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课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课程范文1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教学形式,有自身的特点,概括起来网络课程主要有如下特点:
1.1 明确的教学目标:网络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除了学习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外,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
1.2 丰富而具体的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能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网络课程的内容一定要丰富而具体,应根据教学目标恰当地选取和组织学习内容,不应该是简单的照搬课本。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呈现形式应充分将学科内容特点与网络的共享性好、交互性强、信息量大、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
1.3 体现使用者特征:网络课程是为特定的教学对象开发的,对不同的教学对象,网络课程的设计在表现形式、内容选取的深度和广度、教学内容的组织安排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1.4 良好的交互功能和教学环境:网络课程的交互功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利于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教学反馈提供有效的渠道。
1.5 友好的操作界面:网络课程良好的操作界面和导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使用网络课程,使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
2.1 学生自主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中学生是学习的认知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问题、意义建构的过程。网络课程设计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灵活多样的检索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式学习和首创精神。
2.2 协作学习的设计原则。协作学习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来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以小组形式,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学生通过合作过程共同完成学习。协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基于资源学习的设计原则。网络教育具有利用学习资源的有利条件,网络课程应该是一个以学习资源利用为特点的开放系统,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可以采用引进、合作开发与自建的办法。
2.4 案例学习的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设计中,可以通过各种与网站链接提供大量的学习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观察与分析,掌握操作技能等智力技能与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
2.5 开放性设计原则。在网络课程中,要提供与课题学习相关的参考资料和相关的网址,对相同知识从不同侧面多角度描述,促进学生对同一知识的综合掌握。
2.6 交互性设计原则。网络课程可以根据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非顺序、以超文本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和学生通过对教学材料的选择,以最佳的学习顺序根据导航系统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 网络课程设计
建构主义是当代西方最为流行的学习理论,它包含知识、学习活动、学生和学习环境等,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3.1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范围规定了学生必须达到的知识和能力的广度,而教学内容的深度规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深浅程度和能力水平。
3.2 学习环境的设计:网络课程对学习情境进行设计时,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超媒体功能和虚拟技术等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一个完整、真实的虚拟情境,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原来的生动性、丰富性,提供生动、丰富的“真实”学习情境,让学生用真实的方式应用知识,整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3.3 学习资源的设计:学习资源是指与问题解决有关的各种信息资源。网络课程对学习资源进行设计时,必须详细考虑学生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查阅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识,从而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量,并且培养学生有效地发现与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3.4 评价系统的设置: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知识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外界传输,而是通过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获得的,重视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4 网络课程的设计过程模式
4.1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人员构成:为了确保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的质量,通常由任课教师、教学设计人员、网络开发人员和学科专家共同来完成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他们之间通过有效的管理来形成和维持一种分工与协作的工作关系。
4.2 网络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过程
4.2.1 确定教学问题和教学目标:运用教学设计中的学习需要分析法,采用问卷调查、座谈、学生成绩分析、专家咨询等方式发现和确定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进行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时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目标,这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基础。
4.2.2 分析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内容组织上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应考虑到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
4.2.3 系统设计与技术设计:在进行系统设计时,首先要进行功能模块划分,一般应包括学习建议或学习方法指导、教学内容、课堂练习、参考资料、相关网站、课件、导航、讨论等模块,然后确定各模块的功能及使用,在此基础上进行界面和导航设计。
4.2.4 设计的评价与修改:为了提高开发效率,保证开发的有效性,设计完成后应对设计进行评价,并征求有关教师或专家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优化和修改设计原型。
4.2.5 课程资源设计:教师设计的主体教学内容信息容量是有限的,若没有丰富的相关教学资源支持,就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不利于促进多面性思考,不能满足众多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网络课程设计应该是一种基于资源型的课程设计,它由课程的主体教学内容和丰富的课程教学(学习)资源组成.
