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施工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施工技术

施工技术范文1

【关键词】冬季;施工;技术;混凝土

1.进入冬季施工前,应预先做好的准备工作

(1)收集工地气象台历年气象资料,设置工地气象观测点,建立观测制度,及时掌握气象变化情况。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97)规范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度,即进入冬期施工。

(2)编制具体冬季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并对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1)在工程进入冬季施工前,要提前编制好冬季施工技术文件,作为冬季施工的技术指导性文件,冬季施工技术文件必须包括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技术措施。

2)作好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冬季施工由于在负温下进行作业,不了解或不熟悉冬季施工规律,极易造成工程质量事故,为保证工程质量,冬季施工前必须进行作业人员培训。

3)进行冬季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技术交底的目的是防止施工操作人员违反冬季施工规律,造成操作不当,人为地造成质量事故。

2.冬季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2.1混凝土冬季施工

要提高混凝土的抗冻能力,尤其要特别强调施工和养护阶段的质量控制。要从混凝土的原材料选择、配合比、浇筑和养生四个环节着重考虑: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①选用抗冻性高的水泥。我国各种水泥抗冻性高低次序如下:硅酸盐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 火山灰或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应首选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②掺入提高抗冻性效果显著的外加剂,如加气剂、减水剂、早强剂、速凝剂、防水剂、发泡剂等。

(2)混凝土的配合比。

配合比、水灰比、最优砂率及含气量对混凝土的抗冻性都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水灰比。因为水化反应所需水份只占水泥重量的25-30%,但为了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常常将水量加大到50-70%,甚至更大。用水量大大超过水泥水化反应的实际水量。而且是游离态存在于混凝土中,游离水越多,孔隙就越多,密实度就越小,因而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抗冻能力,甚至结冰,使混凝土抹面工作难以进行。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时,一定要掌握好砂率,控制好水灰比,一般不宜超过0.6。

(3)混凝土的浇筑。

混凝土搅拌的均匀透彻,有利于增进混凝土强度和提高抗冻性。因此尽量采用机械搅拌,如若用人工搅拌,一定要搅拌到混凝土混合物的颜色均匀一致。在浇捣时避免过振与漏振,不允许产生分层离析泌水现象,如果出现泌水,应设法排除,以免破坏混凝土的整体结构,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抗冻等性能。

原材料加热:在混凝土拌和前将水或粒料加热。通常是仅将水加热,因为加热水设备简单,同时水的热容量比粒料容量大,一般1kg水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要比1kg粒料升高1℃所吸收的热量多4倍。拌制混凝土时,把水加热65-85℃。或者把水和石砂料一齐加热到60-70℃,要保证混凝土在拌和时的温度不超过40℃,摊铺后的温度不低于10-20℃。因而,混凝土的运输距离不宜太远。防止在运输过程中降温过快。应事先将前台各种机具准备好。混凝土入模后抓紧时间振捣、整平、抹面。

(4)混凝土的养护。

由于冬季气温较低,水泥的水化反应迟缓,致使浇捣作业过后很长时间(一般5小时之后)才能进行最后一道抹面工作。一般早上开机浇筑混凝土,这样下午浇筑的混凝土一般到晚上零点之后才能完成抹面工作。如果晚上气温低于冰点,混凝土表面往往结冰,不能抹面压纹,甚至把抹面压纹的混凝土也结冰,待第二天气温回升冰融化后,混凝土表面由于冰的膨胀作用而疏松,凝固后不密实,达不到混凝土表面所要求的致密性。对于此种情况,要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的表面结冰,具体做法如下:①改变常规做法,晚间浇筑混凝土,抓紧时间进行初抹面两遍;压砂整平后盖上保温层,待白天气温升高到0℃之上时再进行最后一道抹面和压纹。②混凝土铺筑后,采用蓄热法保温养生,由于水泥的水化作用释放出的热量使混凝土集料温度上升,塑料布和草苫子覆盖路面使水化热量蓄保起来(刚浇筑抹面的的混凝土塑料布放到底层,可防止草粘到混凝土上妨碍最后一遍抹面压纹),以减少路面热量的失散。使之在适宜的温度下硬化达到一定强度时(一般在早上八点之后)就可进行最后一遍抹面压纹工作,之后再凝固一会,在晚上八点之前,最后盖好保温层。为防雨雪天气把草苫子湿透而失去保温作用,宜把草苫子盖在底层,塑料布盖在上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因钢模板散热快、致使混凝土两侧结冰,因此混凝土四边一定要加厚盖好,减少空气对流。③采用真空吸水工艺,可吸出多余的游离态水份,降低混凝土的水灰比,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增强抗冻性,并能缩短混凝土的抹面工作时间,从而能大大提高新浇筑混凝土的抗冻能力。④使用抗冻剂:抗冻剂的使用比例4―5%。⑤严密注意天气变化情况,遇到阴雪天气或冷空气入侵,应暂停混凝土的作业、待气温回升后再作业。

2.2钢筋工程冬季施工

(1)冬期钢筋施工最重要的是钢筋的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冬期进行钢筋焊接,影响因素较多,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当地的施工条件、气温状况进行试焊,试焊时先根据气温状况调整焊接参数及焊接工艺,焊接参数和工艺确定后,再进行试焊,试焊的焊件送实验室实验,合格后在进行批量焊接。

(2)焊条或焊剂的质量控制。焊剂或焊条在冬期运输、保存过程中极易受潮,使用受潮的焊剂或焊条会造成焊接熔池中混入气体停留在焊肉中造成气孔,影响焊接接头质量。在使用焊条或焊剂时,要按说明书的要求对焊条或焊剂进行烘焙,干燥后再使用。

