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护理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冠心病护理措施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1

方法:以我院2010年1月-12月老年科收治的8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全部病患的发病诱因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

结果: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输液太多、用药不合理、劳累或者精神情绪等。经发病诱因预防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后,全部病患的心率及血压均得到有效改善。

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应全面掌握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并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同时给予有效临床护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改善病患的心功能,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诱因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406-02

心力衰竭是一种由于多种心脏疾病造成的心功能衰竭的综合征,随着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冠心病等发病率日益上升。为了掌握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本文以我院2010年1月至12月老年科收治的80例确诊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地分析方法对全部病患的发病诱因以及实施的护理措施、护理效果等展开分析及总结。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1月份至12月份老年科收治的80例确诊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患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均在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65.4岁。全部病患都和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1]。

2临床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80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的发病诱因展开分析,并根据发病诱因展开综合用药治疗,即病患均进行3个疗程的抗凝、强心以及扩冠、抗利尿等常规药物治疗。3周为一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病患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用药护理以及饮食护理等护理措施。

3结果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20例,占25%;高血压15例,占18.75%;心肌缺血13例,占16.25%;心律失常12例,占15%;输液太多10例,占12.5%;用药不合理10例,占12.5%;劳累或者精神情绪方面10例,占12.5%。经发病诱因预防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生活护理以及饮食护理后,全部病患的心率及血压均得到有效改善。

4讨论

4.1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诱因及预防诱因。掌握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对诱因的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发病诱因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高血压、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输液太多以及用药不合理、劳累或者精神情绪方面等。因此病患应加强保暖,以避免着凉感冒;时刻保持病房的空气通风清新,避免过多人员探视,以预防交叉感染;心力衰竭病患,若没有禁忌证,可以通过注射流感疫苗以及肺炎疫苗开避免感染;病患应尽量避免过重劳动机体力活动,应保持情绪稳定、精神舒畅状态。在康复期的活动量应尽可能使每分钟的最高心率不超过120次为佳[2];加强改善病患心肌供血以及纠正病患心律失常,同时加强病患血压的控制,以避免心衰出现。对全部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都要实时监控血压,注意其血压变化,血压过高则给予有效降压药,以确保血压稳定;心力衰竭过重者,应给予低钠饮食,并严控水分的饮用。

4.2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

4.2.1心理护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由于年老体弱,病痛反复折磨,往往对治愈不抱希望,容易形成抑郁、绝望的心理,这对临床治疗的影响很大,不利于治愈。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要遵循整理的护理原则,对病患的病情以及心理、家庭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3]。同时对病患展开及时有效的心理指导以及安慰。护理人员应用平和态度与病患沟通,以了解病患的心理,并向病患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治疗方案及愈后康复,耐心为病患解答疑问,嘱咐其加强休息,不可劳累;鼓励病患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同时还应指导病患的家属全面配合。

4.2.2用药护理。病患在用药时,必须严控输液的速度,以避免由于输液过快或过多导致医源性的心力衰竭。每日值班的护理人员要详细记录各时间段病患的尿量,确保出入量的平衡。应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用药前后的心室率以及持续的时间、心功能的状态等等[4]。要密切观察由于肝肾功能衰竭造成的药物不良反应。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测病患的血压、脉搏及呼吸、心率等的变化,发现任何变化,要及时告知医生,以及时确诊并及时治疗。

4.2.3生活护理。嘱病患取半卧位休息,尽可能采取下肢下垂的方式来控制回心血量,严控给氧量以及肌耗氧量,为减轻病患的肺表面张力,可给予40%左右的酒精湿化氧气,同时进行血气分析氧分压以达到正常的指标[5]。若病患的心功能达到Ⅱ级,则可在护士协助下进行床边活动,禁剧烈活动。嘱病患禁酒戒烟,以温水洗澡。对于排便困难德病患,应给予缓泻剂,应按摩腹部,应尽可能避免用力排便,以避免用力屏气后加重心脏的负担。

