要求;横向方面,协会要促进会员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消除信息壁垒,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影响较大的是广州琶洲会展促进会及其相关网站“广州琶洲会展经济网”,该会自2007年起每年举办一届“广州(海珠・琶洲)会展经济论坛”,每届规模为300~500人,2013年起升级为琶洲论坛,由官办向民办官助模式转变,有效推动了会展业与会展旅游业的深入发展。
3.3 塑造知名会展旅游企业品牌
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要求会展主题要有品牌,旅游活动要有特色。目前广州市缺乏规范成熟的专门会展旅游企业,更缺少具有知名度的企业品牌。会展旅游公司要注意品牌效应,利用主办或承办各种重要展会的机会来展现自身实力,突出品牌特色。在开展会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要建立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活动全程使用统一的、有特色的标识,注重培训与教育员工在对客服务过程中输出企业文化,并保持互动。品牌的培育需要经历长时间的坚持,高知名度的品牌更是来之不易,它将给会展旅游企业带来持久的生命力,从而促进所在城市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3.4 加快会展旅游专业人才培养
近年来的招生统计表明,广州市开设会展及旅游相关专业的大学包括了重点本科大学、应用型本科与高职高专学校等大专院校,但对于会展旅游人才培养与教学,表现出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等方面尚缺乏有力的保障,从而造成掌握会展旅游复合技能的从业人员供给不足。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新兴交叉业态,需要既懂会展又掌握旅游业务的精英从业人员。因此,相关院校应该加强会展旅游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并且与政府、行业企业等协同育人,逐步构建学历教育、技能培训、社会实践等立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旭,马耀峰.国外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旅游学刊,2008(3).
[2]樊小兰.会展旅游研究综述[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8(12).
[3]李力,余构雄.近十年来国内会展旅游研究回顾与展望[J].旅游论坛,2010(6).
[4]范智军.信息化视角下的会展旅游业发展路径创新[J].改革与战略,2015(11).
旅游业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新加坡旅游业;现状;前景分析
随着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出门旅游日渐成为了 “生活必需品”,这就刺激着各国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尽管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旅游资源缺乏,但却能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五大会议中心和世界十大旅游中心之一,被誉为“亚洲旅游王国”,这就引起我的深思。
一、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现状
目前,新加坡旅游业已经成为了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而新加坡的旅游业之所以能在较短期间内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与政府的重视和扶持是分不开的,当然,也与本国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发展会展旅游;各旅游公司提供优质的旅游服务以及进行周全的宣传;基础设施的完善,通讯业的发达、完善的法制建设系统等紧密相连。
1.游客数量的日渐增长
1982年新加坡旅游业接待外国游客达280多万人次,已然超过本国人口。而经过将近30年的发展,到2012年,游客数量更是高达1442.28万人次,客房住用率达到86.4%的高比率,不论是游客到访人次还是旅游时间都达到历年来最高,取得了最好的成绩,为新加坡的旅游业带来了巨大收入。
2.会展旅游、观光休闲旅游的成熟发展
新加坡不仅已经发展成为了著名的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贸易中心以及国际旅游中心,同时也是全球著名的会展中心,曾在2008 年、2009 年连续两年当选为国际协会联盟(UIA) 评选的世界第一大会议城市。并且新加坡依靠本国的地理位置条件,变国土狭小的劣势条件为优势条件,迎合游客需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成效显著。
3.旅游业发展带来的其他产业繁荣
日前,有83条定期航线连接着新加坡和60个国家约189个城市,且国际航线在继续开辟,刺激了航空业的发展。同时,随着游客数量的猛增,酒店、饮食、购物点等都被很好的带动起来为新加坡坡经济发展做贡献。除此之外,新一轮的政府售地计划的成功施行,都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前景分析
不难看出,有着国家政策扶持的新加坡旅游业,已经获得了比较成熟的发展,但当下,各行各业都在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旅游市场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而新加坡的旅游业在这样的坏境下,前景是一如既往的繁荣,还是会出现波动下滑?下面将运用SWOT分析法对新加坡旅游业发展进行前景分析。
1.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1)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优势(S)。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国家财政上的支持,同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保障,交通运输网络的完善,旅游服务的优质,“新――马――泰”旅游路线的宣传;此外,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热带资源等都造就了新加坡旅游业的大力发展。
(2)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劣势(W)。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没有名山大川,无法通过土地等资源来发展旅游业;淡水资源有限,没有天然河流与湖泊,虽降水丰富,但能够储水的土地稀少;新加坡作为高收入国家,建筑物、旅游景点建设成本都比较高;此外出入境管理较严,一定程度上也就不利于游客的顺利到访。
(3)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机会(O)。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方式的不断创新,为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契机;而随着更多国际航线的开辟,宣传活动的影响等都将为新加坡旅游迎来更多的消费主体。目前,中国正致力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新加坡旅游业可以利用这有利的时机加强与中国等的合作。
(4)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威胁(T)。由于旅游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具备利润空间大、回报期短等多方面特点,大多数国家、城市都在意图寻找到最独特的旅游方式,这也就使得新加坡的旅游业发展面临着较多的竞争对手以及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像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
2.新加坡旅游业发展的市场展望
新加坡旅游局称,旅游业作为经济支柱之一,期望到2015年,旅游收入能增加到原来的三倍,达到300亿美元,游客人数可以增加一倍,达到170亿人次,并能为服务行业创造100000个新的工作岗位。在未来十年内,希望这些目标在20亿美元的旅游发展基金的支持下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而鉴于旅游业的乐观前景,新加坡旅游局的目标应该不难实现。另外,关于发展战略性旅游产品、会展旅游、展览与奖励旅游(MICE)、海湾金沙、综合度假胜地(IR)等都是深具潜力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圣淘沙度假胜地(Resorts World Sentosa)将有可能会成为世界一流的热带旅游胜地,这些都可以带动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为新加坡旅游业的市场前景开辟新的天空。
三、总结
新加坡的旅游业发展在国际上已有着一定的影响力,而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游客的多样需求,使得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无形中面临更残酷的市场竞争,新加坡旅游市场虽对此作了较好的应对,但如果固步自封,不继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就无法更进一步地促进本国旅游业的升级,带来旅游业发展新的曙光。中国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更是应该从新加坡旅游业的发展中吸收经验,得到启示,借鉴新加坡旅游发展战略结合自身特点、所面临的环境等加以改造、创新,推动“国际旅游岛”的建设,以期打造精品”国际旅游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