2.3砌体冬季施工

(1)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0%前,不得使其受冻。砂浆宜在暖棚内机械拌制,搅拌时间不宜小于2min。当砂浆用量较少时,可在暖棚内人工拌制,但应较常温增加翻拌次数。

(2)砂浆应采用保温容器运送,中途不宜倒运。砂浆应随拌随用,每次拌量宜在0.5h内完成。已冻结的砂浆不得使用。

(3)砌体冬期施工常用的方法,可按养护期间是否加热,分为两类:养护期间不加热的蓄热法、掺盐砂浆法和负温早强砂浆法;在养护期间需要利用外部热源加热的暖棚法。

(4)砌体所用的石料、砼预制块和砂应清除冰雪冻块,并宜根据工程进度,将其提前运入棚内。石料和砼预制块表面与砂浆的温差不宜大于20℃。

3.制定冬季施工安全措施

(1)根据不同的工程制定防滑、防火、防剥、防冻、防煤气、防触电等安全措施,建立冬季施工安全责任制,备齐劳保防护用品。

(2)施工用的脚手架上班前要及时检查、清扫积雪、霜。

(3)做好防火工作,施工现场严禁点火、烧火,严禁在易燃物旁烟。

施工技术范文2

【关键词】沥青公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以公路工程为代表的交通事业是保持我国经济活力的经脉,为我国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便利交通运输服务。但是面对日益繁重的交通压力,我国的公路工程唯有通过各种措施来提高公路路面质量才能够充分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其中沥青公路因为路面强度大、行车噪声低、没有扬尘与振动以及有利于提高行车稳定性等优势颇受公路工程领域人员的青睐。沥青公路工程的施工技术具有高度的系统性,必须要多方面综合考虑该公路工程的各种质量要求和性能要求,运用最为恰当、最为合理、最为经济的施工技术措施,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公路工程的工程效益。

1 沥青公路路面施工技术的控制

沥青公路的路面施工是整个公路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行车的安全、速度和舒服是路面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关键体现,为了确保沥青公路的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对路面的技术质量要求极其严格,如下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1.1 沥青路面的施工准备

施工材料的确定及进场控制。工程施工之前,对相关材料进行详细检查,如沥青、石屑、石料等的检查验收,一开始就加强质量控制,防范于未然。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经济方面的合理选择,从正规大型的沥青厂那里购买原材料,在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时,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会对原材料进行数量、生产日期、生产厂商及质量检验报告等方面的审查,尤其是一些重要材料的质量检查,不能让不合格的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否则会影响施工质量的控制要求。在对相关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的时候,要确保施工设备稳定运行,对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性能检查,做好设备的养护工作,为路面施工做足准备。

1.2 施工混合料的配比控制

在对混合料进行配比之前,应选择好沥青的施工标准,根据路面等级、交通及气候条件、路面结构等客观条件的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沥青进行合理的施工。在对沥青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要做好应有的防水措施,避免雨水或者其他水蒸气进入沥青中,在存放的时候要按照不同品种、标号分开存放,存放空间的温度要符合标准,只有长期不使用的能存放在自然温度下。

沥青混合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对拌和机的操作工艺、拌合时间和温度及相关工艺过程进行确定,除此之外,还要对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及压实性进行检验认证,以此确定混合料的配比在最佳的时间点。对混合料的质量控制是混合料配比的重要环节,按照有关的规定对进入现场的材料进行检验,以保证材料的质量安全,质量的稳定性也是其要保证的项目,控制沥青公路路面混合料的温度主要依靠施工材料的出场、到场、摊铺和辗压等参数的提供,其最关键的参数是混合料的出场温度,它的高低影响着许多环节的正常进行。沥青含量的变化也影响着沥青混合料的性质变化,含量少的时候,路面的孔隙率会增大,随之沥青路面的耐久性就会变差。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

1.3 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辗压

对于要用摊铺机进行摊铺的重要公路来说,要采用多台摊铺机进行摊铺才能保证公路的施工进度和质量,其需要均匀、缓慢、连续的进行,这个过程中不能随意的变换速度和停顿,按照规定的摊铺速度进行比较合适。摊铺前要清理干净熨平板,调整好高度和温度,使其在适合的状态下摊铺。摊铺时要缓慢卸料,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最好采用大直径、低转速的摊铺机,这样才不至于让混合料产生离析,稳定摊铺机均衡的供料,对于基层平整度较差影响到下面层的,可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法,在规定的标准下调整好钢丝绳的各段距离,各阶段要连续有效的进行。

一般对沥青混合料的辗压有初压、复压和终压三个阶段,在初压阶段,紧跟摊铺机后面辗压,保持合适的长度,应尽可能快速压实表面,以防热量的散失,还要掌握辗压的技巧,压路机驱动向前,从外侧向中间、从低到高面向摊铺机辗压。复压阶段是紧随初压进行的,让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压实度,根据不同的路况,采用不同型号压路机辗压的时候,每一台压路机都要进行全方位的辗压,否则会造成路面压实度的不均匀。最后阶段的终压是为了消除复压过程中的不足。

