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生自我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生自我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培养 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a)-0067-01
随着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初中生能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探索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我们教育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近几年来,本人一直工作在初中数学教学第一线,并且非常注重对初中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下面我谈一谈对此课题的认识和探索。
1.积极建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高低。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我们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使初中生能够积极、高兴地探究知识,充分发挥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克服以前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支配者,学生是被支配者,教师喋喋不休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的陈旧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往往过多地强调了我们教师的支配作用,却忽视了初中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我们整个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充足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支配,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喜好和个体差异,以宽容、关爱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够真正参与到在课堂教学中来,使他们真正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小主人,从而形成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教学环境影响下,初中生才能充分展现自己的数学潜质与创造思维。自参加工作以来,我总是和颜悦色的教学,以一副和蔼可亲的笑脸面对每一位学生,用自己的一片爱心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与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快乐,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教学环境。在这种轻松的教学环境中,孩子们无拘无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够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
2.培养创新兴趣,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
毫无兴趣的强迫学习,将会限制初中生创新思维。兴趣才是初中生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源动力。我非常明白这一点,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我会安排一些难易适中的问题,只要学生努力努力就能解决,同时它又是初中生想了解的问题,这样既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又可以调动他们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主观能动性,他们因兴趣而多思,因善思而质疑,进而自觉的去探究、去创新。
我还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图形,积极培养初中生的兴趣。因为我们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物品本身就是由几何图形组成,有的是由教科书中的重要理论创造出来的的,也有的本身就是几何图形,它们都具有很高的审美特性。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中几何图形的美,带给孩子们最大的体验,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几何图形带给我们的美。与此同时,在我们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把我们日常生活的图形联系到数学教学中去,从而产生认知上的共鸣,使孩子们产生创造几何图形的欲望,然后使他们不断创新,进而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在近几年数学教学中,我多次组织几何图形创新大赛,在图形设计中,让初中生插上创新的翅膀,充分发挥他们的专长,在几何图形创新活动中充分展现自己,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学习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和快乐,积极调动他们创新的兴趣,进而促进初中生创新思维的不断发展。
3.积极鼓励,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作为十四五岁的初中生自我评价能力并不高,常常以我们教师的评价为目标,并且常以我们的评价来评定自己在学生中的地位。因此,我们教师应对初中生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尤其是他们的正确行为我们要及时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明白教师对他们的鼓励和赞扬,以增强他们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成功的喜悦。我在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中就经常使用“你回答的很好!”“比上次好多了!”“你回答很棒“再接再厉!”等等激励语,给同学们及时以鼓励和表扬,让他们深深感受到我对他们的认可与赞许,进而使他们在创新之路上不断攀升。当然,由于一些客观原因初中生还不是成熟的个体,在探索创新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这时我们初中数学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而是要帮助他们找出导致错误的原因,并且积极鼓励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这种肯定与鼓励会有效保护孩子们不断创新的积极性,促使初中生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不断创新中去,这对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有益处的。