4.2.4饮食护理。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病患由于身体条件比较差,胃肠功能减退,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格外注意。早餐应以清淡为主,晚餐不宜进食过多,六至七成饱则可,多进食粥类的流质食物。在饮食上要严控钠盐的摄入,每日以不超过5g为宜;严重的病患则不可超过3g。在水分控制方面,每日应在1.5L为宜。尽量不饮用浓茶;在烹调时,用植物油最佳,不可摄入动物脂肪;每日适量摄入糖以及蛋白质;提倡多食冬瓜、芦笋之类的降压、利水及消肿的蔬菜;营养不良的病患,宜多食高维生素以及高蛋白的食物,但也要合理控制量,以避免造成心脏负担过重。

参考文献

[1]郭凤仙.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1(06):48-50

[2]赵巧红.心力衰竭病患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12):72-74

[3]刘艳.老年性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1(03):36-38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2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护理措施分析;改进护理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改变,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加,使得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得到了提升。其中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更是首当其冲[1]。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在现代统称为三高,三高对于人们的生活带去了很大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便是心血管疾病[2],比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讲,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保障患者的有效治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以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改进的护理措施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具体如下:

1患者资料和护理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500例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中中位年龄为68岁,平均年龄为(69.5±4.8)岁。所选患者的病种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急性心梗死等。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疾病程度以及家庭经济条件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护理常规方案,观察组患者采取根据分析后的需要改进地方制定的有效护理措施。1.2.1创造良好的医院环境良好的病房环境有利于患者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得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良好的病房环境包括良好的空气质量、适宜的休息温度、合适的空气湿度等。室内要注意定时的空气流通,开窗通风等,尤其是在冬春季节,要注意空气流动,减少并发呼吸道疾病的可能[3]。另外,对于有需要的部分患者可以在室内为其播放适当的休闲音乐,放松患者心情。1.2.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取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更好的配合,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应该做好对于患者的沟通工作,保证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同时增加我科良好的口碑。1.2.3协同病人和家属配合各项治疗在对于患者治疗乃至整个康复过程中家人的有效配合可以起到治疗上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消除其对治疗以及各护理措施中的疑虑。

1.3观察指标

通过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护理质量以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发生率来评价两组护理方法的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全部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检验进行组间数据比较,(P<0.05)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临床实际对比发现,采取改进措施的观察组患者其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要明显高于采取一般护理措施的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护理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在护理风险时间发生率上观察组要显著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3心脑血管疾病的护理要点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要从该疾病的特点来开展,如该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影响,该病的慢性病特点要求患者出院后对于疾病的耐心调理等。

3.1心理诱导帮助患者消除恐惧感

心血管疾病患者惮于该疾病对于自己生活上的影响,心理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担心自己预后的生活质量很差,甚至萌生轻生的念头,因此护理工作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及时对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使得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得到有效的缓解,增加患者对于康复的信心[4]。

3.2鼓励患者生活中能自理的尽量自理

心血管疾病后续的有效康复依赖于出院后生活的继续调理。因此在对于患者住院期间应该培养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相对于其他疾病,心血管疾病对于患者的生活能力影响相对较小。因此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治疗后,生活能力往往能够恢复到病前状态,只是需要避免过重的劳动[5]。综上所述,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了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保障了患者的有效康复。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欧双利.内科常见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6,9(29):47-50.

[2]胡原.心脑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风范分析[J].临床合药,2016,6(12):4-6.

[3]徐雯.心脑血管内科护理的风险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1(1):16-18.

[4]梁秀萍.心脑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外医疗,2013,13(1):15-17.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3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护理防治措施;早期预防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a)-0172-02

心血管疾病是2型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最严重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身体具有比较严重的损害,严重患者甚至对其生命构成威胁。心血管疾病主要是患者产生缺血性改变,动脉粥样硬化是其病理基础。相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危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冠心病,而威胁患者生命最严重的就是急性心肌梗塞和脑卒中。患者生活习惯不良造成的胰岛素抵抗、肥胖、血压值增高、微量白蛋白尿、血脂异常等都是引发2型糖尿病心血管的主要病因,特别是胰岛素抵抗病症比较突出。有关研究结果显示,引发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高危指标就是餐后血糖[1]。据有关研究结果显示,曾患有心肌梗塞但不存在糖尿病的患者与没有心肌梗塞的糖尿病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在产生心肌再梗塞的可能性不存在显著差别,死亡率也基本一致,这表明糖尿病与心肌梗塞患者的致死危险性是基本一致的。所以,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进行有效控制,医护人员应协助患者养成科学饮食习惯及健康运动行为,使患者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患者产生并发症的严重意识不断提高。