2 沥青公路的接缝处理施工技术

2.1纵向接缝处理技术

两条摊铺带相接处必须有一部分搭接,来保证两条摊铺带具有相同的厚度。同时还要保证搭接的宽度一致。如果在较宽的路面摊铺或者是变幅段的施工时,通常采用2台或多台摊铺机联合作业的方法,来保证整个路面的平整、美观。纵向接缝有热接缝和冷接缝两种。热接缝即使用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同步摊铺沥青混合料,此时两条相邻摊铺带的混合料都处于压实前的热状态,所以纵向接缝易于处理,且连接强度好。因施工条件必须设置纵向冷接缝时,如每半幅路面施工完毕后,可以在先摊铺并需要连接的一侧多摊铺出50mm保证压路机能压实边部,碾压后边部会滑移形成斜面。在摊铺相邻之前,应将呈斜面部分切割后除去,在切割后的垂直面上涂粘结沥青,摊铺时新混合料应重叠在已铺带上30cm~50cm,以此加热接缝边缘的冷沥青混合料。不管采用冷接缝技术还是热接缝技术,摊铺带的边缘都必须齐整,这就要求机械直线上或弯道上行驶时始终保持正确位置。为此,必须沿摊铺带一侧划一条导向线,并在机械上安置一根带链条的悬杆,驾驶员只要注视所悬链条对准导向线行驶即可。

2.2 横向接缝处理技术

横向接缝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最常见,通常指每天的工作缝,也包括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摊铺中断,情况消除后再开始摊铺,沥青混合料温度下降而设置的接缝。横向接缝的关键是混合料的温度变化。温度太高,很容易产生混合料推移,温度太低,横缝不能压实,易造成早期路面损坏。横缝碾压温度一般比正常碾压温度低5℃~10℃。沥青混凝土路面横向接缝的好坏,对沥青路面的质量影响很大,重者出现错台跳车,甚至坑槽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路面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横向接缝的处理有三个要点,即正确的接缝位置、接缝方式和施工方法。

2.2.1 接缝位置

由于摊铺结束最后一个碾压段的混合料在压路机的重复碾压下不断地向前推移,造成接头路面的标高低于设计标高,形成一段抛物线性的斜面。所以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约1m处将熨平板稍微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及时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并反铺于摊铺带尾端后再予以碾压。在已铺层顺路中心方向约2m后放3m直尺,找出表面纵坡或已铺层厚度开始发生变化的位置(已铺层表面与3m直尺底面开始脱离接触处)。趁尚未冷透时用切割机将此断面切割成垂直面,并将切缝靠端部一侧已铺的不符合厚度平整度要求的尾部沥青混合料全部铲除,与下次摊铺时成平缝连接。同时在接缝处,对断面切口涂刷适量的乳化沥青。

2.2.2 施工方法

为了便于铲除混合料,和不污染路面,可事先在摊铺临近结束时,在预定摊铺段端约1m长的摊铺宽度范围内泼洒足量的水,再摊铺沥青混合料;或在碾压前在其范围内对混合料泼洒足量水,快速降低混合料的温度,以破坏其与下承层的粘结;然后再碾压密实、待混合料稍冷却后,确定切割位置,切割后将尾部混合料铲除,铲除后需立即对切割面清洗,在下段继续摊铺前,要在完全干燥的切割面上涂刷粘层沥青,也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铺一些热混合料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但在开始碾压前应将预热用的混合料铲除。

3 沥青公路施工的质量控制

在对沥青公路进行质量检查和核对的时候,主要是从沥青混合料的温度、原材料和沥青面层方面进行检测,加强对这几方面的质量控制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高沥青公路的施工质量,改善施工过程中不合理的现象。质量控制作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节,要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运用多种先进科学技术进行分析和操作,对于发现的问题进行快速及时的解决处理,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施工计划,保证施工很好地完成。

4 结语

与水泥混凝土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适宜分期修建、养护维修简便、噪声低、施工期短、振动小、表面平整、耐磨性好、行车舒适、无接缝等优点。沥青公路的施工技术控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提高沥青公路的施工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志娟,许晓瑜.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上面层平整度的控制及其施工技术问题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0

施工技术范文3

关键词:施工技术;施工能耗;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些年来,当前我国建筑业的产业规模以及行业素质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然而建筑业是一种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在长期以来是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来发展的,在其长期的施工过程之中也存在着能源消耗大,也存在使用效率偏低这些问题。伴随着人类能源危机以及生态污染这些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心,能源问题所占据的地位越来越显耳朵重要,建筑能耗更是不容忽视。所以,应该针对能源紧缺的现状,对当前的建筑施工技术来进行改进,减低能源的消耗,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即用有限的资源和最小的能源消费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应,表现相当的重要,同时这也比较符合目前低碳社会的趋势的发展。

(一)、当前建筑能耗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的提高,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也得到交流的发展,我国建筑能耗也逐渐增长。当前我国每年建成的房屋也达到了16亿达到了20亿平方米,而我国每年新建的住宅建筑之中也高达了90%则都是高能耗的建筑,而在1999年之时我国建筑能源消耗量则已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20%~25%,而这绝对不是建筑能耗的最高点。在当前住房体制改革的深化的推动之下,而我国的建筑面积每年都在逐渐的增长,而这则就表示着我国的建筑能耗一定会逐渐的增长。

在建筑施工的方面,工程上的建筑材料的生产以及使用,工程建筑施工和建筑工程在完工之后可以投入到使用之中,每一个阶段都在消耗着能源。我们通过分析发现,我国的建筑能耗焦点在施工的阶段,在施工的过程之中使用的技术没有结合目前的科技发展,使用的是建筑材料也为达到环境友好型的要求,在管理过程中也比较粗放而不精致,使得了建筑能源的当期消耗和在房屋的后续使用以及管理过程之中的能源消耗,同时在建筑过程之中产生的污尘、污水以及建筑垃圾这些也会很严重影响到生态的环境,则就间接地对后期环境治理过程之中的能源消耗产生很严重的影响,而这也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二)、 建筑施工技术改进措施

