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英语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范文1

关键词: 专门用途英语 专业需求 发展方向

20世纪60年代,著名语言学家用韩礼德(Halliday)等人在《语言科学和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简称ESP)这一概念。1978年,杨惠中教授在其《国外科技英语与研究动态》一文中第一次谈及专门用途英语教学[1]。由于种种原因,ESP教学在我国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近年来,关于ESP的研究再次出现,一些高校把ESP教学模式纳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之中。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最近几年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出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应该是ESP。《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征求意见稿)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可分三部分: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2]。如今,中国的ESP研究正蓬勃发展,这些研究对推进ESP研究和教学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ESP的分类以及特点

1.ESP的分类

一般来讲,专门用途英语可以直接分为学术用途英语和职业用途英语两大分支[3]。学术用途英语又可分为专门学术用途英语和一般学术用途英语两类,前者是以某一学科领域为内容的英语教学,如工程英语、医学英语等课程,偏向知识性;后者主要是训练学术口语交流能力和学术书面交流能力的课程,偏向能力性。

2.ESP教学的四个特征

(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

ESP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是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基础的。教师要考虑以下问题: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交际活动?这些交际活动需要他们有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有什么需求?

(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

因为ESP强调语言在专业领域的运用,所以ESP本身就是语言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学生掌握的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技能,还有专业知识,使英语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专业和未来职业服务。

(3)英语学习更有针对性

ESP教学将语言学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生存,将学习变得更有针对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4)ESP教学目标明确

ESP学生学英语是要通过语言学习某个特定的专业课程。不像普通英语,小学、中学、大学的英语学习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是雷同的,容易使学生产生严重的懈怠感。

二、ESP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具体包括学术英语(通用学术英语、专门学术英语)和职业英语两大课程群[2]。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重点。《指南》明确规定各高校应以需求分析为基础,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与学生需要,开设体现学校特色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供学生选择。由此可见,专门用途英语在我国高校将会越来越受到关注,这是因为:

1.社会需要专门用途英语

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与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社会需求与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的外语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提高国际竞争力,仅仅培养学生的通用英语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培养他们用英语进行专业工作的能力。招聘单位看重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背景和结构,就外语而言,他们需要的是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和专业或工作相关的英语工作能力[4]。所以,对学生开设专门用途英语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迫切需求。

2.学术英语的需求更迫切

2009年开始,教育部在全国高校力推全英语课程,以争夺国际留学生的资源。蔡基刚调查发现,学生对学术英语有强烈的要求,希望在上全英文的课程前有一个衔接性的课程,讲授一些科技英语的语言特点和语言习惯表达法[5]。专门用途英语中的学术英语是从基础英语到双语教学的过渡性课程,起到学生在接受全英文的专业课程前的一个过渡衔接作用,顺利解决“双语教学与基础英语的接口问题”[6]。衔接作用需要学生做好上专业英语或上双语课的准备,他们必须熟悉本课程的专业词汇构词法、句法结构和语篇特征等。

三、当前ESP课程中出现的问题

笔者调查了湖北省某一省属大学专门用途英语的开设情况。该校现有55个专业,其中有39个专业开设的专门用途英语45门,其中32门专业选修课,12门专业必修课,1门指定的专业选修课。虽然开设了化工英语、商务英语、经贸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但是目前的ESP教学效率低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英语课程范文2

关键词 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课程人文主义素养

一、商务英语的顺应性分析

我们如何选择语言是由进行顺应这个巨大推动力驱使的,并且不断地进行顺应是交际目的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语言和语言使用的语境之间是一种相互顺应的关系;语言选择与语境相互塑造。在媒体工作者及媒体使用者语言选择的过程中,顺应对象包括媒体特点及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和心理动机等方面。在顺应性的语境相关成分中语言使用者即发话人和释话人处于关系中的焦点,虽然发话人和释话人通常是现实世界中的人,在语言学理论中,他们被认定为功能性的实体或被称为“ 社交角色” 。语境中的物理世界( P h y s i c a l w o r l d ) 、 社交世界( S o c i a l w o r l d ) 和心理世界( Me n t a l w o r l d ) 的各个 方面通常要经由语言使用者认知过程的激活,才能开始在语言使用中发挥作用。顺应理论提到了选择的必然性,因此只要我们进行商务英语语言交际,就要选择合适商务交际环境的语言信号来传达自己的商业需求。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

