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授课技巧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1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1-0121-04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在药学本科的培养方案中,很多医药院校都包含《药学英语》课程,或为专业必修课,或为专业选修课。不同院校所用的教材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而且普遍认为市场可供选择的几种教材各有优势,但是都存在一些不足[1,2],不少院校结合自身特点补充了一些教学资料甚至自编教材,同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在西部民族地区药学本科中进行《药学英语》的教学,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右江民族医学院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药学英语》是我校药学本科(四年制)学生第3~4学年的专业选修课程,共36学时2.0学分。从我校2009级药学本科开始,笔者从事了2年的《药学英语》教学探索与实践,下面以右江民族医学院为例,浅谈《药学英语》在民族地区药学本科中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1.教学目标的定位
我校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百色革命老区,主要招收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的60%以上。我校的培养目标是“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级应用型医药人才,大多数毕业生到本民族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因此,我校药学本科药学英语的教学目标要立足我校学生的实际,服务于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毕业生未来工作和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合理的定位。相对于东部医学院校的学生来说,我校药学本科生的公共英语基础较薄弱,听说水平更低,而且将来多到本地区的基层单位工作,进行专业外语交流的机会很少,专业外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深造学习、科研前的文献检索和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上。因此,我校药学英语的教学重点在于中低难度专业外语的阅
2.教材与教学内容的安排
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药学英语》教材有:①复旦大学出版社,章国斌主编,涵盖药品说明书、英美药典、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美国《化学文摘》(CA)和药店英语等内容。②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有贵主编,以药品说明书的主要内容为纲,对相关内容进行介绍,宗旨是提高学生在药学涉外业务中的英语交际能力。③人民卫生出版社,史志祥主编,分上下册。上册为基础药学英语部分(科普类),除按药学专业学科分单元介绍外,还有药典、药品说明书、新药研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章节,每单元最后介绍医药英语构词知识。下册为专业药学英语部分(以专业杂志最新论文为主),也按学科分单元。④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史志祥主编,包括临床药学英语、药品英语名称、专业文献阅读和翻译、药品说明书、中药学英语等。⑤人民卫生出版社,李大魁主编,包含临床药学概况、药物评价、药物治疗学、药物安全性、药历文档、专业研究论文与医生和患者的沟通等。根据教学目标定位,我校选用适合分学科深造学习的教材,即史志祥主编的《药学英语》(人民卫生出版社,第4版)。由于该教材存在一些不足,尚不完全符合我校的教学需要,笔者汇编了教学资料予以弥补。教学内容的安排如下:
(1)专业词汇 该教材没有摆脱公共英语的思维模式,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阅读-背单词-做题的老路上[1]。而我校药学英语教学重点是阅读翻译,影响阅读的关键是专业词汇,这正是专业英语与公共英语的最大区别,应是本课程教学的核心。因此,本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学习专业词汇的方法。很多词汇中包含具有固定含义的前缀、后缀和词根,少量的前缀、后缀可以派生出大量单词,掌握前缀、后缀可以轻松学习专业词汇[3]。尽管该教材课后以15个表的方式汇编了大量医药英语词根和零散的前缀、后缀,改善了第3版教材忽视专业词汇构词法的面貌,但是没有系统汇编常见前缀、后缀,难以与公共英语衔接;没有汇编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则,难于教学大量药物的化学名称,而这恰恰是药学英语的核心词汇。为了照顾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笔者补充了英语常用前缀、后缀和词根表,于第1次课(3学时)讲授,实现公共英语词汇与专业英语词汇的衔接;为了便于学习药物的化学名称,笔者补充了英文化学命名简介等资料,于第2次课讲授,这也是第1次课构词法的应用。
(2)课文阅读 第3~7次课,笔者选教了7篇上册的课文,内容分别涉及不同学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和英文化学命名法则推断专业词汇的含义,同时总结翻译技巧。第8~9次课选教2篇涉及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的下册课文,重点是了解专业英语论文的结构。
(3)实践应用 该教材涉及药品说明书,进行了一些科普性的介绍,但是没有对药品说明书的常见项目进行系统介绍,也没有举例进行说明书的阅读,学完后不能真正掌握药品说明书的阅读技巧。此外,该教材没有涉及文献检索和论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不适应科研和的实际需要。因此,笔者补充了FDA英文药品说明书规定项目、2个药品的英文说明书、CA检索讲义、论文英文题目与摘要的写作技巧和常见错误分析等资料,于第10~12次课讲授。
3.教学方法与效果
由于授课内容包括几个板块,不同板块之间差异较大,宜针对不同板块运用不同的授课方法。