1 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预防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主要在于提高患者对此疾病的认识,所以,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护理人员对其应围绕以下几方面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2],一是护理人员应将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向患者进行宣传,使患者了解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产生的不利影响,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预防、治疗的重视程度,进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使患者不断提高治疗依从性;二是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一些危险因素向患者进行宣传,一些具有心血管并发症潜在危险因素的患者,不具有较高的健康意识,对饮食和运动行为难以严格控制,并具有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纠正,使其提高对危险因素的重视,协助患者利用饮食、运动行为对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进行有效控制;三是使患者提高控制餐后血糖指标的认识,受治疗方式影响,很多2型糖尿病患者对控制餐后血糖指标存在忽视,达不到理想疗效。护理人员应对控制餐后血糖指标的方法及有利之处向患者做好宣传,并对患者餐后运动做好指导,使患者养成良好习惯。

2 干预指导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患者的行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好其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能够使患者产生心血管疾病的比例明显降低。护理人员敢于指导患者行为,使患者树立良好的生活状态是最好的护理方法,主要是对患者饮食及运动行为做好干预指导[3]。

2.1 对患者饮食行为做好指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人员应指导的饮食行为主要有:一是对患者摄入的总热量尽可能控制,对其所需的营养素进行合理分配。2型糖尿病患者对三餐主食的控制存在一定的习惯,而没有严格控制副食或脂肪的摄入,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上述控制饮食的错误做法进行纠正,指导患者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充足,采用摄入患者体内的这些食物使其降低甘油三酯及胆固醇指标;二是为患者制定的饮食方案应科学合理,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及其家人对每天需要的总热量进行计算,再对食物热量适当摄入。并严格禁止患者在三餐中暴饮暴食,掌握食品交换法使患者摄取的食物热量明显降低[4]。

2.2 对患者运动行为做好指导

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量适宜的运动可使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明显降低,所以,护理人员应规范患者的运动行为及运动量:一是向患者及其家人耐心讲解诸如个体化原则、适量原则及经常性原则等运动治疗原则,运动的个体化原则就是要求患者将运动量独自完成,适量原则就是指患者采取诸如慢跑、骑自行车、上下楼、游泳、跳绳等具有较高效率的有氧运动,针对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可采取适宜的长跑方式进行运动;经常性原则是指患者在运动过程中应采取均匀运动次数,不可随意将运动间断;二是对患者的运动时间进行科学合理地规划,早晚餐后30 min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时间段,这个时间段具有较高的运动效率。对患者运动后测量心率是对其运动量是否合适的一种最佳衡量方式,所以,护理人员应知道患者在运动后掌握心率测量的正确方法, 也就是及时数15 s脉搏的跳动次数,将脉搏跳动次数数完后乘以4,就能获得患者运动时的心率,(220-年龄)×(60%~80%)这一公式就是运动中最佳心率的范围[5]。

3 改变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措施

3.1 饱和性脂肪酸及胆固醇尽可能减少摄入量

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动物性脂肪中的饱和性脂肪酸含量相对较高,可使体内胆固醇指标升高,从而引发患者产生动脉粥样硬化。所以,患者在饮食中对动物油、动物肉应严格控制,尽量不食或少食,多食一些植物油。在植物性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对较高,容易将胆固醇向胆酸直接转化,并将组织中的脂肪、胆固醇向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分解,使患者体内的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显示降低。护理人员可为患者的膳食结构做出科学的控制计划,多食用鱼及鸡鸭鹅等瘦肉类,每天摄入量应不超过70 g,每天饮用250 g牛奶或酸奶,尽可能不食用糕点和甜点及煎、炒、炸等食物[6]。