4.2.6 课程的试行与评价修改:网络课程的设计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在网络课程的运行过程中,不断收集教师与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实际的教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再对网络课程的设计做进一步修订。
网络课程范文2
关键词:网络课程 误区
网络课程的兴起,无疑为现代教育改革增添了新的动力。随着网络课程在全国各高等院校的逐步深入和网络教学广泛开展,如何进行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开发、设计与制作,怎样确立网络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效地发挥师生在网络教学中的作用,以及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系统等等,已成为网络课程教学理论者和实践者着重研究的问题。通过一年来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网络教学的实践,笔者发现不论是任课教员、网络学习的学生,还是设计制作人员,对于网络课程的概念、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网络课程设计制作中的技术含量以及网络课程教学方法等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区,这不仅束缚着设计制作人员的思维,而且影响着网络课程教学的方方面面。本文就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网络教学中存在的误区谈谈自己的观点,愿与同仁共飨。
误区一:关于“网络课程”的概念
“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是课程网站,是信息资源库;
“网络课程”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体;
“网络课程”是“书本搬家、”“课堂搬家”。
“网络课程”的概念是什么呢?2001年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描述了网络课程的基本内涵:网络课程是指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一)“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是课程网站,信息资源库。
在开办《网络课程》培训班时,我们请每个单位带一部“网络课程”,用于观摩学习,结果发现有许多同志拿来的是多媒体课件网络版或是多媒体课件,原因在于对“网络课程”的概念有误区。“网络课程”是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有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是借助于网络开展教学的课程,多媒体教材是教学中应用的教学课件,将其在网上,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这就是网络课程。笔者认为:多媒体教材的网络版在某些方面与网络课程有相似之处,关键的区别在于:网络课程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的教学过程是多媒体教材网络版所不具备的功能。
“网络课程”是信息资源库?
持此观点的同志对网络课程的理解仅限于其丰富的信息资源上,片面地认为为学生提供广泛的、足够的信息资源就是“网络课程”。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的教学性质决定其不仅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要对教学策略、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地、合理地、综合地设计,以体现网络课程所具有的教学意义。但是,网络课程的信息资源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任何教师在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时都不应忽视这一点。
那么,“网络课络”是课程网站?在校园的各教研室课程群中,每个专业课程都拥有自己的课程网站,它主要是将本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课件、模拟试题、相关教学资料以WEB页的形式在校园网上,教师可利用网站资源进行教学辅导,学生可运用课程网站提供的自学环境和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课外自学。但课程网站仅对课堂教学起辅助教学的作用,不作为某门课程的教学过程所依托的教学系统,也不能够通过其进行课程教学的管理、评价、组织与实施。作为一门网络课程,按一定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都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二)“网络课程”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体:是“书本搬家”、“课堂搬家”。
持这些观点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就是将文字教材的电子化,是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相关资料的综合体,基本上是将书本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网络“搬家”。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恰恰反映了目前还有些教师对网络课程教学观念的错误理解,有的甚至认为:仅仅是文字教材的电子版,何苦要牺牲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文字教材沿用了几千年,不是很好吗?许多科学家都是通过阅读文字教材成长的,是否只有电子教材才能培养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这种观点的片面性,忽视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的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的变革。在传统课程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中心,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学信息,听教师讲课是主要的接收方式;而网络课程教学中,学生可以依托网络课程教学系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化学习,这种状态下,学生学习电子教材不仅包含着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的因素,而且在阅读电子教材时,还加入了学生网络化新式读解的思维,大大激发了学习热情。如果我们仅以传统教学模式状态下的教与学的方式来设计网络课程,单纯地将“课件搬家”、“课堂搬家”或“课本搬家”,把教学内容制成“教学课件”、“教学实况录像”或“电子文档”等比较单一的表现形式,误以为只要教学内容上网就可实现网络课程教学,使学习者通过浏览网页来接受信息,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样的网络课程,即使运用再多的媒体形式,也是不科学的,它仍是以“教”为中心,只是这个教授者并不是在课堂上直接传授教学内容的教师,而是网络上的“电子老师”。这种硬性的“搬家”,禁锢了学习者的思维,使网上的自主、轻松式的学习又变成了规范性的、被动的课堂教学,因此,电子教材、教学录像、单元练习题的综合和“书本搬家”、“课堂搬家”,都不是网络课程的全部内涵。
同样,受技术至上的错误观念催生的网络课程,在组织内容时以如何运用媒体的各种长处作为设计思想,总是考虑将媒体的这一个或那一个优势用在哪些内容的呈现上,技术因素超越了学习者的目标需求,不仅使教师和学习者不易操作,影响学习者学习目标的达成,而且一味地讲究设计制作中的功能多样化和模块复杂化,片面强调媒体优势,又会陷入以技术实现为设计中心的误区。