(1)专业词汇板块 从公共英语单词学习经验交流入手,与专业英语词汇进行比较,轻松过渡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如给出一个大学英语四级核心词汇president,提问学生是如何学习和记忆的?引导学生总结出前缀、后缀、词根、复合和外来语等几种构词法。接着分类列出常见的前缀、后缀等,运用构词法分析公共英语单词,再引导学生推测专业英语词汇的意思。例如,表示否定、相反意义的常见前缀有:ab,dis,in, un否定;mis,pseudo错误;anti, contro, counter相反,反抗。分析disappear,“不出现”就是“消失”,推断antibody,“反抗身体”就是“抗体”。对于有机化合物的英文命名法则,先要求记住甲烷methane,乙烷ethane等几个烷烃,指出ane是烷烃的后缀,其余部分是表示碳数的词根,各类有机物命名相应改变前缀、后缀即可,如醇类的后缀是把烷烃后缀的e 改为ol ,甲醇就是把methane相应改后缀即得methanol。课堂中逐一总结,适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课后布置一些代表性化合物的命名。事实证明,该教学法很受学生欢迎,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大增,为专业词汇学习和后续课文阅读奠定了良好基础。
(2)上册课文板块 这部分的课文很多,不可能在短短的5次课内学完,笔者认真选择了几篇中低难度的课文进行教学,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每次课认真筛选十几个有代表性的中低难度的句子作为翻译任务,进行任务型教学;另根据我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实际,个别难度较大的句子不作为翻译任务,由教师直接引导学生翻译。这样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启发作用。上课时,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3人),每组都有一个句子的翻译任务,由各组举手领取任务,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翻译作答。翻译前,允许翻译者提问生词求助,面对求助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构词法和化学命名法则推断生词含义;翻译后,教师引导学生纠正、完善翻译,同时总结翻译技巧。如给出翻译任务: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production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it is likely that even more agents will be produced artificially.
引导学生推断生词:mono单,clone 克隆,monoclonal 单克隆的;anti抗,antibody 抗体。学生翻译为:随着基因工程的发展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人工生产的药物会越来越多。此时,教师引导性提问:中成药、化学药品、生物制品都是人工生产的,这里的produced artificially到底是提取还是合成呢?最后总结翻译技巧:必要时适当换词以避免字面直译的歧义,这里的produced artificially翻译为“人工合成”更佳。实践证明,本教学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阅读翻译能力。
(3)下册课文板块 下册课文难度普遍较大,不适合任务型教学法。为了让学生对科研论文有一定的了解,为将来深入学习和科研打基础,笔者选了2篇具有论文经典结构的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重点介绍论文的结构,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推断文中的专业词汇。经询问,学生表示下册课文较难读懂,难以独立翻译,但是学习后对科研论文结构有了基本认识。
(4)实践应用板块 该板块包括药品说明书、文献检索和写作,需要重视实践练习并检验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给学生介绍相关知识和操作步骤后,结合实例进行示范实践,然后给出实践练习任务由学生当堂实践,接着以抽查方式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马上进行补充讲解和纠正。最后,布置课后实践任务,要求全体学生按时完成。从完成的实践任务来看,学生初步熟悉了以上几种应用技能。
4.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授课学期安排不太合理 我校2011版专业培养方案规定,药学本科(四年制)学生第3~4学年选修《药学英语》。根据我校药学本科实习时间安排,可选的学期是大三上或下学期,而学生多集中在大三上学期选修该科目,教务处又安排在上半学期教学,学生还没有药物分析、药物化学、药理学等专业课的中文基础,或中英文同时学习,此时学习专业外语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学生难以学好该课程。建议培养方案规定,只能在大三下学期选修该课程,如果确实需要安排在大三上学期也要安排到下半学期,努力让学生具备药学专业的中文基础后再学习本课程。
(2)学生对该课程重视不足 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在课前少有预习,在课堂上听课学习的积极性不够,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每组学生完成一个翻译任务,除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外,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互动教学的进行。学生在课后也很少复习和自学其他课文,布置课后作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复习。但这些手段更多的是强迫学生被动学习,没有真正从学生内心深处激发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以后尝试在课程开始时提出实际工作的一些问题,突出本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用实例体现本课程的重要性,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本课程。
(3)课堂互动气氛不够活跃 在词汇板块的互动教学中,学生表现得很积极,但是在上册课文句子的翻译互动中表现不够积极,举手主动领取任务的不多,往往要教师指定小组来翻译。领取任务后,小组内部讨论不热烈,往往是由基础较好的同学作答,其余同学较少发言。这些问题反映了很多学生的公共英语基础太薄弱,想积极参与但是底子不足。只有努力提高学生的公共英语水平,才能真正学好药学英语。
(4)教师自身水平有待提高 我校外语部的教师由于缺乏药学专业知识,要教好药学英语有较大的困难,而药学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外语训练,特别是口语和听力训练,也没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授课时外语口语表达不够流利、准确,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效果特别是影响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药学专业毕业的授课教师要积极向外语部的教师学习口语和听力,在外语部教师的帮助下努力提高自身水平。
参考文献[1]陈 龙.高等医药院校“药学英语”教学的新思考[J].医学信息,2012,25(2):3233.