第一、针对当前我国能耗的现状,我们应该积极寻找相关的措施来解决。依据有关机构的简单的估算,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措施应该至少可以减少到当前建筑能耗总量的2/3。在建筑规划设计、建造以及使用的各个阶段,我们应该在提供卫生、舒适、健康的建筑环境基础之下,使用比较合理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不断使得能源的消耗量降低,也可以实现低碳环保的目标。第一、我们应该通过提高建筑规划以及设计的科学性,使用建筑自身所处于的环境特色整体规划可以从最开始减少到建筑内部能源总体的需求量。

使用建筑节能新技术,不断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能量的使用,将会使得建筑设施运行的能耗得到的降低。

使用开发而得的可再生新能源,这样就可以降低使用比较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的能源,这样就可以降低建筑的能耗。

2.1、不但提高建筑规划以及设计上的科学性

我国传统的思想要求“因地适宜”,而这就是一种绿色节能的建筑理念。而这种理念就是应该针对建筑自身所处的具体的地理环境,应该重视使用其的地理位置的环境上的气候的特征,比如说外界的气流以及地形等等,可以创造一个较好的建筑室内微气候,同时应该在合理选择建筑的地址基础之上来设计比较合适的外部环境,比如说在建筑的周围栽种树木、植被、水面以及围墙等等,可以充分使用建筑的外微环境不断来改善其室内的微环境,这样就可以实现气流上的通畅,并且减少空调采暖照明这些建筑能量上的消耗量。也可以通过这些科学并且合理的建筑规划以及设计,这样不仅仅可以从源头之上降低建筑之内的能源总体的需求量,还能够建设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

2.2 、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

可以通过提高以及改善建筑物维护结构的热工的性能,可以实现在夏季减少室外热量而向室内传递,在冬季可以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的“冬暖夏凉”的目标。可以不断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使用一般通过这两个方面来实现,其一是通过改变维护结构组成材料的热工能性,所以提倡在建筑实施过程中有全局观念,采用市场上新兴的环保实用型材料;二是通过切实可行的构造技术,提高维护结构的隔热和保温性能,比如通过架空通风、屋顶蓄水等技术增强屋面的隔热降温性能,或者通过采用复合墙体来达到墙体的节能效果,或者可以通过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来不断提高门窗密闭的性能。

2.3、提高可再生新能源上的利用

在能源枯竭的现实状况之中,我们应该积极节约不可再生资源上的使用,并且可以增加开发利用可再生新能源来适应人类日益增加种种的需求,而这个理念同样也可以适用到建筑施工技术,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的可再生能源,比如说潮汐能、风能、太阳能、水力等等,而在建筑行业的施工的过程之中应该加以利用,那么则就可以发挥出较好的节能效果。比方说,在建筑的楼顶可以安装太阳能,把收集到的太阳能将之转转化为电能,也可以通过有关的设备以及设施,把电能而连接到供电设施之中,那么就可以满足基本的照明系统用电需求,或者在这个基础之上把光电产品同建筑构建何谓一提,比如说光电屋面板以及光电外墙板等等,使得耗能可以变成产能;同时也可以将太阳能转换成为热能使用到采暖以及供热,这样就满足建筑物供热上的需求。

(三)、应该合理使用可再生新能源当前世界能源消耗量较大,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大多数的能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在此种能源枯竭状况之下,应该科学合理的把可再生新能源使用到日常生活之中,特别是建筑施工过程之中,那么可以借助到较为比较先进的技术使用到其中,比如说:风能、太阳能取暖、水力发电以及潮汐的利用都将可以合理的使用到生活之中,那么可以使得节能效果有效的发挥出来。在建筑物的房顶之上可以加装太阳能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取暖设备、太阳能电力设备,那么则就可以合适的把太阳能变成热能以及电能可以加以使用,那么在室内取暖、洗澡照明都可以充分的被利用,来使得人们日常的生活所需得到满足。并且还可以把这些光电可以结合到建筑物的结构之中,比方说是光电屋面板、光电围墙、光电外墙板等等,那么则就可以最大限度使用可利用的再生能源转化为产能,将其转化成热能来供给平时的取暖供热,这样的话就会减低建筑能源上的消耗。

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以及建筑能源的消耗上的问题,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的关注,所以,施工企业在日常工作展开的过程之中,注重加强对于建筑能源消耗的节约问题的思考,可以从工程设计方面来人手,不断提高建筑的通风性以及采光性,保证好用户的使用效果,这样就可以有效降低用户对于用电设备上的依赖,不断减少建筑能源上的消耗,也将会使得我国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马明菊.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科技创业家,2012,(22)

[2]厉丰良.浅析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7)[3]丁佳.我国建筑能耗的统计与方法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1(23)

施工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环境保护越来越被各方重视,各方也都在采取行动,保护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在工程建设领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以前的基础上于2014年4日15日第408号公告,批准了新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4)为国家标准。如此,要建设绿色建筑,工程建设中就必然涉及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文章简要阐述了绿色施工技术中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等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措施。

一、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一)太阳能利用技术

1.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广义上指太阳能的热能利用,其应用分为以下两种方式:一是太阳能热能利用方式,例如建筑取暖或者热水器烧水等方式将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二是对电能的一种利用与收集方式,即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所以主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设备包括风机、太阳能集热系统及散热器和泵等。其运行原理是利用高效率的集热装置系统来吸收太阳能,通过风机或者盘管等设备将所收集的热量传输到建筑的内部,用于建筑采暖和水的加热。此外,太阳能利用还要设计蓄热装置,以储存收集到的太阳能。