转贴于 笔者认为:“网络课程”直译即是“网络”的“课程”,是运用网络技术的硬件环境进行教学的载体。它不是教学模式,也不能称之为是手段,究其内涵,网络课程在不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它是基于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以学习为中心的某门课程的新型学习资源;当它运用于教学过程时,它是依托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的网络课程教学,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总和,它承载着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承担着教学实施教程中的教学组织、教学策略、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功能。《美学基础》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思路:一是支持教学活动全过程;二是给学生、教师以及系统管理员分别授予使用本系统不同权限等级;三是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创建界面友好,交互性强,信息丰富,富有启迪性的现代远程教育平台;针对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循序渐进、深入浅出、逻辑性强的教学内容模块化设计;强化研计、答疑、评价等环节,加强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功能设计,完善远程考试系统的功能,使《美学基础》课程成为一门设计合理、功能齐全、系统完整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体系。
误区二:关于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课程教学
网络课程教学可有可无,不可能替代课堂课程教学。
网络课程教学是可以代课堂课程教学。
传统的课程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投影仪、实物展台、黑板和教师自身等多种媒行进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与学生在同一个时空内面对面的进行教与学。网络课程教学作为依托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课程教学的新型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区别主要表现在教学地点、教学时间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不同。网络教学模式中,教与学可同(异)步进行,也可同(异)地进行,师生可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组织并实施教学活动。
由于目前全国各院校的校园网建设还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加之网络技术实现对网络课程的制约,网络课程不一定适合每一种类型的课程,比如:网络传输速率、虚拟现实技术等对技能类知识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实现存在较大的难题,网络课程教学在目前是不会代替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沿袭了几千年,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教学方法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仍能觅其踪迹,但网络化、信息化的进展,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决定着网络课程教学的必然性,网络课程教学与课堂课程教学将时在院校教学中并存的两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一致,都是以使受教育者得到教学信息,掌握知识为最终目标的。在形式上或在教学模式,两者既不互相替代,又共存并行。能否选其优长,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我们依据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在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网络状况、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进行了反复研究之后,确定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适合师生同校的教学模式。通过《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三个班次的网络课程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中课前引导、课后总结以及教师对重点、难点精讲保留下来,引入网络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教学观念,充分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开展同步同(异)地协作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个别化学习、发现式学习、协作式学习,教师做教学中的“五导”即:指导、引导、诱导、辅导和督导,并适时进行网络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实践证明,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同步(同)异地协作式课程教学是可行的,较好地实现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师生普遍反映较好,并得到教学主管部门的肯定。
误区三:关于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教师不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教师是网络课程教学的控制者。
(一)教师不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这是教师与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角色问题。持此观点的同志认为,网络课程的主体是学生,任课教师在完成课程设计与制作,并于网上后,教师的任务就完成了,剩下的是学生自己通过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进行学习。
教师与学生都是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共生对象,在网络课程教学中不是学生唱独角戏,也不是教师唱重头戏。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网络课程教学不是教师不参与,而是在解放教师繁重的、重复的课堂讲授基础上,对都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如何设计制作网络课程?怎运用网络课程教学系统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如何实施网络课程教学?进行师生网上答疑交流时如何讲究其艺术性?是否把握专业学术前沿?等等。特别是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过程中的组织实施与管理是教师应重视的教学内容。它既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保证了网络教学是受控的自主学习,而不是放任的自主学习。
(二)教师是网络课程教学的控制者。