[2]刘 涛,徐玉玲,万德光.基于药学英语特点的教学过程优化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2,26(5):7172.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2
关键词 大学毕业生 高等学校 就业创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88
Abstract 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gets the college graduate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would be a standardized, scientific and systematic system. And the current employment guidance is not good enough. At the same time, the process of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is of lack of overall consideration.
Key words university graduates;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1 学科研究不深
一些高等学校没有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到整个教学体系中。大多高等学校也没有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内容及开展形式进行深入研究,仅仅针对大学毕业生展开突击性质的培训,忽视了对低年级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的展开,无法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形成有效的宏观指导。
一些高等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课程,往往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这便无形中给大学毕业生发出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不如专业教育重要”的信号。而且我们知道,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水平,而不仅仅是为了追求一个高就业率。而大多数高等学校存在忽视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全程化要求、单纯盲目追求高就业率问题的直观体现,就业创业指导观念功利化现象严重。
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开设有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但很少有高等学校像国外那样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看作是一门学科来研究。不少高等学校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观念上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他们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开设的意义认识不清,也因此对其难以给予太多的重视。这自然不利于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发挥出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明灯般的指导作用。
部分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观念落后,在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单单重视管理功能,却忽视就业创业指导教育的根本指导意义,即教育和服务功能。面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还做得不够细致到满足个性化要求。
就业创业指导教育要想对大学毕业生起到实质性的效果,就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的就业创业指导教材作基础。高等学校在开展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过程中,大都没有相对规范的材,所采用的教材普遍是自编、参编以及翻译教材,在内容上过分强调就业技巧和就业政策。上课教师常常拿一些从网上下载的文章、统计数据等材料便去授课,致使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方面的材料种类繁多,良莠不齐。
2 课程时间较短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与专业课程的学习的确有一定的区别。教师在授课时只需要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引导和启发,大多数内容大学毕业生可以课后自学,但现有授课时间很难在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课堂上对大学毕业生的引导和启发只能浅尝辄止,无法进行深入的引导和启蒙,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由于受到开设时间和课时的限制,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被压缩、删减,至关重要的实践环节也被取消,教师在授课时也只能给大学毕业生讲授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常以“考研辅导”、“专家讲座”、“职业生涯大赛”等形式来作为补充。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对象不应仅局限于大四学生,这样会忽视进行全程化就业教育指导的要求,更没有建立起全程化、规范性、系统性的就业创业指导体系。高等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临近毕业时才开课,开课的时间太晚,应该在大一时就开始,一直贯穿大学的整个学习生涯。就业创业指导的全程化不仅仅是教育管理者对课程的反思,也是大学毕业生乃至全体大学生的诉求。就业创业指导的教育应从新生开始,实现教学的全程化、全员化,贯穿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涯。
3 教学内容单薄
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就业创业指导形式单一乏味,缺乏对大学毕业生进行就业观、职业价值观、成功创业等方面的教育。关于择业技巧指导、理论性指导的理论较少。有些高等学校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俨然成为了应试性的指导和对付面试的针对性指导。这样过度强调就业的技巧,忽视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素养培育,过度重视面试和包装的针对性,直接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采取欺骗性的手段攫取机会实现就业。
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授的重点,停留在针对毕业班大学毕业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收集需求信息等表层工作,这些仅能帮助解决大学毕业生在初次就业中暂时碰到的问题,无法达到持久有效的教育效果。讲课的过程采取传统“填鸭式”的老师讲、大学毕业生听的形式,忽视多种形式相结合的途径,如个别咨询、专题讲座、社会实践、就业指导课等。
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质量不高,教学目的不明确,这些现实存在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轻视,失去了对职业教育的学习兴趣,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学习重点仍然是放在专业课、外语和计算机等课程上的。很多大学毕业生始终把就业创业指导课程认为是思想政治课、形式教育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课堂也变成了“自习课”,成为大学毕业生逃课的首选目标。
4 师资力量不足
就业创业指导涉及教育学、人才学、心理学、人际关系等多门学科,需要一只高水平专业化的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作为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的基础支撑。就业创业指导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再加上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和教育体制政策机制等方面的原因,大多数高等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仍存在诸多不足。
从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人员由于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流动性很大,积累一定经验和有理论思考的工作人员可能由于轮岗调离原先的工作岗位,这便造成了资深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流失,便直接影响到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的教育效果。就业创业指导不仅需要相应的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初次从事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在进行就业创业指导教育时的教学效果,明显不如长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老师的教学效果好。
虽然大多数高等学校成立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并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纳入正常的教学管理范畴,但就业创业指导队伍专业化水平较低,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进行大多是由各学院的部书记或辅导员担任,他们大多缺乏必须的专业化知识理论背景,以及正规的就业创业指导培训经验,虽然相对的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仍然无法实现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专家化、职业化。在指导工作开展时的内容和方式上也相对比较单一,同时随意性较大,无法满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多样化个性需求。因而导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开展缺乏针对性,实际指导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程度。
5 信息化水平不高
高等学校对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许多高等学校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当作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法规的实时传递和以及相对应的网上招聘和手续办理的阶段。这种认知就使得许多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人员,在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时,缺乏必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介绍社会职业的发展现状,还包括大学毕业生就业所需求的职业测评、网上咨询服务以及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等方面。
而部分高等学校所提供的就业信息化服务依然相对缺乏,使得国内大学毕业生得到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服务层次和水平都相对较低。许多高等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上缺乏明确的建设目的,在建设中往往只是简单地把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与信息化物理建设的硬件投入相联系,忽视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投入,在这种错误认知指导下的信息化建设效果自然不明显。
部分高等学校把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看成简单的形式化过程,因此在信息化建设工程中单纯地建设表面工程,并没有依据高等学校的自身情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进行信息化建设,从而导致就业创业指导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功能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造成了高等学校在人力、财力、物力上极大的浪费。有些高等学校在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耗费巨大的财力和物力,一味追求硬件设备上的高配置,但与这些硬件设备在购入时的高投入相对的却是再投入实践后极低的使用率。高等学校在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工作时并没有发挥出这些高配置硬件设备的功效,从而造成了投入与产出间的失衡,即资源上的浪费。高等学校在信息化物理建设上的高投入还会造成其在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和软件的开发与更新的资金匮乏,更加阻碍了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陈宇.坚持以“四拓展”为核心,实现学生充分就业――探索高校就业工作新模式[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2013.