商务英语作为在国际商务环境下使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它的课程设置,过去存在的最大也是最普遍的问题是不能有效的具体说明目标语言的商务交流能力需求。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出现的这一根本问题进行探讨。从理论上我们拟以John Munby设计的交流能力模式为指南,在实践上则要探究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的综合素质需求和学生的未来就业走向。

为了顺应我国对外经济事业不断扩大的需要,许多高校近年来相继开设了非英语专业商务英语课程,课程门类逐年增加。商务英语课程就是把商务知识与英语语言结合到商务活动中,培养学生商务技能和英语技能的一门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复合型专业,它不同于普通的英语专业和单纯的商务专业,而且目前还没有权威的有关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大纲。各院校由于办学指导思想和师资力量的差异,所开设的商务英语课程差别很大,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四种模式。1.英语+商务知识;2.英语 +系统的汉语商科知识;3.商务英语;4.英语 +商科专业方向。

三、商务英语课程的人文内涵

外语专业隶属人文学科,外语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教育,重视心智训练和情感陶冶的价值。外语技能是该专业的基本功,其最终目的是通过外语理解它所承载的文学、历史、社会、政治、文化和精神。然而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的热潮突出了外语的工具性和实用性,使外语专业的人文教育本质日益被边缘化。摈弃外语工具论,恢复外语教育的人文主义本质,既符合外语专业的学科定位,也符合大学博雅教育之根本。陈平原指出,“大学以精神为最上。有精神,则自成气象,自有人才。”一个没有精神的大学或专业是不可能超越职业培训机构的。人文教育决非很多人所想象的那样“无用”。“人文教育教你如何阅读、如何分析、如何思考、如何进行有说服力的论述”,这些可迁移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不仅在学校使用,在商业等职场活动中也几乎每天都要使用。

四、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

商务英语它是一种职业英语,是人们使用语言进行商务活动的产物。因此,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是与商务活动紧密相连。比如说,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会有以下几个方面:涉及与商务活动有关的专业词汇,包括专名词和专业术语;各种商务活动,如公司接待客户、公司自我介绍、商务合作洽谈;各种商务文件书写体例、各类常见商务通讯,如电话、电传、书信;以及按国际惯例安排的商务谈判程序等等。商务英语的教学重点还是英语与国际贸易的结合。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发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的所有PPT课件,运用多种资源,如录音、录像、扫描等为学生创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教学,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教学的信息量和难度,使教学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利用课程组自己开发的校园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网站和我院的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总之,教师的商务英语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都应该要做到:语言知识相结合,突出听说技能训练,交际教学法,也就是创造机会给学生进行校外的下企锻炼。

五、小结

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以社会需求及学科建设为基础和出发点,对课程进行系统的宏观和微观设计,它的指导思想是以市场为导向,学校和企业联合起来。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训练学生的商务英语语言能力和商务工作能力。在建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还要考虑教材、师资以及教学模式等问题,以期全面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1):77-78.

[2]陈涵琪.商务英语委婉语的顺应性解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5):61-63.

[3]John Munby;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4]张西平.外语教育本质上是人文主义的教育[A].2008.86-91.

[5]蓝仁哲.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J].中国外语.(6):4-8,16.

[6]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6):453-457.

[7]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英语课程范文3

一、商务英语教学理论溯源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SP)公认的一个主要分支,无法脱离ESP的发展背景而孤立存在。为了澄清ESP繁杂的分类和属性,西方学者的通用做法是把ESP首先分为学术英语(EAP)和职业英语(EOP)。商务英语属于EOP,是职业英语领域内发展最快、最为活跃的分支。[1]

国内对ESP教学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基础英语教学中传统的翻译法在ESP教学中也获得了很大成绩。专门用途英语本质的特点决定了学习者的需求是ESP教学的起点和中心。需求分析的发展先后经历了修辞或语篇分析(rhetorical or discourse analy2sis)、目标情景分析(target2situation analysis)、技能分析(skills and strategies analysis)和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2er2centered approach)等理论阶段。相应地,教学重点也从语言转移到了以学习者的特定需求为中心。