一味的强调学生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一味强调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的主控地位,都会走入误区。在网络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站在讲台上对学生的“口耳相传”,直接控制教学过程,而是对学生们的网上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引导进入学习情境,指导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组织开展小组研讨,督导学生主动学习等,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协商的结果,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是双方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师在网络课程教学中占主导地位,而不是控制地位,任课教师可依据网络课程教学的特点,具体分析课程目标和学习对象,结合教学过程中某一阶段的教学情况和信息反馈,设定严格的教学实施流程,把握教学干预的时机和环节、适时、适度地实施教学调控。
浅析网络课程的误区,是笔者在设计制作《美学基础》、《电影史论》等网络课程,进行《网络课程设计与制作》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与网络课程设计制作者和网络课程教学者共同研讨,为提高网络课程设计制作和教学的质量,推动网络课程在全国高等院校的进程做出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2001年国家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
[2]谢幼如,《高等学校网络课程开发》,电化教育研究,2000.08
网络课程范文3
1 网络课程系统化设计的原则
网络课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指导下,具有过程交互性、资源共享性、信息开放性、学习协作性与自主性等基本特征。研究与开发网络课程时既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特长,又要适当体现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特性,建设网络课程时要涵盖课程的所有教学环节,在没有其他形式教学时能够保证课程知识的完整性。
(1)实用性:网络课程其实质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营造一种没有时空限制的学习环境,变现实课堂为虚拟课堂,研究与实现应首先保证课程建设的实用性。网络课程必须以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提供学习资源和让学生获得已经确立的观点、方法和原则。
(2)开放性:网络本身是动态和开放的,为网络课程的动态和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动态、开放可以使网络课程得到不断的充实、完善,能随时做出调整来满足各方面需求。
(3)整合性:整合性是指在网络课程中,能包容各种相关的教学资源的内容与形式,体现各种教学资源之间的横向联系,打破资源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学生获得统一的观点。
2 系统设计
网络课程开发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教学设计,“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和“主导-主体结合”等三种。《数据结构》网络课程采用了“主导-主体结合”教学设计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的使用、学习资源的应用、学习环境的构建、学习效果的检测等方面的指导与支持。
2.1 教学环境设计
根据对教学环境的分析,《数据结构》网络课程采用多种方式实现网络教学环境的优化处理。
(1)个别化学习环境:个别化学习环境设计重视人机界面的交互设计。在《数据结构》网络课程中与个别化学习环境相关的项目包括学习指南、教学辅导、在线作业、个性空间和信息资源等。
(2)协作学习环境:协作学习环境是通过网络与其他学生建立一个合作学习的空间,设置一个竞争与协作的学习环境。不同的学生对解决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讨论、辩论、合作以求得问题的解决。《数据结构》网络课程中采用BBS模式的课程论坛予以实现。
(3)教学辅助环境: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提供帮助,包括自测练习、在线作业、知识点参考以及学习导航、帮助等。
2.2 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以及环境设计的要求,细化各个教学项目,合理安排课程教学结构。《数据结构》网络课程功能结构设计如图1。
2.3 界面设计
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效果取决于网络传输速度和网络课程的多媒体信息表现形式,以及网络课程画面结构版式处理。其主要体现为:
(1)色彩的选择清晰、明快,颜色搭配合理,主题与背景在色彩上要有鲜明的对比;
(2)视频、动画播放时适当调整影象的播放窗口,并制作成能够保证播放质量的高压缩比的信息资源,再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播放;
(3)画面的结构布局合理,画面清新、简洁,能突出而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4)信息导航设计符合学生认知需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数据结构》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如图2。
3 系统特点
(1)资源高效整合:软件开发的主旨是为了辅助学生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将现有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提供方便快捷的学习途径,通过导学、辅学、自检、督学、互学以及模拟考试,给予学生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符合学生认知心理。
(2)软件复用性:各种教学信息和教学资源均是后台数据,并且具有固定的存储、使用标准;前台系统采用动态方式管理,以后台数据为依托自行增减功能项目。
(3)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便:本系统用户界面设计采用菜单驱动方式操作,提示完备信息/数据输入以流行的列表方式处理,简短明了,操作简便。
4 结束语
网络课程的设计既要考虑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层次,又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网络的特性等;同时在设计网络课程内容和资源整合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的需要设置不同的学习环境和信息资源,为学生认知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参考文献
网络课程范文4
[关键字网络学习环境,学习平台,学习环境设计,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以爆炸的方式增长,快速的知识更新向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要求人们在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上都要改变。互联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方便快捷的信息获取方式得到人们的青睐,基于网络的远程学习将成为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世界各国也都开发网络教学的课程,进行网络教学和学习的实践探究。