4.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学生学到的只是被接受的死知识,很少去积极探究,所以很难以再创新了。要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就要摒弃原有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要积极培养初中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不断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生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品德发展;自我教育
一、引言
品德发展的问题是心理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品德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即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它作为个性特征的一部分,反映的是个人的精神面貌。而品德发展,是指个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品德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即人生历程中品德成分、品德结构及其功能的发展变化。人类伦理道德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对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关系认识的结果。品德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个体品德发展在成熟之前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可变性,初中生正处在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此时期是其个性与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如果在此时期不注意正确引导,必然会影响他们在品德方面的正常发展。因此研究初中生品德的发展,既不能脱离其特定的文化历史背景,又必须抓紧成熟前的塑造,而维果斯基作为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其心理发展理论对品德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来谈初中生品德的发展与培养。以期对青少年个性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心理学依据。
二、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初中生品德发展
(一)重视社会文化环境对品德发展与培养的影响
维果茨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与决定因素是人类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是作为人的社会生活与社会活动产物的文化。在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社会文化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对品德发展的影响是巨大和深刻的,因此必须为其创建—个健康的社会文化环境。
首先,全社会力求为初中生提供—个尊重的主流文化。人的成长发展必须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经济关系在整个人际关系中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对青少年尤其是正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时期的初中生来说影响是十分巨大的,由于他们缺乏起码的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缺乏分析判断能力,容易在人生的紧要关头犯错误。因此必须为其营造一个健康积极的主流文化,从整体而言就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另外还要对初中生进行长期的、扎实的、富有成效的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社会中需具备良好的成人模型和成人榜样。初中生模仿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但判断能力还不十分完善,加之他们易冲动的特性,遇到冲突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挺身而出,不计后果,最后可能沦落为失足青年。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必须亲自躬行,为子女提供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也要做到严以律己,社会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地指出榜样的良好品质,不夸大,不包装,准确宣扬良好品质的实际意义。
第三,增强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社会变化迅猛,信息量急增,人的观念更迭迅速,社会竞争加剧。社会氛围越来越淡化社会道德的整齐划一或“异口同声”,学校教育越来越强调学生个性化和谐发展,家庭教育也不再是一味“听话”的教育,人们给予了年轻一代更大的思维自由度,这一切使青少年品德形成过程中主体意识明显增强。
此外。家庭和社区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的影响是直接的、全面和巨大的。家庭、社区是儿童、少年所处的重要心理环境,家长的价值观、道德观、理想、爱好等往往会通过父母与子女的活动而影响子女的心理,左右着他们的道德发展水平。因此一定要营造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促进子女品德的健康发展。健康的社区文化对品德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导向和感染作用。因此有必要建设一个健康积极的社区文化。
(二)重视活动在品德发展与培养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青少年品德发展的动力是其品德的内部矛盾,即儿童与青少年在活动中所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品德心理水平构成的矛盾。维果茨基强调个体活动是人心理与意识发展的重要基础,由此,在初中生品德发展与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其心理发展特点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自尊感、友谊感等复杂情感。
具体而言,在学校教育中要多开展一些全校、年级、班级或团、队活动。各级负责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与,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机,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其自觉、自愿的参加活动,而不只是形式上的遵从。另外。作为教师或成人还应尊重他们的自尊心,注重培养其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多开展一些课外和校外活动,鼓励其多参加一些社会性公益活动。