商务英语及教学与其他专门用途英语如EAP相比有其特点。首先,学术英语强调对知识本身的掌握,而商务英语更强调实际交流能力,就其教学目标而言,“技能比教育的目的以及以学习语言本身更重要。”[2]

其次,语言使用者的背景也有所不同———学术英语交流通常发生在英语母语和非英语母语的使用者之间,而商务英语通常发生在非英语母语的使用者之间。

再次,二者在语言文化现象方面也大相径庭。学术英语在语言精确度和接近地道英语方面要求更高,而商务英语注重有效的交流,对使用者保留文化个性持宽容态度。在语言上,和其他专门用途英语相比,商务英语的语言教学重心更偏向于专业用语和通用英语的过渡。[3]

针对商务英语的特点,现代英语教学界倡导在实际教学中注意需求分析,运用任务教学法,因材施教,教学模式因学习者需要可变,多采用真实语言材料,语言教学依托文化背景。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计实例

在英语教学领域中较常用的课程设计方案包括: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案、以语言技能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案以及以学习过程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案。鉴于商务英语教学的特点,通常认为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方案能够激发学习者作为学习和教学活动主体的责任感,提高学习者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设计以国际贸易专业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他们是典型的无经验的学习者(pre2experiencelearners)。大多数人希望毕业后从事国际贸易及相关职业。对他们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学习包括本课程在内的一系列课程,能够自信自如地参与、处理通常的国际贸易实务。因此,本课程的具体目标为:使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惯例。

(二)课程目标受众背景

本课程的参与者是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一年级学生,班级人数20人左右,学生语言程度中级偏上。学生没有真实的国际贸易背景经验,但将来会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工作。与学习非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者相比,他们的学习动机更强烈,对学习本课程后所能到达的语言能力水平有更高的预期,更愿意参与课堂活动。

本课程将提高目标受众的用英语参与国际贸易通用场合交流的能力,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以及通常贸易事务的处理技巧。

(三)教材选择

为了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应采用教科书和教师自编材料相结合。教科书可选用:(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材编写组,Into Business with English1(2ndEdition)1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二版。(2)Jones2Macziola,S1and White,G1 Getting Ahead1《剑桥商务英语教程》剑桥商务英语出版社和华夏出版社,1994年。

选用的这两本教材都较好地贯彻了交际法的教学原则。

本课程的教师自编材料来源渠道丰富,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现成的教材出于教授语言的编写目的,往往过多强调语言现象,而用真实的材料可以弥补教材不足,创造真实生活环境的语言背景。[2]真实的语言材料更可信,时效性更高,因而往往更适合学生需要的口味。

在选材时需兼顾兴趣、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已有知识。贯彻教学计划时,教学内容绝非一成不变,而是动态的,是因学生的需要和课堂协商而可变的过程。教材和自编课内材料的分配比重也是可协商的,充分体现学习者在共同实现学习目标中的主动性、参与性。

(四)课程内容设计

课程跨度16周,每周计划学时4学时:其中第7周安排期中复习,第8周安排3学时由学生做商业报告或小组汇报,1学时期中评估;第16周安排2学时复习,2学时书面期末考试。教学内容的主题依据两本教材和基于对学生的调查而确定的自编材料,初步确定为包括会见、介绍、交流;求职、就业、招聘;职业分工、公司人事、办公室禁忌;问路、购物、旅行;口头交流———电话、办公室政治;书面交流———商务信函、电子邮件、传真、便条;社交、邀请、宴会;市场调研;东西方主要节日对比;问题和解决、道歉、投诉等。

(五)教学对象需求分析

Dudley2Evans认为需求分析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标志性的特点,因而也是设计ESP课程的必然起点。根据Dudley2Evans的分类需求分析可大致有“教学对象情况分析”(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学习现状分析(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现状分析(present situationanalysis)和手段分析(means analysis)等四种。教学对象情况分析是最基本的,从整体上回答了学习者需要用英语做什么,需要掌握何种技巧及语言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对该专业的特点和国际贸易最新发展的研究分析,得到“教学对象分析”所需的相关信息。“现状分析”则可以通过笔试面试结合的方式进行:(1)分析新生入学书面考试结果;(2)面试学生,诊断其英语能力的强弱。“方式分析”的数据通过进行正式的问卷调查及非正式的师生交谈收集得到。这种师生谈话比较轻松,但并非随意,而是有目的地了解学习者以往的语言学习经历、学习风格、兴趣态度、动机等等。