[2] 周云霞.企业“招聘难”与大学生“就业难”的对比思考.[期刊论文]职业教育研究,2014.
[3] 刘军.我国大学生创业政策体系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5.
[4] 杨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5.
[5] 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07.
[6] 潘|.新闻框架理论视角下《中国青年报》就业报道的十年嬗变[学位论文]西北大学,2010.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会计研究生;多元互动;教学;措施
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在全社会提倡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理念下。对现有的会计硕士生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优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直接关系到会计学人才素质的提高。根据笔者在上海财大做访问学者期间对该校优化会计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具体实践的观察与体验。阐述“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整合优势教学资源、追踪本学科研究热点、鼓励思想碰撞、有效提升硕士研究生自主探究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教学效果等方面所体现出的强大的优势,为加强会计硕士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供了新思路。
一、引言
硕士生教育属于精英教育,它相对于本科生教育应该有更高的实务水平,并且是通向博士生教育的桥梁,把握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培养更高级的实务人才以及学术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众多学者对如何创新及优化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了很多探讨,并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在英、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硕士教学强调学习的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应用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学的核心是充分挖掘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潜能。实现学术交流的最佳效果以及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如Biggs(1989)突出强调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可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Richard(2009)研究发现在会计教学中使用团队模型可以促使学生掌握从重要的社会经验中获取知识的方法。Mercedes Marzo-Nararro(2009)研究证实了教学方法的改变可以提高学生获取实务知识、团队合作以及沟通交往的技巧。在国内杨淑娥、王海民、郑佩荣、蒲丹琳、聂萍、陈娟、肖宗志、涂洁磊、邓云龙等学者从教学内容的深化、教学方法的改进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等方面对会计研究生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使会计研究生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尽管如此,在探讨会计研究生教学模式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还缺乏系统性,理论重视程度与实际操作水平都很不够。本文结合上海财大会计研究生的教学,拟探讨优化会计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多元互动教学新模式的构建,使会计硕士教学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的需要。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核心:其一是高校可以整合国内外不同学科专业的专家、学者、教授,将这些优秀教师聘请过来,组合形成优质的教学资源队伍,利用这些教师的研究专长,承担某些课程的部分教学任务,以授课、讲座或报告会的方式让本校学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了解掌握最新的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其二是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推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研讨课;其三是依托各种科研资源,聘请不同国家的教授或青年学者到校举办学术论文及研究课题报告会,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尝试,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开拓了研究生的视野,而且对提高会计研究生培养质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笔者在上海财大做国内访问学者期间,跟班选听了该校会计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多门课程,参加了多次研究生课程学习研讨课,对该校与港台等大学在会计研究生教学科研中采取的教学团队组合、联合授课、课程研讨课及科研专题报告会等教学模式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值得借鉴和学习。
(一)师生信息互动,目标明确,凸显对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将会计研究生的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社会商界精英和培养研究型专业人员。在提升学生理论与实务操作能力上,主要从专业知识传授、认知和转换能力、高层次的实际操作运用技巧等方面培养学生。在教学中受聘教师第一次授课时均会给学生提供本课程教学目的、教学进度、课程相关的国外最近的研究文献、课后讨论的中外学术论文、案例分析资料等。学生分组认领课后阅读任务后,要提交读书报告,并在讲解读书报告时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这使得学生在开始学习时就很明白这门课程在研究什么、我应该怎么学、学了后又怎么用,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管理会计教学中,该校会计学院与台湾政大合作,请台湾政大的教授专题讲授平衡计分卡和作业成本法的原理及应用,讲课中老师将自己主持课题的案例企业资料事先发给学生,用“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考知识运用技巧,通过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会计知识,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转贴于
(二)互补式教学团队的建设,凸显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