(三)基于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其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要了解初中生的需要。以选择最佳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为其准备适切的德育内容。不同的年龄阶段的优势需要影响着品德结构不同部分的最适宜发展时期,德育工作者要摸清学生的需要特征,才能更好地抓住德育的“关键期”,通过一定内容的德育实践活动,引导并促进学生在自身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一定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品质。初中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其身心发展特点使他们在新形势下产生多种认识及行为上的矛盾,为此在对初中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基于其自身的需要,基于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其进行适切的德育培养。
对学生进行德育,不能忽视其青春期教育,尤其是青春期性教育。维果茨基强调教学必须首先建立在正在开始形成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必须采取相应的手段进行青春期教育。家长与教师除了给他们讲解青春期及性生理方面的知识外,更重要的是采取宽容的态度,正确引导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调节自我。
(四)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维果斯基指出动机在引发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从另一个角度强调了调动个体情绪体验的重要性。在对初中生的品德发展与培养中,学生是德育主体,因此必须真正调动能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部激励手段。近年来对德育功能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揭示出德育具有个体享用功能。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享受自身的道德行为、道德实践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充分感受、体会精神的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这将是促进学生品德完善的内部激励手段,即学生通过体验自己的道德行为所带来的精神幸福是促进其不断提升自己道德水准、不断完善人格的内部激励手段。
学生是德育主体,学生通过切身体验能够把外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首先,学生通过自身体验能够激发道德需要与道德动机,进而促进道德的内化,为此要充分发挥道德体验对学生品德发展的激励作用,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摈弃过去仅注重学生道德经验积累,忽视内化的做法,而是把道德作为人的内在需要。从人性出发,以学生为本。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激发自我教育的主动意识。把外在强化教育变为内部激励教育,促进道德的内化。在德育过程中,通过创设自由、平等、轻松、和谐的体验氛围,唤醒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的道德行为所获得的满足、快乐与幸福,获得精神上的享受。学生通过充分感受、体会自己内在精神的幸福,产生道德满足感,道德的这种自我满足将激励学生实现道德的自我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品德的真正发展。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人的教育力量由强变弱,自我的教育力量由弱变强,最终转化为承担教育“他人”的力量。中学生正处在他人教育力量与自我教育力量转换的关键期。在现实教育实践中开展“五自”教育活动,即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正是适合中学生发展特点的教育活动。这种自我教育力量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德性健康发展的真正内因19l。培养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必须在掌握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必须使其树立自我锻炼的独立动机,即主动寻找榜样、选择理想、确立志向,还要具备自我分析、自我剖析、自我批评的勇气与能力,力求全面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确定自我努力的具体步骤,自觉刻苦锻炼,自我实现,自我总结评价,积极的自我体验。
初中生自我总结范文3
化学用语作为化学学科独特的学科语言,是解释化学认知成果而建立的特殊符号,是学习化学中重要的传播工具。通常情况下,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化学用语被称为化学符号,主要包括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式、结构式等。近年来,化学用语方面的研究呈直线上升趋势,运用宏观符号微观三重表征、前概念对化学用语学习影响等理论支架完善化学用语领域,关于化学用语实证性研究也有所增多。
然而,目前对于化学用语的学术研究与实证调查多从教学策略、教育建议等层面出发,较少站在学生的角色上构建化学用语的知识框架。基于化学用语的独特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习惯于填鸭式传输知识,在化学用语书写的教学中,往往直接采用讲授式给予规则,学生根据教师所给规则,进行重复的训练,只停留于机械记忆的阶段,对化学用语本身的含义没有内化为自身的认知,不少学生因为化学用语跟不上渐渐失去了学习化学的信心,最终在化学学习中被落下。
新课程改革以来,新形势下的教育强调提升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所谓自我调节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元认知监控、行动意志控制、自我动机信念调整来掌握策划、启动、实施、监控、调节及评价学习等有关技能。面对应试教育与化学用语的特征,自我调节能力是否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用语的影响因素?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哪方面对学生学习化学用语会产生影响?怎样促使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哪些教学策略?本文假设初中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存在影响,并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设计
20世纪80年代初,Zimmerman教授、Pint rich教授等学者基于以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理论、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以及以班杜拉为代表的社会认知理论总结出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提高学习效率、达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而主动调控、运用元认知、动机的行为,国内外对于自我调节学习进行了大量研究,目前较有代表性的自我调节学习测评工具有学习和研究策略调查表( Weinstein等)、学习动机策略问卷(Pint rich等)和学习过程问卷。
本调查主要研究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化学用语的关系,将心理学教授庞维国、化学教学论专家毕华林等关于自我调节能力及其在化学中应用的量表进行有关化学用语的改进,并附关于化学用语的测试卷,统计测试成绩。初中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能力对化学用语的学习存在一定影响。以20名学生作为试用,符合预想维度化学学习中的自我评价、自我监控、自我计划以及自我总结,而后发放并统计本研究所有问卷,利用SPS、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 872,该量表信度符合研究需要,具有进一步研究的可信性及必要性。