2.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原理为温室效应:根据建筑的朝向和周围环境对其空间分布、外部形体等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将色彩、关建筑材料、建筑结构配件优化组合,进行太阳能采集、储存、辐射分布的设置,来解决建筑冬季采暖等问题。如果夏季采取被动式太阳能利用技术,要控制阳光和空气,使二者可以在合理时间范围内进入到建筑内部,达到存储与分配热量、隔绝热空气的目的,这样就可以合理的组织自然条件下的通风、散逸室内多余的热量,达到致凉效果。

(二)风能利用技术

风能利用技术是利用自然界的风吹动风叶,形成风能并将风能通过设备转换成电能输送到其他用电单位。风能既方便又环保,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天然能源。利用建筑环境的风能发电并直接用于建筑本身,则可降低所产生的电能在输送上的投资和损耗。风能利用和太阳能利用,两者各有千秋,可以弥补相互间的不足。如遇阴雨天气,则可利用风能,晴天则可利用太阳能,如此能保障建筑工程施工不间断地进行。

(三)地源热泵节能技术

地源热泵是利用地能与水进行冷热交换,是水源热泵具备冷热源:冬季时,地源热泵从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将热量“取”出来,供给建筑室内采暖,此时地能相当于“热源”;夏季时,地源热泵则将建筑室内的热量释放到地下水、土壤或地表水中,此时地能相当于“冷源”。与传统空调和供热系统相比,地源热泵系统具有占地面积小、运行费用低、节约水资源、可再生利用以及有利环保等特点。

(四)门窗节能施工技术

一般情况下,门窗的保温效果在建筑围护结构最为薄弱,其传热系数为3.0W/(m2・k)左右,而建筑物外墙的传热系数只有0.6W/(m2・k)左右,门窗,二者相差数倍,窗墙之比越大,建筑物能耗则越高。因此,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在保证建筑物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外窗的面积不宜过大,窗墙比要合理,尽可能降低能耗。节能型建筑材料选择是门窗节能施工技术的重要方面,型材宜选择塑钢节能门窗,玻璃宜选择中空玻璃。

(五)屋面建筑节能技术

屋面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有“隔离太阳辐射”和“冷屋顶”两大技术。其中“隔离太阳辐射”技术包括屋面绿化、浅色坡屋面和架空屋面技术。屋面是太阳辐射最直接、最强烈也是时间最长的部分,要降低建筑物的整体能耗,就需要有效地隔绝部分太阳辐射热量。“冷屋顶”是一种反射率高的屋顶节能技术,是通过涂抹高反射率涂料来减少对太阳光的吸收,调节室内昼夜温度。

二、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技术

(一)场地布置。工程施工阶段节地的主要措施在于对临时设施如何处置和施工道路如何设置。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合理规划工地临建、施工便道及硬地坪,并充分利用原有建筑物、管线、道路等为施工服务;还应根据施工人员的数量、现场条件、施工规模以及材料和设备需用计划等确定施工用地面积;施工现场所需仓库、材料堆场、作业棚、加工厂等布置应靠近既有交通线路,以便于缩短运输距离;材料宜采取分批进现的方式,以利于减少材料堆放占地量;砂浆搅拌站宜布置在施工道路与在建建筑之间。

(二)施工技术方面。临建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土方开挖施工应根据工程需要采取比较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

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技术

(一)节水龙头。据有关数据,节水龙头与普通的传统水龙头相比,每分钟水龙头出水量可降低约80%。现在节水龙头采用的节水技术有加气、限流、提高器具密闭性、抗结垢性能等,通过控制水龙头的过流断面降、低水龙头的出流量来控制水流的大小,进而达到节水的目的。随着建设进步,现在还有采用感应龙头、延时龙头、定时关闭水龙头、节水型多功能淋浴喷头等特种龙头,来达到节水的目的。

(二)节水便器、节水淋浴器。节水便器是在保证卫生要求、使用功能和排水管道输送能力条件下,一次冲洗水量不大于6L水的便器。节水便器有很多种类,其中虹吸式便器较为适用,它是将负压的原理应用于冲洗水头和排便管道,利用负压将粪便等吸出排放。虹吸式便器经过结构优化,其水封、卫生及密封性能都比较好,冲洗用水量一次只有3~6L(即大便用6L,小便用3L)。节水淋浴器节水原理与水龙头相似,通过在淋浴器内增加增压设施或者采用加气装置,从而减少水的过流量,达到节约用水效果。

(三)水输送过程的节水技术

1.水压控制。为了让水供应到高层的住户,都会安装一个高压泵之类的设备,如此会使底层住户的水压过高,容易造成水的浪费。一方面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在设定合理的配水水压时,必须要依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进行配置,要详细调研,对整个区域、整栋楼层都做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水压值。另一方面采取减压措施,为了使水压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可以尝试在底层采用一些减压的设备,如减压阀、减压孔板、节流塞等,这样在流出端就能够减少超压带来的水资源浪费。

2.减少热水系统无效冷水量。建筑热水供应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例如,居民在需要热水时,首先必须放掉水管里面的冷水,这一部分冷水往往就直接浪费了。可以通过选用支管或立管循环方式,降低调节温度的过程中水的流失,减少调温时间,样就直接减少了调温带来的浪费。另外,热水箱的选用上也必须特别注意,要选择那些水温稳定的热水设备,否则一会热一会冷会造成水更多的浪费。