教学团队内的优势互补,体现在培养和引进教学名师、以相关性课题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以及团队内互动交流等方面。如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会计研究生教学中,结合课程邀请不同大学的在某一领域是有很深造诣的,有一定专长的教授学者来校担任主讲教师,并要求受聘的教授带来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及咨询服务企业的实际运用效果资料讲授某一专题。如经济数学模型、管理会计研究专题、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等课程的部分内容分别邀请了台湾政治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台湾大学的教授来校讲课,受聘教授根据自身的研究专长,突出优势和特色在授课中能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时传递给学生,从而达到取长补短、信息资源共享的最佳教学效果。
(三)跨域科研专题报告会,凸显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为拉近与国际的研究距离,几乎每周都会从不同国家聘请教授或青年学者到校举办论文及研究课题报告会,利用科研报告会方式传递国际最前沿的财务会计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各种资源自主学习。对各种途径获得的知识进行理解辨别和评价,学会将这些知识和信息转化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利用。受邀请者一定要带来自己未发表的论文或正在研究课题的未公开的阶段性成果。与财大的会计研究生们分享和讨论,学生们可以根据宣讲者的研究主题找到自己的研究兴趣,并参与论文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使受邀请者可以发现论文或课题需要补充完善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了解到国际上正在研究的财务会计重点及热点问题,弥补了信息传递滞后的短板。为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探究式课程研讨课,凸显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研讨课教学的优势主要表现为:具有突出的互动性,可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倡导合作精神,有利于实现和强化学生之间的合作;体会“教学相长”,有利于构建民主、平等、现代的师生关系,也有利于提高会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课程研讨式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分配了讲授和研讨的内容。在讲授的部分学时里,重点讲授理论基础知识,系统全面地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将要讨论的相关主题提要性地勾勒出来,供学生选择参考。在研讨课上,学生成为某一主题的主讲报告人,学生们根据事先的准备,可以研讨理论知识,也可以研讨案例。如上海财大会计学院在管理会计专题研究课程中,将作业成本法的教学采用了企业家、普通会计研究生及MPAcc会计专业硕士同堂案例课程研讨课的方式进行教学。受聘担任教师的是台湾政治大学会计学院的教授,她带来政大EMBA班的企业家与会计研究生们共同研讨,分享成功采用作业成本法强化成本管理的企业案例。为强化研讨课的效果。EMBA班的企业家专程到案例企业实地访谈,掌握第一手的信息与学生共同讨论探究问题,通过案例宣讲、提问、交流、总结和点评。有效地防止了学生被动学习的倾向,有助于转变教学和学习的性质,达到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利用这种教学模式组织教学,使学生在准备和参与研讨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积极培养学生探索和研究的精神,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借鉴与启示
通过对上海财大会计学院会计研究生教学的观察,笔者认为要提高会计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对高层次会计人才的要求,高校在会计研究生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点:
(一)校内或校内外优质资源整合,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在研究生会计专业课程中。由各有所长的若干名教师分工备课讲授,分工辅导答疑,将教师最有优势的学科知识传递给学生,共同完成该课程的讲授任务。
(二)定期或不定期组织科研报告会
各高校特别是西部高校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将教师(本校、本省或其他省市)待发表的论文或研究课题在报告会上与学生交流,让学生掌握本地或全国的会计研究重点和热点问题,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培养学生的研究探索精神。
(三)推广研讨课教学形式,注重提升教学效果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个人读书报告、小组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推行合作学习模式,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重视学习中的合作小组、讲述团体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合作制作PPT、分工讲述、合作撰写报告等形式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生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精神和原始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本文只是抛砖引玉,作了一个案例企业的教改观察,但笔者相信。关注教学效果,转变教学习惯。不断探索追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将我国的硕士教育和科研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杨淑娥.对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模式选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5(2).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4
1 美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环节监控体系
美国的研究生录取方式与我国的不同,不以入学考试作为唯一标准,而是更加看重申请者的综合素质能力。康奈尔大学是美国著名的常春藤盟校成员,由康奈尔大学分析美国高校农科院系的招生特色具有说服力。
(1)入学考试成绩。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招生都需要申请人提交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GRE)的成绩,个别管理专业领域的申请者还需提交GMAT(经企管理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此外对于国际申请者,必须满足该校英语语言能力的要求。
(2)本科成绩单。康奈尔要求申请人必须提供大学本科期间的课程修读成绩单。所有的成绩单必须是由学院或高校提供的官方文件;成绩单必须包含每门课程的分数等级,课程数量以及课程周时数等信息;课程名称必须是详细的课程名称。①
(3)个人陈述。康奈尔大学要求每个申请人必须提交一份个人陈述。个人陈述应该包括申请者的个人教育经历和工作经历、已取得成果、对于自己学术兴趣的说明,以及本科阶段的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目标的关系。
(4)推荐信。康奈尔大学要求申请者必须提供两至三封推荐信。推荐人必须是申请者所在学院或机构内的教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职员工,并要在推荐信中对申请人过去的科研内容、科研水平、科研成果、学习能力以及品德品行等做出详细介绍。