除了上述主要是在课程开始前收集的信息之外,在课程进行中随时洞察学习者变化中的需求,进行动态需求分析,则是整个课程成功与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课程大纲设计

西方语言学家对课程大纲的基本分类各有已见,但Breen对“前置型大纲向过程型大纲转变”的理论对商务英语的教学确有指导意义。[4]本课程采用过程型和任务中心大纲结合的模式。只有在过程型大纲中,教师课堂决策和评估方式与学生的协商才能得到具体体现。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符合学生的需求,能更真实地模拟国际贸易实际语境,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各种教学大纲之间并非互相排斥,绝对不能兼容的。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多种大纲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是十分常见的。

(七)评估

评估可分为对学习者的评估和对课程的评估。学习评估应建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不同的课程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专门用途英语评估的主要目的是“学习的效力和效率”和是否达到教学目标[1],因而其形式应该是多样灵活的,应学习者“动态”的需求而改变。

本课程的学习评估采用课堂评估、连续性评估和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为:课堂表现20%———平时参与课堂讨论、角色表演、辩论等课堂活动的表现;连续性评估30%———一份商业报告或小组汇报;书面测试50%———16周进行一次2小时期末书面测试。

课程评估可分为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估。前者主要以期中评估的方式实现。期中评估将采纳各方意见,包括教师本身、学生的意见,还会请有经验的老师从旁观者的角度给出意见。旁观者的意见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解决课程教师当局者迷的困惑,提供新的视野和角度。

参考文献

[1]Dudley2Evans,T.&St John,M1J1 Developments in ES P[M]1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

[2]Ellis,M1&Johnson,C1 Teaching B usiness English[M]1 Ox2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

[3]Pickett,D1 The sleeping Giant:Investi gations in B usiness Eng2lish[M]1Language International,19891

英语课程范文4

【关键词】小学英语 遵循原则 课程理念

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在全国各小学开设小学英语课程。小学英语课程到底应该怎么开,应遵循什么样的课程理念,使用什么样的教材,采用什么样的课程模式和方法,如何进行评价等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教研员、小学校长、小学英语教师、学生家长都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小学生是否能成为英语学习的成功者和受益者的大问题。以下笔者将就这些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首先,要明确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什么。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学生通过这门课程培养学习英语的积极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语语感、打好语音语调基础、具备用所学英语进行交流的初级能力。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丰富社会生活经历、开拓视野、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小学英语教学必须从枯燥的语言知识讲解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解脱出来,要通过适合儿童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把学英语与用英语做事情联系起来,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用环境,使学生在愉快和自信的情绪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初级中学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全国要在较短时间内、较大范围地从小学三年级开设英语课程,就应特别加强对课程的指导。笔者认为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在教学总体目标上,要重兴趣、重成就感、重自信心。小学生学习英语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学英语教学应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喜欢学、乐于学。而学习兴趣的保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效果,取决于他们能否获得成就感。因此,教师要通过多种激励的方式,如奖品激励、任务激励、荣誉激励、信任激励和情感激励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实践、体验成功的喜悦。有了成就感,就有了自信心。

2.在课程实施上,要重环境、重频率、重效率。小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应特别强调语言环境的创设,应充分利用和开发电视、录音、录像、光碟等多种媒体,丰富教学内容、活跃教学气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此外,还要重视开课的频率。过去,小学开设英语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课时不足,学生接触语言的频率太低。一般学校的课时是两课时,有些地区的学校每周只开设一个课时,学也学了,但就是学不会,记不住,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对学生心理的负面影响。根据记忆规律,如果所学的新内容不能及时复习,就会很快遗忘;相隔时间越长,遗忘率越高。因此,小学开设英语,要采用高频率、短课时的方式,保证每周安排四次教学活动,为学生的有效学习创造条件,以提高学习效率。