网络课程一般指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摘要: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我国国内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展开了网络课程教学或学习,但由于网络教学和学习刚刚起步,所以还存在许多新问题,主要有摘要:
1、教育观念上网络远程教学模式还是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搬家、教案搬家的现象普遍存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机会较少,并未发挥网络的优势。
2、教学和学习系统缺乏智能性,在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中,对于不同的知识水平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难以实现因材施教、因内容施教。
3、资源的共享性未体现。资源共享是网络教学的优势,而在现实中,各个学校各自独立,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在网络课程的调查中,笔者发现各种网络教学-学习平台林立,缺乏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学校、即便是同一学校内部不同学科课程间,使用不同的教学平台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教学平台往往和学科内容相互绑定,缺乏相对独立性。这不仅在平台的开发制作和更新维护中,轻易造成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单是对教师把握使用教学,学生学习,就会造成很大的不便。另外当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利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设计中应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而现有的教学平台多是以支持教师教学而设计,面向学生学习的平台很少。所以制定网络课程平台的标准,开发和具体的课程相对独立、有一定的兼容性的面向学生学习平台(网络学习支撑环境),应是网络课程开发制作中的一个重点。
一、网络学习支撑平台的构成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师生往往处于异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技术、特征和喜好,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进度和学习步骤。教师处于辅导、服务的地位,所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化、个性化、能方便获取信息资源的网络环境是成功远程网络学习的重要因素。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一个面向学生的学科教学--学习平台系统一般应包括管理模块、学习工具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评价模块和维护支持模块几个子系统。
(一)、管理系统
主要是执行教务管理和教学管理,含注册登记、权限设置、公告、咨询等功能。教务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情况、选修的课程等具体情况进行了解,如摘要:鉴定学生身份、联系方式等信息,了解学生情况。同时,也可以把相应的管理信息、教学要求(如建立学习小组、学习社区)等信息通知给学生,即做好学生的管理、沟通工作。为顺利进行教学和方便学生学习服务。
教学管理(学习引导模块)是进行一门课教学管理的地方,主要用于公布整门课程的课程要求,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课程的主要课程要求、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阶段、步骤,教学布置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教学管理模块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如公告板、论坛、研讨会等方式,构造出教学服务性信息交流辅助系统。
(二)、学习工具模块
网上学习支持平台要向学生提供一系列辅助学习工具,以支持学生在网上的学习和探索。如笔记本功能,可以使学生方便的存储所需要的网上信息,或记录下创作的灵感。学生利用书签可以标记所感喜好的内容,以后再看。学生学习记录可以记录下学生学过的知识点以及对知识的把握情况,以方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对学习目标、学习计划做出调整。也方便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还有网上搜索工具、学生主页制作工具、学生作品展示工具等等,总之学习工具模块是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的工具系统,是面向学生学习的支撑平台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智能型远程协作学习平台模块
"教育的最高形式是对话"。远程教学--学习环境中最大的特征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分离的,学生往往处于个体、独立的学习环境中。以前的远程学习往往因为不能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及时的交互而影响学习效果。网络教学较其它形式教育媒体环境最突出的优势就是能以其实时或非实时的交互方式方便地实现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对话和协作。同学之间可以通过E-MAIL、BBS进行非实时讨论,也可以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聊天室等技术进行在线讨论,相互交流意见,求助解疑。这些交互技术实现起来并不是非常困难,在一般的网络教学平台中都有。
但在讨论学习过程中,最轻易出现争论激烈,脱离主题的现象。当然集体讨论可以通过邀请教师在线对讨论的内容、新问题进行调控,指导和帮助,解疑。但多数情况下,教师处于离线状态,优秀的学习平台除了方便的交流工具外,更应该有智能性的(Agent)系统进行监控,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帮助。新加坡肯特岗数码探究院现正在探究的思维工具就是一个智能性的学习帮助系统,除了能解答学生的一些疑问外,最主要的功能是对学生在讨论和学习过程中进行监控、指导。
(四)、网上答疑模块
对于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得到解决。如通过电子公告板、或通过E-MAIL发信给老师、同学请求指导。但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还都单独设立了网络学习答疑模块,作为师生相互交流的窗口。在当今的众多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可行答疑系统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学生提交新问题后,系统转发给教师,一定时间后,教师将答案再提交给系统;另一类是自动答疑系统,在某些学科范围内,学生提交新问题,系统首先进行切分,再进行Web数据挖掘,找到知识库中的类似新问题的答案提交给学生,假如知识库中不存在类似新问题,将新问题转发给教师,再由教师将答案提交给系统,同时将该题目以及解答纳入到知识库中,但别的同学在问到相似新问题时,可以直接给出解答。
在调查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提出的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答,或得不到满足的解答。教师也往往由于新问题太多和不知提新问题学生的实际水平而难以做出及时、恰当的答复。智能性的答疑系统经常建立在学生的学习模型的基础之上。在有了不同学生的学习档案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模型以及学习记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能够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答复。