(5)面试。面试主要是由导师与申请者作进一步的沟通交流。其目的在于加深对申请者的内在潜质、科学素养,以及考察申请者的个人素质是否与其申请的科研领域的性质相契合等。
2 美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课程环节监控体系
美国十分重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课程教学,通过对课程进展进行监督评估,及时反馈评估信息、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康奈尔大学将研究生课程学习的评估作为对信息的系统收集,从而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康奈尔大学的研究生课程评估有两类实施措施,即直接措施和间接措施。直接措施意味着研究生的表现被直接评估的,比如通过资格考试、论文、实习、实验室工作等的情况。这项措施主要是通过回顾该研究生全年的学生学习情况来实施的。间接措施是指其中包含了一个中间步骤,比如向学生询问他们认为他们学到了什么等。主要有三种执行方式:对研究生进行访谈;对已经毕业的校友进行调查访谈;对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康奈尔大学每年都会举行课程评估会议来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讨论并确定下一年的任务项。该评估会议的要求如下:对于学位课,至少预留出2小时来进行讨论; “即刻”举行年度会议,无需等待完美数据;在会议上考虑所有关于课程学习的数据;会议的讨论结果需制定成任务项,并确定执行时间表和职责分配。
3 美国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质量评估淘汰制度
为了保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美国高校实行“宽进严出”制度已久。从招生、导师的选择、培养计划制定、课程修读、中期检查到最后的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美国高校都有全面系统且严谨的监控机制,综合很多因素,对不合格的研究生进行淘汰。
按照美国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要求,硕士生的论文应该表现出作者在其研究领域内的独创性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否则就有可能面临淘汰。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高校的论文指导委员会会定期和学生一起讨论目前的论文写作进展并给予学生专业的论文写作意见。在答辩之前,论文还要经过多次的评审和修改,必须多方专家一致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的答辩。答辩时要求要对论文的框架结构做详细论述并介绍论文的创新之处,个人叙述完毕后还需就答辩委员会专家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答辩结束后要根据各专家提出的建议对论进一步的完善,经再次审阅合格后才能提交至学位委员会。论文答辩通常给予两次机会,但若两次皆没通过,则面临淘汰,不能授予硕士学位。②
4 美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监控体系的特点
4.1 考查多方面素质
美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非仅仅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入学考试的分数是美国研究生招生的重要参考数据,但它并不是唯一或最重要的,相比较而言,很多高校会更加重视候选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候选人知识背景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学科知识完整性等因素。
4.2 跨专业课程受重视
美国的研究生课程中跨学科课程都占据了课程结构中很大的比例。为了使跨学科课程能顺利开展并切实提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对于跨学科课程授课老师的选择颇为重要。康奈尔大学有近1800名全国最优秀的研究人员、学者和教师,在广泛的学科领域,研究生教师常常服务于多个领域,这就要求教师在多学科领域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和教学指导能力。因此在康奈尔大学,除了在进行社会招聘时有针对性地对具备跨学科资质的教师进行选择,同时也为在校任教的教师提供丰富的多学科的进修培训资源。
4.3 定性评价指标比重大
美国的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的内容多样化,从康奈尔大学对硕士研究生培养指标的设定上可以看出一二:评价对象包括最基本的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获取研究方法和知识技能等;衡量方法既有高校颁布的指导性制度文件,还有来自教师或助教的评价;时间期限是从入学第一年到“从不间断”;在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方向性和规格方面没有作要求。虽然我国和美国高校如康奈尔大学都很注重对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但康奈尔大学更倾向于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持续性和长久性。
5 美国高校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内部监控体系对我国的启示
5.1 增强农科硕士研究生招生的针对性
农科硕士研究生的招生通常是我国不多的几所农林高校学生的“合作往来”,其中又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调剂或文 凭继续求学,影响了生源质量。仅仅使用笔试的形式来考查专业知识,略显力度不足,应重新确定考查的方式和内容。首先,科学地设置复试考试内容。试题应以考查学生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为目的,为了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应增加实践操作的考试。其次,增加综合素质的考核。可效仿美国高校的做法,要求考生提供本科成绩单、个人自我简介、学校学院辅导员的三级意见表或专业领域内权威人士的推荐信等一些参考材料。最后,加大导师在考核中的自主权。要求导师在复试时根据自身研究特点提出更为切实的考查方式。
5.2 增加农科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多样性
目前我国的研究生课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如课程设置缺乏文理之间的渗透,跨学科课程不够健全,课堂上仍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够等。首先应对选修课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纯理论知识授课的课堂,增加研讨课、学术交流的数量。此外,增加选修课的选择数量和种类,强调文理科之间的交叉与渗透,鼓励跨专业、跨学科选课。在授课形式方面,可借鉴美国高校的授课模式。定期开展研讨班,减少理论教学,增加案例教学,组织学习小组,设置实践课程等;教师在课程授课的过程中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活跃课堂气氛;传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广泛交流和学习的能力。
5.3 将农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中的定量和定性指标相结合