(四)中水循环利用技术。中水是指城市中的生活污水如洗菜、洗碗等水,经过相应的处理,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最终符合国家规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非饮用水。建筑中水回用系统中的水源取自本建筑系统内的杂排水,该排水经集流处理后可为建筑内冲洗便器、建筑外清洗车、绿化等提供水源。中水处理设施可根据该建筑的条件差异设置在其内部或相临近的外部。

四、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

工程项目施工成本中,材料成本占工程总成本的70%以上。在施工中材料浪费现象普遍存在,故而,降低材料消耗、材料回收利用是绿色施工的内在要求。

(一)提高废料的利用率。施工单位要制定严谨的材料存、领、用方面的管理制度,实行定额、限额领料,防止多领、超用,控制材料的消耗。废料回收利用方面,编制可回收再利用废料清单,并在施工现场设立回收场所,将清单中的废料进行集中存放,以利于下次再用,进而提高废料的利用率。

(二)合理采购。采购是节约材料的重要环节,施工单位要根据材料周转时间、材料库存情况以及施工进度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避免采购过多而造成积压或者浪费。同时,对所采购的材料要按照材料存放要求和施工现场平面进行合理布置,以免现场存放条件不合理或二次搬运过程中导致的浪费。

(三)深化施工方案设计。施工方案可行与否不仅影响工期也影响材料消耗,为此,实体材料方面,要对钢筋、混凝土等主要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在钢筋加工、绑扎等环节中降低钢筋损耗,混凝土收料要严格,避免超耗;非实体材料方面,要对脚手架、模板等专项方案进行优化,施工工期要优化合理安排,以提高脚手架、模板等材料的周转频率,降低和减少非实体材料的投入和消耗。

五、环保措施

(一)噪声的控制。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对周围居民影响比较大,应设置隔音设施和噪声监测装置,如发现噪声超标,要查明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夜间施工时,噪声指标要符合国家规范相关规定,施工机械和设备要尽量选择先进的低噪声的,同时要做好维护和保养。

(二)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施工都会有固体废弃物,这些废弃物大多被直接运送到城市周边的垃圾场,不利于保护城市环境。施工中应将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后,分类集中堆放,有条件施工单位可将建筑垃圾粉碎回填;对于所开挖的土石方,不能利用的应尽量回填,保护水土。

(三)控制施工污水排放。施工中的污水主要源自有生活、施工等用水。其中施工用水主要是搅拌砂浆的余水,基础开挖时抽取基坑的水,洗车水,这些水一般都混合较多的泥砂,可通过沉淀处理,然后再排入市政管道。施工中的卫生、食堂等用后的生活污水,要经过化粪池处理才能外排。雨水则可于建筑物的四周、道路的两边设置集水、排水沟,将雨水统一收集到沉淀池,经过过滤处理后再外排。

(三)扬尘的控制。施工现场有无扬尘,是检验施工环境的指标之一。对施工现场的扬尘可采取几种措施加以控制:一是施工现场洒水、清扫,来保持施工场地整洁,洒水可使用施工中经过沉淀处理的污水,不要使用市政自来水,以达到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再利用。二是土方处理,对堆放的土方,可对其进行覆盖;的土地面很容易产生扬尘,则可通过覆盖或者种植易生长的草和植物来控制;运送渣土、土方等车辆也易产生扬尘,必须进行遮盖或封闭;如果施工现场位于市区内,可在进口和出口处设置吸湿垫及冲洗池,以保持进出施工场地的车辆清洁。

(四)控制光污染。施工现场所使用的大型照明灯具,要严格控制照射角度和照射方向,防止强光外射,造成光污染。一般采取定式的弧光防护罩对大型照明设备进行防护。夜间进行焊接时,应采取遮光措施或者设置遮光棚。

结束语

绿色施工技术还有许多种类,本文只是对其中的一部分做了简要阐述。在具体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要根据地域特征、气候地质状况以及建筑特点等,合理选择绿色施工技术。随着对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绿色建筑将越来越普及,绿色施工技术必将得到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绿色施工导则[S]. 建质[2007]223号.

[2]DB11/513―2008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S].2008.

施工技术范文5

关键词:土建工程;技术创新;混凝土;施工技术

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的加快,我们的建筑行业也在于国际接轨,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近年来我们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我们对土建工程施工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为土建工程重新注入了活力,在竞争中更加具有优势。而且,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技术的应用也更加深入,利用施工技术对土建工程进行优化升级,已经成为了施工计划的重要环节。

一、土建工程中施工技术创新体现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土建工程的发展也带来机遇,在工程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的采用数字信息化技术和生态节能技术,为土建工程的优化升级提供了很大的保障。

1、数字化信息技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各个行业都在进行信息化技术的改革,在这种潮流和趋势下,我们的土建工程也在进行信息化的改革。为各个施工的细节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土建方面的信息化改革主要体现在施工数字化和管理信息化这两方面。

如:我们在进行数字化绘制工程细节图、工程整体规划、工程施工管线图等,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加大工程的准确度,提高工程绘图制作水平,在整体的规划方面考虑的更加全面、精细。同时可以避免人工操作中的失误,减少人力成本。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的土建工程建设已经在逐渐的考虑控制成本、保证质量、加快进度、材料采购等一系列的问题,并将这些纳入了信息管理工作的范畴,在信息化管理中,我们可以更好的协调各个方面,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保证进度的目的,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也可以以信息化为基础,在整个的管理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改进问题,推动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化升级。

生态节能技术

随着生态、文明、绿色、健康发展理念的提出,我们在整个社会倡导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建筑业也在建筑技术中纷纷采用生态节能技术。追求节能和发展共存的模式,目前,土建也在进行生态节能相关技术的应用。