2.调查对象
我国学者朱智贤、林崇德在对青少年认知发展的研究中均指出:青少年的演绎推理能力、辩证思维能力以及信息加工能力都在7 ^-11岁开始出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发展,初三是青少年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也是重要转折点,高二有85%的学生认知能力己接近成人。初中阶段易培养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学生也易于将其实施于初中化学用语习得当中。
本研究选用哈尔滨市5个区内不同程度的初三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150份问卷(开放式问卷的调查、学生化学用语能力测试卷),剔除不合格问卷,实际回收145份,回收率达96. 6%。
3.数据处理
本研究主要讨论自我调节能力对初中化学用语的影响,在数据上主要利用Spss 21. 0和Excel软件为研究工具,对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性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测试成绩进行方差检验,由此进行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四个因子的均值进行比较,发现男生和女生在四个分析维度中均存在明显差异。在学习的自我调节中,男生和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
在四个因子中男生的均值高于女生的水平,由此看出,男生自我调节能力在整体上高于女生。分析以往的研究经验得知男生智力发展以逻辑为主,女生智力发展以记忆为主,导致对于自我调节能力的形成也存在差异。
本次调查到的145名初中生样本中,化学用语测试成绩呈正态分布,60分以下有14人,占9%;60~75分有45人,占31%;75~90分有70人,占48%;90~100分有16人,占12%。而男生的成绩略高于女生,90~100分区间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80%。
利用Spss 21. 0对145份问卷(含测试卷)的系统分析后,通过对不同成绩的学生分析后发现,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四个因子与此次化学用语测试成绩高低有着各自的差异性。通过对初中生此次化学用语测试的不同成绩与自我调节能力四因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成绩越好的学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尤其是自我测量与评价因子)。由此可见,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自我调节能力各部分较强的学生学习成绩较为突出。
四、结论与建议
1.研究结论
(1)性别差异对于初中生自我调节能力存在影响,表现为男生的自我调节能力高于女生。测验结果表明男生的成绩普遍略高于女生,与其自我调节能力较高有关。
(2)化学用语的学习情况与化学学习自我调节四因子显著性相关,表现为化学学习中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强,化学用语学习水平越高;反之,化学学习中自我调节学习能力越弱,化学用语学习水平越低。然而自我调节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难以一跳而就,需要尤为关注、长期训练。
(3)化学用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结构示意图等)内容相对枯燥,自我监控过程中应实时监控学习方法,切忌死记硬背。研究表明自我调节能力中监控与评价因子对自我调节能力影响更为显著,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是否能坚持选定的策略进行监控,并做好对所选的策略对化学用语的习得是否有效的判断。
2.研究建议
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学科内容、学习目标,忽视学生的自我监管。自我调节重在引导与鼓励学生自我监控、设置目标以及合理运用分类比较、类比推理、归纳演绎等相关学习策略。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自我调节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激发自我调节的内在驱动力。化学用语是主观思维与客观事物相互融合的系统符号,在化学用语教学中,更应注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脱离化学概念教学空洞讲解的授课方式,促进学生乐于自我调节学习。许多学者认为:学生善于自我调节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动机,在自我调节的四阶段中,学习者动机不同达到的结果也有所不同。激发初中生对于化学用语的自我调节内在驱动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在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举一些初中学生熟知的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自我调节内在驱动力,引导学生总结出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最根本的标准是看它变化过程中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促进化学用语知识的概念同化。由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学习者在初步接触化学用语时,往往认为其是繁杂无章、毫无规律的独立符号,难以对该部分知识实施自我调节。实质上,化学用语是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而逐渐演变的一套精确、简要、国际化的符号系统,具有特殊的逻辑性及系统性。在化学用语教学中,切忌让学生大量地机械记忆,而是应注重认知同化论的实施,把握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关系概念等化学用语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促进学生获得对于不同化学现象有与之相对应概括与理解的能力,形成概念同化思维,激发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在讲授酸类物质时,不要急于给出酸的定义,可以试通过这样的化合物属于酸的讲解,引出酸的定义,并促使学生学会对关系概念归纳总结,获得自我调节学习能力。
(3)利用多种教学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化学是一门侧重于研究物质的结构、组成及性能关系的学科,化学用语是以一种简明的形式说明化学问题的符号,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性专业术语,在初中化学用语教学中,往往需要利用特定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化学自我调节能力生成。工业革命以来,多媒体开始活跃在人类的视线范围之内,许多以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更是被广为热议,例如:翻转课堂、幕课联盟等。目前,较为我国教育环境所接受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是将其与传统的教育手段有机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学清晰呈现复杂的化学符号,将微观与宏观相联系,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抽象结构形象化,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从宏观到微观的过渡,提高其在下一步学习中的自我调节能力。例如,在对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三课时离子的学习中,初学者对于电子转移生成离子的过程的理解,相比于教师口头叙述得失电子,多媒体教学的动态演示更易被接受,并促进对抽象结构知识的自主性学习。