3.2 选择可使LDL-C降低的食物

TG 升高是糖尿病患者异常血脂指标在临床中的主要表现,升高LDL-C就容易使患者产生粥样硬化,血脂指标产生异常,可利用科学饮食方式将LDL-C指标降低[7]。护理人员对患者做好指导,使患者选用水果、豆类、谷物及新鲜蔬菜等食物,尤其是肥胖患者,在饮食中减少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将摄入的蛋白质含量适当提高,不可在睡前出现加餐行为。每天患者应食用超过500 g的蔬菜,这主要是因蔬菜可使患者增加饱腹感。患者还应对各类水果多加食用,使摄入维生素含量增多,但不可用加工后的饮料,以及将水果用果汁代替。此外,2型糖尿病患者应采用适宜活动量的体力活动对体重予以科学合理地控制,基于此将自身胰岛素抵抗予以有效缓解[8]。并积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烟酒彻底戒掉,使自己的不良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保持健康乐观的良好心态,才能使生活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4 结语

总之,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最佳途径就是早期预防,护理人员应基于对患者的鼓励支持,协助患者对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危害、防控方法等加深了解,并对患者生活饮食习惯进行指导,对引发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不只是使2型糖尿病患者产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比例降低,为患者建立良好习惯,才能使患者抵抗力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 刘学灵.早期预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4,5(16):405-408.

[2] 唐伦艳.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因素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5,6(10):125-127.

[3] 李桂英.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4,17(8):75-77.

[4] 刘明哲.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护理教育干预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16,3(6):45-48.

[5] 刘崴,孙立荣.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8(10):81-83.

[6] 赵金艳.老年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相关因素及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7(16):92-95.

[7] 王新宜,宗敏,陈艳秋,等.不同膳食配制对改善餐后血糖的效果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4,5(9):73-75.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4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4-8824(2009)-02-0042-0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健康定义内涵的深化,护理工作日趋复杂,护士职能范围也日益扩大。通常认为,患者才是我们唯一的护理对象,从而往往忽略了患者家属。孰不知,家属的心理变化也间接地影响了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现将我科2007年对50例心血管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特征进行的调查分析,采取的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7年8~10月住院的内科心血管病患者家属,男30例,女20例,年龄18~70岁,平均年龄45岁。

1.2 方法 采用书面问卷法,发放问卷50份,回收45份,回收率95%。

2 结果

2.1 抑郁焦虑 有85%的患者家属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症状,表现为:①对患者病情的悲观;②失眠、乏力;③食欲不振;④伴发各种躯体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多尿、腹泻等。

2.2 恐惧 10%的患者家属出现恐惧心理,担心患者突然发生猝死,表现为:①易激动;②紧张不安;③心慌、出冷汗等。

3 讨论

重视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要想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必须先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根据心

理状态的程度、性质,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正确对待患者家属,使家属积极配合治疗。

4 护理措施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5

重庆市巴南区中医院 重庆市巴南区 401320

【摘 要】目的:对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和健康教育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选取30 例冠心病患者,通过相应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后均获得非常满意临床效果,实施护理后SAS和SDS 分别为(41.02±9.35)分、(41.11±8.34)分。并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坚持运动、按时用药和保持乐观情绪,有效控制疾病。结论:心理护理措施可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健康教育

冠心病主要是患者管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其血管管腔狭窄、痉挛和阻塞等,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且伴随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压力的升高,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逐渐下降。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同样重要,显著降低患者发病率和死亡率[1]。为寻找较为理想的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30 例冠心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检查显示ST 段压低,且休息或是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得到缓解。其中,男23 例,女7 例;患者年龄49-70 岁(59.62±5.13)岁;根据临床症状分类:14 例单纯性心绞痛,5 例无痛性心肌缺血,11 例心肌梗死。

1.2 方法

(1)护理人员为患者实施休息、生活方式和服药等常规护理。告知患者充分休息,科学合理饮食,选取少食多餐的饮食习惯,食用清淡和富含纤维含量的食物等。日常生活中根据自身状况做适量运动,不易过度疲劳。

(2)心理护理,耐心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冠心病基础知识、长期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性,便于患者了解疾病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等。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对其实施富含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稳定患者情绪,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激动和紧张等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同时,根据否认、焦虑、忧虑和紧张恐惧等状况进行相应护理,稳定患者不良情绪,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展开各种娱乐活动,增添生活乐趣,并指引患者在活动中适当宣泄自己情绪,保持乐观和轻松的生活态度。