3.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要重体验、重实践、重参与、重创造。小学英语教学要从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体验和实践进行学习。传统的语言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在初级阶段要学好音标,学好语法,记忆一定量的词汇。这一方式的教学导致了课堂教学的教师中心化,学生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事实上,教育应该是一种主动的过程,必须通过学习主体的积极体验、参与、实践,以及主动地尝试与创造,获得认知和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儿童具有模仿力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表现欲和创造精神强等特点,这正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优势。然而,他们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不喜欢单调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等。如果我们只要孩子学习和理解语言的知识,背语音和语法的规则,就恰恰忽视了孩子学习语言的优势,不少孩子因为学不会音标或不喜欢语法或记不住单词而掉队,进而放弃英语学习。因此,小学英语课程必须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入手,通过听做、说唱、玩演、读写和视听等多种活动方式,达到培养兴趣、形成语感和提高交流能力的目的。

英语课程范文5

为了充分了解济宁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对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征求各专业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的看法和意见;同时,深入到各教学系,和各专业负责人进行座谈,了解各专业对大学英语的需求情况。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了如下问题:

(一)学生英语水平差别较大,且总体英语基础较差

由于高校扩招,以及受招生政策的影响,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相对较差。学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以及入学测试成绩表明,他们的英语基础普遍欠佳,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没有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在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中,班额过大,学生的英语程度不一,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效果不佳。

(二)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单一,课程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基本上沿用的是传统的课程模式。课程设置以英语基础课程为主,主要开设大学英语读写课和听说课,但是以读写课为主,听说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传统的课程模式重视对英语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跨文化知识的学习,导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差,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母语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不强。同时,这种单一的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学生英语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不利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教学设施不足,教学模式单一

由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教学设施投入有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达到的“建设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还不能完全实现[1]。大学英语自主学习平台尚未建成,网络化教学难以实施,大学英语自主学习难以开展,制约着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四)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由于教师参与课程开发、课程设置、教材选用、课程讲授、课程评估等多个环节,因此,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成败。王守仁教授指出“大学英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教学能力有三个部分组成:英语能力(Englishproficiency)、研究能力(academicperformance)和教育技术能力(computerskills)。其中,研究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发展的‘瓶颈’”。[2]这一点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尤为突出。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忙于上课,相当一部分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教学研究,缺少问题意识和反思意识,教学研究能力有待提高。

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探索

针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探索。我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以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拓展类课程建设为主线,以大学英语教材开发以及教师发展和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

(一)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的扩大,我校学生入学时的英语水平差距加大,各专业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为了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进步,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势在必行。我们经过充分调研,在借鉴外校经验和小范围分级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出台了《济宁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拓展类课程实施方案》,并在2014级本科新生中全面实施。我们根据新生入学时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结合新生入学时的测试成绩,以各教学系为单位,按照70%和30%的比例,将2014级本科生划分为A级班(基础阶段)和B级班(提高阶段)两个教学层次,分别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分级教学遵循成绩为主、学生自愿的原则,让每个学生恰当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和英语学习方式。分级教学遵循英语教学规律,让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相对高的起点上开始学习,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基础阶段的英语学习,再通过英语后续拓展类课程,进一步增强他们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开阔文化视野,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保证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英语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分级教学中A级班和B级班的日常教学安排在同一个系内、同一时间、不同教室进行,但课程学时保持相同。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内容和方法,对于A级班学生,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一般要求开展教学,教学进度适中,重点夯实英语基本功。对于B级班学生,按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较高要求组织教学,适度加快教学进度,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加强语言文化类、语言应用类和语言技能类等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教学,以满足学生继续学习该课程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打下基础。

(二)加强拓展类课程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拓展类课程是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基础阶段任务完成后的后续课程,因此,开设拓展类课程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必然要求。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以学生个性化需求为中心,以服务于专业建设为导向,强化实用技能类课程,服务学生专业需求,充分体现个性化和层次性,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英语层次水平的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大学英语课程应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构建科学完整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1],形成“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目前,结合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各专业的需求,我们已经开设和即将开设的拓展类课程如下:

(三)建设大学英语立体化教材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虽然种类繁多,但是适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材,特别是拓展类课程的教材比较少。经过比较,我们为2014级参加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学生选定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读写和听说教程。这套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另外,我部教师基于已经开设的拓展类课程已经着手编写适合我校学生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的专用教材。其中,《跨文化交际》、《旅游英语》、《中国文化英语说》、《大学英语实用翻译》等课程的讲义已基本完稿,即将投入使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团队