初中生自我总结范文4
一、厘清初高中数学的差异
1.初高中数学知识差异。初中数学知识面窄、知识点少而且浅。高中数学知识广而深,多数是初中所学数学知识的深入与延继。拿教材来说,初中数学教材内容具体、通俗易懂,题型量少而简单,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较强,教材中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学生感觉较好理解。高中数学教材抽象概念多,定理严密系统,逻辑性更强,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难度大,知识点多难度系数变大,而且习题的形式多样,变化多端,类型多,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大的特点,如集合、映射、函数定义及相关证明。尽管,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材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初高中教材难度有了一定降低,并且中考试卷的难度有了大幅的下降,但由于高考因素,高中教师不敢随意降低教学的难度,以防高考试题变化面造成高考失败。这样导致高中教学实际难度未减反增。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与初中教材变化而形成断层,如十字相乘法、立方差公式、韦达定理等等,被淡化或不讲,对高一学生学习数学产生一定障碍。
2.初高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特点。初中课堂教学比起小学是上了个台阶,高中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比起初中更上了一个台阶。初中课堂教学对初中生来说,是适合其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的,课堂教学密度与量比起高中生是要小些,所学的知识显得较为简单。教师课堂教学讲课的速度平缓,主导作用发挥要多些,知识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再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探究理解掌握的。教师是半扶半放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自学能力尚未形成。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是在老师大量课内、课外作业练习训练下形成的。通过反反复复讲与练,学生基本上才能对所学的知识理解与掌握。而高中生数学的学习随着时间推移,学习功课门数增多,学习时间延长,如每天10节课,4节自习课,致使各学科时间分秒必争,时间十分紧张,连吃饭走路都带小跑。而各科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量比起初中有过之而无不及。学生学习数学要求独立性,主要靠课堂听讲与自学。
3.初高中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差异。初中数学的思维方式趋向于抽象问题形象化,而高中数学的思维方式形象化减少,更理性化、抽象化,数学学习不仅仅是理解掌握知识,更重要是在学习知识时对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理解、掌握,还要求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从不同方面分析思考问题,能有自己独特、创新的思路。高中生思维的逻辑性、严密性要求比初中生更高,解题格式要求比初中生细实、更规范,说理透彻。高中数学学习,教师是大量地、广泛地应用代数的可变性去探索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例如二次函数值域问题中的定区间动轴、动轴定区间问题,初中生是听讲授、照葫芦画瓢去练习做题,练习先模仿熟练后,再去拓展训练,迁移变式创新,才能达到真正地理解掌握所学数学知识。而高中模仿解题的学生只是少数,随着知识的难度增大和知识面变广,模仿会使学生解题思路窄小,变化形式大的题就不会解了,这样会使学生看似平时认真、学习勤奋、功夫下得不少,但是考试成绩却未必理想,甚至会打击动摇学习数学的信心。而目前高考改革,高考数学出现了一定量的社会实践题,考察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综合知识面要宽厚,解题灵活性要强,要具有创新的能力。
4.初高中学生对数学学习重视程度的差异。初高中生年龄差异、身心发展程度不同,造成了他们对数学学习认识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小学、初中的数学成绩一直优秀,思想上麻痹大意,认为过去的老一套肯定管用,平时学习只是上课听听,完成作业,临考之前突击一下。对数学学习未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程度未能到位,致使平时数学学习的基本功不扎实,考试时见到题目觉得似是而非,该会的也解不出来。有些难度大、灵活性、综合性强的题更是解题无门。只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真观察比较初高中数学学习特点,认识到它们差异,认真对待,方能打胜高中数学学习之战。
二、把握高一数学学习的关键
1.思想上高度重视。高一数学的难度有所增加,初期数学学习需要理性、抽象性强地理解并运用集合、函数等概念知识。教师在学生刚入学时,可以用讲故事手段,渗透思想教育工作,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高度重视。而另一方面,也不能让学生被数学学习吓倒,如果自己努力了,就算考试分数比初中有所下降,也不要失去信心,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的坎。
2.养成学习习惯。习惯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稳定持久的条件反射和自然需要。初高中生年龄不同,数学学习习惯也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高一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只是在初中的基础上加以巩固与完善。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习惯对于学生能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联系,如上课前预习,使自己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知道自己新知识的理解程度,上课认真听讲,把老师补充的题目记下来,同学交流时,分辨哪些是创新之解,课后复习巩固等。这些是需要高一学生自己在学习的实践中不断地观察、审视、模仿、反思养成的。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日积月累,反复研究,逐步形成,教师的职责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促其健康成长。