3)健康教育措施,护理人员指引患者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指引患者多食低热量、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低盐、低糖等食物,切忌暴饮暴食。根据自身状况做适量运动,以不感到累为宜,经常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如轻便体操、步行和打太极拳等,便于提高患者耐力,建立侧支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冠心病发作平率。护理人员通过宣传栏和编写冠心病健康知识册子让患者了解该疾病,自学相关知识,通过开展冠心病座谈会和电话随访的方式了解患者状况。同时,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及其家属进一步了解冠心病基础知识,让患者了解冠心病发病诱因。告知患者服药过程中不要擅自停药或是加减药剂量,根据患者具体检查状况进行相应的饮食指导。除此之外,告知患者应规律作息,尽可能午睡,但时间不宜过长。对于出现失眠现象的患者,可通过适量镇静药处理,为避免心肌梗死和心绞痛,应指引患者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等。

1.3 观察指标[2]

通过Zung 编制的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详细记录不同组别患者护理后SAS(焦虑)和SDS(抑郁)评分,分数越高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越高。

2 结果

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后均获得非常满意临床效果,实施护理后SAS 和SDS 分别为(41.02±9.35)分、(41.11±8.34)分。并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运动习惯,坚持运动、按时用药和保持乐观情绪,有效控制疾病。

3 讨论

在心血管系统中冠心病为一种常见疾病,其包含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目前发病率逐渐上升,威胁患者健康和正常生活。冠状动脉脂质沉积和斑块形成等其冠心病病例生理基础,引起患者局部血小板聚集和血黏度增加等,威胁患者健康。尤其是当患者出现情绪激动和不规律服药等现象时,会出现冠脉狭窄和斑块破裂等,进而出现严重的缺血缺氧改变。临床上,主要通过药物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相关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并非全部因冠动脉狭窄程度和痉挛等产生的,同时,心理社会因素也给该疾病带来一定影响。在患者发病时其极易出现恐惧、焦虑、角色紊乱和担心等心理问题,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此时,护理人员给予患者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较为重要,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促使疾病早日康复。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措施为预防冠心病发生关键,基于患者住院时间较短,出院前仅接受简单的健康教育,其对出院后的日常生活缺乏具体监督,因此,应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便于获得良好效果,改善患者预后[3-4]。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对冠心病患者护理时心理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获得良好效果,降低患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漫红. 冠心病患者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体会[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4):739-740.

[2] 王文菁, 谭文艳.Zung 抑郁自评量表的因子分析[J]. 广东医学,2012,32(16):2191--2193.

冠心病护理措施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分析。方法:将本院心内科300例确诊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随机分成2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结果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性别、年龄、职业、不良饮食习惯、血脂、血压、吸烟、超重、遗传因素等有关。两组比较在心绞痛发作情况、生活质量、社会影响以及抑郁焦虑障碍等均有显著性差异(P

【关键词】护理干预;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分析;护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快速生活节奏的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herosclerosis Disease)是一类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疾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管腔狭窄或阻塞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冠心病已成为人类致死率与致残率的首位病因,系统了解和认识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进行危险因素的干扰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讨论护理干预冠心病的多重危险因素控制提供理论依据和可靠的护理措施。

1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定义

当某些环境因素存在或暴露时使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增加,适当的对其干预后可降低其发生的危险,这些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称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1],具有普遍性,可重复性以及量效关系等特点。

2 冠心病危险因素的调查

2.1 资料与方法:将我院心内科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治住院并确诊为冠心病3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其问卷具体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习惯、血脂、血压、吸烟、超重、遗传因素等。