比如:土建施工会根据当地的施工环境,对当地的可用的原材料进行开发利用,充分的利用当地资源,避免资源的闲置;其次,土建施工还在追求材料的低能耗、耐用性等方面的属性;最后,还要在土建施工中保证工程的环境影响小,建设的过程中不会对生态造成破坏。

二、混凝土在土建项目施工中的应用混凝土施工技术应该贯穿整个的土建施工项目。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选用,运输卸料工作,浇筑和捣振施工,养护,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施工缝等一系列的技术都会有助于实现混凝土整体施工质量的提高,具体的技术应用如下:

1、材料选用与配比搅拌

1.1原材料选用。混凝土作为一种新型的建材,主要是由水泥、砂石、骨料、矿物参合料、水等原料加工而成,在土建中采用的混凝土施工技术,主要是要充分的利用掌握的信息进行原材料的购买,通过实验进行材料的配比,最后确定科学的配比方案。

1.2材料配比。混凝土的配比中,我们一般都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配比,经过多次的实验,来确定各个材料的使用比例,加强对配比中的湿度、温度等相关因素的控制,通过不断的配比,最后得到准确的科学的配比方案。

1.3拌制工作。土建单位在拌制的过程中会按照之前的配比方案,进行原材料的选择和混合,对材料的数量会进行准确的称量,然后在配比方案和拌制方案的指导下进行拌制工作。

2、运输与卸料工作

2.1运输。土建的施工单位会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然后对运输路线进行规划,对施工材料进行保护,尤其是保护施工材料的性质不发生改变。

2.2卸料。土建单位会根据设计方案中的塌落位置、出机温度等相关因素对混凝土进行检测,然后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混凝土质量的优化。

3、浇筑和捣振施工

3.1浇筑。施工人员在浇筑的时候应该对柱子和墙面进行连续浇筑,在排柱的浇筑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从内到外的浇筑顺序,在浇筑的过程中,对于存在预埋件的,要保证预埋件的位置不发生改变。

3.2捣振。捣振中要注意保证连续性,同时还要把握好捣振的力度和范围,避免捣振过度等情况的发生。

4、养护。在混凝土的养护中,我们主要是为了保证工程的耐用性外观质量等,混凝土的养护中,我们要进行温差控制,根据建筑的不同的结构类型和截面构造,我们采取不同的温差控制方法;养护主要是在拆除外侧模后,防止风吹日晒雨淋,一般养护期不得低于半个月。

5、 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箍筋施工技术目前已经被国内的很多的建筑行业采用,箍筋施工技术是一种比较安全的生产技术,减少工程的施工量,施工中,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使用,对于较大较复杂的工程这样的方法采用的比较少。

6、施工缝。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不可能连续的浇筑,我们在这样的施工情况下就应该留施工缝,施工缝尽量的选择承受剪力小的地方,而且施工比较方便的位置。

7、预应力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采用在混凝土中增加钢绞线、预应力钢筋等材料,减少混凝土内普通钢筋的使用,优化混凝土结构,增加土建项目混凝土构件的使用范围。这是当前应用的最新的混凝土施工技术。

三、实例分析

案例一:在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上的一座大型交叉建筑物放水河渡槽的施工建设中,我们根据放水河渡槽槽身C50混凝土具有槽身C50混凝土标号高,水泥用量大,水化热高,当地气候干燥,风砂大,混凝土收缩大且快极易出现干缩裂缝等特点找到了混凝土裂缝控制的难点,从而提出了在放水河渡槽槽身C50混凝土掺用超纤维的想法,并对这种想法进行了充分的论证。

在该工程中,我们 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每立方混凝土添加1.5kg左右博凯超纤维的用量,作为外加组分,配制纤维混凝土。采用的是纤维用量根据每盘混凝土搅拌的实际方量,按推荐掺量准确称量,计量后的纤维应与粗骨料一起添加,纤维可采用人工添加,还有砂石和其他的原材料的搭配,按照配比方案进行搅拌。

案例二:2007年的彭水水电站夏季施工中,针对夏季浇筑混凝土,由于温度过高易产生表面干缩裂缝,随气候转变,气温日渐下降,混凝土内部热量不易散发,造成混凝土内外温差梯度大,混凝土极易产生裂缝的问题,我们的项目部采取了合理控制分层分块,合理安排混凝土施工时段,控制出机口温度,控制混凝土运输过程温度,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温度等相关措施进行了有效的温控。

结束语

土建工程的施工已经在进行改革,正在朝着数字信息化和节能生态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应该不断的进行施工技术的创新,增加土建施工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土建的混凝土应用中,不断的加强技术创新的应用,保证土建的质量和进度。

参考文献:

[1]梁雄.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及其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吴旭辉.浅谈土建工程的施工技术创新与应用[J].中国房地产业

施工技术范文6

关键词:输配电施工技术;输配电网;电力系统;互联网技术;输电线路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42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34-010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34.053

据统计,现在我国负责施工的输配电方面的技术人员能够保证输配电施工的正常运转,保证相关技术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实施,这也体现出我国在培养输配电人才方面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但是与此同时,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良莠不齐,在某些方面还是影响了施工质量和效果,因此需要大力提升技术人员在输配电方面的施工水平,以确保整个工程的顺利开展,对此有必要对这些施工人员在实验技术的操作方法上做全面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施工水平、增强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具体的培训内容不仅包括一些基础知识和实验过程,还包括实际操作过程,并坚持进行长期的训练,如此方能有效提高我国在输配电施工方面的技术水平,并不断发展我国的输配电技术,更好地保障我国在输配电技术方面具有国际竞争力。