3.注重培养思想方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不仅要理解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还要形成高中数学能力。“高中数学能力包括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五大能力。[1]”而五大数学能力需要在三年的数学学习中,通过不同学习环境与场景,开展多种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经过学生观察、实验才能形成。同时教师也不能忽略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在授课传授知识过程中,要阐明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讲明此方法的作用与功能价值。正确明晰的数学思想,能为学生数学学习扫清迷障,为学生数学学习增添后劲,从而学到数学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培养其核心能力与数学思想方法。
4.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善于自我反思、自我总结是其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学会审视反省自己的学习习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升自己学习数学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动力,挖掘学习数学的潜能。高中数学比较抽象,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学生听得懂不等于他能做得对。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时,不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是引导学生及时地复习,反思课堂上自己究竟学得如何,是否真正地理解掌握所学知识,是否能用此种方法去解决其他的问题,能否系统地去整理并与之前所学知识联系成为知识网络。学生只有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方能找到数学学习的真谛。
综上所述,高一是初三升高中这一蜕变的阶段,正确引导学生把握好数学学习的起点,明确初高中数学学习差异,把握好自己,改变自己不良习惯,主动与教师沟通,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善于反思总结,就能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学习方法,学好数学。
参考文献:
初中生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初中;语文;话语权;研究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我国的教育模式发生改变,初中语文教学在关注知识教育的同时要重视学生主体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成为教学实施的主人,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指导性作用,让学生积极加入到课堂中表达自己,真正提升教学效率,做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一、改变教育理念,有效的课堂设计
师生之间话语权的能力变化,具体是根据新课标中所体现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重新成为课堂主体的一种形式。初中语文教育中话语权并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阶段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每个阶段的侧重点不同,话语权也是具有变化性、发展性的。在常规性的教育环节中,语文课堂内容包含的教育目标不一致,其中含有知识教育、能力教育、情感态度教育,每节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各不相同,初中语文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将每个教育目标合理地融入课堂中,将话语权灵活应用到各个阶段。比如,进行常见的探究性研究学习或是小组讨论分析学习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总结进行发言,将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在进行评价分析的时候,重新找回话语权利,对于讨论和研究的结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价总结;初中生处于青春期阶段,由于年龄特征的因素,对于外部的影响比较敏感,语文老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点,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话语权。对于学生表达的内容,无论对错要先给予尊重,工作中主动地转变自身思想,引导学生展开深入研究,不让自己成为课堂的主导人物。研究分析发现,语文教学环节中给予学生一定的话语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升教学效率。因此,语文老师要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观念,促进自身进步,合理设计课堂实施环节,有效划分话语权利,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考虑学生特点,采取分层教育
初中生经过小学时期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个体的学习能力有差异,加上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主体之间具有明显区别,针对该种状况,语文老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必要的时候采取分层次教育方式。分层教育实施中恰当地控制学生的话语权,该种灵活教育方式恰巧体现了我国自古以来的因材施教思想。例如,在进行语文词汇学习的时候,部分学生虽然能够认识词汇、默写词汇,但是具体的应用语境或是意义并不是非常理解,部分学生能够判定某个句式的修辞方式,却不能灵活应用该种修辞方式,产生严重的混淆问题。学生能力水平提高后,想要进行自我总结分析是较为困难的事情;学生课堂中不善于表达,不乐于表达,害怕自己的语言或行为引起其余人员的笑话。结合这两个方面分析,初中生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但是表达能力较弱,其是语文教学工作中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限制学生话语表达权的原因,影响教育效果的提升。老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状况,采用分层次表达的形式,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话语权利转换,才能提升教学质量。
三、根据语文教学特点,灵活变通