教师是课程建设的关键因素,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成败取决于大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素质。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大学英语课程要真正做到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服务,大学英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把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落实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通过教研活动和讨论不断强化大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意识,同时,在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制定、大学英语教材选用和开发、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手段的使用上也突出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创建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渠道和进修方式,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业务能力。比如,鼓励教师通过考研、读博提升科研水平和学历层次,增加大学英语教师国内外进修的机会,增派教师参加各类教学和学术研讨会等,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另外,我们以拓展类课程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开设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的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并以拓展类课程为依托,组建课程教学团队,使拓展类课程建设和教师的业务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目前,围绕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建设,我们已经形成大学英语跨文化商务沟通教学团队、英汉实用翻译教学团队、中国文化英语说等几个教学团队,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结束语

英语课程范文6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课程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个教育领域。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场由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教育变革,正在对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由日本学者从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提出来的,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信息社会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信息产业处于支配地位的这样一种社会;信息化则表示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这一过程。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从其内涵来考虑,它是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和完善;从其外延来考虑,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信息化作为一种趋势,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

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就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应用而言的。它有以下四方面的含义:第一,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第二,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第三,信息的网络是大范围有效传递信息的基础;第四,信息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必将受到人们在观念、理想、意志、技能及团体利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教育信息化应有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竞相出台了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世纪教育振新计划,希望以此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已在教育的各个领域的不同层面迅猛地展开。

目前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还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信息通讯技术充分整合应用在教育系统之中,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及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与理论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实现的一系列过程。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面临变革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呆板,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都是在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广播式”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双向的沟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统一式”授课,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教师是灌输知识的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在英语教学指导思想上特别强调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从“怎样教”到“怎样学”的重心转移。但如果仍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和网络辅助语言教学(WALL)的引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使教学过程不仅“教师——学生”共同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计算机”双向交流,这样就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供了条件的保证。在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CALL和WALL必然会使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

三、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知识新等很多优点,对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均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磁性存储介质存贮听力材料。移动硬盘、优盘等存储介质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加。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

(3)选择语音纯正、地道的英语听力软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扫清口音障碍。

2.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软件来自主地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学生可对着话筒模仿计算机所播放的内容,计算机可以对此进行反馈,用以激励学生。

(2)网上交谈。学生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通过互联网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可以不出家门和外国人交谈,和国内说英语人士交流,和教师、同学自由对话。

3.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CAI即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例如,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问题。而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4.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然后有所感而写。并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

(2)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电子邮件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国际笔友,发送电子邮件,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原则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首先需要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条件,要方便师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同时每位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深刻了解英语教育的本质、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学会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更好地达到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工具或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到位但不能越位。学习环境应该建立友好的人机对话窗口、体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操作简单,运行可靠。

(2)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模拟空间结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模拟情景练习。

(3)传统传输信息媒体与数据库结合,取长补短原则。随着各校掌握的素材资源的增多,素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管理素材,才能发挥资源的效益。

(4)不断更新观念原则。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英语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课程整合要不断将新技术、新的教学理论等应用于课程整合,使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处于动态整合过程中。

(5)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整合的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

(1)基于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1)课堂演示型课件。其制作原则:要体现教学目的,为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提供帮助;结构严谨,界面友好统一,方便控制;技术的重点应该放在突出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上。

2)交互型课件。其制作思想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不同情况,把学习资料分为多个水平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材料,或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评估自己是否具备进行某种学习的能力。

3)电子图书。既适合教师教学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课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课题小节网上测试课题延伸此模式中教师的地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不断完善者,也是教学资源的评价者和管理者。

此模式中学生的地位:学生处于中心地位,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块和学习方式。

此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自尊的保护;缺点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

2)网络探究模式——webquest

教学流程: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学生执行各自任务(查资料、讨论、分析、整理材料、撰写报告)演讲汇报教师评估下一问题。

此模式重视方法与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3)专题网站学习模式。即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习方法。其

强调的是深入学习,可打破时空限制,进行远距离学习;缺点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能完全胜任这项工作。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进步,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教育技术通讯,2005

3何克抗、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通讯,2002

上一篇网络课程

下一篇体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