1 我国输配电技术实验基础

此项施工技术的具体系统主要是运用输配电的施工技术相关实验,合理地分析输配电施工技术过程中的技术信息,并且帮助那些技术骨干们解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问题;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层次和需求分析,针对性地提高输配电技术,确保其施工的技术需求层次;提升一些输配电施工方面的技术培训方法,保障施工技术方面的可操控性和实际适用性。

输配电施工的关键是依靠应用计算机,现在互联网技术达到了大力的发展,可以很好地对输配电系统进行试验分析和技术操作,以此便能很好地提高输配电技术在电力实际应用系统中的应用能力。举几个例子来说,像一些大型的产业钢铁产业、化工产业等,若想保持各大机械设备能够得到正常的运转,就需要得到电力资源的大量支持,同时保证施工的速度和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程目标,因此相关人员要对输配电相关系统进行大量的控制工作,只有这样做才能更好地施工,节约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对其分析,提高平常生活用电以及工业生产用电的模拟研究,保障更好地研发输配电施工方面的技术系统基础知识,完成对输配电施工技术的合理化进展。

2 我国输配电技术的实验设计

2.1 输配电施工技术的实验设计

在如今社会,基于输配电施工技术的实验需要依靠输配电施工提供的模拟流程,并且这项技术还是占据主要的地位,通过不断调整设备以搭建正确的方针技术,保障能够合理地分析施工数据和完成实际操作。

2.2 输配电施工技术的功能设计

通过对现今的施工技术进行整体的动作流程分析,从而完善其技术功能设计,控制合理化地运转技术人员、机器等,这些流程包括简约处理呼叫转移、开关机、开始等功能,同时给参加知识学习的员工做一些简单合理的基本介绍,这样便能对测控能力有很大的提升。这种培训方式的输配电技术能够保证该方面的技术人员合理地掌控输配电方面的相关信息,并能够合理汇总和总结全部数据,结合我国相关企业的情况进行研究,给予它们在硬件和软件的应用方面合理的技术和充足的基础设备支持,升级和扩容输配电施工方面的技术系统,保障能够合理化地保养输配电技术软件,减少由于长期的维修输配电系统技术而造成的互相依赖。只有如此,才能让技术培训的工作人员有更多的认识,同时对实际使用技术有更清楚的了解。将互联网技术与输配电技术有效结合起来,实现输配电技术的相关网络知识的共享效果,保障及时更新输配电方面的技术知识,同时保障这些输配电施工的性价比能够占据优势。

2.3 输配电的使用技术的安全指标

安全始终是第一位的,在使用输配电时,不仅要正确完整地了解技术安全的基本知识,还要依靠员工的施工技术水平,保障输配电的正常使用,保证整个电力网络系统有一定限度的输配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国家的电网系统安全快速地运转。作为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提高输配电相关企业基本利益的同时,不断精炼使用输配电技术的劳动生产人员,通过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来保证经济发展效益,这样也能够加速输配电技术有效快速的发展和维护推动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3 我国输配电技术的合理改造和升级

最近几年,不仅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相应的输配电的技术也是在突飞猛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我国许多地区对电力的需求量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当前现有的输配电量已经不能够满足我国的经济需求,保障电力有效利用率的合理手段是提高输配电的各项指标,同时减少电力资源方面的损耗。必须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比如扩大电网的容量、对电网的使用效率进行合理的分配、保证能够合理化地分布电力输配。以下是综合分析考虑之后的两个科学合理的方法:

3.1 加大输配电网的容量,保证其负载能力

不仅要在电网容量方面做大量工作,扩大其容量,还要能够充分考虑到其负载能力,并且做到尽最大可能地来减少浪费损耗,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从而也可以节约一部分由于电压的冲击所带来的负载。

3.2 合理分配输配电的布局,加快设备革新

相关工作人员要对配电的布局做出合理的规划分配,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满足我国各地区的用电需求,方能使我国的配电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从而使我国的配电效率能够得到提升,加快我国的设备不断革新,保障我国的输配电电压、电流能够合理供需。

根据我国的一些网络资料,我们可以分析出,在2013年,我国对电网技术做出了许多改变,共有八个方面是重点改变的,提高稳定性,对电网结构做出合理的完善,对于那些落后的技术能够及时更新,同时还要保证不要重复发生那些灾难性事故。我国的相关配电部门必须做到以下工作,解决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输电障碍以及输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输电配置各方面的性能,把一些老旧的设备给予及时的清除和加以维修更新。加强改造重点设备的相关技术,例如重载变压器、输电线路等,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和操作的安全性。在输配电的过程中,要注意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各方面的损耗,以此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输配电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地使用电网技术,并把技术进行发扬、推广,使其优点发挥到极致,提高电网在各个环节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我国配电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做到及时做出技术监测,这是对全部用电人员的一种负责的行为,同时要加强保护退电工作,保护通信电器能够及时更新,替换老旧的配电设备,这样才能够使我国的配电系统得到全面有序的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合理化应用我国的输配电技术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我国的现有输配电施工技术的使用效果,完成相关的信息分析和数据统计,保障合理化发展和更新我国的输配电技术的硬件设备,保障顺利供应我国的电力资源,完成升级我国的输配电系统技术,缩小我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保障合理化地有效发展我国的输配电技术,为未来我国输配电技术的飞速发展打下合理的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宵宁.输配电线路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

上一篇日语课程

下一篇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