语文教育和其余学科之间具有区别,其关注人文性以及工具性的统一,语文老师要明确这点,教学实施环节中灵活变通,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策略,关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语文素养。教学实施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水平,带领学生研究更多的语文素材,在全面实践中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让学生自觉地应用话语权。部分初一阶段的学生,他们已经掌握的词汇、表达形式、语言修辞等都不足,自己的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应该具有较多一些的话语权,通过语文老师的专业话语重复,带给学生更多的影响,让学生从中学习,将这些内容逐步掌握,最后应用到自我使用中,通过时间的积累,知识数量的改变会带来本质的变化。此时,老师将更多的话语权转让给学生,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语文知识中所包含的人文精神内涵会对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教材内容进行不同的探究。语文老师给予学生课堂话语权的时候,要重视熏陶作用的影响,关注教材内容中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表达,带给学生更多的愉快学习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学习的乐趣,认识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长久性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老师必须提高重视程度,根据实践教学经验,通过合理的设计,转让课堂话语权,培养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未来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中生自我总结范文6
一、当前初中生物教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以及新课程大纲要求的贯彻、落实,初中生物教学水平不断地得到提升,但是一些教学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我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硬件设施简陋、实验条件差
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硬件设施更新度较大,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总体上仍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中的需要,比如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实验室空间狭小,大多时候是几个班的学生一起做实验,人多,有效设备少,看的多、做的少,很多学生直接不动手实验,只在一旁观看甚至走神干别的。不能高质量、有效的进行实验,很多学生就会不遵守纪律、就会走神,难免纪律就差,老师也无力进行有效的管理。简陋的设备,导致实验效率和教学质量很低,也就不利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安排不恰当,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
主要体现在:一周课时安排较少,很多时候一周就只安排一两节课,然而作为一门实验、实践活动比较多的科目,少得可怜的课时只能讲完生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点,根本没多余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以及课外实践活动,再加上学生很多时候上生物课都应付了事,很少有学生用心去学生物,这种学习观念很不利于生物教学的开展以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制度不合理,很容易扼杀师生教学的积极性
在生物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都知道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比赛项目,通过比赛来展现自己的学科优势,很多教师们也在学科比赛中发挥自己的教学才能,更好的体现自己的教学价值。但是生物这门学科的竞赛很少,没有参与各种比赛的机会和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就没有学好生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时间长了,就会丧失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对于生物教师来说,没有竞赛作为展示学科地位的条件,教师们就会减少教学的激情,学生考得好与不好,教师教得好不好都没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标准,教师们的价值得不到?w现,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应付心理,何谈生物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更不利于生物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提升初中生物教学水平的对策
目前,生物这门学科的地位相对较低,大多时候是一门不受重视的学科。然而,在实际现实生活中,生物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生物知识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整体来说,生物学对我们的生活是很有用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起生物这门学科,教师们要不断研讨生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几点建议。
(一)教师们要注重生物实验的组织
教师们要不断与学生们进行交流,从而了解学生的心里特点,初中生接受新鲜事物的心理特点明显,所以,生物教师要用心安排生物实验以及课本知识也要与我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如,在讲某一生物的结构以及特点时,生物教师们可以先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特点,与其他部位的结构想比有什么差距,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分析,可以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们从中可以感受到生物中处处有生物,感受到生物的用处,也就会增加学习生物的兴趣。
(二)教师们要及时有效的进行教学反思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反思。我们都知道生物学这门学科,涉及领域比较广,知识点也比较复杂,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只有把知识系统化、体系化才容易理解并有效记忆,因此生物学教师需要在课前、课中、课后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课后做好这节课有效教学的总结和反思,以便下节课更好的进行有效教学,专业知识也要不断进行反思总结,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系统化,从而增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升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三)恰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生物课堂上可以多运用多媒体课件,将图画、视频、音频等教学手段运用到我们的生物教学中去,优美的图画,悦耳的声音,都会把师生奇幻有趣的世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又可以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和眼界。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应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试想,生物教学中多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就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