2.2 结果:根据300例冠心病患者发病因素结果调查显示其发病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结果显示呈近似线性关系,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50岁后进展较快。②性别,男性与女性相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男女比例约为1.93:1,女性在绝经期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③职业,脑力工作劳动患者发病高于体力工作劳动患者,其主要发病诱因可能与患者心理紧张及工作压力强弱有关,故较易患病。④饮食习惯,不良的饮食习惯可造成该病因的主要因素,因长时间的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患者易患此病。⑤高血脂,由于脂肪摄入过多而导致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发病率的主要预测因素之一,血清总胆固醇的升高是冠心病主要发病因素,老年患者TC的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死亡因素。⑥高血压,血压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关系密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组冠心病患者有188例高血压,占80.17,据统计冠心病患者中60%~70%伴有高血压,且高血压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发生率为普通人群的4倍[2],其收缩压与舒张压增高均与本病有着密切的关系。⑦吸烟,吸烟是冠心病主要的易患因素。本组冠心病患者中吸烟患者占79.4%,有研究显示,男性吸烟患者冠心病猝死的相对危险因素较不吸烟者高10倍,女性高4~5倍。吸烟年龄越早,烟量及次数越多(或)越大,烟龄越长患者,患冠心病危险因素越大。烟雾中的尼古丁可使动脉痉挛,而增加冠心病发病的危险诱因[3]。⑧超重,体重指数(BMI)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预测指标,是冠心病死亡原因的重要预测因素,控制体重肥胖,增加户外活动及适当锻炼,每周至少进行5天的中等度的体育锻炼,是降低冠心病发病的治疗和预防的措施之一。⑨遗传因素,冠心病家族史的遗传患病人群是普通人群的12倍左右,具体见表1。

表1 300例冠心病患者患病危险因素调查显示结果

3 护理干预

针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将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150例,男87例,女63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4.2岁。对照组150例,男82例,女68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7.4岁,采取问卷调查方法对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

3.1 制定干预计划:由责任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制定,鼓励患者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方式,培养患者养成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饮食理念,对个别患者实施个性化干预措施,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并监督与记录患者执行情况。

3.2 干预方法:对干预组讲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自行救护措施和避免措施,在以下等方面进行指导:①饮食的调整,避免进食高脂肪、高热量、高胆固醇等食物,建议以低盐、低脂、低热量、低胆固醇和高纤维膳食为主。要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蛋黄以及刺激性食物和过量饮酒及咖啡等饮品。多吃动物蛋白如鱼虾等海鲜类食物、新鲜水果、瘦肉、豆制品、杂粮、新鲜蔬菜及韭菜、芹菜等高纤维青菜,提倡使用植物油、防治进食过量及超重,切忌暴饮暴食及进食生冷等食物以及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并保持肠道通畅。②戒烟戒酒,避免饮用浓茶及刺激性饮品。③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早睡早期,加强体育锻炼及户外运动,劳逸结合。

3.3 跟踪随访:干预组患者一个月一次的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对冠心病知识的认知和了解。对理解和认知错误的患者进行个别干预指导。

3.4 干预效果评估:干预组中150例患者无新近发生及复发的冠心病事件发生。干预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4项参数中除日常生活能力外,其社会影响、抑郁、焦虑等障碍均有显著改变。经t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干扰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比较

4 讨论

本文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职业、不良饮食、血压、血脂、吸烟、遗传及体重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冠心病的预防和控制受到了社会及人们的重视。在护理工作中开展冠心病的干预和控制对冠心病的防治极其重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当代医学和护理的主要宗旨。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存质量仅通过系统的治疗是不够的,在冠心病的系统治疗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冠心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突发心脏事件的应激能力及预防能力,减少冠心病的发病频率及次数,从而减轻了冠心病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使冠心病患者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加大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在重视冠心病防治和系统治疗的同时,必须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强调心理因素对冠心病的防治作用[4]。最佳的控制方案为对冠心病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并实施个性化的干预。目前护理干预主要体现在临床患者的健康教育宣传,局限于医院内部及病房。随着社区医疗体系的建立,护士在冠心病的预防方面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结合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分析是护理工作在这一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综上所述,改变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提高自我防预水平,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减少心脏病的猝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寿命。

参考文献

[1] 鄢盛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6)324-326.

[2] 马翠,李寿芬.冠心病危险因素分析及整体性评估[J].宁夏医学杂志,2007,29(8):759-761.

[3] 向定成.吸烟和高脂血症是冠状动脉痉挛的主要危险因素[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4):24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