(五)、面向过程的个性化智能评价子系统
新的教学模式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学评价。虽然在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服从和教学目标。但教学评价却对教学、学习的具体实施起导向功能,所以在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学习环境中,要真正摆脱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真正的体现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达到学习的个性化,建立新型的评价制度是远程学习环境的建设必要条件,是衡量学生学习活动效果的方法和调控学生学习方向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适应学科特色有兼顾学生个性的评价方式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
现有的网上教学支持系统所提供的评价系统一般包括试卷的生成工具、测试过程控制系统和测试结果分析工具。系统能随机出题,为每个学生产生不同的试卷,以防作弊。能够对网上测试过程进行控制,如在需要时锁定系统,不答应学生进行和测试无关的浏览,控制测试时间,到时自动交卷等。在测试完成后,能够根据题中的知识点和学生的答题情况,对具体学生给出诊断,对下一步学习提出建议。有些网上教学支持系统还可以根据考试测验的统计数据,运用教育评估理论分析题目的质量,如区分度、难度等。许多系统对测验提供了自动批改即时反馈功能,有的还可以根据学生的答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内容。
评价改革的方向要注重评价学生的能力,评价趋向于重过程、重行为的方向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所以评价系统在基于传统的试题库的评价形式基础上,还应该通过学生参和程度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六)、立体、开放的超媒体资源库系统
在当今时代,信息量丰富,信息更新速度快,尤其是互联网的出现,实现了信息知识的互联。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资源丰富、获取信息方便、快捷,但在网上索取信息的一个致命的特征是资源太多,而陷入"迷航"之中。除了学生在学习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之外,建立一个资料丰富、快捷检索学科知识资源库是网上教学的重要之重。
但纵观国内的现有的网络课程所提供的学习环境,绝大多数往往把课程教学平台和资源连在一起,"假如教师和资源管理者和最初创建课程的教师或工作人员不是同一个人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因为不知道一些文件在服务器的什么位置和不知道文件的名字而无法更新和使用",在数据的更新和维护上都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另外,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库中,往往存放的是教师的讲义和一些课堂教学资料,供教师教学用的多,供学生用的少。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网上资源库中的信息资料对外封闭的多,交流的少,共享性差。所以大部分的信息难以实现更新,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资源和人力的浪费。所以制定一个数据库资源的标准,创建和教学支撑环境相对独立的立体、开放的超媒体信息资源中心,在面向学生的网络学习环境中是很有必要的。
在网络学习支撑环境的资源库的设计中,资源的内容应包括和学科内容有关的文字、图形、动画、视频、音频等各种新式的媒体信息,各种媒体信息都应按制定的描述标准进行描述定义,以方便信息的存放和共享。在资源库内容的组织结构上,应采用超媒体,多层次的立体化连接方式,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需要。此外,资源库必须有强大的检索功能,能方便、快捷的检索信息,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
在网络的开放环境下,开放的资源库是指改变过去资料(尤其是网上资料)教师或工作人员独自维护,信息单项流动的局面,而实行师生共建资源库。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流动,才能不断的吸收新的知识、不断丰富和网上学习资源,从而保持资源库的生气和活力,达到资源的真正开放和共享。
(七)、支持和维护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对网上学习环境的利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保证。
二、学习支撑环境中人力资源的组成和培养
现代的网校能否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真正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所要求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网络学习中个性化、协作化、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优势。除了有功能强大的面向学生学习设计的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撑外,关键是要有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意识的人力资源为依托。
首先是教学设计人员要具有丰富的教育、学习理论知识,具有对最新的有关教育科技的媒体、资源和工具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实验的能力。能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和学科特色设计建构新型的学习模式、资源库结构、资料结构和教学布置。是教学、学习过程达到最优化。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内容、存放地点、更新速度)的剧增,教学对象(年龄、职业、地域差异)的拓展,教学媒体(种类、交互性、综合性)的丰富,教学模式(单项传输向多项交互式教学、异步小组讨论、实时视频会议、多学科、多论点组织教学)的转变,所以教学设计人员必须具备多媒体一体化的教材的总体设计能力。
其次是学科教师队伍的建设,主要提供专业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和教学设计人员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探究课题、教学活动布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管理。
三是教育技术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精通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的硬件操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应具有现代化的学习理念,拥有多媒体和远程教学网络建构的基本知识,能够参和视听类学习资源脚本编写、摄制和后期制作等工作,能对网站进行设计、开发、维护和管理。
以上只是对网络学习环境的一些设想。由于基于网络的学习在我国还处于新兴事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还有待进一步探究、开发。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学习环境的建设会逐步趋向于完善。基于网络的学习也必将成为人们在未来社会中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摘要:
1、《网上教学平台支撑目前状况分析》,汪琼,网上资料
2、《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的设计》,武法提,网上资料
3、learningandTeachinginCyberspace,Gkearsley,http摘要:///~gkearsley
网络课程范文5
网络化教学实施过程研究
网络化教学不能理解为只是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更不能只是把教科书等教学资源搬到网络上,而应该是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基础之上,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网络化教学对现行教学体系进行全方位改造,从而大大提高“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研究如何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进行有机结合,真正提高“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能力,是“网络安全”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1.建立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更好地将面对面教学与网络教学有机结合,本校采用“课堂教学精讲、网络教学精练”的方式构建“网络安全”课程一体化教学体系。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两部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筛选,选择“网络安全”重点知识设计成教学专题,并且为每一个教学专题设计一个实践演示项目,例如计算机病毒专题、Unicode漏洞专题、SQL注入攻击专题等,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对这些专题内容进行精讲。网络教学包括理论自学、实践自练和练习自测三部分。在理论自学部分,自学内容不仅包括课堂教学内容,还适当地选择课堂教学中没有涉及的网络安全知识,例如无线网络安全、数字签名等,这些教学内容作为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由网络教学来承载。在实践自练部分,练习内容由课堂演示项目和实验课项目两部分组成,学生可以利用教学平台对这些实验项目进行多次强化练习。在练习自测部分,练习和自测内容都选自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试题库,学生通过练习和自测,不仅可以巩固和复习课程内容,同时可以为将来参加网络安全工程师认证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2.改革教学方式全面实施网络教学,需要更新教学理念。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改革,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在传统面对面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但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不能保证每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理解和掌握所有教学内容。但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将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习会更加自由和轻松。课堂教学内容掌握较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更深一些的网络安全知识来进行网络自学;而对课堂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的学生,可以选择课堂内容来进行网络复习。3.改革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本校摒弃了“期末一张试卷决定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不再把教师的单方评价奉为标准,而是提倡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具体考核方式是:教师对学生成绩评定占40%,小组同学间的互评成绩占30%,学生对自己网络自学成绩评定占30%。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多角度全面客观地考查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主体意识,最终激发其自主学习动机。[1]4.改革交流互动方式网络教学应该以交流互动为核心,构建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教与学的网络学习环境。传统课堂的交流互动包括课堂提问、课上讨论以及课后答疑等方式,这些互动方式存在教条化、模式化的缺点,而网络教学可以大大拓宽交流互动途径。网络教学中的互动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和教师”、“教师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的在线交流和互动,还包括学生与教学资源、教师与教学环境等方面的互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行为,学生可以下载或上传教学资源,这些互动方式可以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体意识。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网络课程范文6
关键词:网络学习;数字化学习资源;标准;网络课程
0 引言
目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正受到重视,数字化学习资源日益丰富,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来支持和促进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开发。针对高等教育,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建设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1 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网络课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是网络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虽然网络课程的建设从数量和质量上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目前大多数网络课程还难以与数字化学习的发展方向相适应。其主要存在的问题如下。
1.1 网络课程的内容和平台过度融合
按照教育部2002年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中给出的定义,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及网络教学支撑环境。但在这个定义指导下进行网络课程设计和开发时,不仅无法界定网络课程的具体形态而且也很难进行标准化的网络课程评价。特别是将属于网络教育领域中独立研究分支的网络教学支持平台作为网络课程的组成部分,更会造成实践中的技术至上主义和网络教学支持平台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不利于网络课程设计的标准化和自动化。