在农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许多目标不能用量化指标来测量,必须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量指标可用于对农科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硬件条件的监控活动中。农科学科专业性和实践性强,实验课程和课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服务,欢迎您的光临lunwen. 1KEJI AN. C OM后的实验、实地实践等培养环节较为丰富,定量指标可为这些硬件设施的配置提供客观的标准。定性指标通常用来评估长期的结果产出,对农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也应更多地使用定性指标。高校可使用定性指标来评价农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如研究生的知识获取态度、实验中的细心与耐心、面对挫折的态度、对科研实验的创新能力、是否恪守学术道德等。使用定性指标,既明确了农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更可以监督对农科硕士研究生的多元化培养。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5
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应该突出专业和英语的结合,英语作为工具为专业服务。通过前几年的教学实践,重庆理工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主要暴露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教学重点不突出:研究生英语过度强调专业词汇的掌握、英语长句的翻译,具体表现在采用陈旧范文式的教学。2)教学方式单一化:基本上采用传统的课堂上教学,以教师为主、研究生为辅,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最终导致研究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较低,普遍反映收获不大。3)教材内容的固定化:“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层出不穷,固定的教材内容完全不能反映出这种变化的趋势,也不利用拓展其专业知识面。4)师资队伍薄弱:考虑该课程对英语的要求较高,基本上都安排一位有海外经历的教师来授课,但每个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教师的专业知识面不能完全满足研究生的多样化需求。5)僵化的考核形式:研究生的考核采用闭卷形式,单一化的考核方式不能反映研究生的口语和英语交流能力,也有违将英语作为工具服务于科学研究的宗旨。
二突出服务专业教育的教学思路
教学内容上选择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的专业基础知识,教学中训练研究生的朗读与准确翻译原文的能力,从矫正专业词汇的发音、纠正翻译中的错误着手,通过大量的科技论文分析来让研究生扩大专业词汇量,提高听、说、读、译的能力,达到提高准确理解与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与参考文献的实际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与时俱进的专业英语教学内容研究生专业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料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规范化和时间性,相关教学资料直接取自国际知名大学的信息与通信专业系列教材的部分内容和科技论文,参考教材如下。1)RahatAliKhanLangah.(2012)PerformanceAnalysisofCooperativeCommunicationProtocols:CooperativeCommunicationsinWirelessNetwork.Pub:LAP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部分内容节选)2)B.P.Lathi.(2010)ModernDigitalandAnalogCommunication(4thEditio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3)DaleWheat.(2012)BuildingYourOwnElectronicsLab:AGuidetoSettingUpYourOwnGadgetWorkshop.Pub:ApressL.P..(部分内容节选)4)Chi-TsongChen.(2012)LinearSystemTheoryandDesign.Pub:OxfordUniversityPress.(部分内容节选)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团队现有6人,教师队伍全部具有博士学位(2人具有海外经历,所有成员均从事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科研与教学),课堂教学分为6讲(每讲含4学时),研究生专题讲座(6学时),共计30学时。其内容与安排:1)科技文献翻译理论与方法;2)现代数字信号处理及系统专题;3)现代通信技术前沿专题;4)计算机通信网络前沿专题;5)英语科技文献写作基础知识;6)英语科技精读及案例分析;7)研究生专题讲解,结合专业方向,按照presention的方式做出英文的PPT,并利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作3~5分钟的英文演讲,并相互提问。面向应用的专业英语教学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是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和研究必需的技能,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它始终贯穿于教学实践活动中。英语科技论文的精读和写作教学包括以下内容。1)分析英语科技文献的框架结构。以具体SCI检索英语论文为例,分析英语科技论文的结构,从而引出论文的一般结构IMRaD形式(Introduction,MaterialsandMethods,Results,andDiscussion);通过课题讨论的形式,组织研讨IMRaD结构的逻辑性分别与问题(why、what、how)之间是如何相互体现的?2)研讨如何丰富论文框架中的内容?以剑桥大学爱席比教授提出的“概念图”为手段,以论文题目为向导,自我思考和回答论文的创新点,根据IMRaD的结构确定基本的段落主题,提出各种组织论文的方法,探讨如何准备好所需的支撑材料(理论分析与实验数据)。3)研讨具体的写作技巧讲解,包含题目、摘要、引言和结果等部分如何写作,如叙述有关现象或普遍事实多使用现在时,引言中是否有足够的篇幅对论点和问题进行说明,来表示它们的重要性。
三研究生唱主角的课堂翻转变
研究生只是作为被动的受教育客体为参与教育过程的主体,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变单纯由教师讲授的“一言堂”为和谐交际式的“多言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促成改变。1)在每讲当中,就是大约讲授三分之二的时间,在授课过程中穿插提问和讨论,其余时间留给有相关研究方向的研究生作专题报告,并且参考文献必须来自于IEEE的SCI检索论文(学校已购IEEE数据库)。这无形当中要求研究生将课后的功课做足,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2)借签国际会议形式,研究生事先粘贴论文海报,使研究生之间提前熟悉报告内容,每个研究生做3~5分钟的presentation,即研究报告进展,报告后进入提问环节。在模拟国际会议期间,要求全程英语交流,该部分成绩计入总成绩。
四创新考核方式
授课技巧论文范文6
论文关键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协作学习,职业素养
1 引言
《C++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是笔者所在高职院校计算机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了C++语言的基本概念和面向对象的机制,并且以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为主,让学生较快的掌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课程的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有主动学习计算机专业课的兴趣,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2 教学背景