网络课程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没有明显的界限,学习平台大多嵌入到网络课程当中,学习者在学习多门网络课程时,学习数据不能传递,学习信息不能共享。同时,各门网络课程的页面风格不一、界面不一,造成学习者学习的不适应性,增加认知负荷。因此,有必要将课程内容和学习平台分开,遵守相关的学习资源标准,来界定内容和平台的交流;通过分离网络课程的内容与平台模块,降低网络课程的制作粒度和制作难度,使网络课程可移植到任何符合标准的学习平台中,利于网络课程的再次使用。
1.2 网络课程缺乏统一技术标准
目前的网络课程建设在总体上还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无法满足网络课程充分共享的需求。虽然针对数字学习资源,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教育技术标准、网络教育质量评价标准等,但这些标准在推广应用时与市场接轨不是很紧密,导致制作出来的网络课程标准化程度不高。国外数字化学习组织已推出多项成熟的数字学习资源标准,其中SCORM标准已得到广泛认可,其倡导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的分离式开发思想,可以较好地解决网络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数学化学习资源的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网络学习虽然为学习者提供了新的学习手段,但由于网络学习资源具有非线性链接的特点,学习者在进行网络学习时很容易产生学习迷航,不知当前所处位置,从而加重认知负荷。同时,网络学习资源还存在着不便修改、不易调整顺序、缺乏共享与重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技术标准来规范网络学习,运用标准来约束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保持资源与平台的分离与互通。
2 国内外主流网络学习资源标准的比较
2.1 国内外主流网络学习资源标准
目前,许多国际组织和机构都已建立起网络学习资源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例如AICC(航空工业电脑辅助训练委员会)推出的AGR技术规范、IMS全球学习联合公司提出的学习技术系统规范、IEEE(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制定的学习对象元数(LOM)标准,以及美国国防部ADL(高级分布式学习组织)所提出的SCORM(The Shamble Content Object ReferenceModel,可共享内容对象参考模型)。
同时,我国也成立了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化委员会DLTSC,提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国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并且产生了11项规范。这套标准不仅是网络教育系统开发的基本技术规范,也可作为网络条件下开发其他各种教学应用系统的参考规范。这些标准的制定,规范了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有利于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的最大化。
2.2 网络学习资源标准的作用
网络学习资源标准的制定,使得学习资源和网络学习平台能够按照标准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分工与有效的合作,提高了课件与平台之间的交互,使得学习平台更容易监控、追踪、记录学习者学习状态,提高了课件的再用性和通用性。同时,也缩短课件制作周期、降低课件制作成本与难度。
2.3 国内外网络学习资源标准的比较与反思
国内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在技术层面上主要是借鉴国际上已成熟的标准,大多是直接翻译国外IEEE1484标准,并根据国内实际情况,加入一些非技术的标准,如教育服务质量相关标准等。其中,国内教育技术标准中教学资源标准可为网络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将国内外学习资源标准进行对比会发现,国外标准是自下而上,主要是由软件厂商参与制定,并经过实践检验的;而国内标准是自上而下,主要由政府组织机构制定,企业厂商参与度不够,应用不广泛。
3 SCORM标准在网络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网络课程已成为支持课上教、课下学的重要教学资源。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有利于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开展网络环境下自主与协作学习。但是,网络课程制作难度较高、体系庞杂,不利于一线教师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SCORM标准作为当前国外流行的学习资源标准,倡导课程的颗粒化制作、学习内容与学习平台分离的设计思想,能降低网络课程的制作难度,较好地利用现有的学习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的充分共享。
3.1 降低课程制作难度、减少课程制作成本
SCORM标准倡导的学习资源与学习平台分离的思想,为当前网络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由于课程制作和学习平台开发的分工,网络课程设计人员不必再为复杂的学习平台而苦恼,只需按照制作步骤组织好各种简单的学习资源,并将教学策略融入到课程的设计之中即可,而学习交互、协作学习、学习监控等功能都可以交给学习平台来实现。在以后的使用中,可以任意重新组合,不需修改原来的学习资源,实现了学习资源的重复使用。
从内容的角度讲,为开发者降低制作成本和难度,缩短开发时间,避免资源的重复制作,保证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资源能在任何符合标准的学习平台上互通和使用。学习者可以更便捷地获取优质教育资源,可以按照学习系统给出的提示选择学习内容和制定学习顺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由于符合SCORM标准的网络课程的编序和导航都是由imsminifest内容 清单文件所控制,因此开发者只需修改此文件,便可轻易地调整课程的架构和呈现顺序。从平台的角度讲,它鼓励各种学习平台的开发,保证符合标准的课程导入和使用。只要符合SCORM标准的学习平台都支持符合SCORM标准课程的导入,提高了教材使用的广泛性和重用性。
3.2 实现网络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导航方式的个性化
从课程设计角度讲,通过编序和导航规则的设定,能实现网络课程内容的呈现顺序的多样化,如课程目录是否隐藏,学习者是否可以任意选择课程内容;从系统平台角度讲,可以记录学习者学习的内容、所用的时间、测试的成绩,可以在平台中进行讨论和答疑。通过SN规则的设定,使网络课程能满足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实现适应性学习。不同的学习者在网络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所学习的内容和顺序也不尽相同。
3.3 提高网络课程学习的适应性
适应性网络课程就是在适应性学习理论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实现学习者适应性学习的一种网络学习资源。适应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学习者通过与学习资源进行交互,来实现学习者对资源的适应,而教师通过设计学习资源的呈现内容和呈现顺序,来实现资源对学习者的适应。可见,学习资源对于实现适应性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学习资源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网络课程,应充分应用适应性学习理论进行设计开发,将学习内容分解成小的知识单元,便于进行重新组合,设计相应的触发条件和学习顺序,实现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