由于高职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不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各项学习活动,思考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依赖老师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少学生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之中。一些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不高。另外,他们在学习中对知识的实践技能还很缺乏,不能真正学以致用。
C++程序设计语言本身的特点是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它既像其他的程序语言一样,有自身的语法本科毕业论文格式,编程思维,也有与传统的面向过程语言的不同,最特别的在于它是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编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和落实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对于关键性概念、整体实现思想方面的问题要讲解清晰、要通俗易懂,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理解和掌握利用C++语言设计应用程序的方法和技巧。因此,要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就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并让学生学会协作学习,同时实施科学的评价。
3 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1) 强调关键技术
本着“实用为主,急用先学”的原则,课程内容以职业需求来确定突出实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进程中,强调面向对象的关键技术和精典例题。,注意知识内容的基础性、系统性和先进性。在教学方面注意编程思想。不是简单地把语法罗列出来,即强调算法,采用基本常用的语法,自己多动手编程;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使学生掌握怎样从客观事物中抽象出类的方法。
(2)把教学内容按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进行教学
1.基础层:包括 C++概述、数据类型、运算符、表达式、输入输出等。
2.提高层:包括函数、数组、结构体、共用体、枚举类型、指针和引用。
3.核心层:包括类、对象、构造函数、析构函数、继承和派生、友元、虚函数、静态成员、运算符重载、模板等。
三层教学更加科学地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有效地学习 C++基础知识,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技能,有重点地加强了对学生编程能力的培养。
(3)培养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能力。
主要培养学生能够分析具体问题,建立模型,用C++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阅读、分析程序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3.2 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学生往往被动地等待教师每个操作方法逐一讲解并演示,然在老师课前准备的教学任务驱动下完成相关的练习。但是,在学熟悉了这些方法后.却不能主动地将所学的方法运用到扩展的程中去。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师从原来单一地向学生解读知识点转变为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获得分析问题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等,采用了引导法,问答法,案例教学法,协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1)引导教学法
教师讲授C++程序设计的重要知识点,并提醒学生留意观察并思考程序设计的各种方法,鼓励其结合所熟悉的程序实例提出问题或假设本科毕业论文格式,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分析、推理,使学生自主归纳、总结,以便增强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基本理论的理解;通过课堂讲解,理解、巩固、运用、检查等促进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以培养其实际软件开发能力。
(2)案例教学法
教师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入要(解决的问题(即目标),并分析能达到某一目标的参考
文献标,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或者对已有的案例进行拓展。最后学生要给教师讲解和评价模仿和设计创新的结果,如要讲清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解决了什么问题。
(3)协作学习法
对于学生而言,具备相应的初步能力后,每组自行安排、进行相应的学习和实践。在协作小组中,每个小组成员根据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共同地查阅相关资料,批判地学习各种理论、观点,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当然如遇到问题,尝试自己组内解决,小组之间解决,解决不了时请老师帮助,以此锻炼学生交往和联系的能力(语言表达,书面交流等)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被整个群体所共享。
为了使协作学习能够顺利地进行,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地投入学习和展示个人才能,就必须合理地、灵活地进行分组。协作小组的分组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相似性原则:教师综合考虑每位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特点、性格特征、性别等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协作学习小组。
(2)可变性原则:学生的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应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只有灵活的采用不同的分组机制才能使协作学习更加生动、有效。每个小组选定一个组长。每个小组先独立进行讨论,讨论过后,小组成员通过投票选举本科毕业论文格式,选出最佳的研究员。
表1 课程采用的多种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
过程
特点
实施阶段
引导
引导-理解-巩固-运用-检查
教师紧扣重点引导授课
课堂授课
问答
提问-思考-答疑-练习-评价
师生问答启发教学
课堂授课
上机实践
案例
引入-分析-讲解-模拟-评价
案例讲解分析引导
课堂授课
上机实践
协作学习
诱导-学习-讨论-练习-评价
互教互学合作学习
课堂授课
上机实践
研究
问题-探索-报告-答辩-评价
以问题为中心并进行答辩
课程设计
自学
自学-解疑-练习-自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